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高中物理說課稿

        時間:2022-11-03 20:16:25 高中說課稿 我要投稿

        高中物理說課稿(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物理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物理說課稿(15篇)

        高中物理說課稿1

          1說教材

          “自由落體運動”是高中物理“物體運動”一章的內容,教材的目的顯然是把它作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例來處理。由于學生對重的物體下落得快、輕的物體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本節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于不同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一樣的以及不同物體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加速度都是g。教材的思想體系是:

          (1) 通過毛線管(牛頓管)實驗,證明在無阻力情況下物體下落快慢相同,并觀察其軌跡是直線。

          (2) 利用教材的閃光照片和數據表以及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方法,確定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的。

          (3) 揭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給出常用值。

          (4) 歸納出其運動性質和運動規律,并能運用。

          因此,教材的主體思想是,經過實驗及分析,學習自由落體運、動、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以達到培養學生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和思維能力的目的。

          2 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征,擬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實驗觀察、定義并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和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并能用ΔS=aT2和教材的閃光照片及數據表,確定出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引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能導出公式vt= gt和h=gt2/2。

          (2)實驗目標:通過觀察空氣中的金屬片、紙片、羽毛下落運、動和毛線管內“真空”中的金屬片、紙片、羽毛下落運動,比較得出常見的輕、重物體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氣阻力所致。通過分析小球自由下落的閃光實驗,學會物理實驗數據處理與分析的方法。

         。3)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使之會驗證勻變速直線運動;通過分析、歸納出自由落體運動的速度、位移公式,培養分析、推理、綜合的能力。

         。4) 德育和情感目標:通過教學,鞏固學生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認識,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 說教學方法

          (1) 實驗觀察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讓學生觀察金屬片、紙片、羽毛在空氣中的下落以及在毛線管內的“真空”中下落的現象,分析出在“真空”中物體下落快慢相同。

         。2) 實驗研究 為使學生判斷出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啟發學生利用閃光照片以及數據表的實驗數據,證明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并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啟發學生推導出 vt= gt和h=gt2/2的公式。

          (3) 講練結合式 在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應用上,讓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死套公式,隨時發現學生的錯誤,并引導分析錯誤原因,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鞏固強化有關知識。

          4說學法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是為了不教”,F代教育更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在本節的教學法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綜合,自己得出結論,在其中滲透物理學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受到學習方法的訓練。

          5說教學程序

          (1) 復習提問:

         、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是什么?

          速度、位移公式是怎樣表示的?

          板書:a恒定;vt= v0+at和s= v0t+at2/2。 ② 怎樣驗證一個直線運動是一個勻變速直線運動? ③

          板書:ΔS=aT2

          (2) 新課導入:

          提問:不同物體的下落運動,情況是否相同呢? (即重的物體下落快還是輕的物體下落快?)

        高中物理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歐姆定律》一課,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過,高中必修本(下冊)安排這節課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課堂演示實驗再次增加感性認識;體會物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即通過實驗來探索物理規律);學習分析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論的兩種常用方法——列表對比法和圖象法;再次領會定義物理量的一種常用方法——比值法。這就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這節課不全是為了讓學生知道實驗結論及定律的內容,重點在于要讓學生知道結論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結論時用了什么樣的科學方法和手段;在實驗過程中是如何控制實驗條件和物理變量的,從而讓學生沿著科學家發現物理定律的歷史足跡體會科學家的思維方法。

          本節課在全章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是重要的,它一方面起到復習初中知識的作用,另一方面為學習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奠定基礎。本節課分析實驗數據的兩種基本方法,也將在后續課程中多次應用。因此也可以說,本節課是后續課程的知識準備階段。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讓學生記住歐姆定律的內容及適用范圍;理解電阻的概念及定義方法;學會分析實驗數據的兩種基本方法;掌握歐姆定律并靈活運用。

          本節課的重點是成功進行演示實驗和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這是本節課的核心,是本節課成敗的關鍵,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基礎。

          本節課的難點是電阻的定義及其物理意義。盡管用比值法定義物理量在高一物理和高二電場一章中已經接觸過,但學生由于缺乏較多的感性認識,對此還是比較生疏。從數學上的恒定比值到理解其物理意義并進而認識其代表一個新的物理量,還是存在著不小的思維臺階和思維難度。對于電阻的定義式和歐姆定律表達式,從數學角度看只不過略有變形,但它們卻具有完全不同的物理意義。有些學生常將兩種表達式相混,對公式中哪個是常量哪個是變量分辨不清,要注意提醒和糾正。

          二、關于教法和學法

          根據本節課有演示實驗的特點,本節課采用以演示實驗為主的啟發式綜合教學法。教師邊演示、邊提問,讓學生邊觀察、邊思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教材難點處適當放慢節奏,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討論,教師可給予恰當的思維點撥,必要時可進行大面積課堂提問,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這樣既有利于化解難點,也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使學生領會物理學的研究方法,領會怎樣提出研究課題,怎樣進行實驗設計,怎樣合理選用實驗器材,怎樣進行實際操作,怎樣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及通過分析得出實驗結論和總結出物理規律。同時要讓學生知道,物理規律必須經過實驗的檢驗,不能任意外推,從而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思維習慣。

          三、對教學過程的構想

          為了達成上述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對一些主要教學環節,有以下構想:

         。、在引入新課提出課題后,啟發學生思考:物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是什么(不一定讓學生回答)?這樣既對學生進行了方法論教育,也為過渡到演示實驗起承上啟下作用。

         。、對演示實驗所需器材及電路的設計可先啟發學生思考回答。這樣使他們既鞏固了實驗知識,也調動他們盡早投入積極參與。

         。、在進行演示實驗時可請兩位同學上臺協助,同時讓其余同學注意觀察,也可調動全體學生都來參與,積極進行觀察和思考。

          4、在用列表對比法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后,提出下面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為了更直觀地顯示物理規律,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目的是更加突出方法教育,使學生對分析實驗數據的兩種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有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到此應該達到本節課的第一次高潮,通過提問和畫圖象使學生的學習情緒轉向高漲。

         。、在得出電阻概念時,要引導學生從分析實驗數據入手來理解電壓與電流比值的物理意義。此時不要急于告訴學生結論,而應給予充分的時間,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并給予適當的思維點撥。此處節奏應放慢,可提請學生回答或展開討論,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使課堂氣氛掀起第二次高潮,也使學生對電阻的概念是如何建立的有深刻的印象。

         。丁⒃诘贸鰧嶒灲Y論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出歐姆定律,這實際上是認識上的又一次升華。要注意闡述實驗結論的普遍性,在此基礎上可讓學生先行總結,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重申時語氣要加重,不能輕描淡寫。要隨即強調歐姆定律是實驗定律,必有一定的適用范圍,不能任意外推。

         。、為檢驗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可自編若干概念題、辨析題進行反饋練習,達到鞏固之目的。然后結合課本練習題,熟悉歐姆定律的應用,但占時不宜過長,以免沖淡前面主題。

          四、授課過程中幾點注意事項

         。、注意在實驗演示前對儀表的量程、分度和讀數規則進行介紹。

         。病⒆⒁庹_規范地進行演示操作,數據不能虛假拼湊。

         。场⒆⒁庋菔緦嶒灥目梢暥。可預先制作電路板,演示時注意位置要加高。有條件的地方可利用投影儀將電表表盤投影在墻上,使全體學生都能清晰地看見。

         。、定義電阻及總結歐姆定律時,要注意層次清楚,避免節奏混亂?砂央娮璧母拍罴岸x在歸納實驗結論時提出,而歐姆定律在歸納完實驗結論后總結。這樣學生就不易將二者混淆。

         。、所編反饋練習題應重點放在概念辨析和方法訓練上,不能把套公式計算作為重點。

        高中物理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本節從我國古代磁學研究的成就引入,指出指南針的發明對世界文明有重大影響。然后依次展現了三個三級主題:“無處不在的磁”、“地磁場”、“磁性材料”。這樣地結構貼切地體現了本節的主題---“我們周圍的磁現象”。

          根據如上分析,可確定出本節教學的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列舉磁現象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

          2、了解地磁場的知識,知道磁性材料的概念及主要用途。

          3、了解我國古代在磁現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關注與磁相關的現代技術發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實物、收集資料,初步了解我們周圍的磁現象,培養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通過收集磁性材料應用實例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通過回顧我國磁學研究的光輝篇章,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情懷,樹立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2、 通過了解磁現象在生活與生產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更加明確科學與技術、科學與社會的密切聯系。

          3、 通過對地磁場成因的探討及對“信鴿認家”現象的實驗研究,培養學生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與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

          重點、難點分析:

          知道磁現象,了解地磁場和磁性材料是重點

          二、說教法、學法

          本節作為全章的起始節,避免涉及枯燥抽象的概念,力求從生活生產中的磁現象入手,引起學生研究的興趣與激情。因此,教學中應盡可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解決參與舉例、討論、探究等學習活動,逐步建立關于磁現象的感性認識,為進一步研究磁現象做好準備。

          三、說程序

          1、新課引入(復習初中知識)

          磁性:能夠吸引鐵質物體的性質

          磁體:具有磁性的物體叫磁體。

          磁極: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

          小磁針靜止時指南的磁極叫做南極,又叫S極;指北的磁極叫做北極,又叫N極。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極相斥,異名磁極相吸。變無磁性物體為有磁性物體叫磁化,變有磁性物體為無磁性物體叫退磁.

          2、新課教學

         。1)讓學生閱讀課文,列舉身邊的磁現象

         。2)地磁場

          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磁體.

          地磁的北(N)極在地理的南極附近,地磁的南(S)極在地理的北極附近. 地磁場:地球由于本身具有磁性而在其周圍形成的磁場叫地磁場.

          注意:地磁極與地理極并不完全重合,它們之間的夾角稱為磁偏角。

         、侵谱鲋改厢樤:

          把一塊小磁鐵放在它可以自由旋轉的環境中,例如放到水滑水平面上或用轉軸支起來,這就做成了一個指南針.

          指南針靜止時取向:

          無論小磁鐵怎樣轉動,等它靜止下來,它的兩端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并且指南的一端總指南,指北的一端總指北.通常把指南的一端作標志,并做成針狀,因為這端總是指南,所以稱為指南針.

          說明:①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由原來的”司南”發展而來.

         、谥改厢樀陌l明對促進人類航海事業的發展和改變整個世界面貌有巨大影響.

          ⑷磁性材料

          :通常指磁化后磁性很強的物質(鐵磁性物質)

          分類:按磁化后去磁的難易分為兩類:

         、佘洿判圆牧:磁化后容易去磁的物質.如軟鐵、硅鋼、鎳鐵合金和錳鋅鐵氧體、鎳鋅鐵氧體等.

         、谟泊判圆牧:磁化后不易去磁的物質.如碳鋼、鎢鋼、鋁鎳鈷合金和鋇鐵氧體、鍶鐵氧體等.

          按化學成分來分,常見的有兩大類:

         、俳饘俅判圆牧;

          ②鐵氧體:是以氧化鐵為主要成分的磁性氧化物.

          應用:

         、跑洿判圆牧:剩磁弱,易去磁.適用于需要反復磁化的場合,可用來制造半導體收音機的天線磁棒、錄音機和錄像機的磁頭、電子計算機中的記憶元件,以及變壓器、電動機、交流發電機、電磁鐵和各種高頻元件的鐵芯等.

         、朴泊判圆牧:剩磁強,不易去磁.適合制成永久磁鐵(應用在磁電式儀表、揚聲器、話筒、永磁電機等)、磁記錄材料(可用于錄音磁帶、銀行卡、計算機磁盤等).

          四、課堂小結

        高中物理說課稿4

          一、有效的備課應是備而有用的,有利于教師的教,有利于學生的學。有效備課重要的是教師的鉆研、思考,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對于有效備課,我覺得因每個人的不同,無論什么樣的方式只要適合自己就行,能達到高效就行。平時我是這樣備課的:

          1、先自己備課,用比較常長的時間,自己鉆研,不參照任何參考書,自己獨立深入鉆研教材。剛畢業時,我們物理教研室友三位青年教師,我們都是自己備課到深夜12:00,很多次都是鎖門的把我們趕走。

          2、參照教科書,把握重點,修改不妥之處。

          3、積極學習,借鑒名師的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自己的風格,適當調整,吸納別人的智慧補充自己的教學設計;

          4、精心設計提問。提問可以啟發學生思維、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對每一個問題都經過反復推敲,怎樣設問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等。避免課堂提問在問題設計上:問題太多,問題太濫,問題太淺,提問時機不好,沒有啟發學生質疑等。

          5、課后反思,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寫出課后反思,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藝術.長期堅持這樣的備課,自己深鉆教材,才能磨練自己的意志和能力,只有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才能真正領會名人專家的教學精髓所在,才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二、集體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

          集體備課就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最科學的教法和程序,為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做好充分準備。為了充分發揮集體智慧,促進以老帶新,以新促老,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真正實現腦資源共享,使全體教師能從單元整體上駕馭教材。很多時候我們的集體備課都是在走形式,甚至不能備下去,老師湊在一起,集體說說話而已,這種認識是萬萬要不得的,我認為集體備課應該注重實效,注重過程,注重老師的提高,“高師必有好徒”。

          1、集體備課應該所有老師都參與。我們也經常集體備課,一般每周有固定的一下午或者一上午的時間,所有老師都沒有課,專心參加集體備課;

          2、集體備課所有老師都要發言。我們的做法是設定一個主講人,其他人都要參與。主要做法:

          (1)先由上周的主講人很反饋人(都有專門老師負責課后學生的反饋)對上周的問題進行總結和反饋,討論是否進行一些必要的強化訓練或者即時的反饋練習,討論學生在上周這部分知識中是否有掌握不當的地方,然 后每位 老師談談自己在處理這部分內容時是怎么處理的,學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包括習題也是這樣處理的)

         。2)評論上 周中 老師的聽課情況,每位老師都參加評論。我們一般一周至少共同聽一位老師的一節課,對這節課中的優點和缺點分析探討,講課中有哪些是需要改正的,怎樣講學生能接受等,主要找不足之處,下次改正。這樣老師知道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之處, 利于 老師的專業成長。

          (3)由主講人講下周需要講解的內容以及如何講授,還有講課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等,如有遺漏,其他老師可以補充。主講人還要將進度安排好!

         。4)集中備一部分習題。這一部分習題一般比較有代表性,可以作為講課中的實例和例題,所有老師討論講授的方法,做到一題多解。

          3、認真備學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循序漸進的,不能一步到位;同時,學生學習知識也是有區別的,有的學生這一部分掌握的好,而另一部分掌握的差,老師必須做到知其所以然。所以學生的實際狀況必須了如指掌,那就需要認真備學生,我們也是通過討論完成。

          4、集體備課 后所有 老師的工作有明確的分工。為了讓每一位老師都參與,在集體備課中,我們一般都指定年老的、有經驗的老師講授,稍微年輕一點的,負責反饋和查漏補缺,中等的老師負責找課后作業題型等,做到每位老師都有事情可做,并且能完成的比較好,老師自己也是一種成就感。

          5、集體備課還不限時間和空間。剛才說的這些大部分是在固定的時間內,集體備課完成的,其實集體備課完全沒有必要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講完一節課,在休息的課間,幾個老師湊在一起,就這一節課中遇到的問題和突發事件探討一下,在下一節中能做到有的放矢。也可以在上完一節課后,回到辦公室,就問題很學生提出的疑問,進行討論,共同提高。

          6、確定下周的主講人,及時輪換。

          三、設計、安排好學生上課的活動

          物理教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教學。要想有效安排好活動,我經常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學生都知道什么?

          2、學生都能做些什么?

          3、學生需要什么?

          4、學生的活動時間怎樣安排?

          在教學中時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覺得很簡單的活動,學生卻覺得很復雜,我們覺得很復雜的活動,學生又反而覺得很簡單。這就要求我們把自己當成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估計學生可能達到的思維發展空間,預想活動可能達到的效果,從而選擇教學策略。有時,我們也應對可能出現的生成做各種維度的預設,這樣我們可以確定哪些活動學生能獨立完成,哪些活動學生需要互助,哪些活動需要教師指導,這樣能很好地提高課堂實施的有效性。

          關注每一個學生,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已深入我們思想的深處,因而我們常常期望讓活動都進行得充分些,可是我們在備課時,往往忽視了這個問題,結果造成時間不夠。如果我們在備課時能把時間安排也考慮進去,那么在備課時我們就會在教學策略的選擇上,活動的組織上,學習方式的指引上多思考,課堂上出現時間不夠的情況會減少很多。

          四、有效準備教學工具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的教具制作途徑日益增多,CAI課件圖象、文字、聲音、動畫兼備,給學生多方位的視聽感受,自制教具富于創意,能較直接地為教學目的服務。比如,講解萬有引力定律一章,學生手中的籃球,就是最好的教學工具。在復習課中,我們每節課都準備講學案,講學案包括了很多欄目,學生自主活動、學生自己推導、老師學生互動、即時反饋練習、課后小結、課后反思等。

          五、采用靈活多樣的備課形式,也是有效備課的一種體現。

          如果我們都能根據自身的素質、教材的內容、學生的實際水平等條件,選擇備課的方式,我想這樣不僅保證了備課的質量,又會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深入地探尋、實踐教育教學的規律,進而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促進自己和專業的發展。

          有效備課,我感覺這四個字有兩層主要含義,一是備課,二是有效。作為一名教師,要上好一堂課,教學的準備過程非常重要,備課包括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教學過程等,但作為班主任,一些日,嵥榈氖虑檎紦俗约捍蟛糠謺r間,很多時候的備課就等同于寫教案了。

          在課改的今天,我的備課也注入了新的活力。培訓了很多次,對于”有效備課”的理念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下面談談我的一些理解和做法。

        高中物理說課稿5

          各位老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一物理《動量守恒定律》,下面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詳細匯報。

          一、說教材

          1、地位與作用

          利用動量的觀點解決物理問題是高中物理重要的解題方法之一,它被廣泛的應用在力學、熱學、電學、光學及原子物理各章中,有很強的綜合性。而動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普遍規律之一,也是動量一章的核心內容。動量守恒定律與機械能、電學知識的綜合應用,對訓練學生思維、培養解題能力有很大作用。

          在初中教材中沒有涉及動量的概念,所以對高一學生來說動量守恒定律還是一個新知識。針對這種情況,教學中應注重對定律內容及適用條件的理解,幫助他們樹立動量解題的觀點,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總結歸納能力,為綜合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基于以上分析,我確定本節如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的確立

          教學大綱對動量守恒定律的要求是B級,本節教材內容包括守恒定律的導出和守恒條件的確定及對其適用的普遍性的理解。根據以上內容確定了本節的知識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動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及適用條件,會在具體問題中判斷動量是否守恒,知道它是自然界中普遍適用的規律。

         。2)知道沿同一直線相互作用的兩物體的動量守恒定律的推導,進一步理解動量定理。

         。3)初步學會用動量守恒定律解決簡單問題。

          守恒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實驗驗證和理論推導基礎上的。在本節的教學中安排了氣墊導軌實驗和用動量定理、牛頓第三定律推導動量守恒定律;谝陨蟽热荽_定了本節的能力目標。

          能力目標:

         。1)使學生學會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即實驗探索法和理論推導論證法。

         。2)培養學生利用舊知識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3)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總結物理規律的能力。

          動量守恒定律是物體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用動量建立起物體之間的普遍聯系,較好的利用普遍聯系的觀點去解決物理問題,能夠體現出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因此我確立了本節的德育目標。

          德育目標:

         。1)幫助學生樹立普遍聯系的觀點

          (2)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3、重點難點的確定:

          動量守恒定律的得出,一方面通過理論來推導,另一方面通過實驗來驗證,而這恰恰是我們認識物理規律的兩種基本方法。因此,守恒定律的得出應是本節課的重點,它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實驗推理能力,也能使學生學會科學的研究方法。

          動量守恒定律雖然是自然界中一個重要的普遍規律,但它的應用也要具備一定條件,初學者往往對守恒條件判定不準而亂套公式出現錯誤,尤其是對內力遠遠大于外力,判定更感覺困難,因此,守恒條件的判定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

          本節講的是新課,因此采取的主要方法是講授法,另外,配合本節課教學內容,還采用了實驗探索法、理論推導論證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通過啟發式教學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利用氣墊導軌實驗,它即能直觀反應動量守恒定律,同時也能使學生學會用實驗探索物理規律的科學方法,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通過運動過程的模擬和實際物體碰撞錄像的播放,更能增加對動量實恒定律的感性認識,多種方法融為一體,使學生通過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最大限度的培養學生能力。

          三、說學法指導

          1、通過氣墊導軌實驗,教學生用實驗探索物理規律的方法。

          實驗過程中應根據高一學生的認識和思維發展水平,注意根據研究的問題,確定觀察的重點,培養學生進行有序觀察。并對觀察現象進行合理分析,整理歸納形成理性認識,完成認識上的飛躍。

          2、教學生用已學理論推導新的物理規律的方法

          通過動量定理和牛頓第三定律,來推導動量守恒定律就是教給學生這種方法,這種方法即可以訓練學生思維,又可以培養學生歸納整理能力,在很多物理規律的研究中都采用了這種方法。

          下面我來具體說一下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1、引入

          通過對動量定理內容的提問,鞏固上一節課知識并通過它反映的是一個物體所受的外力沖量和動量變化的規律,提出問題,如果兩個物體發生相互作用,它們的動量變化是怎樣的呢?冰面上兩個靜止的小孩互推后,他們的動量都發生變化,他們的動量變化又滿足什么樣的規律呢?由一個物體動量變化引入到相互作用物體動量變化,創設物理情境,引出本節知識。

          2、新課教學

          在教學安排上,我沒有完全按講義的做法,由簡單實驗現象分析得出初步結論,然后再用理論推導,而是做了以下調整:首先是把粗糙的小車實驗改為較精確的氣墊導軌上兩滑塊相互作用實驗,其次是采用了先用理論推導后再用實驗驗證的方式。

          首先提出研究的問題:光滑水平面上兩物塊發生碰撞,它們總的動量是怎樣變化的,由學生自己推導。由牛頓第三定律和動量定理推出它們前后總動量是相等的,然后實際真是這樣嗎?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氣墊導軌的碰撞實驗來,這樣即可以培養學生利用舊知識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又能通過理論結果,激發他們實驗的興趣。

          實驗分三種情況:

         。1)兩等質量靜止滑塊由中央彈片彈開。

         。2)滑塊以一定速度撞擊另一靜止滑塊并粘到一起。

         。3)兩質量速度均不同的滑塊碰后以不同速度運動。

          從多種情況的分析,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從理論推導到實驗驗證,既滲透了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也有效的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

          知識內容的最后一部分就是動量守恒定律,守恒定律的內容通過前面的結論由學生自己總結,以便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在守恒條件的教學上,教師應講授好內力和外力的概念,在內力遠遠大于外力的問題上,應滲透理想化的觀點以突破難點,在守恒定律普遍性的教學中,讓學生們觀看錄像,其內容包括:臺球的碰撞(正碰斜碰)、貨車的結合、炸彈爆炸、火箭升空、微觀粒子的碰撞,意圖在于通過直觀生動的畫面加深對守恒定律的條件及其普遍性的認識,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鞏固練習:

          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守恒定律條件的判定,其中(1)、(2)小題是有關外力是否為零的問題,(3)是內力遠遠大于外力的問題,(4)題則是論證多個物體組成系統的動量是否守恒問題,逐層加深,強化對守恒條件的認識。

          第二部分通過人跳離船后對船的速度方向及大小的分析,初步練習用動量守恒定律解題,為下一節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做鋪墊。

          4、小結:由同學歸納本節主要內容

          五、板書設計

          為了更好的體現本節教學內容、突出重點,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板書設計如下:

          第三節動量守恒定律

          一、理論推導: 二、實驗驗證

          結論:水平氣軌上,相互作用的兩滑塊

          碰撞前后動量不變

          動量定理 三、動量守恒定律

          F1t=m1V1 `-m1V1 1、內容:一個系統不受外力或者所受

          F2t=m2V2`-m2V2 外力之和為零,這個系統的總動量不變

          牛頓第三定律

          F1= -F2 2、守恒條件:

          整理得 (1)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為零

          m1V1`-m1V1=-(m2V2`+m2V2)(2)內力遠遠大于外力

          m1V1+m2V2= m1V1`+m2V2`

          3、動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

        高中物理說課稿6

          1、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第一章第六節“力的分解”是在前五節學習了力的初步概念,常見力和力的合成的基礎上,研究力的分解問題。它是前幾節知識內容的深化,依據可逆性原理和等效思想強化矢量運算法則,同時矢量運算始終貫穿在高中物理知識內容的全過程,具有基礎性和預備性,為以后學習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奠定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矢量概念是高中物理引進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初中知識的擴展和深化。在初中物理中,學生只學習了同一直線上的力的合成,“代數和”的運算在學生頭腦中已成定勢,造成了學生的認知斷層,因此本節教學的重點是: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在具體情況中運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教學難點是:力的分解中如何判斷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分力的方向。

          2、教學目標

          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面向全體,全面發展,提高科學素養為指導思想,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程標準理念,提出三維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理解分力的概念及力的分解的含義,知道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理解力的分解的方法。

         、谀芰δ繕耍簭娀暗刃Т妗钡奈锢硭季S方法,培養觀察、實驗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鄣掠繕耍毫Φ暮铣珊头纸夥蠈α⒔y一規律,聯系實際培養研究周圍事物的習慣。

          3 、教學方法

          針對本節課的特點,采用實驗體驗、問題解決式教學法。其指導思想是讓“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觀在教學中得以體現,從理論深入到實際。其操作策略是:

          ①問題學生提。學生通過提出問題,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發展學生思維。

          ②認知準備。注重學生認知準備,提高課堂教學的達成度,這堂課前的認知準備分兩個層次,一是淺加工階段的認知準備,如分力、力的分解概念等;二是深加工階段的認知準備,學生提出的問題,能擊中要害,抓住關鍵。

         、蹖W生體驗、感受,形成直覺思維,能突破難點,同時留下深刻印象。

          ④巧用評價,激活學生內動力。采用師生情感共鳴、配合默契、體驗成功的內在激勵方式,從深層、長久、公平的角度,讓評價內化為學生內動力。

          4、學法指導

          ①引導學生質疑。質疑在不好理解處,質疑在不好分析處,質疑在不好掌握處。

         、谔峁┧季S策略。用實際效果確定分力方向;用平行四邊形定則確定分力大小。

         、劢探o分析方法。實際效果分析法,等效代替法。

          5 、教學過程

          1、課前預習,自主探索

         、僬n前一天晚自習,引領學生學會預習,給足他們自主探索的時空,讓學生帶著一定的知識儲備走進課堂,提高合作、探索學習的有效性。

         、谔岢鰡栴}(書面)教師匯集、列序。

          2、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這里有一個鉤碼,可用一根細線提起,可用兩根細線提起,哪種情況細線容易被拉斷。演示用一根細線提起來,再將此細線穿過鉤碼,兩端上開,細線斷了。以此激活課堂。

          3、共識目標,質疑問難

          同學們預習后提出了有價值、有水平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就能達到本節的教學目標。展示教學目標、展示經教師篩選、排序的問題,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做到了以學定教。

          4、循疑而進,問題解決

         、偈裁词欠至?什么是力的分解?屬表征問題,學生在書上勾畫(多媒體展示)。

          ②為什么說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

          請學生回答:合力可等效代替兩分力,那么兩分力就可等效代替合力?因為分力的合力就是原來被分解的那個力(語言加工)。從而領會分力與合力的關系:等效代替不能共存!

         、凼裁辞闆r下力的分解有確定的解?

          請學生畫,同桌討論,看教材上圖1—29。引導學生總結:已知兩個分力的方向或已知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兩種情況有確定的解。(這不是重點,欲放即收,決不越俎代皰)。

         、茉诰唧w問題中怎樣進行力的分解?

          通過實例分析說明:為什么要分解?實際效果怎樣定?分力方向如何找?分力大小如何求?

          例1 、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受一個斜向上方的拉力F,請將F分解。

          長膠板兩端擱置,中間放一木塊,用斜向上的力拖木塊。運動一段位移,請學生觀察此力的效果:長膠板彎曲程度減小,木塊水平起動(可多媒體展示)。

          講清三個層面:

         、贈]有沿F的方向起動,說明沒有沿F方向的效果,因為有兩個效果,所以要分解。

         、谀z板彎曲程度減小,即“垂直上提”和“水平起動”兩個效果確定兩個分力的方向。

         、燮叫兴倪呅味▌t確定兩個分力的大小,然后計算求解(以上用動畫展示,絕不在數學上花功夫)。

          例2 、物體靜止在傾角為θ的斜面上,其重力產生的效果怎樣?

          先請學生將教材放在手掌上,手掌斜向下,有何感覺?再讓學生分析、作圖、計算,教師巡視、糾編,找出做得好的通過實物展臺讓學生觀看,作出評價。最后,實驗驗證:橡皮繩一端系方木塊,另一端固定在傾斜的膠板上。

          觀察重力的效果。抬高膠板,使傾斜角增大,觀察重力的兩個效果的變化情況并與求解的分力表達式對照。請思考:斜面上的情況,重力一定沿斜面分解嗎?怎樣分解?如圖2,將重力G分解為垂直檔板的F1和垂直斜面的F2。

          5、聯系實際,實踐探索

          學生閱讀教材,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拖拉機拉耙來耙地,車輛上橋、下橋),深挖教材的編寫規律。討論:為什么公園滑梯傾角大而大橋要修很長的引橋來減小傾角?

          6、回顧反思,學有所得

          同學們,依據上例的解題過程,請你總結力的分解的方法:

         、俑鶕䦟嵗Ч_定分力的方向;

         、谟善叫兴倪呅味▌t確定分力大小。

          7、思維策略,鞏固訓練

         、偃鐖D3支架,繩子對O點的拉力產生什么效果。

          請一名學生上講臺,手伸直拿住竹桿的一端,另一端插在腰上,在手握處掛上適當重量(50N)的水桶,請他談談感受。同桌的同學,一人手叉腰,另一人使勁壓,互相交換做,這種自我感受、合作學習,使課堂氣氛熱烈、活躍,學生印象深刻。

          教師展示分解過程,講解分解方法。創設問題,不知ΔABO的角度,怎樣計算分力大小呢?造成認知沖突,提出作圖法求解,教師講解此法,使本節課有整體建構。

          ②同學們,一根線和兩根線懸掛同一砝碼,兩根線的張角較大時,易斷!知道為什么嗎?多媒體展示畫好了的幾幅力的分解力,可得出結論。

          8、總結擴展,突出重點

          ①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同樣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

         、谠诰唧w情境中用實際效果去分解力;

         、鄯至Φ拇笮】捎嬎、可作圖。

          9、作業布置,開放練習

         、儆^察身邊的力的分解實例;

         、跁孀鳂I。

          6、板書設計(略)

        高中物理說課稿7

          一、 教材分析

          單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出版的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選修3-4的第十一章機械振動的第四節內容。機械振動這一章是在學生學習了運動學,動力學及功和能的知識后編排的,是力學的一個特例。機械振動和后面的機械波是比較復雜的機械運動形式,對它們的研究為以后學習電磁振蕩,電磁波和光的本性奠定基礎。單擺這一節是在學習了簡諧運動的定義,描述及其回復力和能量的基礎上安排的。單擺作為一個機械振動的具體的實例,為鞏固理解簡諧運動的規律及其特點起了重要的'作用。單擺作為生活中抽象出的物理模型,與人民的日常生活,生產實踐,科學研究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本節是本章的重點內容。

          本節的特點一是從生活實例中抽象出單擺物理模型,最后運用單擺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二是運用近似處理方法,研究單擺做簡諧運動的條件,這是在研究復雜問題時通常采用的方法;三是以實驗為基礎的教學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通過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教學目標

          單擺作為機械振動的一個實例,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學習了單擺可以鞏固簡諧運動的有關知識。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方面應達到以下目標(知道什么是單擺,單擺的振動圖像是怎樣的,單擺的回復力是由什么力提供的及在什么條件下單擺做簡諧運動,周期與哪些因素有關,學會探究周期與擺長的定量關系,知道單擺的周期公式。);在過程與方法方面會用控制變量法設計探索性實驗,學會探究的一般方法與步驟, 學會運用軟件處理數據,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分析,處理數據的能力;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應達到以下要求(體會科學家探索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及交際能力。)。

          三、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如果能找出單擺的回復力與位移的關系,也就可以研究單擺在什么條件下做簡諧運動,所以,對單擺回復力的推導及對其近似處理的方法作為本節教學的重點。另外,研究周期與哪些因素有關,怎樣通過實驗探究周期與擺長的關系也為本節教學的重點。

          高中學生在分析物體受多個力作用時往往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能正確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并運用力的合成與分解使問題簡單化。因此本節對單擺回復力的推導為教學的難點。在探究單擺周期與擺長定量關系的實驗中,學生可以容易地得到實驗數據,但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的能力還不夠,所以運用數表軟件來進行數據處理作為本節教學另一個的難點。

          四、 教學方法

          高二學生通過一年多的物理學習,已具備了比較強的實驗能力和一定的探索能力。所以根據制定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更好地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本節課(1)將突出學生活動,加強實驗教學,充分體現物理學科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并重點通過探究實驗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發展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2)注重啟發式教學,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問題。(3)引入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數據收集,傳遞及處理技能,讓學生用計算機處理和分析實驗數據,用信息技術來改變學習的方式。(4)講授法輔以多媒體教學相結合,創造豐富全面的學習環境。

          五、 教學過程設計

          1. 課題引入

          以創設學習環境,激發學習興趣為導入新課的指導思想,通過提問讓學生列舉生活中機械振動的實例,并提出符合單擺基本特征的實例,引導學生觀察歸納出它們的共同特征。再介紹伽利略用脈搏測時,發現吊燈的擺動具有等時性的物理學史,了解科學家科學發現的過程。讓學生觀察擺球的擺動,認識抽象出的物理模型,讓學生的思維進入新課教學的軌道。

          2. 新課教學

          (1) 根據現代教學論,物理教學應有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和陶冶情操的功能。講授單擺應著力于介紹理想化模型的科學思維方法,并通過與彈簧振子類比,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理想化方法在物理中的運用。通過多媒體演示各種擺動,讓學生判斷是否為單擺,深化單擺的概念。

          (2) 提出問題:單擺是否做簡諧運動?啟發學生通過與彈簧振子類比,自我設計實驗,得出振動圖像,并判斷是否滿足簡諧運動圖像的要求。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富有創意的設計給予鼓勵,增強學生參與的勇氣。

          (3) 接著提出要想進一步驗證單擺是否在做簡諧運動我們應該怎么辦。對單擺的擺動進行受力分析,看它的回復力是否滿足簡諧運動中回復力與位移的條件。引導學生先確定擺球的平衡位置,讓學生思考并說明理由。擺球擺到一定角度時,讓學生對其進行受力分析,并引導學生將重力按作用效果進行分解得到單擺的回復力,并對其進行近似處理,得出單擺做簡諧運動的條件。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主要起橋梁作用,引導和啟發學生全面思維,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和知識建構的主體。

          (4) 介紹傅科擺的相關知識。用實物演示不同擺的擺動,激起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去探究單擺的周期與哪些因素有關。強調控制變量法的運用,尤其在探究周期是不是與擺球質量有關時,不能用大小不同的擺球來操作。讓學生認識到要想利用好控制變量法,首先對概念有一個比較本質的認識。

          (5) 接著重點探究周期與擺長的定量關系。提出一些問題如:擺長怎樣測量?周期測一次就可以嗎?然后學生分組實驗,將數據通過網絡共享,通過描點得到圖像,利用“幾何畫板”通過描點法得出圖象,根據圖像對周期和擺長的關系猜想并構造函數,通過改變參數使圖像與數據點擬合的最好,得出結論?茖W探究是一種學習方式,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通過經歷與科學工作者進行科學探究時相類似的過程,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探究方法,領悟科學的思想和精神。

          (6) 提出單擺周期公式,解釋其物理含義。介紹惠更斯對單擺的研究過程,以惠更斯的貢獻給人類生活帶來的進步,使學生體驗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辨證關系。通過公式與實驗得出的K值比較,驗證公式的正確性,培養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嚴謹性。

          3 鞏固與練習

         。1)鞏固了單擺物理模型的建立,進一步驗證了單擺在偏角很小時,才做簡諧運動。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2)將現實生活情景中實例研究引入物理課程,有助于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 課堂總結

          主要有學生總結,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整理。(1)通過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主要是側重于對知識點的回顧。(2)你學習了哪些方法? 方法側重于學生總結和歸納。(3)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收獲和體會是對過程和方法的領悟。(4)你有什么疑問和想法?疑問和想法側重于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5 布置課下研究課題

          以上兩個題目是為了培養學生自我設計實驗和分析處理數據的能力。

          (六、 結 語

          以上是對單擺一節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本節課的設計中,采用了探究式學習,合作式學習,動手學習的教學模式,不僅培養了學生探究能力和問題解決的能力,而且探究,合作,親身經驗更有利于學生概念的發展、轉變,有助于學生獲得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高中物理說課稿8

          【說教材】

          《彈力》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節內容,是高中力學的基礎內容和重要內容,是高中學生在本教材學習中的一個大難點。本節內容通過彈簧被拉伸和壓縮的事例,讓學生體會彈力的產生原因和條件,通過放大有機玻璃和桌面的微笑形變的演示實驗,拓寬學生的認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彈力方向的教學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委托破重難點,教材通過“思考與討論”欄目讓學生討論、體會彈力的方向,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用學生容易接受的語言概括了彈力的方向。本節內容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的特點:本節教材從展示宏觀的形變引入,而演示微小形變更為關鍵,使學生確信微小形變的存在,讓學生認識任何物體受到外力作用后都會產生形變的事實。在此基礎上引出彈力的概念,通過對生活實例的分析,讓學生明白平時說的壓力、支持力、推力、拉力等都屬于彈力。隨后對于幾種常見彈力的分析,總結出彈力的方向。對于胡克定律的教學,從研究彈力與形變的定量關系入手得出結論。

          教學目標

          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程理念,我設計如下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形變和彈性形變

          2、知道什么是彈力以及彈力產生的條件

          3、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并能判斷方向。

          4、知道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彈簧的彈力與形變量成正比,會用胡克定律解決有關問題。

          過程與方法

          1、從生活中常見的形變現象出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在探究形變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形變與彈性之間的關系后,使學生了解探究彈力的實際意義,學會探究物理規律的一般方法。

          3、通過觀察微小變化的實例,初步接觸“放大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彈力概念的建立、彈力產生、彈力方向的確定。

          教學難點:在接觸的物體間是否有彈力及彈力方向的確定。

          突破方法: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觀察、分析,加深對形變的認識,通過學生起手實驗,體會彈力的產生,師生共同討論得出彈力的概念。然后對常見的推力、壓力、支持力、拉力等特殊彈力進行歸類。分析總結彈力的方向,在介紹特殊的方法分析彈力的有無,從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完成教學目標。

          【說學情分析】

          學生目前對形變和彈力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是不夠深入;知道支持力、壓力都是彈力,但是不能夠概括產生的原因。理性思維還沒有達到一定的層次,要想理解彈力這一抽象概念還有一定困難。因此我采取引導、啟發的教學方式。

          【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物理教學是以實驗探究為基礎的,重在啟發思維,教會方法。本節課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景——觀察——分析——猜想——實驗——觀察——分析——討論、歸納總結相結合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學法: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新課程理念更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常見形變,巧用引導性提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自主、討論的學習氛圍中總結出本節的主要內容從而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彈簧或橡皮筋

          【說教學設計】

          基于以上分析,為使本堂課圍繞重點、突破難點,同時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力得到提高,我設計如下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景認識形變

          由同學們已有的形變知識入手,引入新課。視頻播放:彎曲的竹竿使水中的木塊發生運動、拉弓射箭等情景得出形變的概念及各類形變。

          [設計意圖:我從生活情景中引入新課,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生學習重點和難點內容作鋪墊。

          視頻播放和動畫演示微小形變放大實驗:由于這種形變不容易觀察,會使學生產生疑問:到底有沒有發生形變?解決的辦法是視頻播放和動畫演示微小形變的實驗。為什么光點會往下移?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后得出結論:是由于桌面發生了形變,但是形變不明顯。為后面解決壓力和支持力都是彈力做好鋪墊。

          [設計意圖:使學生知道“放大”是一種科學探究的方法。

         。ǘ┨剿鲝椥孕巫兊母拍,理解彈性限度

          創設物理情景:學生演示彈簧拉伸,折疊紙張后不能恢復原狀。

          學生概括:得出彈性形變和塑性形變的概念。用較大的力拉彈簧和橡皮筋,結果被拉壞了。

          (三)探索彈力

          實例分析1、實例分析2并回想以播放的視頻。

          1.彈力的概念。 總結產生彈力的條件。

          2.常見彈力及其方向的確定。

          通過分析不同類型的習題,總結各類彈力的方向。

         、艍毫;

         、浦С至;

         、抢K子的彈力

          3.彈力有無的判斷

          方法:撤去支撐物法。

          假設法+共點力平衡法。

          [設計意圖:假設法判斷彈力的有無,讓學生學會方法的遷移。學生自己動手實驗,體會彈力的產生和產生原因,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動手能力,同時感受到探索物理問題的成就,從而順利突破重點和難點。

         。ㄋ模、開放式問題(視頻播放:撐桿跳高、跳水)

          提出問題: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請同學們開放式地討論

          ①從形變與彈力知識去思考,撐桿跳高運動員跳得這么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谔\動員在空中滯空時間主要由哪方面決定?

          [設計意圖:開設開放式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利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知道學習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板書設計】

        高中物理說課稿9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電場強度”,下面我對這節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明,具體內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電場強度》是選自普通高中物理(人教版)選修3-1第一章第3節的內容。電場強度描述了電場的力的性質,是電學中最基本的概念。學好電場強度和電場力,才可拓展延伸至電場力做功、電勢差、電勢能、電流的形成、帶電粒子的運動等一系列的新概念。因此電場強度概念不僅是本章的重點、難點,也是整個電磁學的重點之一。

          二、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知道電場是電荷周圍存在的一種特殊物質,知道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電場發生的。

          2、了解試探電荷的作用,理解對試探電荷的電荷量和試探電荷的尺寸的要求。

          3、理解電場強度的物理意義,掌握電場強度定義式和方向的規定及其公式的應用。

          4、知道點電荷周圍的電場分布和電場的疊加,會用點電荷的場強公式和電場疊加進行有關計算。

          5、知道電場線的特點。

         。ǘ┻^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及類比的方法、提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知識的遷移能力。

          2、在理論和實驗論證、猜想環節中培養學生科學論證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過電場強度定義式的得出,讓學生體會到用比值法定義物理量的方法和重要性。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了解法拉第在電磁學中的貢獻,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

          2、通過學習電荷的電場分布,是學生認識到對稱和科學的美感

          三:重點、難點

          重點:以深刻理解電場強度的物理意義為重點內容。

          難點:一、電場強度的定義方法及其矢量性;二、幾種典型電場線的分布特點。

          四 說方法

          教法:根據本節課內容較抽象、理性思維較強的特點,教學中采用實驗、類比、設問、合作探究并輔助以現代化教學手段等多種形式的綜合啟發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自主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

          學法:對學生而言,重要的是學會學習,掌握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動起來。從而是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五、教學過程

          據以上的分析,教學中以現代教學理論為指導,以掌握知識為主線,以培養能力為中心,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⒈引入新課:

          首先提出問題(看幻燈片1)學生解答,之后我這樣導言:力不能脫離施力、受力物體而獨立存在,即力具有物質性,由此可知在電荷的周圍存在著一種特殊的物質。這節課我們從兩個方面去認識它,一是定量描述,二是形象化描述。由此引出課題“電場強度”

          2.新課教學:

          首先電場的教學:讓學生自讀教材中電場部分的知識,了解法拉第對電磁學的貢獻,并認識到電場是一種特殊的物質。之后強調本節課的知識主線:電場對放入其中的電荷有力作用。然后進入電場強度的教學

          創設問題情景:

          1)兩點電荷間靜電力的產生用場的觀點怎樣解釋?進一步說明場具有何性質?

          2)電場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如何來認識它?

          3)引入的試探電荷應具有什么特點才能真正反映原電場的性質?

          4)同一試探電荷在某一電荷形成的電場中的不同位置受力的大小方向一般不同,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通過前四個問題,根據電荷在電場中受力情況,引出電場的性質:即電場有強弱又有方向

          1)能否任意選取一個電荷,用它在電場中某位置受到的電場力表示該點的電場的強弱和方向?為什么?

          2)同一試探電荷在電場中的不同位置受力不同,不同試探電荷在電場中同一位置受力不同,說明什么問題?

          3)電場力即與試探電荷電量有關,又與電荷在電場中的位置有關,據此試問:F/Q是反映了誰的量?這樣就自然而然的引入了電場強度這個物理量。

          意圖:通過以上合理設問,明確思維軌跡。讓學生清晰地掌握場強引入的思路及其物理意義,即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教學難點一。而在下面的問題中又順理成章出開始了對場強的進一步的認識。

          1) 前面用比值法定義了場強的大小,場強的方向又如何定義呢?

          2) 讓學生思考在E=F/Q中Q是什么電荷的電量?能否推出E∝F、E∝1/Q ,而場強E的決定因素又是什么?

          同時讓學生觀察多媒體動畫,并在上述思考的基礎上歸納電場強度物理意義、定義及其特點,電場強度是對電場的定量描述。但電場看不見、摸不著,為便于我們的研究,需要把它形象化的表達出來,物理學中用一系列的曲線來代表電場。

          由此引出電場線教學

          在這部分教學中我采用類比的方法,首先復習初中所學的磁感線,根據磁感線的特點來認識電場線。同時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直觀的了解平行板和點電荷周圍的電場線的形狀。再通過多媒體動畫演示等量同種和等量異種電荷周圍的電場線。

          最后學生注意觀察幾種典型電場的電場線分布,總結電場線的特點。

          在整個教學中,我設置了適當的練習來鞏固所學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根據電場強度的定義式來分析點電荷周圍的場強,并進行有關計算。

          4、課后小結,作業布置:

          5、板書設計:教學中將黑板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主板書寫概念、規律、以及公式的推導過程等。一部分為副板書,用來畫草圖,解答例題等。同時利用彩色粉筆書寫重點內容或關鍵詞,以表示強調,引起學生重視。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高中物理說課稿10

          《重力與重心》是必修 1 第四章第 1 節的內容,涉及到力的描述、重力及其測量、重心與穩定。重力作用于一切物體,并貫穿于物體整個運動過程,對重力的學習有助于研究物體運動,所以本節內容是本章的重要內容,也是力學的重點內容,是物理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涉及到動力學部分。本節內容是力學中重要的基礎知識,是在初中的“來自地球的力”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和擴展,是對力學習的基礎上對常見的力--重力的進一步學習,有助于對力的認識和掌握,也為后面的力的合成與分解,以及力與運動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用力的三要素來表達一個力

          2.知道重力是如何產生的,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知道在不同緯度的g的取值是不一樣的

          3.知道重心的概念.與物體穩定相關的兩個因素。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重力的存在,培養觀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懸掛法來測重心,利用數學模型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理解重力的方向

          3.通過了解重垂線及重心的應用,培養應用物理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的能力.

          4. 通過實驗探究和實驗對比的方法來研究解決穩定與重心的高低、支面面積的大小的關系。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錐體爬坡實驗引起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通過學習質心,讓學生了解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知識的應用。

          2.通過穩定的對比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和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物理、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說學情

          學生在初中的“來自地球的力”已經學習了重力的一些基本的知識,學習了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還運用探究的教學方法學習了重力的大小,知道了g=9.8N/Kg。不過都是一些比淺的,知識感較膚性的認識,在一定意義上說,很難理解質心這樣的概念,所以要引導學生思想觀念上的轉變。在這里學生將學習不同的知識點,質點、重心與穩定,特別是質點高一的學生比較難接受。

          對于生活中重力的例子比較熟悉,學習時比較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對于高一的學生對小實驗比較感興趣,老師可以通過和學生一起做實驗,并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1、重力的概念及重力與質量的關系G=mg,不同的緯度、高度的g取值是不一樣的。

          2、重心的測量及其在實踐中的應用

          3、物體穩定的有關因素

          教學難點

          1、重力的方向及應用.

          2、物體穩定的有關因素

          教學方法

          實驗法:通過觀察分析明確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探究法:通過學生的探究實驗得出穩定和重心的高低、支面面積的大小的關系

          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演示實驗——錐體爬坡,給學生一種與他們認為不一樣的現象,提出問題(為什么錐體會從低往高處滾動呢?)讓學生思考并引起學生的興趣,向學生說,學完了今天的課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這樣學生就帶著問題進入課堂。不僅可以讓學生認真聽課,積極思考并回答老師提問的問題 ,這樣有利于學生的聽課效率。

          二、新課教學

          力的描述

          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了力、以及力的三個要素,在這里只是為學習新的內容——而準備的知識基礎的,由于我們對力的學習都從三個要素來學習的,所以,對重力的學習也要從三個要素開始,而力的學習已經是初中,經過了暑假,學生會生疏了,在這里也可以看成是復習的形式進行,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復習以前的知識,也為后面的重力的學習打下基礎。對與一個力的描述,要有大小、方向、作用點。

          重力及其測量

          由于在初中的時候,學生已經學過了重力的測量,同時也知道了G和m之間的關系,所以在這里運用講授法給學生講清楚重力和物重兩個概念,并讓學生清楚的理解兩者的關系(正比,比值為g),同是也讓學生測量重力是用什么儀器,其工作原理是什么。在這里有一點與初中不一樣的是初中時沒講到g的取值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是不一樣的,而且,在不同的高度,其值也是不一樣的。對于方向,初中的時候已經學習過了,在這里還是要學生清楚的理解豎直向下,要跟垂直向下區分開來。

          重心與穩定

          由于重力與穩定比較抽象,因此將此定為我講課的重點,由于用交點來測重心所在直線很容易讓學生誤解,而且中心是應用很廣泛的針對,因此我才用實驗法。

          重心是重力的作用點,在初中學生已經有學了,在這里不僅要教給學生什么是重心,通過實物展示,讓學生明白物體的重心可以不在物體上。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用懸掛法來測量物體的重心的。同時也給學生講解在日常生活中重心的應用,使學生清楚原理。通過上面的學習,使學生可以自己解決在上課時的引入,這時,可以讓學生領悟重心的奧妙,使得學生的積極性再次被激發。

          另外一難點是學生沒有接觸過的穩定問題,通過讓學生擺放物件進行探究。

          課堂練習:課本P62:1、2

          三、小結

          1、力的描述是通過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

          2、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3、重力是一種常見的力,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成正比,用G=mg來計算大小,g=9.8 N/kg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點叫重心.

          4、對于物體,在不同緯度的g的取值是不一樣的。

          5、物體的穩定與物體的重心高度、物體的支面面積有關,重心越低越穩定,支面面積越大越穩定。

          四、作業P62:3、5

          五、板書設計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

          重力:定義: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受到力叫重力

          大。何矬w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G=mg=9.8N/kg(g不同緯度的取值不同)

          方向:豎直向下

          作用點:物體的重心,(用懸掛法測量)

          重心和穩定:重心的高低、支面面積的大小

          越低越穩定,支面面積越大越穩定

          六、教學效果預估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不僅可以解釋身邊的一些現象,了解到g的取值情況,知道用懸掛法來測量重心,能把物體抽象成一質點,這對于后面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并通過實驗探究的方法使學生了解到與穩定相關的因素。

        高中物理說課稿11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勻速圓周運動

          2、理解什么是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間的關系

          二、能力目標:

          能夠勻速圓周運動的有關公式分析和解決有關問題。再學習過程中能用信息技術手段為物理學習服務。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理性的知識感性化;復雜的概念,簡單化。

          三、德育目標:

          通過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對于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側面進行研究,認識事物的復雜性,多面性。

          教學重點:

          1、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2、什么是勻速圓周運動

          3、線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對勻速圓周運動是變速運動的理解

          教學方法:

          講授、推理歸納法、討論,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主動的去探究知識,激發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教學步驟:

          為了達成上述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對一些主要教學環節,有以下構想:

          一、導入新課

          (1)物體的運動軌跡是圓周,這樣的運動是很常見的,同學們能舉幾個例子嗎?(例:轉動的電風扇上各點的運動,地球和各個行星繞太陽的運動等)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最簡單的圓周運動勻速圓周運動

          二、新課教學

          1、勻速圓周運動

          (1)用通過放錄像讓學生感知衛星做圓周運動,在相等的時間里通過相等的弧長。

          (2)并出示定義:質點沿圓周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里通過的圓弧長度相同棗這種運動就叫勻速圓周運動。

          2、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線速度

          a:分析:物體在做勻速圓周運動時,運動的時間t增大幾倍,通過的弧長也增大幾倍,所以對于某一勻速圓周運動而言,s與t的比值越大,物體運動得越快。

          b:線速度

          1)線速度是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瞬時速度。

          2)線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3)線速度的大小

          4)線速度的方向 在圓周各點的切線方向上

          5)討論:勻速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是不變的嗎?

          6)得到:勻速圓周運動是一種非勻速運動,因為線速度的方向在時刻改變。

          (2)角速度

          a: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容

          b:出示閱讀思考題

          1)角速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

          2)角速度等于 和 的比值

          3)角速度的單位是

          c:說明:對某一確定的勻速圓周運動而言,角速度 是恒定的

          d:強調角速度單位的寫法rad/s

          (3)周期、頻率和轉速

          a: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容

          b:出示閱讀思考題:

          1) 叫周期, 叫頻率; 叫轉速

          2)它們分別用什么字母表示?

          3)它們的單位分別是什么?

          C:閱讀結束后,學生自己復述上邊思考題。

          (4)線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間的關系

          a:過渡:既然線速度、角速度、周期都是用來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那么他們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b:用出示思考題

          一物體做半徑為r的勻速圓周運動

          1)它運動一周所用的時間叫_____ ,用T表示。它在周期T內轉過的弧長為 ,由此可知它的線速度為________。

          2)一個周期T內轉過的角度為_______,物體的角速度為________。

          c:通過思考題總結得到:

          d:討論

          1)當v一定時, 與r成反比

          2)當 一定時及v與r成正比

          3)當r一定時,v與 成正比

          (二)例題討論(用課件出示)

          三、分組探究

          利用網絡資源探究“神舟飛船”, 把學生大體分成兩組,各組先在網絡上查找資料,為了降低學生上網查詢的難度,我利用校園網設計一個專題欄目,把網上有關神舟飛船的資料集中到這個專題網頁中,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更充分的信息,然后由各組選派代表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鍛煉了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和科學素養,養成敏銳的獲取信息的能力和追求證據的科學態度,這正是我們物理教育所致力追求的。

        高中物理說課稿12

          一、說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授課內容是高三物理八?荚囋嚲鞩卷講評。

          二、說學生現況

          理綜物理I卷共8個選擇題,其中涉及力學部分考點的有4道題,涉及電磁部分考點的有4道題。從學生的答題情況看,力學部分得分率較高,最好的是15題追及和相遇問題,電磁部分得分率較低,最差的是20題的電磁感應現象的判斷和小計算。I卷集中反映出學生兩個問題,一是電磁部分掌握較差,二是復習不扎實,考慮問題不全面。

          三、說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通過分析試卷,查漏補缺,明確問題,矯正錯誤,并尋找出現錯誤的原因。

          2、能力目標:通過典型錯誤的分析、矯正,掌握正確的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試卷評講,增強學習信心;培養認真審題,仔細做題的好習慣。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典型錯誤出錯原因的剖析與矯正

          教學難點:典型題目解題思路探究與解題方法分析

          五、說教學方法

          啟發引導、合作探究、講練結合

          六、說教學過程

          三段:自主階段——合作階段——反思階段

          (一)自主階段

          教師試卷分析:

          1、學生得分情況與考查知識點:(PPT展示)

          2、老師評析總體答題情況,表揚取得較好成績的學生。

          學生自主糾錯:

          要求:對基礎性的試題,概念性的問題由學生參考課本及輔導書在個人能力范圍之內先獨立糾錯。

         。ǘ┖献麟A段

          小組合作討論:

          要求:小組內互助,對自己還不能改正的題目,主動向小組其他同學請教,鼓勵答題正確的同學將自己的解題思路、方法講給本組答題錯誤的同學,重點是探索方法和思路。

          師生共同探究:

          目的:知識建構,方法建構

          要求:對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說出自己錯誤的思路、解題方法,其它小組有能力幫助解決的請代表進行講評,學生之間都不能解決的或分析不清的,教師重點講評。

          考點補償訓練:

          要求:限定時間,完成對點訓練題

          反思總結提升:

          要求:學生根據《八?荚囎晕曳治鰣蟾鎲巍,對本次考試涉及的考點,自己的致錯原因、對存在問題的反思、近期目標、對老師的期望和建議等進行反思總結。

          七、說課堂小結

          檢查教學目標的落實:

          1、錯因歸納

          2、知識建構、方法建構

          八、說作業布置

          完成本次考試的考試分析報告單

        高中物理說課稿13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互感自感》,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目標分析、過程分析和效果分析四個方面對本節課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是電磁學中最重大的發現之一,自感現象是電磁感應現象的特殊情況,是對前面知識的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對以后的學習具有實際的應用價值。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本節課的重點是:對通電、斷電自感現象的判斷

          難點是:對自感有關規律的認識.

          二、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材編寫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由此確定本課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2、能夠用電磁感應知識分析通電、斷電自感現象;

          3、知道自感系數是表示線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大小的決定因素。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過程,提高學生的分析論證能力。

          2)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科學思想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本節知識的學習,體會探索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

          2)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根據本節內容特點我確定的教法與學法是:

          教法:為了讓學生加深對本節內容的理解,在教學中我采用講述、對比、探究,討論等方法進行教學.學法:為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討論中突破難點。

          三、過程分析

          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如下設計:

          1、復習提問,引入新課

          首先我提出這樣的問題: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是什么?

          緊接著我出示這樣一個電路圖并設問: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左或向右滑動時,有無電流通過電阻R1?電流的方向如何?

          然后教師提出:對于線圈L1來說,當滑動變阻器向左或向右滑動時,穿過L1這個電路的磁通量也發生了變化,會不會在這個閉合電路中也發生電磁感應想象呢?是否有感應電動勢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緊接著提出互感現象,然后多媒體展示常見的變壓器、收音機的“磁性天線”等互感現象的具體應用。

          讓學生來了解變壓器、收音機的“磁性天線”都是利用互感現象制成的。知道互感現象在電工技術和電子技術中的廣泛應用。

          2、實驗探究自感現象

          首先設計一演示實驗 :讓幾位學生手拉手與一個線圈并聯,電源只需一節干電池,發現在開關斷開瞬間學生受到電擊,迅速收回雙手。

          學生就會產生疑問:一節干電池怎么會使學生受到電擊呢?由此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新知的探究渴望,引入自感現象

          接著演示兩個有關自感現象的示實驗.要求學生注意演示過程和瞬間發生的現象.

          (1)通電時的自感現象(如圖),

          首先展示電路結構,讓學生根據電路圖說出需要的器材,連接實物,動手操作并觀察現象,運用已學知識來探究觀察到的現象。

          實驗要求:接通電源緩慢調整滑動變阻器的阻值,使兩個燈泡A1、A2的發光亮度相同。

          斷開電路后,再重新接通電路,重復幾次.

          通過觀察實驗,教師讓學生交流總結斷開電路后,再接通電路時發生的現象。

          學生回答后教師提出問題:兩個燈泡穩定發光時亮度是一樣的。為什么電路接通時,A2立即點亮,而A1要滯后一段時間?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分析得出通電自感的實驗規律:通過燈A1的電流不是立即變強而是逐漸增強,使A1滯后一點時間點亮.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指導學生觀察現象,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2)斷電時的自感現象(如圖).展示電路結構,讓學生根據電路圖選擇器材,連接實物,動手操作并觀察現象。

          學生通過親手操作,最后得出的結論更能讓他們信服,印象更加深刻,比講授法效果要好。并且探究的整個過程基本上都是由學生自己完成,老師只是從旁引導,最后讓學生敘述現象并簡單推理:學生應看到電路斷開時燈A閃亮一下,說明通過燈泡有一個強電流.

          提出問題:為什么在斷開電路時,通過燈泡A的電流突然增大?

          在此,我通過幻燈片講述斷電自感過程.

          啟發學生畫出斷電時通過燈泡電流隨時間變化的函數圖線.

          最后通過總結以上兩個實驗得出自感現象和自感電動勢的概念 ,根據楞次定律和兩個實驗,可以總結出:自感電動勢的方向總是阻礙電流的變化,由此引導學生分析開始新課時電擊實驗的原因。

          設計意圖:通過通電和斷電自感現象的探究和討論,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觀察和分析實驗的能力。

          3、推理得到影響自感電動勢的因素

          在實驗基礎上提出問題:自感電動勢就是是感應電動勢,它是由自身電流變化產生的,它和電流變化有什么關系呢?師生共同分析研究:

         。1)磁通量的變化ΔФ與電流的變化ΔI成正比,即:ΔФ∝ΔI.從而得出自感電動勢與電流的變化率成正比,引入比例系數L。

          (2)說明自感系數L的大小的決定因素。

          4.自感現象的實際意義.

          (1)說明自感現象廣泛存在.凡是有導線、線圈的設備中,只要有電流變化都有自感現象存在,因此要充分考慮自感和利用自感.(2)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自感現象的危害及防止措施.

          當堂訓練,鞏固提高

          設計適量的練習題,并且將練習題分為A、B兩組供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

          設計意圖:充分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課堂小結和作業

          讓學生概括總結本節的內容,構建知識框架,作業布置要有針對性,梯度。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的體驗,自己的總結,真正達到了檢驗學生課堂效果的目的。

          作業課后2、3、4題;

          板書設計我分兩部分,主板書寫在左側,體現本節課的主干知識,副板書在右側,主要畫用來輔助說明的草圖。

          四、效果分析:

          通過以上的過程設計我預計可達到以下效果。1. 能夠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從而實現本節課的知識目標。2. 能夠充分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發展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 變規律的傳授過程為規律的探究過程能夠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當然本節課的設計還存在著許多的缺點和不足,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和指正。

        高中物理說課稿14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3-1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磁感應強度》,磁感應強度是電磁學中的基本物理量,是如何用磁感應強度的大小和方向來描述磁場強弱及方向是本節課的重難點。

          (分析完教材現在再來分析一下學生,這樣才能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接下來是我說課的第二部分學情分析。)

          二、學情分析

          高二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探究分析、合作學習的能力。因此,本節課將通過類比電場強度的內容和特點來進行講解和學習,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培養學生分析總結的能力,同時能加深對于磁感應強度的認識。

          (根據本節課的結構和內容通過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能通過磁感應強度的性質判斷磁場的強弱和方向,并且會運用磁感應強度的定義式進行有關計算。

          2、體會通過比值法定義物理量的方法,提升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3、關注物理與生活相互聯系,感受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基于以上教學目標的確立,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確立如下:)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磁感應強度的定義。

          難點是:利用磁感應強度來描述磁場強弱和方向。

          (在教學過程中,作為老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所以本節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

          五、教學方法:

          講述法、類比法、實驗探究法。

          (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點難點,我設計的教學過程如下,首先是導入部分。)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環節

          【情境導入】利用多媒體展示磁懸浮列車運行、吊車吸起鐵板的場景以及各種不同的磁性物體,引導學生分析各種磁性物體磁性的強弱,并提出問題:怎樣來描述磁性物質磁場的強弱?提出磁感應強度的概念,從而引入課題—《磁感應強度》

          【意圖: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從生活實際出發,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動力,也能在教學中滲透物理和生活的聯系!

          (導入新課后,就進入到新課講授的環節首先是第一個模塊,磁場的方向。)

          (二)新課講授

          模塊一:磁場的方向

          引導學生回想電場的強弱和方向的確定,并將電場強度與磁感應強度聯系起來。順勢提問電場有強弱和方向,磁場也有強弱和方向。請大家回顧一下,電場的方向是如何規定的?對研究磁感應強度的方向你有何啟發?

          學生分成小組通過思考討論得出:電場的方向是從電荷受力的角度規定的,小磁針放入磁場中會受到磁場力的作用,因此猜想磁場的方向可以從小磁針受力的角度來規定。接下來學生通過類比電場強度的定義方法,同樣的利用小磁針去探測磁場的情況。

          通過演示小磁針處于條形磁鐵產生的磁場中的不同位置過程,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得出在不同位置,小磁針的N極或S極所指的方向不同的結論。接著我會歸納實驗結果,并補充磁場的方向為小磁針靜止時N極所指的方向,順勢牽出磁感線的概念強調學生類比電場線的概念進行記憶。

          模塊二:磁感應強度的表達式

          首先我會帶領學生回顧奧斯特實驗,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引導學生思考是否可以通過這個性質來研究磁場強度的大小。

          學生從書本的演示實驗方案能夠受到啟發,思考分析得到可以通過導體棒的受力情況來研究磁場的強弱。此時我會安排小組探究組織學生猜想通電導棒的在磁場中的受力可能與那些因素有關,有怎樣的關系?在探究過程中我會進行巡視指導適當的給予提示,學生將根據演示實驗所提供的方案進行探究,記錄各種情況下的電流值、通電導線長度以及通電導體的擺角。結束后,帶領學生分析得到的數據,共同合作歸納其中體現的規律。

          通過對實驗結論的引申和推廣,使學生了解比值F/IL是磁場中各點的位置函數,比值F/IL與IL的大小無關,進而引入電流元的概念。并由此設問,既然這個比值與電流源無關,是否代表著物體的某種屬性?在此提出磁感應強度的定義式,總結磁感應強度的方向和大小。

          【意圖:從直觀的角度出發,更能將抽象的問題具體話,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加深學生的印象!

          (三)、鞏固提高

          多媒體展示教材內容‘一些磁場的磁感應強度’,使學生知道地磁場及自然界中各種磁源磁場的弱數量級。并簡單介紹可以使用磁傳感器探測周圍的磁場強弱。

          【意圖:拓寬知識面,能夠更深刻的體會到物理與生活的實際聯系!

          (四)、小結作業

          讓學生概括總結本節的內容,將課堂還給學生,構建學生的知識思路和框架,作業布置,比較E與B定義的異同,進行歸納總結。

          【意圖:設計這樣的作業是為了,學生通過自己的總結,能夠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

          七、板書設計:

          最后是我的板書設計,采用提綱式,簡潔明了,重難點突出,便于學生記錄和復習。

        高中物理說課稿15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

          能力目標: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速度的引入;

          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圖表、v-t圖、及思考與討論;

          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加速度是力學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運動學與動力學的橋梁,也是高中一年級物理課中比較難懂的概念,它比速度的概念還抽象。對加速度的概念的建立過程及物理意義的理解,是本節課的重點。學生對“速度的大小與加速度的大小沒有直接的關系,速度變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這是本節的難點。

          三、幾點想法

          1.關于概念的建立過程

          在建立加速度概念過程時,基于加速度太抽象,讓學生首先感受。讓他們感受的第一層是運動物體有速度,第二層是運動物體速度有變化,第三層是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化有快有慢。從而自然地引入描述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化快慢的必要性。

          要得出加速度概念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分析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從何而來?提供現有數據給學生,還是學生自己做實驗獲得?我兼顧了兩者。本節課的關鍵是對加速度的理解,開始不宜通過實驗來自己獲取數據,否則會喧賓奪主。在提供數據時考慮到學生對數據的可信度,提供了身邊的學生感覺到的百米起跑和電動車起步,去消了學生的對數據的質疑。而在最后又通過紙帶讓學生自己來獲取和處理數據,以期他們對加速度有更深入的理解。

          2.問題的設置

          思考與討論1:主要是引導學生建立和理解加速度的概念,關于表格我沒有自己填入,是想引導學生養成對多數據的對比和處理列表和做圖的習慣。在練習3中讓學生自己列表和填表,進一步滲透這種思想。

          練習1:

          主要是加深學生對加速度的理解,以區別加速度與速度和速度變化量的意義。這是本節課的難點。

          思考與討論2:

          引導學生體會圖象在反映加速度的優點,加深對v-t圖象的理解,如何從圖象中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教材和高考對這一點有很好的體現。

          練習2:

          由思考與討論2的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使學生對加速度有感性的認識,同時對加速度的矢量性做一個強調。第一問的設置暗示學生不要把物理學成數學。物理中圖象的信息量要遠大于數學中圖象的信息量。

          練習3在以上表述過。

          3.暫時淡化三個問題

          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矢量,在直線運動中與速度方向的關系,由什么來決定待引出牛頓第二定律再研究;第二,平均加速度與瞬時速度的關系。第三,曲線運動中速度的變化的快慢

          以上是我對這堂課一些粗淺的看法,不妥之處懇請專家、老師們批評指正。

        【高中物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說課稿12-05

        高中物理說課稿11-24

        高中物理的說課稿12-04

        高中物理說課稿11-03

        人教版高中物理說課稿11-21

        高中物理彈力說課稿11-23

        高中物理說課稿精髓11-24

        簡單的高中物理說課稿11-24

        高中物理速度的說課稿11-30

        高中物理說課稿推薦11-30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