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高中化學說課稿

        時間:2022-06-15 18:07:35 高中說課稿 我要投稿

        高中化學說課稿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yè)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化學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化學說課稿15篇

        高中化學說課稿1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2)初步認識物質結構學習中的模型方法。

          2、過程與方法

          了解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歷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樹立物質無限可分的觀點。

         。2)了解人類對原子結構的探索。

          二、教學重難點

          知道原子的結構,建立物質無限可分的觀點。

          三、預學設計

          在預習的基礎上對下列問題進行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觀點: (1)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結構"為題,提出自己的假設。 (2)預習"聯(lián)想與啟示",試著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解釋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引入: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參加反應的物質的原子重新組合生成新的物質的過程。那么不同的原子(如氫原子和氧原子)有什么差異呢?上述問題的答案要從原子的內部去尋找,這就涉及到又一個新的問題:微粒—原子能不能分成更小的微粒?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結構"為題,提出你的假設。

          思考 假設:我想:原子是一個實心球。原子象一個乒乓球。 原子象一個氣球。原子是一個空心球。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激發(fā)學生對原子結構的求知欲講述:在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個沒有內部結構的圓球。但是,經(jīng)過20世紀整整一個世紀的努力,科學家們不但打開了原子的大門,而且發(fā)現(xiàn)小小的原子內部結構復雜,構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很多種,至今仍然在探索中。人類對原子內部結構的認識是一部壯麗的史詩——1897年湯姆生發(fā)現(xiàn)電子,說明原子并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1911年盧瑟福發(fā)現(xiàn)原子核。結合聯(lián)想和啟示,播放α粒子轟擊金箔的動畫。你能試著對上述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解釋嗎?

          交流討論:大多數(shù)的α粒子能穿透金箔,說明金原子內部有很大的空間,α粒子一穿而過。一小部分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路線,發(fā)生了偏轉。說明原子內部有帶正電荷的粒子存在。有極少部分粒子反彈回去,說明運動中遇到了堅硬的不可穿透的質點,這說明原子中有一個很小的核,因為核很小,所以只有極少數(shù)α粒子被反彈回去。 了解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歷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提問:金屬是否帶電? 構成金屬的原子是否帶電? 為什么原子不帶電呢?

          思考回答 閱讀:P67—P68及拓展視野 多媒體演示:原子內部結構

          交流討論: 原子的結構結論: 在原子中,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利用模型學習物質結構總結:

          盤點收獲回憶、總結、發(fā)言形成原子的結構練習: 看屏幕,做練習 學以致用

          五、反思

          本節(jié)內容比較抽象,為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原子的構成,我主要采用了:閱讀前人的實驗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提出假設——驗證的方法,通過課堂的表現(xiàn)來看,這種方法還是可行的。學生的積極性較高,并且大多數(shù)學生能投入思考,提出自己的假設。但也看出部分學生探究意識還不夠,僅停留在面上,未作深入的思考。

        高中化學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1、本節(jié)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放在金屬和非金屬的之后構成氧化還原與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間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氧化—還原原理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本節(jié)課在初中的基礎上,對硫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H2so4的性質作進一步的認識。作為三大強酸之一的硫酸,從性質上來說,不但具有酸的通性,還具有自己的特性,這就讓學生在已往知識的基礎上對酸的性質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同時也深刻的體會到了普遍性與特殊性間的關系。另外,硫酸的通性和特性,尤其是濃硫酸的強氧化性為接下來HNo3性質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本節(jié)課的重點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濃硫酸的強氧化性。

          3、本節(jié)課的難點

          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濃硫酸的強氧化性。

          4、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復習已知的硫酸的性質;掌握濃硫酸的強氧化性。

         。2)能力目標:分為以下三點:

         、、通過濃硫酸性質的探究實驗,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理論問題實驗探究,實驗現(xiàn)象回歸理論的良好化學學習習慣。

         、、進一步強化學生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思路、方法和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掌握濃硫酸和稀硫酸性質的差異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量變引起質變的規(guī)律。幫助學生樹立起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并從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二、學生情況分析:

          1、原有認知情況:對酸的通性比較了解,了解濃硫酸的脫水性和稀釋的方法。但在課堂上對濃硫酸的化學性質無接觸。

          2、學生認知特點:對物質的性質停留在表面的識記,未養(yǎng)成通過實驗、邏輯思維分析物質性質的習慣。

          3、探究能力:在前期的學習中做過幾個探究實驗,有一定的經(jīng)驗。

          三、教法和學法:

          1、教法設計:教學活動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為此,我采用了學生實驗探究為主、老師引導為輔的教學模式,分為創(chuàng)設問題提出假設設計方案驗證假設歸納結論五個階段,進行開放式教學,在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等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和主動探索意識,順著學生的思路走,以激發(fā)學生主題性學習的興趣,開拓思維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感知和探索新知,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學法指導:讓學生通過思考提出假設設計方案驗證假設獲得新知,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發(fā)展新知,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達到發(fā)展思維、提高能力的目的,培養(yǎng)實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獨創(chuàng)精神。

          四、教學設計:

          1、時事新聞導出問題:

         、俨シ乓瞬蛩嵝孤妒鹿市侣

         、谟^看錄象后提出問題:

          A、為什么現(xiàn)場煙霧騰騰?

          B、為什么濃硫酸會造成人員傷亡?

          C、為什么濃硫酸會造成空氣污染?現(xiàn)場刺鼻的氣味是由什么物質引起的?

          D、為什么消防隊員要用水稀釋濃硫酸?

          2、解決問題復習性質

         、俳鉀Q問題A并復習濃硫酸的稀釋方法。

         、诮鉀Q問題B并復習濃硫酸的吸水性和脫水性。

          過渡: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三個問題,濃硫酸為什么會造成空氣污染呢?

          3、進行假設展開探究

         、偬骄繉嶒

          A、目的:濃硫酸泄漏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

          B、硬件:燒杯、試管、試管夾、酒精燈、濃硫酸、PH試紙、品紅試紙、鐵釘、銅片、氧化銅、水泥路面碎塊。

          C、由學生進行假設,邊假設邊討論驗證假設的方案:

          (A)濃硫酸是一種揮發(fā)性酸,揮發(fā)出硫酸氣體。

          (B)硫酸和路面上復雜的物質發(fā)生反應產(chǎn)生了一種。

          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該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可能是:

          講解:可見濃度的變化,有時也會引起性質的變化。

          過渡:那有的同學可能有疑問了,既然濃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硫酸強。那為什么稀硫酸常溫下可以和鐵發(fā)生反應,而濃硫酸和鐵在常溫下混合卻沒有明顯現(xiàn)象呢?

          5、引出問題繼續(xù)探究

          ①目的:濃硫酸和鐵釘混合后無明顯現(xiàn)象的原因;

          ②歸納的出鈍化,及濃硫酸的保存和運輸。

          6、總結性質引出用途

         、倏偨Y濃硫酸的性質,引導學生回答問題D;

         、谛再|決定用途,通過性質的復習引出濃硫酸的多種用途,并用投影展示濃硫酸的用途。

          7、思考鞏固

         、傺菔菊崽呛蜐饬蛩岬姆磻;

          ②問下面幾個問題:

          A、蔗糖和濃硫酸的反應體現(xiàn)了濃硫酸的什么性質?

          B、為什么反應中蔗糖的體積會膨脹?

          C、請設計實驗驗證蔗糖和濃硫酸反應后的產(chǎn)物(裝置圖以及涉及的反應方程式)?

          8、布置作業(yè)

          五、板書設計:

          硫酸

          一、濃硫酸的性質

          1、溶于水放熱;

          2、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劑;

          3、脫水性按2:1奪取有機物中的H、o使有機物碳化;

          4、氧化性。

        高中化學說課稿3

          【說教材分析】

          1、本節(jié)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功能

         、冫u代烴是實現(xiàn)烴與烴的含氧衍生物之間轉化的重要橋梁。

         、邴u代烴是理解有機物基團相互影響的重要物質。

         、埯u代烴用途是幫助學生建立化學與生活聯(lián)系的重要載體。

         、茺u化烴的消去反應是中學生學習消去反應概念的最佳選擇。

          2、本節(jié)教材的內容呈現(xiàn)

          《鹵代烴》這節(jié)課教材先呈現(xiàn)鹵代烴的概念和物理性質,然后通過對其代表物——溴乙烷具體探究引導學生對鹵代烴的化學性質從整體上掌握,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溴乙烷在氫氧化鈉水溶液和氫氧化鈉乙醇溶液兩種不同條件下發(fā)生反應的觀察與思考,讓學生在學習溴乙烷化學性質的同時,通過對比的方法認識有機化學的重要反應――消去反應。內容相對較多,需要2課時完成。

          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打破教材格局,將“溴乙烷的結構和性質”作為完整內容一節(jié)課,“有關鹵代烴的性質與應用”作為一節(jié)課。本節(jié)課是第一課時,介紹“溴乙烷的結構和性質”。

          【說學習對象】

          學習這本選修的學生為高二理科班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必修1、2和選修3、4,具備一定的化學學科素養(yǎng)。通過前面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建立“結構決定性質”的化學思想,知道哪些因素影響化學反應的速率、效率。另外學生已經(jīng)在必修2學習了乙醇、乙酸等烴的衍生物的知識。鹵代烴也是一類重要的烴的衍生物,是聯(lián)系烴和烴的衍生物的重要物質,在高考中也占居非常重要地位。根據(jù)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看,學生對本課時學習的主要困難應在于溴乙烷的水解反應和消去反應的設計與操作上,學生可能的學習策略是假設、討論和實驗探索方式為主。因此,在進行本課學習時,可以借鑒以前的方法,進一步運用學習醇、乙酸等烴衍生物的方法,指導本節(jié)知識的學習。

          〖學習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了解溴乙烷的結構特點、物理性質并掌握其化學性質

         。2)理解溴乙烷水解反應和消去反應及其反應條件

          2、過程與方法

          用對比的方法學習溴乙烷的`取代反應和消去反應,加深對二者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的認識,認識反應條件對化學反應的重要性。

          通過提出問題、科學猜測、實驗驗證、形成理論、解決問題的一系列過程,培養(yǎng)實驗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用化學視角觀察生活。

          〖學習重、難點〗

          重點:溴乙烷的結構特點和主要化學性質

          難點:溴乙烷發(fā)生取代反應和消去反應的基本規(guī)律

          【說教學方法】

          1、發(fā)揮實驗的功能,通過實驗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通過實驗獲得解決問題的證據(jù)、驗證猜想。

          2、根據(jù)建構主義理論,創(chuàng)設一定的任務情景,通過問題線索引發(fā)學生在原有認知基礎上主動建構新知識。充分體現(xiàn)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

          教學策略

          情境引入

          對比思考

          提出問題

          實驗探究

          對比討論

          拓展提高

          太平洋驚現(xiàn)“垃圾島”,足有六個英國大

          對比乙烷與溴乙烷的結構特點

          如何檢驗溴乙烷中的溴

          溴乙烷與NaOH水溶液、NaOH醇溶液反應

          反應條件不同導致反應產(chǎn)物不同

          利用鹵代烴進行的簡單有機合成

          太平洋有個巨型“垃圾島”足有六個英國大

          除了人們所知的七個大陸,在太平洋最人跡罕至的地方,又有一個“新大陸”正在生成——這個“新大陸”完全是由垃圾堆起來的,人們把它稱為“第八大陸”。這個巨大的垃圾島,面積是英國的六倍。

          在過去60年間,這個垃圾帶的面積一直在逐漸擴大。據(jù)報道,這里的垃圾多達1千萬噸。這里的垃圾種類繁多,有塑料袋、裝沐浴露的塑料瓶、拖鞋、兒童玩具、輪胎、飲料罐甚至塑料泳池……

          設計意圖:用新聞引課,激發(fā)學習興趣,既讓學生體會到塑料等鹵代烴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又讓學生注意鹵代烴的“過”。

          垃圾島的一部分

          廣州日報3月9日報

          溴乙烷

          乙烷

          官能團

          電子式

          結構簡式

          結構式

          化學式

          名稱

          練一練

          從二者組成上認識溴乙烷和乙烷物理性質的異同點,歸納物理性質,并實驗檢驗。

          設計意圖:復習乙烷、溴乙烷的化學用語,對比二者組成,認識溴乙烷的結構并從分子結構角度認識物理性質的關系。

          提出問題

          1、從溴乙烷的結構分析,哪條鍵易斷裂,為什么?

          2、向溴乙烷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銀能否出現(xiàn)淺黃色沉淀,為什么?

          要檢驗溴乙烷中的溴要先轉化為Br-,怎樣轉化?

          科學猜測

          已知:CH3CH3與氫氧化鈉溶液不能反應,CH3CH2Br能否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若反應,可能有什么物質產(chǎn)生?

          【科學推測】若反應,則生成乙醇和溴化鈉。

          設計意圖:進一步提出問題,通過問題的解決幫助學生設計實驗

          如果讓你設計實驗證明溴乙烷能和氫氧化鈉溶液發(fā)生反應。你如何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1)如何用實驗證明溴乙烷的Br變成了Br―?另一產(chǎn)物推測是什么,用什么光譜檢驗為好?

         。2)該反應的反應物是溴乙烷和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是分層的,且有機物的反應一般比較緩慢,如何提高本反應的反應速率?

         。3)裝置應該是怎樣的?大致有幾部分。

          比較2種裝置做溴乙烷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實驗,你認為哪一種更好,解釋原因。提示:溴乙烷沸點38。4℃。

          選擇1裝置實驗并檢驗Br—

          通過實驗完成溴乙烷水解反應的方程式,推理機理

          〖交流、討論〗①該反應屬于哪一種化學反應類型?反應機理如何?

         、贜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蹫槭裁匆尤際NO3酸化?

         、苋舭袰H3CH2Br換成CH2Br CH2Br,產(chǎn)物中生成什么?寫出反應方程式

          CH3CH2I中碘元素的檢驗方法

          小結:鹵代烴中鹵素的檢驗步驟:

         、偃∩倭葵u代烴;②加入NaOH溶液;

          ③加熱煮沸;④冷卻;

          ⑤加入硝酸酸化;⑥加入硝酸銀溶液。

          根據(jù)沉淀(AgX)的顏色可確定鹵素的種類。

          思考

          探究實驗:溴乙烷與NaOH醇溶液反應

          通過實驗完成溴乙烷消去反應的現(xiàn)象、方程式,推理反應機理機理

         、僖掖荚诜磻衅鸬搅耸裁醋饔茫

         、谌绾螜z驗乙烯氣體?

         、廴3只試管中的試劑分別為水、溴的CCl4溶液、酸性KMnO4溶液,則各起什么作用?

          【課堂練習】

          分別寫出下列鹵代烴消去鹵化氫所得各種產(chǎn)物的結構簡式。

         、貱H3CH2CH2Cl ②

         、

          設計意圖:通過“提出問題→科學猜測→實驗驗證→形成理論→發(fā)展理論→解決問題”這個過程使學生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溴乙烷的水解反應和消去反應。

          比較溴乙烷的取代反應和消去反應,完成下表

          結論

          生成物

          反應條件

          反應物

          消去反應

          取代反應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比較,使學生區(qū)別溴乙烷水解反應和消去反應的條件,進而理解反應條件不同產(chǎn)物不同的道理,更好的體會有機反應過程條件的重要性。

          課堂小結

          無醇則有醇有醇則無醇

          溴乙烷

          NaOH水溶液

          生成乙醇

          NaOH乙醇溶液

          生成乙烯

          【說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鹵代烴

          一、溴乙烷

          1、分子組成和結構

          2、物理性質

          3、化學性質

          (1)水解反應(取代反應)

          現(xiàn)象:大試管中有淺黃色沉淀生成。

          反應原理:CH3CH2Br+H-OH NaOH CH3CH2OH+HBr

          或:CH3CH2Br+NaOH Δ CH3CH2OH+NaBr

         。2)消去反應乙醇

          現(xiàn)象:產(chǎn)生氣體

          反應原理:CH3CH2Br+NaOH Δ CH2=CH2 ↑+NaBr+H2O

          二、消去反應含義:有機化合物在一定條件下,從分子中脫去一個小分子(如H2O、HX等)而生成不飽和(含雙鍵或叁鍵)化合物的反應。

          【說課堂練習】

          1、指出下列方程式的反應類型(條件省略)

          CH3CH2Cl+H2O → CH3CH2OH+HCl

          CH3CH2OH → CH2=CH2 ↑+H2O

          2 CH3CH2OH → CH3CH2OCH2CH3+H2O

          2、下列物質與NaOH醇溶液共熱可制得烯烴的是:

          A.C6H5CH2Cl B.(CH3) 3CBr

          C.CH3CHBr CH3 D.CH3 Cl

          3、欲將溴乙烷轉化為1,2—二溴乙烷,寫出有關方程式?

          【說課后作業(yè)】

          1、拓展性作業(yè):查閱資料并結合生活經(jīng)驗說明鹵代烴的用途。查閱資料,閱讀教材“科學視野”分析鹵代烴對大氣臭氧層的破壞及臭氧層的保護。

          2、活動性作業(yè):走訪附近的有機玻璃店或洗衣店,了解是否使用了有機溶劑?向操作人員學習如何安全地使用有機溶劑?

          謝謝

        高中化學說課稿4

          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中化學新課程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人教版)第三章《烴的衍生物》第一節(jié)《醇、酚》第二課時,依據(jù)課程標準要求,并結合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實際能力,體現(xiàn)化學新課程“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新理念,貫徹新課改自主、合作、探究等精神,我將從以下五方面設計這節(jié)課:

          一、說教材

          1.內容和地位

          本節(jié)內容從知識結構上看,可分為四部分,即苯酚的分子組成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它在日常生產(chǎn)、生活中的用途。 從教材整體上看,芳香族化合物在中學化學里面,教材只著重介紹兩種物質——苯和苯酚,其中苯是最簡單的芳香烴;而苯酚既是很重要的芳香烴衍生物,又是酚類物質的代表?梢姡侗椒印吩诟咧杏袡C化學里面也處于較重要的地位。從教材結構上看,本節(jié)內容是安排在《乙醇》后,學生在學習乙醇的過程中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團對有機物主要性質的決定性作用,對乙醇中官能團羥基的性質也已有較深的理解和掌握。教材在這一基礎上緊接著安排苯酚知識的學習有其獨特的作用,既能聯(lián)系前面已學過的知識,又能為后面烴的衍生物的學習提供方法,作好鋪墊。而苯酚的結構與乙醇結構中都含羥基,因此,苯酚和乙醇的性質有相似之處,但事實上苯酚性質與乙醇性質又有不同之處,本節(jié)內容安排在此還有對比作用,通過本節(jié)課的對比學習,使學生對酚羥基和醇羥基的性質將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理解官能團的性質與所處的化學環(huán)境有一定的相互影響,從而學會全面的看待問題,更深層次的掌握知識。

          2.教學目標:

          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層次和認知特征并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a、認識酚類物質,能夠識別酚和醇

          b、掌握苯酚的分子結構、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和主要用途

          c、理解苯環(huán)和羥基的相互影響

         。2)過程與方法方面

          通過對苯酚性質的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分析、推理、判斷的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他人合作學習的習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

          a、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b、通過對結構決定性質的分析,對學生進行辯證思維教育。

          c、培養(yǎng)學生關注化學與環(huán)境、化學與健康、化學與生活的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苯酚的化學性質。

          難點:官能團的性質與所處的化學環(huán)境的相互影響。

          二、說教法

          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前,學生已學完了烴和烴的衍生物中的乙醇等內容,對有機化合物的學習特別是有機分子中的官能團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有一定的認識,能掌握常見的有機反應類型,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通過對外界信息的感知加工建構知識體系,在該過程中,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知識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而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建構。

          苯酚結構與乙醇結構的相同點(都有羥基)為學生對苯酚性質的探究提供了基礎;苯酚結構中與乙醇的不同點(羥基與苯基相連)又為學生的進一步的探究提供了空間。因此,我將該節(jié)的內容設計成探究式教學模式。主要采用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探究實驗——理論推導——反思應用等教學方法,并充分利用實物感知、演示實驗和現(xiàn)代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的機會,體現(xiàn)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

          三、說學法

          圍繞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采用類比類推,以舊促新和實驗探究等學習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情景一】新課引入

          我利用生活中的化學來引入新課,先展示藥皂、苯酚軟膏以及苯酚軟膏的說明書,讓學生閱讀苯酚軟膏說明書,提問:從化學的角度分析苯酚可能具有哪些性質?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征,引導學生初識苯酚,組織學生觀察苯酚的顏色、狀態(tài),指導學生動手做探究實驗一,根據(jù)苯酚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情況,自主探究苯酚的溶解性。在此過程中,學生很容易主動的獲取苯酚物理性質的知識,傳統(tǒng)的教學一般是把物質的物理性質直接傳遞給學生,顯然,這些知識通過學生主動建構比老師將知識簡單地傳遞更易接受和掌握。

          【情景二】初識苯酚

          【探究實驗一】物理性質

          學生實驗:(1)組織學生觀察苯酚的色、態(tài),并小心的聞它的氣味。

          (2)溶解性實驗(溶劑分別為冷水、熱水和乙醇)

          重點歸納出苯酚的色、態(tài)、味和溶解性。

         。3)、產(chǎn)生疑問:在苯酚藥膏說明書中還提到了“色澤變紅”、“不能與堿性藥物并用”那么,色澤變紅的原因是什么?不能與堿性藥物并用說明苯酚可能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情景三】結構特點

          結構分析:觀察分子模型,類比醇、酚、酸中羥基的性質

          【情景四】極弱酸性

          【探究實驗二】苯酚溶液是否有酸性?

          學生觀察到渾濁的苯酚溶液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后變澄清,說明苯酚顯酸性,因此,苯酚又名石碳酸,聯(lián)系已學過的知識:向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試劑,溶液會變紅,那么,苯酚溶液也顯酸性,向苯酚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是否也有此現(xiàn)象呢?通過演示實驗,發(fā)現(xiàn)苯酚中滴加紫色石蕊后并不顯紅色,學生產(chǎn)生了疑問,苯酚的水溶液為什么不能是石蕊變紅呢?引導學生分析該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是苯酚酸性太弱,苯酚的酸性究竟有多弱呢?提起了學生的興趣,這樣自然的過渡到二氧化碳與苯酚鈉的反應,指導學生動口向苯酚鈉溶液中吹入二氧化碳,此時學生既興奮又有很濃厚的興趣,這樣設計既是課堂生動活潑,又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實驗學生對苯酚鈉溶液與二氧化碳反應已經(jīng)完全掌握。

          【情景五】三元取代

          【探究實驗三】取代反應

          接著組織學生討論:乙醇和苯酚同樣含有羥基,但為什么乙醇不呈酸性,而苯酚呈弱酸性?這說明什么問題?點撥學生:由乙醇和苯酚的結構上分析,并展示他們的分子結構以幫助理解,得出是苯環(huán)對羥基的影響,使羥基具有 一定的特性 ,這同時也更進步加深化學環(huán)境對官能團性質的影響,突破了難點。繼續(xù)設疑,那羥基對苯基是否也有影響?

          聯(lián)系前面已學的知識:苯與液溴的`反應,推測:將濃溴水加入苯酚中會發(fā)生什么反應呢?指導學生完成探究實驗三,根據(jù)已有知識學生很容易得出是取代反應,那么,是幾元取代呢?引導學生回憶甲苯與濃硝酸反應的產(chǎn)物,類比類推苯酚與溴水反應的產(chǎn)物是三元取代。接著,我請學生回憶苯和液溴發(fā)生取代反應的條件和產(chǎn)物現(xiàn)象,并與該反應對比,哪個取代反應更容易?學生很容易得出結論,苯酚更易取代,為了加深理解苯酚更易取代這個事實,我從苯和苯酚的結構上對比說明,由于羥基對苯環(huán)的影響,使得苯酚中苯環(huán)上羥基鄰、對位碳原子上的氫原子易被取代。因而苯酚中苯環(huán)的性質與苯的性質有了差異,加深對難點官能團對所處的化學環(huán)境有影響的理解。

          【情景六】顯色、氧化

          回顧情景一,學生們通過分析色澤變紅可能是苯酚與空氣中某些成分反應了,不能與堿性藥物并用可能是苯酚具有酸性,這兩點包含了苯酚的主要化學性質,也就緊扣這節(jié)課的重點,以下就圍繞這兩點來展開,首先,我引導學生們分析空氣的成分,得出最有可能與苯酚發(fā)生反應的物質是水和氧氣,設問:苯酚是與水反應而色澤變紅的嗎?根據(jù)剛才的探究實驗一,學生很容易判斷出苯酚變紅不是與水反應造成的,既然不是與水反應造成的那就可能是與氧氣反應造成的,因此,在這個猜想下,我做演示實驗一,很快同學們觀察到苯酚液變紅了,該實驗證明了苯酚確實因與氧氣反應變紅,學生們推斷出苯酚具有還原性,接著我就追問:既然苯酚具有還原性,那么,除了能與典型氧化劑氧氣反應外,還能否與其他氧化劑反應呢?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我們學過的氧化劑,從學生羅列的氧化劑中我選擇了兩種:溴水和三氯化鐵,這樣的教學設計使溴水與三氯化鐵在本節(jié)的出現(xiàn)顯得很自然,

          性質小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應用途

          【情景七】苯酚用途

          五、總結反思: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帶著剛才的思考、討論的結果再次梳理思路,從整體上把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最后用一道習題來運用本節(jié)課的知識。

          六、反饋練習:

         。1)苯酚與濃硝酸反應可生成一種烈性炸藥,請寫出化學方程式。

         。2)選擇合適的試劑和儀器,除去苯中的苯酚。

          七、課外探究

          設計實驗證明葡萄和葡萄飲料中含有酚類物質。通過這個生活小常識和一個課后實驗,加強學生對酚類物質的辯證的認識。

          八、說板書

         。ㄒ唬、物理性質:

          1、無色、特殊氣味的針狀晶體;

          2、常溫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

         。ǘ⒎肿咏Y構:

         。ㄈ、化學性質:

          1、極弱酸性:

          2、三元取代:

          3、顯色反應:遇FeCl3溶液顯紫色(檢驗苯酚)

          4、易被氧化:

         。ㄋ模、用途:

        高中化學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1、地位

          《甲烷》內容選擇于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2)第三章第一節(jié),這一節(jié)是學生在中學階段第一次接觸有機物結構和性質的有關內容,有機化學是化學學科的重要分支,烴是一切有機物的主體,而甲烷作為烷烴的第一個最簡單的分子,學生對他的理解將直接影響到今后對各種有機物的理解,因此本節(jié)內容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有機物的學習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1)了解甲烷的電子式、結構式的寫法,并掌握甲烷分子的正四面體結構及其對性質的影響。

         。2)掌握甲烷的重要化學性質,著重強調取代反應。

         。3)通過對物質立體構形的理解使學生逐漸培養(yǎng)形象思維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關心社會環(huán)境、能源等問題的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甲烷的結構特點和甲烷的取代反應。

          難點:主要是學生有機物立體結構模型的建立,具體體現(xiàn)在如何將甲烷和烷烴的結構特點、有機物的成鍵特點從實物模型轉換為學生頭腦中的思維模型,幫助學生從化學鍵的層面認識甲烷的結構和取代反應。

          二、學生分析

          關于甲烷,學生在初中化學中已經(jīng)學習了甲烷的燃燒反應和一些主要的用途。教材在介紹這些知識時,非常注重與學生已有知識的聯(lián)系,采取各種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地思維,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另外,結構式只表示出了甲烷分子中各原子的結構方式,而不能真實地反映出甲烷分子的立體結構,學生將會產(chǎn)生甲烷分子是平面型分子的錯誤認識。而對分子的立體結構的認識有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有機分子結構的了解,并最終影響他們對有機物分子化學性質的了解和學習。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讓學生在三維空間中對有機物分子有個真正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其化學性質。

          三、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1、以學生為主體的引導探索法

          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不僅注意觀察,同時還啟發(fā)了學生積極思維,運用已學過的知識與技能,去探索新的概念和規(guī)律,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

          2、多媒體教學法

          由于甲烷分子的正四體結構和甲烷的取代反應機理很抽象,對初學有機物的學生來說很難理解,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故用計算機的多媒體動畫進行直觀分析,輔以直觀教具(模型、折紙)克服了理解上的抽象性,化解了難點。實驗錄像的播放有助于全體學生觀看到實驗現(xiàn)象。

          3、本節(jié)課教給學生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討論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設計

          1、引入

          通過一段生活錄像引入,從日常實際生活出發(fā),使學生初步了解有機物,復習通過燃燒產(chǎn)物來確定所含元素的實驗,進入最簡單的烴——甲烷的學習

          2、探索甲烷的結構

          [課堂探究練習1]已知甲烷僅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其中質量分數(shù)c%=75%,H%=25%。請同學們推出甲烷的化學式。

          [課堂探究練習2]畫出碳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推測甲烷分子的結構,空間構型又可能有哪幾種情況?

          由于學生在有關物質結構方面知識的局限性,因此在學習甲烷分子的結構時,首先在課前布置學生認真預習教材,并要求學生做實踐活動,即自己動手制作甲烷分子的結構模型,然后課堂上再拿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介紹甲烷分子的立體結構。使學生在對比之中,對甲烷的正四面體結構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

          3、實驗探究化學性質

          在學生解甲烷物理性質的基礎上,將重點放在甲烷的化學性質上。回應前面所講的“結構決定性質”,接著引導學生通過結構理解甲烷的有關化學性質:

         。1)甲烷的可燃性決定了它有什么用途呢?有什么優(yōu)點呢?寫反應方程式,介紹爆炸極限問題,以甲烷作能源為例講解科學與社會的關系,滲透環(huán)保、能源問題。關心社會,并讓學生思考礦井生產(chǎn)為了避免瓦斯爆炸應該采取的安全措施是什么?介紹新農(nóng)村沼氣池情況?梢匝a充演示甲烷通入高錳酸鉀溶液的反應。

         。2)甲烷的取代反應是本節(jié)的一個難點,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有機反應類型,對于實驗的處理,由于教材上演示實驗現(xiàn)象不利于后排學生觀察,播放實驗錄

          像:(]取代反應實驗:用排飽和食鹽水法將甲烷和氯氣依次收集在100ml的量筒中,其中甲烷20ml,氯氣80ml,光照。)在實驗的基礎上,先使學生有一個甲烷分子中氫原子能被其他原子取代的印象,然后再通過給出甲烷與氯氣反應的幾步方程式,向學生說明甲烷分子中的氫原子不僅一個能夠被取代,而且全部可以被取代,進而講清取代反應的確切涵義。結合球棍模型和電腦模擬,幫助學生理解取代反應的實質。通過電腦模擬,把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學生學習興趣大,對取代反應的實質的理解也更深刻,對學生不明白的地方還可以反復播放。明確取代反應和置換反應的區(qū)別。

         。3)簡介甲烷的熱分解反應,結合性質總結甲烷的用途。

          4、練習鞏固

          利用多媒體投影練習內容,讓學生當堂練習,根據(jù)學生反饋的信息,教師及時進行點評。

        高中化學說課稿6

          一、說課指導

          在《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依據(jù)課改的精神,對這節(jié)課進行分析和設計

          二、說課教材與學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酚類物質是采用具體代表物的方式進行學習。授課安排為1課時。酚與醇結構相似,都含有羥基,本節(jié)內容是學生初次運用所學規(guī)律預測一類物質可能發(fā)生的反應,并通過各自代表物的性質的對比,理解醇羥基與酚羥基的區(qū)別,體會官能團與取代基之間相互影響的重要思想,為后續(xù)的有機化學的學習提供方法打下基礎。

          2、學情分析

          從知識層面看,在必修階段已經(jīng)具備有機化學基本的類別概念,知道一些典型有機物的性質。在選修5第一、二章的學習過程中對官能團決定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基團的相互影響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有待完善。

          從能力層面看,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分析簡單實驗的能力;對“結構決定性質”這一普遍規(guī)律比較熟悉,因此具有性質預測的知識基礎,知道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和流程,具備進行探究活動的能力。本節(jié)課授課對象是實驗班學生,他們樂于展示自我,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容易展開。但他們自主探究的意識、合作創(chuàng)新的精神還有一定程度欠缺,需要老師引導和支持。

          三、教學目標與重點難點

          通過對教材、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分析,我制訂出本節(jié)課要完成的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a、認識酚類物質,能夠識別酚和醇

          b、掌握苯酚的結構、性質及用途

          c、理解苯環(huán)和羥基的相互影響

         。2)過程與方法方面

          a、通過以問題為驅動的自主實驗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類比推測、分析解決問題和觀察的能力以及實驗綜合能力

          b、在苯酚結構與性質的理論探討過程中,培養(yǎng)思維的全面性、深刻性,提升思維品質。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

          a、通過對苯環(huán)和羥基的相互影響理解,讓學生體會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

          b、通過苯酚的用途與毒性引導學生從化學的`視角認識生活、認識社會,學會辯證的看待化學物質

          c、訓練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與人溝通、爭辯、交流的勇氣

          2、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苯酚的化學性質(酸性、苯環(huán)上的三元取代)

          (2)難點:建立官能團之間相互影響的基本觀念。

          四、說課教法與學法分析

          1【教法選擇】

          創(chuàng)設情景、實驗探究、理論探究

          2【教學輔助手段】

          利用實物感知、教學模具和多媒體動畫演示

          2【學法指導】

          和教法相呼應,引導學生采用觀察、對比、,遷移、分析、和實驗探究等學習方法來完成學習任務。

          五、教學設計思路——以問題為中心

          1、 以結構、性質、用途為主線,展示學科特色。

          2、 從學生認知結構出發(fā),設置問題鏈,讓問題與活動來驅動教學進程,幫助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

          3、通過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實驗,以“分組實驗、小組討論、小組間互相交流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4、從小課堂到社會,通過苯酚用途與性質的結合,將知識遷移至陌生的情境,將學習延伸至社會大課堂。

          六、說課程序

         。ㄒ唬⑶榫耙耄

          【情景一】電影:戰(zhàn)爭

          【情景二】展示藥皂、苯酚軟膏

          我通過戰(zhàn)爭引出的結構式,進一步構建酚類物質的定義。并提出為什么生石灰可以銷毀?這樣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酚類物質的興趣。

          再通過展示藥皂、苯酚軟膏,從生活走向化學讓學生對代表物苯酚有一個表象認識,為學生學習新課創(chuàng)設了饒有興味的意境。

         。ǘ、構建苯酚物理性質:

          [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實驗一]苯酚的物理性質

          學生分組實驗:①看、聞

         、谶m量苯酚+水振蕩,再加熱(留用)

         、圻m量苯酚+乙醇

          [歸納]苯酚的物理性質(思考:苯酚不慎滴在皮膚上如何處理?)

          組織學生觀察苯酚的顏色、狀態(tài),指導學生通過分組實驗自主探究苯酚的溶解性,根據(jù)實驗結合教材相關內容,歸納出苯酚的物理性質。

          (三)、設疑探究:

          本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中心,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兩個情景:

          【情景三】展示苯酚模型

          學生觀察苯酚模型結合多媒體動畫演示,分析該分子結構,并與乙醇、芳香醇等醇類結構作比較,通過結構比較,產(chǎn)生認知沖突:同樣含有羥基,為什么要劃分為酚和醇兩類物質,在性質上它們會有哪些共性?苯環(huán)代替烴基,與羥基的聯(lián)手使得化學性質產(chǎn)生了怎樣的差異?

        高中化學說課稿7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簡要說明本說課的內容來自哪一學科、哪一冊書、哪一章節(jié))

          (二)、本說課內容在學科知識體系中所處地位和作用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三)、教學目標

          按照《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為貫徹實施《教學法》,結合校學生實際學情確立如下三維目標:(或者這樣銜接: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本節(jié)教材的特點,我設立了以下教學目標:)(或者這樣銜接:依據(jù)教改的精神、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

          2、難點:本節(jié)課的難點

          3、確立依據(jù)

          二、說教法

          古希臘生物家普羅塔弋說過這樣一句話:“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我覺得,我們在教學時必須特別注意這一點,即不能將學生當作容器來對待,在確定教學方法時,必須遵守葉圣陶先生“教是為了不教”的訓令,結合教材及學生的實際準備采取以下教學方法:(或這樣銜接:教學方法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之相互促進,協(xié)調發(fā)展。根據(jù)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如下教學方法:)

          (一)、教學方法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本節(jié)課我通過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采取啟發(fā)-掌握式教學方法并充分發(fā)揮電腦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作用。

          (二)、教學手段

          (三)、教學媒體的運用

          (根據(jù)教學內容和采取的教學方法及手段,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做到授之于漁)

          三、說學法

          (一)、學習方法

          (二)、能力培養(yǎng)

          四、說教學程序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結合化學新教材的編寫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如下嘗試:

          (或者這樣銜接:依照教材的安排和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在教學中應以讓學生掌握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和常見反應為主,不宜把問題向縱深引申。我對本節(jié)課的安排如下:)

          (或者這樣銜接:教與學有機結合而對立統(tǒng)一。良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體現(xiàn),教師必須善于駕馭教法,指導學法,完成教學目標,從而使學生愉快地、順利地、認真地、

          科學地接受知識。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意圖如下:)

          (一)、新課導入

          熟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密切聯(lián)系實際,呈現(xiàn)給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素材,這將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新知識的學習

          (三)、檢測訓練

          (四)、總結鞏固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時要體現(xiàn)出程序性、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說課要堅持從實際出發(fā),不能搞一刀切。應因材、因時、因地、因人(學生、教師)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說課方式和方法,提高說課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高中化學說課稿8

          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我是xxx,來自...。很榮幸今天能在這里給大家介紹我設計的 這節(jié)課。我準備從三個方面展開說明,一說教材分析,二說教法學法,三說教學過程。第一部分 說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內容在全書和章節(jié)中的作用是:《 》是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材第 冊,第 章第 節(jié)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 基礎,這為過渡到本節(jié)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jié)內容為I 學習奠定基礎。以及為其他學科和今后的學習做好準備。 2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jù)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2.1知識與技能:

          2.1.1 理解 的`內容并能

          2.1.2 初步培養(yǎng)學生應用試驗方法來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2過程與方法:

          2.2.1 通過 試驗,探究 。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

          2.2.2 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探究 的關系,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

          2.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2.3.1 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2.3.2 通過教學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收集處理信息,團結協(xié)作,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初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加強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2.3.3 初步體驗 在研究科學中的重要意義;蛘咄ㄟ^的教學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的生活經(jīng)歷與體驗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3.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jù):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 突出重點

          難點: 通過 突破難點

          關鍵: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上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jié)課設定的目標,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教學策略(說教法)

          1.教學手段: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擬計劃進行如下操作:教學方法。基于本節(jié)課的特點:應著重采用 的教學方法。

          2. 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jù):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在老師啟發(fā)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法,師生交談法,圖像信號法,問答式,課堂討論法。在采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

        高中化學說課稿9

          一、指導思想

          化學基本概念的學習,長期以來都陷入教師感覺難教,學生感覺難學的困境。既無生動有趣的實驗,又無形象具體的研究對象,如何讓概念學習的課堂也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對此我進行了大量探索,選取了“物質的量濃度”這一概念教學作為嘗試。

          在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指導下,我力求:“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的過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節(jié)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化學》第一冊第三章第三節(jié)《物質的量濃度》第一課時。本節(jié)教材是在介紹了“物質的量”的基礎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通過本節(jié)的探究既鞏固對“物質的量”的運用,又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擴充對溶液組成表示方法的認識,提高化學計算的能力。

          2.教學目標分析

          依據(jù)教改的精神、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a.理解并能初步運用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

          b.掌握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與物質的量濃度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c.了解物質的量濃度在生活、生產(chǎn)中的運用。

          能力方法:

          a.通過課前探究,學會獲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過對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構建,學會自主探究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方法。c.通過對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與物質的量濃度的對比,提高運用比較、歸納、推理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

          a.在相互交流與評價中,養(yǎng)成團結協(xié)作的品質。

          b.關注與物質的量濃度有關的生活、生產(chǎn)問題,體驗化學科學的發(fā)展對當代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c.通過溶液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間的關系,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教學重點、難點及其成因

          物質的量濃度在高中化學中具有極其廣泛的應用,因此將理解并能初步運用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確定為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是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將在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構建過程中學會自主探究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方法確定為教學難點。

          三、學情、學法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他們具有一定的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對初中接觸的“溶液體積”與“溶劑體積”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體實例運用概念、交流評價強化概念、歸納小結升華概念,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同時消除學生對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四、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依據(jù)主體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設計。

          按照主體探究式學習,我在教學中力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從而在掌握知識內容的同時,讓學生體驗、理解和應用科學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課題

          主體探究式學習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開放性,即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習過程不拘泥于課堂。我提前一周布置學生課前探究收集生活中各種溶液的標簽,很快他們帶來了自己家中的諸如復方甘草口服液、84消毒液、眼藥水、枝江大曲、礦泉水等,實驗室諸如硫酸、NaOH溶液等標簽。在課堂上我將請他們相互展示,并根據(jù)自己手中的標簽歸納表示溶液組成的多種方法:v/v、m/v、n/v、m/m,從而教師引入表示溶液組成的方法之一—物質的量濃度。在此過程中,學生既學習了獲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又得到了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同時真正感受到化學來源于生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自主探究

          探究一、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

          主體探究式學習認為:學習者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原有的經(jīng)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獲取新知識。

          采用主體探究式學習,學生不再把“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從課本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原有的“物質的量”、“溶液的質量”、“溶液的體積”等基礎通過生生間、師生間的相互協(xié)作來獲取新的概念。

          學生首先自主閱讀課本感受概念,然后在三個具體實例的練習中運用概念。

          (計算下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1.1molNaOH固體溶于水,配制成體積為1L的溶液。

          2.1克NaOH固體溶于水,配制成體積為1L的溶液。

          3.1molNaOH固體溶于1L水配制的溶液。)

          第一個練習直接運用概念的表達式;第二個練習鞏固前面所學知識“物質的量與物質的質量間的換算”。心理學告訴我們:人都是渴望成功的,學生更是如此。兩個不同層次的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第三個練習看似簡單,實則引發(fā)學生的思維碰撞。學生們將在各自不同的評判與反思中,激烈的爭論,我將這個“舞臺”讓給學生,他們盡情發(fā)揮、表演,相互解答困惑,自主進行合作探究。學生對此練習可能會有下列見解: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1mol/L;溶液的體積和溶劑的體積是不相同的;此題尚須補充、添加已知條件;必須知道NaOH固體的密度,則可計算NaOH固體的體積,然后與水的體積相加就可求出溶液的體積;體積是不可以相加的,必須知道NaOH溶液的密度,通過溶液的質量求出溶液的體積。

          整個過程中,他們不僅僅用自己的腦子去想,而且用耳朵去聽,用嘴巴去說,用彼此的心靈去相互碰撞。直到他們達成共識,共享成功后,我再給出練習所缺條件—溶液的密度,同學們再次進行計算,他們就不僅僅領悟了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還掌握了溶液體積的計算方法。思想?yún)R報專題乘勝追擊的幾個判斷題的設計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啟發(fā)學生總結溶液稀釋和體積分割時對物質的量濃度的影響及溶液中溶質的微粒種類,即為后面的“當堂反饋”作好鋪墊,又達到了升華概念的目的,使學生的認知結構更為豐富。

        高中化學說課稿10

          怎樣使化學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快速成長起來,我們發(fā)現(xiàn)開展說課活動是一種比較有用的做法!罢f課”是青年教師刻苦鉆研教材,探討教學方法,實踐教學手段,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業(yè)務水平的一種好方法,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后,青年教師進一步學習教育理論,用科學手段指導教學實踐,提高教科研水平,增強教學基本功訓練的一項內在要求。但不管是剛走上教育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還是已在教育戰(zhàn)線上工作過多年的中青年教師,往往對“說課”一詞并不熟悉,一些老師不知道什么是說課,不知道怎樣進行說課,不知道說課與上課之間的區(qū)別,中公教師考試網(wǎng)整理了中學化學教師資格說課技巧文章,本文將圍繞這些問題談談化學學科的說課:

          一、什么是“說課”:

          說課是教師通過對教育目標本身的分析,口頭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jù)。通俗的講就是要說清: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么教。??“說課”以說為主,是教師對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說明,是一種口頭敘述為主的教案分析。狹義的說課是指以教師口頭語言表達為主,以教育科學理論和教材為依據(jù),針對每節(jié)課的具體特點,以教師為對象,在備課和上課之間進行的教學研究系統(tǒng)。廣義的說課是指以教師口頭語言表達為主,以教育科學理論和教材為依據(jù),針對每節(jié)課的具體特點,以教師為對象,對其進行培養(yǎng)和培訓的組織形式。是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促進教師深入備課,提高教師素質而提高教學質量的教研活動。

          二、說課的主要內容:

          化學學科說課的主要內容是:1、說教材;2、說教學方法;3、說學法指導;4、說課堂教學程序。

          (一)說教材

          教材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具體材料。因此,說課首先要求教師說教材。分析教材應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

          1、教材的前后聯(lián)系和所處的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每一課時教案所包含的內容是不同的,它們在每一學科的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也是不同的,有些課時所含的教學內容極其重要,與今后授課的內容相關密切,是階段性的關鍵點,甚至是本教材的重點內容,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師如何認識每一課時教案在學科教學中的地位,進而如何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至關重要。我們一些有經(jīng)驗的老教師為什么能稱之為“把關”老師,也就是因為他們

          熟悉了學科知識體系中的要點和關鍵,并善于抓住這些知識關鍵點來指導學生,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確保教學質量。分清每一課時教案內容在學科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是青年教師必須下功夫掌握的極其重要的一項基本功。

          2、教學目的要求。教學目的要求是一堂課的指導思想,是講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有了明確的目的要求,教師安排教材、選擇教法、設計教學程序才有依據(jù),教學才能有的放矢。教學目的是一堂課的中心任務,所有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是為它服務的,所以要定得明確、具體,這樣才能切實對課堂教學起到指導作用。制定目的時要根據(jù)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準確地確定若干條。教學要求要根據(jù)學生實際考慮可能達到的程度,然后定出具體要求,不能要求過低,也不能憑空拔高。目的要求的制定應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要學生學會哪些基礎知識;第二,要培養(yǎng)學生哪些能力;第三,要求學生接受哪些思想品德教育。教學目的要求確定之后,還要根據(jù)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來具體說明制定教學目的和要求的依據(jù)。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知識系統(tǒng)中,有些內容是關鍵性的最重要的中心內容,對于鞏固舊知,學習新知起著決定性作用,這些內容是教材的重點。難點是學生難以理解和領會的內容。教師應根據(jù)教材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認識規(guī)律及學習水平來準確地確定難點,以便在教學中巧妙地分散難點,化難為易。這些都需要“說課”教師在說課過程中掌握并說清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

          由于各單元、各章節(jié)、各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要求不同,因此各自的重點、難點也不同,教學的重、難點要根據(jù)課標要求,要根據(jù)所說教材內容,教學目的和要求,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說課者要將這些內容,即確定重點、難點的依據(jù),述說清楚、具體。

          (二)說教學方法

          教師說教法,不僅要說選擇哪些教法,還要說清楚為什么。教師要說好課,就要研究教法,研究教法的選擇和運用,教法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

          對于說教法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要明確各種教學方法的特點和作用,做到教法合理優(yōu)選,有機結合。

          教法多種多樣,且各有優(yōu)勢和特點,以及適用的范圍和條件。如:為了提供豐富的感性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可以選用演示法、觀察法;以理解為主的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以實踐為主的方法有練習法、實驗法。各類教法均有其優(yōu)點和局限性,要有針對性地選用和靈活組合,才會發(fā)揮其更大的效用。不同的教學階段具有不同的教學任務,要完成不同的教學任務,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2、教法的選擇和運用應以啟發(fā)式教學為指導思想。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能力。使學生掌握規(guī)律性的知識,由此及彼,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3、選擇教法的理論依據(jù)要準確、具體、針對性強。

          說課者要從教育學、心理學的角度去闡述選擇教法的理由。選擇教法的依據(jù)可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

          (1)根據(jù)教學目的選擇與之相適合的教法。教學目的不同,使用的教法就會不一樣。如果一堂課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傳授新知識,就要相應的選用以各種方式的講授法為主,結合運用談話法和演示法等;如果一堂課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形成學生技能、技巧,就要相應的選用以練習法為主,結合運用實驗法等。

          (2)根據(jù)學校條件和教師自身特長選擇相適合的教學方法。

        高中化學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1.根據(jù)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或通過實驗探究,介紹金屬化合物的主要性質。

          本節(jié)課的知識是鐵的化學性質知識的延伸和發(fā)展。教材從鐵在地殼中含量僅次于氧、硅和鋁為引入,以及在介紹鐵的氧化物時,列舉了氧化鐵作為涂料在生活中的常見應用,說明了研究鐵及其化合物的意義與價值。在介紹鐵的氧化物、鐵鹽和亞鐵鹽性質時,以實驗探究為手段,重點介紹了Fe(OH)2的、Fe2+的還原性與Fe3+的氧化性。

          2.教材內容編排注意與第一、二章知識的銜接。

          本節(jié)課教材內容突出了課程標準中要求的鐵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并且注意與已學知識的聯(lián)系與銜接,引導學生主動運用已有知識分析和解決新的問題,并逐步形成較為系統(tǒng)的知識網(wǎng)絡:

         。1)與“物質分類”知識的銜接。本節(jié)對鈉、鋁、鐵、銅四種重要金屬的化合物的性質按氧化物、氫氧化物和相應鹽的'順序編寫。同類化合物的性質有許多相似性,這樣編排便于從一類化合物的性質中找出共性,形成規(guī)律性的知識,有利于對同類其他化合物的認識和推斷。例如:堿性氧化物與酸反應,堿與酸反應,這些通性在教材中都是直接一筆帶過,沒有安排相應實驗來介紹。

         。2)與“離子反應”知識的銜接。離子反應代表了反應的實質,教材“學與問”欄目中要求學生根據(jù)Fe(OH)2和Fe(OH)3都是不溶性堿,寫出它們與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以及Fe2O3、FeO與酸的反應、鐵鹽和亞鐵鹽性質均以離子方程式書寫,充分體現(xiàn)了與“離子反應”知識的銜接。

         。3)與“氧化還原反應”知識的銜接。Fe3+與Fe2+相互轉化的實質就是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這是本節(jié)課一個重點內容。教材以實驗探究的形式,引出了Fe3+遇到強還原劑、Fe2+遇到強氧化劑的變化,正是利用化合價變化來對反應類型進行判斷。

          3.通過對實驗探究獲取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

          教材介紹Fe(OH)2的制備與性質、Fe3+離子檢驗、Fe2+與Fe3+相互轉化等知識的介紹,主要通過實驗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實驗現(xiàn)象背后所反映的物質性質。做好幾個教材安排的幾個實驗,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觀察與分析能力。

          二、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鐵的氧化物和鐵的氫氧化物的物理性質。

          (2)初步掌握鐵的氧化物和鐵的氫氧化物的化學性質,通過對灰綠色沉淀成因的分析,使學生認識+2價鐵的化合物易被氧化的性質。

         。3)知道溶液中Fe3+的檢驗方法。

         。4)知道Fe3+與Fe2+之間能夠相互轉化,能從氧化還原的角度分析轉化發(fā)生的條件。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初步學會從物質分類和氧化還原的角度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

          (2)通過對鐵的化合物氧化還原性的預測,初步學會用氧化還原反應理論研究物質氧化還原性。

         。3)通過對鐵的化合物實驗演示與探究活動,初步學會通過實驗研究物質化學性質的思路和方法。

          (4)通過對“氫氧化亞鐵”制備實驗條件的思考與交流,初步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目標

         。1)通過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品質。

          (2)體驗學習過程中新舊知識的銜接和運用,逐步培養(yǎng)學生主動運用知識、遷移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三、說方法

          1.運用分類的方法,根據(jù)物質所屬類別(金屬氧化物、堿、鹽)預測物質性質

          2.整合實驗過程,設計問題情景進行引導、啟發(fā)式教學

          本節(jié)課安排了3個實驗,氫氧化鐵與氫氧化亞鐵的制備、Fe3+離子的檢驗以及Fe3+與Fe2+的轉化。相對而言本節(jié)課實驗的內容較多,而不管是Fe(OH)2的性質或是Fe2+與Fe3+的轉化,均涉及到+2鐵元素的還原性這一特點,以及都使用到Fe2+溶液。為此,筆者在授課過程中,通過對把“Fe(OH)2的制備與性質實驗”、“Fe3+離子的檢驗”和“Fe2+與Fe3+的轉化”三個實驗進行整合,同時設計了幾個問題情景,以起到優(yōu)化課堂效率,形成知識系統(tǒng)的作用。

          同時,通過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能夠引導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與思考,發(fā)揮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

          四、說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閱讀課文關于鐵的氧化物的介紹,利用分類法歸納FeO、Fe2O3、Fe3O4的性質,填寫以下表格:

          【學生實驗1】氫氧化鐵、氫氧化亞鐵的制備與Fe3+離子檢驗(整合實驗)

          實驗步驟:

         、偃芍г嚬芊謩e加入2mLFeCl3溶液,另取兩支試管分別加入2mL新制FeSO4溶液(在大燒杯加入鐵釘與稀硫酸反應得到,并保持Fe與H2OS4反應不斷進行,放在公共藥品臺上,學生自行取用)。

          ②先往兩支FeSO4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和KSCN溶液(動作要迅速),觀察與記錄現(xiàn)象。再往兩支FeCl3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和KSCN溶液,觀察與記錄現(xiàn)象。

          【問題情景1】閱讀課文,結合實驗現(xiàn)象,思考與討論:

          1.利用KSCN溶液,可以根據(jù)什么現(xiàn)象檢驗溶液中Fe3+的存在?Fe2+離子遇到KSCN會產(chǎn)生相同的現(xiàn)象嗎?

          2.FeSO4溶液滴加KSCN溶液一段時間后,再次觀察溶液的顏色,出現(xiàn)了什么變化?該變化說明了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3.Fe(OH)2沉淀是什么顏色?為什么往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生成的沉淀會出現(xiàn)顏色變化?

          【師生小結】

          1.含F(xiàn)e3+的溶液遇KSCN溶液變紅,F(xiàn)e2+離子沒有此現(xiàn)象,利用這一反應可以檢驗Fe3+的存在。

          2.含F(xiàn)e2+離子的溶液放置一段時間后,與KSCN溶液會出現(xiàn)紅色,證明生成了Fe3+,由此說明Fe2+溶液容易被空氣中的O2氧化為Fe3+。

          3.Fe(OH)2為白色絮狀沉淀,但在空氣中因被氧氣氧化會而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的Fe(OH)3沉淀。

          【問題情景2】

          1.從Fe2+被O2氧化為Fe3+,體現(xiàn)了Fe2+的什么性質?除了O2,還有哪些物質可以氧化Fe2+?

          2.若要實現(xiàn)從Fe3+轉為Fe2+的變化,需要加入什么物質?

          【學生實驗2】Fe2+與Fe3+的轉化,按照教材P61科學探究進行實驗,觀察與記錄實驗現(xiàn)象。

          【問題情景3】結合實驗探究的現(xiàn)象,思考與討論:

          1.Fe3+與鐵粉充分反應后的產(chǎn)物是什么?如何證明?

          2.回憶前面有關Fe2+的實驗,為什么用Fe與稀硫酸制備FeSO4溶液,并保持鐵過量?

          3.實驗中如何判斷Fe3+已充分反應?反應不充分對實驗結果有何影響?

          【師生小結】

          1.以鐵粉為還原劑,可以將Fe3+還原為Fe2+,此時溶液與KSCN不變紅,說明溶液中已無Fe3+離子。加入氯水后溶液重新變紅,說明前面反應的產(chǎn)物是Fe2+,遇到氯水后重新被氧化為Fe3+。

          2.Fe與稀硫酸制備FeSO4溶液,并保持鐵過量,可以防止溶液中的Fe2+被空氣中的O2氧化。

          3.往FeCl3溶液中加入鐵粉充分振蕩試管,一段時間后仍有鐵粉過量,說明溶液中已無Fe3+(已充分反應)。若反應不充分,滴加KSCN后溶液會出現(xiàn)紅色,不能證明Fe3+已被鐵粉還原。

          【問題情景3】學生課后思考與討論

          通過學習我們指導,F(xiàn)e2+離子和Fe(OH)2中+2價的鐵均易被氧化。根據(jù)所學的知識,思考:利用FeSO4溶液和NaOH溶液時,如何通過實驗條件的控制,制備較純凈的Fe(OH)2白色沉淀?

        高中化學說課稿12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說課的內容是離子鍵,位于高一化學必修2第一章第三節(jié)《化學鍵》的第一課時。接下來我將從教材,教法,教學過程三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離子鍵是高一化學必修2第一章第三節(jié)《化學鍵》的第一課時。

          初中化學中已經(jīng)介紹了離子的概念,學生也已經(jīng)知道Na+和Cl-由于靜電作用結合成化合物NaCl,又知道物質是由原子、分子和離子三種微粒構成的,但并沒有涉及離子鍵的相關概念。

          本節(jié)的離子鍵內容,是在學習了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結構的基礎上對分子結構知識的學習,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對物質結構理論有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認識,從而揭示化學反應的實質,也為今后更深層次的學習化學奠定基礎。

          2、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并結合《新課標》的內容標準,我確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離子鍵的概念。

          2.掌握離子鍵的形成過程和形成條件,并能熟練地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 合物的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會用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認識問題;

          2.學生能掌握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從宏觀到微觀,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探究化學反應的本質的好奇心;

          2、通過離子鍵的形成過程的分析,學生可以獲得懷疑、求實、創(chuàng)新的精神。

          3、 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jù)知識本身的難易程度再結合學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難點 ①離子鍵和離子化合物的概念。

         、谟秒娮邮奖硎倦x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二、說教法

          本節(jié)教材涉及的化學基本概念較多,內容抽象。根據(jù)高一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雖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還是易于接受感性認識。

          根據(jù)教材內容我將運用實驗演繹法,歸納總結法,提問引導法來實施教學。 我將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使用討論總結,板書演繹,習題鞏固的學習方法來學習,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說過程

         。ǜ鶕(jù)本節(jié)的教學目標,我對具體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1、新課引入:

          引入問題,請同學思考:

         、贋槭裁次镔|的種類遠遠多于元素的種類?

         、诜肿、原子、離子是怎么構成物質的?這些微粒之間到底存在怎樣的相互作用?

          通過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

          2、新課教學:演示金屬鈉與氯氣的反應的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所以我會給學生演示金屬鈉與氯氣的反應的實驗,讓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思考以下兩個問題:①這個反應的微觀過程是怎么樣的?②產(chǎn)物NaCl是怎么形成的?通過實驗演示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接著由我來引導學生運用核外電子排布知識解釋NaCl的形成,并引出離子鍵的概念,分析其成鍵本質,相互作用等。

          由于離子鍵的概念比較抽象,用電腦演示離子鍵形成的過程并設計成動畫,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離子鍵的形成及概念。

          3、組織討論

          從產(chǎn)物NaCl和其他常見的離子化合物中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來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構成離子鍵的物質。之后,由小組派代表發(fā)表小組討論的結果,最后由我來評價總結。通過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學生不僅能互相溝通、增進友誼、交流觀點、合作性學習,而且其歸納總結能力也將得以鍛煉。同時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4、過渡并設問引出電子式:

          在了解完離子鍵的概念之后,我將提出以下兩個問題:

         、偃绾涡蜗蟮乇硎驹拥淖钔鈱与娮?

         、谌绾斡幂^為形象直觀的方法表示物質的形成過程?

          來引出電子式并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深入探究問題的好奇心。

          講解電子式的概念并帶領學生了解原子,陰、陽離子的表示方法。盡量用較為形象的記憶方法進行講解;瘜W教學過程中的課堂提問是師生交流過程中的重要形式,是突破重難點的重要手段,是老師點拔的重要途徑,所以我會設置思考題判斷電子式的正確性,采取提問的方法讓學生訂正,鞏固新學的知識點。 從錯誤中歸納總結出書寫原子和陰陽離子的要點,同時,因為電子似的書寫,尤其是陰離子的書寫學生較容易犯錯,故以習題鞏固歸納其要點加深學生印象。

          5、離子化合物的.電子式書寫及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這是本節(jié)的課重難點,在學習中,學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為了加深學生對錯誤的認識,課堂上我會先用電子式表示出三種類型的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說出書寫重點,然后讓學生根據(jù)出寫出一些常見的三種類型的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并讓學生在黑板上板書。之后再指出錯誤所在,得出書寫時的注意事項。這樣,學生聽起課來十分專心,印象也深。

          6、課堂小結:

          我會帶著學生一起回顧這節(jié)課所講的內容,列出本節(jié)課的知識框架,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有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認識。并留給學生的思考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金屬和非金屬之間的相互作用,那么非金屬單質及化合物之間存在什么作用?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四、板書設計

          化學鍵

          一、離子鍵

          Na+Cl2===2NaCl

          1、定義:帶相反電荷離子之間相互作用稱為離子鍵。

          成鍵本質:靜電作用

          成鍵微粒:陰、陽離子

          相互作用:靜電作用

          形成條件:活潑金屬和活潑非金屬化合。

          存在物質:離子化合物

          二、電子式

          1、定義:在元素符號周圍用小黑點(或×)來表示原子的最外層電子的式子叫電子式。

          a 原子

          b 離子(陰、陽離子)

          2、用電子式表示物質形成過程:

          離子化合物(AB,A2B,AB2型)

          AB型離子化合物:

          AB2型離子化合物:

          A2B型離子化合物:

          注意:

          1.離子須標明電荷。

          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寫,相同的離子要單個寫。

          3.陰離子要用方括號括起來。

          ??”寫成“====”。 4.不能把“?

          5.用箭頭標明電子轉移方向(也可不標)。

        高中化學說課稿1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節(jié)教材是人教版化學必修2第二章第二節(jié)的教學內容,是電化學中的重要知識。初中化學已經(jīng)從燃料的角度初步學習了“化學與能源”的一些知識,在選修模塊“化學反應原理”中,將從科學概念的層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較系統(tǒng)深入地學習化學反應與能量。該節(jié)內容既是對初中化學相關知識的提升與拓展,又為選修“化學反應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礎。該節(jié)分為兩課時教學,本課為第一課時。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能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構成條件,初步形成原電池的概念,并能夠寫出電極反應式和電池反應方程式。

          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學生對“電”有著豐富而又強烈的感性認識。當學生了解了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過程之后,會對化學能與電能之間的轉化問題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正是基于學生的這種心理特征,教材開始的幾個設問,把學生帶進了“化學能與電能相互轉化”的探究之中。從能量轉換角度看,本節(jié)課程內容是對前一節(jié)課中“一種能量轉化為另一種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學能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它同樣可以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熱能和電能等”論述的補充和完善。從反應物之間電子轉移角度看,原電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還原反應本質的拓展和應用;從思維角度看,“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思想,是對“化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思維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2、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賹W生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構成條件,初步形成原電池概念。

         、谀軌驅懗鲭姌O反應式和電池反應方程式。

         。2)過程與方法

         、賹W生通過對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學習,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理解科學探究的意義,基本過程和方法,初步養(yǎng)成科學探究的能力。

          ②能對自己探究原電池概念及形成條件的學習過程進行計劃、反思、評價和調控,提高自主學習化學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①學生通過探究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奧秘,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熱情,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與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

         、谫澷p化學科學對個人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貢獻,關注能源問題,逐步形成正確的能源觀。

          3、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4、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金屬的性質、電解質溶液及氧化還原反應等有關知識;在能力上,學生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學生在生活中對電池也有所了解。學生喜歡通過實驗探究化學反應的實質,由實驗現(xiàn)象推測反應原理,學生對本節(jié)課會有所期待。

          二、教法分析

          教育學理論認為,選擇和采用教學方法時,不僅要根據(jù)學科的特點,而且要根據(jù)教學任務和學生的認知特點選用;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瘜W教學離開了實驗,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本課主要采用了實驗探究法、再結合問題探討法、分析推理和比較歸納法等教學方法,更好地突出本課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在教學中還合理地運用多媒體等輔助手段,便于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學法指導

          根據(jù)學生的知識結構、心理特點和教學內容的實驗需要,采用分組實驗探究、問題探討、分析推理和比較歸納等方法,并結合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在實驗→觀察→討論→推測→驗證的過程中,學習和理解原電池的概念、原理和構成條件。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養(yǎng)成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習慣,并學會運用觀察、比較、歸納等方法去分析、解決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教學程序

          教與學是有機結合而又對立統(tǒng)一的,良好的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實現(xiàn),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程序的。

         。ㄒ唬﹦(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建立新思維

          我邀請學生一起動手利用西紅柿,蘋果讓電流計的指針發(fā)生偏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問題:在這個現(xiàn)象中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

         。1)引導學生復習金屬鋅和稀硫酸的反應,提出問題:

          鋅和稀硫酸反應的類型屬于哪一類?

          這個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是否發(fā)生變化?

          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什么?

          用雙線橋法表示鋅和稀硫酸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方向以及數(shù)目?

         。2)通過分析鋅和稀硫酸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情況,作出大膽的假設:如果讓鋅失去的電子在閉合回路中發(fā)生定向移動,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從而引導學生設計出電子定向移動的閉合回路,得到銅鋅原電池的裝置圖。

         。3)通過分析設計,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得出實驗結論。教師因勢利導提出問題:電流計的指針發(fā)生偏轉,說明產(chǎn)生電能,依據(jù)能量守恒原則,能量既不能憑空產(chǎn)生,也不能憑空消失,那么電能到底是什么能轉化而來的呢?和學生一起分析從而初步形成原電池的概念。

          這種通過問題情景的引入方法,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又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進入學習主題,避免思維的盲目性。

          (二)師生互動,傳授新知

          這部分的教學內容分為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原電池的`構成條件兩部分。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采用分組探究,再結合設疑法,分析推理和比較歸納法等教學方法,并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

          1、原電池形成條件的教學:

          教材中“構成原電池的條件”這一討論題,問題過于空泛,考慮到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概括能力還不是很強,單純的討論可能會無從談起。因此,我在這部分內容教學時,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依據(jù)之前設計出的銅鋅原電池裝置提出問題:如果更換銅鋅原電池中的部分電極材料,那么電流計的指針依舊會發(fā)生偏轉嗎?得到實驗方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設計的實驗方案,我把學生分為四大組,共八個實驗,通過分組對比實驗,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的不同,分析可能的原因,交流討論,得出原電池的構成條件,讓學生體驗學習化學的樂趣。

          2、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教學:

          原電池原理教學時,我采用問題引導,動畫演示,討論交流,歸納總結等方法。利用多媒體展示原電池工作原理的微觀示意圖,使學生直觀的觀察到原電池中所發(fā)生的一系列的變化,如電子的定向移動,電流的流向以及陰陽離子的定向移動。引導學生寫出電極反應式和電池反應方程式。在初中物理已有的知識儲備的基礎上,通過電流的方向來確定原電池的正極和負極,并和學生一起討論總結判斷正負極的其他方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在大腦中初步形成原電池的概念。

          最后利用銅鋅原電池的工作原理解釋在新課之前的實驗現(xiàn)象,說明蘋果,西紅柿中含有電解質溶液,和銅片,鋅片以及導線共同構成了一個原電池裝置,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使電流計的指針發(fā)生偏轉,通過這個現(xiàn)象的解釋,使學生感受到化學世界的奇妙,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

         。ㄈ┚毩曥柟虄然轮ㄒ妼W案)

         。ㄋ模⿲W生小結升華新知

          課堂小結,讓學生在學案中自己小結,能使學生體會到一堂課中的樂趣和收獲,老師做要點補充。

         。ㄎ澹┎贾米鳂I(yè)

          1、(必做題)課本44頁1題、2題

          2、(選做題)制作水果電池。

          五、板書設計(略)

        高中化學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本節(jié)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化學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課題1《質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課時,包括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質量守恒的原因及其應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的一個重要化學規(guī)律,是分析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的理論依據(jù),它的應用貫穿于整個中學化學。本節(jié)教材在初中化學里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識,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本節(jié)課的教學將引領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開始了從“質”到“量”的過渡,也為之后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計算的教學構建了理論鋪墊,所以本課內容不僅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2、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的精神、教材的編寫意圖、本節(jié)的特點、初三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學會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和解決一些化學現(xiàn)象和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及分析,培養(yǎng)學生利用實驗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化學反應實質與質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使學生了解研究化學問題的基本思路。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對學生進行透過現(xiàn)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如何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的原因,從

          而達到從定量角度理解化學反應。

          4、對教材的改進

          課本P88活動與探究的方案一操作要求較高:因為玻璃管灼熱后既要迅速插入到錐形瓶中,又要恰好與瓶中的白磷接觸,而且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這樣的疑問:在插入過程中,瓶內外的氣體是否發(fā)生了交換?為此,我作了如下調整:不用玻璃管引燃白磷,而用氣球套緊瓶口,再將錐形瓶放在石棉網(wǎng)上加熱至白磷自發(fā)燃燒完全。

          課本方案二的操作容易給學生造成疑問,水分會不會蒸發(fā),空氣會不會溶解在液體中等。對此,我將小燒杯換成了錐形瓶,同樣在瓶口套上一只氣球,使學生看清反應前后瓶內外物質無交換,從而使實驗操作過程更嚴密、更科學,可以得出令人信服的實驗結論。

          二、說教法

          德國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說:“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該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痹趯W習本節(jié)課內容之前,學生的化學知識和對于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了解都屬于啟蒙階段,若探究過程不符合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過于放開或加大難度,不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會挫傷學生參與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本節(jié)課我采用的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法和討論法。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1)學生的知識狀況:已了解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反應的實質,初步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

          (2)學生的能力狀況:初步掌握了簡單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而對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了解尚處于啟蒙階段。

          (3)學生的心理狀況:學生剛開始化學學習,情緒和心理都處于比較興奮、好奇狀態(tài),我緊緊抓住這一點。

          2.學法指導

          (1)實驗探究法:學會在科學探究中如何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

          (2)合作學習法:通過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互助的團體意識。

          四、說教學過程

          1、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2、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問題

          先由蠟燭燃燒,引出問題一“在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會有什么變化呢?”接著介紹三位化學家對此進行的研究,并著重介紹拉瓦錫的研究實驗原理。進而提出問題二“是否所有化學反應反應物質量總和都等于生成物質量總和呢?”提出兩個探究實驗①測定蠟燭燃燒前后的質量變化和探究實驗②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前后的質量變化。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分組探究實驗。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去親歷實驗并感悟質量變化的關系,這正是新課程所倡導的。

          問題三“由此你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變化關系得到了哪些結論?”學生可能有三種猜想:①化學反應后總質量變小;②化學反應后總質量變大;③化學反應后總質量保持不變!按_實如此嗎?”進入第二流程。

          (2)實驗探究、引導發(fā)現(xiàn)

          ①確定探究內容

          為了減少探究的盲目性,先引導學生確定探究內容。

          探究實驗一:白磷在空氣中燃燒前后質量變化情況

          探究實驗二:鐵釘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變化情況

          ②設計實驗方案

          由于學生對這兩個探究實驗的化學反應原理都不了解,因而首先講解其原理。然后向學生提供以下實驗儀器和藥品,讓學生自主選擇,分組設計探究實驗方案。

         、鄯纸M實驗、分析討論

          實驗儀器和藥品:

          探究實驗一:天平、250mL錐形瓶、250mL燒杯、酒精燈、鑷子、三角架、石棉網(wǎng)、氣球、沙子、切好的白磷;

          學生對探究實驗一設計的方案可能主要有兩種類型:主要區(qū)別在于反應容器是敞口還是封閉。學生對兩種方案分別實驗后發(fā)現(xiàn),第一種方案的生成物質量變大;第二種方案的生成物質量不變!熬烤鼓囊环N方案的結論正確?”讓學生對方案展開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引發(fā)學生的思維沖突,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既可強化其設計興趣,又調動了學生主動思維。

          經(jīng)討論得出:第一種方案有缺陷,因為沒有考慮白磷燃燒后重新進入敞口容器的空氣質量,所以得出生成物質量變大的結論是不準確的;第二種方案在密閉條件下進行,整個操作

          過程中容器內外沒有物質的交換,實驗過程嚴密科學,結論令人信服。

          探究實驗二:天平、錐形瓶、氣球、鐵釘、硫酸銅溶液。

          學生對探究實驗二設計的方案也可能主要有兩種類型:主要區(qū)別也就在于反應容器是敞口還是封閉。兩種方案的結果都是生成物質量不變。通過討論得出:在常溫下反應水分蒸發(fā)帶來的質量誤差可忽略不計。

          剛才兩個探究實驗的共同結果是——反應前后質量不變!盀槭裁茨?”這是學生理解的難點,于是我利用動畫模擬突破難點,即進入第三流程。

          (3)動畫模擬、突破難點

          用動畫模擬白磷在空氣中燃燒的微觀過程,直觀形象地說明:化學反應中原子種類、數(shù)目和質量肯定不變,至此得出,所有化學反應都遵循的規(guī)律——質量守恒定律。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己設計并成功的嘗試實驗,獲得結論,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學會了科學實驗需要嚴謹,主動建構了屬于自己的認知體系。

          接著提問“為什么蠟燭在空氣中燃燒后質量變小,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后質量變大呢?”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用質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學反應時,切記不要忽略反應中進入的或出去的氣體這類隱含的物質。

          (4)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

         、100g水和100g酒精混合,質量等于200g,這是否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為什么?

         、诟咤i酸鉀在空氣中加熱后,固體質量減少了,有人說這個事實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你說對嗎?為什么?

         、垡阎12g木炭與32g氧氣恰好完全反應,則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是_______g;若6g碳在18g的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______g,剩余______:______g,為什么?

          第1題意在突出質量守恒定律只適用于化學反應中;第2題再次凸顯守恒的是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總和;第3題意在讓學生發(fā)現(xiàn)質量守恒定律中“參加”兩字的含義。

          設計意圖: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的問題,使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得以強化,也鍛煉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5)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題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懂得了什么樣的化學學習方法?

          五、教學設計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我主要采用教師引導,學生為主,師生協(xié)作,以實驗為基礎,以思維為重點的合作探究教學形式,著重了兩個體現(xiàn)、四個突出。

          1.兩個體現(xiàn)

          (1)體現(xiàn)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

          (2)體現(xiàn)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2.四個突出

          (1)以實驗為基礎,引導科學發(fā)現(xiàn);

          (2)以思維為核心,開展問題探究;

          (3)以學生為主體,促進知識內化;

          (4)以小組為單位,構建研究氛圍。

          六.板書設計

          第五單元課題1質量守恒定律

          一、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二、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本質——三不變

          原子的種類不變;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數(shù)目不變;原子的質量不變。

          三、應用

          紙張燃燒完后灰燼質量小于原來紙張,為什么?

          鎂帶燃燒完后白色生成物質量大于鎂帶,為什么?

        高中化學說課稿15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主題《評價理念下的二氧化硫教學》,設計本節(jié)課的核心理念:解放學生,通過學生互評,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以下是我的說課流程,我準備從三個大方面分析本課。

          一、教材因素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

          “二氧化硫”是人教版化學新教材必修1“第四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第三節(jié)“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課時內容。

          本單元放在基本實驗和基礎理論、以及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之后,我認為教材這樣的用意有三: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體系,一方面以元素化合物為載體鞏固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基礎知識,另一方面為元素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以及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的感性認識積累材料。

          本單元的化學學科知識體系遵循著: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對大氣的污染——三氧化硫——硫酸。學生可形成對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總體認識,形成知識網(wǎng)絡。實現(xiàn)了課程標準對本部分教學內容的要求.

          (二)《課標》規(guī)定

          《課程標準》對本節(jié)課做了立體性的要求:“通過實驗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認識其在生產(chǎn)中的應用和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薄瓣P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指出了本節(jié)教學的價值,給教學留出了靈活的空間。

          新教材對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編排有了較大的調整,打破了按照族的編排方式,從物質分類的角度對元素化合物進行處理,使元素其化合物知識壓縮為兩章內容。這就要求教學中使學生夯實基礎,嚴格控制教學內容的深廣度,徹底解決教學中出現(xiàn)的繁、難、偏的現(xiàn)象,以保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三)學情分析

          學生系統(tǒng)的學習了典型的金屬及非金屬元素中的硅和氯,無論在元素化學的感性認識還是在理論學習的積累上都具備了一定的基礎。這時候來研究難度較大的硫元素正是恰到好處,但學生的思維、探索和評價能力尚不成熟,還不能成為完全獨立探索和評價主體,探索和評價活動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

          二、教學策略的制定

          依據(jù)高一學生的知識儲備、心理特點,我確定本課

          (一)教學重點:1、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2、學生樹立環(huán)境保護意識

          (二)教學難點: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三)教學目標:基于對教材的整體分析和學生情況的綜合考慮,我確定本課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如下: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是載體,過程與方法是核心,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本課學習效果終端體現(xiàn)。

          (四)教法與學法:

          現(xiàn)代教學認為,教學過程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它不僅是一個認識的過程,而且是一個交流、合作的過程!痘瘜W課程標準》指出“善于與人合作,具有團隊精神”。這要求高中化學課堂的教學要以學生為本,構建合作、評價等新教學模式。

          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jié)課采用評價式教學。教師設置評價任務,引導學生有目的的開展調查、探究,通過評價的標準,讓學生自己檢驗任務的完成情況。評價不僅是教師的教法,更是學生的學法。評價是學生認知目標的水平,鼓勵學生參與評價活動,形成學生互評,學生既能變換角度審視自已的學習,又能在實踐中確立并提高自己的評價意識、評價能力,有利于學生的認知發(fā)展。

          這樣設計的好處:引領學生通過親身參與評價活動來學習,是一種能真正體現(xiàn)學生主動性的學習方式。同學們在評價的要求下,更加主動地學習化學,自覺地將所學的化學知識應用于學生評價之中,逐步形成以問題為動力、以探究為形式、以評價為主體的、以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為目標的學習方式。體會學習的快樂,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教學過程的運行

          (一)教學思路:依據(jù)上訴教學方法,我設計了本課教學思路如下,主要圍繞以評價任務驅動學生展開活動,通過對學生自己學習成果的四次互相評價:查閱資料、設計方案、交流合作的評價——探究二氧化硫重要化學性質的評價——總結性質、展示二氧化硫的利與弊的評價——反思活動中的表現(xiàn),樹立環(huán)保意識的評價,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過程:共分五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設計問卷,引入問題

          在新課前一周,展示有關二氧化硫引起危害的圖片,同時布置問卷。內容如下:1、學習之余,你對自己生存的環(huán)境有多少了解?2、你知道有一種環(huán)境問題叫酸雨嗎?3、你知道酸雨的成因嗎?你知道有一種顏色雪白的銀耳不能食用嗎?

          等問題!

          1、使學生對二氧化硫引起的環(huán)境問題和食品安全問題的產(chǎn)生共鳴。

          2、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愿望,通過問卷讓學生理清思路,確定學習目標。

          同時展開第二環(huán)節(jié);布置任務調查評價給出評價任務表:以小組為單位,查閱關于二氧化硫的性質資料,收集關于二氧化硫引起的酸雨和食品安全的資料,自行設計驗證二氧化硫的性質的方案?

          第一次評價設計意圖:

          有針對性的設計評價方案,學生在評價任務的驅動下,主動展開對二氧化硫重要性質及其危害的自主性學習,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課前的準備給予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獨立”和“小組合作”解決了能夠解決的絕大部分問題,建構起初步的二氧化硫的知識結構,發(fā)現(xiàn)并提出了需要教師指導、分析、提升的問題;教師通過與多組同學的交流,充分了解了學生,清楚了學生存在的疑惑和需提升的“點”。

          前期的充分準備工作,為課堂的高效奠定了基礎。

          第三環(huán)節(jié):實驗探究交流評價

          課堂之中:讓學生展示收集的關于二氧化硫的環(huán)境問題和食品安全問題的資料。交流以組為單位進行,每個小組選出代表,向全體師生介紹課前準備的成果。

          介紹完畢,學生可以評價這一小組調查的成果是否真正找到了形成酸雨和食品不安全的原因。

          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對二氧化硫這種物質充滿了好奇。

          進而引入二氧化硫的形成原因和物理性質,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對這部分內容已有很大程度的了解。讓學生自己總結,幻燈展示,教師在黑板寫標題即可。

          追問:1、正常的雨水和酸雨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

          2、為什么二氧化硫可以使銀耳變得雪白?

          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入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首先讓學生分析二氧化硫具有的性質(通過剛才的引入,學生順理成章的想到二氧化硫的酸性氧化物和漂白性兩個重要的化學性質)。

          此外,讓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分析二氧化硫的性質,由于學生此前的氧化還原的知識在金屬化合物及非金屬硅和氯中經(jīng)常應用,學生分析出二氧化硫具有的氧化性和還原性。

          進而追問你設計了什么方案來驗證這些性質,學生有準備的回答。讓學生展示探究實驗,觀察學生實驗儀器的連接和實驗的操作,以及小組成員的配合情況。每一個性質讓一組學生完成,實驗結束讓學生總結實驗現(xiàn)象,解釋原因,得到相應結論。用相關的化學反應和離子反應解釋:

          其他小組針對這一小組的實驗,在以下方面評價:

          以學生自評為主,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進行第二次評價,使學生對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有更深刻的認識。

          第二次評價設計意圖:

          1.通過評價內容指導學生有目的性的進行二氧化硫的性質探究實驗。

          2.通過恰當?shù)脑u分比例,強調了核心的內容,使學生清楚本節(jié)課的重點為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3.通過自評與他評,交流促進學生對自己的探究方案和二氧化硫重要化學性質的反思,在實際操作中落實二氧化硫知識中的難點。

          4.通過相互評價使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表達自己的觀點,分享到參與評價的快樂。通過第二次表現(xiàn)性評價的設計,突出重點,讓學生在交流評價中突破難點。為了使學生對二氧化硫有更系統(tǒng)的認識,設計第四環(huán)節(jié)。

          實踐應用形成認識本環(huán)節(jié)設計兩次評價

          二氧化硫性質小結性評價二氧化硫的污染及用途的評價

          例如:總結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能否提出幾點大氣污染的防治措施?二氧化硫是否一無是處,二氧化硫的用途等第三次評價設計意圖:

          1、使學生對二氧化硫的內容有整體性的把握;

          2、使學生能以辯證的眼光來看待二氧化硫利和弊。

          通過以上三次評價,學生基本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第五環(huán)節(jié):評價反饋反思提升

          設計例如:實驗探究中我做了些什么?本實驗中的感受和收獲是?關于二氧化硫你有了那些更深的了解,你是否愿意為環(huán)境保護作義務宣傳等問題。

          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進行打分,進而給出評語和等級。

          第四次評價設計意圖:

          1、使學生對環(huán)境和食品安全關注的提高。

          2、使學生逐漸樹立環(huán)保意識

          3、學生能夠了解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態(tài),反思自己的成長和不足,可以得到老師、同學對改進學習所提出的建議,有助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四次表現(xiàn)性評價:以評價內容為任務,以落實評價標準為目標,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為主體,通過對學生課前準備、課中展示和課后反思的四次評價,不僅落實了本節(jié)課既定的教學目標,而且使學生在互評中,合作精神、探究能力、認知水平以及表達交流技能等方面得到了進步與發(fā)展,進行了全方位的自我審視,有助于學生更全面的認識自我。

          (三)紙筆性評價:設計目的:檢測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

        【高中化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經(jīng)典說課稿06-25

        高中化學說課稿09-11

        高中化學說課稿06-15

        高中化學《硝酸》說課稿11-19

        高中化學說課稿優(yōu)秀06-06

        人教版高中化學電源說課稿04-28

        【熱】高中化學說課稿11-14

        【熱門】高中化學說課稿11-14

        高中化學說課稿范文11-14

        高中化學說課稿【熱】11-25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