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初中音樂說課稿3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音樂說課稿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1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風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態的音樂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居住在我國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民,他們的歌聲像遼闊的草原和天空一樣嘹亮明凈,舞蹈藝術更是豐富多彩,表達了蒙古人民對草原、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弘揚民族文化,培養學生們的民族情結是我們音樂教育者的責任和使命。根據教學設計,結合課標“感受、鑒賞、創造、探索”精神,本節課安排了以下內容:
①學唱蒙古民歌《牧歌》。
②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贊歌》。
教學目標
1.通過唱歌和欣賞教學,使學生們了解蒙古音樂的風格特征和基本常識;了解音樂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
2.培養學生們熱愛美好生活和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培養學生們對民族音樂藝術的想像力、鑒賞力和探索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學唱歌曲《牧歌》和欣賞教學使學生們了解蒙古音樂的風格和特征,培養學生們對民族藝術豐富的想像力和鑒賞力。
教學準備
鋼琴、音響資料、課件。
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目標,我主要采用了視覺圖像法、設置疑問法、啟發引導法、評價激勵法。
首先,民族藝術是從勞動人民的生活勞動中來,反映人們的思想情緒,要了解一個民族的音樂語言,首先要了解本民族的風土人情,所以,我選了一部分有關蒙古人民生活場景和精美畫面在導課時播放,既引起學生們的注意力和興趣,又豐富了學生們的人文歷史知識,開拓學生們的視野。
其次,根據學生們好奇愛動,愛展示自我的特點,我采用了設置疑問,啟發引導和評價激勵的方法,以“老師為主導、學習為主體”,讓學生們動靜交替、熱情活潑的氛圍中增長知識,得到美的熏陶。
說學法
聆聽法、小組活動法。
首先,音樂是聲音的藝術,聽是我們感知音樂、理解音樂的基礎。培養學生們用心聆聽音樂是培養學生們表現和創造音樂的重要手段。
其次,利用小組活動法,讓學生們在互相交流中探索新知識,不僅培養學生們的團體協作精神,又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創造優良的課堂氣氛。
說教學過程
一、導課
首先播放短片
播完后上題目:選擇與本片內容相符的項
A、蒙古族 生活在我國北方蒙古草原上
B、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
C、有敬水、敬火的習俗
D、回族
E、成吉思汗
設置意圖:通過觀看聲像具備的短片,可以抓住學生們的好奇心、注意力,并通過討論,師生交流引發學生們聯想,豐富學生們有關草原人文歷史方面的知識。
在這環節中,老師要做好引導工作,讓學生們了解地理環境與人們的生活習俗及音樂文化之間的關系。如寬廣的草原是蒙古人民生活的搖籃,人們熱愛草原就像熱愛自己的生命一樣。寬廣的草原賦予人民寬闊的胸襟和豪爽熱情的性格。蒙古人民的歌聲像遼闊草原和天空一樣嘹亮明凈,舞蹈更是豐富多彩,有表現生活場景的“盅碗舞”、“擠奶舞”等。下面欣賞合唱《牧歌》。
二、新課
(一)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
欣賞前,把學生們分組,讓他們用蒙古風景或歷史人物為自己命名,如:“草原英雄隊”、“千里鐵騎隊”、“成吉思汗隊”、“呼倫貝爾”。
提出問題:歌曲用什么聲音,塑造了什么音樂形象?
[播放樂曲]
聽后討論問題,在這個環節,鼓勵學生們暢所欲言,老師適當引導激發學生們想象。僻如:歌曲純粹用人的聲音,用不同的音色組合,不同的力度變化,展示出草原美麗遼闊的景象。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讓學生們一起朗誦書上《牧歌》的歌詞,共同回味合唱帶來的美好回憶和聯想。并讓學生們了解無伴奏合唱的知識。
(二)學唱歌曲《牧歌》
首先,老師有感情地范唱一遍。
提出問題,歌曲旋律有什么特點?
寬廣、悠長、深情,表現大草原的遼闊美麗及人們無限的熱愛之情。
2、學唱歌曲
1)跟老師學唱譜子,并找出樂譜中旋律相近的小節,這樣有助于學生們對旋律與節奏更準確地把握。
2)跟琴唱歌詞
要求學生們輕聲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學完后,采用小組比賽的形式跟伴奏唱,鼓勵學生們創造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男女生合唱”、“女生唱男生哼鳴附和”等,這樣既練習了歌曲,培養了學生們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在此環節,補充蒙古歌分長調和短調知識。
三、欣賞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
介紹馬頭琴是蒙古族比較有特色的樂器,因琴頭上雕刻馬頭而著稱,演奏時像二胡,但音色像大提琴。
[播放樂曲]
找學生們簡單談一談樂曲表現的內容:萬馬奔騰的壯觀場面。此環節只作欣賞了解。
四、創作與探索
播放背寫音樂草原歌曲《贊歌》
在這個環節,鼓勵學生們大膽運用各種藝術形式來表現蒙古草原的美麗遼闊與生活習俗。比如唱歌、舞踏、美術、朗誦、模仿表演摔跤、賽馬等,老師要行當地指導。
用小組比賽的形式表演,以調動學生們積極性,此環節占課時比較長,約十五分鐘左右。
五、結束語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蒙古草原豐富的自然資源是蒙古人民賴以生存的基礎,人們熱愛草原,像熱愛自己的生命一樣,蒙古草原豐富多彩的音樂藝術表達了蒙古人們對美好生活無限的熱愛之情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請學生們收集有關蒙古草原的信息。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2
一、首先說教材
這部分內容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進行陳述。
1、教材分析:
本節課所選用的教材是
2、教學目標分析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教學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系的一個有機整體,學生學會知識與技能過程的同時成為學生學習,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應以知識與技能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并把前面兩者充分體現在過程與方法中。借此,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置的。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過程與方法:
(3)知識與技能:
基于音樂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3、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4、本課的教學難點是:
為了講清教學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第二方面說教法和第三方面說學法上面談談我的想法。
二、說教法:
從心理特征來說,初中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著迅速發展。在教學中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課我主要采取設置情景教學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等特點,為學生創設了一系列優美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基于本課的特點,我還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 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 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來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 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我還運用了學科整合的方法,在聯系生活和拓展創編這兩個環節中,我融入了美術、自然、語文、戲曲等姊妹學科與藝術的知識,拓展了學生的音樂視野,促使他們音樂素質和音樂表現力的不斷提高。
三、說學法:
我們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知識不如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音樂課應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且自由發揮。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同時我還讓學生多聽多練,自省自悟,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四、說板書設計:
本著簡潔、形象、直觀、概括的原則,我將板書設計如下:
初中音樂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學唱《念故鄉》,感受作者濃郁的思鄉之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故鄉的情感,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
2、知識技能目標:了解作曲家生平和相關文化,激發學生用富有感情的聲音來演唱《念故鄉》。
3、過程方法目標:設情景法教學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方法來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以小組合作討論的表現形式,來提高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點:探索學唱歌曲的方法,練習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并讓學生感受和體驗思念故鄉的情感。
教學難點:激發學生有感情、有力度變化的演唱歌曲及唱準附點音符的時值。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略以情感為紐帶,做好組織教學。)
課前播放歌曲《故鄉的云》
二、導入新課:
1、初聽《第九自新大陸交響曲》第二樂章的第一主題
談話:我們一起來聽音樂吧!
談話:我們初次感受了這段音樂,感受到它的力度?速度?節奏?旋律?
討論:音樂有什么特點?(從音樂要色上分析) 音色呢?
2、簡介 英國管
3、再次聆聽
討論:我們感受到怎樣的情緒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緒呢?作曲家在抒發著自己怎樣地情感呢?
三、簡介作曲家及樂曲背景
師:作曲家是誰?為什么會有則樣的情緒呢?
1、德沃夏克
捷克作曲家,出生于不拉格附近的農村。他從小就顯露出音樂天才,因家境清貧,沒有條件上學,工作多年后有了積蓄,才獲得進入拉格附音樂學校學習的機會。1890年,他受聘于布拉格音樂學院教授音樂理論,1892年應聘赴美國任紐約國家音樂學院院長。代表作品除《新世界交響曲》外,還有歌劇《水仙女》、《大提琴協奏曲》、《斯拉夫曲》及聲樂曲《母親叫我的歌》等
2、樂曲背景介紹
四、歌曲教學
1、出示課題《念故鄉》
師:他的美國學生給這段迷人的旋律加上了歌詞。
2、聆聽歌曲《念故鄉》
請學生談談聽后感受
3、學唱歌曲
①用“la”哼唱旋律,感受音樂特點。
②分析附點節奏
<1>x.x x x.x x | x.x x.x x – |
③唱旋律
④填詞唱
⑤力度記號的處理 注意速度,力度和情感。
五、拓展空間 創編歌詞
要求用“思鄉”這個主題,要求學生為這首歌的旋律重新填詞。
六、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念故鄉》,感受體驗了作者濃濃的思鄉之情,思鄉是一種美好的情感,也是一種厚重的民族意識。同學們,再過幾年你們也會背起行囊,離開自己的家鄉去創造屬于自己的輝煌,相信無論你走到哪里,都不會忘記這片鄉土。
最后,老師朗誦一首詩和大家分享《鄉愁》。
【【實用】初中音樂說課稿3篇】相關文章:
【實用】初中音樂說課稿四篇06-06
實用的初中音樂說課稿四篇06-15
實用的初中音樂說課稿3篇06-01
初中音樂《念故鄉》說課稿12-23
初中音樂《搖籃曲》說課稿12-23
【必備】初中音樂說課稿三篇06-19
初中音樂說課稿范文九篇06-14
精選初中音樂說課稿三篇06-13
初中音樂說課稿合集六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