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高中說課稿合集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說課稿 篇1
1、 教材分析
2、 教學目標
3、 重點難點(有時根據需要也會說上關鍵點)
4、 教法和學法 導入(5分鐘)
5、 教學過程 正體(20分鐘)
6、 尾聲(5分鐘 )
自我評價: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是_____號考生夏會麗。
說課: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____________》。首先我們來進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節課出自______________出版社出版的高中《________》第__冊第__章第__節。
1、本節課分____個部分內容,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節課貫穿了______以后的整個教學,是學生進一步順利、快捷操作____的基礎,也是形成學生合理知識鏈的重要環節。(這條基本上通用)
3、本節課聯系了________和_________,在以后學習______具有重要意義。
4、本節課是在學習______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___________的關鍵。
。ㄒ陨4條,靈活運用,不用全部說上就行?梢詤⒖夹蜓灾械木渥,主要是說學習本節課的意義。)
接下來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⑴、 能力目標:(根據需要選擇能力目標)
例如:1、通過講練結合,培養學生處理____、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分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與他人溝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過設置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啤⑶楦心繕耍
1、 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態度。
2、 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和對學習的熱情。
當我們對教材進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學目標之后,就不難理解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難點
1、重點:…. 2、難點:….(對于重點、難點,依然是說出本節課的內容就行,可以參考本節課的題目和各部分的標題)
那么,究竟應該怎樣來完成本節課的任務呢?下面說一下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 教法:(根據需要任意選取教法。2-3個就行。根據時間自行安排。)
1、 范例、結合引導探索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教師精講、學生多練,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3、 采用類比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自主學習,從而體驗到獨立獲取知識的喜悅感。
4、 通過“教”“學”“放”“收”突破重點和難點。
教學相長,本節課我所采用的學法主要有兩個。
學法:
1、主動學習法:舉出例子,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教師層層深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培養學生思維想象的綜合能力。
2、反饋補救法:在練習中,注意觀察學生對學習的反饋情況,以實現“培優扶差,滿足不同!
最后我們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我將本節課分為三個部分。
用約5分鐘時間進行導入部分,主要是復習和引入新課。
用約20分鐘時間進行正體部分。主要是通過講練結合的方式完成對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幾部分的學習。
最后,用約5分鐘的時間進行尾聲部分,主要是小結和作業。
說課完畢!
高中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公民的政治生活和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兩個單元,本單元在內容上是前兩個單元的延伸和深化,也是政治生活的核心內容。本框題的學習是為后一框題作鋪墊,是以后政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往年高考的必考內容。
2、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了解人民代表大會的主要職權;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權力和義務。
2、能力目標: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增強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夠從報刊、書籍等渠道查閱、收集人民代表大會有關資料用于學習。
依據:美國心理學家加涅"為學習設計教學"的主張(學習放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美國布魯納"發現法"(重視學生的學習信心和主動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合作學習的團隊精神。
依據:學習的遷移性原則;皮亞杰發展心理學理論,主張內外因相互作用的發展觀。
3、說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人民代表大會及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依據:本節內容不僅是高考的重點,也是考試易錯點。
4、說教學模式:"設疑—探究—歸納—提高".
依據:皮亞杰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學生是在同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建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識結構得到發展;美國布魯納動機性原則,教師要充分注重學生的內在動機,這是教學成敗異常重要的因素。
二、說教法
政治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高一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采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愿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同時,由于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并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诒究蝾}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三、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會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四、說教學過程(說下教學流程,如:由人大圖片導入新課—學生探究和分組討論:如,人民是怎樣行使國家權力?我國的國家機關是怎樣構成的?--教師點評—小結)具體說下好點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安排如下:
(一)創設情景,激趣引入
。ǘ﹪@中心,突出重點
。ㄈ⿲訉由钊耄黄齐y點
。ㄋ模w納小結,交流感悟
。ㄎ澹┱n后拓展,注重實踐
1、導入新課:(2分鐘)
課件展示出:20xx年3月的兩會相關圖片。 導語設計的依據:以圖片和視頻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是政治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講授新課:(講授15分鐘,學生合作探究15分鐘)
。1)人民怎樣當家作主(如人民—代表—各級人大—組成國家權力機關—產生行政,審判機關或決定國家重大事務)從這個示意圖可看出,我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什么?(提問下)
通過學生對學過知識的復習,讓學生同桌討論,總結人民當家作主的過程。
以這樣的方式既可以考察學生對學過知識的掌握,又可以引導學生進入新課。通過同桌之間討論,提高學生參與課堂能力及總結能力。
。2)肩負著人民重托(結合他的產生,他的地位,有那些權利,對人大代表是一種責任的理解,什么樣的人可當選人大代表?)也可模議:假如我是人大代表?
以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幫助人民解決問題的材料,指導學生總結人大代表和人民的關系及權力和職責。
以給出材料的方式,啟發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并能聯系實際,靈活運用,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3)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可結合今年人大會議議程分析出全國人大的職權?全國人大與其常委會的關系?)通過學生自我閱讀教材后,小組合作,共同探究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地位、職權及常設機關,重點討論其職權。討論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并,展示所收集的與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相關的圖片,和學生一起享受討論成果。
①通過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同時以問題教法開始,由易到難設計題目,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和認知規律。
、诮涍^討論交流,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學習和溝通的良好品質;學生的廣泛參與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綜合能力、表達能力。
、垡詧D片展示的形式對學生感觀上的刺激,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更加深刻。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一、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權力機關:
1、 人民——國家的主人,間接行使國家權力。
2、 人民代表——直接行使國家權力。
。1)法律地位:
。2)產生和任期:
。3)權力:
。4)義務:
3、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權力機關。
。1)地位:
。2)職權:
。3)組織體系:
5、布置作業
針對當前的素質教育理念,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五、效果評估
這節課教學效果好,我通過創設情境作為引線,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并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學生在體驗中感悟人民代表大會及其職權,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使情感得以升華,提高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積極性,也有助于學生樹立更強的社會主任翁的意識。
結束:
本節課我根據高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高中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認識運動,把握規律》是在第一框題的基礎上,對“如何看待和理解我們周圍的世界”這個問題的進一步解答; 在強調尊重規律客觀性的同時,又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性,為第五課的教學設下伏筆,具有承上啟下的意義。另外,本課內容具有十分廣泛的世界觀、方法論的意義,對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有著非常直接、現實的指導作用,這些都使得本課的地位和作用顯得尤為突出。
2、教學目標(知識、能力和覺悟相統一)
(1)知識目標:識記:運動的'含義;相對靜止的含義;規律的含義。
理解:物質和運動的辯證關系; 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
運用:列舉實際事例,說明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
。2)能力目標:
培養和提高學生理解、分析與綜合、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以及善于聯系、聯想的思考能力和辯證思維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分析問題,使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按客觀規律辦事的意識,以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勇氣和信心。
3、教學重點、難點及其確立依據
。1)重點及其確立依據:物質和運動的辯證關系;運動是有規律的。
確立依據:唯物辨證的運動觀是唯物辯證法的重要內容之一,搞好這一問題的教學,可以為以后的教學奠定理論基礎。
。2)難點及其確立依據: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
確立依據:由于生活中的感性體驗,學生容易將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割離,不能看到它們的辯證關系。
二、學法教法
1、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已初步具備了自主探究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但有待進一步提高。
這階段的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多停留在感性階段,缺乏理性的思考。因而我們要注意從現象入手,逐步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全面分析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2、教學方法
新課程理念堅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原則,決定了教學的主要特征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導。為給學生創造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我采用以下教法:
。1)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啟迪思維。
。2)啟發式教學法:循循引導,啟發思維。
。3)師生合作教學法:師生合作,探究知識。
3、學法指導
(1)感悟學習法:引導學生欣賞情境,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真理。
。2)探究學習法: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3)合作學習法:指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質疑和探究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流程
教學方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步驟一:
導入新課
1、情境教學法
2、啟發式教學法
1、(1)多媒體導入圖片:“自然界的運動”、“人類社會的運動”、“思維運動”;
(2)設疑并引導學生討論:我們周圍的世界究竟處于什么樣的狀態?
在觀看
中感覺、
思考、
后討論、
釋疑
1、從現象到本質,激發學生的探究和求知欲;
2、鍛煉學生的分析、歸納和表達能力;
3、導入新課題:物質是運動的;
4、知識目標:幫助學生了解運動的含義;物質和運動關系的第一方面。
步驟二:
突破重點一:
物質和運動的辯證關系
1、情境教學法
2、自主探究學習
3、合作學習
。1)展示動畫“刻舟求劍、惠能的仁者心動”;
(2)設疑并引導學生討論:刻舟求劍者和惠能在物質和運動的關系上分別犯了什么錯誤?
欣賞動畫
思考、
討論、
釋疑
1、鍛煉學生的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正確認識世界的能力;
2、知識目標:
。1)幫助學生掌握物質和運動的辯證關系;
(2)反對兩種錯誤傾向:①只承認物質否認運動的形而上學觀點;②只承認運動否認物質的唯心主義觀點。
步驟三:
化解難點:
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
1、情境教學法
2、合作教學法
3、自主探究學習法、
1、(1)展示圖片“姑嫂塔、老君巖”;
。2)設疑并引導學生討論:那些看起來屹立不動的建筑物,它們真的是不運動的嗎?
2、(1)展示圖片“劉德華”;
(2)設疑并引導學生討論:人的一生從幼年到老年,是怎么體現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
3、請學生閱讀書本“歐布里德”情景,然后思考其中的問題?并快速閱讀相關鏈接
辨認
圖片、
閱讀、
思考、
討論、
釋疑
1、讓學生在本地文化中探究哲理,豐富其文化知識和文化修養,形成關注實際的習慣;
2、鍛煉學生的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正確認識世界的能力;
3、知識目標:
(1)幫助學生掌握相對靜止的兩層含義。
。2)幫助學生掌握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辯證關系
。3)反對兩種錯誤的傾向:①只承認運動否認靜止的相對主義和詭辯論;②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的形而上學觀點。
步驟四:
突破重點二:運動是有規律的
1、情景教學法、
2、合作探究學習法
3、感悟學習法
1、(1)回到剛開始展示的“人類社會的運動、自然界的運動、人的認識運動”圖片;
(2)設疑并引導學生總結: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植物的生長規律、人認識運動的規律。
。3)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規律的普遍性
情感體驗、
思考、
討論、
釋疑
1、前后呼應,讓學生明確知識的聯系性;
2、鍛煉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系統理解的能力、綜合的能力;
3、知識目標:幫助學生掌握規律的含義和特點。理解規律的普遍性
2、(1)展示圖片:今非昔比的青海湖;
。2)設疑并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青海湖今非昔比的原因。
1、感染學生的情緒,幫助學生樹立按客觀規律辦事的意識;
2、鍛煉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自覺按客觀規律辦事的能力;
3、知識目標:幫助學生明確規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我們必須遵循客觀規律。
3、(1)讓學生展示課前收集來的人們人們認識和利用規律的事例如:三峽大壩的建成、胰島素合成、衛星上天等。讓學生舉例分析我們不按客觀規律辦事的表現,如:沙塵暴、洪水泛濫等。
。2)設疑并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這些事例體現了什么哲學道理?
1、用學生自己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探究和求知欲,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樹立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信心和勇氣;
2、鍛煉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正確認識世界的能力和辯證地看問題的能力;
3、知識目標:
。1)幫助學生明確在規律的客觀性面前,人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們可以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利用規律,造福人類。
。2)反對兩種錯誤傾向:①規律是不可認識的不可知論;②人在規律的客觀性面前無能為力的悲觀主義。
步驟五:
課堂小結:
知識小結、
練習鞏固
1、合作教學法,引導閱讀和使用現有資料
2、感悟學習法,試題精講
知識小結:內容見《新學案》
引導學生小結本框題知識
概括、
總結、
思考
分析、
釋疑
1、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感悟,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意識;
2、鍛煉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能力;
3、知識目標:幫助學生對本框題內容有個系統化認識。
練習鞏固:
展示高考題(從圍湖造田到退耕還湖的轉變,給我們什么哲學啟示?
并引導學生分析、解答練習題
1、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感悟,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意識;
2、鍛煉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3、知識目標:進一步鞏固課堂知識。
四、板書設計
一、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1.運動的含義
2.物質與運動不可分
3.靜止的含義
4.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
二、運動是有規律的
1.規律的含義
2.規律具有客觀性和普遍性
3.利用規律造福人類
五、教學設計反思
通過教學把深奧的哲學道理具體化和形象化,培養了學生一定的理解、分析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但在課堂把握上有難度,時間分配應緊湊,并給與學生充分思考空間,這樣才能達到較好效果。
高中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一)本課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雷雨》是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4)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這是高中唯一的戲劇單元,構成本單元的4部劇作兼及古今中外!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實驗)》強調:“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故本單元學習重點是戲劇沖突、戲劇人物和戲劇語言。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戲劇常識,解讀名家名劇,步入戲劇殿堂的瑰麗之門。
(二)教材內容
四幕話劇《雷雨》是曹禺的成名作,更是中國現當代戲劇扛鼎之作!独子辍芬1925年前后的中國社會為背景,通過周、魯兩家之間復雜的倫理關系和尖銳的階級矛盾,深刻揭露了二三十年代舊中國舊家庭的黑暗現象和地主資產階級的專橫、冷酷與偽善,從而預示了舊制度的崩潰與滅亡。文本節選的是第二幕,共兩場戲:第一場,周樸園同魯侍萍的再次相見,主要寫周、魯的矛盾沖突,第二場,周樸園與魯大海、侍萍與周萍相見,寫周樸園與魯大海的矛盾沖突。
(二)教學目標
《雷雨》以激烈尖銳的矛盾沖突、精彩紛呈的戲劇語言和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飲譽文壇,是最能體現作者藝術個性和審美追求之作,因此,學習本課應緊扣背景,體味作者是如何通過戲劇語言推動情節發展,從而把握人物性格及表現技巧。據此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戲劇常識、作者及作品梗概,走進作品,走進大師。
2. 理清人物關系,把握其中的矛盾沖突,了解沖突的發展過程。
過程與方法:
1. 反復朗讀,進入角色,揣摩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動作性特征及其豐富的潛臺詞。
2. 體會戲劇通過激烈的矛盾沖突刻畫人物、表現主題的特點,初步培養戲劇意識與鑒賞戲劇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舊家庭的悲劇與罪惡、舊倫理的窒息人性的特征以及官僚資產階級的剝削本質,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人倫親情。
(三)重難點確立及解決辦法
《雷雨》人物形象是在矛盾沖突中逐漸被推至讀者面前的。因此,將“過程與方法目標2”作為重點。引導學生分析劇情發展,把握矛盾沖突,了解劇本中有哪些沖突,主要沖突是什么,實質是什么,為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主題做準備。
《雷雨》的人物語言形象地反映了人物的出身、經歷、地位與個性,且隱含著豐富的潛臺詞。所以,擬定“過程與方法目標1” 為難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品味人物語言的深層內涵,挖掘其中隱性意義,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四)課時安排
本課擬用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教學要點:
1、走近作者:簡介曹禺與他的《雷雨》。
2、了解戲劇的一般常識,理解舞臺說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節選)的戲劇沖突,結構布局特點,理清人物關系。
第二課時教學要點:
1.分析第一場矛盾沖突,認識周樸園冷酷、自私與虛偽的本質;侍萍的性格特征。
2.分析第二場矛盾沖突,進一步認識周樸園的殘忍、冷酷與狡猾的本性;了解以魯大海為代表的工人階級的反抗精神。
本次說課的內容是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1.反復朗讀,進入角色,揣摩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動作性特征。
2.揣摩臺詞中的潛臺詞。
教學難點:運用戲劇語言的知識進行實踐操作,學以致用。
說學情
高一學生經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多數具備了最基礎的感知語言、體驗情感等能力。同時,經過高中階段三個模塊的學習,在文學作品閱讀方面已有了初步的感性積淀,對文學作品有一定的閱讀興趣,渴望更多地了解作品本身及其相關的知識。針對這種情況,在充分考慮教學目標和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注意戲劇文本的文體特點,有層次地朗讀、欣賞、品鑒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審美感受和體驗。
教法設想
1.教學方法
適當的教學方法能為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根據本課教學目標、教材特點與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抓住語文學習的“實踐性”,引導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多給學生實踐的時間、空間,讓學生直接參與,從對文本的解讀中獲得語用經驗、語感體驗,具體方法如下:
⑴設疑研討法
通過有創意的設疑,引導學生多角度閱讀、研討,拓展思維空間,學會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思考、發現問題,并能準確、恰當地上升為一種人生的經驗。
⑵情境教學法。
利用電影片段,變抽象文字為生動可感的影像,使學生聞其聲、見其人、臨其境,通過直接感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鞏固。還可采用為影片配音的方式,加深對戲劇語言的體會。在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中,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學的內容,也提高了自身的語言實踐能力。
2.教學器具
本課使用多媒體電腦課件為主要教學手段。把教學設計步驟及內容制成PowerPoint課件,這樣,利于引導學生質疑思考、突破重難點,而且,利用演示課件代替板書,能節省時間,又可補充材料,擴大教學內容,加快教學節奏,體現教改的新理念。
(附:教學過程分三步,共七個環節,點擊圖中右下角樹葉或圖章可進入下一環節。)
說學法
讓學生學會不是目的,重要的是使之會學,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芍笇W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進行學習:
⑴誦讀品味法
通過個性化誦讀、分角色朗讀等方式,反復涵詠朗讀品味,讀出文本韻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從解讀語言文字入手來感知作品,進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這也是訓練學生良好的語感,培養審美鑒賞能力的語言實踐活動之一。
⑵討論探究法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進入文本,讀出感受,發現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討解決問題。
⑶遷移應用法
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體味到戲劇語言的特點之后,指導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進行寫作活動,即對相關素材進行改編,化理論為實踐。既鞏固了課堂效果,又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可以逐步使學生養成隨時將課堂知識付諸實踐的習慣。
說教學過程
為完成教學任務,要因勢利導,抓住學生興趣點,鼓勵他們去表現,進而讓學習成為學生人生價值的自我實現。基于此,教學過程由三步構成,其時間分配為導語2分鐘,文本探究39分鐘,作業布置1分鐘。所余3分鐘作為機動,以備答疑或意外情況出現。
步驟一:導入新課
[設計說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愿學、會學、樂學的基礎,激發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這樣設計導語:
。PowerPoint播放“雷雨”畫面及聲音,讓學生感受到一種強烈的視聽震撼)
《雷雨》就是一場狂風暴雨,這里有最“雷雨”的女人,也有在歲月中歷練得冷酷但是仍殘存一絲溫情的老人。他們夫妻相見不相認卻相恨;父子相見不相親卻相斗;母子相見不相親卻相怨;兄弟相見不相識卻相仇,共同演繹了一段“最殘酷的愛與最不忍的恨”。
上兩節課,我們已經了解了《雷雨》中的戲劇沖突、戲劇人物,那么戲劇沖突與人物都要通過什么來表現呢?(學生回答)對,戲劇語言。所以,鑒賞《雷雨》中人物的語言,掌握戲劇語言的特點就是咱們這節課的主要任務。
此環節意在創設一種教學情境,引趣、激情、啟思。同時,也使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目標,避免了學習過程中的盲目性。此環節2分鐘。
步驟二:文本探究
環節一:探究人物語言的個性化。
[設計說明]這個環節主要由兩個問題組成,問題1:師生合作朗讀文本相關內容,學生思考:周樸園發現魯侍萍身份之后語氣與之前有什么變化?這和他的性格、身份、地位有什么關系呢?
通過比較語氣變化,讓學生體會到人物語言個性化的特點。而且,師、生的合作也可促進師生關系的融合,營造出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
問題2:欣賞周樸園逼繁漪喝藥的電影片段。思考:周的語言有什么特點?符合他什么樣的性格?
問題2是對問題1的深化,通過影像資料激發學生深入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人物語言個性化的特點。此環節8分鐘。
環節二,探究人物語言豐富的潛臺詞。
[設計說明]潛臺詞并非戲劇所獨有的,授課時由《林黛玉進賈府》中相關情節引入,溫故引新,激發深入探究的興趣,同時,又使學生對潛臺詞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具體如下:
(過渡)我們了解了戲劇語言個性化的特點,其實戲劇語言還特別講究潛臺詞。
什么是潛臺詞?《林黛玉進賈府》里王熙鳳有句經典臺詞:“妹妹幾歲了?可也上過學?現吃什么藥?在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边B問三個問題:年齡、讀書、身體,表面一看,快人快語,對黛玉各方面都十分關心。但,她真是在關心黛玉嗎?當然不是。她的目的是什么呢?接下來的兩個“只管告訴我”,讓我們有些感覺了:賈府中我說了算!聽我的,沒錯。可見,她的“熱情”話語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把她在賈府中的特殊身份地位明白地告訴黛玉?伤f出來沒有呢?沒有。所以妙就妙在一切盡在言外,這就是潛臺詞。
得出潛臺詞定義后,通過文本中典型例子加以理解,再通過兩個片段進行深化,此環節選取矛盾沖突中的語言作為鑒賞的突破口,通過誦讀、品讀等方式揣摩人物語言的潛臺詞,得出戲劇語言的第二個特點。此環節8分鐘。
環節三,探究人物語言富于動作性的特點。
[設計說明]《雷雨》在舞臺上經久不衰,得益于語言強烈的動作性。劇作中的人物的臺詞往往能加強矛盾沖突,揭示人物性格,推動劇情發展。但學生對于這點的理解可能會出現困難,必須作好鋪墊,所以,用《紅樓夢》第三十九回寫劉姥姥議論賈府吃螃蟹一段引入,同時作這樣的說明:
這里寫她又是擺行論價,又是掰手指頭算賬,又是念佛,活脫脫把一個鄉村窮婆子的驚訝感嘆、絮絮叨叨的情態從語言中反映了出來,口吻逼真,動作、表情、心理躍然紙上,使我們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為什么?因為這些語言中有“動作”,《雷雨》之所以能笑傲劇壇幾十年,也正是因為其語言具有極其強烈的動作性。
而后由典型的例子加深認識,再通過練習鞏固理解,到此本課重點解決。8分鐘。
環節四:體悟·演繹
[設計說明]特點明確后,為進一步鞏固深化,通過配音形式體會戲劇語言特點。這種遷移運用,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調動了學習積極性, 使之參與到課堂中,又培養了學生運用語言知識來表達自己理解的能力。此環節5分鐘。
環節五:拓展延伸
[設計說明]僅讓學生口頭進行練習是不夠的,還應該訓練動手能力,所以,這樣設計:
影視界有件大事,那就是重拍《紅樓夢》,而且,“紅樓夢中人”的海選更是聲勢浩大。演員準備好了,沒有好劇本亦是枉然,現在大家試著當一回編劇,以《林黛玉進賈府》為腳本,選擇其中一個片段,小組合作,將之改寫成劇本,注意改編后的戲劇語言要有個性化特征,符合原文中人物的身份,然后,為大家表演一下——
此環節打破文體限制,從興趣出發,從藝術相通原則入手,讓學生通過自編自演,從實踐操作的角度理解戲劇語言,提高審美情趣,培養綜合能力,達到語文教學三境界:掌握一定語文知識──培養相應語文能力──發展個性。這樣延展訓練天地,攻克了難點。此環節10分鐘。
步驟三:作業布置
[設計說明]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也要因材施教,故本著自主選擇,實現分層次、自主作業,完成彈性作業的原則,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作業:
1.寫作練習:寫出下列人物不同的語言:
做教師的父親和做生意的媽媽希望你認真讀書,他們分別對你說---
要求:寫一段與父母的對話,語言要有個性、有潛臺詞、要富于動作性,字數不限。
2.找出劇本中你認為最精彩的戲劇語言,談談你的看法,形成一篇小論文。
3.與同學合作,將《林黛玉進賈府》改編成劇本,利用語文課外活動時間進行表演。
。ㄒ陨3個題目,題目1為必做題,2、3題根據個人能力、精力及興趣自選一項或兩項都做。)
第一項是基本作業,對一般水平的學生來說是保底作業,也是向二、三項發展的奠基作業。第二題意在激勵學生說出所讀所感,使作者、文本、讀者三者之間的情感高度融合。對學習基礎好、表達能力強的學生群體,引導他們自由組合、嘗試編寫、排練課本劇,在課外活動時展示,使學習延伸到課外,建構起大語文的學習觀。此環節1分鐘。
以上是我說課的內容,不周之處敬請方家指正,謝謝!
高中說課稿 篇5
大家好,我是來自高平一中的王雕,我說課的題目是《彈力》,下面我將從教學指導思想、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來說這節課。
一、教學指導思想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精彩的實驗設計不僅能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能讓學生在參與實驗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體會科學的物理思想。 由于高一新生正處于從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跨越的階段,所以本節教材在文字敘述上非常簡潔并配有大量的插圖,內容直觀、感性,較易為學生接受,但若只是照本宣科,教學會很空泛,因此我將這節課設計成了實驗探究課,采用“問題→猜想→實驗→結論”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實驗探究中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彈力》是高中物理新課程(必修1)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是力學的核心內容之一,在整個高中物理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通過彈力的學習可以為以后正確進行受力分析打下基礎。
2. 教材的特點
教材從物體的明顯形變引入,繼而通過放大的思想演示“微小形變”,用實例引出了形變、彈性形變和彈力的概念。并通過研究形變來探究彈力產生的原因及方向。對于胡克定律的教學,要求學生親身體驗,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三、學情分析
1. 知識層面
學生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對彈力已經有了初步認識,但彈力產生的原因和彈力的方向還理解的不透徹,需要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對彈力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
2. 能力層面
學生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技能、能對實驗現象及結果作出初步分析,但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得出實驗結論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3. 心理層面
學生們好奇心強,有實驗探究的熱情,有通過實驗認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愿望,但還不能完整體會出知識所體現的內在價值。
四、教學目標
按照新課標理念和對教材的分析,我設計如下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形變的概念以及形變的分類
2. 掌握彈力產生的條件,會判斷彈力的有無及方向
3. 知道彈力的大小與形變有關
4. 能夠使用表格、圖象法進行數據處理得出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微小形變的實驗,讓學生體會“放大”思想
2. 通過對比實驗,讓學生體會等效思想
3. 通過學生演示實驗,讓學生逐步體會構建物理模型的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通過實驗、討論、交流、展示,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2. 感受彈力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體會物理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
3. 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思維方式和科學研究方法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 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 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2. 實驗探究彈力產生的過程和彈力的方向
教學難點:
1. 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
2. 彈力產生的條件 方向
3. 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關系的實驗設計
六、教學策略
教法
物理教學以實驗探究為基礎,重在啟發思維,教會方法。本節課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采用創設情景——觀察——猜想——實驗——歸納總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本節課的難點之一是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關系的實驗設計,為突破這一難點,教師采用微課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啟發,進而學生分組實驗探究,得出結論。
學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體驗生活中的常見形變,巧用引導性提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自主、討論的學習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七、教學過程
為使本節課圍繞重點、突破難點,同時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力得到提高,我設計如下教學過程。
(一)學生體驗,導入新課
(課前每小組分發實驗器材)
讓學生動手體驗實驗器材,感受形變。
設計意圖:學生切身體驗各種器材,感受到形變,對本節課的內容充滿好奇,為學習新課做準備。
(二)師生演示,認識形變
1. 師生演示橡皮筋、揉紙團等實驗。
設計意圖:師生共同參與實驗,親身體會形變的不同類型,并通過展示圖片,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情感教育。
2. 拋出問題:彈簧的形變是否一定是彈性形變。
設計意圖: 在學生初步掌握了彈性形變的概念后,設置該問題,通過教師引導,能夠加深學生對彈性形變和彈性限度的理解。
3. 學生按壓桌面,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到光點的移動。
設計意圖:用手按壓桌面,手的形變很容易觀察到,但桌面是否發生了形變卻很難觀察,教師采用微小形變演示儀使學生觀察到這種形變,從而讓學生在感受到微小形變的同時,也體會到了物理實驗中的“放大”思想。
。ㄈ﹩栴}導學,初探彈力
1. 彈力的產生
教師拋出問題: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想做什么?
學生思考,教師引入彈力。
教師繼續設問:彈力是如何產生的?
學生上臺演示橡皮筋實驗和學生兩人一組演示推手實驗。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讓學生親身感受彈力的產生,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在感受彈力的同時注意明確彈力中的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從而為彈力定義和方向的學習做好準備。
2. 彈力的定義
學生閱讀彈力定義,然后參與演示實驗。
設計意圖:通過逐字閱讀彈力的定義,使學生初步認識了彈力,但由于概念較為抽象,因此在閱讀后,讓學生通過實驗,將彈力定義中的形變物體具體化,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從而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彈力的定義。
。ㄋ模┬〗M合作,再探彈力
1. 問題探究:彈力產生的條件
5名學生演示實驗,教師引導,得出彈力產生的條件,之后引入例題,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學生先通過觀看實驗,清楚地感受到彈力產生所需要的條件,之后,師生共同完成練習,在練習中讓學生學會利用”撤物法”判斷彈力是否存在。
2. 設計實驗,探究彈力的方向
設計意圖:彈力的方向是本節的難點,為順利突破,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多個演示實驗,通過問題—猜想—設計實驗—歸納總結的探究方法,不但讓學生探究出彈力方向,也讓學生的思維方式得到培養。
3. 學生展示彈力方向
設計意圖:學生雖掌握了彈力的方向,但在具體案例中如何去畫彈力的方向仍存在疑慮,通過上臺展示,進而組內交流、更正,之后再展示,最終由教師點撥,掌握常見彈力的方向。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ㄎ澹⿲嶒炋骄,感悟應用
1. 問題探究:彈力大小與什么有關
學生實驗,總結出彈力的大小與形變有關。
設計意圖:這個問題對于學生來說較難回答,因此,教師引導學生在實驗中
親身體會,得出結論。
2. 進一步探究:彈簧的彈力與形變量之間的關系
播放微課,引導學生實驗探究,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引入微課,啟發學生進行探究,感受數據處理在實驗探究中的魅力。
3. 展示圖片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彈力在生產和生活當中的應用,體會到物理學科與生活息息相關。
。┱n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的內容。并讓學生上臺演示實驗,教師提出問題:彈簧的彈力與彈簧長度之間有什么關系,留給學生進行課后探究。
設計意圖:當堂總結,是一節課的點睛之筆,通過總結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綱要,提高學習的水平,而課后探究實驗的設計則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
高中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書第一冊(上)第二章第三節《函數的單調性》。以下我從六個方面來匯報我是如何研究教材、備課和設計教學過程的。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本節課是人教版第二章《函數》第三節函數單調性的第一課時,該課時主要學習增函數、減函數的定義,以及應用定義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2、教材所處地位、作用
函數的單調性是對函數概念的延續和拓展,也是后續研究幾類具體函數的單調性的基礎;此外在比較數的大小、函數的定性分析以及相關的數學綜合問題中也有廣泛的應用。在方法上,教學過程中還滲透了數形結合、類比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它是高中數學中的核心知識之一,在函數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1、知識基礎
高一學生已學習了函數的概念等知識,并且接觸了一些特殊的單調函數。
2、認知水平與能力
高一學生已初步具有數形結合思維能力,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問題。
3、任教班級學生特點
學生基礎較扎實、思維較活躍,能較好地應用數形結合解決問題,但歸納轉化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觀察討論能力有待加強。
三、目標分析
。ㄒ唬┲R技能
1.讓學生理解增函數和減函數的定義;
2.根據定義證明函數的單調性;
3.了解函數的單調區間的概念,并能根據圖象說出函數的單調區間。
。ǘ┻^程與方法
1.通過證明函數的單調性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通過運用公式的過程,提高學生類比化歸、數形結合的能力。
。ㄈ┣楦袘B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積極參與觀察、分析、探索等課堂教學的雙邊活動,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悅,以此激發求知欲。領會用從特殊到一般,再從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去觀察分析事物。
由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
教材的重點、難點、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函數單調性的概念與判斷 。
教學難點:利用函數單調性定義或者函數圖象判斷簡單函數的單調性。
解決策略:
本課在設計上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教學策略。利用數形結合、類比化歸的思想,層層深入,通過學生自主觀察、討論、探究得到單調性概念;同時,借助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并通過范例后的變式訓練和教師的點撥引導,師生互動、講練結合,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四、教學法分析
。ㄒ唬┙谭ǎ
1、從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問題引入課題,為概念學習創設情境,拉近數學與現實的距離,激發學生求知欲,調動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
2、在鼓勵學生主體參與的同時,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具體體現在設問、講評和規范書寫等方面,教會學生清晰的思維、嚴謹的推理,并成功地完成書面表達。
3、應用多媒體,增大教學容量和直觀性。
(二)學法:
1、讓學生從問題中質疑、嘗試、歸納、總結、運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利用圖形直觀啟迪思維,并通過正、反例的構造,來完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思維的認知飛躍。
五、課堂小結
高中說課稿 篇7
1、高中音樂新課程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其目標之一便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在音樂教學中有機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
2、音樂課堂教學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充分參與音樂教學實踐活動。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音樂學習的本身是創造。
3、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如何合理的設計學生律動及創作活動,讓鑒賞課不單一不枯燥,同時也給學生足夠的音樂發展和表現的空間。
教學目標:
1、體驗非洲音樂中復雜多變的節奏特點,了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地位。
2、通過欣賞和體驗,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
3、了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培養學生以正確的態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樂。
教具準備:鼓、課件、音響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欣賞音樂《綠色的非洲》片段。
2、討論:(1)、這段音樂最打動你的是什么?
。2)、談一談:心目中的非洲音樂。
設計意圖:以聽賞非洲黑人的鼓樂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走進非洲音樂。非洲音樂那豐富、多變的節奏;自然、古樸的旋律;清脆、重疊的鼓樂無不吸引著學生的欣賞的熱情和學習興趣。
學生知識能力學習習慣分析:
六年級學生對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初步了解了中外優秀美術作品的文化價值,學習習慣比較好,對美術的學習興趣也比較濃厚。
教學目的任務:
1、注意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學環節和活動方式的布局上注意開放性和立體性。
2、通過啟發聯想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3、在美術活動中大膽的采用各種造型方式,并借助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4、學習淺顯的人物比例結構知識和面部表情的畫法。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
教學難點: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
個人教研專題:
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學習習慣意識的培養。
完成任務的措施:
1、認真備課、上課。
2、做好課前的各項準備活動。
3、拓展教學思路,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4、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課時安排:
第一周:我栽種的植物
第二周:向動物朋友學習
第三周:橋我設計的橋
第四周:立線浮雕立紙浮雕
第五周:變化的柱子
第六周:盒子造型游戲
第七周:綜合紙版畫
第八周:冷色和暖色
第九周:暖色調的畫
第十周:畫情緒(一、二)
第十一周:奇怪的圖形(一、二)
第十二周:畫汗衫
第十三周:兒歌、童話配畫
第十四周:語言、神話配畫
第十五周:陶藝(一、二、三)
第十六周:現代建筑
第十七周:我造的未來建筑
第十八周:中國古代青銅藝術
高中說課稿 篇8
一、設計思路
本課主要任務有:1、學習行進間運球技術動作;2、激發學生對籃球和體育鍛煉的興趣;3、通過游戲和小組競賽增加學生的鍛煉手段;4、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合作精神。因此,結合《體育與健康》目標要求,針對初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完成動作的能力,本課的學習目標設置為:
1、基本掌握行進間運球的方法,體驗行進間按拍球和控制球的方法,學會行進間運球技術。
2、在各種運球練習中提高動作的協調性,發展速度、靈敏等體能。
3、培養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增進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二、教材特點
本次課的教材是初中籃球運動的行進間運球技術,運球是籃球運動中主要的基本技術。運球是全隊進攻的基本保障,是籃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完成其他各種技術和戰術的基礎。所以要引導學生重視學習和掌握這一技術。因此,本課重點解決學生低頭運球技術學習的問題。為以后的教學打好基礎。運球接力和小組競賽主要是為培養動作協調性,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意識而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本次課的學習要點與重難點是:行進間控制球的技術和能力。要求運球時手腕要放松,向下擠壓動作拍球,而不是抽打動作;運球時應該抬頭,時刻觀察場上情況。難點:運球的正確手型和運球姿勢。
三、教學方法
因為籃球的教學技術含量較高,教起來比較單調枯燥,所以本次課嘗試在內容選擇安排上進行創新,首先側重于營造能吸引學生喜歡籃球的氛圍,安排了學生籃球游戲,在比較輕松的活動中導入課,目的在于激發學習興趣;其次設計了籃球小組競賽,目的在于營造輕松氛圍,為學生創設自主練習的空間;第三是引導學生自我總結技術進行提升階段,引導學生結合問題進行思考(如"為什么我的運球被別人搶斷?運球動作要領有那些?等問題),這個環節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1、學生學法及場地器材的分析。學生學習方法主要以模仿學習、觀察法、合作練習以及探究學習法為主。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高,有一部分學生基礎較好,為避免學生對運球練習產生枯燥感。要求學生帶問題練習,在練習中找問題。鼓勵學生主動嘗試其他難度動作。
2、教學的主要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應針對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生的實際,遵循"從學生的發展出發,構建互動的課堂"的教學理念,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示范講解法。學生在看圖練習的過程中有了對跳繩運動新的體會,對于練習過程中需要注意把握的事項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因此在教學中試著讓學生自己來說說各種跳法的要領,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評價,然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這種教學方法對幫助學生建立較好的正確動作概念有好處,同時也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激趣教學法。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課的導入階段中首先向學生展示了現在學生最感興趣、最熟悉的NBA、CBA的籃球明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讓學生明白成為籃球明星的夢想需要通過艱苦努力才能實現的。其次引入了籃球操的練習,引導學生去感受籃球給他們帶來的歡樂,通過籃球準備活動讓學生感受這節課的與眾不同。使用這樣的教學方法目的在于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良好寬松的課堂氛圍。
。3)游戲教學法。在本課的教材運球的學習中使用"游戲教學法"——即"運球接力"、"籃球競賽".游戲的內容就是本次課重要學習內容——運球。此教學方法運用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運球的要領。
。4)自主學練法。本次課想借助形象直觀的活動來提高學生對籃球的認識,幫助學生完成課堂的練習;顒由辖榻B了多種運球練習,在教學中安排了學生練習環節。教師注意觀察學生練習過程,及時地給于幫助,有意邀請部分學生們上前亮相。這種教學方法能給學生自主活動和相象的空間;為學生創建展示風采的平臺;這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5)合作學習法。準備在運球活動的拓展練習中運用團隊(合作)教學法。設計了小組合作學習運球技術動作和游戲。這種教學方法有一個突出的特點:能幫助學生形成強烈的集體意識。通過組織小團隊練習或分組比賽,一方面可互相促進技能的提高;一方面提高課堂教學的運動密度;一方面能促進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
四、課堂程序
。ㄒ唬、開始部分(約7分鐘)
1、集合整隊——集合隊伍,檢查人數,整理服裝,進行課堂常規教育。
2、準備活動。
。ǘ、基本部分(約29分鐘)
1、激趣導入階段——出示掛圖。
2、運球接力游戲。(約10分鐘)
、、運球接力游戲競賽
、啤l現問題,()引導學生來當"小老師"說說籃球運球的技術動作要領(一是抬頭,二是手心不觸球,三是以肩關節為軸。)
、、回到比賽
⑷、小結,教師點評。
3、分組競賽游戲——進行競賽游戲安排;結合教學要求進行點評。(約15分鐘)
、、分組競賽游戲
⑵、教學比賽數分鐘后停止比賽,組織學生尋找比賽不能順利進行的原因。然后,教師告訴學生不能自如地運球,即失去了在籃球場上一半的自由,以強調籃球運球技術之重要。并簡單講述運球規則和正確的方法,強調運球時手心不觸球。
、、示范運球,學生模仿。
⑷、回到比賽。
、伞⒔處熝不刂笇。啟發指導練習階段——教師關注學生練習過程,引導學生來當"小老師"說說籃球運球的技術動作要領(一是抬頭,二是手心不觸球,三是以肩關節為軸。);教師適時進行評價、歸納、總結。
。ㄈ、結束部分(約4分鐘)
1、結束階段——帶領學生進行放松練習(播放輕音樂)
2、課堂總結
3、整理回收器材
4、師生道別
本次課我之所以選擇這樣教材內容、教法及設計程序,主要來自教學中的體會。有不少學生對籃球的興趣濃厚,但是他們往往不愿在球性及基本功上下功夫,最好一到球場馬上比賽或投籃練習。忽視籃球基本功的學習,學生就學得不扎實,技術提高慢、不規范。平時的自我鍛煉手段少,內容單一。另外也想嘗試在教學營造一個相對更自由寬松的環境;希望能通過讓學生自主練習及分組競賽游戲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相關運動技能。
【【實用】高中說課稿合集8篇】相關文章:
【實用】高中說課稿模板合集6篇06-20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合集六篇07-14
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合集5篇08-09
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合集8篇07-31
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合集7篇07-29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合集10篇07-27
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合集五篇07-26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5篇07-22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合集6篇07-19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合集七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