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數學說課稿初中14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說課稿初中,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說課稿初中 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湘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第五章第一節“軸對稱圖形”,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和教學評價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軸對稱圖形”是第五章“軸對稱”的第一節的第一課時,是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一則重要內容,它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實際生活中也隨處可見軸對稱圖形及軸對稱的應用。
2、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已經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日常生活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很多事物,為學生奠定了感性基礎。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分析現實生活實例和典型圖形的過程,認識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會找出簡單的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了解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聯系和區別。
2、過程與方法:通過折紙、剪紙等活動,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與思考問題的習慣。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欣賞現實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體驗軸對稱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4、教學重難點 :
教學重點:認識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會找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難點: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區別和聯系。
三、說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我以“感受生活——動手操作------共同探討——歸納總結————應用實踐”的模式展開教學。讓學生始終處于主動的學習狀態,讓學生有充分的思考機會。
1、教 法:觀察法、討論法、探究法、多媒體電化教學。 在課的開始,結合多媒體動畫,從優美的生活場景中抽象出蝴蝶、蜻蜓、樹葉這三個軸對稱圖形,激發學生的情趣,使學生產生探索的`強烈愿望,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學法:觀察猜想、共同探討、動手操作、歸納總結、應用實踐!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學習是一種過程,而不是結果!笨梢姡皩W會學習”本身比“學會什么”更重要.
3、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課前制作動態演示的多媒體課件;模具、實物、投影、膠水。
學生準備:剪刀、各種美術顏色、美工刀一把、白紙若干。
四、說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用多媒體演示生活中的有關畫面)
故事引入:(師講故事的過程中播放動畫)
實驗探究
探究一
問題1:這些美麗的圖形來自生活。認真觀察這些圖形有什么共同特征?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問題2:你能將圖中的窗花沿某條直線對折,使直線兩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嗎?其他圖形呢?(在學生通過觀察、概括、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進行歸納驗證:方法一:動手操作“扎紙”實驗。)
方法二:利用多媒體,用動畫的形式演示,總結,得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軸對稱圖形、對稱軸。
這樣設計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同伴的幫助下,經過自己的努力主動地獲取知識。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練習: 請大家拿出你們準備的圖形,動手折一折,畫一畫,找出它們的對稱軸,有幾條呢?
探究二
學生活動.做“印墨跡”實驗:取一張質地較軟、吸水性能好的紙,在紙的一側滴一滴墨水,將紙迅速對折、壓平,并用手指壓出清晰的折痕,再將紙打開后鋪平,觀察所得到的圖案有什么特征?
完成上面實驗后,啟發引導學生有什么發現?在于同伴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得出軸對稱的概念:
接下來給學生例舉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在加深印象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
問題3:你能說出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區別與聯系嗎? 先給學生一分鐘時間思考,然后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再在全班進行交流。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特征,可利用多媒體,展示具有 代表性的圖片。最后教師加以點評,得出二者的區別與聯系。
拓展應用
1、讓學生設計一個優美的軸對稱圖案。展示自己的作品,體會創作時的快樂和意想不到的圖案美和成就感.
2、欣賞反思,提升認識。師:請看這里!音樂聲中,教師配音介紹,學生談感受。舞姿優美典雅的舞蹈——“千手觀音”、雄偉壯麗的人民大會堂、歷史悠久的北京天壇、巍峨高聳的法國埃菲爾鐵塔、
課堂小結
。1)、本節課學到了哪些知識?
(2)、說說自己在本節課中的體會或困惑?
課后作業
1、教科書第117頁習題5.1的第 1、2、3、題。
2、教科書第114練習第1、2題
五、教學實踐活動的收獲與反思:
1、在學習中實踐 ,我學習了金石中學幾位老師的課堂教學,提升了自己教育教學能力。
2、在實踐中反思 ,在實踐研修的過程中,我充分感受到課堂不只是教師個人的舞臺,還應是師生心靈對話、情感交流的舞臺。教師只有在課堂上搭建起師生互動的教學交流平臺,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才有利于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理念、情感和體驗,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相長。
3、在反思中收獲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會靜下心來采他山之玉,納百家之長,慢慢地走,慢慢地教,走出自己的一路風采。
數學說課稿初中 2
大家好!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與大家一起學習、交流,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我說課的課題是“合并同類項”,下面進行簡單的說課: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本節課選自湘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2.4節,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在引入用字母表示數,學習了代數式、多項式以及有理數運算的基礎上,對同類項進行合并的探索、研究。合并同類項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其法則的應用是一次式加減的基礎,也是以后學習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礎。另一方面,這節課與前面所學的知識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合并同類項的法則是建立在數的運算律的基礎之上;在合并同類項過程中,要不斷運用數的運算?梢哉f合并同類項是有理數加減運算的延伸與拓廣。因此,這節課是一節承上啟下的課。
七年級的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象直觀思維已比較成熟,但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薄弱。所授班級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學習風氣。
基與上面對教材與學情的分析,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同類項、多項式相等的概念。
2、掌握合并同類項的法則。
能力目標:
1、在具體的情景中,通過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認識同類項,了解數學分類的思想;并且能在多項式中準確判斷出同類項。
2、在具體情景中,通過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合并同類項的法則,體驗探求規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練運用法則進行合并同類項的運算,體驗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
情感目標:
1、通過設置具體的問題情境,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探究、交流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合作的愉快與收獲。
2、實施開放性教學,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3、通過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學重點: 同類項的概念、合并同類項的法則及應用。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同類項;準確合并同類項。
二、設計思路:
1、 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教學。讓學生經歷同類項概念和合并同類項法則的形成與應用過程,從而更好地理解知識,掌握其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
2、 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猜想、推理、論證、交流與反思等數學活動;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學會探索、學會學習。
3、 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實施開放性教學,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 教學方法、手段與教學程序: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實現我的設計效果,我采用引導、探究法為主的教學法,應用多媒體課件運用CAI輔助教學。設計以下主要教學流程:
1)創設五個步步深入的問題情境:目的在于引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同時為本課學習做好準備和鋪墊。
2)問題探討: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認識同類項,了解數學分類的思想;獲得合并同類項的法則,體驗探求規律的思想方法。同時讓學生體驗合作的愉快與收獲。感受成功的喜悅。
3)火眼金睛與看誰做的又快又準:讓學生加深對同類項的認識,加強對合并同類項法則的理解。
4)例題講解與鞏固練習:讓學生掌握在多項式中判斷出同類項和運用法則進行合并同類項運算的技能,使學生的知識、技能螺旋式上升。
5)課堂小結:通過學生的自我反思,將知識條理化、系統化。
6)拓展延伸與挑戰自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他們提供更廣泛的發展空間。
我的教學目的能不能實現,設計效果能不能達到,就只能看我接下來上課的情況了!我的說課就簡單說到這里,謝謝大家!
數學說課稿初中 3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有理數的加法。本節課選自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數學七年級(上)第一章第四節第一課時的內容。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和教學反思四個方面向大家介紹我對本節課的理解與設計。
教材分析
。ㄒ唬┑匚缓妥饔
有理數的加法是小學算術加法運算的拓展,是初中數學的起始部分,也是初中數學運算最重要,最基礎的內容。熟練掌握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是學習有理數其它運算的前提,同時,也為后面學習實數、代數式運算、方程、不等式、函數等知識奠定基礎.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是建構在生產、生活實例上,有較強的生活價值,體現了數學來源于實踐,又反作用于實踐。就本章而言,有理數的加法是本章的重點。學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數范圍內進行的各種運算的思考方式(確定結果的符號和絕對值),關鍵在于這一節的.學習。
。ǘ┙虒W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
(2)理解并掌握的有理數加法的法則,并會運用法則進行準確運算,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經歷法則探索的過程,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2)體驗初步的算法思想。(轉化)
(3)在探索過程中感受數形結合和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
(4)滲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辯證法思想。
3、情感與態度目標:
(1)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愛。
(2)培養學生協作意識,體驗成功,樹立學習自信心。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和運用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難點: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
教法與學法
我在本節課主要采用“引導——發現教學法”,并借助多媒體課件來展開教學。學生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學習法”來學習本節內容。
教學程序:
我采用的教學模式分為“引——探——結——用”四個環節。
。ㄒ唬┮稣n題(2分鐘)
例如,足球比賽中,可以把進球數記為正數,失球數記為負數,它們的和叫做凈勝球數。
如果,紅隊進4個球,失2個球;藍隊進1個球,失1個球. 則紅隊的凈勝球數為 4+(-2),藍隊的凈勝球數為 1+(-1)。
這里用到正數和負數的加法。
那么,怎樣計算4+(-2)呢?
此環節大約2分鐘。
。ǘ┨剿饕幝、得出法則。 (15分鐘)
現規定正能量為正,負能量為負。
。1)若兩個好人攜帶正能量分別為+20、+30,則相加的結果是( )。
寫成算式:(+20)+(+30)= ( )
。2)若兩個壞人攜帶負能量分別為-20、-30,則相加的結果是( ) 。
寫成算式:(-20)+(-30)=( )
這兩個算式,運算有什么特點呢?
同號兩數相加,好比作同伙人:正數+正數,正能量增大;
負數+負數,負能量增大。
最后概括為①定符號;②把絕對值相加。
。3)若一個好人攜帶正能量+30一個壞人攜帶負能量-10。
則兩人較量的結果是( ) 贏,還剩( )能量。
寫成算式:(+30)+(-10)=( )。
。4)若一個好人攜帶正能量+20一個壞人攜帶負能量-40。
則兩人較量的結果是( )贏,還剩( )能量。
寫成算式:(+20)+(-40)=( )。
這組算式,運算有什么特點呢?
異號兩數相加,好比兩人在打仗,誰的力量強大,誰就贏。如果正能量大, 符號就定為正;如果負能量大,符號就定為負,又讓學生理解兩人打仗,彼此力量會彼此抵消,彼此消損。那么贏的一方還剩多少能量呢?故而把絕對值做減法。強調用大的絕對值減去小的絕對值。
最后概括為
、俣ǚ;
、诎呀^對值相減。
再看兩種特殊情形:
(5)若一個好人攜帶正能量+30,一個壞人攜帶負能量-30。則兩人較量的結果是( ),還剩( )能量。
寫成算式:(-30)+(+30)=( )。
。6)20+0=( ) 0+(-15)=( )
新課程倡導讓學生從“要我學”向“我會學”轉變,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于教材上利用數軸和絕對值來探究法則過于抽象,不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借鑒之下,我選用了學生感興趣的卡通動畫人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我讓學生來當裁判,學生必須把6次的情況都完成后,才能得到結果,這樣每個學生的注意力一直會很集中。若學生有困難,則小組內探討交流、補充,讓學生能逐步引導概括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上述過程,大約20分鐘的時間,將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ㄈ┬〗Y(3分鐘)
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1、同號兩數相加:
取加數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2、異號兩數相加:
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3、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4、一個數同零相加:仍得這個數
。ㄋ模┯
1、加深理解,鞏固法則。(5分鐘)
。1)填表
(2)思考:在進行有理數加法運算時,應分幾步完成?
此題的設計是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有理數加法法則。同時,讓學生知道,凡是有理數運算都要首先確定結果的符號。學生獨立完成表格后,我將解題步驟,分步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對解題格式引起重視。
2、變式訓練,應用法則。(15分鐘)
例1.計算
。+20)+(+12) (-8)+(-12)
。-3.75)+(-0.25) (-1/2)+(-2/3)
。-7)+0
例2.計算
(-5)+9 7+(-10)
。-3/4)+1/2 3/5+(-3/5)
數學家皮亞杰認為:“不斷的訓練才能夠逐漸的發展出一個合理的數學模型”。練習和科學的重復練習始終是數學學習的有效辦法。為了讓學生熟練應用法則準確計算,我設計了2個例題.例1是同號兩數相加;例2是異號兩數相加。這兩種最典型的類型,以起到鞏固法則和規范格式的作用。我讓學生嘗試獨立完成,讓基礎組的學生板演后,并讓別的學生找錯誤,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通過學生糾錯的過程,讓學生對錯誤加深記憶,將知識轉化為技能。
3、小組闖關,檢測目標。 (5分鐘)
在新課程下,教學的本質是學習活動,學生是否有效的學習,教學目標是否落實到位,檢測目標成為一節課的一個重要環節。
我設計了兩個闖關小游戲。一個是學生口答搶答,另一個是男生出題女生搶答,反之女生出題男生搶答,通過男女同學競爭中鞏固、應用法則。
三點教學反思
1、情境探究問題的設置
我用卡通動畫人物來引入問題情境,使學生能夠形象的理解有理數加法法則。在思考問題時,首先應讓學生對好人、壞人在一起有幾種情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培養學生考慮問題的完整性。然后再逐一的進行探索,通過學生談論交流,最后得到有理數的四條加法法則。
2、例題安排的設置
我安排了同號兩數相加和異號兩數相加兩種最典型的類型,以起到鞏固法則和規范格式的作用。
3、數學語言表達的訓練
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在課堂中我盡可能的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表達。這樣可以及時糾正學生錯誤,引導學生規范的表達。
數學說課稿初中 4
一、說課本:
1、課本內容:
我以為可以明白為探索規則——明白規則——應用規則,進一步表現了新課標中“情境引入——數學建模——表明、拓展與應用的模式”。分式的乘除法與分數的乘除法雷同,以是可通過類比,探索分式的乘除運算規則的歷程,會舉行簡樸的分式的乘除法運算,分式運算的效果要化成最簡分式和整式,也便是分式的約分,要修業生能辦理一些與分式有關的簡樸的現實題目。
2、 教材地位:
分式是分數的“代數化”,與分數的約分、分數的乘除法有密切的聯系,也為后面學習分式的混合運算作準備,為分式方程作鋪墊。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分式的乘除運算法則
(2)、會進行簡單的分式的乘除法運算
能力目標:
(1)、類比分數的乘除運算法則,探索分式的乘除運算法則。
(2)、能解決一些與分式有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目標:
(1)、通過師生觀察、歸納、猜想、討論、交流,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2)、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用意識。
(3)、讓學生感悟數學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又為現實生活服務,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4、教學重點:
分式乘除法的法則及應用.
5、教學難點:
分子、分母是多項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運算。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是我們實現教學目標的催化劑,好的教學方法常常使我們事半功倍。新課程改革中,老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1、啟發式教學。啟發性原則是永恒的,在教師的啟發下,讓學生成為課堂上行為的主體。
2、合作式教學,在師生平等的交流中評價學習。
三、說學法:
學生在小學就已經會很熟練的進行分數的乘除法運算,上一章又學習的因式分解,本章學習的分式的意義,分式的基本性質等,都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知識上的鋪墊。
1、類比學習的方法。通過與分數的乘除法運算類比。
2、合作學習。
四、說教學程序
1、類比學習,探索法則。(約3分鐘)
讓學生認真思考教材上提供的4個分數的乘除法的例子(2個乘法,2個除法)
復習:分數的乘除法法則(抽一學生口答)
猜一猜:(a、b、c、d表示整數且在第一個式子中a、c不等于零,在第二個式子中a、c、d不等于零)
類比:得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則(a、b、c、d表示整式且在第一個式子中a、c不等于零,在第二個式子中a、c、d不等于零,a、c中含有字母)
活動目的:讓學生觀察、計算、小組討論交流,并與分數的乘除法的法則類比,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則。
教學效果:通過類比分數的乘除法的法則,學生明白字母代表數、代表式,這樣很順利的得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則。
2、理解法則:(約2分鐘)
(1)文字敘述:兩個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積作為積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積作為積的分母;兩個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顛倒位置后再與被除式相乘.
(2)符號表述:×=;÷=×=
活動目的:兩種形式鞏固對法則的理解。
教學效果:理解法則,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符號感。
3、應用:(約20分鐘)(1)牛刀小試
教材74頁到76頁的例1、做一做、例2.我準備把例1和例2先學習了。再學習做一做。
例1計算(1);(2)
活動目的:抓住學生剛學習了法則,躍躍欲試的學習激情,抽2名同學上黑板演算,其他學生在課堂作業本上演算。老師巡查,予以輔導,反復提醒學生像分數乘法一樣來學習分式乘法(即類比)。
教學效果:有的學生可能沒有注意把結果化為最簡分式,要提醒注意,有的學生可能一邊計算一邊就分解因式進行約分(化簡)了的,說明已經很好地與分數的乘法進行類比學習了(分數是分解因數),應該予以表揚,讓全班學生認真學習、領會。講評時還應該讓學生理解一步的算理。
例2.計算:(1)3xy2÷;(2)÷
活動目的: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類比的學習方法,分式的除法先轉化為乘法。
教學效果:因式分解在分式約分中起到重要作用,對于分子、分母是多項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運算時,一般先分解因式,并在運算過程中約分,可以使運算簡化。
“西瓜問題”
活動目的:能解決一些與分式有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有條理的進行表達。
教學效果:通過以上例題幫助學生總結出分式乘除法的運算步驟(當分式的分子與分母都是單項式時和當分式的分子、分母中有多項式兩種情況)
4、隨堂練習。(約5分鐘)76頁第一題,共3個小題。
教學效果:在總結出分式乘除法的運算步驟后,大部分學生能很好的掌握,但是還有些學生忘記運算結果要化成最簡形式,老師要及時提醒學生。分解因式的知識沒掌握好,將會影響到分式的運算,所以有的學生有必要復習和鞏固一下分解因式的知識。
5、數學理解(約5分鐘)教材77頁的數學理解,學生很容易出現像小明那樣的錯誤。但是也很容易找出錯誤的原因。
補充例3計算(xy-x2)÷
教學效果:鞏固分式乘除法法則,掌握分式乘除法混合運算的方法。提醒學生,負號要提到分式前面去。
6、課堂小結(約3分鐘)先學生分組小結,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師總結。
7、作業布置,凝固新知。(約2分鐘)教材77頁到78頁,習題3.1,1、2、4.并補充一題(分式乘除法混合運算的)
五、說板書設計:
主板書采用綱要式,一目了然。
(一)、分式的基本性質
1、文字敘述
2、符號表述
(二)、應用
末了,談談我的領會。講堂上同等對話,讓門生自主掌握數學,發明題目,實時糾正。講授是讓門生富厚了解。
數學說課稿初中 5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有理數》復習課 ,這節課所選用的教材為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七年級上冊教科書。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是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第一章《有理數》的復習內容,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有理數作為中學階段的入門章節,非常重視與前面學段的銜接。一方面,數從自然數擴展到有理數,初步形成有理數的概念后,進一步學習有理數的運算,是小學算術的延續和發展。另一方面,有理數的學習為學習實數等知識奠定了基礎,是進一步研究代數式四則運算工具性內容。準確數和近似數、計算器的使用也是本章的教學內容,它是應用有理數解決實際問題所必需的。因此有理數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學情分析
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第一章有理數,對x有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于有理數的知識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較高,)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由于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特征和生理特征,學生好動性,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等特點,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生理心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情分析,結合新課標對本節課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有理數概念和有理數運算
難點確定為:負數和有理數法則的理解和運用
二、 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我確立了如下的三維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復習整理有理數有關概念和有理數運算法則,運算律以及近似計算等有關知識
2. 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在教學中滲透美的教育,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會與人相處,感受探索與創造,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興趣,感受數學之美。
三、 教學方法分析 方法:分層次教學,講授、練習相結合。
本節課我將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為主線,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引導分析時,給學生流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1、師生互動探究式教學,以教學大綱為依據,滲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結合初三學生的求知欲心理和已有的認知水平開展教學,形成學生自動、生生助動、師生互動,教師著眼于引導,學生著眼于探索,側重于學生能力的提高、思維的訓練。同時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進行分層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知識,能力得到提高。
2、采用表格形式,將知識點歸納,讓學生通過這個表格很容易看出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聯系,讓學生形成以清晰、系統、完整的知識網絡。
3、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既直觀、生動地反映圖形變換,增強教學的條理性和形象性,又豐富了課堂的內容,有利于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
學法指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傳授學生基本知識,還要培養學生主動觀察、主動思考、親自動手、自我發現等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達到教學的終極目標。教學中,教師創設疑問,學生想辦法解決疑問,通過教師的啟發與點撥,在積極的雙邊活動中,學生找到了解決疑問的方法,找準解決問題的關鍵。
四、教學過程分析
為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本節課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學環節:
(1) 復習就知,溫故知新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主張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出發,xxx是本節課深入研究xxx的認知基礎,這樣設計有利于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
(2)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以問題串的形式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對舊知識產生設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通過情境創設,學生已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欲望,產生了強勁的'學習動力,此時我把學生帶入下一環節———
1、教學環節設計
根據教材的結構特點,緊緊抓住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運用類比、聯想、轉化的思想,突破難點。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環節: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復習舊知識的目的是對學生新課應具備的“認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進行檢測判斷”,學生自主完成,不僅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也能為課堂教學掃清障礙。為了更好地掌握二次函數的基本知識,我設計了五個由淺入深的練習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準備。
運用知識,體驗成功:分層教學,讓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悅
知識深化,應用提高: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梳理,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絡化,對在獲取新知識中體現出來的數學思想、方法、策略進行反思,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增強學生分析問題,運用知識的能力。
歸納小結,形成結構:把“反饋——調節”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結束,應針對教學目標的層次水平,進行測試,對尚未達標的學生進行補救,以消除錯誤的積累,從而有效的控制學生學習上的兩極分化。由學生總結、歸納、反思,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且能熟練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3) 發現問題,探求新知
設計意圖:現代數學教學論指出,教學必須在學生自主探索,經驗歸納的基礎上獲得,教學中必須展現思維的過程性,在這里,通過 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等活動,引導學生歸納。
(4) 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論指出, 數學概念(定理等) 要明確其 內涵和外延(條件、結論、應用范圍等) ,通過對 定義 的幾個重要方面的闡述,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使學生的數學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維的難點。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把握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此時,他們急于尋找一塊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體驗成功,于是我把學生導入第xxx環節。
(5) 強化訓練,鞏固雙基
設計意圖:幾道例題及練習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各有側重,其中例1,例2,體現新課標提出的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理念。這一環節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內化知識。
(6) 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小結歸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是優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暢談本節課的收獲.
(7) 當堂檢測 對比反饋
(8) 布置作業,提高升華
以作業的鞏固性和發展性為出發點,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偟脑O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見解,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諒解 !
2、 作業設計
課外作業分必做題、選做題,體現分層思想,通過作業,內化知識,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發現和彌補教與學中遺漏與不足。
3、 板書設計(課件展示)
數學說課稿初中 7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華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第十章《統計初步認識》中,第三節的內容。主要讓學生認識數據統計中三個基本統計量,是一堂概念課,也是學生學會分析數據,作出決策的基礎。本節課的內容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能直接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
(二)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知識目標: 理解平均數、眾數與中位數的含義,掌握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計算方法,明確平均數、中位數肯定有,眾數卻不一定有的事實;
能力目標: 會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會確定一組較簡單的數據的眾數與中位數,培養獨立思考,勇于創新,小組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 體驗事物的多面性與學會全面分析問題的必要性,滲透誠實、上進道德觀念,培養吃苦創新精神。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三個基本統計量的概念以及其計算和確定方法;
教學難點: 平均數的計算,中位數眾數的.確定。
二、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使用多媒體教學平臺;概念教學中,主要以生活實例為背景,從具體的事實上抽象出三個統計量的概念,通過三個統計量的計算與確定的練習幫助學生理解并鞏固概念;在教學活動中主要是以問題的方式啟發學生,以生動有趣的實例吸引與激勵學生;在整個過程中采用情境教學法。 同時,注重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自學協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主要以學生“探究自學”“小組討論”“相互學習”的學習方式而進行。
三、教學過程的分析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3分鐘) 引入采用“故事法”引入——《從四十名到第十名》。通過這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使學生充分體驗到全面了解并分析數據的必要性。如何能對數據全面了解分析?今天我們將學習從三個不同側面反映一組數據的三個統計量——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通過生動的故事,也是集中學生注意力的一種有效方式。
(二)自學輔導,建構新知(11分鐘)
提出概念: (3分鐘) 在學生還沉浸在有趣的故事情節的中時,對故事的情節設問:主人公的成績在哪一檔次?中等成績約是多少?哪一檔分數的人最多?學生一一作答。在此基礎上,老師把平時生活中的說法(如:中等成績)規范化并抽象出統計中的基本概念(如:中位數)。 這樣可以使新的概念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上,便于理解和記憶。
自學輔導: (8分鐘) 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結合教材,必須想辦法求出故事中的三個統計量,并找出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計算方法。(小組討論、教師輔導)。 因為新教材的編寫比較適合學生閱讀,這一節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較多,學生多有體驗,要讓學生理解并沒有太大的困難。這樣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主觀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小組協作的能力,充分利用“學生資源”,使他們互相幫助, 體驗在集體中的成長與發展。
鞏固整理: (20分鐘) 本節課的概念是一種動態性、操作性校強,所以學生需要在具體的操作演練中去體驗、理解與鞏固概念。
(三)、 探究交流,發展能力 。 (6分鐘) 作為這節課的內容,還可以適當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特別是閱讀圖表、分析數據并計算的綜全能力。小組為單位進行,看哪個小組算得又快、方法又巧。 利用表二計算,首先需要學生讀懂這些數據的含義,其次能正確的使用小學里乘法的意義導出“加權平均數”計算方法,第三這樣的數據的中位數的確定有一定的技巧,對學生的思維與分析要求教高。這是對學生的一次挑戰,利于對學生“思想方法”與“意志品質”的提升。
(四)結束新課,布置作業。(5分鐘) 學生交流心得。 老師相應補充:分析數據 切不可盲目片面,學會全面分析;確定中位數 :關鍵是將數據排序;確定眾數 :作好頻數統計。 完成作業本10.2.1。 學生交流心得。 老師相應補充:分析數據 切不可盲目片面,學會全面分析;確定中位數 :關鍵是將數據排序;確定眾數 :作好頻數統計。
數學說課稿初中 8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蘇科版數學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一節第1課時,本節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初步的數學活動經歷,從觀察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開始,從整體的角度認識軸對稱的特征;同時與圖形的三種運動(平移、翻折、旋轉)之一的“翻折”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通過對這一節課的學習,既可以讓學生感受圖形的三種基本運動中“翻折”在幾何知識中的作用,又為學生后繼學習對稱變換、中心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及平行四邊形的相關知識等做好充分準備;同時這一節也是聯系數學與生活的橋梁。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實例理解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能夠認識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并能找出對稱軸;知道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區別和聯系。
2、經歷觀察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和軸對稱圖形,探索它們的共同特征的活動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欣賞現實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之美時,體會軸對稱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和它的豐富的文化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欲望,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三、教學重點、難點:
依據教學目標,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是: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概念的區別與簡單運用。 難點是: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四、教法、學法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本節課我將引導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等活動過程,在活動過程中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究交流的空間,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合作、大膽表述,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分析,下面我具體談一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探究活動(一):軸對稱圖形
1、激趣導入、感受生活(用多媒體演示生活中的有關畫面) 圖片欣賞(課件):考考你的觀察力,這一醒目的標題,激起學生的好勝心,讓學生邊觀察邊思考:這些圖片有什么共同特征?這一設計遵循教學要貼近生活實際的原則,學生仔細觀察后,能發現這些圖形都是對稱。然后,教師適時提出問題:這些圖形是如何對稱?怎樣才能使對稱的部分重合呢?讓學生觀察、猜想、探究、討論,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導,讓學生發現:把一個圖形的某一部分沿著一條直線翻折180度后能與這個圖形另一部分完全重合。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活動探究形成概念:實驗探究:把一張紙對折剪出一個圖案(折痕處不要完全剪斷),再打開這張對折的紙,剪出一個美麗的圖案,請同學模仿老師的方法試一試。在欣賞、感知軸對稱的基礎上,學生肯定急于了解這些圖形到底美在哪里。因此我設置了剪紙活動,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來創造美,在操作中感知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而后再對比上一活動中部分圖案,互相交流發現它們的共同的特征“存在直線——將其折疊——互相重合”。從而合作歸納得出概念,教師板書概念。
3、聯系實際舉出幾個軸對稱圖形實例,并說出對稱軸(附課件)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符合條件的圖形,讓學生體會軸對稱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生活中的許多軸對稱圖形,他們不但體現了一種對稱美,還蘊涵一定的科學道理,你們知道嗎?
、俦肀P的對稱保證了走時的均勻性
、陲w機的對稱使飛機能夠在空中保持平衡;
③人眼睛的對稱使人觀看物體能夠更加準確全面;
、茈p耳的對稱能使聽到聲音具有較強的立體感……
4、綜合練習,發散思維: 這組習題的設計有圖形、數學……挖掘了生活右多種圖案,加強了學科間的滲透與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在相互爭論、補充、交流中尋找知識的答案,體會學習的樂趣。
探究活動(二):軸對稱
1、動手操作,引入新知
將一張紙對折后,用針尖在紙上扎出如圖所示的圖案,觀察所得圖案。位于折痕兩側的部分有什么關系?再觀察教材119頁圖14.1-3,看看每對圖形有什么共同特征?每一個圖案是由幾個圖形構成的?因為學生已經了解到軸對稱圖形的概念,他們可能會錯誤地認為兩個圖形成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都是對稱,沒有什么差別。所以先運用動手實踐,進行剪紙,借助人的各種感官認識,突出兩個圖形成軸對稱是指“兩個圖形重合”這一特點。按照“存在直線——將其折疊——兩圖形重合”這條主線,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得出兩個圖形成軸對稱、對稱點的概念。教師板書概念。
2、鞏固練習,應用提高(課件)對所學的知識加以理解和鞏固
3、列舉實例,展示才華 舉出生活中成軸對稱的例子,加深對軸對稱的理解。
活動(三):歸納總結
觀察下面兩個圖形,說說你的發現。 對比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列出表格,加深印象) 軸對稱 軸對稱 軸對稱 軸對稱圖形 是兩個 兩個圖形之間的關系 是一個 一個圖形形本身具有的特性 對折后 兩個圖形完全重合 翻折后 與圖形的另一半完全重合 區別:軸對稱指的是“兩個”圖形之間的對稱關系,而軸對稱圖形是指“一個”圖形具有的'對稱性質。
聯系:①都是用對折、翻折180°圖形重合來定義的;
、趦烧呖上嗷マD化,如果把軸對稱的兩個圖形看成是一體的,那么這“一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反過來,如果把一個軸對稱圖形互相對稱的兩部分看成是兩個圖形,那么這“兩個”圖形是軸對稱的。這里滲透整體與部分的辨證關系,進一步發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活動(四):識別圖形、感受對稱美
。1)、欣賞圖片,體會軸對稱所營造的對稱美。
。2)、在計算器顯示的數字0至9中,有哪些是軸對稱的?許多漢字都是軸對稱圖形,如:田、日、曰、中、申、王等等。各公司、企業的商標中有許多軸對稱實例和軸對稱圖形,如聯想,聯合證券,湘財證券,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各品牌汽車的車標中有許多都是軸對稱圖形,如奧迪,韓國現代,本田,富康,歐寶,寶馬;矩形、菱形、正方形、等邊三角形等都是軸對稱圖形;線段也是軸對稱圖形,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就是它的對稱軸。
強調:圖形的對稱軸是直線,不是線段、射線,而是線段、射線所在的直線。比如學生容易認為角平分線是角的對稱軸,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是它的對稱軸,可以很好達到糾正錯誤的功效。其次掌握角、等腰三角形各有一條對稱軸,長方形有兩條,等邊三角形有三條,正方形有四條對稱軸,而圓形是最特殊的軸對稱圖形,有無數條對稱軸,所以它的對稱性應用最廣泛。這樣可以使學生運用圖形的對稱性解決今后一些相關問題。
活動(五):動手操作、積極實踐、創造圖形
。1)、在給出軸對稱圖形的一半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對稱軸的另一邊畫出另一半,成為一個完整的軸對稱圖形。由簡到難,層層第進。
。2)、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一個美麗的軸對稱圖形。
。ㄟ@個部分的設計,具有開放性,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動手能力、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給了學生自我表現、自我創造的空間,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學數學的親切感,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
活動(六):課堂小結
。1)、本節課學到了哪些知識?
。ㄝS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定義;軸對稱圖形的性質;我們所學的多邊形中有哪些是軸對稱圖形;軸對稱圖形的應用。)
(2)、談談你對本節課學習的體會與困惑。
活動(七):作業設計
發揮你們的想象,利用本節所學的知識,為我們班設計一個班徽,要求設計的圖案是軸對稱圖形或成軸對稱,并有一定寓意。這是一道富有開放性、趣味性和挑戰性的作業題,給學生提供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平臺,使學生的活動由課內走向生活。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見解,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諒解 ! 謝謝!
數學說課稿初中 9
一、 說教材: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它是幾何初步知識內容,既是一節起始課,也是后繼學習“圓的周長”、“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的基礎。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圖形的認識和面積計算,以及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知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知識,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教材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滲透了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的關系。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說,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因此,通過對圓的認識,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今后學習圓的周長、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本人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動,觀察、體會圓的特征,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系。了解、掌握多種畫圓的方法,并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想象與驗證、觀察與分析、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圓的各點分布均勻性和廣泛的對稱性,同時獲得思維的進一步發展與提升。
3、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并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三、說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征,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征。
教學準備:
學生:剪刀、白紙若干張、彩筆、圓規、直尺、圓形物體一個
教師:課件、圓規、直尺、圓形紙片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在本節課中要注重學生的學習行為方式的改變、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從欣賞圓、發現圓開始,深深吸引學生,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領學生經歷了一次“研究與發現”的完整過程。教給學生學法:情境中欣賞圓的魅力——合作中探究圓的特征——介紹中體驗圓的數學文化——實踐中感受圓的數學價值,大膽放手,把一切探究的機會交給學生。學生不僅學得輕松活潑,而且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五、說教學過程
對本節課的教學,我精心設計了二個主要環節。
。ㄒ唬、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們以前都和哪些平面圖形做了朋友?這些圖形都是用什么線圍成的?簡單說出這些圖形的特征。
(二)、突出主體、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圓
首先我會讓學生舉舉生活中的例子!叭粘I钪心男┪矬w的形狀是圓的?”學生可能會說出:硬幣、光碟、路標、鐘面、車輪等,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的。讓學生初步感知圓,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同時,我會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圓形圖片,讓學生感受到圓就在我們身邊。
接著,我會出示的兩組圖形,第一組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第二組就是圓形,通過對比,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組圖形是由線段首尾連接所圍成的,而圓是由曲線所圍成的,形成正確表象——圓是一種平面上的曲線圖形。
通過課件展示圓的畫面及各部分的名稱,同時根據課件圖片讓學生分析圓上,圓內,圓外和圓心各指什么?我在適時講解加深學生的理解
2、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和特征
活動一:小組合作探究
。1)以四人為一小組,一起動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你發現了什么?并在小組內交流。
。2)把你們的發現,準備與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1)找圓心
首先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圓形紙對折后打開,用筆和直尺把折痕畫出來,并在圓形紙的其他位置上重復上面的折紙活動二、三次。操作后,問:“你發現了什么?”學生親手操作后,發現所有的折痕都會相交于一點。這些折痕的交點,正好在圓的正中心,我們數學上把這一點叫作圓心,用字母“O”來表示。(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直觀操作,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動作化”,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并有意設置一些認知沖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2) 認識半徑、直徑
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
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在這里因為有半徑的知識做基礎,我會嘗試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探討直徑的知識。
活動二:一起動手
1.請同學們在圓紙片上畫出半徑,10秒鐘,看能畫出多少條?直徑呢?
2.請同學們用直尺量一量畫出的半徑有多少厘米?你發現了什么?直徑呢?
3.請分四人小組討論在同一個圓里,半徑有什么特征?直徑有什么特征?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通過測量和比較,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徑是直徑的一半、直徑是半徑的2倍關系。得出d = 2r與r = d/2的字母公式,并在練習中通過填表強調了圓內半徑與直徑的對應關系,還要求學生在圓內一些線段中,找出半徑和直徑。(設計意圖:合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動眼,自主探索知識的形成與發展,并及時鞏固學習成果。)
口答:
3、掌握畫圓方法
在教學畫圓的過程中,我同樣會放手讓同學們大膽的動腦,動手探索不同的畫圓方法。我會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在向外延伸。我會向學生提問:剛才同學們畫圓都用到了什么方法和工具?和大家交流借鑒一下經驗好嗎?學生會說出不同的方法和工具。如硬幣、線 ,筆,圓規等。此時我會裝做很著急的樣子向學生問:老師想畫一個8厘米的圓可不可以用一元錢的硬幣呢?為什么啊?生:學生會從大小不符合等方面來說明不行。此時我又會說那我要是想畫一個6厘米的圓又該怎么辦呢?為什么啊?生:可能會比較困難.(我在適時從大小符合以及方便等方面慢慢導出學生說出用圓規畫圓)。接下來我在小結得出畫大小不同的圓,我們通常用圓規來畫。并播放課件圓規確定半徑的方法以及圓規畫圓的方法的過程。(并得出結論用圓規畫圓可以畫出大小不同的圓,也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的圓。再次論證得出半徑越大,圓就越大,半徑越小,圓就越小.
最后,我根據以上所學的內容,為學生準備了兩道習題。來加深所學的知識,一是讓同學們
1、用圓規畫出半徑是2厘米的一個圓,并用字母O、r、d分別標出它的圓心、半徑、和直徑。
2、畫出直徑是4厘米的一個圓。
實際應用:學校田徑運動會即將舉行,你有辦法幫學校在操場上畫出一個半徑為10米的圓嗎? 我會適時加以鞏固,在所學知識基礎上史料連接,有關圓的知識,名言等,通過課件展示使學生體會圓所蘊涵的歷史和文化積淀,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激情以及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更加用心.圓與生活又有很大的聯系.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到成功的快樂。學數學,用數學,數學無處不在。
鞏固練習
1、填空。
。ㄍㄟ^這道題讓學生回顧了本節課所學內容,檢驗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
2、判斷,并說為什么。
。ㄟ@些題進一步加深對圓的認識,并培養學生分析、推理和判斷能力。)
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
圖略
圓心O 半徑r 直徑d
d=2r或r=d/2
圓規畫圓:定半徑、定圓心、旋轉一周
數學說課稿初中 10
我是(19)號說課者,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 平行四邊形的判定 。所選用的教材是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xx年初審通過的,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對于本節課。我將根據去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新數學課堂標準的理念,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及教學反思等五個方面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對本節課的理解與設計。
一、說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是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下冊第 19 章第 1 節的內容,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平行四邊形 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是初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教材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節課所學內容,是在學習了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的基礎上,對 平行四邊形的判定 進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又為 其他四邊形 的教學打下基礎,做好鋪墊,在教學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2.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及應用
難點是: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的推導過程(這點要求比較難)
我將通過問題情境的設計,課堂實驗研討,來引導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
3.教學目標
1)掌握
2)探索,由此發現充滿著探索性和挑戰性。(方法與過程)
3)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能從交流中獲益。(情感態度價值觀) 這樣制定教學目標,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并進行理解與應用的過程,增加他們對問題的感性認識。通過推理論證,提高學生的理性認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這包括大膽猜想、勇于探索、創新精神、頑強的學習毅力等)。
二、說教法
情境教學法、課堂研討法
讓學生處于具體的教學情境之中,把抽象的`數學知識,適當的形象化,這就相當于為學生提供一個場所,從多種感觀獲取信息,體驗我們的數學活動。 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得到體驗:
1)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3)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奠定基礎
從整體課堂來看,我們這節課很關注學生的發展,古人說:“學貴有方”。
三、說學法
老師傳授給學生的不應只是知識內容,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一些數學的學習方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指導學生如何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明白數學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指導學生通過類比、猜想、推理等思維進行教學。
四、說教學過程
1、階段: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我將靈活運用溫故而知新,承接前后章,展示情境,結合實際生活,引入新課。
2、階段:新課教學(通過合作性學習進行教學。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合作性學習中,學生不再是學習上的競爭對手,而是共同提高的合作者,這不僅對他們的學業會有幫助,在人格的培養上也很有可取之處。)
3、階段:課堂實踐
我將通過:首先和學生們一起議一議(平行四邊形性質的簡單利用)
最后再和學生們共同完成練一練(隨堂練習,基礎訓練、創新訓練)
4、階段:課堂小結(讓學生談談本節學到什么、收獲什么,教師點評,以達到加深知識的理解)
5、階段:布置作業(達到復習鞏固新知識的目的)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通過課堂學習,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給予指導幫助,從而維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理解,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指正。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數學說課稿初中 11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章第二節《代數式》這一課的內容。根據《課程標準》對這部分內容的要求及本課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情,我將本節課分為五部分: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幾點說明。
一、教材分析
。ㄒ唬┙滩牡牡匚缓妥饔
1.代數式是學生在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知識,是對上一節內容的深化,通過這節課要培養學生合理、規范、準確的數學表達方式和書寫習慣,這是體驗數學的美感和鍛煉數學邏輯思維的必不可少的步驟。
2.代數式既是有理數的概括與抽象,又是整式運算的基礎,也是學習方程及函數知識的基礎。列代數式即用字母把數和數量關系簡明地表示出來,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的思維實現由數到式的飛躍,數學的文字語言與符號語言的轉換,它可以幫助人們從數量關系的角度更清晰地認識、描述和把握現實世界,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ǘ┙虒W目標及確立的依據
本教案力求通過富有吸引力、生動有趣的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學會觀察、探究、概括、表達等數學方法,所以本節課我確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實例讓學生經歷代數式概念的產生過程,了解代數式的概念,學會用代數式表達簡單的數量關系,深化符號感,掌握代數式的有關書寫格式。
2.能力目標:通過豐富的例子使學生體驗從語言敘述到代數表示,從代數表示到語言敘述的雙向過程,能解釋一些簡單的代數式的實際背景或幾何意義,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合作與探究的意識。
3.情感目標:提供多個實際生活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合作交流中享受廣闊的思維空間。通過列代數式表示生活中簡單的數量關系使學生體驗到代數式的實際意義及建模思想方法的實際應用價值,與同學互動過程中學會和人交流和合作,體驗互相支持互相關懷的美好情感。
(三)教學的重點及難點
1.教學重點:代數式的概念和如何根據文字的意義列代數式。
2.教學難點:學生自己構造現實情境,去解釋不同代數式的意義。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是:通過探究性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和好奇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領悟新知識,并讓學生在主動思考探究的過程中自然地獲取知識,去親身體會學習知識的過程,從而加強學生主動探索,敢于發現的科學精神,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設置問題,探究討論,例題講解,課后小結,布置作業,突出主線,層層深入,逐一突破重難點。
二、教法分析
1.學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為主進行學習,教師以啟發等方式進行引導,課堂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的教學組織形式。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漸進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突出體現了“全面參與、全員參與、全程參與”與“自主性、互助性、創造性”的教學思想,逐步培養了學生運用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通過“激發興趣、引入新課,觀察聯想、形成概念,應用拓展、鞏固概念,反思辯論、深化概念,縱橫發散、智能升級,學以致用、運用知識,自我反思、課外拓展”的教學程序,優化教育教學過程,提高教學三位目標的達成度。
三、學法分析
古人言:“授人以魚,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苯探o學生如何學是教師的職責。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主動觀察、比較、分析、討論、交流,使學生的手、腦、嘴充分調動起來,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四、教學過程分析
。ㄒ唬﹦撛O情境,授之以欲
師(熱情地):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老師今天就來和同學們做一個猜數的游戲好不好?下面我來講解一下游戲的規則--同學們任意想好一個數,不要說出來,然后先把向好的這個數乘以2結果加上8,再除以2,最后減去所想的數,F在由老師猜同學們的計算結果(教師同時給幾個學生發放事先寫好答案的紙條)。請這幾位同學告訴大家,老師猜的對嗎?誰能找到老師猜對答案的奧秘呢?
用字母表示數是跨入代數大門的第一步,代數的重要特點是廣泛地應用字母表示數,它是數學發展的一個飛躍,是我們進一步研究和解決許多數量關系的基礎。我國古代“代數思想”的出現是領先世界的(可向學生簡單介紹代數學的發展史),我們在為先人做出的成就感到驕傲的同時,也要反思一下未來我國數學發展的責任要落到誰的肩上你?大家想不想進一步學習知識呢?
【設計意圖】
創設愉悅寬松的游戲氛圍,讓學生在完全放松的情緒下感知生活,增加新鮮感,激發學生興趣,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體會代數式的重要意義。產生學習代數的興趣,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同時也進行了思想及責任感教育。教育家霍姆林斯曾經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
。ǘ┬纬筛拍,授之以漁
。.實例引領
例:用代數式表示
。ǎ保┮覕当燃讛荡螅;
。ǎ玻┘滓覂蓴档暮蜑椋保;
。ǎ常┘讛凳且覕档模当叮
。ǎ矗┮覕当燃讛档钠椒缴伲病
。ǎ担┠嘲嘤泄睬鄨F員m名分成兩個小組,第一組有x人,第二組由有多少人?
。5)已知正方體盒子的棱長為b厘米,則該盒子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表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W生獨立完成,請一生板演答案,師生共同糾錯,重點強調做題的細節,如(4)題中的括號不能漏掉,(5)題中用乘方來表示)
【設計意圖】
英國數學教育心理學家斯根普指出:概念教學應該從大量實例出發,用實例直觀地幫助完成定義而不是就定義教定義。因此,教師在課本已有的加、減、乘、除的基礎上適當地增加了兩個實例,(4)是減法運算,(5)是乘方運算,這位后面概括代數式的意義及代數式的書寫規則做了一定的準備,并進一步體現了字母代數的數學思想,有利于突破教學難點。
2.概念生成
。1)觀察:上述問題中出現的式子:a+3,10-a,1/5a……這些都稱為代數式。
。ń處熤笇W生觀察,小組討論并發言,應適時進行點撥,目的是讓學生歸納出上述式子的共同特點,并總結出怎樣的式子是代數式。
。2)聯想:如50,a等單獨的一個數或者一個字母是不是代數式?(學生思考討論并舉手發言)
。3)質疑:何為運算符號?運算符號是+,-,*,/,乘方,開方。而=,大于,小于,等等是關系符號而不是運算符號,凡由這些符號連結的式子都不是代數式而符號兩邊的式子是代數式。
。4)歸納:
代數式的特征
a.代數式是用運算符號把數或表示數的字母連接而成;
b.單獨一個數或字母也是代數式.
c.代數式中不含等號和不等號。(學生歸納,教師板書,概括要點和關鍵字)
【設計意圖】
此階段通過“觀察-聯想-質疑-歸納-表達”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和學生的思考過程,發展學生的智力品質,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領會一定的數學思想和思維方法,實現學法指導的目的。
3.鞏固聯系,聯系實際,貼近生活
學生獨立做課本上第120頁1題,兩生板演答案,師生共同糾正書寫問題。
【設計意圖】
設計此練習,讓學生積極主動自我嘗試、剖析、修正和反思,使其真正理解代數式概念的內涵。讓學生能在實際情境中準確地用代數式解決實際問題,并記住相關題目對學生進行勤儉節約教育和刻苦學習的教育。
。ㄈ┳晕覛w納,授之以魚
1.結合上面的練習中出現的問題,組織學生思考小組討論后總結出代數式的書寫規則,請代表發言補充.
。ㄌ剿鳉w納出)書寫代數式請注意以下幾點:
(1)x×y×z通常寫為x·y·z或xyz(乘號省略)
。2)把數字寫在字母的前面,如6*b常寫作6·b或6b。如果數字是帶分數的要寫成假分數。
數字和數字之間相乘用*
(3)10÷m通常寫作 (除號用分數線表示)
。4)若最后結果是加減關系的須寫單位時,則將整個式子括起來再寫單位。
(5)相同字母或因式的積,要寫成乘方的形式。
2.補充練習
下列代數式中符合書寫要求的是A.xy2 B.1-x C.-x2y D.xy/2
【設計意圖】
一是培養學生勤于動腦思考,善于總結歸納的良好數學思維品質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是可使學生運用批判性的思維找出代數式書寫中的錯誤,進一步加深理解代數式的書寫規則。
3.縱橫發散,自主創新
人人來當老師
(1)請同學們用10x+5y賦予實際生活背景或幾何背景設計一道數學題!
。ń處熆深惐扔⒄Z中的英漢互譯,使學生明白此題與前面的練習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是互逆思維,鼓勵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象出此代數式的實際背景.)
(2)拋磚引玉,分組競賽
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對下列代數式做出解釋。a+b,ab,6p.
【設計意圖】通過同一代數式讓學生說出不同的生活意義,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
4.學以致用,關愛生命
例:現代營養專家用身體質量指數來判斷人體的健康狀況。這個指數等于人體質量(千克)與人體身高(米)平方的商。一個健康的人身體質量數在20-25之間,身體質量指數低于18屬于不健康的瘦,高于30屬于不健康的胖。
。1)設一個人的質量w(千克)身高為h(米)求他的身體質量指數。
。2)老師的身高是1.60米,體重是55千克,幫老師計算一下我的身體狀況屬于哪一類型?
。3)請同學們判斷自己的身體狀況屬于哪一類型?
【設計意圖】人們越來越關注生活質量,關注健康,此應用題的教學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也為下一節列代數式及后面要學習的代數式的值做延伸和鋪墊。
。ㄋ模┱n堂小結
1、談談你的收獲;
2、談談你的疑問;
3、解疑。
。ㄐ〗M暢所欲言,互講本節課的內容,總結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和應注意的問題,教師對小組總結情況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
在學習成果分享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訓練學生概括歸納知識的能力,從而不所學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
(五)分層作業,自由拓展
。1)必做題:課本105頁2、3題
。2)選做題:課本121頁1題
【設計意圖】
由于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等方面的發展不盡相同,所以分層次布置課外作業,兼顧學習有困難的和學有余力的學生,使他們都能達到數學標準中規定的基本要求并使部分學生能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五、幾點說明
1.板書設計
(1)代數式的特征
。2)書寫代數式請注意以下幾點
。3)補充練習
2.時間安排
。1)創設情境,授之以欲 (5分鐘)
。2)形成概念,授之以漁(15分鐘)
。3)自我歸納,授之以魚(15分鐘)
。4)課堂小結 (5分鐘)
3.設計特色
在探究過程中確保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自主學習,讓學生從接受知識到探究知識,真正煥發教學活力,讓他們自己往前走,自己去鍛煉去創造。
始終把素質教育思想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始終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性差異,讓每個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發展智力,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數學說課稿初中 12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八年級下冊第五章第4節《數據的波動》(第一課時),F我就教材、教法、學法、教學流序、板書五個方面進行說明。(懇請在座的各位專家、同仁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
1、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探究數據的離散程度及認識“極差”“方差”“標準差”三個量度及其實際意義。主要是運用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到當兩組數據的“平均水平” 相近時,而實際問題中具體意義卻千差萬別,因而必須研究數據的波動狀況,分析數據的差異,逐步抽象出刻畫數據離散程度的“極差”“方差”“標準差”的三個量度,并且掌握利用計算器求方差和標準差。
2、地位作用:
縱觀本章的教材安排體系,以數據“收集—表示—處理—評判”的順序展開。數據的波動是對一組數據變化的趨勢進行評判,通過結果評判形成決策的教學,是數據處理解決現實情景問題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是本章學習的最終目的和落腳點。通過本節的學習為處理各種較為復雜的現實情境的數據問題打下基礎。
3、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對本節知識的提出的“探索如何表示一組數據的離散程度,會計算極差和方差,并且會用它們表示數據的離散程度”要求,確定以下目標:
。1)知識目標:
a、掌握刻畫數據離散程度的“極差”“方差”“標準差”三個量度。
b、會動手和利用計算器計算“方差”“標準差”。
(2)過程與方法目標:
a、經歷感受表示數據離散程度的三個量度的探索過程(“極差”“方差”“標準差)。
b、通過數據分析的學習,培養學生探索數學規律的'能力(“平均數相同的兩組數據,極差越小,波動越小,越穩定”;“一組數據方差越小,波動越小,越穩定”)
c、突出關鍵環節,判斷兩組數據穩定性就是抓住計算其方差進行比較。
d、在具體實例中體會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
。3)情感目標:通過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認真參與、積極交流的主體意識,通過數據分析,培養學生善于用數學的眼光認識世界,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數學素養。
4、重點與難點:重點:
理解刻畫數據離散程度的三個量度——極差、標準差和方差,會計算方差的數值,并且在具體問題情境中加以應用。
難點:理解極差、方差的含義及方差的計算公式,并且準確運用其解決實際問題。
二、說教法
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啟發學生自主性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有效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素質。根據這一原則和本節教學目標,我采用如下的教學方法:
1、引導發現法。數據分析的三個量度,是十分抽象的概念,要引出三個概念,必須借助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我設計了一個連接奧運會中韓射箭運動員的場景,并且用表格記錄環數,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評判,通過學習分析具體的生活實例來發現當兩組數據的“平均水平”相近,無法用平均數來刻畫時,引入一種新的量度,逐步抽象出“極差”“方差”“標準差”。以此,打開教學突出教學難點的缺口,充分激活學生思維,調動其主動性和積極性。
2、比較法。在極差和方差的應用中,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用已有的知識還是難以準確的刻畫一組數據的離散程度,從而引入新的量度。
3、練習鞏固法。通過練習,強化鞏固概念,熟練計算器的操作。進一步理解本節知識對于實際問題的意義。這樣更能夠突破重點、解決難點,在運算中深刻理解“極差”“方差”“標準差”的內涵。使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4、選用一個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背景。通過一個實際問題情境的導入和比較,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直觀地估測甲、乙兩名選手的成績,回顧有關數據的另一個量度 “平均水平”,同時讓學生初步體會“平均水平”相近,但兩者的離散程度未必相同,僅有“平均水平”還難以準確地刻畫一組數據,從而順理成章地引入刻畫數據離散程度的一個量度—極差;然后,設計了一個“做一做”,因承上面場景的情境,增加了一名選手丙,旨在通過丙與甲、乙的對比,發現有時平均水平相近,極差也相同,但數據的離散程度仍然存在差異,僅用極差還難以精確刻畫一組數據的離散程度,從而引入刻畫一組數據離散程度的另外兩個量度—標準差和方差。指導學生動手計算平均數、極差、方差、標準差,并依次比較,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問題。
三、說學法:
教給學生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本節課注重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盡可能地增加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我主要設計的學法指導是:
。1)引導觀察分析法:鏈接運動員設計場景,引導學生觀察把環(用眼),關注收集的數據,積極思考,分析兩名運動員設計的穩定程度(動腦),指導學生動手計算(動手)。讓學生學會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2)引導比較鑒別法:在教學過程中,每出現一個新概念或一個新公式,采取的方法是:一是引導學生讀,二是解釋關鍵詞語,三是讓學生動手計算、鞏固知識,加深理解概念的內涵,四是回頭看實際情形,認識數據的變化規律,在實際背景中比較形成正確的決策。
。3)引導練習鞏固:注重“做一做”的練習中強化、觀察、切入公式特點、計算、分析、判斷的方法的鞏固,通過強化加深學生對三個量度的理解和應用。讓學生知道數學重在運用,從而檢驗知識的應用情況,找出未掌握的內容和知識。
。4)引導自學法:學生自學掌握計數器計算方差和標準差的操作功能。
四、說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展示情景(鏈接奧運會中韓運動員設計的情景)。
<2>、學生觀察閱讀分析(描述運動員射箭的平均水平)。
<3>、分析思考尋求解決方案(觀察表格數據求平均數)。
<4>、通過對以上問題的分析發現在實際生活中除了關注數據的“平均水平”以外,還要關注數據的離散程度。(引出本課課題——數據的波動)
2、新課:
。ㄓ蓪W生已經掌握的知識來引出課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學習本節知識的興趣)
<1>、概念介紹:
a、數據的離散程度(是相對于平均水平的偏離情況);
b、極差(極差是刻畫數據的離散程度的一個統計量,是一組數據中最大數據與最小數據的差);
c、練習鞏固計算極差;
<2>、展示丙運動員加入的情景,讓學生在乙丙兩人中挑選,計算中發現平均數極差相同,讓學生產生新的困惑。引入本節的第二個知識點——方差和標準差。
<3>、引進概念
a、概念“方差”(各個數據與平均數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數),給出計算公式:
b、給出“標準差”的概念(方差的算術平方根)。
c、學生相互交流學習操作計算器計算方差和標準差。
<4>、引導學生理解一組數據的極差、方差、標準差越小,這組數據就越穩定的內涵(通過數據與圖比較說明,使抽象概念具體化)。
<5>、計算引例中的方差和標準差。(作用:一是鞏固“方差”的計算方法;二是用方差來刻畫引例中的數據離散程度,加深學生對方差意義的理解。三是會用運“方差”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3、鞏固練習:
<1>、樣本4、7、5、2、3、8、5、6的平均數是xx,眾數是xxxx,極差是xxx,方差是xxxx,標準差是xx。(通過這組練習強化概念和計算方法的運用)
<2>、P—235隨堂練習(1)(通過這道習題鞏固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小結談體會:教師引導回顧所學概念;讓學生談學習、運用的體會。
5、布置作業:P—199(1)(2)(3—選作題):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為表格式,這樣的板書簡明清楚,重點突出,加深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便于比較和記憶,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數學說課稿初中 13
一、說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
通過數學學習希望學生能達到以下四方面的目標:
。ㄒ唬┲R與技能
●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ǘ⿺祵W思考
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三)解決問題
能綜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ㄋ模┣楦信c態度
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性和創造性;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
以上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于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二、說內容標準
初中數學分為“數與代數“ “空間與圖形“ “統計與概率“ “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領域。
“數與代數“的內容主要包括數與式、方程與不等式、函數,它們都是研究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的數學模型,在七年級下冊中具體體現在: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標系,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組,第九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組,這些內容使學生認識到,現實中的問題可以構建有效的數學模型,解決簡單的問題。從而體現“實踐—理論—實踐”的認識過程。
“空間與圖形“的內容是人們更好地認識和描述生活空間并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七年級下冊中有:第五章相交線平行線,第七章三角形,這些知識的學習使學生獲得初步的識圖、作圖等技能,發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統計與概率“主要研究現實生活中的數據和客觀世界中的隨機現象,來幫助人們作出合理的推斷和預測。在七年級下冊中體現在第十章: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這是初中階段學生對統計學的初步接觸,也是為八年級下冊的第20章“數據的分析”做鋪墊。
“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程標準將它作為與“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并列的內容,足見標準對這一領域的重視。在整個初中階段,“實踐與綜合應用”不作為獨立的一塊內容,而是同與其最接近的知識內容相結合,教科書在每一冊都安排了1~2個“課題學習”,每一章都安排了2~4“數學活動”。這樣處理,使得“實踐與綜合應用”以多種形式分散編排,化整為零,經;蜕罨。
三、說教材的特點和編排意圖
教材在編排上
⑴增加了豐富的問題情境。
本冊教材在內容素材的選取上力求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現實,并注意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例如在教科書的七年級下上冊“二元一次方程組”一章,實際問題情境貫穿于始終,對方程解法的討論也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的。全章涉及了物理問題、幾何問題、經濟問題、農業問題、生產效率問題、社會問題等許多實際問題。
還有學習“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就離不開大量真實的素材,教科書中的素材也涉及到了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學生的身高、體重、視力、脈搏,收集廢電池、丟棄塑料袋等環境保護問題,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工資、雨傘銷售等經濟問題等等。
、齐A梯式呈現知識內容。
教科書在每一章節中設置了“思考”“探究”
“歸納”等欄目,讓學生從觀察身邊的事物入手,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通過討論互相啟發,促進數學思考,擴大和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再通過探究、討論歸納結論,體會特殊到一般的過程。以“對頂角相等”為例,教科書首先設置一個“討論”欄目,讓學生度量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角的大小,通過學生的充分討論,探究發現對頂角相等這個結論,然后再對它進行說理。
⑶循序漸進地進行推理訓練。
對于推理能力的培養,按照“說點兒理”“說理”“簡單推理”“符號表示推理”等不同層次分階段逐步加深地安排,教科書從七年級上冊開始滲透推理的初步訓練,到七年級下冊結合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正式出現證明,在以后各冊中,對于推理證明的要求一以貫之,逐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确謱哟蔚木毩、習題。
練習題的安排,不是簡單的課時劃分,而是根據內容的需要來安排。對于習題,改變了以往根據題目難度分為A、B組的方法,而是按照習題功能設置了“復習鞏固”“綜合運用”“拓廣探索”三個層次。“復習鞏固”層次的習題主要是讓學生復習本節(章)所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綜合運用”層次的習題是要學生綜合運用本節(章)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拓廣探索”層次的習題綜合性、實踐性更強,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發展的空間,希望所有學生都能上手,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韶S富多彩的“數學活動”。
教科書在每一章都安排了2~4個具有綜合性、探究性、開放性的“數學活動”,通過這些“數學活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增強動手能力、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合作精神。
四、教材的知識點和能力
這冊教材包括:第五章:相交線和平行線;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標系;第七章:三角形;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組;第九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不等式組;第十章: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
(一)知識點
相交線和平行線。相交線主要研究垂線的性質,平行線研究平行線的判定和性質以及平移。本章的重點是垂線的性質與平行線的判斷和性質。逐步深入地讓學生學會說理是本章的難點。
平面直角坐標系。主要內容包括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有關概念,點與坐標的對應關系,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和用坐標表示平移等知識。本章只要求學生會建立適當的平面直角坐標系,建立點與有序數對的一一對應關系,讓學生初步感受樹形結合的思想。
三角形。包括“三角形的有關概念”、“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與三角形有關的角“、多邊形及其內角和”、“鑲嵌”。通過生活中的實例,認識并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通過探究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認真分析,并在添加輔助線上加以指導,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證明方法。
二元一次方程組。主要包括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解法和應用。以方程組為工具解決實際問題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注意提高分析問題中數量關系能力。
不等式和不等式組、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解法和應用,并能把解集在數軸上表示出來。以不等式(組)為工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重點。
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了解全面調查與抽樣調查。通過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描述數據、分析數據,從而得出結論。
。ǘ┠芰c
1、通過數與代數的學習,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使學生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空間與圖形的學習,使學生會進行簡單的推理和說理,養成言之有據的習慣
3、通過學習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五、教學建議
1、注重聯系實際,盡可能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出發,在恰當的問題情景中進行教學。
2、注意直觀操作與說理的結合,逐步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和表達。例如,對已獲得的“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這個結論,教科書上又采取了直觀和說理方式來使學生重新認識,教師引導學生在直觀拼擺的基礎上意識到兩個處理方式的不同,即此處是在進行推理。
3、注重分析思路,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
4、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5、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程度
六、評價建議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促進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
首先要關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包括學生參與活動的程度,行為表現,和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數學思維策略,水平和思維品質。
第二、關注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包括掌握知識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等等。
第三、采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的方式,從不同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
第四、要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準確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
七、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保證數學新課程實施的一個重要條件。
1、延伸主要的課程資源——教材,讓教材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一,用活教材提供的課程資源;
第二、挖掘教材隱含的課程資源;
第三、置換教材生疏的課程資源。
2、善于利用身邊熟悉的課程資源。
第一、選擇學生現實生活中的事件或現象作為教學資源;
第二、選擇學生自身的生長發育情況和教學現象素材作為教學資源。
3、合理開發學生生活中的課程資源。
第一、運用生活中真實、生動的素材作為課程資源(如有序數對用排座位說明,點與坐標可以把某個學生的位置當做坐標原點,其他學生找到自己所在位置的坐標);
第二、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作為課程資源。
4、及時捕捉互動生成的課程資源。
第一、善于捕捉并選擇有價值的信息作為有用的教學資源。
第二、開發和利用學生的課堂表現和錯誤資源。
總之,作為教師,我們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作為教師,我們要成為教材的主人,而不應成為教材的奴隸;作為教師,我們應因地制宜,以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多種渠道開發與利用豐富的課程資源,共同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和發展。
數學說課稿初中 14
一、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矩形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積累一定的經驗的基礎上學習的。它是這章的重點內容之一。既是平行四邊形知識的延伸,又為學習其它特殊平行四邊形提供了研究方法和學習策略,也為今后學習其它有關知識奠定了基礎,起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對本節內容的要求及本課內容的特點,運用新課程理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技能:
1.理解矩形有關概念,根據定義探究并掌握矩形的有關性質。
2.了解矩形在生活中的應用,根據矩形的性質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數學思考:
1.經歷矩形的概念和性質的探索過程,發展學生合情推理意識,掌握幾何思維方法。通過觀察、思考、交流、探究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根據矩形的性質進行簡單的計算和應用,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培養幾何直覺向思維邏輯轉化的習慣,進一步體會類比及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解決問題:
通過學生觀察、實驗、分析、交流,引出矩形的概念,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及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通過收集生活中的數學信息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應用數學意識。
情感態度:在與他人的交流合作中,讓學生感受數學活動充滿探索的樂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大膽猜想、樂于探究的良好品質以及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主動探索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矩形的性質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理解矩形的特殊性,探究矩形特殊性質。
四、教法及手段:
根據本課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及教學的要求,采用教師引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使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
教學手段:采用多媒體(PowerPoint,幾何畫板)、實物投影輔助教學。
五、教學過程
本課的設計環節如下: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動手操作 得出定義、引導探究 得出性質、運用新知 解決問題、歸納小節 鞏固新知、分層作業 學有所得。
在本課各個環節設計中力求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1、數學問題生活化
設計中我遵循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課標要求。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讓數學問題生活化,活動1我展示給同學們一張校園門口的照片,讓同學們感受生活中到處傳遞著數學信息,通過觀察、搜集并分析熟悉的圖形,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進而引出活動2 ; 性質應用中計算電視屏幕的大小,也是與生活聯系非常密切的問題,有的學生還不知道電視的大小是指的對角線的長短,通過這道題目,讓學生了解到生活的常識,也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而且通過問題的解決培養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的熱情。
2、創設自主探究情境,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矩形定義的探究,學生拿出自制平行四邊形學具,分組活動,通過學生觀察、實驗、分析、交流,引出矩形的概念,把平行四邊形的演變過程,遷移到矩形的概念與性質上來,明確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并通過學生找出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感受數學美及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矩形性質的探究是讓學生類比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通過觀察、測量、分析、證明等手段,讓矩形的性質在活動中"浮出水面"。活動中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在探索中發現新知,在交流中歸納新知,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我在評價中對活動積極的小組和個人進行表揚,增強學生創造的信心,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性質1是學生小組交流完成的證明。而性質2要求學生認真寫出已知、求證和證明過程,在此基礎上請一個學生上黑板板書,其余學生觀察其板書正確與否。培養幾何直覺向思維邏輯化轉化的習慣,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活動中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同時也積累了良好的學習經驗。
3、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學生嚴謹的解題習慣。
本節課新知應用環節,我設計了3個題目。
練習1是性質的定義的直接應用,在鞏固新知的同時,引導學生進一步發現與矩形中所包含的基本圖形,從而讓學生感受矩形與等腰三角形與直角三角形有密切的關系,讓學生體會知識的聯系與延伸,培養幾何直覺向思維邏輯轉化的習慣,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例題的設計是讓學生體會性質應用的同時規范學生的解題步驟和格式,讓學生感受數學思維的嚴謹性。
練習2是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數學,做到學用結合,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的熱情和情趣。
4、教學活動中注重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首先根據不同學生的智力、能力、基礎不一,把學生編排成探究小組,在探究中注重組內幫帶,以互幫互助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共同提高,其分組的原則是:數學成績優秀的,組織能力強的、動手能力強的、成績中等的、基礎差的。 其次是作業的設計體現的是層次性。我把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種。必做題較基礎,可以發現和彌補課堂學習的遺漏和不足。備選題則僅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用。另外數學日記是幫助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獲和不足,培養學生善于總結和反思的習慣。
5、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本節課是采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的,給學生以直觀感性的認識,培養學生觀察、表述、歸納的能力。 使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完成。
以上,是我設計本節課的一些做法和體會,有不妥之處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數學說課稿初中 15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代數式的值》。我準備從如下幾個方面展示: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程序設計,評價與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代數式的值》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第二章,是我個人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較差、認知能力不強以及思維品質不夠活躍等實際情況而在教學中加以補充的一節課。代數學作為一門學科,它的課題首要的就是研究用字母表示式子的變形規則和解方程的方法。因此,本節課既是算術知識的延續,又為后面知識的學習起著導航作用,即:對于代數我們研究什么?如何研究?
。ǘ⒔虒W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結合學生的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了解代數式的值的概念,知道代數式求值的書寫格式,能區分易混淆語言,清楚代數式求值過程中易出錯的地方,會解決簡單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應用變式訓練進行拔高。
情感目標: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學習數學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同時通過多媒體演示激發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
。ㄈ⒔虒W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代數式求值的書寫格式。
教學難點:代數式求值的書寫格式,變式訓練知識的運用。
二、教法、學法分析
本節課涉及的知識點不多,知識的切入點比較低,根據課標的要求,代數式的值的`概念屬于了解內容,所以本節課較多的時間用在代數式求值知識的運用上。教師以多媒體為教學平臺,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串和活動系列,采取精講多練、講練結合的方法來落實知識點并不斷地制造思維興奮點,讓學生腦、嘴、手動起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而學生在教師的鼓勵引導下小結方法,克服思維定勢,并通過小組討論、組際競賽等多種方式增強學習的成就感及自信心,從而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程序設計
板 書 設 計:
代數式的值
四、評價與反思
新課標要求我們合理選用教學素材,優化教學內容。所以我在教學中,選用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素材,并注意學科間的聯系。忠實于教材,但不迷信教材,在研究的基礎上使用教材,對于課堂和課外練習一部分取材于課本,而概念的引入卻有別于教材。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探究數學問題的熱情。
教學方法合理化,不拘泥于形式。在教學中,通過問題串與活動系列,實施開放式教學,隨處可見學生思維間碰撞的火花,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思考的習慣,增強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無論是教學環節設計,還是課外作業的安排上,我都重視知識的產生過程,關注人的發展,意到個體間的差異,注意分層教學,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感悟,都有著各自的數學體驗,不同的人在數學上都得到不同的發展。
以上是我對《代數式的值》一課的說課,不當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數學說課稿初中】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的說課稿12-02
初中數學面試說課稿11-20
經典初中數學說課稿11-09
初中數學的說課稿【精】12-08
初中數學優秀說課稿05-20
初中數學《菱形》說課稿04-05
初中數學《數軸》說課稿11-23
初中數學說課稿03-11
數學說課稿初中06-07
初中數學的說課稿【熱門】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