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說課稿初中模板(通用11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說課稿初中,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十四課《詩兩首》中其中的一首詩,它是詩人泰戈爾創作的一篇優美的詩歌,其篇幅短小,意蘊豐富。由假象“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發想象——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
2、教學目標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A、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詩歌的朗讀技巧,繼而提高朗讀能力。
。2)體會詩歌中所表現的感人至深的親情。
B、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生通過查資料,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情況。
。2)學生通過誦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感情及主題。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感受親情,孝敬回報父母,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3、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4、教學難點
深層品味詩句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二、說教法和學法
1、教法說明
本節課采取“美讀感知法”和“交流合作探究法”,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并通過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深刻感悟到作品的內涵。
2、學法指導
本課的特點和教法指導思想決定了學生的學法,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并結合自身體驗,歸納出朗讀的方法,從而提高自身對詩歌的鑒賞能力。
三、說學生
七年級的學生也許知道泰戈爾,但對他的生平與思想了解不多,他們雖然讀過一些文學作品,但對外國詩歌接觸較少,很需要這方面的文學修養。這首詩因為它是反映兒童內心世界的,也正是學生自己內心的感受,所以他們不但有交流和傾訴的欲望,更有參與活動的熱情。
四、說教學流程
。ㄒ唬﹦撛O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播放歌曲《燭光里的媽媽》。
2、教師設問: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歌中唱道“燭光里的媽媽,您的黑發泛起了霜花,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笔堑,母親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子女,而你們有想過要回報母親嗎?
3、學生自由回答。
4、教師小結: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沐浴著母愛,也不要忘了回報母愛。今天,我們就來看著詩人泰戈爾是怎樣回報母愛的。(出示課件:課題、作者)
[設計意圖:導語的設計親切自然,再加上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使課伊始,便引領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情境中,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
。ǘ┖喗樽髡
1、教師設問:同學們對詩人泰戈爾有哪些了解呢?請借助自己的資料看一看,然后互相交流。
2、學生互相交流。
3、課件展示:泰戈爾生平簡介。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查找泰戈爾的生平資料,使學生鍛煉了動手查找資料的能力,其實也就是讓學生借助課文學會動手、動腦,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此時已被激發。]
。ㄈ┱b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
2、出示課件,讓學生理解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
3、學生齊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流利。
4、教師明確并質疑:同學們讀得非常不錯,但要想讀出詩歌的真正韻味,我們還需仔細探討課文。一首詩就像一幅畫,這首詩向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請同學們認真聽老師朗讀詩歌,邊聽邊思考這個問題。
5、教師示范朗讀。
6、學生自由回答。
(經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這首詩向我們展現了“我”想象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與媽媽嬉戲的畫面。)
[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詩歌感情。]
。ㄋ模┖献鹘涣鳎纷x詩歌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突出重點,我采取了多種閱讀方式,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不斷地加深對這首詩的理解。
1、教師設問:這首詩向我們展現出一幅兒童與母親嬉戲的畫面,那作者要表達一種什么情感呢?請同學們互相討論交流。
2、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學生可能會從詩歌的朗讀技巧,如節奏、重音、語速、語氣等到方面加以回答。這時,我會引導學生歸納出:在朗讀這首詩時還應讀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并讓學生從詩句中歸納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師明確:同學們對這首詩中的人物分析得非常透徹,下面我想請一位同學結合我們對詩歌中人物的探討來示范朗讀,讀后請其他同學從詩歌朗讀的節奏、重音、語速、語氣等方面加以點評。
3、指名示范朗讀,讀后其他同學評議。
教師明確:同學們的點評都很到位,接下來老師想請同學們聽一聽這首詩歌的配樂朗誦,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理解仔細品味,然后進行訪讀。
4、出示課件:《金色花》配樂朗誦,學生欣賞。
5、學生自由朗讀,教師指導: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一個調皮孩子的口吻來讀。
6、學生分組朗讀。
[設計意圖:學習詩歌,重在讀。此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范讀、品讀、聽讀、自由朗讀、分組讀,在讀的過程中揣摩詩意,既體驗了作者的情感,又感受到了語言的優美,使學生的情感同詩人的情感產生了共鳴。]
。ㄎ澹┖献魈骄,釋解疑難
深層品味詩句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是本節課的難點,我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深刻理解主題。
1、過渡:同學們剛才朗讀得非常棒,下面老師還有幾個問題想和同學們共同探討一下。
2、出示課件,師生共同探究。
⑴“我”為什么這么快樂?
、啤拔摇睘槭裁聪胱兂梢欢浣鹕,而且再三不讓媽媽知道呢?
、亲髡邽槭裁窗选拔摇毕胂蟪梢欢浣鹕?
。ń處熖崾荆航鹕ㄊ怯《仁,開金黃色的碎花,象征圣潔而美麗。這時,學生不難得出,作者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說明我對母親的愛是圣潔的、美麗的。)
板書:圣潔 美麗
教師明確:同學們對問題的理解都很透徹,下面老師想和同學們再次合作,一起把這首詩歌朗讀一遍。
3、師生合作,再次深情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學生應處于主體地位,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在此環節的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共同探究,并適時加以引導和點撥,讓學生更深刻地感悟到作品的內涵,既突破了本文的難點,又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卣寡由
1、出示課件,提出疑問:同學們,生活中母愛無處不在,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滋潤著我們。泰戈爾筆下的孩子愿意變成一朵金色花來回報母親的愛,如果你也具備了一種神奇的力量,可以隨意變化,那么你想變成什么來表達你對母親的愛呢?
2、學生自由回答。
3、教師明確:同學們的想象真是豐富,老師相信如果你們的父母也在場,一定會深受感動,并為你們的這種行為深感自豪,F在請同學們結合對詩歌的理解及自身生活體驗,齊讀課文。
4、學生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多彩的,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給學生搭建一個開放的、整體的,不斷建構的教學平臺,給學生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不要凝固學生的思想,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此環節的設計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開啟了學生無窮的思維空間,而且通過學生的內心告白,再次激發學生對母親的深深愛意及回報之情。]
(七)總結概括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濃濃的母子之情,正是因為母親無私的愛,才會引發“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來回報母親的愛,從而也體現出“我”對母親最圣潔、最美麗的愛,希望我們的同學們能好好珍惜母愛,細細品味母愛,懂得去回報母愛以及關心過我們的所有的人。
(連線,完成板書)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既與板書相照應,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此時,學生對本詩也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與理解。]
。ò耍┌鍟O計:(出示課件)
金色花
我
媽媽
圣潔 美麗
嬉
戲
[設計意圖:此板書設計既體現了新課改的要求:簡潔明了,又是對全文的概括與總結,讓學生一目了然的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題思想。]
。ň牛┎贾米鳂I(出示課件)
1、背誦課文,準備朗讀比賽。
2、母愛一直伴隨著我們成長,根據你的體會感受,你認為母愛就是什么呢?請用句式:“母愛就是……”來表達。
例句:母愛就是沒完沒了的嘮叨。
[設計意圖:閱讀與寫作訓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既是閱讀訓練的深化,又是寫作訓練的一種方式,兩者可以教學相長,相輔相成。]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2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單元選的課文都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記》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記“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從不同角度描繪了小石潭的各種景物,著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愴的氣氛,借景抒發自己在貶官失意時的悲涼、凄愴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行、游覽、返回的全過程,描寫生動、細致,充滿詩情畫意。
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二、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定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等要求。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和課文自身的特點,本篇文言文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 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 學習對景物入微地觀察并抓住特點寫景,借景抒情的寫法;提高對美的鑒賞能力
3、 理解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獨悲涼的心境;
本文個別語句晦澀,詞語活用現象較多,是學生理解課文的一大障礙,因而疏通文意、積累文言實詞、虛詞是本課的重點;由于年代久遠,加之本文作者感情流露又很含蓄,理解文中的樂與憂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設計
隨多媒體的推廣運用,不少語文課都引入音樂,但常常是教師配 好曲子堂上一放,確實能啟發學生感悟,那么反過來,引導學生選擇相應的曲調配上,不也同時引導了學生感悟作品情感嗎?如果可以以曲調感悟,那么以美術、以影視等等其它藝術形式不 也可以幫助解讀文學作品嗎?所以我設計讓多種藝術形式走入文本,營造課堂品味文學美的氛圍;通過合作探究,了解文章、了解文風,啟迪思維。
新課標指出 “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把握游記散文的優美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鑒賞能力和對美的感受能力,在課堂上,我十分重視調動學生對各種藝術形式的感受力,引導學生將《小石潭記》改編成一首樂曲、一幅圖畫、一部風光片以喚起他們對美的切身感受,在情感體驗與探究學習中整體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從而達到提升個人語文素養、提高藝術感知力的目的。
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誦讀教學法、情景激勵法、課前資料交流法、開放式討論法、提問法、練習法等。
四、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于初中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并能在課后背誦,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借助工具書和注釋,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與學習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嘗試用其它的藝術形式解讀文學作品,體會文章抑郁憂傷的感情基調。
4、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與作者同游,體會課文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借景抒情的寫法,提高寫作能力;
五、課時安排:
二課時
六、教學工具:
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為學生合作疏通字詞句義。
1、 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給生字注音;
2、 對照課文注釋與工具書,口頭翻譯課文,讀懂課文大意;并整理出預習中解決不了的疑難字詞;
3、 布置預習任務利用網絡或書籍,收集有關柳宗元與《小石潭記》的資料。
對于文言文閱讀,新課標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能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之所以布置這樣的預習題目,它的好處在于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課時借助其他藝術手段解讀文學作品。
(一)、走進音樂世界,感悟文章情感基調
1、 聆聽文章的配樂朗讀,展開想象,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會傳來一曲什么風格的音樂?
2、 找出文章點明情感的語句,質疑:柳宗元來到小石潭到底是樂還是凄?
3、 為了更好的解讀文章的感情基調,請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作家、作品的資料;教師視學生交流的內容作補充(用多媒體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記”以及寫作的背景)。老師總結:《小石潭記》是一首抑郁憂傷的古典樂曲。
通過想象音樂的曲調,引入對柳宗元宦海失意的經歷的了解,使學生懂得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魚兒,帶給他淡淡的喜悅是短暫的;空寂的環境、冰冷的石頭,勾起他濃濃的愁緒,這才是他永遠抹不去的痛。從而解讀文章的感情基調。而資料的整理、匯報、交流,又是對學生搜集、處理、利用信息資源一次有益的鍛煉。
4、 請學生飽含感情的自由朗讀,教師放一曲《高山流水》的音樂請一名學生配樂朗讀,并給予聽讀要求——將《小石潭記》繪成一幅畫。
古人云:“三分詩七分讀”。文言文教學應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
(二)、走進美術世界,感悟文章情景交融
1、 復習課文翻譯。疏通文意,找出文中描寫到的景物有哪些?這個畫面的風格如何?展示課件中相關的畫面,教師總結《小石潭記》是一幅寂靜清幽的圖畫,從而加強學生的藝術直觀感受。
2、 學生自由發言。談談自己最喜歡的景物是什么,并說出原因。在學生發言過程中,老師相應做出引導總結出文章言簡意豐景中含情的語言特色,比喻擬人方法的運用使文章更生動。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3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編選了《荔枝蜜》、《貓》、《斑羚飛渡》、《心中的鷹》、《鶴群翔空》等五篇描寫人類的生存伙伴——動物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了解和認識,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而且還試圖從動物世界里折射出人類的生活軌跡。本文(斑羚飛渡)描寫的是一群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讓每個讀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2、 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系”,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 學習本文虛實、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敘述情節,展開生動形象描寫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習老斑羚那種從容鎮定,舍己為人的高尚犯瘛?
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生動的故事情節上,難點放在體會文章真切細膩的描寫所蘊含的強烈情感上。
3、 學情分析
本文故事強,情節扣人心弦,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蘊含的哲理較深奧,初一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重點突破。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 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復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知道學生反復毒、讀反復,讓學生感悟老斑羚從容鎮定、犧牲自我的精神。
2、 情境設置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 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三、學法指導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交給學生發現真理。都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的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 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 朗讀法: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 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四、教學流程
。ㄒ唬 激情導入: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同學們:先聽老師講一個小故事:有一天,森林里發生了一場大火,火勢很猛,一大群螞蟻被大火團團圍住,情況十分危急,眼看他們就要被大火吞沒。這時在一只大螞蟻的示意下它們迅速地聚攏在一起,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終成了一個大球。大球快速滾出了火勢的包圍,大火燒死了不少螞蟻,但一部分螞蟻因此得以存活。
同學們,在這生死關頭,小小螞蟻這種犧牲一半保住另一半的舉動深深震撼著我們每個人的心。今天,我們將來看看沈石溪筆下溫順可愛的斑羚經歷的那令人觸目驚心的悲壯的一幕。
。ê玫膶дZ猶如唱戲前的開臺鑼鼓一樣未開臺先叫座,此導語設計貼近課文內容,和課文有異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自然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自然引出本課內容。)
。ǘ┱w感知
1、 配樂朗誦,要求學生勾畫出生字詞,并結合課文解詞。
2、 讓學生再次瀏覽課文,看誰能生動的復述這個故事,成為今天講故事大王。
。▽W生通過兩次不同要求的讀,特別是在復述過程重要抓住重點,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為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ㄈ﹨f作質疑
默讀課文,讓學生自己提出疑難問題,小組討論解決,全班交流。
。ㄐ抡n程標準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質疑,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通過此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激發學生勇于探索,大膽創新的科學精神。)
。ㄋ模┢肺顿p析
分析欣賞斑羚飛渡的情景。
教師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片段,指導學生抓住關鍵動詞進行復述,同時課件演示一對對斑羚飛渡的情景,形象的感受這一震撼人心的畫面。學習老斑羚那種從容鎮定,舍己為人的高尚品格,學習斑羚的種族精神。
。ù谁h節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更形象、更直觀。)
。ㄎ澹┩卣惯w移
引導學生回憶講述生活中曾見過或者做過保護小動物或殘害小動物的故事,要求敘述清楚、生動、突出重點。然后由同學們評出今天的發言明星。
。ㄓ腥苏f過,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環節把課本和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同時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熒〗Y
首先學生自發的總結本節課的收獲,教師予以補充和肯定,并給課堂評選的明星發星以資鼓勵。
。ù谁h節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了系統、完整的印象。)
。ㄆ撸┳鳂I設置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這樣一份作業:
同學們,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試給狩獵隊寫封信,談談你的看法。
。ū咀鳂I從保護野生動物的角度出發,譴責狩獵隊的違法行為,喚起學生動物保護的意識。)
時間安排:激情導入 3分鐘
整體感知 10分鐘
協作質疑 10分鐘
品味賞析 10分鐘
拓展遷移 8分鐘
師生小結 3分鐘
作業設置 1分鐘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如有不當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4
一、說教材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的一篇散文。第二單元的課文,從不同角度抒寫了親人之間真摯動人的情感。在上一課中,我們學習了史鐵生《秋天的懷念》,感受到了他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和無盡的贊美。
閱讀這些課文,可以加深我們對親情的感受和理解,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莫懷戚先生的《散步》通過一次全家三輩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發了作者的一種“生命的感慨”,抒發了一種交織在母子、父子、祖孫三代之間濃濃的親情。
二、說學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七年級學生,他們大多被濃濃的愛包圍著,認為享受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只知索取,不懂感恩和承擔,因此需要通過這篇散文,來一步步引導學生感受親情的溫暖,讓他們懂得尊老愛幼,懂得承擔責任。
七年級的學生對文筆優美華麗的文章較喜歡,而文辭平和沖淡而意蘊深刻的文章缺乏深入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著力引導學生品味樸實文字之美。
三、說教學目標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繼續重視朗讀,把握文章感情基調。在整體感知全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過對人物的描寫,分析人物形象。而中學生要達到此教學目標,還需要一定的鍛煉。因此,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字詞,如霎時、水波粼粼、分歧等的讀音及其意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對稱句的妙用,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3體會作者與家人間深沉的愛和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樹立責任意識。
教學重難點: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的美;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感悟親情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四、說教法和學法
。ㄒ唬┙谭
著名語文教育家、語言學家呂叔湘說:“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把課教活了”,“如果說一種教學法是一把鑰匙,那么在各種教學法之上,還有一把總鑰匙,它的名字就叫做‘活’”。所以,本課我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法,讓課堂盡可能“活”起來。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
2問題引導法
語文教育家劉國正說:“語文教學要能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教師引導學生,學生也推動教師,教師得心應手,學生如坐春風’的境界”。問題引導法,可以激發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興趣,提高學習能力。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在上課時,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使課堂更加活躍,上課教學效果更好。
。ǘ⿲W法
1朗讀感悟法
本文是一篇語言文字優美的散文,通過朗讀感悟,有利于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自主學習法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就是說咱們當教師的人要引導他們,使他們能夠自己學,自己學一輩子,學到老!边@說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自主學習法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合作探討法
自主探究教學法就是導引學生的自主學習以促使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的教學模式。
自主學習不是讓每個學生各學各的,是要激發起全體同學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去學習,并加強合作交流,少走彎路。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團體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中感受學習的快樂。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深情導入
請幾位學生來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
【設計意圖】
這樣導入既與學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課堂基調。同時以學生現有生活積累為學習前提,可鍛煉學生積累生活、感悟生活能力,達到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情感上溝通。
。ǘz查預習,查漏補缺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5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現在我想從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春》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閱讀課文。前兩個單元分別是教會學生感悟人生、珍愛生命,而本單元則是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領略自然風光!洞骸肥且黄娨獍蝗坏膶懢笆闱樯⑽摹W髡咧熳郧逑壬プ〈禾斓闹饕卣鳎迷姷墓P調,描繪了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抒寫出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這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更是一曲春的贊歌。
學習這篇課文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又是一次美的巡禮;從中既可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二、說學情
春天是學生熟悉而喜愛的季節,他們都有切身的體驗和感受。這篇文章語言口語化,平易好懂,節奏明快,形象生動,極富表現力,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跟隨作者的步伐領略春之明媚,文之燦然。
三、說教學目標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設計將著眼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在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體到局部進行感知、感受、感悟。結合本篇課文的特點及學情特點,我確立本課以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感知文章內容,欣賞作品語言,體會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及本文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提高語言表達及散文寫作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教師的恰當引導下,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畫面美,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增強學生觀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熱愛自然的情感。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及學情特點我確立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
領會作者細致生動的抒情方法。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具體細致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難點:
體味景物的細致描寫與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完美結合。
四、說教法學法
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角色,變知識的傳授者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在本課教學時,采取自讀點撥法、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法,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根據以上的教學方法,主要體現以下的學法:
(一)預習清障法,通過課前預習使學生初步了解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有利于提高聽課的效率,使課堂效果事半功倍。
(二)自主悟讀法,通過學生自己的個性閱讀和感悟,加深其對文章主旨及感情的理解,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三)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有利于形成學生不同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征的優勢互補,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而且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對成功的渴求。
好的教法學法,要在教學過程中予以體現下面進入第五個部分說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一)情感導入——回憶春天
同學們請看大屏幕:
多媒體展示故宮建筑的一些圖片,在這些圖片的放映中來進行導入:
同學們,當樹葉泛黃、秋風習習的時候,你是否會想起想起那與之相反的綠意盎然的春天。你們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是婉轉動聽的鳥韻,是飛來飛去的蝶影,是燦爛溫暖的陽光,還五彩繽紛的風箏……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隨著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一起走進這幅春天的畫卷。(板書課題、作者)
此導入,意在通過真實的圖片敘述叩擊學生的心扉,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從而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接下來我將帶領學生一起去認識一下作者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朱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F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散文代表作《綠》、《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背影》等。
對作者的了解有利于學生感知文章情感并增加文學知識。
(二)聽讀課文——感受春天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以“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币虼,在此次教學過程中我將多次采用不同閱讀形式,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獲取信息,在讀中得到精神的享受。
在這一環節,首先我將請同學們聽錄音范讀課文,要求學生圈畫出生字詞,并主動借助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
通過聽錄音范讀,使學生初步感受文章感情基調,引起情感共鳴,激發學習興趣。
接下來我將要求學生自由、快速閱讀課文初步理清文章寫作順序。思考
1.作者為我們描繪了關于春天的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2.朱自清寫《春》時帶著一種什么樣的情感?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試著在文章中找出相關語句。
此環節的設計意在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品味春天
這個環節要求學生在精讀的基礎上,四人一小組分角段讀課文,并就下列問題合作探究:
(1)為什么用兩個“盼望著”?
(2)“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為什么不說成“嫩嫩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句話的前后都描寫花,為什么中間夾一句動物的描寫?
(4)“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為什么要這樣寫春雨呢?
(5)“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應該怎樣理解?
(6)文章的結尾為什么用“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來比喻“春天”?
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使學生在對比中領略作者用字精煉,并感受文章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四)審美訓練——描寫春天
剛才我們為那一片片美麗的春光所陶醉,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為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動。春天在我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在我們驚嘆這些作家精彩的文筆的同時,你是否也有一些躍躍欲試,想要小試牛刀呢?今天老師就給大家一個展示自己文采的平臺。
仿寫練筆:仿照文中的某一幅圖畫,以夏、秋、冬為話題,寫一段話,字數不限。
課堂小結:
法國雕刻家羅丹曾經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春天是美麗的,大自然中美麗的景物比比皆是。希望同學們能用你的眼睛去發現美,用你的心靈去感受美,用你的筆去描繪美!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簡潔明了,美觀大方,既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又突出了重點,使學生一目了然。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6
一、依據課標說教材
在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八年級相比七年級教材,“在閱讀教學內容方面由虛入實,由詩意的分享轉向生活的地面!薄霸陂喿x教學的要求方面比以前豐富,難度也有所提升,要求也越來越高,而且這種要求帶有專業化的特點。”(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編輯社編輯尤煒語)基于此,八下語文閱讀教學把握好“適度”二字就顯得尤為重要,既不能過于淺顯,使學生所學缺乏廣度與深度,也不能過于艱深,使學生知難而退,忘而卻步!渡鐟颉纷鳛轸斞赶壬囊黄^長的短篇小說,既貼近于初中學生的生活情趣,又有著豐富的可供挖掘的內涵。所以在教學本篇課文的時候,應注意把握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對學生在思想的建立和思維的鍛煉方面要有一定的作為。
二、依據教材說目標
通讀第一單元的單元導讀、第一課的預習提示,以及課后的思考探究,我們可以發現,本單元及本課所強調的關鍵詞有這么幾個:民俗、表達方式、品味語言、概括文意;谝陨辖虒W內容和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語文知識積累和一定的學習方法等學情考慮,我將《社戲》的教學目標定位于:1.品味文章語言;2.感受作者情思;3.體會純美人情。4.了解民俗價值。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確定了三條教學策略:
一是以文章最后一句,看似與前文互相矛盾的議論句為抓手,通過品味文中富有表現力的詞句,理解作者這樣表達的妙處。二是通過短語,概括“社戲給作者留下了哪些美好的記憶”,并陳述理由,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領會“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優美生動的景物描寫”、“溫暖質樸的純美人情”等豐富內涵。三是借社戲和傳統節日習俗,使學生簡單感知“民俗”及其價值。
三、依據目標說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五個步驟:
1. 導入。
2. 走近故事,品味語言。
3. 深入課文,品讀賞析。
4. 感受情思,品知主旨。
5. 結課。
四、立足課堂說設計
。ㄒ唬⿲
我以下面一段話作為導語,引導學生進入本課的學習。
同學們好,上課之前,我想請大家背一首詩《游山西村》,會背的同學可以和我一起背。(接著,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背詩。)在這首詩中,有這樣一句: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其中“春社”二字,寫的是春天人們拜祭社公,也就是土地神,以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事。今天,我們學習的一篇文章也與土地神——“社”有關,這就是《社戲》,唱戲給土地公土地婆看,祈求他們保佑地里的小禾苗健康成長。
既然有人唱戲,那就有人看戲。魯迅先生的這篇《社戲》,講的就是“我”和一群小伙伴去看戲時發生的事情。
設計意圖:導語由學生熟悉的唐詩《游山西村》中的“春社”二字引入到本課文題《社戲》,既向學生解釋了“社”的含義,又使學生感知了與“社”有關的民間活動古已有之。帶有神話色彩的民間活動對學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二)走近故事,品味語言
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一個主問題: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思考:本文主要寫了兩件什么事情?作者是怎樣評價的?他為什么會這樣說?
下面是學生活動:
1. 學生思考后回答,兩件事情分別是“看戲”和“偷豆”。作者的評價是本文的最后一句: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此時老師置疑:戲真的是“引人入勝,精彩絕倫”嗎?豆真的是“鮮香美味,回味無窮”嗎?文中是怎么寫的?請同學們找到位置,劃出能體現作者態度的、富有表現力的詞句。)
2. 學生找出能體現作者態度的、富有表現力的詞句,學生通過朗讀、分析、品味,感知作者運用的各種寫作手法及其好處。最后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本文最后一句話的深刻內涵。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通過學生對文中重要語句的分析品味,提高他們準確領會語言意味的能力。通過學生對富有表現力詞語的歸納、品味,感知作者運用的各種寫作手法及其好處。
。ㄈ┥钊胝n文,品讀賞析
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一個主問題:請參照以下句式,用與之相近的短語概括:社戲給作者留下了哪些美好的記憶。瀏覽課文,思考并討論后回答。
例句是:自由的鄉間生活
下面是學生活動:
1. 學生瀏覽課文,討論,交流。
老師引導學生明確:①自由的鄉間生活,②愉快的看戲之旅,③難忘的偷豆經歷,④珍貴的朋友之誼,⑤優美的水鄉夜景,⑥淳樸的鄉風民情。
2. 接著,請學生分別為以上說法陳述理由。按一定的順序依次進行。
設計意圖:設計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深入文本,通過閱讀文本,對文章進行多角度品味賞析。通過學生討論交流活動,培養學生運用整齊劃一的句式概括表達意思的能力和習慣;啟發學生思維,深入理解文本。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老師可以在不同的探究內容中,適時進行各有側重的知識滲透,而不是一味地尋找歸納。比如在探討“自由的鄉間生活”這一內容時,我側重于讓學生體會“自由”給少年魯迅帶來的快樂,方法是聯想《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五猖會》這兩篇文章,領會自由的鄉間生活對幼時的魯迅來說是極為難得的。所以一旦遇到,就顯得格外珍貴、美好,并使學生領悟到“聯想延伸”是閱讀文章,讀懂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再比如,“愉快的看戲之旅”,我側重于讓學生體會看戲的情節一波三折;“優美的水鄉夜景”,我側重于讓學生在朗讀中品味多種寫法的綜合運用;“淳樸的鄉風民情”,我側重于讓學生體會本文的“純美的人情”。這些側重點的實施使得本節課內容豐富而又具有一定的深度。
(四)感受情思,品知主旨
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一個主問題:請結合以上6個“美好的記憶”,思考并回答:作者表達這些“美好”僅僅是為了給我們讀者呈現這個故事和其中的美好嗎? 高明的作家往往擅長通過一個物品、一段經歷、一種現象寄托一份情感,表達一份愿望。你覺得魯迅先生是否也是這樣高明的作家呢?
學生活動:
1. 學生思考,討論,組織語言。
2. 學生交流,教師明確:
魯迅先生很高明,在文章中,他通過對這段經歷的回憶,
(1)表達了他對童年往事的懷念。
(2)表達了他對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鄉間生活的向往。
。3)表達了他對故人、故土的熱愛與眷戀。
。4)表達了他對純美人情的渴望與追尋。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的討論交流,使學生感受作者情思,領會文章主旨。
。ㄎ澹┙Y課
緊承上面的環節,教師以下面這段話作為本節課的結束:
由此可見,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所寄托的情思可謂厚重而深沉。那么,這么多厚重而深沉的感情都是因什么而起呢?(學生回答,教師明確:)社戲。正是因為有了社戲,作者才有了省親、看戲、偷豆等等經歷,才會因此而產生這么多深厚的情感,一生不能放下。不僅僅是社戲,還有春節,還有端午,還有中秋,這些活動,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永不磨滅的情感波瀾,一生不能放下!像這樣的活動,我們稱它為什么呢?(學生答:民俗)對,這就是民俗,這就是民俗的魅力!下課!
設計意圖:教師在結語中引導學生簡單感知“民俗”這一概念,初步感知民俗對于中國人的價值與意義,使學生對我國民俗活動產生親近、認同與熱愛之情。
五、回顧反思說感悟
通過對《社戲》的解讀,我感受到,對于學生新接觸到的“民俗”,應重在讓學生體會、感知,努力避免概念先行,以免使學生在枯燥乏味的解說中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學設計應多站在學生角度去考慮,對于有一定難度的提問,懂得將其分解為若干小的問題,形成坡度,善于啟發,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7
一、教材分析
《鄉愁》是九義教材初中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第十九課《鄉愁詩兩首》之一。第四單元的課文,都是新詩。五四前后,隨著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新詩應運而生,并得到蓬勃發展。產生一百多年以來,一代代詩人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本首《鄉愁》就是其中之一。
二、教學目標
1、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內在節奏美。
2、體會詩中的比喻在表達主題上的作用。
3、體會本詩在構思上的特點和結構美、音樂美。
4、背誦本詩。
5、通過本詩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明確臺灣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在讀。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鄉愁》的構思特點。(四個時段,四個意象。)
2、一詠三嘆,同一結構形式,反復陳說分離之苦,不僅富有音樂美,而且更有利于突出主題。
四、學習方法
詩歌重在讀,學習本詩,要讓學生加強誦讀,運用反復育讀法,適當輔以講授法,充分體會詩作的意境和感情。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鄉愁是文學藝術作品中常寫題材。請學生搜集舉出幾首關于思念故鄉的有代表性的詩作、歌曲,借以導入。
(二)初讀本詩,整體感知。注意詩的節奏和重音。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啊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三)精讀全詩。
結合寫作背景,適當聯系臺灣與祖國大陸長期隔離這一政治現實來講解這首詩,可以使詩歌獲得更深廣的歷史和現實內容。全詩共四節,一方面,詩人以時間的變化組詩: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在,四個人生階段;另一方面,詩人以空間上的阻隔作為這四個階段共同的特征:小時候的母子分離——長大后的夫妻分離——后來的母子死別(一種特殊的分離)——現在的游子與大陸的分離。詩人為這四個階段各自找到了一個表達鄉愁的對應物:小時候的郵票——長大后的船票——后來的墳墓——現在的海峽。這樣,本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情感,詩人表達出來后卻實現了物化,變成了具體可感的東西。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領悟其中的妙處。
(四)、品讀全詩。理解了詩歌之后,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誦讀本詩,力爭達到當堂成誦的教學目標。
(五),總結,拓展,延伸。出示另一首有關思念祖國,思念家鄉的詩《鄉愁四韻》,提升學生對詩歌的感悟能力。
附:板書設計
小時候-郵票-母子分離個人思鄉之情
長大后-船票-夫妻分離推
后來-墳墓-母子死別進
現在-海峽-游子與大陸分離普遍的家國之情
托物寄情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8
一、說教材
《孔乙己》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五篇課文,該單元主要是把握情節的前提下,欣賞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點,了解刻畫人物的藝術手法!犊滓壹骸肤斞傅囊黄≌f,小說描寫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生活上窮困潦倒,最后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的悲慘故事,深刻揭露了當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九年級的學生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和體會,對文字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或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觀點。因此,在教學中應讓學生多讀、多交流、多質疑,讓學生有自己的感悟。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與文本對話,與教師和同學對話,從而正確理解文本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既要注意作品創作背景,又要注意用學生本有興趣牽引,創設情境。
三、說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與背景,理清小說故事情節。
2、學習運用語言、動作、肖像和神態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學習文中的環境描寫,把握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3、感受作者對孔乙己的批判與同情,明確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和封建社會的腐朽與病態。
四、說教學重難點
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我進一步對教學重難點進行了把握。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學習運用人物刻畫和環境描寫方法;教學難點確定為體會作者對孔乙己的復雜感情及對封建制度的批判。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突破教學重點,實現教學難點,在本堂課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朗讀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等多種教學方式來引生入境,增強學生的感受和體會。
下面,我來談一談我的教學過程是我此次說課的核心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好的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它就像一塊磁石一樣可以牢牢的抓住學生,吸引住學生。因此,在本課伊始,我采用的是名言導入的方式并配以這樣的導入語:臧克家說過:“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著名作家魯迅雖已去世多年,但他的作品依舊警醒著世人,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著名作品《孔乙己》,去體會魯迅先生筆下的封建社會。從而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并順勢書寫課題。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對文章的一個初步的感受,一個大致的解讀,因此,在此環節,我會首先請學生結合之前知識的學習積累談一談對魯迅的認識,接著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結合文本及課下注釋感知作者創作這篇小說的背景。以此達到感知文本內容的目的。
。ㄈ┥钊胙凶x
深入研讀是深入的與作者對話,深入的與文本對話,因此,在這一環節,我會設置幾個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的問題:
1、閱讀課文1—3段,回答回答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這一問題較為簡單,學生根據原文不難找出答案,地點是魯鎮咸亨酒店,時間是20多年前。接著我會順勢提出第二個問題,
2、在咸亨酒店喝酒的有幾類人,分別有什么特點?掌柜更喜歡哪一類人?并在此設置小組討論,在此過程中我會下臺參與討論,適時點撥,加以指導。這一步是為了真正把課堂交還給學生,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根據小組代表發言我進行總結:長衫客:衣著長衫,坐著吃酒,趾高氣昂;短衣幫:衣著短衫,站著吃酒。掌柜更喜歡長衫客,從掌柜對他們極力逢迎的態度中看出。
最后提出第3個問題:作者描寫咸亨酒店的環境有何作用?結合學生答案進行總結:對咸亨酒店的環境描寫屬于典型環境的描寫,有助于刻畫孔乙己這一典型人物形象,也揭露了當時森嚴的等級制度,揭露小說反封建的這一主題。
然后我會緊接著讓學生閱讀文章的4—9段并提問:
4、分析孔乙己的典型形象及性格人?根據學生回答我進行總結:孔乙己是唯一一個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夾雜傷痕”“花白胡子”表明他備受生活折磨,也能夠看出他竭力保持讀書人架勢,體現出他自視清高的性格特點,充分說明他深受封建思想毒害。本文的寫作手法是重點教學內容,所以我順勢提問:第四、六段的動作和神態描寫,以及孔乙己教小伙計寫字,分茴香豆給孩子們吃,能夠看出孔乙己是個什么樣的人?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從中可以看出孔乙己死要面子、自欺欺人、迂腐窮酸、自命清高的性格。在這幾段落中的學習中我提出的最后一個問題是:思考第九段的作用。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結構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承各個場面不同人的笑,下啟孔乙己的悲慘結局;內容上寄托著作者對孔乙己既同情又批判的復雜感情。
最后是文章10—13段的學習,我抓住其中的關鍵詞進行提問,首先問到:“忽然”一詞的含義。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忽然”說明偶然想起,上承“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下啟“他打折了腿”。在第三個問題時問到:“大約”“的確”該如何理解?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沒有人確切講過孔乙己死了的消息,但從孔乙己的處境和遭遇來看,推測出他在這種生存環境下死亡是必然的,即使是死亡也不會有人關心,又因事隔20多年,小伙計說孔乙己死亡但并沒有確切的消息,所以說“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其中第二個問題則設置為:孔乙己第一次出場和最后一次出場不同,有何作用?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通過對比說明封建制度不僅毒害了他的思想,還毒害了他的肉體;人們仍對他取笑,則說明了人的麻木不仁。
(四)延伸作業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結作業環節設計為:
在拓展延伸環節,我會請學生集體思考:孔乙己的最終命運如何?自由發言。
在小結環節,我會采用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來結束課堂,并布置如下作業:對比魯迅其他作品中的人物,找出魯迅先生筆下人物的共同特點。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容的濃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體現這一點: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鞠躬,擦黑板)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9
一、說教材
《談骨氣》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級中學教課書第五冊”。第五冊側重于議論文教學,在現代文四個單元中,共有三個議論文單元。《談骨氣》是第一單元“議論的觀點和材料”的第二課,就文體而言,也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的議論文。本文是一篇格式比較規范的短論,說理的脈絡十分清晰、第1段作者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第2段用孟子的話來具體解釋“骨氣”的含義;第3段從歷史的角度指出每個時代都有有骨氣的人;第4段進一步從繼承的角度指出不同時代骨氣有著不同的含義。中間三段列舉三個事例,分別從三個角度論證“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個中心論點;所選三個事例中的人物,代表了從古到今、從士大夫階層到平民百姓、到現代知識分子中有骨氣的范例,時間跨度大,涉及面很廣,有力地論證了中心論點,有很強的說服力。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最后一段才明確指出無產階級骨氣的本質特征,發出號召,要求我們“有自己的英雄氣概,有自己的骨氣”。以這樣一篇觀點鮮明、材料典型、說理透徹的議論文開首,有助于學生了解議論文的一般特點,了解議論的觀點和材料之間的統一關系,為以后進一步學習議論文的知識打下基礎。
二、說目標
議論文教學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住議論的三要素。議論問題,總要提出一個正確而鮮明的看法或主張(即論點),有了正確而鮮明的觀點,還必須有確切而充分的材料(即論據)來證明(即論證)。議論的觀點和材料要保持一致,觀點能統率材料,材料能證明觀點。根據單元要求,結合本文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掌握議論文中觀點(論點)和材料(論據)兩大要素的關系及文章的結構特點。
2、理解用典型事例論證觀點的議論方法。
能力目標
1、概括文章中三個事例的主要內容,并加以比較,體會其典型性,培養學生概括、比較的思維能力。
2、理解“骨氣”的含義,認識當前我們應該提倡什么樣的骨氣,怎樣才能做一個有骨氣的人。
過程與方法、以合作探究為主,利用多媒體搜集的材料輔助學習。初步學會分析議論文的觀點和材料。
情感目標、
讓學生理解骨氣的內涵,感受中華民族的骨氣,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考慮到學生初學議論文,本文雖然觀點鮮明,材料充分,但三個事例論證觀點的典型性,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為此,確立本文重難點為、
教學重點、初步學會分析議論文的觀點和材料,理解運用典型事例論證觀點的方法。
教學難點、事例材料的典型性的分析。
三、說教育教學思想
根據新課程標準,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是,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養成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學習、生活和發展奠定語文基礎。所以,這節課我遵循的教學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2、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學習;
3、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4、師生互動促進教學。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
正像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的那樣“課堂上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絕大場合下都在于教師忘了上課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敗首先取決與師生關系的確立”在設計上我首先樹立了由傳授者變為促進者的思想。是否是一堂成功的語文課,不是看教師教了多少,而是看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學了多少。初學議論文的階段所選的文章本身就帶有鮮明的文體特點。《談骨氣》一文,論點集中鮮明,事例論據典型,結構簡單,思路清晰,是篇很好的范文。對這樣的教材,要引導學生學實、學活、學透,以激起學生學習議論文的興趣。而興趣是在對新知的頓悟中萌發的,因此,在本文教學時,應盡量避免出現大量的術語、概念,而應該用各種生動有吸引力的事例,引導學生接近議論文,加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然后再因勢利導,誘導出學生邏輯思維的積極性,寓學法指導于誘導、點撥之中,讓學生學得主動、輕松,并在適當的時機進行比較閱讀和能力遷移訓練。為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的作用,本文教學可采用教師點撥和學生小組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學法、
合作探究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是學生比較喜愛的一種學習方式。從題目推測課文內容,從探究材料和觀點的關系,從而得出文章的主旨及我們學習議論文側重點。不僅如此,在課程進行中,課外事例的佐證,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課外訓練——材料的篩選,可以使同學們對材料和觀點的統一這一知識點又有深一步的理解。也可設計比較閱讀和模仿寫作練習,以達到學生能力遷移的目的。
五、說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課文導人——整體感知——重點理解——自我小結——能力遷移,以下以此為綱進行說課。
1。課文導入。
學生初學議論文,往往會有一種畏難的情緒,認為議論文深奧難學。課文導入要盡量解開學生的這種思想包袱,激發其學習議論文的興趣。教師可從初中學生感興趣的一些話題人手,比如“怎樣當好班干部”、“怎樣學習”等等,請一些學生談談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并引導他們簡要地說明理由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最后教師可加以小結、大家所講的內容,觀點,有證明觀點的材料,整理一下,其實都是簡短的議論文。今天我們學習吳晗的《談骨氣》,看看作者對“骨氣”這個論題提出了什么觀點,又是怎樣來證明的。
2、整體感知,重點理解。
先讓每個學生自己朗讀課文,解決疑難的字詞,再分小組思考討論課文導入時教師提出的問題、作者對“骨氣”這個論題提出了什么觀點,又是怎樣來證明的。這里主要是解決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初步學會分析議論文的觀點和材料,理解作者如何運用典型
事例來論證觀點。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引導學生把握本文的觀點和證明觀點的材料之間的關系。可先設問、作者的觀點是什么(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并適當分析作者開門見山擺出這個觀點的正確而鮮明的態度。再設問、哪些人的事例能證明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文天祥、窮人、聞一多三人的事例),學生解答這些難度不大。
第二步,從整體人手感知課文后,再對重點部分進行具體剖析。讓學生概括文中三個事例的主要內容,并體會其典型性。先要求用簡短的語句概括三個事例,學生討論時重點放在看是否有體現“骨氣”的詞語,以培養他們準確的概括能力。(事例一、文天祥兵敗被俘,高官厚祿收買不了;事例二、古時齊國一個窮人寧可餓死不食嗟來之食;事例三、聞一多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然后指出中國人有骨氣的事例很多,請學生也舉一些例子?上茸寣W生概括出主要事實,再進行簡潔議論。如劉胡蘭面對敵人的鍘刀,英勇不屈,慷慨就義;錢學森不為名利所動,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毅然回國等。
第三步,再設問、既然事例很多,為什么只舉三例,而且是這三個事例。以四人小組形式討論問題,比較分析三個事例,理解材料的典型意義。集體討論后可歸納、作為證明觀點的材料要經過精心選擇,文天祥是丞相,窮人是平民百姓,聞一多是民主戰士,從古到今,從封建士大夫到平民百姓再到民主戰士,年代不同,身份不同,他們極具代表性。同時,三個事例按順序證明了第二段中孟子的三句話,圍繞中心論點,從不同角度來進行論證。在分析之后,再討論學生所舉的那些事例能否替換文中材料。根據不同材料,引導學生
充分討論,以解決教學的難點。
解決了教學的重難點后,應引導學生了解本文的結構特點。要理清文章的結構,先必須分析文中幾段文字的作用。如第二段解釋了骨氣的含義和下面三個事例印證;第三、四段的內容是對觀點的十分必要的補充,又是對下文三個事例的總起。而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可簡單介紹作者情況及其寫作背景,引導學生明確議論文的結尾應對論證的問題加以總結。在解決了上述問題之后,再引導學生理清本文的結構,了解議論文結構的一些特點。
3、結合本文,引導學生小結議論文的一些特點。
學生在學習了《談骨氣》這篇格式規范的短論后,對議論文的特點有了一定的了解,可在小結時適當提出議論文的一些術語,為以后學習作基礎。如議論文的觀點必須正確鮮明(論點);議論文的材料必須充分確切(論據);觀點要統率材料,材料要為證明觀點服務(論證)。如學生小結能提出議論文的結構、語言方面的特點,應更加鼓勵,以激發其學習興趣。
4、練習設計。
這篇文章嚴密的層次結構和用事實論證的方法都是值得學生學習掌握的,可設計比較閱讀和模仿寫作練習,以達到學生能力遷移的目的。如、比較閱讀材料可選擇結構典型及用事實論證方法的簡短的議論文。結合課前導入時的一些論題,模仿課文寫一篇短文。要求學生明確觀點,并精心選擇事例來加以證明。這樣既能促使學生鞏固課文,又可使課上的分析不致成為空中樓閣,把知識轉化成學生的實際本領。也可給很多觀點、材料,訓練同學們提煉材料和觀點的統一。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對本節教學內容簡要而全面的概括:
。ǜ毁F不能淫)文天祥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貧賤不能移)窮人
。ㄍ洳荒芮┞勔欢
觀點(論點)不同角度證明材料(論據)
(正確鮮明)(充分確切)
七、說教學評價、這節課,為學生學習一般議論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教給學生閱讀議論文的一般步驟和方法。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在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的培養上特色鮮明。課堂教學讓學生充滿一種自尊、自強的民族自豪感,由文天祥、餓者、聞一多的事例,加深學生對骨氣含義的理解,激發學生繼承優良傳統,做一名有骨氣的人的思想感情。突破了議論文只注重結構、論證方法、邏輯推理的局限,體現了大語文教學的觀念。
學生認識事物總是先感性后理性,先容易后復雜,先粗淺后具體再加深。本節課的教學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初讀課文——整體把握——精讀課文——重點突破——聯系實際——遷移升華的方案,不僅僅是把這一課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以這一課為例子,做好示范,教給學生閱讀議論文的一般步驟和方法、把握中心論點——理清文章結構——分析論據和論證方法——體味語言。這樣,學生就可以運用這一課中所學到的讀書方法和步驟,自己去閱讀其它一般的議論文,形成閱讀議論文的技能?偨Y一下,本課教學有以下特點、
1、全新引入,調動積極性。
2、師生互動,有效教與學。
3、愉快教學,能力提高。
我的說課結束了,謝謝大家。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10
一、說教材
《白楊禮贊》具體編排在初中語文第五冊第一單元。從編者的意圖來看,本單元意在引導學生體會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散文敘事、記人、寫景、狀物等靈活多變的寫法,進一步提高欣賞、寫作的能力。
《白楊禮贊》的語言很有特點,大氣磅礴,一氣呵成,尤其是反問、排比運用得極為成功,值得反復誦讀,這樣,才能更切實地感受到散文的藝術魅力。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通過朗讀,品析語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象征手法。第二課時以討論和對比閱讀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本說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二、教學目標
第一,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領會文章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第二,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
第三,感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三、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
四、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是重點也是難點
五、說學生
我班是農村班,班級中學生的語文基礎比較薄弱,特別體現在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以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較差!栋讞疃Y贊》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有巨大幫助的。
六、說教法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采用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具體采用朗讀式、討論式、“先學后教、當堂訓練”作為主要教學方式。
七、說學法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才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實施朗讀訓練。
1、把握基調
2、讀出感受
3、讀出節奏
八、教學過程
首先,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單調而無邊無垠的畫面,再接著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雄姿。選用《小白楊》作為背景音樂。以及結合窗外的白楊樹的觀察,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
第二步,配樂朗讀,激發興趣。
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激情。
第三步,深情朗讀。
教師提出朗讀要求,全體學生深情朗讀全文。
第四步,課堂提問,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我所設置的問題是: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用“作者贊美了……的白楊樹”的句式說一句話嗎?例如,“作者贊美了力爭上游的白楊樹!薄瓕W生會很快找出并說出很多句子,以此了解白楊樹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追問: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贊美白楊樹的?學生討論后可以知道,是從生長環境、外部形象,內部氣質等方面來贊美白楊樹的。
第五步,再次指導朗讀。
重點指導第二節,學生自己揣摩3~5節。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提供了獨立活動、獨立思考的機會。
然后要求朗讀描寫白楊樹外形美的段落。女同學讀第一層,要讀得清脆、柔美;男同學讀第二層,要讀得豪爽、有陽剛之氣。在哪里分層,同學們自己去商量,怎樣才能讀出白楊樹的美,請大家自己體會。因為這里的層次很清晰,學生完成應該沒問題。之后再追問一下劃分的依據,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再上升一個層次。
第六步,齊讀第7節,揣摩讀法。
討論一組排比反問句的讀法。先要求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然后去朗讀,看效果怎樣。再讓學生思考,四個問句能否調換順序。讓學生明白,這組排比反問句的意思是逐層深入的。之后再追問: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贊》,這里卻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教師簡要介紹什么是象征,象征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征與象征意義有無聯系?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那是象征的基礎。并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征意義,形成板書。
第七步,品析語言,深化理解。引導學生品析“撲入”、“主宰”以及反復句出現的“那”、“這”等詞的傳神之處,以及反復句、排比句、比喻句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之妙。采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
第八步,課堂小結
為了檢驗全體學生對朗讀技巧的掌握情況以及所定目標的完成情況,鼓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
第九步,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完成練習三。
九、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統一。設計的原則是:求實、求新、求精。
我的說課內容可能有許多不妥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11
一、說教材、學情。
《白楊禮贊》具體編排在初中語文第六冊第二單元。從編者的意圖來看,本單元意在引導學生體會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散文敘事、記人、寫景、狀物等靈活多變的寫法,進一步提高欣賞、寫作的能力。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閱讀、欣賞散文應著眼于散文所蘊含的情感,借鑒散文所運用的語言!栋讞疃Y贊》的語言很有特點,大氣磅礴,一氣呵成,尤其是反問、排比運用得極為成功,值得反復誦讀,這樣,才能更切實地感受到散文的藝術魅力。我校是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學,學生的語文基礎比較薄弱,語言感悟能力較差!栋讞疃Y贊》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對于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是有很大幫助的。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通過朗讀,品析語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象征手法。第二課時以討論和對比閱讀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本說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學情的把握以及教學的設想,我把第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第一,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領會文章所抒發的思想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第三,感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蘊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通過朗讀理解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考慮到初中生在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是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朗讀是十會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據此,我準備采用朗讀式、討論式作為主要教學方式。
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發展為主線的現代教學理念,根據目標和內容,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靈活多樣的朗讀,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把他們的主體意識培養起來,把他們健康的個性發展起來。當然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合格的教師不會把學生當作某種馴服的自然力來驅使,而是當作主體來看待。教學中我還會引導他們領悟和掌握學習的方法,鼓勵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培養他們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于以上考慮,根據教指導學,為了學,服務學的基本思想,我準備用“配樂朗讀,整體感知和精讀品味,賞析深化”兩個步驟來達到教學目,這兩個步驟個相互緊扣,循序漸進,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三、說教學程序
<一>、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按照這個思路上課開始,我便直接板書課題,對“禮”、“贊”進行釋義,并簡要地介紹作品的寫作背景。然后,我會對學生說:“白楊禮贊”猶如一首結構謹嚴,渲染得力,旋律激昂的抒情音樂小品。一般音樂作品總有一個主旋律貫穿其中,它有時略有變換,復沓重現,昭示著深化著主題。那么,《白楊禮贊》的主旋律是什么呢?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課文朗讀錄音,在頭腦中展開聯想想象,用心去感悟,聽出“白楊禮贊”的主旋律來。
接下來,我便播放以鋼琴曲為音樂背景的配樂朗讀錄音。列寧曾這樣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知識、真理的追求!庇纱丝梢,情感與知識的交流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促進了學生的理解,使之進入情境。這樣,我便能順利地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主旋律,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了作者熱情贊美的感情基調。。
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起來后,我還會不失時機地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討論,從而進一步理解文章思想內容。我設置問題是: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用“作者贊美了……的白楊樹”的句式說一句話嗎?(以此引導學生了解白楊樹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追問:作者是從那些方面來贊美白楊樹的?通過啟發、點撥、討論后,讓學生明確作者是從生長環境、外部形象,內部氣質等方面來贊美白楊樹的。
<二>、精讀品味,賞析深化。
1,學生自己揣摩3~5節。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提供了獨立活動、獨立思考的機會。然后要求朗讀描寫白楊樹形美的段落。女同學讀第一層,要讀得清脆、柔美;男同學讀第二層,要讀得豪爽、有陽剛之氣。在哪里分層,同學們自己去商量,怎樣才能讀出白楊樹的美,請大家自己體會。因為這里的層次很清晰,學生完成應該沒問題。之后再追問一下劃分的依據,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再上升一個層次。
2,齊讀第7節,揣摩讀法。討論一組排比反問句的讀法。先要求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然后去朗讀,看效果怎樣。再讓學生思考,四個問句能否調換順序。讓學生明白,這組排比反問句的意思是逐層深入的。之后再追問: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贊》,這里卻
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教師簡要介紹什么是象征,象征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征與象征意義有無聯系?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這是象征的基礎。并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征意義,形成板書。
3,引導學生品析“撲入”、“主宰”以及反復句出現的“那”、“這”等詞的傳神之處,以及反復句、排比局、比喻句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之妙。采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
4、深情朗讀,課堂小結。為了檢驗全體學生對朗讀技巧的掌握情況以及所定目標的完成情況,鼓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然后教師提出朗讀要求,全體學生深情朗讀全文。
第八步,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完成練習一,以及練習五。
四、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環境
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樹外形
性格
本課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統一。設計的原則是:求實、求新、求精。
【語文說課稿初中】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的說課稿05-01
初中語文說課稿10-24
初中語文觀潮說課稿02-01
初中語文說課稿06-16
初中語文的說課稿模板10-29
初中語文《散步》說課稿01-16
初中語文《吆喝》說課稿10-16
初中語文《社戲》說課稿11-28
初中語文《海燕》說課稿11-26
初中語文《送行》說課稿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