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中語文說課稿集錦6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語文說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成人高考語文教材》第一單元現當代散文第四課《淚珠與珍珠》。我之所以選擇此課是因為:高二年級重點培養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而通過本文研究點在散文教學中發揮語言訓練和情感體驗的整合作用,將重點培養學生鑒賞散文的能力;此外,高考的現代文閱讀多是散文體裁的。因此,我主要想通過《淚珠與珍珠》一課時的教學,培養學生鑒賞散文的能力。
本課的學習目標是1、認知目標: 整理分析文章中所寫的幾種淚。2、能力目標:透過字面含義揣摩文句所滲透出的深厚感情。 3、情感目標:感受“淚”的深刻含義,熱愛生活,體驗人生真情,營造一個充滿愛的世界。 學習重點是體味眼淚蘊涵的情感 ,學習難點是品味寄寓的人生感悟。
之所以確定此研究點、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是基于我設計本堂課的教學理念:1、在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下,將教師職能轉型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組織者和引導者; 2、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散文的人文性特征,讓學生通過語言訓練體會散文的情感; 3、在多媒體教室上課,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補充提供較豐富的相關資料,初步培養學生自主研究與合作學習的態度和能力。
二、說學生
我所任教的是計算機專業的高二學生,他們的基礎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扎實的。下學期結束時他們就會定向選擇成人高考或對口高考來達到自己靠入大學的目的!稖I珠與珍珠》是臺灣作家琦君對人生最高境界的崇尚與追求。生活中學生也有流淚的體驗,容易達到共鳴。他們已能通過瀏覽網上資源來完成學案。
三、說教學方法
本課的教學方法是根據學案導學,課堂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瀏覽展示幻燈片和引導學生口頭表達。通過學生小組討論,借助合作探究式教學手段,教師點撥幫助突破難點;通過瀏覽展示有關老師制作的“淚珠”的幻燈片,使學生從中回顧所學的詩詞,體會散文的思想情感,賞析經典的流淚瞬間,從中獲取更多的有效信息,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通過口頭作文,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感受,提高學生語言表達和分析理解鑒賞的能力;作業中通過分層教學,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
四、說教學流程
1、導語
從前幾年電視臺熱播的電視連續劇《橘子紅了》——琦君的作品導入。
如此設計導語妙處有二:一、開門見山;二,新穎獨特,激發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作者介紹中突出她的“飽經憂患”是為課文張本。突出她的文學史地位是為了激發同學們課外閱讀琦君作品的興趣。這一過程預計2分鐘。
2、聽讀歸納、設計問題
這是本課的關鍵部分,我設計了三個問題:1、琦君寫了哪些眼淚?這種種眼淚可不可以顛倒順序來寫?為什么?2、每一滴淚珠深處都有一顆心,分別加以概括。假如用一個字來概括這么多顆心,你覺得最恰當的是什么?3、討論:假如把這些眼淚比做珍珠,那么貫穿起這些大大小小珍珠的線,也就是主旨句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這一句的,說說看。
設計第一個問題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理清思路,即散文的“形”。設計第二個問題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把握情感,即散文的“神”,設計第三個問題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走入作者逐步深化的情感世界。
課堂設計問題,預設和生成并重,當然生成更重要。所以當學生回答問題時,老師的調控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卮鸬谝弧⒍䝼問題應該不難;卮鸬谌齻問題,就要引導學生,這句話從結構上說起著引領貫串全文的作用;從內容上看,它代表了琦君70年的所有的人生體驗,這些包含著人生豐富高尚的情感的淚珠,在琦君老人眼里都已幻化成世間最美麗寶貴的珍珠。以上過程預計用時20分鐘。
而自這些淚水中,最讓她感受深刻的是什么呢?當然是“思鄉淚”,齊讀第五自然段,體味海外游子血濃于水的望鄉深情。一同欣賞《虞美人》(朗讀)請同學們用學過的古典詩詞鑒賞知識加以賞析,配上吟唱,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達到理解主旨的目的,形成教學的第一個高潮。以上過程預計5分鐘。
3、拓展練習
拓展部分,設計三個環節:一、請同學們展示課本中的眼淚,二、欣賞經典的流淚瞬間。三、口頭作文。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使學生從中回顧所學的詩詞,體會散文的思想情感,賞析經典的流淚瞬間,從中獲取更多的有效信息,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感受,提高學生語言表達和分析理解鑒賞的能力。
賞析10個經典流淚瞬間,設計了一段背景音樂,目的是渲染氣氛,形成教學的第二個高潮。
每一張照片每一個故事都承載了太多真摯純潔的情感,每一滴晶瑩的淚珠都凝結了一段人生深沉的體驗和悲歡……不管眼淚背后的內容是什么,只要是真情流露,就一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那么,你可有流淚的經歷? 都流過哪些淚?人生感受是什么。進行口頭作文。以上過程預計用時8分鐘。
4、評價反饋
分4小組組織學生對口頭作文進行評價,看哪一組講得最好。通過網上評價表量化評價,學生自評,生生互評,老師評價來達到了語言訓練和情感體驗整合的效果。以上過程預計3分鐘。
5、說作業布置
在口頭作文互相借鑒,開拓思路的基礎上,再以“一次流淚的體驗”(何時、何地、為何)寫一篇二百或四百字左右的小散文。設計此環節的意圖是引導學生進行散文初步創作,根據學生情況采取了作業分層法。
五、說教學反思
、褰虒W中應將學生的個體探究與教師的適時引導機智靈活地結合起來。
課堂教學的本質是發現和交流,在本篇課文的教學中我給予學生一個自主閱讀、交流的空間,讓他們提出問題,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調動起他們自主探究的興趣和熱情;并且還考慮到,就學校教育和課堂教學而言,教學不能太過于隨意性,不能讓學生處于一種自發的生長狀態,而應該給學生以探究的路徑與方向,因而分析學生提出的哪些問題能更好的把握文本并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有切實的幫助后,確立了共同探究的兩個問題“思想內蘊”和“整體構思”,來開展教學活動。但在實際教學操作中就產生了矛盾,學生即時生成的學習目標與一個相對穩定的共同學習目標間如何協調一致?比如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問題“題目為何取為‘淚珠與珍珠’,取為‘淚與心’,好不好”,這個有價值的問題在有限的時間內未作以明確的解答,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留下了不解與遺憾。
因而教師需對問題有清醒的判斷能力,并合理運用共同完成目標的彈性,隨著課堂教學的進展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目標,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形成積極的學習氛圍。但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限制,有時提出的問題質量并不高,教師不能把學生提出的所有問題都提到課堂上來討論,而一旦課堂上出現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意外問題時,可以把一些次要的目標放到課外來實現,使學習過程富有個性化色彩,又能完成預定任務。這樣,教學目標的靈動與有序既給學生留下閱讀思考空間,又指明學生學習的方向。
、娼虒W目標不應只注重“知識目標”,而應關注“終極目標”;不能用“過程目標”取代“結果目標”。
我在研讀文本時設計的教學目標為“正確理解‘淚珠’的內蘊和把握文章的思路”,而在整合學生自定的學習目標時,也從大多數同學的表述中將全班同學的學習目標定位在這一內容和形式上的進一步學習上來。但一切教學目標應服從于終極目標,即“精神成人”“精神成長”,并培養學生的自由、獨立、創新的思維方式。而“正確理解‘淚珠’的內蘊和把握文章的思路”這樣的教學目標只是要求學生完成對文本的理解,卻并未明確規定應喚起他們的精神體驗,感受琦君對人類的終極關懷。教師只著眼于學生獲得、掌握的知識信息,而忽略了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在文學作品的教育中,不能過多的把眼光放在它的社會意義、思想內容等外部價值,或者段落大意、閱讀技巧等的分析上,忽略了文學教育的實質恰恰是向內面開拓,即使學生發現自己、認識自己、鑒賞自己、解剖自己的靈魂。而用引導學生從作品中讀出自己這一觀點來指導教學,教師除了引導學生理解淚珠的內蘊外,還必須引發學生的感受力,使每一個學生讀出他自己的情感體驗。每一個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都有與親情友情有關的故事,而這些故事里都可能出現滴滴晶瑩的淚珠,這些都是作者的心靈與學生的心靈的相契點。因而教學中更應關注終極目標,每一個人天生都有認識自己的精神需要,學生在閱讀中不僅應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更應反思自己的心靈世界。
再者這兩個教學目標只是陳述學生在完成學習活動后應該獲得的知識和技能,是對學習結果加以的規定。但閱讀教學是以學生的閱讀活動為主,學生才是閱讀的主體,因而符合閱讀教學要求的課堂教學目標不是“結果目標”而應是“過程目標”,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圍繞自主選擇、主動發出的一系列行動,應描述閱讀的過程和方法,學生才能明確采用何種方法進行自主與創造性閱讀。比如可以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感悟課文中自認為最優美的語句;表述自己初讀課文的最深感觸;領悟作品的思想內蘊;聯想到生活中最令自己感動的“淚珠”并加以闡釋。這樣“過程目標”實現了對標準化結果的主動回避,而讓學生能自由自在地彰顯自己的閱讀個性。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祝!。
一、說教材
。ㄒ唬 教材所處的位置和地位
高中語文新課程教材必修五本書,共有2個單元中外小說單元。一個必修3的第一單元,一個是必修5的第一單元,共六篇文章。(《林黛玉進賈府》《祝!贰独先伺c!贰读纸填^風雪山神廟》《裝在套子里的人》《邊城》)《祝!肥菍儆谇罢摺
小說是擁有眾多讀者的一種文體,它可以多方面刻畫人物性格,描摹人物心理,完整地表現人物之間的沖突,還可以具體生動地再現人物生活的環境,因此在反映復雜的社會生活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所以學習小說這種文學樣式,也是有助于學生學會鑒賞小說的基本方法,為將來的小說閱讀打下基礎。
魯迅的《祝!肥侵袊F代小說的精品,當中的.人物祥林嫂也是魯迅小說中與阿Q、孔乙己三個最為出名的人物之一。研讀好這篇文章,對將來小說的閱讀,小說中人物的理解,甚至小說的寫作都有深廣意義。
。ǘ 教學目標及確定的依據
根據新課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 掌握小說的基本要素,理清小說的情節。
2、 理解環境描寫對人物塑造的作用。
3、 分析人物性格的特點,并研究形成的原因。
4、 總結人物刻畫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鑒賞小說的基本方法。
5、 體會小說中所描寫的中國婦女悲劇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會問題,深入認識到造成人生悲劇的社會原因。
。ㄈ 教學重難點
1、 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等所造任務的方法。
2、 對造成祥林嫂悲劇社會根源的認識。
二、說學法
。ㄒ唬 學情分析
高二的學生對于小說并不陌生,相對的也比較喜歡閱讀小說。但是學生閱讀中關注的更多的是小說的故事情節。所以老師要適時采取情況,引導學生從情節入手,學會歸納總結人物形象,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題,學會鑒賞小說的基本方法。
。ǘ 學法及確定的依據
A、預習
此文長達萬余字,要在課堂上讓學生通讀全文是不現實的,因此,要強調預習,培養閱讀的自覺性。
B、對比閱讀法
由于小說所反映的社會背景,對于今天的學生來說,較為陌生,所以在課堂開始時有必要讓學生聯系歷史知識弄清。但是,學生接觸魯迅小說并非第一次,因此。可引導學生回憶相關知識。進行對比。教師注意突出不同點。在思想內容方面,本文與《孔乙己》、《故鄉》、《藥》相比,其一,雖然它們的題材相同,但是各有不同的生活側面,有的反映的是讀書人的生活,有的反映的是壓在底層的一般農民的生活,有的反映的是城市貧民的生活,而《祝!贩从车膭t是壓在底層的被雇傭的鄉村勞動婦女的生活;其二,雖然都表現了反封建的主題,但側重點各不相同,有的側重于對封建科舉制度的否定,有的側重于對封建等級觀念和私有制觀念的批判,有的側重于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剖析,而《祝!穭t是對封建的政權、族權、神權、夫權等全面而猛烈的抨擊,作者對祥林嫂的同情也甚于其他三者;其三,雖然主要人物都有共性,但是他們還有各不相同的個性,就生活環境而言,祥林嫂比其他三者要惡劣得多,她沒有孔乙己好吃懶做、自視清高的惡習,卻也同樣遭到周圍人們的冷遇,她有閏土、華老栓一樣的勤勞,但是最后卻落得一無所有,可見其命運更悲慘,更令人同情。
在表現形式上,本文與《一件小事》、《孔乙己》、《故鄉》等相比,雖然都是以"我"的所見所聞為線索,但是,由于各自表現的主題思想存在著差異,各自采取了僅適合自身的故事順序。《一件小事》以順敘為主,以此表現"我"的思想認識的進步!犊滓壹骸讽様⒅杏醒a敘,使歷史和現實連為一線,以此來揭示主人公性格發展的必然性!豆枢l》順敘中有插敘,通過歷史與現實的對比,來突出封建制度給人造成的影響之大。而《祝!穭t采用了倒敘,把祥林嫂的被淪為乞丐和悲滲的死提在篇首,與地主階級"祝福"的歡樂聲形成鮮明的對照,然后再追敘祥林嫂的生前事跡,揭示兩個階級嚴重對立的社會根源,表達作者對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切齒痛恨和憤怒鞭笞。
經過這樣的比較研究,學生不僅能夠捕捉課文的新意向和靈魂,而且也提高了質疑、析疑、釋疑的能力,使原有的認識結構和思維勢態在深度和廣度上有所掘進,同時,也為今后的學習積累了可以借鑒的經驗。
C、比較法
此文是現代文學作品,不少詞語如"決計"、"肯依"等與現代漢語意義不甚相同,正好可用來訓練利用上下文推斷詞義的能力。
D、討論法主要運用在第三課時中對本文主題的理解上。
。2)教師課堂教學中主要使用分析引導、提問法。
三、說教法
編者希望學習這個單元,要著重 欣賞人物形象,品味小說語言。欣賞人物形象,要注意情節、環境和人物之間的關系,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品味小說語言,要注意把握敘述語言與人物語言的不同特點,體會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點,體會不同作者不同的創作風格。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同學們接觸到的小說其實已有很多,但他們是不是就會鑒賞小說了呢?可以肯定地說"不"!所以,我考慮先教給學生鑒賞小說的方法,然后讓他們在方法的指導下,在老師的引導下去鑒賞本篇小說,并爭取能夠舉一反三,用于其他小說的鑒賞中。
新課程理念很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基于此,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設法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一) 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步深入
(二) 點撥法——分析引導,拓展思路
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征就是要促進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動腦。因而,我較多的采用了分組討論,師生對話、探究等方式。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z查預習,講述人物遭遇
學生讀小說最關注的是情節,所以就從情節入手。讓學生講你知道了祥林嫂的哪些故事。
挑選幾位同學復述祥林嫂的不幸經歷。
要求:(1)只作純粹的敘述,不帶議論分析。
。2) 敘述時要突出與悲慘命運有關的細節
。3)要有感情地復述,盡可能進入祥林嫂的情感世界,真切地體驗祥林嫂的痛苦與不幸。
。ǘ├砬迩楣
在學生了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介紹小說的情節大致有幾部分,讓學生梳理文章的情節。
在復述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師生共同歸納總結等方式,得出本文的線索提綱 :
序幕: 魯鎮祝福景象和魯四老爺
結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開端: 祥林嫂初到魯鎮
發展: 祥林嫂被賣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魯鎮
尾聲: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三) 探討環境描寫在人物塑造上的作用
祝福禮的社會環境的描寫
祝福之夜的自然環境的描寫
。ㄋ模 人物形象的塑造
1、 列表比較祥林嫂初到魯鎮、再到魯鎮、臨死前的三次描寫,概括人物形象。
2、 列表對比對祥林嫂眼睛變化的細節描寫,分析人物當時不同的內心變化。
初到魯鎮:順著眼—— 善良、安分
再到魯鎮:順著眼,眼角帶著淚痕—— 再受打擊,內心痛苦
講阿毛的故事:直著眼,瞪著眼—— 精神有些麻木
捐門檻:分外有神—— 又有希望
不讓祝福:失神—— 再受打擊
行乞:眼珠間或一輪—— 麻木
問有無靈魂:忽然發光—— 一絲希望
3、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語言描寫
與我對話靈魂有無——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對四嬸講阿毛——痛苦、自責
對大家講阿毛——麻木、空虛
與柳媽的對話——精神重壓,陷入恐懼
4、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行動描寫
反對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門檻)
懷疑靈魂——問
總結 人物描寫的幾個方面。(還暗含了心理描寫)
。ㄎ澹﹩栴}探究
1、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
從小說情節分析、總結入手,祥林嫂為什么做工?為什么改嫁?為什么捐門檻?為什么行乞?得出結論:罪魁禍首是封建制度。
2、電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門檻 不被承認后砍門檻的情節,好不好?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
總結 人物的形象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賣)——守家不成(喪夫失子)——守命不成(贖身行乞),是一個不幸的女人。祥林嫂這個善良的勞動婦女被毀滅了,她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
。ㄈ 鑒賞小說的基本方法
。1)要了解小說所反映的社會背景,作者寫作發表時的社會背景及作者的寫作意圖,在此基礎上領會小說所揭示的主題思想。
。2)認真分析人物形象,通過對有關描寫方法的研究,剖析人物,理解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從而深入領會小說的思想和藝術。理解人物與環境會互相作用:環境作用于人,人又反作用于環境,這會使環境發生或多或少的變化,如果人物幾經抗爭,仍無法改變環境,就造成了悲劇的結局。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別人看。
(3)研究小說的故事情節、線索結構怎樣為創造形象,表達主題服務的。
。4)分析小說的社會作用:認識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
(七)作業布置
把祥林嫂喪子之后回到魯鎮的那部分,改寫成劇本,并進行排練。
。ㄋ模 板書設計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課文分析
《我的呼吁》是1952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法國著名的神學家、哲學家、醫生史懷哲博士在諾貝爾獎的授獎儀式上發表的一篇演講。史懷哲從三十八歲起一直到他90歲與世長辭,都在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的非洲從事醫療服務事業,他從親身的初中當中領悟出自己獨特的敬畏生命倫理的思想,而他作為一名白人,甘愿放棄歐洲優裕的生活,條件艱苦的非洲為當地土人治病,幾十年如一日的行為更是感動了無數的人,1952年,這位終身思索和愛的行動者自然而然地成了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史懷哲借授獎儀式的機會,向全人類闡述了他的敬畏生命倫理學思想。他首先開門見山提出自己的呼吁:全人類要重視尊重生命的倫理,接著對這一倫理進行了具體闡釋,然后結合威脅人類生存的一些危險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法,賦予尊重生命的倫理以現實的活力。本文邏輯嚴密、語言雋永、思想深刻、感染力強,是演講詞的名篇。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性質,我確定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了解史懷哲的生平、思想和創作概況等;
2.能力目標:培養領悟文章所蘊含的深刻思想的能力;
3.情感目標:領悟“尊重生命”的倫理的內涵,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領悟作者尊重生命的倫理學思想。尊重生命的倫理是作者貫穿整篇演講詞的思想,領悟好這一思想,是讀懂這篇文章的關鍵,所以這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起引導和啟發的作用。本課是自讀課,應以學生自讀為主,我通過設疑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在學生解答問題的過程中,老師進行適當的點拔和引導。所以本課的基本教法是提問法和點拔法。
學法方面,學生應該在課前做好預習工作,充分利用手中的參考資料,了解課文的相關內容。在課堂上應積極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加深對史懷哲的尊重生命的倫理學思想的理解,特別是對于文中提到的三大威脅人類生存的危險——暴行、疫病、戰爭,不僅要結合身邊的事例,還要結合國際上一些相關的重大問題來思考。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擬定為一個課時。
導入
導入的是引起興趣,建立聯系。對于這篇課文,由于它思想的深刻性,所以我在導入時從人類文明的發展入手,引出現實社會的些對人類和平與發展不利的因素,如局部戰爭、恐怖主義、社會暴力等。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從思想的高度開始這篇課文的學習。整個導入過程控制在5分鐘以內。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寡人之于國也》選自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單元第八課,本文是戰國時期亞圣孟子與梁惠王談論治國安邦之策時的言論。語言嚴謹、條理層次清晰并且內涵深遠。這篇課文中,需要重點掌握的文章,同時也是難以理解的文章。我們需要重點掌握的議論性散文的論點和論據,體會古人圣賢的治國智慧。通過思辨性的文字和深刻的內涵以及雄辯技巧,使學生感受辯論的魅力和治國的思想。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我所面對的學生正處于高中學段,具有較強的概括和歸納的能力,抽象邏輯思維逐漸養成,他們已經具備了學習文言文的相應知識儲備,也具有學習文言新知的動力和興趣。學生能夠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誦讀文章并合作探究,習得文章的重點并解決情感的理解問題。
三、說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識記文章中的關鍵文言詞語和理解特殊句式的用法,掌握文章大意并捋順文章思路。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朗讀法和小組討論法,學習本文的中心論點和修辭手法,掌握論證技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體會孟子的仁政和民貴君輕的思想及其對于治國安邦的意義。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重點:學生通過朗讀法和小組討論法,學習本文的中心論點和修辭手法,掌握論證技巧。
難點:學生體會孟子的仁政和民貴君輕的思想及其對于治國安邦的意義。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于此,我將引導學生采用以下的教學法。主要包括:閱讀法、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和最重要的環節。主要包括:新課導入、整體感知、深入研讀和延伸作業等幾個方面。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總是未成曲調先有情,像磁石一樣牢牢地吸引住學生。好的導入不但使學生了解這節課所要學習的課題和內容,還可以形成閱讀期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節課我將采取“復習法”進行導入:通過向學生介紹初中學過的孟子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進行對比閱讀,以此形式進行新課導入。提問學生其中名句仍然在耳畔回蕩:“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也成為后世廣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即使是在今天,它仍然有很強的生命力。這些孟子的仁政和民貴君輕的思想不僅對當時,而且對后世影響極大。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國也》。(板書:寡人之于國也)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首先,我會讓學生根據課前預習,出聲誦讀課文,同時注意朗讀的快慢、停頓以及感情,找出文章中難以理解的字詞;其次,學生再次朗讀課文,疏通文意,分析出文章講了什么?我會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指導和總結,得出文章的層次劃分:點明主題——“民不加多,為何?”孟子針對疑問,巧用比喻進行答疑,解決“民不加多”的疑問。(板書:民不加多)再次,解決“民加多”主要包括:農糧生產、水產養殖和林木種植。最后,根本措施:施行仁政和王道。而君王應有的態度是“王無罪歲”。這樣的安排可以幫助學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并掃清字詞障礙,有利于進一步解決文章重難點問題。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這個階段主要是解決文章中需要重點分析和較為抽象、難以理解的問題。我會安排三個問題,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環節:首先我會向學生提出疑問:開篇提到孟子在說明梁惠王與鄰國政策無本質區別時,為什么不直接說明,而是“以戰喻”?通過分析課文內容,總結答案。我們可以得出:梁惠王好戰,對于戰爭十分熟悉,這樣說,具有啟發性,便于學生接受;這是從表面上解決了“以戰喻”的內容理解,之后帶領學生深入理解這一內容所蘊含的論證方法。此內容運用比喻論證,且十分恰當和貼切,使話語和論證充滿邏輯,文字的生動和從容,體現孟子的機智和風趣。(板書:比喻論證:戰喻)隨后請同學們思考,以現代眼光審視孟子的“王道”思想具有哪些內涵?對現代生活有怎樣的意義和啟示呢?學生就此問題能夠實現從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在物質角度要:解決溫飽問題,有糧吃,有房住,不饑不寒,養生喪死無憾;在精神文明教化方面:進行思想教化,興辦教育,敬老愛幼,文明之花盛放;嚴于律己,多多自我反思,不怪罪客觀條件。孟子這樣的眼光對于現代生活的意義:啟示我們要維持生態平衡,增強環保意識,解決經濟快速發展而來的日趨嚴重的環境惡化、生態失衡問題。(板書:王道)對于一篇課文的學習不僅要能夠理解內容,還要能夠賞析文章的寫作特點,因為我再次提出疑問:本文論辯藝術的技巧有什么?(板書:論證技巧)經過學生討論,教師總結,我們能夠得出,從修辭角度來說:恰當地運用比喻、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如“五十步笑百步”喻意深刻。排偶句式的運用,可突出思想,深化感情,增強氣勢。對偶的手法使句式在整齊中具有參差之美,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性。再從結構角度來看:層次分明,結構嚴謹。由“寡人之民不加多”“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到“斯天下之民至焉”,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環環相扣。從語言語體角度:口語化,生動多趣。辯論說理講求方式方法,循循善誘,爭取主動,易于接受。(板書:修辭:排、偶)
通過以上環節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延伸拓展
在這一環節我向同學補充說明有關于孟子的思想主張和治國策略:在治國安邦上:孟子提倡“民貴君輕”的安邦之策;從人的本性和天性方面:提出和荀子不同的“性善論”;而身為儒家代表之一的孟子,他延續了孔子的“仁政”思想;最后,孟子提出的理論多為現實服務,不同于莊子的“恣肆汪洋”的浪漫主義,孟子風格是闡論明理的現實主義。
(五)小結作業
課堂教學的小結作業環節是課堂回顧的環節。我的小結作業環節設計為:通過回顧文章的條理和思路,并結合深入研究部分提出的三個問題,鞏固知識要點。作業的完成是對本節課的回顧與總結,也是很好的歸納與梳理。我會布置作業:請同學想一想,你如果是梁惠王的謀臣,將會用什么方法使帝王明白治國策略的欠妥之處呢?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容的濃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體現這一點:我的板書力求精簡,清晰直觀,有利于學生把握文章重難點。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大綱、考綱、教材和學情
(一)關于大綱:《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閱讀的要求是: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大綱在語文教學目的闡述中還有這樣的話:“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這也是與文言文教學密切相關的。
(二)關于考綱:
根據《大綱》的要求,高考《考試說明》對古代詩文的閱讀作了三個遞進層次的要求:①理解(能力層級B):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常見文言虛詞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②分析綜合(能力層級C);篩選并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③鑒賞評價(能力層級E);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
(三)關于教材:
新教材非常重視古代經典詩文的閱讀積累,全套教材編排的古代詩文作品,約占課文總數的40%,高一文言文按時代編排,高一下第五單元為宋代散文,宋代散文繼承唐古文運動的傳統有所發展,題材更加廣泛,形式更加多樣,語言更加暢達,并且更長于議論,對后世的散文創作有深遠的影響。從語言文字上看,宋朝散文較上冊的文言文更為淺顯。
文言文教學,新教材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一輕”傾向,“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一輕”指輕篇章的瑣屑分析。這一傾向從新教材的練習設計可明顯看出來。我個人認為文言文教學應體現這種傾向,避免大量無效的分析,應多誦讀……培養語感。
(四)關于學情:
學生經過初中和高一上期的文言文學習,已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實詞、虛詞,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但仍有一些難點有待突破,如文言句式,詞類活用、虛詞的用法等。我任教的兩個班的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比較濃厚,課堂氣氛活躍。
針對以上的分析情況,本課的教學目的、學法、教法和教學程序確定如下:
二、說教學目的
(一)教學目的:
、僬b讀課文;
、跍蚀_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蹥w納并掌握“道”“蓋”“文”三個多義詞的義項及“乃”“然”“其”三個虛詞的用法;
、荏w會并借鑒本文即事明理的寫法;領會文章所闡發的哲理。
(二)教學重點:①誦讀②積累
(三)教學難點:①準確判斷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谔撛~用法:
三、說學法、教法:
(一)學法:
1、誦讀法。這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誦讀能在感知言語聲音形態的同時,實現對文本的感悟理解。言語聲音形態與情味的關系是極其密切的,從感知的直接性來說,文字不如聲音徹底、深刻、細膩。因此誦讀法成功關鍵是要讀出聲音的各種形態,如節奏、語調等,只有這樣,才能聽到“古人”的心聲,才能“得他滋味”(朱熹語),才能觸摸到言語主體的情味。否則,僅得其聲音,得其字形,充其量也只是“認讀”。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有一個探究、發現的過程,教師應引導學生逐步讀出“情味”來。因此,范讀多讀顯得非常重要。
2、圈點法。使用各種圈點勾畫符號閱讀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唐彪曾說:“凡書文有圈點,則讀者易于領會,而句讀無訛。不然,遇古奧之句,不免上字下讀,而下字上讀,……”我從兩方面進行指導:一是指導使用圈點勾畫符號,二是指導學生在圈點勾畫的基礎上適當作一些批注。第一節課,學生主要勾畫出疑難處及哲理句。
3、猜讀法。哥德曼認為,閱讀過程并非一個精確知覺的過程和系列加工的過程,而是一個選擇的過程和預期的過程,閱讀是一種語言心理學的猜測游戲。在學生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匯后,碰到難詞時,教師應引導點撥學生大膽猜測,在小心求證的基礎上準確把握詞在文中的含義。這就是“教是為了不教”。學習《游》文,我精選七個重要詞語為例讓學生猜,點撥指導運用七種方法。
4、練習法。這是鞏固知識、發展能力的有效方法,關鍵在一個“精”字。“練”不求“多”,應求“精”,要用最少的練習鞏固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我設計兩套練習,一是課堂鞏固練習,重在鞏固課文的重要詞語;二是課外遷移練習,選用98高考題,進一步鞏固準確把握文言詞語意義的方法。
(二)教法:
1、點撥法:蔡澄清先生大力倡導的語文點撥教學法是根據中國漢語文的特點,針對中學生學習語的實際,為落實啟發式教學原則而采取的一種教法。所謂“點撥”,就是教師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思維障礙與心理障礙,運用畫龍點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啟發學生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的方法。簡單說,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包c撥法”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習《游褒禪山記》中,我主要點撥的是準確理解詞語含義的幾種方法,使學生學會“猜”,從而提高閱讀文言文能力。
2、歸納法。從上學期開始,我一直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網絡化,既便于記憶,又便于運用。如《游褒禪山記》一文的第二課時,我主要運用歸納法,歸納“文”“蓋”“道”三個實詞義項及“乃”“然”“其”三個虛詞用法。茲舉一例如下:
→獨體漢字叫“文”→文字
文
→裝飾→掩飾(文過飾非)
→彩色交錯為“文”
→華麗,有文采→文辭→文章,文獻→文化教育
四、說教學程序:
(一)總體設計: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本文的教學整體思路:通過誦讀把握全文;通過猜讀訓練思維;通過歸納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通過精練鞏固、強化。在這個思路指導下,《游褒禪山記》一文的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誦讀、積累;第二課時主要是:誦讀、歸納。
(二)第一課時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及解題(2分鐘)毛澤東詩導入:“無限風光在險峰”
學生自讀注解①補充王安石相關內容
2、整體把握:(19分鐘)
(1)范讀(5分鐘)難讀字點撥:褒、華、謬、咎、父
(2)自由朗讀(5分鐘)誦讀點撥:(略)
(3)齊讀(5分鐘)
(4)全文思路:(4分鐘)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6
說教材
1. 教材單元定位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被收入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一的第三單元,這一單元主要學習三篇記敘散文(另有魯迅《紀念劉和珍君》、巴金《小狗包弟》)。它們都是寫人敘事的佳作。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是“透過對人與事的描寫,仔細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寫中體現對人物品性的評價,如何在敘事中表現或隱或顯的情感傾向”。
2. 教學三位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
跟據語文新課標“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培養初步的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從而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個性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的要求,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三維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定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1、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表達交流能力。2、學會“寫人凸顯人物個性”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學會圈點批注主要段落語句,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新知、提高能力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1、感知大師的人格魅力2、陶冶學生高尚情操,塑造自我美好心靈。
教學重點:分析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人物性情。
教學難點:作者如何在記敘中加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說教法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這節課,我基本選用“自主讀書、合作學習、探究感悟”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作為閱讀主體的作用,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借助多媒體等電教手段,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感知,探索求真,以達到“讀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目的,了解梁實秋的高超寫作技法。
說學法
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時,采用默讀法和圈點勾畫法,之后采用問答法,由學生發言、總結;針對教學重難點,立足課文,討論探究,用情景激勵法,分析法、點撥引導法,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點評誦讀,體味文章情感,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布置小作文,遷移拓展所學的白描技巧。
說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由提問七匹狼雙面夾克廣告詞導入,七匹狼雙面夾克的廣告詞是:“男人不會只有一面。” “今天,你要‘秀’哪一面?”,學生都知道梁啟超先生是清末民初政界明星,而不知道他是學術大師,由此引導學生了解他的另“一面”,走進文本讓梁實秋先生“秀”這“一面”,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崇敬之情及閱讀興趣。
2. 品人
a. 學生與作品作者交流: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并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閱讀課文,引導學生圈點、勾畫、思考,結合課后研討與練習一,圍繞“文章主要記敘了梁啟超講演時的哪些情況”引導學生了解梁啟超的形象特點。
b. 學生與學生交流:讓學生帶著獨立思考后的結果,在小組內互相交流,展開討論,最后拿出小組的意見,通過探究,認識課文于記敘中描寫了人物出場,肖像,開場白語言,聲音,內容,講演時的神態、動作。從而認識他是個有文采有學問有熱心腸的學者。學會分析與概括
c. 教師與學生交流:借助何蕙珍對他的戀情、為康有為披麻戴孝、為協和醫院撰文等故事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梁任公是個熱心腸的人。
3. 品文
結合課后研討與練習二,啟發學生明白一件事情:寫人如果能凸顯人物個性,將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懂得一個道理:一個有著人格魅力的人,將對人產生深遠的影響。探究人物的寫法,認識寫人如果能凸顯人物個性,將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學會表達與交流。
4. 作業布置
用從本課中學到的寫人技巧,結合[表達與交流]第三單元:人性光輝 “寫人要凸顯個性”,任選一題作文。(設計目的與思想:能力的遷移,將課內所學知識與技能作課外的延伸與拓展。
說板書設計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品人:肖像: 短小精悍;開場白語言:獨特; 聲音:沉著有力 內容:豐富有趣
講演時的神態動作: 生動有趣——有文采有學問有熱心腸的學者 品文:凸顯人物個性
【關于高中語文說課稿集錦6篇】相關文章:
關于高中語文說課稿集錦八篇07-13
關于高中語文說課稿集錦9篇06-11
關于高中語文說課稿集錦七篇07-11
關于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集錦9篇07-30
關于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集錦五篇07-25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集錦九篇07-11
人教版高中語文說課稿集錦8篇07-10
人教版高中語文說課稿集錦5篇06-23
人教版高中語文說課稿集錦7篇06-22
人教版高中語文說課稿集錦六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