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說課稿
高中物理說課稿 1
一、教材的分析與處理:
1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高中物理甲種本第二冊第六章的第十一節。電場是電學的基本知識,是學好電磁學的關鍵。本節是本章知識的重要應用之一,是力學知識和電學知識的綜合。在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中都把本節知識列為理解并掌握的內容。通過對本節知識的學習,學生能夠把電場知識和牛頓定律、動能定理、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等力學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加深對力、電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用物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以后學習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打下基礎。
2.教材的安排與編者意圖:
這節教材先從能量角度入手研究了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然后,又從分析粒子受力情況入手,類比重力場中的平拋運動,研究了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的偏轉問題。編者安排這一節,一方面是加深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借助分析帶電粒子的加速和偏轉,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運動和力的關系,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學生基礎:
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力學和電場的基本知識,初步具備了分析有關電場問題的能力的基礎上進行的,考慮我們的學生基礎比較好,理解接受能力比較強,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共同的探討中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
4.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的要求,結合學生的特點制定如下目標:
、胖R上:理解并掌握帶電粒子在電場中加速和偏轉的原理;
、颇芰ι希号囵B學生觀察、分析、表達及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養成科學思維的方法。
5.教材的處理:
以演示實驗設疑,引入新課;通過微機模擬結合理論分析,講授知識。
重點讓學生清楚帶電粒子在電場中加速和偏轉的原理,這是本節內容的中心。由于帶電粒子的偏轉是曲線運動,比較復雜,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故作為本節的難點,通過類比重力場中的平拋運動突破難點。
二、教學設想:
1.教學的方法和手段:
本節屬于派生性的知識主要采用講授式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訓練為主線。通過實驗演示創設物理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微機模擬電子運動,使微觀粒子運動的過程宏觀化;通過恰當的問題設置和類比方法的應用,點撥了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思路;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討論、歸納、總結,使學生動口、動腦、動手,親身參與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另外,應用計算機、大屏幕投影等現代化手段,既節約了時間,又提高了效率。
2.學法指導: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及心理特點:
⑴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發現問題;⑵通過問題的討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⑶通過鞏固練習加深對知識規律的消化理解;⑷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演繹推理、歸納總結出新的規律,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
3.;教學程序設計:
為了切實完成所定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一些主要的教學環節采取了如下設想:
、乓匝菔緦嶒炘O疑,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習興趣,引入新課。
介紹電子束演示儀,并說明只有高速帶電的粒子(電子)轟擊管內惰性氣體發光,才能看到電子的徑跡。學生會對電子如何獲得速度產生疑問,通過控制電子束的偏轉方向,學生又會對這一目的的如何實現產生疑惑,從而強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進而提出課題。約3分鐘。
、圃谛抡n教學中,以微機模擬與問題探討想結合進行理論分析,使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以微機演示電子在電場中加速和偏轉運動的全過程,讓學生觀察分析:電子運動的全過程可以分為那幾個階段?在每一階段電子各做什么運動?這樣可以使學生先在整體上對帶電粒子運動的全過程有清晰的脈絡,有助于局部過程的分析。
、.以微機演示電子在加速電場中的運動,讓學生思考如何求電子射出加速電場時的速度?并進行推導。使學生認識到在勻強電場中可以根據牛頓定律和動能定理求速度,同時指出應用能量的觀點研究加速問題比較簡單,動能定理也適用于非勻強電場。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養成科學思維的方法。
、.以微機演示電子在偏轉電場中的運動,并引導學生觀察思考:①電子在偏轉電場中的運動與物體在重力場中的平拋運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②如何類比重力場中的平拋運動來分析帶電粒子的偏轉?這樣的引導之后學生自然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突破了難點,也培養了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同時滲透事物之間普遍聯系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④.在上述理論分析的前提下,讓學生動手動筆推導側向速度V┸,側向位移y及偏轉角Ф的表達式。使學生清楚知識的來龍去脈,加深記憶,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⑤.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如何改變電子射出加速電場時的速度、電子射出偏轉電場時的側向位移及偏轉角的大。窟M一步對加速和偏轉的原理深化理解,充分挖掘學生潛能。
、.用電子束演示儀驗證理論分析的正確性,使學生由理性認識回到實踐中來。
⑶設置聯系加速和偏轉的全過程的問題進行鞏固練習,培養學生應用新知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進行知識反饋。
⑷小結:設置問題1:我們怎樣實現對帶電粒子的控制?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小結;設置問題2:學習帶電粒子在電場中運動的目的是什么?理論聯系實際,培學生開拓意識和創新精神。
、刹贾米鳂I:以鞏固知識,豐富學生知識面為目的,同時減輕學生負擔,作業為課后1、3題,并要求學生查閱有關帶電粒子加速和偏轉應用的科普文章。
4.板書設計:綱要式板書,力求條理清晰,體現中心內容,突出重點。
三、說課板書:(含時間分配)
全過程
實驗引題——微機模擬加速規律得出——實驗驗證——鞏固練習
高中物理說課稿 2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是_____號,我說課的題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_____年級物理____冊第____章第____節的內容,下面我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說板書設計、說教學
方面來說這節課。 《高中物理說課稿模板》正文開始>>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 和 等知識的基礎上引入的一節 課(概念課或規律課或實驗探究課),本節內容同時又是學生學習 和 等后續知識的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在整章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通過本節課學習,主要使學生掌握 知識,了解研究物理問題的 方法(如:控制變量法、轉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實驗法、類比法等),初步學會運用 知識解決 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 能力。
高一學生正處于從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討論;從初中的形象思維到高中的抽象思維;從初中簡單的邏輯思維到高中復雜的分析推理的轉變過程中。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他們的一般能力已經具備,具有一定的觀察力、記憶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但其創造能力還比較欠缺,對于利用已有知識創造出新的概念、理論的能力很弱;(創造能力:利用已有知識創造出新的概念、理論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點的把握還不是很準確,數學的推理能力較弱;但學生對感性材料的認知能力較強,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也很強;而且學生的社交能力也正處于發展階段,需要得到不斷的鍛煉。
2、教學目標的確定:
依據《課程標準》要求、本節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
。ㄟ@部分目標一般為本節課的知識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
。ㄟ@部分目標一般是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或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哪些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讀圖分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ㄟ@部分目標一般是通過對科學家生平的介紹,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或者是通過學習什么知識,培養學生的什么意識和品質等)
3、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和本節教材實際,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 ,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 ;而對 知識,限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可能無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所以 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學策略(說教法、學法)
1、教法選擇:
教法一:現代素質教學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行為是由動機引起的,學習動機對于學生的學習可以發揮明顯的推動作用。要有效地進行長期的有意義學習,動機是必不可少的。本課采用演示實驗,巧設物理情景引發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由學生的分組實驗,激發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再通過例題深化動機,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或教法二:為貫徹生本教育,落實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教育理念,結合教材實際,本節課準備采取啟發誘導、點撥釋疑、合作學習兵教兵的教學方法。
2、學法指導:
作為教師來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其能力是物理教學的落腳點。因此這節課采用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合作探究尋求方法的兵幫兵學習方法,從而最大限度地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動手實驗能力、收集數據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 教學程序及設想: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2分鐘)
為了順利得出本節 概念(或規律),同時讓學生掌握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采用類比法設計復習題: ?(如密度、壓強、功率的引入要類比速度)
為更好的落實“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導入本節新課時,采取故事導入或生活現象導入或演示實驗導入的方式,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故事是或生活現象是、或演示實驗是)
2、任務驅動、自主預習及展示:(5分鐘)
學生閱讀課本Px頁---Py頁,獨立完成下發的學案上的自主預習題。為最大限度的培養學生最基本的自學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結合教材實際和已確定的目標,本節課設計的預習題如下:
問題1、
問題2、
問題3、
。ㄈ纾)
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后,教師采取投影學生學案、學生補充完善學案的方式順利完成此環節。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0分鐘)
同學們針對學案中設計的探究問題,分小組先討論解決后再上黑板分別進行板演,為展示交流做準備。然后本小組講解,其余小組聆聽并發現其不足之處,加以完善。此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注意歸納思路、滲透學科理念。
本環節設計的合作探究題和處理的方法為:
。ㄒ浴 》一節為例:
4、課堂小結,構建體系(5分鐘)
對應本節課的目標,讓學生敘述這節課的收獲,包括知識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的收獲,然后師生共同構建本節課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有整體的把握,也有機體現了學科知識建構的思想。構建體系時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5、當堂檢測、鞏固升華:(10分鐘)
學生獨立完成學案上的檢測題后,教師投影答案,對出錯和疑問較多的地方,通過兵教兵和師教兵的方式解決。
6、學后反思:(3分鐘)
學生針對所學內容和本節的目標,在學案上自己構建本節的知識樹。
四、板書設計:
最后說一下本節課的板書設計。(要注意黑板大部分是給學生展示用的,所以教師的板書內容不宜過多,基本包括標題和簡單的知識樹即可,并告訴評委這樣設計的道理:以生為本,凸顯學生學的地位等等)
高中物理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ㄒ唬┙滩牡牡匚缓妥饔
"力的分解"是人教版物理必修Ⅰ第三章第五節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前一章"力的基礎知識"及"力的合成"之后而編排的。由于分解法是處理力的運算的手段和方法。它為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的分解及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奠定了基礎。并且它對矢量運算普遍遵從的規律"平行四邊形定則"作了更加深入的應用。所以說本節內容具有基礎性和預備性。
。ǘ┙虒W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我設計如下的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
。1)認識力的分解同樣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可以有無數組解。
。2)知道力按作用效果分解,并能根據具體情況運用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根據幾何關系求解分力。
2.過程與方法:
。1)在過程中觀察合力與分力關系,會分析物體受力及作用效果。
(2)通過具體實例,了解力的分解。
。3)知道某些情況下,分力可以比合力大,而且可大很多。
3.情感目標:
培養分析觀察能力,物理思維能力和科學的研究態度。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力的分解方法對學生運用牛頓第二定律,特別是為以后學習動力學知識更為重要。因此我確定本節的重點內容為:力的分解方法。
教學難點:
目前學生的主要困惑是:如何正確分解一個已知力?因此我把本節課的難點內容確定為:如何根據力的作用效果確定兩個分力的方向
二、說教法與學法
在教法上采用實驗演示、師生討論的教學方法。學法上讓學生觀察實驗、實驗探究、分組交流等,使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動手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和發現成功的喜悅。
三、說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面知識的學習,已掌握了合力與分力的等效替代的方法,并通過力的圖示法認識了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為本節課的探究學習奠定基礎。
四、教學設計流程圖
五、說教學過程
基于以上分析,為使本堂課圍繞重點、突破難點,同時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力得到提高,我設計如下教學過程。
。ㄒ唬┬抡n引入
創設情景(視頻播放)
為什么人從繩子的中間用力拉時能夠容易把車拉動呢?
設計意圖:我從生活情景中引入新課,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活躍課堂學習氛圍,同時能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ǘ┬抡n教學
⑴復習力的合成,便于學生學習新課。
⑵提出問題:力的分解應如何進行?
結論: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
⑶如何確定兩個分力的方向呢?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來分解又如何呢?
這樣設計是使學生明確已知一個力,如果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可以作出無數多個分力。
如果給定兩個分力的方向,分解的答案能唯一確定嗎?
⑷探究Ⅰ(演示實驗)
觀察在斜面上的小車,其重力產生的效果。
步驟一:傾角不變情況下,在小車上一大鉤碼,待穩定后引導學生觀察。
步驟二:在小車重力不變情況下,改變傾斜角,引導學生觀察。
設計意圖:用軟的薄板做斜面是使小車重力壓斜面的效果更加的明顯;用彈簧是讓學生更容易觀察小車重力產生沿著斜面向下滑的作用效果。
課堂訓練:已知一個力,根據這個力的作用效果來確定兩個分力的方向,接著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計算分力的大小。
目的:讓學生及時的應用知識。
、商骄竣颍ǚ纸M實驗)
設問:如圖,大人斜向上拉車的力產生哪些效果?
(每兩個學生一套)臺秤、木塊(一側面帶羊眼)、夾有滑輪的支架各一個,鉤碼細線若干。
、侔涯緣K放在臺秤上,如圖,在實驗記錄表中第一行記錄臺秤的讀數。
、谟眉毨K一端與木塊上的羊眼相連,另一端與鉤碼相連,并把繩子掛在支架上的滑輪上。保持滑輪的高度不變,增加繩上的鉤碼,在表中記錄臺秤相應的讀數。
、郾3帚^碼不變,改變滑輪的高度h,在表格中記錄臺秤相應的讀數。
滑輪的高度懸掛鉤碼的重力臺秤的讀數豎直向上拉的效果力結論
1──── ──
2h1
3h2
4h3
5h4
設計意圖:通過探究實驗,讓學生親自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并在探究的過程中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使學生明確斜向上的拉力產生兩個作用效果,一個是豎直向上拉物體的作用效果,另一個作用效果是使物體向前滑動。
課堂訓練:已知一個力,根據這個力的作用效果來確定兩個分力的方向,接著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計算分力的大小。
結論:確定兩個分力的方向后,根據幾何知識就能計算分力的大小。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利用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世昧Φ姆纸庵R解釋下列現象
、俸魬抡n引入(視頻播放)
設問:為什么人從繩子中間拉車時更容易把車拉動呢?
為什么將繩子逐漸拉開時,繩子會斷呢?
②動畫演示。
設計意圖:創造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讓學生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進生活。同時使用動畫演示,使課堂教學的效率大大提高。
、诵〗Y與作業
小結:
①根據力的實際效果進行力的分解。
、诟鶕Φ钠叫兴倪呅味▌t計算分力的大小。
高中物理說課稿 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從前后聯系來看,有利于鞏固學生對……的認識。在理論推導過程中的……有利于強化學生對……的認識。在講解例題時,對推理方法、思維起點的分析,為今后……打下了必要的埋伏。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材的安排的目的:教材的這種結構能較好地突出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使學生明白物理規律既可以直接從實驗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規律從理論上導出。
2、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學習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物理與現代生活、社會生產、科學技術等的密切聯系和重要應用。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有了……的初步知識和實驗基礎,學生一般能較熟練地掌
握……,這就從理論上和實驗上為學生理解….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因而本節課的一個目標是:……。
通過運用……解決……問題,使學生初步領會…….的基本思想,規范學生……良好習慣。
能力、方法目標: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綜合應用能力;訓練科學方法;培養創新精神;發展個性和特長。
通過計算機模擬培養學生的推理及想象能力;
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在討論歸納中,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設計能力:師生共同活動,應用……知識,設計出……;
實驗操作能力: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學會使用……,并總結出……的方法和規律,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等效替代法的基本思想。樹立等效觀點,建立等效思想
不斷發現矛盾,激發動機,提出問題,進行思考、實踐、修正、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方法。
有利于培養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
這節課有利于培養學生實驗能力,理解問題的能力,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學習興趣;關心環境、能源、衛生、健康;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培養社會責任感以及勤奮、堅毅、合作等仗品德。
可以實現實事求是、堅持內容與形式的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作畫法求合力要規范,可以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和作風。
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蘊含物理知識,物理就在身邊,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堅持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引起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可以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3、教學重點
成功的演示實驗能使學生獲得豐富正確的感性認識,嚴密的理論推導能使學生獲得必要的理性認識,正確深入理解……概念和決定……的因素能使學生定性地認識……的緣故。以上措施能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深入理解…….的關系。
正確深入理解……的特點和……的關系。正確確定思維入手點,是分析……問題的兩
個關鍵。
4、教學難點
抽象思維尚處于起步階段
二、 說教法:
情景激學法(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目標導學法(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學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學生積極探索、發現);演示實驗法(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推理驗證物質性質);比較法(啟發學生認識獲得新知);討論法;歸納法;閱讀法;自學指導與自我總結相結合;“問題、探究、交流、歸納、閱讀、講解”
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本節課采用了演示法和講授法相結合的啟發式綜合教學方法。教師邊演示邊讓學生分折解題思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本節教學采用實驗研究的方法。
觀察和實驗是學生認識物理世界,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是發展學生智力的前提條件,是檢驗物理知識真理性的標準。在“摩擦力”教學中,要“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為突破口,有機地融合各種教法于一體。做到步步有序,環環相扣,前后呼應,不斷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才能圓滿完成教學任務,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本課是運用演示實驗、融合多種教學的講授課。
三、 說學法:觀察法;歸納法;閱讀法;聯想法;推理法
1、教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實驗的方法
為了適應高一學生的認識和思維發展水平,注意根據所講授的每項知識,確定其演示觀察的重點,有序地引導學生逐項觀察,逐項分析,再綜合觀察,再綜合分析,使學生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完成認識上的飛躍。
2、教學生用較簡單的器材做實驗,以發揮實驗效益,提高教學效果的方法
如在引入新課時,引導學生根據課本做實驗,可以增強感性認識,復習相關知識,克服錯誤定勢,激發學生的觀察熱情和學習積極性,為進行新課做好知識上和情感上的準備。
3、通過設疑,啟發學生思考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通過練習強化有意注意,根據練習情況及時評價鼓勵學生,重在讓學生弄清楚建立物理概念的過程,而不是死記硬背一個結論。
四、 教學程序:導入;新課;練習鞏固;作業;研究性課題提出。
引入新課
將課首問題稍作加工(和生活實際稍作聯系)后,向學生提問,使學生在思索中對新課產生強烈的興趣,教師再順勢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通過演示使學生對波有直觀的認識,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練習能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識,有利于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規律的應用
五、研究性課題的提出和課后的思考
高中物理說課稿 5
一、 教材分析
1、本節的地位及主要內容
牛頓運動定律是動力學的核心,牛頓第一定律揭示了運動和力的關系,是動力學理論的基礎,是牛頓物理學的基石。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把在第二章學習到的運動學知識和第三章學習到的力學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為后面牛頓第二定律等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
2、教學目標
《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物理課程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培養學生,為學生終身發展、應對現代社會和未來發展的挑戰奠定基礎。結合本節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情,我確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A、知識和技能
、僦纴喞锸慷嗟聦α瓦\動關系的觀點及其存在的錯誤。
②領會伽利略研究力和運動關系的'思想方法。
、劾斫馀nD第一定律(慣性定律)并能運用其解釋有關的現象。
、苤朗裁词菓T性,能舉例說明物體的質量是其慣性大小的量度,并能解釋相關慣性現象。
B、過程和方法
、僭趯嶒炋骄颗nD第一定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在實驗基礎上通過推理得到結論的方法。
、趶馁だ缘睦硐雽嶒炛惺艿娇茖W思維與方法的教育。
、弁ㄟ^對生活中慣性現象的解釋,樹立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賹W生進行嚴謹的科學態度的教育,了解人類認識事物的曲折性。
、谕ㄟ^介紹伽利略對力和運動關系的研究,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
3、重難點分析
本節內容的學習旨在讓學生首先明確運動與力的關系,為后面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所以學生理解并領會牛頓第一定律的含義,是本節的教學重點。為了突出重點可以結合生產生活中的實例來加深對重點知識的理解。
慣性這個概念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因此如何讓學生理解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以及質量是決定慣性大小的唯一因素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對于教學難點,主要通過做實驗來加以突破。
二、學情分析
我所教班級學生知識水平在全市高生中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對新知識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更多的是被動接受學習,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是太強。本節內容學生在初中階段雖然已經學習過,但還只是停留在認識的層次上,在高中階段學習中,除了要保持新鮮感,還需加大思維強度,對牛頓第一定律有更深的理解。
三、教學方法的運用
為了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根據本節教學內容、學,F有的教學條件以及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需要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進行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節課可以采用演繹推理法、講授法、自學法、實驗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四、學習方法指導
從本節教學內容來看,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習過牛頓第一定律,但認識不夠深刻。在高中階段重新學習牛頓第一定律,學生首先需要溫故而知新,然后通過聆聽教師講解、觀看相關視頻、動手進行實驗探究,邏輯推理等途徑進一步加深理解,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可以采用觀察法、演繹推理法、實驗探究法等多種學習方法。
五、教學過程設計
1、課堂導入:
先播放神舟飛船發射升空的剪輯視頻,讓學生知道動力學在科學技術上的應用,這樣引入課題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再呈現兩個常見的力和運動關系的問題,供學生討論如,通過討論不少學生會得到"運動靠力來維持"的結論,這正是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得到的結論。采用這樣的教學策略有利于使學生認識到光靠直覺和思維去研究問題往往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錯誤的,亞里士多德的這一觀點維持了近兩千年。他所犯的錯誤與當時的社會和科學背景有關,存在著歷史的局限性。雖然他在物理問題上犯了些錯誤,但他卻被恩格斯稱為是最博學的人,是西方文化的奠基人。通過對亞里士多德及其觀點的介紹,目的是使學生學會用辯證的歷史的觀點看待偉人的過錯。
2、領會伽利略的理想實驗
不少學生還存在疑問,為什么說亞里士多德關于力和運動的觀點是錯誤的?怎樣去推翻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呢?不少學生會提出通過實驗來推翻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的這種研究思路,這正是伽利略物理學家確立的新的研究法——實驗法,伽利略之前的物理學家大都通過形式邏輯推理得出結論。這樣便水到渠成地把學生注意力集中到伽利略對力和運動的研究上。
伽利略認為把人們引入歧途的是摩擦力,為了體現出伽利略關于力和運動的思想,可以創設情境,重溫初中物理中做過的斜面實驗,讓學生觀察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滑到粗糙程度各不相同的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分析小車為什么運動距離各不相同并最后都停了下來。
針對上述實驗現象,讓學生設想小車不受摩擦力時結果如何,再向學生介紹伽利略的理想實驗,這有利于使學生對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充滿興趣和期待,因為是理想實驗,不能直接去做,所以最好通過多媒體動畫將伽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呈現出來,這樣做能使學生加深認識。
3、慣性定律是多位科學家共同探索的結晶
接下來教師概括提升理想實驗的意義:理想實驗雖然是理想情況,但是以事實為基礎,實驗為依據,是一種科學思想方法。通過對伽利略的理想實驗的學習,學生能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熏陶。然后介紹笛卡爾對力和運動關系的認識的補充,最后由牛頓總結得出牛頓第一定理,課本做出這樣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使學生認識到人類對自然規律的認識是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了敢于質疑,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介紹完牛頓第一定律后,可讓學生觀察冰壺比賽的視頻剪輯,可以看到,冰壺所受阻力很小,能以幾乎不變的速度繼續前進,直到它再一次受到其他冰壺的撞擊才改變原來的狀態。還可以觀看航天員楊利偉在神舟飛船中吃食物的視頻等,這樣能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性認識,加深對慣性定律的理解,更好地突出本節課的重點。
4、慣性與質量
慣性概念比較抽象難懂,為了使學生容易理解,課本中用了比較形象的語言——"抵抗運動狀態變化的本領" 來描述慣性。學物理并不是閉門造車,本著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學生對物理概念的認識應當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師生可以共同列舉身邊的一些慣性現象,并做一些有趣的慣性實驗來認識慣性。為了讓學生理解質量是決定慣性大小的唯一因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這樣理解:即物體質量不同,從靜止達到某一速度或從某一速度達到靜止的難易程度不同。例如空載的汽車比滿載時容易啟動,用球拍很容易將乒乓球擋回,面網球因質量比乒乓球大卻不那么容易被球拍擋回,這些例子足以說明,質量大的物體運動狀態越不易改變,其慣性越大。這樣做一方面聯系了生活實際,突破了教學難點,同時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的興趣。
5、知識鞏固與延伸
為了讓學生加深理解,需要布置一些合適的課后作業。為了擴大學生知識視野,學生課后可以閱讀本節后面的STS欄目中關于慣性系和非慣性系的介紹,還可以多閱讀一些與本節知識有關的其他資料,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六、板書設計
黑板板書是對一節課內容的高度概括,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板書是必不可少的,黑板板書簡結精練,注重色彩搭配,會產生良好的藝術效果,整齊優美的板書會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留下深刻印象。
一、牛頓第一律
1、理想實驗的魅力
。1)伽利略之前的錯誤認識。
。2)伽利略的理想實驗。
2、牛頓物理的基石——慣性定律
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
。1)物體具有保持原來勻速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叫慣性,因此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
。2)力與運動的關系: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3、慣性與質量
。1)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即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2)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高中物理說課稿 6
1說教材
“自由落體運動”是高中物理“物體運動”一章的內容,教材的目的顯然是把它作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例來處理。由于學生對重的物體下落得快、輕的物體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本節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于不同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一樣的以及不同物體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加速度都是g。教材的思想體系是:
(1) 通過毛線管(牛頓管)實驗,證明在無阻力情況下物體下落快慢相同,并觀察其軌跡是直線。
(2) 利用教材的閃光照片和數據表以及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方法,確定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的。
(3) 揭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給出常用值。
(4) 歸納出其運動性質和運動規律,并能運用。
因此,教材的主體思想是,經過實驗及分析,學習自由落體運、動、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以達到培養學生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和思維能力的目的。
2 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征,擬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實驗觀察、定義并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和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并能用ΔS=aT2和教材的閃光照片及數據表,確定出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引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能導出公式vt= gt和h=gt2/2。
。2)實驗目標:通過觀察空氣中的金屬片、紙片、羽毛下落運、動和毛線管內“真空”中的金屬片、紙片、羽毛下落運動,比較得出常見的輕、重物體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氣阻力所致。通過分析小球自由下落的閃光實驗,學會物理實驗數據處理與分析的方法。
。3)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使之會驗證勻變速直線運動;通過分析、歸納出自由落體運動的速度、位移公式,培養分析、推理、綜合的能力。
。4) 德育和情感目標:通過教學,鞏固學生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認識,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 說教學方法
。1) 實驗觀察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讓學生觀察金屬片、紙片、羽毛在空氣中的下落以及在毛線管內的“真空”中下落的現象,分析出在“真空”中物體下落快慢相同。
。2) 實驗研究 為使學生判斷出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啟發學生利用閃光照片以及數據表的實驗數據,證明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并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啟發學生推導出 vt= gt和h=gt2/2的公式。
(3) 講練結合式 在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應用上,讓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死套公式,隨時發現學生的錯誤,并引導分析錯誤原因,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鞏固強化有關知識。
4說學法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是為了不教”。現代教育更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在本節的教學法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綜合,自己得出結論,在其中滲透物理學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受到學習方法的訓練。
5說教學程序
(1) 復習提問:
、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是什么?
速度、位移公式是怎樣表示的?
板書:a恒定;vt= v0+at和s= v0t+at2/2。 ② 怎樣驗證一個直線運動是一個勻變速直線運動? ③
板書:ΔS=aT2
(2) 新課導入:
提問:不同物體的下落運動,情況是否相同呢? (即重的物體下落快還是輕的物體下落快?)
高中物理說課稿 7
我說課的題目是“機械能守恒定律”,選自高一物理必修2的第7章第8節,下面我對這節課分六部分進行說明: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設計思想、學法指導、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設計意圖。
一、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在初中學習過有關機械能的基本概念,對“機械能”并不算陌生,接受起來相對輕松。通過前幾節內容的學習,同學們對“機械能”這一概念較初中有了更深認識,在此基礎上學習機械能守恒定律學生比較容易理解。
二、教材分析
。ㄒ唬┙滩乃幍牡匚缓妥饔
本節課是本章的重點內容,要求學生能初步掌握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內容并能用來解決一些簡單問題。機械能守恒條件的判定、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應用,是教學的重點。運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答相關的問題,這一內容在整個高中力學中又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在物理學理論和應用方面十分重要,不同運動形式的轉化和守恒的思想能指引我們揭露自然規律、取得豐碩成果。但這種思想和有關的概念、規律,由于其抽象性強,學生不易理解、掌握。
學生要真正的掌握和靈活運用還是很困難。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建立在前面所學知識的基礎上,教材上通過多個具體實例,先猜測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的關系,引出對機械能守恒定律及守恒條件的探究,聯系重力勢能和重力做功及彈性勢能與彈力做功的關系的學習,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計算,逐步深入,最后得出結論,并通過應用使學生領會定律在解決實際問題時的優越性。在教學設計時,力圖通過生活實例和物理實驗,展示相關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出對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通過建立物理模型,由淺入深進行探究,讓學生領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并通過規律應用鞏固知識,體會物理規律對生活實踐的作用。
。ǘ┙虒W目標的確定依據
根據教材特點(注重思想性、探究性、邏輯性、方法性和哲理性)和學生的特點以及高中新課程的總目標(進一步提高科學素養,滿足全體學生終身發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體性、發展性、和諧性)和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要求特制定教學目標。
。ㄈ┙虒W目標
1.知識與技能
2.(1)知道什么是機械能。
好學教育:
(2)知道物體的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3)理解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內容。
。4)掌握機械能守恒的條件。
。5)學會在具體問題中,能判定機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機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6)初步學會從能量轉化和守恒的觀點來解釋物理現象,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學會在具體的問題中判定物體的機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學會從能量轉化和守恒的觀點來解釋物理現象,分析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并利用已有知識探索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2)通過教學過程中各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如:觀察、實驗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通過能量守恒的教學,使學生樹立科學觀點,理解和運用自然規律,并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高中物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說課稿15篇01-17
高中物理選修說課稿4篇12-17
高中物理說課稿 《機械波》08-26
高中物理《用微粒的觀點看物質》說課稿模板01-24
高中物理《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2篇07-12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12-24
高中物理教學創新08-16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薦】12-15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精】10-20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熱門】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