- 高中生物必修一優秀說課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高中生物必修一優秀說課稿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必修一優秀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必修一優秀說課稿1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大家好,我是高二生物教師,我要說的教科書是高中生物第一冊。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它是農業科學、醫藥科學、環境科學及其他有關科學和技術的基礎。
高中生物課程是普通高中科學學習領域中的一個科目。高中生物課程將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尤其是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一、課程價值
本著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宗旨,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本書具有獨特的課程價值。
1、知識構建功能:
本冊書按照兩條主要的線索編排教學內容。
一、由簡單到復雜的先后順序,結構與功能統一的生物學思想,按章節編寫。本書前兩章的從元素到化合物,再由化合物到細胞,就是一個典型的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后三章的三個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學科結構與其功能統一思想的完美體現。
二、從自然界中的兩大類群動植物的分類角度出發,對比學習。在細胞結構、新陳代謝、生命活動特點和生殖過程中都主要分成動物和植物兩部分來學習,如動物的減數分裂和植物的減數分裂等。
對于第一次接觸復雜生物學知識的高中生來說,這種知識構建體系不但能使學生學習到生物學的基本知識內容,還為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基本的生物學學習方法,提供了便利,有助于他們快速而又準確記憶和熟練應用。
2、能力培養和實踐操作功能:
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適應社會活動能力。結合教材學生可以自行開展一些與生活緊密聯系的探究活動,是新教材的亮點,學生在動手實踐過程中,不但提高了科學素養,還能培養基本的實驗操作能力、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探究創新的能力、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功能:
本冊書更為側重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訓練,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從心理上適應這種以探究、發現、解決為主線的學習方式,培養他們克服困難、戰勝自我的鉆研品質,學習和體會科學家在科學研究中勇于創新,勇于置疑的學者風范。從小樹立遠大的思想,并堅持始終的做事態度。
通過生物課的'學習,首先使學生樹立科學的唯物主義思想,正確看待生命的存在問題。其次,在認識生命過程中能夠加深對自身的了解和認識,從而加強對自己的心理、生理的調節,形成一個從生理上和心理上真正健康的人。再次,要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關注生物界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從小養成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
二、課程價值達成度
教材編寫知識細致具體,難度適中。充分體現對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實現。本冊教材具有許多新的特點。
1、內容選取對課程價值實現的支撐度
高中生物第一冊的內容涉能到了生物科學中的許多重要分支學科。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主要學習《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的一些相關內容,第三章《新陳代謝》和第四章《生命活動的調節》主要學習《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和《動物生理學》的重點知識,還接觸與《動物解剖學》有關的內容。第五章《生殖和發育》主要學習《遺傳學》中生殖方式的重點內容。
本冊書的知識內容幾乎包括了生物學中所有的分支學科,但從內容上看,主要以各學科的重點知識,核心內容為主,即能學習到生物學中的精髓,又廣言簡意賅,難度適中。
2、內容組織對課程價值實現的支撐度
課程類型多樣,有講授課、實驗課、綜合活動課和研究性課題等。依據素質教育和課改精神的要求,力爭實現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內容學習,開拓學生的思維。在教學過程中重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主動探究方式,啟發引導、調動學生的思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有效教學。利用閱讀材料來實現對學生閱讀、歸納、總結能力的提高,研究性課題能夠充分把學生調動起來,進行收集材料、整理材料,發揮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使學生具備基本的生物學研究能力。
3、形式特征對課程價值實現的支撐度
文字中插有許多非文字資料,如對復雜結構的圖示、顯微照片、表格、對所學習的重難點起到補充說明的作用,這樣圖形并茂,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每節后包括選擇、問答、圖形分析等多種題型,能夠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每節后或每章后有閱讀與思考專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以豐富拓展知識面。
三、對教材的加工與改造
新教材為教師角色的轉變提供了廣闊的天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發展能力提供了充足的空間,能充分使受教育者的個性和潛能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1、對教材資源的拓展
新教材的內容全面,知識點明確,但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時,大量的補充性材料,如圖、動畫、文字說明等內容,對學生深入理解知識非常有幫助。我在教學中,利用了校園網的便利資源,在互聯網中找了許多的輔助學習材料,如用flash影片幫助學生理解有絲分裂,減數分裂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比較二者區別這一難點時,收到的效果十分理想。再例如,從校園中下載的植物生長過程的影片,對學生理解種子萌發,及個體發育概念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的一些拓展性內容,不但促進了書本內容的學習,還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2、對教材內容的增加或刪減
教材中有些內容講解的不夠全面,對一些內容的學習會產生影響。例如對動物的減數分裂做出了明確的說明,但植物的卻沒有,學生不理解為什么花粉粒中的兩個精細胞性狀一樣,胚囊中的卵細胞與兩個極核性狀相同。因此,我在教學中加入了,大孢子母細胞和小孢子母細胞的內容,使學生很好的理解,不然在高二遺傳學的學習中會產生比較大的困難。
再如,對物質代謝與消化的區別,教材對消化的過程,沒有明確的說明,但在許多習題中都出現了這些問題,對學生的學習影響不小,我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通過復習的糖、蛋白質、脂肪的消化過程以后,學生不但理解了消化和代謝的區別,而且在知識上更為清楚的知道食物的整個利用過程。
2、對教科書的幾點建議
。1)由于各地的地域、學校師資等的差異,教材中提供的實驗和活動建議有時是難以實現的,使得教材設計的內容在真正教學中形同虛設。如動物激素飼喂小動物的實驗、觀察生長素或生長素類似物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需要的用品多,時間周期長,大多只能以閱讀的形式學習。
。2)教材中有些問題不夠明確。如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影響蛋白質的特點問題,由于學生沒有學習有機化學,根本不清楚什么是空間結構,因而對它的理解很模糊。再如,向性運動是應激性的一種,書中說:“向性運動是植物對于外界環境的適應性。”我認為,“向性運動體現了植物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更為準確,不然學生認為,向性運動是適應性。
高中生物必修一優秀說課稿2
各位老師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位于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第2章第2節較全面的介紹了蛋白質的分子組成和結構。涉及的氨基酸及其種類,蛋白質的結構及其多樣性,蛋白質的功能等三部分知識。為后面學習載體蛋白、酶等知識也為必修2關于基因的表達部分奠定基礎。物質的結構決定其功能。蛋白質種類繁多,功能多樣,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對理解細胞的結構基礎有著重要作用。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高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為:說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2、能力目標:通過思考與討論,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點,加深對氨基酸結構的理解。教材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讓學生在獲取形象、豐富的信息內容的同時,培養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確定了"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本著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通過脫水縮合的方式形成多肽鏈、蛋白質的過程。
難點: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二、說教法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由于學生缺乏有關氨基酸和蛋白質的化學知識,細胞的分子組成又是微觀的內容,比較抽象,所以在教學時,應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利用圖解、課件和游戲等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加強學生對微觀內容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完成重難點知識的學習,提高思維能力,形成相應的觀點。
三、說學法
通過討論、觀察對比、圖文結合、思考以及聯系生活實際來學習本節課內容。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前準備。
因為蛋白質的化學結構和功能,是以往沒有接觸過的,所以課前布置預習是有必要的,通過預習學生能對這一節的知識有部分了解,同時會遇到一些問題,使他們對進一步認識蛋白質產生興趣,但是要給出一定的題目,否則學生預習的質量不高或者不預習。我的題目是:以課本P20上給出的四種氨基酸畫出氨基酸形成多肽鏈的圖形。這一個題目比較明確的提出了這一節知識的重點。
第二導入新課。
提供素材:20xx年阜陽市出現全國有名的事件——"大頭娃娃",案件中多名兒童因食用劣質奶粉,嬰兒出現四肢短小、身體瘦弱、頭部浮腫甚至死亡等癥狀。劣質奶粉除生產過程中毫無衛生可言,就是蛋白質含量極為低下;20xx年又出現"三鹿"奶粉事件,也是因蛋白質含量及其低下,引起嬰幼兒出現病癥。
提問:這件事說明了什么問題,蛋白質對我們的成長重不重要?
評價學生回答,那我們今天就來深入地學習一下什么是蛋白質,引出本節課的標題: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第三學習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指導學生閱讀P20的思考討論,找出四種氨基酸的結構特點,請一位學生上講臺,伸開雙手,兩腳并攏,面向同學演示,如果我們人體來表示氨基酸,左手是氨基,右手是羧基,頭是一個氫原子,下肢則是R基團。然后要求同學們把教材上的四種氨基酸上的R基團標示出來。檢查一下。再請一位同學總結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通過課堂的模擬,學生比較容易掌握氨基酸的結構通式。
第四氨基酸形成蛋白質過程。
氨基酸的脫水縮合反應及有關計算,是教學一個難點。同樣利用學生的動作模擬過程(或使用課件)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要求四位同學分別代表P20的四種氨基酸。準備三條有水的濕巾,要求學生相互握手的那一只手拿著,當一個學生手握著他的手,用力將紙巾中的水擠出,表示脫水過程。
提問:反應過程有什么產生?原來的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形成了什么?
再請三位同學上來排成一排問:這樣能得到多少個水,如果排成兩排呢?
順便提出一個更高的思考題:如果n個氨基酸形成了一個環狀的分子,脫去多少個水分子,形成多少個肽鍵呢?
通過現象直觀的模擬,問題的層層深入,學生更有興趣,非常容易地就掌握計算方法和規律。
結合課件上的練習,分析兩個例題。
第五蛋白質的功能。
蛋白質功能具有多樣性,由學生對照教材,進行總結。
為什么蛋白質有那么多功能呢?根據我們已有的經驗可知道:結構決定功能。
再要求剛才的那四個同學上了組合多肽鏈。以不同位置組合,就會形成很多種多肽鏈,進而形成很多種蛋白質。每一種蛋白質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所以蛋白質具有多樣性,其功能也具有多樣性。
第六總結。
蛋白質是細胞和生物體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是一切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多樣性是形形色色生物和絢麗多彩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五、說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針對知識點比較微觀抽象,知識點也較難理解的情況,重視利用"形象教學法"幫助學生理解,同時注重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對于蛋白質結構和功能,要更多與日常生活、現代相關科學相聯系,了解蛋白質的應用價值,給學生提供教學拓展的空間。綜合來看,要學生感到心情愉悅,思維才能活躍,這樣才能接收新知識,讓他們有不斷深入學習的愿望,同時也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六、板書設計
第2節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蛋白質的化學元素組成:
1、都含C、H、O、N 很多含P、S,少數還含Fe、Cu、Mn、I、Zn等。
二、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氨基酸
1、種類:大約有20種。
2、結構通式:
結構通式
3、結構特點:
三、蛋白質的結構:氨基酸連接方式
氨基酸連接方式
四、蛋白質的主要功能(具有多樣性)
高中生物必修一優秀說課稿3
各位老師,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本節課是新課程教材第四章內容,知識雖然抽象但是并不難掌握,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更進一步的提高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解讀圖表數據的能力。
對于本節課,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反饋練習,總結反思"這樣六個方面進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節的內容,本模塊第3章已經介紹了細胞膜的化學組成和細胞膜結構以及大致的功能,本節著重介紹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離子進出細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通過對幾種跨膜運輸方式的探究,并運用數學坐標圖來表達三種方式的規律和特征,可以培養學生對圖表數據的解讀能力,即信息解讀和知識遷移轉化的能力。這部分內容和前面所學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有關聯的地方,同時又是對生物膜具有流動性的一個很好的佐證,對學生理解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有著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擬定了下列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a.能舉例說明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類型及特點。
b.通過學習,自己能理解并說出被動運輸與主動運輸方式的異同點。
c.闡述主動運輸對細胞生活的意義。
d.正確解讀坐標數據圖表。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參與集體討論和合作勇于探索的科學態度。
(3)情感目標
a.養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意識,培養嚴謹的科學精神。
b.通過對生命現象的闡釋,體會生命的偉大與神奇,培養尊重生命,尊重生命科學的情感態度。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2)圖表數據的解讀。
教學難點:
。1)主動運輸的特點,過程和意義;
。2)圖表數據的解讀。
二、學情分析
本節的授課對象是高一的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生對物質交換有了很膚淺的了解,通過前幾章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細胞膜的結構,水分跨膜運輸實例的基礎,掌握了蛋白質多樣性的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認知基礎并且還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思維的目的性,連續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獨立思考,對生活現象提出疑問,并通過多種途徑找出解決的辦法。同時經過前階段的新課程學習,他們具備了群體討論,并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論依據的能力。對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對探究的目的性及過程,結論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師的引導。
三、教學方法
根據上述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本節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學法突破教學重難點:
教法:本節課的教學采用教師主導,學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討論相結合的方法,總體思路為:展示現象→ 提出問題→ 解釋原理→總結概念,使學生綜合運用到課程標準所提到的"觀察,描述,比較,概括,分析,解讀圖表"等技能,并配以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法:主動運輸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要掌握好這點,必須運用對比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觀察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找出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的主要區別來掌握該難點。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復習細胞膜的成分和結構,讓學生對基礎內容進行復習,為本節課內容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利用"問題探討",用多媒體展示,提出問題:
⑴這個脂雙層膜模擬的是不是生物膜?
⑵什么樣的分子能夠通過什么樣的分子不能通過?
、瞧咸烟遣荒芡ㄟ^該膜,但是小腸上皮細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如何解釋
、扔^察此圖,聯系已有知識,你還能提出其他問題嗎?能不能對所提出的問題作出嘗試性的回答?引導學生觀察,并歸納出答案。
教學說明:設立問題情景,創設物質跨膜運輸的思維平臺,為學生的有效發散思維提供背景,培養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為進一步突破難點做鋪墊,激發學生學習激情。
(三)幾種物質運輸方式
1、小分子和離子的跨膜運輸
。1)多媒體展示擴散現象,引出物質運輸的兩種方式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的概念,讓學生分析水分子進入細胞的原因和方式,是不是和上述擴散相似,總結出自由擴散的概念,多媒體動畫展示自由擴散的過程,組織學生討論,得出自由擴散的特點。
教學說明:該部分內容簡單,通過多媒體展示,使抽象內容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
(2)進一步提出問題:葡萄糖不能通過人工合成的脂質雙分子層,但對于細胞來說,葡萄糖又是必需的,它是怎樣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激情,讓學生嘗試作出解釋,再指出載體蛋白的作用,總結出協助擴散的概念,多媒體動畫展示協助擴散的過程,組織學生討論,得出協助擴散的特點。
提出問題:
①自由擴散與協助擴散需要消耗能量嗎?
②自由擴散與協助擴散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圩杂蓴U散與協助擴散為什么被稱為被動運輸?組織學生思考和討論,得出答案。
(3)更進一步提出問題:如果只有被動運輸能滿足細胞生命活動的需要嗎
多媒體展示相關資料,思考:以上資料說明了什么?組織學生分析討論物質逆濃度梯度跨摸運輸的現象,提出問題:為什么這些物質可以逆濃度梯度運輸?進行解釋,總結主動運輸的概念,多媒體動畫展示主動運輸的過程,組織學生討論,得出主動運輸的特點。
提出問題:主動運輸與被動運輸的區別是什么?主動運輸對于生命現象有什么重要意義? 學生總結。
為了使抽象內容具體化,模擬現實生活中的三個常見現象,通過三個動畫的展示,運用類比的方法,使學生對三種運輸方式的認識更加直觀化。
教學說明:該部分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通過圖形展示引出問題,并層層深入,展示出物質運輸的幾種方式,動畫展示更加具體和形象化,同時,組織學生針對問題進行探討,既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激情,深入開發了學生比較,概括和分析能力,又增進師生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
。4)提出問題:三種運輸方式有哪些異同,組織學生分析填表,反饋和糾正。
提出問題:影響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速度的主要因素各是什么,畫出細胞對某物的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速度隨細胞外濃度的改變而變化的曲線圖,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并作圖,展示各組的成果。
教學說明:本環節鞏固理論知識是對課本知識擴展和對重點,難點內容的深入理解和總結,只有理解了三種運輸方式的異同,才能完成本環節教學任務,既突顯書本知識,又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提高學生制做圖表的能力和抽象化思維能力的形成。
2、大分子的運輸
引導學生回憶分泌蛋白的分泌過程,得出胞吐現象,提出問題:那大家知道白細胞是如何吃掉病菌的嗎?顯示有關圖片。
強調:胞吞和胞吐作用都需要能量
提出問題:胞吞和胞吐體現了細胞膜結構的特點是什么?與書本前面知識相聯系。
(四)與社會的聯系
簡單描述囊性纖維病的機理以及病毒感染中,藥物比較難殺滅病毒的原因。
(五)技能訓練
指導學生就《技能訓練》部分進行討論
五、反饋練習
1、教師小結幾種運輸方式,特別是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的特點。
2、隨堂訓練
本部分習題,針對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特點和不同而設計,讓學生思考完成具有針對性的練習,進行知識鞏固和教學效果反饋,及時糾正錯誤的理解和片面的認識。
高中生物必修一優秀說課稿4
一、說教材
"細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節的內容。本節介紹了生物異化作用的一個重要過程,為學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動的過程奠定了基礎。它與前面所學的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主動運輸、酶、ATP、光合作用等內容有密切的聯系,也為今后學習其他生命活動及規律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說出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理解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總反應式、過程和圖解
了解細胞呼吸的概念、類型以及在工農業生產、生活實踐上的運用
2、能力目標:通過引導分析有氧呼吸的過程,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適當擴展認知面,培養聯系生活與工農業生產實踐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聯系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等實際,激發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關心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三、教學的重、難點
有氧呼吸過程
四、說教法
在教學中,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但"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課堂應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活動中也須起主導、引導作用。所以本課利用直觀教學手段,采用自主閱讀法、比較法、歸納法等教和學的方法,這樣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歸納、閱讀能力
五、說學法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引導學生進行類比遷移,對照學習。學生在教師營造的"可探索"的環境里,積極參與,生動活潑地獲取知識,掌握規律、主動發現、主動發展。
六、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復習提問,引入本課課題
提問:生物體的能源物質有哪些?主要的能源物質是什么?ATP在供能過程中起什么作用?ATP的合成需要哪些條件(酶、原料、能量)?其中能量的來源有哪些?
回答:見教案,ATP合成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提供的。呼吸作用是如何提供能量的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2、講授新課:
(1)細胞的呼吸方式
提問:細胞呼吸在哪里發生,又是怎樣進行的呢?讓學生說出細胞呼吸概念
回答:細胞呼吸是指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釋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過程。
探究:酵母菌的細胞呼吸方式
學生自學實驗,并回答課本92頁的問題。
結論:酵母菌在有氧和無氧條件下均能進行細胞呼吸。在有氧條件下,通過細胞呼吸產生大量的CO2,在無氧條件下通過細胞呼吸產生酒精和少量的CO2.
設問:原料是?在哪里?產物?能量去向?有機物是如何被分解并釋放出能量的?
引出有氧呼吸
(2)有氧呼吸(給出一下表格,學生自學并完成,教師總結)
A反應式:
酶
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B過程中的物質變化、場所(學生簡述后,媒體展示場所及過程圖解)
C能量變化:形式變化、轉移率等
D概念
E、特點(與體外燃燒的區別)
列表總結有氧呼吸,要求學生自己嘗試建立表格,教師投影展示部分表格
過程 場所 條件 反應物 反應產物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3)無氧呼吸(給出一下表格,學生自學并完成,教師總結)
A反應式:
B過程中的物質變化、場所(學生簡述后,媒體展示場所及過程圖解)
C能量變化:形式變化、轉移率
D概念
E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異同
有氧呼吸 無氧呼吸
反應物 有機物 有機物
反應條件 需酶、氧氣 需酶、缺氧
反應程度 徹底氧化分解 不徹底氧化分解
產物 CO2、H2O CO2、酒精或乳酸
產能多少 大量 少量
評價:欣賞性評價,對學生合作學習及成果表示肯定,指出不足,給出建議。
。4)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
小組為單位,從課本95-96頁"資料分析"中選取2-3個實例,討論并分析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應用了細胞呼吸的哪些方面?并再舉一兩例加以說明。要求準備簡單的發言稿。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
理解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總反應式、過程和圖解
做課本96頁習題
4、板書設計
一、細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
三、無氧呼吸
四、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
七、結束:
本節課設置了一系列問題情境,層層設問,在學生答問、質疑、討論過程中讓學生建構新概念和新的知識體系,并通過教師及時掌握反饋信息,適時點撥、調節,讓學生在推理判斷中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而且通過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提問,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高中生物必修一優秀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必修一優秀說課稿(通用12篇)08-18
高中生物優秀說課稿07-29
高中生物說課稿優秀02-22
高中化學必修一《氧化還原反應》優秀說課稿09-21
高中生物優秀說課稿5篇11-27
高中生物優秀說課稿(5篇)11-27
高中生物優秀說課稿4篇11-30
高中生物優秀說課稿(6篇)12-01
高中生物優秀說課稿7篇12-02
高中生物優秀說課稿(7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