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語文說課稿初中合集7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初中7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1
一、說教材
《蘇州園林》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十三課,是一篇說明文,這篇文章介紹蘇州園林的建筑特色,文章按照由總到分的邏輯順序展開,先總體介紹了蘇州園林圖畫美的特點,然后具體展開分別說明,通過本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蘇州園林的特點,并且開闊視野,體驗園林背后所體現的獨特文化內涵。
二、說學情
對于說明文體的學習,八年級的學生在本單元前兩課才剛剛開始接觸,還沒有接觸到全部的說明方法、說明順序以及事理說明文或事物說明文等分類,但對說明文體閱讀應掌握的重點內容應該有所知,如:明確說明對象;所說明的事物有什么特點;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語言有什么特點等等。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一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本節課的生字詞和作者情況,正確把握文章的結構,了解文章語言的多樣性。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合作交流這一過程,能夠理清文章結構,提高文本理解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蘇州園林的建筑特點,領略蘇州園林的建筑美,學生能夠激發起對我國園林文化的喜愛和欣賞。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把握文章結構、品味語言的多樣性。
五、說教學方法
只有傳授給學生有效的鑒賞方法,學生才會舉一反三,逐步提高閱讀和鑒賞能力。所以本節課我將采用以下教學方法來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談話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反復誦讀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那么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會利用多媒體展示蘇州園林的圖片,然后用激情的語言介紹蘇州園林,它素有“園林之城”,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譽,譽為“咫尺之內再造乾坤”,是中華園林文化的翹楚和驕傲,是中國園林的杰出代表。蘇州園林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中國傳統思想和文化內涵,是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范。這樣的導入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更能帶來心靈上的震撼。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首先,我會讓學生結合課前預習,談談對葉圣陶的理解
其次,我會在讓學生五分鐘的時間內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這樣的安排有利于學生初步把握文本內容,為下面深入文本做好鋪墊。
(三)細讀課文,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我會通過以下四個問題來逐步引導學生:
1.文章第一自然段寫了什么內容?如何理解“標本”這個詞在文章中的含義?
2.閱讀文章第二段,主用三個字概括本段圍繞什么來寫的?又是如何來展開。
3.同桌之間交流討論,文章第三到九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內容?與第二段有什么關系?
4.三到九自然段的順序可以調換嗎?為什么?
通過這四個問題可以逐步引導學生明確文章的說明順序,把握文章內在的邏輯思路,感受說明文的嚴謹性。
這樣的環節學生能夠由淺入深把握文章內容,理解關鍵字的含義,通過以上環節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小組討論,拓展延伸
播放蘇州園林相關視頻,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并這樣的安排利于學生發散思維,拓展視野,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蘇州園林的了解。
(五)回顧全文,小結作業
首先,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內容,其次布置作業:做一名小導游,介紹一下最近去過的一個景點;寫300字左右的說明文。這樣既有利于學生鞏固課堂知識,又有利于學生發揮個性,選擇自己擅長的形式,從而激發起他們對寫作的興趣。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2
說教材內容、目標及重難點:
《愛蓮說》是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的小品文,它文質兼美,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達了自己潔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的人生追求。本文語言精煉、句式駢散相間,修辭多樣,僅用119個字就創造出了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精品,令人贊嘆,耐人尋味。由此,確立了本課的四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積累優美的語言;
2、品析重點語句;
3、采用多種方式的誦讀,積累文言精品;
4、通過對蓮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形象的探究,培養學生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
重點:讀出文章韻味,體會文章審美情趣,理解托物言志寫法。
難點:襯托手法的運用。
說教法與學法:
朗計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它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手法,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因此,這篇古詩文我準備采用創設情境、指導朗讀、品析美點、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
在朗讀中,主要從把握基調、讀出節奏、讀出感受三個方面,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在讀中提高認識、增強體會。
在品析美點、合作探究中,充分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做到有思有講、有講有評、合作學習、交流心得。
說教學流程:
。ㄒ唬、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帶學生置身于教學內容相應的情境中,吸引學生走進文本。
。ǘ、朗讀指導,突出重點
1、師范讀,也可聽錄音或配樂朗誦,激發學生興趣。
2、指導朗讀:
第一輪:初讀,讀準音,把握基調。
第二輪:再讀,讀出輕重快慢。
第三輪:用心讀,讀出感受。
通過這反復朗讀,學生對文章內容已有大概的了解。進入第三個環節——
。ㄈ、品析美點,合作探究
1、品析段落,積累詞語。梳理重點詞語,用白話文連貫翻譯。
2、品析寫法,突出重點。學生合作探究文章內容,總結出“蓮——特點——品德——愛”的文章線索,師總結,這就是“托物言志”的寫法,然后下定義說明。
3、突破難點——“正襯”、“反襯”
師設疑:本文以愛為脈絡,寫出了對蓮花的喜愛,為何還要寫菊花和牡丹?
生合作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老師總結:
嘆惋菊花是為了潔身自好而逃避現實,處世態度未免有些消極;鄙薄牡丹是為了追名逐利,攀附富貴,未免有些庸俗;贊美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本色十分難得。由此可看出,寫菊和牡丹是為了襯蓮,菊是正襯,牡丹是反襯,在映襯中突出了蓮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時又針砭了時俗。
4、課堂交流,生置疑,各抒已見。
5、拓展延伸,創造訓練。
搜集寫蓮的古今詩詞,幫助學生達到感受美,創造美的初始文學境界。
板書:
菊——隱士(正襯)
牡丹——富貴(反襯)
蓮——君子
托物言志——不慕名利,潔身自好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3
一、說教材
1、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的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
編者安排這篇作文,就是想讓我們領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練習精讀的技能,并作適當的摘錄。
2、課文解讀: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個性的寫景散文,是引導學生們調動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去閱讀文本、觀察生活的極好范例。本文的語言清新、優美、親切、自然,描寫生動形象而又妙趣橫生。老舍對景物描寫得細致入微,平中見奇,常處見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種觀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應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另外,還可以把本文與《春》比較閱讀,進一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對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的作用。文章開頭寫濟南冬天的天氣,老舍以自己親身的感受,寫出了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特點;接著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最后寫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文章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點。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第5段。老舍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致,不是采取直抒胸臆,而是通過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如這樣一句話,“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崩仙釋⒆约簩隙斓南矏酆唾澝乐椴宦逗圹E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老舍的贊美之情。在這些認識的基礎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3、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a、領會老舍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2、能力目標:
a、學生們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b、培養學生們分析、綜合的能力。
3、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4、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們領會老舍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的方法,通過讀品體會老舍對濟南的贊美之情。側重賞析第3段和第5段,讓學生們在反復的讀的過程中,領會要旨。
教學難點則是老舍情景交融的寫法。我準備用讀寫說的綜合教學方法來突破難點。讓學生們在讀出美的句子中,說出獨特的感受,進一步體會老舍在字里行間體現的情感。最后,用寫來升華。
二、說教法
1、尊重學生們個性,實行個性化教學。
在研究新課標時,我體會到“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們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們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庇谑俏腋鶕菊n目標和內容,結合學生們實際能力,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們的主動性,用發現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們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去發現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學生們的個性,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2、讀、寫、說相結合教學,提高學生們整體素質。
為了提高學生們語文綜合能力,結合課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課時,注重了構筑讀的平臺,創設說的動機,讓學生們通過摹寫,做到學以致用,加強了與文本的對話。從課堂反饋的情況來看,學生們讀說寫都到位,課堂氣氛活躍,效果很好,這就堅定了我課改的決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適于朗讀,所以在文章的講析中應堅定的引入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們在反復誦讀中領悟文章描景繪物的美,最終領會文章所蘊涵的豐富情感。
三、說學法
因為學生們是課堂的主體,因此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們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采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們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根據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們自主地發現、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并在課文賞析后進行拓展鞏固。使學生們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們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2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領會老舍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第二課時進一步感受老舍的感情。本說課教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五、說教程
。ㄒ唬、課前準備:主要分為學生們準備和教師準備。
讓學生們利用網絡資源的多種渠道,搜集有關老舍的生平資料及代表作品,還可閱讀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濟南的秋天》,拓寬學生們的閱讀面,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有意識的指導學生們預習課文,解決生字詞所帶來的困難。
在課前,我精心準備了電教平臺、錄音等輔助手段來豐富教學,擴大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們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ǘ⒔虒W過程
這節課我是按“引入新課——講授新課——歸納總結——反饋練習”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先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一提起北國的冬天,總會讓人想起“大雪紛飛”、“寒冬凜冽”這樣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皚皚的北國之冬中,有一個地方的景色與眾不同:它的氣候溫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這個地方就是濟南。這節課,我們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導下,一起到濟南領略濟南冬天的奇景。
2、講授新課:
(1) 初讀課文,采用默讀法,限定時間,要求學生們不回讀,全神貫注的讀,并且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們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
設題目的:引導學生們通過讀去整體感知文本,初步了解文章內容。解題思路:讓學生們在讀的過程中去發現,找出能夠支撐老舍說法的地方,并談出自己的見解。
。2)精讀關鍵段落(3-5段)
教師可適時發問:你最喜歡那一句,為什么?
設題目的:引導學生們主動地品析重點語句,體會老舍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難點的很重要的環節。
解題思路:讓學生們先讀再說,甚至用多種形式去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文句的妙處。
。3)使用探究法,教師展示四幅圖片,讓學生們再讀課文,并評價教師所展示的圖片,哪些地方與課文內容相對應,哪些不相符。
設題目的:加深學生們對課文的印象,讓學生們更為主動的去探究知識。
這種方式將一改以往的教師把學生們的思維給固定了的模式。而是讓學生們主動的參與到討論中來,以獲取更多的情感體驗。
(4)以寫促情
要求:請仿照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結合前幾天本地的一場大雪,寫一寫我們孝感的冬天。
設題目的:學習老舍情景交融的寫法,抒發自己對家鄉、對大自然的感情。
寫完后讓學生們交流,教師予以鼓勵,達到本課高潮。
3、歸納小結
讓學生們說這節課學到了什么?(教師對學生們的每一點見解都予以肯定)
4、反饋練習
讓學生們討論: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設題目的:讓學生們領悟散文的特點、結構及抒發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課時。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4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濟南的冬天》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 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的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
編者安排這篇作文,就是想讓我們領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與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與段落,練習精讀的技能,并作適當的摘錄。
2、課文解讀: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個性的寫景散文,是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獨特感受與體驗去閱讀文本、觀察生活的極好范例。本文的語言清新、優美、親切、自然,描寫生動形象而又妙趣橫生。作者對景物描寫得細致入微,平中見奇,常處見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種觀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應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另外,還可以把本文與《春》比較閱讀,進一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對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的作用。文章開頭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親身的感受,寫出了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特點;接著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最后寫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文章運用比喻與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點。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與第5段。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致,不是采取直抒胸臆,而是通過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如這樣一句話,“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弊髡邔⒆约簩隙斓南矏叟c贊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在這些認識的基礎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與教學的重難點。
3、教學目的
1) 知識目標: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2) 能力目標:
a、 養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b、 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4、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的方法,通過讀品體會作者對濟南的贊美之情。側重賞析第3段與第5段,讓學生在反復的讀的過程中,領會要旨。
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我準備用讀寫說的綜合教學方法來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讀出美的句子中,說出獨特的感受,進一步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體現的情感。最后,用寫來升華。
二、說教法
1、 尊重學生個性,實行個性化教學。
在研究新課標時,我體會到“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于是我根據本課目標與內容,結合學生實際能力,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用發現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去發現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學生的個性,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2、讀、寫、說相結合教學,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為了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結合課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課時,注重了構筑讀的平臺,創設說的動機,讓學生通過摹寫,做到學以致用,加強了與文本的對話。從課堂反饋的情況來看,學生讀說寫都到位,課堂氣氛活躍,效果很好,這就堅定了我課改的決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適于朗讀,所以在文章的講析中應堅定的引入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領悟文章描景繪物的美,最終領會文章所蘊涵的豐富情感。
三、說學法
因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采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根據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發現、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并在課文賞析后進行拓展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2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第二課時進一步感受作者的感情。本說課教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五、說教程
。ㄒ唬、課前準備:主要分為學生準備與教師準備。
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的多種渠道,搜集有關作者的生平資料及代表作品,還可閱讀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濟南的秋天》,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有意識的指導學生預習課文,解決生字詞所帶來的困難。
在課前,我精心準備了電教平臺、錄音等輔助手段來豐富教學,擴大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與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二)、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是按“引入新課——講授新課——歸納總結——反饋練習”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先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一提起北國的冬天,總會讓人想起“大雪紛飛”、“寒冬凜冽”這樣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皚皚的北國之冬中,有一個地方的景色與眾不同:它的氣候溫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這個地方就是濟南。這節課,我們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導下,一起到濟南領略濟南冬天的奇景。
2、講授新課:
(1) 初讀課文,采用默讀法,限定時間,要求學生不回讀,全神貫注的讀,并且讓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
設題目的:引導學生通過讀去整體感知文本,初步了解文章內容。解題思路: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發現,找出能夠支撐作者說法的地方,并談出自己的見解。
(2)精讀關鍵段落(3-5段)
老師可適時發問:你最喜歡那一句,為什么?
設題目的:引導學生主動地品析重點語句,體會作者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難點的很重要的環節。
解題思路:讓學生先讀再說,甚至用多種形式去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文句的妙處。
(3)使用探究法,老師展示四幅圖片,讓學生再讀課文,并評價老師所展示的圖片,哪些地方與課文內容相對應,哪些不相符。
設題目的: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讓學生更為主動的去探究知識。
這種方式將一改以往的老師把學生的思維給固定了的模式。而是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討論中來,以獲取更多的情感體驗。
。4)以寫促情
要求:請仿照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結合前幾天本地的一場大雪,寫一寫我們孝感的冬天。
設題目的:學習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抒發自己對家鄉、對大自然的感情。
寫完后讓學生交流,老師予以鼓勵,達到本課高潮。
3、歸納小結
讓學生說這節課學到了什么?(老師對學生的每一點見解都予以肯定)
4、反饋練習
讓學生討論: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設題目的:讓學生領悟散文的特點、結構及抒發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課時。
六、說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總特點:無風、響晴、溫晴
山:陽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小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景中有情 熱愛、贊美
城外遠山——小水墨畫
水:溫暖、清亮、透明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5
教材分析及教學目標
本文作者是畫家吳冠中,他以美術工作者獨到的視角,發掘橋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美學效果,引領我們用另一種眼光去看生活中的普通事物。文章所揭示的一些美學原則,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點,提高他們的藝術欣賞能力。同時,這篇文章在語言風格上與規范的說明文有很大的差異,可以讓學生對說明的多樣性有充分的認識。
基于以上分析,我在教學設計中突出了兩個教學目標1通過本文的學習,引導學生學習一些審美技巧,啟發學生發現美的能力,提高他們的藝術欣賞能力。
通過比較閱讀,使學生明白說明的多樣性,應嘗試不同的說明語言說明結構等。
學生情況分析及教學方法
本班學生已經完成了〈中國石拱橋〉,對說明文的基本常識已有所了解,因此我安排了自學環節,讓學生自行熟悉文章的說明重點及主要內容,整體把握課文,以縮短課堂教學時間,使教學環節更為緊湊,同時也可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
為了讓學生有直觀印象,我收集了許多相關圖片,特別是本地的一些橋梁圖片,通過多媒體手段,把它們展示出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同時,針對學生已經開始注重外在形象的心理特點,引導他們運用作者的審美觀點,正確評價自我形象,學會發現生活中的美,進行合理的拓展延伸。比較閱讀和課堂練習則是為了讓學生認識說明的多樣性。
教學過程簡介
一、布置預習
熟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在作者看來,橋美在何處?在文中畫出相關語句。
2為了說明橋之美,作者主要采用了哪種說明方法?
二、導入新課學習
投影顯示以下語句
1橋是經過放大的一條板凳------橋梁專家茅以升
2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長------俗語
3橋,多么美!------吳冠中
橋,簡單實用,無處不在。橋,姿態萬千,各具風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它們的無限魅力。板書課題《橋之美》
三、創設情境
。蛑溃┱f課材料,標簽:初二語文說課稿,初中語文說課稿,
投影顯示相關圖片,請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說說這些橋美在何處?
四、檢查預習,整體感知課文
1、在作者看來,橋美在何處?
指定學生讀一讀自己所畫的相關語句,師生一起修正,并投影顯示
2、作者主要采用了哪種說明方法?主要集中在那些段落?按課文順序一一標出。
教師投影顯示相關內容及圖片。
五、合作探究
將學生分成8組,每組選擇兩個例子,運用作者的觀點,討論分析這些橋究竟美在何處?要求學生結合文章中作者的闡述,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分析。
小組代表發言,教師做評價。并總結板書。
六、能力遷移,拓展延伸
1、再次展示與橋相關圖片,請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座橋,運用作者的審美觀點重新評價它們,并模仿作者的語言表達方式寫出自己的感受,以備交流。
2、請學生觀看生活中的一些畫面,說說它們是否具有獨到的美。
七、布置作業
1、以我發現了生活中的美,寫一則語文練筆。
2、預習思考課后練習三
第二課時
一、交流語文練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正確對待自己的外在形象。
二、對比閱讀本文與《中國石拱橋》的異同。
結合學生預習情況,教師進行總結。
同都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進行說明
異語言風格不同,本文語言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中》文語言平實,準確簡潔。
結合練習二,具體分析本文的.語言特色。
課堂練習------發放講義,學生當堂完成。
三、布置作業
以家鄉的橋為話題,寫一篇說明文。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6
一、說教材
《賣油翁》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第一冊第六單元的第三課。這篇課文,通過賣油翁與陳堯咨的對話及賣油翁酌油的事例,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說教法學法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以下簡稱“新大綱“)提高了對古詩文的要求,不只停留在原大綱“讀讀背背”上,而是強調對傳統文化精華的學習。這樣做,是要讓學生在語文課上盡量多讀些中國古代文學精品,受到傳統文化、道德修養、人文精神、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等方面潛移默化的熏陶。
為落實新大綱的這一精神,在教《賣油翁》一課時,圍繞“如何引導學生探究文章的思想意義”這一專題,我精心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1.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探究文章的思想意義,必須建立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梢詮囊龑W生體會和感悟人物性格入手。在自讀、思考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找一找哪些語句最能表現陳堯咨和賣油翁的性格。學生通過分析、討論,找出“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爾安敢輕吾射!”表現了陳堯咨恃技而矜、狂傲驕橫的性格特征;“惟手熟爾”表現賣油翁技藝高超、為人謙遜的性格特征。
這一教學環節,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從整體上把握文意,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2.領悟文章中心思想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過:任何一篇課文都是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的統一體,思想性是語文的固有屬性!痹趯W習分析人物性格、整體把握課文之后,便引導學生自己去鉆研課文、自己去體會分析文章的思想意義。啟發學生:“你認為陳堯咨和和賣油翁誰做的對?請你說說你的理由。”這樣,把問題生活化,引導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見解。通過討論,學生會很自然的領悟出本文的中心思想——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把“文”和“道”有機統一起來,落實了新大綱中“注重知識、能力、情意之間聯系”的要求,把德育滲透在語文訓練中。
3.深入理解中心,擴展思想內涵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學習必須與生活密切聯系。聯系生活實際學習語文,更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的主動學習。心理學也告訴我們,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積累(包括舊知識)學習新知識,更易激發學習興趣,使他們對新知識的理解更深入、更全面,對新知識的掌握更牢固。
在領悟文章中心思想后,啟發學生:“還有哪些事例能說明熟能生巧這一道理?”這一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啟迪學生的積極思維。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有的學生可能會說:“鄭板橋的竹子畫得風神淡雅,是在他常年刻苦畫竹的基礎上取得的!庇械膶W生可能會說:“茅盾成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巨匠,基于他能熟背《紅樓夢》!边有的學生可能會說:“鄧亞萍在奧運會上獲得一枚枚金牌,是她多年艱苦訓練的結果!睂W生的紛紛發言,會大大加深對本文中心的理解,同時口頭表達能力得到訓練,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體現新大綱中“學生在主動實踐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的指導思想。
葉圣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因素,開發學生潛在的智能,培養學生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探究問題的能力。根據接受美學的觀點,“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林黛玉”,作品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創造的,應鼓勵學生有自己的“哈姆雷特”和“林黛玉”。
教師激疑:“《賣油翁》這個故事本身還包含了哪些道理?”這是一道開放性思考題,意在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獨特見解?赡軙幸韵聨追N見解,試歸納如下(出示投影):①即便有了專長,也不應恃技驕傲;②一切技藝都是熟能生巧的;③高超的技藝要靠反復的訓練、頑強的毅力;④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等。
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想、敢說,只要言之有據、言之成理就應給予肯定,不必拘泥,以開闊學生的思路。這種由淺入深的探究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新精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有利于激勵和引導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發展。
4.比較閱讀,強化教學目標
錢夢龍老師曾提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育思想,作品的思想性蘊含在語文教材里。因此,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也應貫穿到語文訓練中。
為強化教學目標,教師設計下面的比較閱讀,讓學生做。
閱讀下面一段話,并和《賣油翁》比較,完成練習。
山西稷山骨髓炎醫院院長楊文水,是一位來自田野鄉村、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左手殘疾、只剩下一個小手指的農村醫生。為使殘疾的左手僅剩的一個小手指發揮五個手指的作用,楊文水開始苦練“一指功”。為練習小手指的力量,他每天用小手指勾著一桶水來回走,直到一次能提起20公斤重的水桶走500米;為了練習小手指的靈活性,他用小手指撿大頭針,直練到能用一個手指靈巧地撿起地上的針和線,終于達到了使這個殘剩的手指能熟練的配合右手進行手術。
。1)楊文水的事跡說明了什么?
(2)楊文水苦練“一指功”和賣油翁酌油的事例,有何異同?
。3)讀了《賣油翁》和上述材料后,你有什么收獲?試寫下來,字數不限。
以上三道題,既有口頭練習,又有動筆寫的練習。并且各有側重:
第(1)題注重啟發學生在閱讀中整體把握文意。
第(2)題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等方法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第(3)題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比較閱讀訓練,會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本文思想意義的理解,同時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以接受文化的熏陶,進行語文積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7
教材分析:
《蘆花蕩》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短J花蕩》是現代著名作家孫犁的作品,描寫的是抗日戰爭期間,在河北白洋淀上,一個抗日老英雄,護送兩個女孩尋找隊伍的故事。這個故事具有傳奇色彩,情節曲折,引人入勝。主人公老頭子的形象給人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白洋淀奇特的水上風光讓人心生向往,文章優美明麗的語言,把我們帶入了那一片一望無際的蘆花蕩中,一同去感受這片土地上令人蕩氣回腸的抗日豪情。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1.準確把握小說三要素的概念,能夠運用小說三要素分析本文。2.區分人物描寫的不同方法,能夠綜合運用人物描寫的方法來構建人物立體形象。
過程和方法目標:1.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體會他的妙處,并分析其作用。2.賞析主要人物“老頭子”這個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和傳奇色彩。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在白洋淀的美麗風光中培養對祖國的熱愛和捍衛國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2.從文中“老頭子”等堅持抗戰的隊伍身上,學習他們不派艱險、豪邁樂觀的英雄性格,讓學生相信:英勇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重點難點:
重點:1.通過體會這個故事的傳奇色彩,分析老頭子的英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2.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
難點:1.如何理解“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過于”二字。2.優美的景物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教法學法: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效地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呢?我決定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復述法、品讀法、討論探究法、聯想拓展法等教學方法相結合來實現。在人物分析上,我決定分三步走:
第一步:整體感受
學生在熟悉課文之后,對其中的主要人物——老頭子已經產生了初步印象。我采用討論探究法來實現第一步。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老頭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各抒己見。答案不求一致,只要學生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第二步:具體描摹
人物描寫的方法多種多樣,有外貌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活動描寫,除了正面描寫外,還可以進行側面描寫。這些描寫方法在本文中都有大量體現。這一環節的教學可以采用品讀法,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描寫老頭子的語段,指出他們所采用的描寫方法,說說這些句子表現出老頭子怎樣的性格特點。這樣,老頭子這一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成了一個具體可感的立體形象。
第三步:深入挖掘、突出關鍵
這一步的教學實際上也是突破難點的過程。在抗日背景之下,老頭子對同胞的愛、對敵人的恨,這些學生都很好理解。難就難在“過于自信和自尊”這一個性特征上,尤其是對于“過于”二字的理解。首先要讓學生明確,“過于”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非常的意思,老頭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強。另一層,確實有過頭的意思。接著,就引導學生思考,老頭子的自信與自尊為什么過了頭呢?高爾基曾經說過,“情節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我們要緊緊扣住情節發展來分析這一問題。學生不難發現找出答案。老師總結: “過于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發出來的。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伴隨著多媒體課件顯示的一幅幅優美的白洋淀圖片,這時,傳來了老師的畫外音:
同學們,在我們的眼前出現了一幅幅優美的畫卷。這就是白洋淀。白洋淀,它位于河北省中部,共由一百四十余個淀組成,占地面積四十多萬畝,這里水道縱橫,蘆葦萬頃,撫仰吐穗,風光旖旎。面對浩淼的淀水和一望無際的葦田,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深深地陶醉。你們可曾想到,在半個多世紀前,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這里曾是抗戰的大舞臺,上演了無數個英雄的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片美麗的蘆花叢中,去解讀一個英雄的傳奇故事。
二.作家作品簡介
緊接著導語,老師說到: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一位作家,最先把白洋淀奇特的水上風光展現在世人面前,他,就是孫犁。借著對孫犁進行介紹,重點介紹他的代表作《白洋淀紀事》,和他所代表的文學流派 “荷花淀派”。
三.景物描寫品讀
作家作品的介紹完畢,老師又說,既然孫犁筆下的白洋淀如此美麗,那就讓我們一睹為快吧。
1.美句美讀
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后,并且把這些句子充滿感情地讀出來。
2.美句品評
學生就具體的句子進行分析。老師總結:這些景物描寫寫得好的理由在于:1.各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手法的綜合運用。
2.真實的寫出了水鄉獨特的感受。
3.文字中流淌著對白洋淀深厚的熱愛之情。
四.感知故事情節
如此美麗的白洋淀,是誰破壞了這種美呢?
學生齊聲回答,是侵略戰爭,是日本鬼子。
老師順勢引導學生進入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對故事情節的感知。在這片蘆花蕩中,究竟發生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1.聽故事:聽課文錄音朗讀,整體感受故事。
2.檢查預習,積累字詞。
2.說故事: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復述出來。
3.怎樣說故事:(自主、合作、探究)
(1).要注意情節的鋪墊和環境的烘托;
(2).在故事中設置懸念,引人入勝;
(3).有矛盾沖突和高潮的出現;
(4).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
五.拓展延伸
在美麗的蘆花蕩上演繹了抗日英雄的故事,在中華大地上還有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故事。同學們,你們知道那些抗日的故事。
提醒學生,學習本文景物烘托的方法,并遵照以上四點講故事要注意的方面。
【【精華】語文說課稿初中合集7篇】相關文章:
【精華】語文說課稿初中合集五篇06-10
【精華】語文說課稿初中范文合集五篇06-21
【精華】語文說課稿初中模板7篇06-13
【精華】說課稿初中模板合集3篇07-06
【精華】說課稿初中模板合集8篇06-21
【精華】說課稿初中范文合集三篇06-06
【精華】語文說課稿初中集錦8篇07-17
【精華】語文說課稿初中匯編7篇07-15
【精華】語文說課稿初中模板匯編6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