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數學《分式方程解法》說課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人教版初中數學分式說課稿(精選19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初中數學分式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數學分式說課稿 1
一、 說教材
。ㄒ唬┙滩牡牡匚缓妥饔
本節教材是八年級數學第十六章第二節第一課時的內容,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了分式基本性質、分式的約分和因式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分式的乘除法;另一方面,又為學習分式加減法和分式方程等知識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課在整個的初中數學的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二)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節課內容特點,考慮到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對教材的地位與作用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能進行簡單的分式乘除法運算,能解決一些與分式乘除有關的實際問題。
2.技能目標:經歷從分數的乘除法運算到分式的乘除法運算的過程,培養學生類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對從特殊到一般數學的思想認識。
3.情感目標:教學中讓學生在主動探究,合作交流中滲透類比轉化的思想,使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感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
(三)教學重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則進行運算。
教學難點:分子、分母為多項式的分式乘除運算。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說學情
1.學生已經學習分式基本性質、分式的約分和因式分解,通過與分數的乘除法類比,促進知識的正遷移。
2.八年級的學生接受能力、思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有很大變化和提高,自學能力較強,通過類比學習加快知識的學習。
三、說教法學法
。ㄒ唬┱f教法
教學方式的改變是新課標改革的目標,新課標要求把過去單純的老師講,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為師生互動式教學。
師生互動式教學以教學大綱為依據,滲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課我采用啟發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為主線,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師生互動的形式。
在教師的指導下突破難點:分式的乘除法運算,在例題的引導分析時,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本課教學難點:分子、分母為多項式的分式乘除運算。讓學生在練習題中鞏固難點,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ǘ┱f學法
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在此之前對分數乘除法運算比較熟悉,加上對本章第一節分式及其性質學習,抓住初中生具有豐富的想象能力和活躍的思維能力,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這些心理特征。因此,我認為本節課適合采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數學學習方式。
一方面運用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由于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以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則,易于學生理解、接受,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加深理解分式的乘除運算。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但讓學生"學會"還要讓學生"會學"
四、說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為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接下來,我再具體談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安排:
。ㄒ唬┨岢鰡栴},引入課題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同樣,好的引入能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欲。因此我用實際出發提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問題1求容積的高是 ,(引出分式乘法的學習需要)。
問題2求大拖拉機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機的工作效率的倍,(引出分式除法的學習需要)。
從實際出發,引出分式的乘除的實在存在意義,讓學生感知學習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實際需要,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欲。
。ǘ╊惐嚷撓,探究新知
從學生熟悉的分數的乘除法出發,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解后總結概括:
。1)分式是什么運算?依據是什么?
(2)分式又是什么運算?依據是什么?能說出具體內容嗎?(如果有困難教師應給于引導)
。▽W生應該能說出依據的是:分數的乘法和除法法則)教師加以肯定,并指出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引導學生類比分數的乘除法則,猜想出分式的乘除法則。
【分式的乘除法法則 】
乘法法則: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積作為積的分子,分母的積作為積的分母。
除法法則:分式除以分式, 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后,與被除式相乘。
用式子表示為:
設計意圖:由于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故以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則,易于學生理解、接受,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新理念。
。ㄈ├}分析,應用新知
師生活動:教師參與并指導,學生獨立思考,并嘗試完成例題。
P11的例1,在例題分析過程中,為了突出重點,應多次回顧分式的乘除法法則,使學生耳熟能詳。P11例2是分子、分母為多單項式的分式乘除法則的運用,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我采取板演的形式,和學生一起詳細分析,提醒學生關注易錯易漏的環節,學會解題的方法。
(四)練習鞏固,培養能力
P13練習第2題的(1)(3)(4)與第3題的(2)
師生活動:教師 出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解答,并讓學生板演或投影展示學生的解題過程。
通過這一環節,主要是為了通過課堂跟蹤反饋,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進一步熟練解題的思路,也遵循了鞏固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讓學生板演,一是為了暴露問題,二是為了規范解題格式和結果。
。ㄎ澹┱n堂小結,回扣目標
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課堂小結:
1.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2.在知識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你有什么收獲呢?
師生活動:學生反思,提出疑問,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學習結果讓學生作為反饋,讓他們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在交流中與全班同學分享,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記憶。
(六)布置作業
教科書習題6.2 第1、2(必做) 練習冊P (選做),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偟脑O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五、說板書設計
在本節課中我將采用提綱式的板書設計,因為提綱式-條理清楚、從屬關系分明,給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學生對教材內容和知識體系的理解和記憶。
初中數學分式說課稿 2
一、 說教材作用:
本節內容從以前所學過的分式方程的概念出發,介紹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跟這部分內容有關聯的是后面列方程解應用題,學好這一節課,將為下節課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分式方程的意義。
2.掌握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
3.了解解分式方程時可能產生增根的原因,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驗根方法。
4.在學生掌握了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驗根方法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學生熟練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技巧。
5.通過學習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學生理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分式方程轉化成整式方程,把未知問題轉化成已知問題,從而滲透數學的轉化思想。
三、說重難點
本節重點是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求解中的轉化。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設法去掉分式方程的分母,把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這是分式方程求解的關鍵,因此轉化過程中主要是找方程兩邊的最簡公分母。
難點分析:解分式方程學生容易出錯,關鍵不能理解在方程變形的過程中產生增根的原因,對于七年級學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難,亦可以結合實例讓學生了解方程兩邊同乘的是整式,整式可能為零不能滿足方程同解變換的原則,因此求解分式方程一定要驗根。
四、說教學方法:
本節內容從以前所學過的分式方程的概念出發,介紹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而再加上數學學科的特點,所以本節課采用了啟發式、引導式教學方法。特別注重"精講多練",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上知識點復習課時采用了啟發、引導式的同時,而針對學生的回答所出現的一些問題給出及時的糾正,在做練習時,這除了讓盡可能多的學生上黑板以外,自己還在下面及時的發現學生所出現的問題,比較典型的則全班講評,個別小問題,個別解決。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土
。1) 復習什么叫分式方程?
設計意圖:主要讓學生區分整式方程與分式方程的區別,能夠使學生能積極投入到下面環節的學習。
(2)解分式方程
、賹W生回憶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驟,講解例題:
解:原方程可化為:
方程兩邊同乘 ,約去分母,得
。▁+3)-8x=x2-9-x(x+3)
解這個整式方程,得
檢驗:把x=3代入最簡公分母 (x+3)(x-3)=0
∴x=3是原方程的增根
∴原方程無解
設計意圖;在此環節,教師鼓勵同學們親自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鞏固解分式方程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歸納能力、張揚學生的個性。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②學習例題交流討論,找兩組同學到黑板上嘗試解題。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例題的合作研究,使每個學生對分式方程的解法進一步的認識,在此環節,鼓勵同學大膽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學會聆聽。培養同學們的合作意識。教師在此時對學生的問題要做出適當的評價,給同學以鼓勵和引導。
、畚疫設計了幾個小題讓同學們思考分式方程解的情況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在知道分式方程的根的情況下求式中字母的值.
教師小結:
在方程變形時,有時可能產生不適合原方程的根,這種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
。ǘ┐箫@身手
設計意圖:鞏固
六、課內小結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2、提一個問題
初中數學分式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本章的主要內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質,分式的約分與通分,分式的加、減、乘、除運算,整數指數冪的概念及運算性質,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全章共包括三節:
16.1 分式
16.2 分式的運算
16.3 分式方程
其中,16.1 節引進分式的概念,討論分式的基本性質及約分、通分等分式變形,是全章的理論基礎部分。16.2節討論分式的四則運算法則,這是全章的一個重點內容,分式的四則混合運算也是本章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克服這一難點的關鍵是通過必要的練習掌握分式的各種運算法則及運算順序。
在這一節中對指數概念的限制從正整數擴大到全體整數,這給運算帶來便利。16.3節討論分式方程的概念,主要涉及可以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方程中要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并且出現了必須檢驗(驗根)的環節,這是不同于解以前學習的方程的新問題。根據實際問題列出分式方程,是本章教學中的另一個難點,克服它的關鍵是提高分析問題中數量關系的能力。
分式是不同于整式的另一類有理式,是代數式中重要的基本概念;相應地,分式方程是一類有理方程,解分式方程的過程比解整式方程更復雜些。然而,分式或分式方程更適合作為某些類型的問題的數學模型,它們具有整式或整式方程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借助對分數的認識學習分式的內容,是一種類比的認識方法,這在本章學習中經常使用。解分式方程時,化歸思想很有用,分式方程一般要先化為整式方程再求解,并且要注意檢驗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二、說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分式的有關概念,相關性質及運算法則,分式方程的解法。
2、會利用分式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意識。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能熟練的進行分式的約分、通分和分式的運算。
2、會解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了解產生增根的原因。
3、會用分式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用分式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四、說教法學法
閱讀教材,歸納知識點,疑難問題小組合作探究。
五、說教學過程:
學生在自主梳理課本內容的基礎上,課堂上展示交流以下問題:
概念部分:
舉例說明什么是分式、分式方程、分式的約分、通分和最簡分式
分式:
分式方程:
分式的約分:
分式的通分:
最簡分式:
性質部分
(1) 什么是分式的基本性質?本章哪些內容用到了分式的基本性質?
(2) 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有哪些?
法則部分
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分式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及乘方的運算法則(各舉一例說明這些法則) 。
這部分內容由每個小組完成。目的是培養學生梳理知識的能力,同時也能更好的掌握本章的基礎知識,學生完全可獨立完成。這些基礎知識也為分式的運算、化簡、解方程奠定基礎的所以學生必須學會這部分內容。為此讓學生舉例說明就更有必要了。
鞏固訓練,提升能力:
1.在式子,中
整式有 ; 分式有 。
2.若分式:有意義,則,x ;若分式無意義,則x ;若分式的值為零,則x= 。
3.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分式方程轉化為 方程,其步驟為:
(1)去分母在方程兩邊都 ,把分式方程轉化為 方程。
(2)解這個 方程。
(3)檢驗,檢驗的方法是 。
4.約分= , 5.將5.62×
5 、10用小數表示為( )
A.0.000 000 00562 B.0.000 000 0562
C.0.000 000562 D.0.000 000 000562
6.下列式子從左到右變形一定正確的是( )
A. B. C. D. =
7.下列變形正確的是( )
A.3a= B. C. D.
8.通分(1) , (2)
9.(1)計算 (2) 解方程
10.計算
11.先化簡:÷。再任選一個適當的x值代入求值 。 .
12已知:,試求A、B的值。
13.已知:求的值.
14.已知,求的值.
15.若關于x的分式方程有增根,求m的值.
16某工程隊承接了3000米的修路任務,在修好600米后,引進了新設備,工作效率是原來的2倍,一共用30天完成了任務,求引進新設備前平均每天修路多少米?
17.學校要舉行跳遺繩比賽,同學們都積極練習,甲同學跳180個所用時間,乙同學可以跳240個,又知甲每分鐘比乙少跳5個,求每人每分鐘各跳多少個?
18.探究題:探索規律:,個位數字是3;,個位數字是9;個位數字是7;,個位數字是1;,個位數字是3 ;,個位數字是9;的個位數字是 ;的個位數字是 。
19.根據所給方程,聯系生活實際編寫一道應用題(要求:題目完整,題意清楚,不要求解方程.)
這部分編寫的目的是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提綱下發全體學生都做,然后針對檢查情況把典型題寫在黑板上然后由學生講解,教師適時補充。最后19題是開放試題但教師要總結規律和方法,工程問題怎樣編,行程問題怎樣編,教給學生方法是關鍵。
六、教學反思:
自從實行學、教、測教學模式以來學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在本章的教學中我主要是采用類比的教學方法,通過類比分數來學習分式效果非常好。
本節復習課讓學生歸納知識體系真正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復習課注重習題方法的探究。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類型題的規律的探究。在本節課中體現的還可以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效果還能好一些。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在今后的備課中還應注意時間的分配和重點問題的處理。同時數學課上應該多交給學生解題方法、解題技巧、規律探索、思維能力的訓練等。
初中數學分式說課稿 4
一、說教材
1、本課在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式的加減》這節課是代數運算的基礎,分兩課時完成,我所設計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主要內容是同 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及簡單的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學生已掌握了分數的加減法運算,同時也學習過分式的基本性質, 這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而掌握好本節課的知識,將為《分式的加減》第二課時以及《分式方程》的學習做好 必備的知識儲備。
2、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會進行簡單的分式加減運算,具有一定的代數化歸能力,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谶^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探索分式加減運算法則的過程,理解其算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大膽猜想,積極探究的學習態度,發展學生有條理思考及代數表達能力,體會其價值。
4、重點、難點
、僦攸c:掌握分式的加減運算
、陔y點:異分母的分式加減運算及簡單的分式混合運算
二、說教法
本課我主要以“創設情景——引導探究——類比歸納——拓展延伸”為主線,啟發和引導貫穿教學始終, 通過師生共同研究探討,體現以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教學過程。
三、說學法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設計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猜想歸納和鞏固提高”四個層次的學法。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導入新知
第一環節:提出問題
問題 1: 甲工程隊完成一項工程需 n 天,乙工程隊要比甲隊多用 3 天才能完成這項工程,兩隊共同工作一天完 成這項工程的幾分之幾?
問題 2:2001 年,2002 年,2003 年某地的森林面積(單位:公頃)分別是 S1,S2,S3,2003 年與 2002 年相比, 森林面積增長率提高了多少?
老師活動: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再共同研究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探究、發言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這兩個問題情境,引入分式的加減運算,既體現了分式加減運算的意義,又讓學生經 歷從實際問題建立分式模型的過程,并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二環節:同分母分式相加減
想一想:(1)同分母的分數如何加減?如:2/3+5/3=(2+5)/3,:2/3—5/3=(2—5)/3; (2)思考:類比分數的加減法則,你能歸納出分式的加減法則嗎? 老師活動:鼓勵學生通過類比、探究并大膽猜想分式的加減運算法則 學生活動:分組進行討論、交流,并多舉類似例子進行類比,而后,小組發表意見,說明自己的推測。
在學生通過交流得到猜想的基礎上出示做一做: 做一做:(1)1/a+2/a=_____________ 2 (2)x /(x—2) – 4/(x—2)=___________ (3)(x+2)/(x+1) –(x—1)/(x+1)+(x—3)/(x+1)=___________ 教師通過讓學生練習“做一做”的題目,加以驗證和領悟,法則的形成打下基礎,并導出分式加減運算法 則: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 老師活動:引入習題“做一做”,適當糾正學生的語言,并板書法則 學生活動:通過個體練習,領悟規律,再小組交流,形成法則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類比分數運算方法,大膽猜想分式的加減法則
。ǘ┲鲃犹骄,拓展延伸
第三環節: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 想一想:
(1)異分母的分數如何相加減?如:1/2+2/3=?:1/2—2/3=?。
。2)你認為異分母的分式應該如何加減?如:1/a+2/b=? 老師活動:提出問題,引導、啟發學生通過異分母分數相加減的方法類比得到異分母分式相加減的方法 學生活動:參與交流、討論、歸納異分母分式加減的方法 設計意圖:進一步鍛煉學生的類比思想;同時通過討論解決分式的通分,使學生掌握異分母分式轉化為同 分母分式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轉化思想,為下節課做好準備
(三)例題教學
第四環節:解決問題
。1)回到開始提出的兩個問題: s3 ? s 2 s 2 ? s1 1 1 ? 問題一: ( ? ) s2 s1 n n ?3 問題二:
(2)例題 1:計算(課本 P81 頁) 老師活動:出示習題,巡視、引導、糾正 學生活動:自主完成
設計意圖: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異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能力
。ㄋ模╇S堂練習
第五環節:鞏固深化
老師活動:巡視、引導 學生活動:個體練習、板演 設計意圖:檢驗學生是否掌握分式的加減運算方法 (五)課堂小結 第六環節:提高認識 老師活動:本節課我們學了哪些知識?在運用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活動
歸納總結
(1)同分母分式加減法則
。2)簡單異分母分式的加減 設計意圖:鍛煉學生及時總結的良好習慣和歸納能力 (六)作業布置 第七環節:反思提煉 課本 P27 第 1、2 題 五、板書設計
初中數學分式說課稿 5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初二下冊第16章第二節第二課時《分式的加減法》,屬于數與代數領域的知識。它是代數運算的基礎,分兩課時完成,我所設計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主要內容是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及簡單的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分數的加減法運算,同時也學習過分式的基本性質,這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而掌握好本節課的知識,將為《分式的加減法》第二課時以及《分式方程》的學習做好必備的知識儲備。因此,在分式的學習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本節課中掌握分式的加減運算法則是重點,運用法則計算分式的加減是難點,掌握計算的一般解題步驟是解決問題是關鍵;谝陨蠈滩牡恼J識,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識和結構與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二、說目標
根據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及本課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據新課程標準制定如下:知識與技能:會進行簡單的分式加減運算,具有一定解決問題計算的能力;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探索分式加減運算法則的過程,理解其算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大膽猜想,積極探究的學習態度,發展學生有條理思考及代數表達能力,體會其價值。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載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設計思路。
三、說教學方法
教法選擇與手段:本課我主要以“復習舊知,導入新知,例題講解,拓展延伸”為主線,啟發和引導貫穿教學始終,通過師生共同研究探討,體現以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教學過程。學法指導: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設計了“觀察思考、猜想歸納、例題學習和鞏固提高”四個層次的學法。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在分析教材、確定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教法與學法的基礎上,我預設的教學過程是:觀察導入、例題示范、習題鞏固、歸納小結和作業布置。
五、分層作業
各位老師,以上所說只是我預設的一種方案,但課堂是千變萬化的,會隨著學生和教師的靈活發揮而隨機生成的,預設效果如何,最終還有待于課堂教學實踐的檢驗。
初中數學分式說課稿 6
尊敬的各位評委: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分式》,我們知道,分式是表示數量關系的工具,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模型。本節課的內容是分式的起始課。下面我將從教學背景、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具體闡述我對這節課的理解和設計。
一、教學背景
1、教材分析
。1)地位與作用:《分式》是北師大版新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第一節,本節內容分兩課時完成。我所設計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主要內容是分式概念、意義和用分式表示數量關系。分式是繼整式之后,又一代數學習的基本內容,是小學所學分數的延伸和擴展,學好本節課,是今后繼續學習分式的性質、運算以及解分式方程的前提。
。2)重點:分式的概念。
。3)難點:識別分式有無意義;用分式描述數量關系。
分式概念是《分式》這一章學習的起點和基礎,因此分式的概念是教學的重點。又由于初中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存在著這樣的障礙:不善于概括數學材料、缺乏對字母及其他數學符號用于運算的能力,所以判定分母中整式的值何時不為零、用分式表示數量關系是教學的難點。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分式概念,學會判別分式何時有意義,能用分式表示數量關系。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分式概念的自我建構過程及用分式描述數量關系的過程,學會與人合作,并獲得代數學習的一些常用方法:類比轉化、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經驗,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和創造,體會分式的模型思想。
經過七年級一年的學習,學生初步養成了自主探究意識。一方面,在七年級下冊中,學生已經學習了整式,分式與整式一樣也是代數式,因此研究與學習的方法與整式相類似;另一方面,“分式”是“分數”的“代數化”,學生可以通過類比進行分式的學習。所以我依據《數學課程標準》,以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為出發點,確定以上3個方面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二、教法與學法
基于以上教材特點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在本節課主要采用“引導—發現教學法”,借助于計算機課件,通過“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教學。
三、教學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睘槟芨嗟叵驅W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我將本節課設為以下五個環節:發現新知—再探新知—應用拓展—小結鞏固—布置作業,以期在多樣的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引導學生積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
。ㄒ唬 發現新知 (10分鐘)
在這兒我對教材進行了處理,課本引例是 “土地沙化、固沙造林”問題,設問是“這一問題中有哪些等量關系?”我將引課方式改為通過學生自己構造代數式去發現分式,創設了這樣的情境:
1、創設情境:
師生共同欣賞畫面,教師給出探究要求:
“代數式”莊園的果樹上掛滿了“整式”的果子:x,2400,30,n,a-x,b,180,(n-2),請你任選其中的幾個,分別運用整式的四則運算,合成四個代數式;并與同組的伙伴交流你的成果。其中有新的一類代數式嗎?請說一說。 從學生熟悉的整式及其運算入手,引導學生從舊知中發現新知,與學生的原有認知水平更相吻合,有利于探索活動的展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好的教師不是在教數學而是激發學生自己去學數學”。用已給的8個整式進行代數式的構造時,學生可以寫出多種多樣的式子,里面既有單項式,也有多項式,還有分式。通過學生對自己所構造的代數式進行觀察,創設發現情境,學會把自己的活動作為思考的對象,更好地進行分式概念的建構活動。
2、探索交流 :
。1)議一議:你們所發現的這一類新代數式:
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它們與整式有什么不同?
。2)類比分數,概括分式的概念及表達形式
被除數÷除數=商數被除式÷除式=商式 3 ÷ 4 = n ÷ (a-x) = 整數 整數 分數 整式 整式 分式
(3)小組內互舉例子,判定是否分式的分母可以為零
(二)講解新課(20分鐘)
這一環節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為了充分體現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我將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探究分式的概念、意義以及簡單應用,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為此,我將新課的講解過程細分為如下四個步驟:
1、分式的定義
為了使學生能夠準確區分“分式”與“整式”,加深他們對分式的理解,我打破了在傳統教學中直接給出定義的常規,設計了想一想,引導學生在上一環節對所列代數式與分數進行比較的基礎上,再將其與整式相比較,找出二者的異同,從而類比整式歸納總結出分式的定義:整式A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成A/B,如果除式B中含有字母,那么A/B的式子就叫做分式.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2、分式的意義
分式的分母不能為零,即只有當分式的分母不為零時,該分式才有意義。對于這一問題的講解,我將讓學生類比分數以及結合前邊的實際問題加以理解。
3、例題講解
(2)當分母的值等于零時,分式沒有意義,除此之外分式都有意義。
由分母2a=0,得a=0,
所以,當a取零以外的任何實數時,分式
(三)課堂練習(10分鐘)
眾所周知,理論是用來指導實踐的,為了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很好的應用于實踐,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要求學生在本節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題目親自動手練一練,以便在檢驗本節課教學效果的同時,針對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查漏補缺。
1、當x取什么值時,下列分式有意義
2、把甲、乙兩種飲料按質量比x:y混合在一起,可以調制成一種混合飲料。調制1kg這種混合飲料需多少甲種飲料? 都有意義。 通過具體的例題,給學生演示本節所學知識的具體應用,講解完畢后,挑選學生上臺演板,在規范學生講解步驟的同時,加深他們對本節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ㄋ模┱n堂小結(3分鐘)
以課堂提問的方式對本節課進行小結,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最后給出規范總結,以重申本節課所學習的重點及難點。
。ㄎ澹┎贾米鳂I(2分鐘)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更好的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我將本節課的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 必做題:第67頁,習題3.1第1、2題。
選做題:第67頁,習題3.1第3、4題。
四、板書設計
在板書設計的過程中,我的指導思想是盡可能使得版面結構合理,簡明扼要,使學生一目了然,易于抓住重點。
初中數學分式說課稿 7
一、說學習內容定位
本節內容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分式方程的應用》是新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16.3分式方程中第三課時內容。它是分式方程解法的延展與最終歸宿,也是本章學習的重點與難點。
從知識的掌握來看,本節課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深化和運用;從學生的學習發展來看,它將為研究數學問題提供研究思想與方法,利用分式方程解決社會熱點問題,是中考必考內容。在初中數學知識體系中作用重要,意義重大。
二、說學習目標認定:
1、知識目標:
指導學生親身經歷“實際問題――分式方程――求解――解釋解的合理性”的過程,學會從題中尋找等量關系,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實際問題的方法。
2、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面對生活,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問題,運用所學數學方程思想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指導學生在互動合作學習中發展能力,強化方程思想應用意識。
三、說學習重難點
1、學習重點:
審題、尋找等量關系,將實際問題轉化成分式方程的數學模型。
2、學習難點:
尋求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審題設元、尋找等量關系、列出方程、正確解答。
四、說學情分析
在初一時,學生就學習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明白遇到實際問題可以列方程解決,但分析問題能力、審題能力、尋找數量關系的能力較弱,依然影響學生學習。上一節通過學習“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學生會解分式方程,理解了增根的含義,會檢驗分式方程的根,為繼續學習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奠定了基礎。
五、說教學策略
1、難點突破
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從不同角度展示找出的等量關系,在交流中質疑、在質疑中辨析、在辨析中統一認識,掌握尋找等量關系的一般方法。
2、學法分析
讓學生根據教材和教師提供的預習學案先進行自我探究,然后在小組內交流探究心得與疑難問題,在質疑辨析、互動交流中歸納總結,糾錯矯枉,達成共識,實現學習目標。
3、教法分析
。1)情境互動法:
整節課始終圍繞“分式方程的應用”這條主線,通過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分式方程,體驗解題過程,學會尋找等量關系,掌握列分式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步驟。
。2)點撥指導法:
在學生合作學習,展示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錯誤點、易混點、疑難點以及學習中應注意事項、方法規律、適時點撥,進而達到強調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將討論交流推向高潮、引向深入。
六、說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通過學生生活中司空見慣的門面房出租信息,引出要學習解決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2)學情調查:
收集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全面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為組織大家深入學習做好準備。
。3)合作探究:
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觀察比較,歸納總結,糾錯矯枉,感悟尋找等量關系,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4)點評指導:
學生進行學習成果展示時,教師對如何尋找等量關系進行點評,強調易錯易混之處,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5)達標檢測:
這既是學生對分式方程的理解和應用,也是方程知識的拓展與延伸,應由學生獨立完成以達到檢測學習效果的目的,幫助教師全面掌握學生學習目標達成情況。
。6)總結反思:
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吸收、內化整合,初步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偨Y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查缺補漏,促進學生整體提高。
初中數學分式說課稿 8
一、說教材
地位、作用
分式是初中數學中繼整式之后學習的又一個代數基礎知識,是對小學所學分數的延伸和擴展,同時,它也是今后繼續學習分式的性質、運算以及解分式方程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學好本節課,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運算能力,提高運算速度,同時,也為今后解決更為復雜的代數問題,諸如“函數”、“方程”等,提供重要的條件,打下堅實的基礎。
重點、難點
本節課是新授課,使學生掌握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是否有意義的條件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由于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待定字母,即分式的分母并不像分數的分母那樣是某個確定的常數,在具體解題中,學生極易將分式無意義的情形與分式值為零的情形相混淆,因此,理解和掌握分式值為零時的條件,便成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新課標的要求,以及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
通過對分式與分數的類比,經歷探索由整式擴充到有理式的過程,初步學會運用類比轉化的思想方法研究數學問題。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實踐能力,并體會“觀察—探究—歸納”的數學方法,發展迅速思維的靈活性和廣闊性。
3.情感目標
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通過合作交流,探索實踐,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二、說教法
本節課是數學基礎知識,學生的可接受 性較強,因此,針對本節課的知識特點,在教學方法上,我將主要使用“啟發—探究”教學法,同時,配合“講解法”和“研究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注重了問題的提出過程,知識的形成過程,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其規律的概括過程,尤其是合作交流,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過程。
此外,本節課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助于激發學 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將本著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原則,分類推進,并且注重培養學生的屯節合作精神和互幫互助的品德。
三、說學法
根據教材和新課標對學生知識及能力層面的要求,以及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實際接受能力,在本節課的學法指導中,我將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同時,配合使用網絡學習,以期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從以下幾方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1.通過“觀察—探究—歸納”,培養學生收集、提煉和歸納信息的能力,啟迪學生的探索靈感。
2.通過啟 發學生的探索途徑和口述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由具體到一般的辯 證思想和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課堂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通過探索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為了更好的體現我上述的教學理念以及整體化的教學思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程序設置為如下五個環節:
(一)創設問題情境,探究新知
數學源于生活,為了使學生對本節課有更深層次的把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在這一環節中,我打破了在以往教學中直接引入課題的常規,從網上下載了幾幅有關沙塵暴的圖片,請看大屏幕,同時,我結合本節課即將學習的有關數學知識以及我國目前的環境現狀,設計了如下問題。啟發學生依據題意,列出相應的代數式,然后我將引導學生觀察所列式子的特點,并將其與分數進行比較,由此啟發誘導,引入新課。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在于,借助于多媒體,從實際生活中的實例引入課題,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受、體會即將學習的相關數學知識,讓他們從現實情境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展開對新知識的探索,同時,由于問題創設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因此,它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的同時,也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ǘ┲v解新課
這一環節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為了充分體現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我將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探究分式的概念、意義以及簡單應用,加深他們度知識的理解,為此,我將新課的講解過程細分為如下四個步驟:
1.分式的定義
為了使學生能夠準確區分“分式”與“整式”,加深他們對分式的理解,我打破了在傳統教學中直接給出定義的常規,設計了想一想,引導學生在上一環節對所列代數死與分數進行比較的基礎上,再將其與整式相比較,找出二者的異同,從而類比整式歸納總結出分式的定義。
2.分式的意義
分式的分母不能為零,即只有當分式的分母不為零時,該分式才有意義。對于這一問題的講解,我將讓學生類比分數以及結合前邊的實際問題加以理解。
3. 分式的基本性質
為了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分式的基本 性質,在講解分式的`基本性質之前,我安排了議一議活動,設計了如下兩道題目,引導學生對所示問題進行充分討論,共同探索分式基本性質,然 后,我將以課堂提問的方式,逐一板書討論結果,綜合學生的回答,歸納總結出分式的 基本性質,即:分式的分子 與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零的正式,分式的值不變。
4.例題講解
通過具體的例題,給學生演示本節所學知識的具體應用,講解完畢后,挑選 學生上臺板演,在規范學生講解步驟的同時,加深他們對本節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至此,我完成了對本節課所有理論知識的教學。
。ㄈ┱n堂練習
眾所周知,理論是用來指導實踐的,為了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理 論知識很好的應用于實踐,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我將教學程序中的第三個環節設計為課堂練習。
在這一環節中, 我為學生精心挑選了課本中的兩道習題,并進行了適當的改編,作為隨堂練習,要求學生在本節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題目親自動手練一練,以便在檢驗本節課教學效果的同時,針對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查漏補缺。
(四)課堂小結
以課堂提問的方式對本節課進行小結,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最后給出規范總結,以重申本節課所學習的重點及難點。
(五)布置作業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更好的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我將本節課的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
五、板書設計
為了使本節課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就是我針對本節課的所有內容進行的板書設計,在板書設計的過程 中,我的指導思想是盡可能使得版面結構合理,簡明扼要,使學生一目了然,易于抓住重點、難點和關鍵。
我的說課到此完畢,謝謝各位老師!
初中數學分式說課稿 9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八年級數學下冊第十六章《分式》第三節第一課時——分式方程.下面我分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預想五個方面談談我對本節課的看法.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是在學生已熟練地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分式四則運算等有關知識的基礎進行學習的.它既可看成是分式有關知識在解方程中的應用;也可看成是進一步學習研究其它分式方程的基礎(可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因此它有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同時學習了分式方程后也為解決實際問題拓寬了路子.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地位、作用,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本著學習知識,培養能力,進行教育,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的原則,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目標:
、佟⒗斫夥质椒匠痰母拍、會解分式方程.
、凇⒄莆战夥质椒匠痰尿灨椒ǎ
過程和方法目標:
經歷“實際問題—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過程,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滲透數學的轉化思想,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①、培養學生樂于探究、合作學習的好習慣.
、、體會探索發現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3、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本著新課程標準,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為:
教學重點: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學難點:解分式方程過程中產生增根的原因及如何驗根.
二、學情分析
學生是在前面學習分式的意義、分式的混合運算和熟練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礎上學習本節內容的,同時八年級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好勝心理.容易開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但對于解分式方程過程中會出現增根,部分同學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重點強調如何把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和解分式方程過程中產生增根的原因及如何驗根.
三、教法學法
1、說教法
常言道:教必有法,教無定法.本節內容從實際問題出發引了出分式方程的概念,介紹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再加上數學學科的特點,所以本節課充分利用“教學案”、采用了啟發式、引導式教學方法.特別注重“精講多練 ”,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上新課時采用了啟發、引導式的同時,針對學生的回答所出現的一些問題給出及時的糾正,在上課做練習時,除了讓盡可能多的學生板演以外,自己還在下面及時的發現學生所出現的問題,比較典型的則全班講評,個別小問題,個別解決.
2、說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本節課里我主要指導學生采用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我反思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積極主動得參與到教學過程,通過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探索的快樂,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發揮.
四、說教學過程
1、回顧舊知
師生在和諧的氣憤之下共同回憶以下內容:
。1)大家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什么方程嗎?
。2)你會解一元一次方程嗎?例如:
。3)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三個問題讓學生投入到方程的世界,也為學生能夠自己通過知識的遷移突破本節課的重點做一個鋪墊.
2、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出示引言中的問題:
一艘輪船在靜水中的最大航速為20千米/時,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順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時間,與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的時間相等,江水的流速為多少?
師生活動:教師提出問題,學生依照第26頁的分析,完成填空,根據“兩次航行所用時間相等”這一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設計意圖:先通過本章引言中的一個行程問題,引導學生從分析入手,列出含未知數的式子表示有關的量,并進一步根據相等關系列出方程,為探索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解法作準備.
3、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方程 與以前所學的方程有何不同?什么叫分式方程?
師生活動: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議論后在全班交流.
學生歸納出:該方程的特征是分母中含有未知數.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問題和語言表達能力.
。2)如何解分式方程?
師生活動:鼓勵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引導學生將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學生在解剛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礎上自然會想到“去分母”來實現這種轉變,求出方程的解,并要求學生驗根.
設計意圖:怎樣解分式方程,這是本節的核心問題,也是本節課的重點,本次活動中用“轉化”和“類比”的思想,把待解決的問題,通過轉化,化歸到已經解決或比較容易的問題中去,最終使問題得到解決.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重點.
。3)解分式方程 :
。4)思考:
①上面兩個方程中,為什么第一個分式方程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就是它的解,而第二個不是呢?
②解分式方程時,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也可能不是,這是為什么呢?
、廴绾芜M行檢驗呢?有更簡單的方法嗎?
師生活動: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小組討論,在學生討論期間,教師應參與到學生的數學活動中,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實踐,解釋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并懂得在解分式方程時一定要進行驗根.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難點,此時我設置了一個問題串,降低難度,并且此環節的內容可以說是適度.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關于增根的過多知識點我大膽舍去,只把目標定于了解解分式方程產生增根的原因和掌握驗根的方法,再者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探究,并進行充分的討論,最后統一認識,用分式的意義及分式的基本性質解釋分式方程可能無解的原因,以及驗根的方法,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4)精析例題
出示P28例題
師生活動:教師出示題目,學生獨立完成,指名2名學生板演.
設計意圖:①例題的作用可以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嚴格的解題規范格式,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②評價時采用生生評價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嚴謹的數學思維習慣.
。5)歸納總結解分式方程的步驟
師生活動:學生總結,老師補充點評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解題步驟,有一個清晰的解題思路,并強調轉化思想.
4、練習鞏固、深化提高
P29的練習
師生活動:教師出示題目,學生獨立完成,指4名學生板演,教師強調步驟,特別是檢驗.
設計意圖:及時鞏固所學知識,了解學生學習效果,增強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5、總結反思、納入系統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
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
你想告訴同學們注意什么?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
你獲得了哪些學習數學的方法?
師生活動:學生個體小結,小組歸納,集體補充.
設計意圖:①讓學生以反思的.形式回憶本節的學習內容與方法,更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有利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谧⒅貙W生間的相互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養成“愛提問、敢質疑、富聯想、善總結”的好習慣.
6、作業布置
(1)、必做題:P32第1題
(2)、選做題:P32第2題.
設計意圖: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分層次布置作業,讓基礎差的學生能夠吃飽,基礎好的學生吃好,使每位學生都感到學有所獲.
7、板書設計
16.3分式方程 三、創設情境 解分式方程二 例一
一、回顧舊知 四、探究新知
二、分式方程概念 解分式方程一 歸納 例二
設計意圖:清晰明朗,利于兩個分式方程的對比從而分析出現增根的原因.
五、效果預想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著這一理念,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嚴格遵循由感性到理性,將數學知識始終與現實生活中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相結合,不斷提高他們應用數學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重視課本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適當進行拓展延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評價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夠注重學生的參與意識,而且注重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是否積極.課堂中也盡量給學生更多的空間、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認識自我、找到自信、體驗成功的樂趣.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在發現在創造的認知過程.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設想,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
初中數學分式說課稿 10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分式的基本性質》。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教學設計說明等幾個方面對我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分式的基本性質(第1課時)”是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第十六章第一節“分式”的重點內容之一,是在小學學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分式變形的依據,也是進一步學習分式的通分、約分及四則運算的基礎,使學生掌握本節內容是學好本章及以后學習方程、函數等問題的關鍵,對后續學習有重要影響。
2、學生情況分析
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其基礎是學生原有的知識。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原有的知識市分數的基本性質的運用。八年級學生一方面可能會對原有知識有所遺忘,從心理上愿意去驗證,愿意去猜想,從而激活原有知識;另一方面,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歸納總結能力,那么如何讓學生靈活運用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化簡就是本節內容要突破的難點。
3、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以上學習任務和學情分析,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質,對分式基本性質的理解及其初步運用。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分式化簡、變形。
二、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應該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體現,而在教學過程中,這三個方面應該是相互融合的,相互補充的,因此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是:
1、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質。靈活運用“性質”進行分式的變形。
2、通過類比、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質,初步掌握類比的思想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3、通過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合作的快樂和成功,培養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增強合作交流的的意識。
三、教法分析
1、教學方法
基于本節課的特點:課堂教學采用了“問題—觀察—思考—提高”的步驟,使學生初步體驗到數學是一個充滿著觀察、思考、歸納、類比和猜測的探索過程。
根據教材分析和目標分析,貫徹新課程改革下的課堂教學方法,確定本節課主要采用啟發引導探索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師營造的“可探索”的環境里,積極參與,互相討論,一步步地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質,并通過應用此性質進行不同的練習,讓學生得到更深刻的體會,實現教學目標。
2、學法指導
本堂課立足于學生的“學”,要求學生多動手,多觀察,從而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分析、對比、歸納的思想方法。在對比和討論中讓學生在“做中學”,提高學生利用已學知識去主動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要達到學生主動的學習,本節課采用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觀察發現,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會主動探究-主動總結-主動提高,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在感知知識的過程中,無疑提高了探索-發現-實踐-總結的能力。
因此在課堂上要采用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方法組織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體會參與的樂趣,成功的喜悅,感知數學的奇妙。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五、教學過程
活動1:復習分數的基本性質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同時通過對已有知識的回顧引入新課,我設計了以下的情景導入:
1、下列分數是否相等?可以進行變形的依據是什么?
2、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什么?怎樣用式子表示?
老師演示課件,學生獨立思考并舉手發言,最后老師總結,演示分數的基本性質。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分數的通分、約分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為學習分式的基本性質做好鋪墊。
這里我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引發學生的興趣,由復習分數的基本性質自然過度到新知識的引入,為后面的學習埋下伏筆,為同學自主學習提供了知識基礎。
活動2:類比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質
因為有了導入問題引發的思考,我借著學生們剛進入良好的學習、思考狀態,馬上提出問題:
1、類比分數的基本性質,你能猜想出分式有什么性質嗎?
2、你能用語言來描述分式的基本性質嗎?
3、類比分數的基本性質,在理解分式基本性質時應注意那幾方面?
老師逐一演示問題,學生分組討論并派代表發言,老師從中加以引導,再由師生共同總結出分式的基本性質。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運用類比的方法發現分式的基本性質,并通過合作交流,更好地總結出分式的基本性質,從而實現了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新知識的目的。
同時,我組織學生進行全班討論、交流,通過互相補充以及教師適時的引導,學生們總結出:
1、分式與分數有相同的形式,只是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整式;
2、分式其實就是用字母代替數得到的,即分式中的字母本身就代表某個數,因此分數的基本性質也應該適用于分式。
在此基礎上,我們進一步總結得到:
1、分式的基本性質:
分式的分子與分母同乘以(或除以)不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
2、分式的基本性質中應該注意:
。1)充分理解“同時”這個詞的含義,它包含兩層意義:分子、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整式;
。2)注意括號內的限制條件:M、N是不為零的整式,若M、N=0,則分式就沒有意義了;
(3)此性質的隱含條件是:分式中,B≠0。
設計意圖:一方面檢查學生對“性質”的認識程度,另一方面通過學生的思考與歸納,進一步加深對“性質”理解。
我在這里的設計,主要原因是:
1、運用類比思想讓學生通過知識遷移學習新知,比教師講授更能加深學生的理解。
2、體驗“類比”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3、學生的理解層次尚淺,需要教師適時的'點撥與歸納,因此,提出問題時應引起學生的關注,強化對性質的理解。
活動3:初步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
課件展示例題,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然后小組討論,老師巡堂給予指導,最后由學生總結出解題經驗。
1)課本第10頁例2填空:
2)設計意圖:例2是分式基本性質的運用,讓學生研究每一題的特點,緊扣“性質”進行分析,以期達到理解并掌握性質的目的。
活動4:練習鞏固拓展知識
課堂練習:
。1)課本第11頁4.下列各組中的兩個分式是否相等?為什么?
(2)不改變分式的值,使分子、分母里的系數變為整數:
教師展示練習學生獨立思考,老師巡堂并進行個別輔導,然后,對于第1題,進行個別提問;第2題,叫兩名學生到黑板演示。
設計意圖:練習第1題承接著例題而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性質”的應用,并為下一節學習分式的約分做鋪墊;第2題,強化訓練為了培養學生用“性質”解決問題的能力。
拓展訓練:
課本第11頁5.不改變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分子和分母都不含“-”號
學生組內討論,老師巡堂參與交流,引導學生發現規律,并綜合各小組的不同意見,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歸納出變號法則。
分式的變號法則(板書)
分式本身及其分子、分母這三處的正負號中,同時改變兩處,分式的值不改變,即:
設計意圖:介紹分式的變號法則,是為了讓學生結合有理數的除法法則,更深刻地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質。
活動5:小結評價布置作業
小結:
1)分式的基本性質是什么?
2)運用分式基本性質時要注意什么?
3)分式變號的法則是怎樣的?
展示問題,學生思考,并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進行整理、歸納。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使學生對本節所學內容進一步系統化,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合理、更完善。
小結完成后,為了同學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小結,我準備了三個問題: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2)這節課給你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你如何評價你自己、同學或老師的表現?
但在課堂上,不要限制他們,讓他們暢所欲言,學生會有教師想象不到的精彩。
【布置作業】
下課鈴響了,我布置作業:
1、課本P65的習題4;
補充作業:
布置作業:課本第12頁習題16.1第12題;
設計意圖:通過適量的練習有利于學生掌握所學內容,對于學有余力的同學還應該給他們足夠的發展空間,讓他們多做同步訓練。
這節課,我通過五個活動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又符合初中生的認知特點,指導學生操作、觀察、引導概括,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初中數學分式說課稿 11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分式方程的應用》。我將從“學習內容定位、學習目標認定、重難點確立、學情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五個方面對這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具體如下:
一、學習內容定位
本節內容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分式方程的應用》是新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16.3分式方程中第三課時內容。它是分式方程解法的延展與最終歸宿,也是本章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從知識的掌握來看,本節課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深化和運用;從學生的學習發展來看,它將為研究數學問題提供研究思想與方法,利用分式方程解決社會熱點問題,是中考必考內容。在初中數學知識體系中作用重要,意義重大。
二、學習目標認定:
1、知識目標:指導學生親身經歷“實際問題——分式方程——求解——解釋解的合理性”的`過程,學會從題中尋找等量關系,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實際問題的方法。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面對生活,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問題,運用所學數學方程思想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指導學生在互動合作學習中發展能力,強化方程思想應用意識。
三、學習重難點
1、學習重點:審題、尋找等量關系,將實際問題轉化成分式方程的數學模型。
2、學習難點:尋求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審題設元、尋找等量關系、列出方程、正確解答。
四、學情分析
在初一時,學生就學習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明白遇到實際問題可以列方程解決,但分析問題能力、審題能力、尋找數量關系的能力較弱,依然影響學生學習。上一節通過學習“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學生會解分式方程,理解了增根的含義,會檢驗分式方程的根,為繼續學習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奠定了基礎。
五、教學策略
1、難點突破
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從不同角度展示找出的等量關系,在交流中質疑、在質疑中辨析、在辨析中統一認識,掌握尋找等量關系的一般方法。
2、學法分析
讓學生根據教材和教師提供的預習學案先進行自我探究,然后在小組內交流探究心得與疑難問題,在質疑辨析、互動交流中歸納總結,糾錯矯枉,達成共識,實現學習目標。
3、教法分析
。1)情境互動法:整節課始終圍繞“分式方程的應用”這條主線,通過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分式方程,體驗解題過程,學會尋找等量關系,掌握列分式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步驟。
。2)點撥指導法:在學生合作學習,展示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錯誤點、易混點、疑難點以及學習中應注意事項、方法規律、適時點撥,進而達到強調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將討論交流推向高潮、引向深入。
六、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通過學生生活中司空見慣的門面房出租信息,引出要學習解決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2)學情調查、收集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全面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為組織大家深入學習做好準備。
。3)合作探究、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觀察比較,歸納總結,糾錯矯枉,感悟尋找等量關系,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4)點評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成果展示時,教師對如何尋找等量關系進行點評,強調易錯易混之處,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5)達標檢測、這既是學生對分式方程的理解和應用,也是方程知識的拓展與延伸,應由學生獨立完成以達到檢測學習效果的目的,幫助教師全面掌握學生學習目標達成情況。
(6)總結反思、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吸收、內化整合,初步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偨Y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查缺補漏,促進學生整體提高。
以上是我的教學設計,敬請各位領導、專家、同行,批評指正!
初中數學分式說課稿 12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ㄒ唬┙滩姆治觯
(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第十六章:《分式方程》第一課時本節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分式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的,為后面學習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打下基礎。通過經歷實際問題→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過程,體會分式方程是一種有效描述現實世界的模型,進一步發展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應用意識,滲透類比轉化思想。
。ǘ⒔虒W目標:
知識技能:了解分式方程定義,理解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可能產生增根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驗根的方法。
過程方法:通過經歷實際問題→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過程,體會分式方程是一種有效描述現實世界的模型,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應用意識,滲透轉化思想。
情感態度:強化用數學的意識,增進同學之間的配合,體驗在數學活動中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就感,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ㄈ┙虒W重點: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ㄋ模┙虒W難點:
理解分式方程可能產生增根的原因。
。ㄎ澹⿲W情分析: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睆慕處煹慕虒W角度上看:教師是進行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是教學活動的主導;從學生的學習角度上看:數學活動是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活動,是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從師生的合作角度上看:數學活動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即要促進學生發展,也要促進教師成長。教師作為教學主導,學生是主體作用。
我們這學生基礎知識較扎實,學生喜歡上數學課,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具有一定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的學習方法:
1、類比學習的方法。通過與分數的乘除法運算類比得到分式方程的解法。
2、探究合作學習。學生互助下進行學習。
。┙虒W方法:
教學方法是我們實現教學目標的催化劑,好的教學方法常常使我們事半功倍。新課程改革中,老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1、啟發式教學啟發性原則是永恒的,在教師的啟發下,讓學生成為課堂上行為的主體。
2、合作式教學在師生平等的交流中評價學習。伴隨教學過程的.進行,不失時機的,恰到好處的書寫板書,要比用多媒體呈現出來效果好,不能用媒體技術替代應有的板書。
。ㄆ撸、教學過程:
1、復習鞏固:大約三分鐘
2、講授新課:
活動1:創設情境,列出方程
設計說明:教師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激勵學生,寓德于教。體現了教學評價之美-激勵啟迪。通過經歷實際問題→列分式方程,體會分式方程是一種有效描述現實世界的模型,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應用意識,激發學生的探究欲與學習熱情,為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做準備。大約10分鐘
活動2:總結定義,探究解法
使學生能從整體上把握數、式、方程及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及原來學過的方程解法,通過合作探究分式方程(板書)
例1:解方程
23x3=和例2解方程-1=的解
x1x3x(x1)(x2)法,得到解分式方程的步驟
。1)找最簡公分母,方程兩邊乘最簡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
。2)解整式方程。
。3)檢驗,作答。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總結方程解法,增強利用類比轉化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合作的意識。大約15分鐘。
活動3:通過學生練習后老師講評,講練結合,分析增根,練習題看課件(大約20分鐘)
活動4:小節和布置作業,深化鞏固(略),大約2分鐘
教學思考:在學習16.1分式和16.2分式的運算時,幾乎每一節課都運用類比的思想-分式與分數類比和進行算法多樣化訓練,所以才出現了這樣好的效果。因此,同時還要注意老師要深入學生的討論中,幫助他們得到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學生可能出現
。1)不懂的找公分母
(2)容易漏乘
(3)為什么產生增跟和解決增根的檢驗問題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初中數學分式教案 1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分式的意義”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中第二學期第十五章的第一節內容,是中學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式的概念與整式是緊密相聯的,是前面知識的延伸,同時也是對前面知識的進一步運用和鞏固。學生掌握了分式的意義后,為進一步學習分式、函數、方程等知識作好鋪墊;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
2.學情分析
我任教班級學生基礎不是很扎實,學習能力不夠高.通過分數的'學習,學生可能會用分數的定義去理解分式.但是在分式中,它的分母不是具體的數,而是含有字母的整式。為了讓學生能切實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在教學中對于教材中的例題和練習題,作了適當的延伸拓展和變式處理。
3.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理解分式的概念,并能判斷一個有理式是不是分式。
(2) 技能目標:掌握“如果分式的分母的值為零,則分式沒有意義”;“如果分式的分子為零,而分母不為零時,分式的值為零”,會推斷分式的分母中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圍。
(3) 能力目標:初步掌握整式和分式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
(4)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分式的意義,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和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4.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分式的意義:分式與除法的關系;
。2)難點:掌握“如果分式的分母的值為零,則分式沒有意義”;“如果分式的分子為零,而分母不為零時,分式的值為零”。
二、教學方法與學法
本節課教師將以引路的形式,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帶著學生去發現和探究新知識,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分析、歸納、概括,通過不斷的實踐和認識,讓學生全面地掌握分式的意義,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不是一門枯燥的學科,對學習數學充滿信心。
三、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我主要分下面這樣幾個環節
1.設問激疑,以舊探新,類比聯想,形成概念
教師先問學生兩個問題,幫助學生回憶分數。
思考:請各位同學將下列各題用一個恰當的分數來表示:
1.一段繩子長3米,把它平均分成4份,則每份長是多少?
2.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80千米,一輛汽車行駛7小時,從甲地到達乙地,這輛汽車平均每小時的速度是多少?
初中數學分式教案 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是在學生已熟練地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分式四則運算等有關知識的基礎進行學習的。它既可看成是分式有關知識在解方程中的應用;也可看成是進一步學習研究其它分式方程的基礎,因此它有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同時學習了分式方程后也為解決實際問題拓寬了路子。
2、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我將本課主要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理解分式方程增根的含義和產生原因,會檢驗分式方程的增根;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探索發現分式方程解法的過程,掌握化歸的數學思想方法;
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提高學習興趣和數學創新能力。
3、教學重點、難點及關健
本著新課程標準,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為:
重點:解分式方程的思想方法與基本步驟,以及對增根概念的理解。
難點:對增根產生的原因的理解以及驗根的方法的掌握。
關鍵:“化未知為已知”的數學學習方法。
二、學情分析
學生是在掌握了分式的意義、分式的混合運算和熟練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礎上學習本節內容的,同時學生具有一定的豐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和主觀能動性。但對于解分式方程過程中會出現增根,部分同學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重點強調如何把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和解分式方程過程中產生增根的原因及如何驗根。
三、教法與學法
1、說教法:
本節內容從實際問題出發引了出分式方程的概念,介紹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采用了設疑引導、協助總結的教學方法,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針對學生的回答所出現的一些問題給出及時的糾正,練習時,除了讓盡可能多的學生板演以外,要及時的發現并總結學生所出現的問題,比較典型的全班講評。
2、說學法
本節課我主要指導學生采用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學習方法,使學生積極主動得參與到教學過程,通過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探索的快樂,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發揮。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為了滿足經濟高速發展的需求,我國鐵路部門不斷進行技術革新,提高列車運行速度;在相距1600的兩地之間運行一列車,速度提高25﹪后,運行時間縮短了4,你能列出列車提速前的速度嗎?
師生活動:教師提出問題,設計意圖:先通過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從分析入手,列出含未知數的式子表示有關的量,并進一步根據相等關系列出方程,為探索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解法作準備。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對所得方程觀察其形式,不是整式方程中的一元一次方程,從而提出分式方程的概念。
師生活動: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議論后在全班交流。
學生歸納出:該方程的特征是分母中含有未知數。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問題和語言表達能力。
。2)對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讓學生探究方程的解法,通過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系數化為1,等步驟求出,并檢驗解的正確性。
師生活動:鼓勵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引導學生將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學生自然會想到“去分母”來實現這種轉變,求出方程的解,并要求學生驗根。
設計意圖:怎樣解分式方程,這是本節的核心問題,也是本節課的重點,本次活動中用“轉化”思想,把函待解決的問題,通過轉化,化歸到已經解決或比較容易的問題中去,最終使問題得到解決。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重點。
。3)進一步探究:仿照上例方程的'解法,解方程并檢驗。
學生發現不能作為原方程的解,時原方程中的分式無意義,從而引出增根的概念:是所得的整式方程的解,但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是因為在解方程的過程中的一些不合理變形造成的。
對增根產生的原因進行初步探討:只有在第一步去分母時,可能出問題,兩邊同乘以的最簡公分母的值不能為零。
解分式方程時,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也可能不是,這是為什么呢?如何進行檢驗呢?
師生活動: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小組討論,在學生討論期間,教師應參與到學生的數學活動中,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實踐,解釋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并懂得在解分式方程時一定要進行驗根。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探究,并進行充分的討論,最后統一認識,用分式的意義及分式的基本性質解釋分式方程可能無解的原因,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通過積極參與和有效參與,達到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全面落實,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4)總結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驟,并比較其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異同點。
教師活動:提示學生對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總結分式方程的解法,并探查它們之間的異同點。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化歸思想的逐步形成,提高學生自主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3、新知應用、聯系拓廣:
投影展示例題
師生活動:教師出示題目,學生獨立完成,指名2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①例題的作用可以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嚴格的解題規范格式,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②評價時采用生生評價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嚴謹的數學思維習慣。
4、課堂練習、檢查驗收:
師生活動:教師出示題目,學生獨立完成,判斷題點名由學生口答,解方程請4名學生板演,教師強調步驟,特別是檢驗。
設計意圖:及時鞏固所學知識,了解學生學習效果,增強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5、課堂總結、落實新知:
師生活動:學生個體小結,小組歸納,集體補充。
設計意圖:①讓學生以反思的形式回憶本節的學習內容與方法,更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有利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谧⒅貙W生間的相互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養成“愛提問、敢質疑、富聯想、善應變”的好習慣。
6、布置作業、復習鞏固
設計意圖:分層次布置作業,讓基礎差的學生能夠吃飽,基礎好的學生吃好,使每位學生都感到學有所獲。
五、評價分析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嚴格遵循由感性到理性,將數學知識始終與現實生活中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相結合,不斷提高他們應用數學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重視課本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適當進行拓展延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評價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注重學生的參與意識,而且注重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是否積極。課堂中也盡量給學生更多的空間、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在發現中創造的認知過程。
初中數學分式教案 3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式是繼整式之后對代數式的進一步研究。與整式一樣,分式也是表示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系的一種工具,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常用模型之一。
分式的基本性質是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第一節分式的重點內容之一。它是在小學學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分式變形的依據,也是進一步學習分式的約分、通分以及分式的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學生掌握本節內容是學好本章及以后學習方程、函數的問題的關鍵,所以本節內容要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小學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們采用類比的方法由數到式的轉化(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加以延伸),學習分式的基本性質。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本教材的要求及自身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確定了本節的教學目標:
1.通過類比、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質,初步掌握類比的思想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2.理解并熟練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質,靈活運用“性質”進行分式的變形。
3.通過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合作的快樂和成功,培養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增強合作交流的的意識。
四、教學重點、難點
從教學目標出發理解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質是學習整個分式運算的關鍵,從學情分析出發,學生在化簡分式時容易忽略了分母的存在,因此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質及應用。
難點:靈活運用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分式的化簡、變形。
五、教法與學法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1.教法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對教材和目標分析,本節內容主要采用問題引導探索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師營造的環境里,經歷從數的基本性質到分式基本性質的探索過程,讓學生在觀察、類比、猜想、嘗試的思維活動中,發現性質、理解性質,并通過應用此性質進行不同形式的練習,讓學生得到更深刻的體會,實現教學目標。逐步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質 。
2.學法
不同的教法,就有與之對應的不同學法。采用問題引導探究的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經過小組討論分析、解決問題。其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識的基礎上,經歷觀察,歸納,類比和猜測的數學思維的過程。
六、教學流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從游戲導入、問題探究、初試一把、緊緊相接、緊緊相擁、齊花開放、迸出火花.
初中數學分式教案 4
一、地位和作用
這一節內容是初中數學新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十一章第三節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前面一節一次函數后,回過頭重新認識已經學習過的一些其他數學概念,即通過討論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關系,從運動變化的角度,用函數的觀點加深對已經學習過的不等式的認識,構建和發展相互聯系的知識體系。它不是簡單的回顧復習,而是居高臨下的進行動態分析。
2、活動目標
①理解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關系。會根據一次函數圖像解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問題。
②學習用函數的觀點看待不等式的方法,初步形成用全面的觀點處理局部問題。
、劢洑v不等式與函數問題的探討過程,學習用聯系的觀點看待數學問題的辨證思想。
、茉鰪妼W生學數學,用數學,探索數學奧妙的愿望,體驗成功的感覺,品嘗成功的喜悅。
總的來講,希望達到張孝達對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給我們所有的學生,一雙能用數學視角觀察世界的眼睛,一個能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的大腦。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的思維已逐步從直觀的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而且具備一定的信息收集的能力。
三、學法分析
1、學生自主探索,思考問題,獲取知識,掌握方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2、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合作交流的友好氛圍,讓學生更有機會體驗自己與他人的想法,從而掌握知識,發展技能,獲得愉快的心理體驗。
四、教法分析
由于任何一個一元一次不等式都能寫成ax+b>0(或<0)的形式,而此式的左邊與一次函數y=ax+b的右邊一致,所以從變化與對應的觀點考慮問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也可以歸結為兩種認識:
⑴從函數值的角度看,就是尋求使一次函數y=ax+b的值大于(或小于0)的.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茝暮瘮祱D像的角度看,就是確定直線y=ax+b在x軸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點的橫坐標所構成的集合。
教學過程中,主要從以上兩個角度探討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次函數的關系。
1、“動”―――學生動口說,動腦想,動手做,親身經歷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
2、“探”―――引導學生動手畫圖,合作討論。通過探究學習激發強烈的探索欲望。
3、“樂”―――本節課的設計力求做到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緊一點,直觀多一點,動手多一點,使學生興趣高一點,自信心強一點,使學生樂于學習,樂于思考。
4、“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滲透用聯系的觀點看待數學問題的辨證思想。
初中數學分式教案 5
一、 教材分析
。ㄒ唬┙滩牡匚
這節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初級中學教材北師大版七年級第二章第一節《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課時,勾股定理是幾何中幾個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邊的數量關系。它在數學的發展中起過重要的作用,在現時世界中也有著廣泛的作用。班級學生通過對勾股定理的學習,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對直角三角形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ǘ┙虒W目標
知識與能力:掌握勾股定理,并能運用勾股定理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及驗證勾股定理的過程,了解利用拼圖驗證勾股定理的方法,發展班級學生的合情推理意識、主動探究的習慣,感受數形結合和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班級學生愛國熱情,讓班級學生體驗自己努力得到結論的成就感,體驗數學充滿探索和創造,體驗數學的美感,從而了解數學,喜歡數學。
。ㄈ┙虒W重點:經歷探索及驗證勾股定理的過程,并能用它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用面積法(拼圖法)發現勾股定理。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辦法:發揮班級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班級學生動手實驗,讓班級學生在實驗中探索、在探索中領悟、在領悟中理解。
二、教法與學法分析:
學情分析:七年級班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觀察、歸納、猜想和推理的能力。他們在小學已學習了一些幾何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包括割補、拼接),但運用面積法和割補思想來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還不夠。另外,班級學生普遍學習積極性較高,課堂活動參與較主動,但合作交流的能力還有待加強。
教法分析:結合七年級班級學生和本節教材的特點,在教學中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拓展鞏固"的模式, 選擇引導探索法。把教學過程轉化為班級學生親身觀察,大膽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的.過程。
學法分析: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班級學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研討式學習方式,使班級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 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2.實驗操作,模型構建
3.回歸生活,應用新知
4.知識拓展,鞏固深化
5.感悟收獲,布置作業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圖片欣賞 勾股定理數形圖 1955年希臘發行 美麗的勾股樹 2002年國際數學 的一枚紀念郵票 大會會標 設計意圖:通過圖形欣賞,感受數學美,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價值。
(2) 某樓房三樓失火,消防隊員趕來救火,了解到每層樓高3米,消防隊員取來6.5米長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離墻基的距離是2.5米,請問消防隊員能否進入三樓滅火?
設計意圖:以實際問題為切入點引入新課,反映了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產生于人的需要,也體現了知識的發生過程,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一個"數學化"的過程,從而引出下面的環節。
四、實驗操作模型構建
1.等腰直角三角形(數格子)
2.一般直角三角形(割補)
問題一:對于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積有何關系?
設計意圖:這樣做利于班級學生參與探索,利于培養班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問題二:對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積也有這個關系嗎?(割補法是本節的難點,組織班級學生合作交流)
設計意圖:不僅有利于突破難點,而且為歸納結論打下基礎,讓班級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無形中得到提高。
通過以上實驗歸納總結勾股定理。
設計意圖:班級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歸納出勾股定理的雛形,培養班級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時發揮了班級學生的主體作用,體驗了從特殊—— 一般的認知規律。
五、回歸生活應用新知
讓班級學生解決開頭情景中的問題,前呼后應,增強班級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增加學以致用的樂趣和信心。
六、知識拓展鞏固深化
基礎題,情境題,探索題。
設計意圖:給出一組題目,分三個梯度,由淺入深層層練習,照顧班級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班級學生的個性發展。知識的運用得到升華。
基礎題: 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邊長為3,斜邊為5,另一直角邊長為X,你可以根據條件提出多少個數學問題?你能解決所提出的問題嗎?
設計意圖:這道題立足于雙基。通過班級學生自己創設情境 ,鍛煉了發散思維。
情境題:小明媽媽買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電視機。小明量了電視機的屏幕后,發現屏幕只有58厘米長和46厘米寬,他覺得一定是售貨員搞錯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嗎?
設計意圖:增加班級學生的生活常識,也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探索題: 做一個長,寬,高分別為50厘米,40厘米,30厘米的木箱,一根長為70厘米的木棒能否放入,為什么?試用今天學過的知識說明。
設計意圖:探索題的難度相對大了些,但教師利用教學模型和班級學生合作交流的方式,拓展班級學生的思維、發展空間想象能力。
七、感悟收獲布置作業:
這節課你的收獲是什么?
作業: 1、課本習題2.1 2、搜集有關勾股定理證明的資料。
板書設計 探索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分別為a,b,斜邊為c,那么
設計說明::1.探索定理采用面積法,為班級學生創設一個和諧、寬松的情境,讓班級學生體會數形結合及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2.讓班級學生人人參與,注重對班級學生活動的評價,一是班級學生在活動中的投入程度;二是班級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思維水平、表達水平。
初中數學分式教案 6
一、設計思想:
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教學應走進生活,生活也應走進數學,數學與生活的結合,會使問題變得具體、生動,學生就會產生親近感、探究欲,從而誘發內在學習潛能,主動動手、動口、動腦。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自覺地把生活作為課堂,讓數學回歸生活,服務生活。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豐富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活動經歷,并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之趣、數學之用、數學之美。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教師既要做到精講精練,又要敢于放手引導學生參與嘗試和討論,展開思維活動。根據新教材留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的特點,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動腦參與探索,讓學生有發表意見的機會,絕對不能包辦代替,使學生不僅能學會,而且能會學。充分發揮網絡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力爭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由被動聽講式學習轉變為積極主動的探索發現式學習。數學問題生活化,主導主體相結合,發揮媒體技術優勢,探究練習相結合,符合《課標》精神。
網絡環境下代數課的教學模式:設置情境-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評價-鞏固練習-總結提高
二、背景分析:
(一)學情分析: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數學八年級下冊第十六章:《分式》學生是本校初二實驗班的.學生,參加北師大“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課題實驗一年半,學生基礎知識較扎實,具有一定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電腦使用水平較熟練,對于網絡環境下的學習模式已適應。
本節課實施網絡環境下教學,采用自學導讀式教學模式。學生喜歡上網絡數學課,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
(二)內容分析:本節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分式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的,為后面學習可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打下基礎。通過經歷實際問題→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過程,體會分式方程是一種有效描述現實世界的模型,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應用意識,滲透類比轉化思想。
(三)教學方式:自學導讀—同伴互助—精講精練
(四)教學媒體:Midea---Class純軟多媒體教學網幾何畫板
三、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了解分式方程定義,理解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可能產生增根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驗根的方法。
過程方法:通過經歷實際問題→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過程,體會分式方程是一種有效描述現實世界的模型,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應用意識,滲透轉化思想。
情感態度:強化用數學的意識,增進同學之間的配合,體驗在數學活動中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初中數學分式教案 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分式的基本性質”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十一章第一節“分式”的重點內容之一,它是后面分式變形、通分、約分及四則運算的理論基礎,掌握本節內容對于學好本章及以后學習方程、函數等問題具有關鍵作用。
2、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分式化簡、變形
3、教材的處理
學習是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的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的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是由內向外的生長,其基礎是學生原有知識與經驗。本節課中,學生原有的知識是分數的基本性質,因此我首先引導學生通過分數的基本性質,這就激活了學生原有的知識,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分數的`基本性質用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質。讓學生自我構建新知識。通過例題的講解,讓學生初步理解“性質”的運用,再通過不同類型的練習,使其掌握“性質”的運用。最后引導學生對本節課進行小結,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合理、更完善。
二、目標分析: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的目的就是應從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使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為此,我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四個方面確定了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1)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質
2)能靈活運用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分式變形
2、數學思考:通過類比分數的基本性質,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質,初步掌握類比的思想方法。
3、解決問題:通過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
4、情感態度:通過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意識與探索精神。
三、教法分析
1、教學方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在新課程理念下,獲得數學知識的過程比獲得知識更為重要;诒竟澱n的特點,課堂教學采用了“問題—觀察—思考—提高”的步驟,使學生初步體驗到數學是一個充滿著觀察、思考、歸納、類比和猜測的探索過程。
2、學法指導
現代新教育理念認為,學習數學不應只是單調刻板,簡單模仿,機械背誦與操練,而應該采用設置現實問題情境,有意義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來引發學習者的興趣,本節課采用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觀察發現,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會主動探究,主動總結,主動提高,突出學生是學習主體,他們在感知識知識的過程中無疑提高了探索、發現、實踐、總結的能力。
3、教學手段
我所采用的教學手段是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程序分析
活動1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教師提出問題,下列分數是否相等?可以進行變形的依據是什么?需要注意的是什么?類比分數的基本性質,你能猜想出分工有什么性質嗎?學生思考、交流,回答問題。
在活動中教師要關注:
(1)學生對學過的知識是否掌握得較好;
(2)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是否有深厚的興趣。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例子,引導學生回憶分數的基本性質,再用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質。這樣安排,首先激活了學生原有的知識,為學習分式的基本性質做好鋪墊。體現了學生的學習是在原有知識上自我生成的過程。
活動2類比聯想,探究交流
教師提出問題:如何用語言和式子表示分式的基本性質?學生獨立思考、分組討論、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用語言和式子表示分式的基本性質,體現了學生的學習是在原有知識上自我生成的過程。這樣安排,學生的知識不是從老師那里直接復制或灌輸到頭腦中來的,而是讓學生自己去類比發現、過程讓學生自己去感受、結論讓學生自己去總結,實現了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新知的目的。
活動3例題分析運用新知
教師提出問題進行分式變形。學生先獨立思考問題,然后分小組討論。教師參與并指導學生的數學活動,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實踐,靈活運用分式基本性質進行分式的恒等變形。
在活動中教師要關注:
。1)學生能否緊扣“性質”進行分析思考;
。2)學生能否逐步領會分式的恒等變形依據。
。3)學生是否能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
活動4練習鞏固拓展訓練
教師出示問題訓練單。學生先獨立思考完成,并安排三名同學板演。教師巡視,注意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在活動中教師要關注:
(1)大部分學生能否準確、熟練完成任務;
(2)學生能否用數學語言表述發現的規律;
。3)學生在運算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是否積極。
設計意圖:通過思考問題,鼓勵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地參與到對數學問題的討論中來,勇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善于理解他人的見解,在交流中獲益。第二個問題指明了分式的變號法則。
活動5 小結評價布置作業
學生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整理知識、理順思維。在活動中教師要關注:
(1)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是否理解;
。2)學生能否從獲取新知的過程中領悟到其中的數學方法。
設計意圖:
學生對學習情況進行反思,主要包括: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反思;對學習活動涉及的思想方法進行反思;對解題思路、過程和語言表述進行反思;等等。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失敗的感受,積累學習經驗。對所學內容進一步系統化,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合理,更完善。
【初中數學分式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分式方程解法》說課稿11-23
初中數學的說課稿12-02
初中數學面試說課稿11-20
經典初中數學說課稿11-09
初中數學優秀說課稿06-25
初中數學《數軸》說課稿06-25
初中數學說課稿06-10
初中數學的說課稿【熱門】12-07
初中數學的說課稿【精】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