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合集8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1
一、教學理念
在新時期下,新的課程改革已經全面展開,此時一堂課是否符合新的課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學理念。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注重讓學生經歷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實踐,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求,在鍛煉能力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與技能,了解科學技術,從而融入到社會中去。所以本堂課要在改進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全員參與和全面活動,改進實驗的配置與設計,注重效果反饋,讓自主探究得以堅持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聲音部分第一節,同時也是這一部分的重點。"初步認識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條件"是新課標明確要求的,同時回聲現象也是學生們在生活中十分感興趣的問題。這一部分的素材剛好可以體現出讓學生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過程。在新課標下聲音處于運動和相互作用這一大部分中,它既屬于一種運動,同時在現象上也有它的獨立性。所以本節課無論從課標要求,還是學生自身發展要求上看都處在一個比較重要的地位。
三、學生分析
學習本節課的學生首先已經具備了機械運動和力的知識,物理思想已經有了一定基礎。但他們的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基本思維方式,喜歡動手動腦,對直觀內容比較感興趣。但欠缺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維過程。因為本節課主要是從現象入手,而得出比較簡單的結論。所以在細致設計探究與活動過程之后,學生的學習是不存在問題的。
四、課程目標
1、知識技能:認識聲音的產生和傳播,認識真空不能傳聲,認識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了解回聲測距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能從給定的信息中獲取知識。
2、過程方法: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在觀察物理現象和學習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樹立民族自豪感。
五、重、難點
聲音的傳播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在回聲上還存在一些難點。
六、教法與學法
對于本節課的三個知識點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與學:
1、對于"振動發聲"采用學生觀察,歸納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對于"聲音的傳播",過去學生可能想得較少,所以采用先自讀,再以集體對話討論的形式凸現知識點。
3、對于"回聲問題"學生對現象已經非常熟悉,()關鍵是對原理缺乏理解,所以采用媒體直觀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認識。
4、最后要說明的是針對本節課側重現象的特點,不準備設計獨立的評價與練習,而是將學生對教材以外的現象的解釋作為一種練習,讓學的現象和練的現象渾然一體。將課堂最后時間作為知識的升華,讓學生帶著已有的知識去了解有關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內容,在體會中華民族古代的燦爛文明同時,進一步將現象與知識相結合,讓學生帶著思考結束本堂課。
七、教學過程
1、引入:播放無聲電影和有聲電影,引出聲音的重要。
2、媒體展示學習目標
3、從聲音的產生開始研究:
活動⑴要求學生用手頭的"尺、皮筋"等其它物品制造一個聲音,再研究發聲的原因。(學生也可用教師的演示器材:音叉,鼓)
活動⑵學生匯報結果,先演示實驗再說結論。
板書:發聲體都在振動
深入研究:敲響的鼓,用手按住。(現象,結論)
4、產生的聲音怎樣到人耳?
活動⑶學生讀教材聲音傳播部分
活動⑷學生提問題(其他學生作適當解釋)
媒體:水波傳遞振動,空氣以聲波的形式傳遞振動
總結:人耳聽到的大多數聲音多數靠空氣傳播的
問:液體和固體可以傳聲嗎?
活動⑸學生舉例
總結:聲音傳播需要介質(板書)解釋介質
問:固、液、氣都可以傳聲有什么不同?
明確:15℃時空氣傳聲速度340m/s
氣體傳聲最慢
問:如果沒有介質聲音會不會傳播?
實驗:真空鈴
5、媒體:回聲現象
媒體動畫:展示聲音反射的過程。
通過問題提出聽到回聲的條件
問題:船測水深
6、媒體展示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內容,對其中原因的思考作為課后作業。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教材內容要點: 第一,電功率的定義、物理意義、單位;
第二,電功率和電壓,電流的關系,電功率計算;
第三,理解和區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病⒔滩牡牡匚缓妥饔茫
對電功率這一節內容的研究是在學習了電功之后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電學知識的進一步學習掌握。這一節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對電功率的研究為了解用電器的性能和安全用電、測小燈泡的電功率等知識奠定了基礎。電功率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3、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電功率的定義、物理意義、單位.。
2.理解電功率和電壓,電流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計算。.
3.能理解和區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讓學生體會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觀察用電器上的銘牌讓學生體會物理與生產,生活的緊密聯系。
2、通過實驗探究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培養學生尊重事實、探求真理的科學態度。
4、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電功率知識與人們的生活密切聯系,所以正確建立電功率概念,并會用電功率公式進行簡單的分析與計算;正確理解“額定功率”,會區分“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因此這兩個知識點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
同時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也是這節課的重點,這是素質教育對現代教學的要求。
二、學生分析 任教班級多數學生上進心強,學習態度端正,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問題的能力。 電功率知識與人們的生活密切聯系,也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實驗的作用,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初中生的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動手實驗,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
三、教學方法 這節課可綜合應用目標導學、分組實驗、直觀視頻、講授和討論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創設物理情境讓學生參與實驗設計,邊動手邊思考,邊講邊練及時鞏固。通過動手實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創設情景:
教室電能表的轉盤,有時慢悠悠,有時急匆匆,這是為什么呢?接著引導學生觀察在只開三盞電棒時電能表指示燈1分鐘閃動的次數和教室所有電棒都開時電能表指示燈1分鐘閃動的次數。
教師提出問題:兩次的“次數 ”是否相同?這說明什么?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可以回答出:不同,這說明電流做功快慢不同。依次引入新課。這里滲透了比較的科學方法并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ǘ┠繕藢W:
一、出示目標,學生閱讀:
1.知道電功率的定義、物理意義、單位.。
2.理解電功率和電壓,電流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計算。.
3.能理解和區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4.通過實驗體會用電器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
學生閱讀“目標”后,不僅明白了本節課要解決哪些問題,同時對本節課的重難點也有了一定的認識。
二、出示提綱,學生結合提綱獨立自學課本72---73頁內容。
。ㄒ唬、電功率基礎知識:
1、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意義:電功率是表示電流做功_____________ 的物理量。
3、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
4、單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換算:1kW = ________W ; 1w = _______= _________。
。ǘ、電功率計算:
家用普通手電筒的電壓是3V,電流是50mA,它的電功率是多少?
。ㄈ、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
額定電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額定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際電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際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燈泡上標有“PZ220----60”字樣,其中220表示_____;60表示_______。
學生展示自學成果,師生共同評價:
1、學生在黑板上展示;
2、學生用紅色粉筆圈出展示的錯誤并改正;
3、教師點評。
在這里我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和展示空間”旨在培養學生的自學歸納能力、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能力,看似平淡,實則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將起到積極作用。
(三)、質疑釋難:
1、教師提出問題:燈泡在不同電壓下發光的亮度是一樣的嗎?其電功率是不變的嗎?
2、學生觀看視頻材料。
3、請同學們利用自己桌上的實驗器材做實驗,體會小燈泡發光亮度與功率的關系。
4、用電器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的關系(在學生觀看視頻材料和進行實驗的基礎上,自己完成):
U實= U額 P額___P實 燈泡發光_____
U實> U額 P額___P實 燈泡發光_____
U實
這是本節課的高潮所在。教師提出問題后先讓同學們觀看一段燈泡亮度與燈泡電功率關系的“視頻”,初步體會燈泡亮度與功率的關系。然后再讓同學們動手“分組實驗”再次感性體會燈泡亮度與功率的關系,既激發了同學們的求知欲又培養了同學們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實驗能力。
。ㄋ模┩卣寡由欤
學生通過觀察和分組實驗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用電器正常工作的條件應是什么?.用電器的工作情況是什么決定的?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解決,對同學們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能正確使用用電器做出了科學指導。
電功率知識的綜合性強,根據用電器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求電阻、在給出實際電壓(或實際電流)的基礎上求實際功率、在已知電功和電功率基礎上求通電時間等都是在考查同學們在解決物理實際問題時能否“依靠公式”展開思維。所以,我以課本例題為依托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小明用一個標有“PZ220---1100”字樣的電爐燒水。若此時家中的實際電壓為200V。這個電爐的電阻是多少?此時該電爐的電功率是多少?
1.8KWh電能可以供它正常工作多長時間?
。ㄎ澹┓答仚z測:
1、電流在___________________叫電功率,它是反映電流做功_________的物理量,在國際單位制中它的單
位是_________。
2、關于電功和電功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電流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 B、電流做同樣多的功,用的時間越長,功率越大.
C、電流做功時間越短,功率越大、 D、在相同時間內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通過學生對這兩道題的訓練,可以看出學生對電功率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使教師的教學做到心中有數。
3、小明利用電能表和秒表測量某用電器的電功率,當電路中只有這個用電器工作時,測得15min內消耗的電能為0.3kWh,則這個由電器可能是( )
A、電視機 B、白熾燈
C、電冰箱 D、空調器
這道題的設計既考查了同學們對電功率公式的掌握情況同時也體現了“物理與生活是密切聯系”的新課程理念。
教后反思:
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知道電功率的概念,會進行簡單的電功率計算,并通過實驗讓學生體會用電器工作情況與其電功率的關系。本節課我是按我!拔宀綄W”的模式設計的。這節課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以及物理課堂應以著力培養學生觀察和實驗能力為目的”的新課程理念。從教學流程看,本節課“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的積極性始終被充分調動。尤其是在體會用電器工作情況與電功率關系時,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課堂出現了一個高潮。但是,由于
本節課容量大,教師留給學生的時間略顯得不足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歐姆定律》是人教版物理義務教育八年級下冊第六章"歐姆定律"的第四節內容。
本節是在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之后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電流、電壓、電阻與電壓和電壓的關系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后面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和"安全用電"打下基礎。所以歐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本節教材的特點之一是適合于學生探究學習,同時也適合讓學生閱讀自學。
2、說教材目標
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及認識能力,確定以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歐姆定律,并能進行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歐姆定律的認識,體會物理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增強對科學和科學探究的興趣。
3、說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探究同一段電路中電流與電阻和電壓的關系,體驗控制變量法在實驗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學重點:對歐姆定律的理解和應用。
二、說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據一年多來的實施新課程的經驗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幾方面:一是大膽設計了學生探究同一段電路中電流與電壓和電阻之間的關系實驗,突出物理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體現新課程"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基本理念,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精神以及創新意識。二是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提高法、講授法、觀摩法、閱讀法、分析、歸納法等,使整個教學過程處于引導——啟發的教學狀態之中,以求獲得最佳教學效果。三是注重滲透物理科學方法——控制變量法,讓學生在探究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會物理學研究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性素質。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再是一種簡單的刺激和反應關系,而是個人借助某種"認知橋梁"或者"同化和異化"不斷組織和構建知識的過程。因此,我覺得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應重視學情,突出自主學習。本屆初二學生一年半新課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的物理新教材的學習,已基本領會了科學探究的各主要環節,也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及操作能力。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指導。
培養學生學會通過自學、觀察、閱讀等方法獲取物理知識。本節課通過閱讀三道例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模仿分析、推理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讓學生親自經歷運用科學方法探究物理知識的過程,真正掌握控制變量實驗這種科學方法。如在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保持電阻阻值不變,而在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則調節變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
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自己摸索,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出"新"的物理規律。如讓學生從實驗得到的兩組數據進行討論分析,最終得出"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程序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試電筆是檢修電路時必備的工具,使用它來檢查電路時手指必須接觸到筆尾的金屬體,讓電流通過人體,流入大地。
讓一位學生當場檢查教室里插座的火線和零線,并說說有沒有不良的感覺。
引導學生分析、提問:通過人體的電流有多。克c電路的電壓和電阻有什么關系? 通過演示,創設物理情景激發學生探究心向,引導學生提問問題。本節課從試電筆的使用引入新課,試電筆是家庭常備工具,同學大多有使用過,用這個例子引入,目的要體現新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
探究發現
提出問題:
師:如果知道一個導體的電阻,還知道加在它兩端的電壓,能不能計算通過它的電流呢?
2、猜想或假設
允許同桌進行討論。請學生發言,老師給予肯定、鼓勵、引導,對學生的回答加以篩選,如:
電壓越大,電流越大。
電阻越大,電流越小
也許是其中的兩個相乘等于第三個?也許是其中的兩個相除等于第三個。
3、設計實驗
學生實驗桌上擺著的器材:定值電阻若干個、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學生電源、開頭、導線若干。讓學生根據以下電路圖進行實驗:在電路中測量電阻兩端的電壓U和通過電流I,研究電流I與電阻R和電壓U這三個量之間的關系。
4、進行實驗
按圖連接電路,測量并記下幾組電壓和電流值。
電阻R/Ω 電壓U/V 電流I/A
1
2
3
4
5
6
換接另一個電阻,再次記下幾組電壓和電流值。
5、分析和論證
結論:電流I、電阻R、電壓U的關系可以用公式表示為
6、評估與交流
遷移拓展
例題分析:我們已經,試電筆內必須有一支很大的電阻,用來限制通過人體的電流,F有一支試電筆,其中的電阻為880KΩ,氖管的電阻和人體的電阻都比這個數值小得多,可以不計。使用時流過人體的電流是多少?
教師啟發指導:
要求學生讀題;
讓學根據題意畫出簡明電路圖,并標出已知量的符號及數值和未知量的符號;
找學生回答根據的公式。
布置作業:
動手動腦學物理1、4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由五個段標組成,即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聲音的傳播條件、聲音的傳播有多快和我們怎樣聽見聲音,是按照"產生——傳播——要有介質——在不同介質中快慢不同——傳到人耳后經過怎樣的途徑引起人的聽覺"的思路安排的。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物體振動發聲的實例,結合小學已有的知識,說明物體發聲的條件。通過與水波、彈簧上的疏密波的對比,引入聲波;再通過實驗,說明聲音傳播要有介質,且在不同的介質中,聲音的傳播速度不同。依照初中生物課上已經知道的人耳結構圖,回憶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
2、三維教學目標:
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并以波的形式在介質中傳播,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了解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
通過觀察和實驗的方法探究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聲音是如何傳播的,通過學習活動,鍛煉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通過教師、學生雙邊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注意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善于與其他同學合作的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傳播需要物質。
難點:聲音的傳播條件。
二、說教法、學法
聲音與我們息息相關,學習本節內容要從生活中已有的感性認識出發,并通過探究、實驗,進行分析、歸納,得出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要注意將學到的知識及時服務于社會,解釋生活實際中的聲現象。本節課,我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運用動畫、圖片及文字展示聲現象奇妙,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在小學有關聲現象的學習,同時聲現象與人類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生的直觀感覺知識豐富,對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已有了基本的了解,他們對生活中豐富多彩的聲現象也產生著濃厚的興趣。初中生對未知世界往往產生好奇心、求知欲,他們有強烈的活動探究欲望,這些對本節課的學習起著積極的作用。但他們在方法和環節的把握上不夠成熟,因為在做實驗和觀察實驗時不夠仔細,教師要在實驗時,注意提醒學生讓他們觀察什么,怎樣觀察。
四、說課堂教學設計
、逡胄抡n
⑴用多媒體播放一段美妙的音樂。
、蒲菔荆呵脫粢幌鹿,我們聽到了聲音。
、翘岢鰡栴}: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呢?又是怎樣傳到我們耳朵的呢?
、嫘抡n教學
1、聲音的產生
、艑嶒炋骄浚郝曇羰窃鯓赢a生的?
、賹⑹种赴醋∽约旱暮眍^兩側后說話、唱歌;
、趽軇訌埦o的橡皮筋;
、塾檬謹噭铀;
、苡缅N子敲鑼,再用手按住鑼面;
⑤捉幾只能夠發出清脆叫聲的昆蟲,觀察發聲時的現象;
、揎L吹樹葉嘩嘩響……
、咦稣n本第25頁圖2-12所示的實驗,振動的音叉彈起塑料小球,為后面的聲波做好鋪墊。
、茖嶒灲Y論:振動可以發聲,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正在發聲的物體稱為聲源。
、菫榱思ぐl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有新的發現,我在此設計了一個"想一想、議一議":蟋蟀、蜜蜂、蚊子、樂器(小提琴、二胡、笛子等)是怎樣發聲的?
2、聲音的傳播——聲波
、庞枚嗝襟w演示水滴滴入平靜的水面,指導學生觀察水的振動形成的水波。
、朴枚嗝襟w演示彈簧一端振動時,振動在彈簧上形成疏密相間的波。
、茄菔厩脫粢舨鏁r,人耳能聽到音叉振動發聲的現象,這時教師用多媒體模擬音叉振動形成疏密相間的聲波向四周傳播的過程。
、扔蓪W生根據水波、彈簧波的形成及傳播,總結出結論: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我們把它叫做聲波。
3、聲音的傳播條件
、怕曇魝鞑バ枰镔|
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聲音怎樣從發聲的物體傳播到遠處?
猜想和假說:聲要傳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東西來做媒介,也可能不需要什么東西做媒介,在真空中就可以傳播。
進行實驗:
、僖粋同學把耳朵貼在桌子一端,另一同學敲桌子另一端;
②玻璃魚缸中盛有金魚,用細棍輕輕敲擊魚缸上沿,金魚立即受驚;
、塾每諝、木桿、金屬棒、塑料棒、書本等物體傳遞振動的音叉聲音的效果;
、馨颜陧戔彽聂[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注意聲音的變化;再讓空氣逐漸進人玻璃罩內,注意聲音的變化。
由上面的探究,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聲音能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傳播。聲音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效果是不同的。聲音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的效果比在氣體中好。在真空中,聲音是不能傳播的。
探討:當宇航員到達月球后,他們是怎樣進行相互間的交談的?
4、聲音的傳播有多快
、僮寣W生閱讀課本,了解什么是聲速?
、诼曇粼诓煌橘|中傳播速度不同,一般情況下,聲音在氣體中慢,在液體中較快,在固體中更快。
、壑涝谕晃镔|中,聲速跟溫度有關,在15℃的空氣中,聲速為340m/s.
、苡懻摚
a、百米賽跑中,計時員是怎樣計時的呢?為什么?
b、某人在一根較長的有水的自來水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另一人在另一端可以聽到幾次聲音?
、葸@一部分內容學生的感性認識相對較少,可在課后帶領學生到操場上做一個測定聲音速度的探究實驗,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5、我們怎樣聽見聲音
⑴通過"當喇叭發聲時,肥皂液膜會發聲振動"的演示實驗,使學生知道聲音在傳播過程中是振動形式的傳播。
、朴枚嗝襟w介紹人耳的構造,根據人耳的構造,討論人耳是怎樣聽到聲音的,此時教師進行適當點撥,并用多媒體圖解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聲源→聲波→外耳道→鼓膜→三塊聽小骨(錘骨、砧骨、鐙骨)→耳蝸→聽覺神經。
㈢小結
根據黑板上簡單的板書內容,讓學生對這節課進行小結。教師引導學生復述有關內容,這樣既強化了學生所學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利用精煉的語言進行歸納和概括的能力,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粗淺認識,整個設計過程一定有許多缺點和漏洞,希望各位專家給予批評和指正,謝謝!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ㄒ唬┙滩乃幍牡匚慌c作用
《質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第六章、第一節的內容。質量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廣泛,與我們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為進一步學習密度、重力等相關知識作了重要的準備,并且正確使用托盤天平測物體的質量也是初中物理的一個重要技能要求,因此本節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學生們實驗的能力上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ǘ┙虒W目標
根據《中學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們現有的知識水平,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質量的基本概念,知道質量的單位并能正確進行單位換算
。2)知道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而且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和位置改變
。3)了解常見的質量測量工具,通過實際操作,初步掌握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形成對質量概念的初步認識
。2)通過觀察和操作,學會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確地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托盤天平的實際操作,培養學生們的動手能力,自覺遵守操作原則的良好習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在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應遵循從感性到理性,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以符合初中學生們的認知規律。
(三)重點和難點
質量知識是今后學習密度、重力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但托盤天平的構造和使用方法比較復雜,生活中不為學生們所熟悉,因此我確定了以下的重難點:
1、教學重點
質量的概念和屬性,托盤天平的使用
2、教學難點
托盤天平的使用
二、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們好奇心較強,并且具備了一定的研究問題的能力,但思維方式還是比較形象,欠缺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維過程。對于托盤天平的使用,動手操作學生們基本可以完成,但對于為什么要這樣使用還會感到一些疑惑。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將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三、教法分析
為突出重點,本課以引導性提問發現法為主線,以提問拓展學生們思維,用引導讓學生們逐漸靠近問題實質,結合比較法,最終讓學生們自己發現并得出結論;為突破難點,采用多媒體演示法,以生動的感觀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并用實驗探究法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突破本節難點;用反饋練習法檢驗所學知識及鞏固所學內容。
四、學法分析
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需要的是創造型和開拓型的人才,所以教學中學法的指導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為了能讓學生們在學會知識的同時會學知識,本節課主要采用了自主學習法、實驗探究法和討論法。通過自主學習法提高學生們自學能力;通過討論來鍛煉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而探究的過程也是學生們創新能力、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提高的過程。
五、教學過程
我的上課,設計為以下五個環節:
分類比較導入新課 討論交流激發興趣 小組合作突破難點
巧記妙學掌握重點 鞏固練習學以致用
1、分類比較導入新課
首先通過學生們活動,將課件上出示的圖片:鐵錘,小木塊,鐵釘,桌子等物體進行分類,并說出分類的理由,從而得出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結論;接著引導學生們比較鐵釘和鐵錘、小木塊和桌子同類物質所含的物質多少不一樣,引出質量的概念。
2、討論交流激發興趣
小組討論說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質量單位及其之間的換算關系,通過閱讀書本109頁的小資料,讓學生們觀察分析“大象質量是成人質量的多少倍?”
隨后小組交流:
1、一張郵票的質量為50
2、一枚硬幣的質量為10
3、一個中學生們的質量大約是
4、一頭大象的質量約5
使學生們對質量的大小有感性的認識,從而構建具體的質量量級觀念。
3、小組合作突破難點
本節課的難點是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為了攻破這一難點,我將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
。1)通過自主學習,觀察天平,說出天平的結構名稱及作用;
。ㄍㄟ^學生們觀察討論學習天平的結構,培養學生們的觀察能力)。
。2)學生們分組實驗動手操作,討論天平的使用方法;
。ㄓ懻撎炱绞褂脮r的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們,體現學生們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
。3)小組派代表上臺講解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4)教師總結天平使用的步驟:放、撥、調、測、讀、收。
。ㄒI學生們進行實驗操作測量身邊一些小物體的質量,并通過討論、交流和協作,使學生們能正確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從而完成教學目標,并突破教學重點。)
4、巧記妙學掌握重點
通過順口溜,幫助學生們記憶
先把天平放水平,后將游碼左移“0”
再調螺母反指針,左放物體右放砝
讀準質量收完備,三點注意要記清
5、鞏固練習學以致用
例1:(1) 對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天平進行調節;先將游碼放在標尺 的 刻度線處。當天平平衡時,所用砝碼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所示,則銅塊的質量是 。若發現指針在分度盤中央的左側,要使橫梁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調節。(2) 用調節好的天平稱銅塊的質量:把銅塊放在天平的 盤內。
例2:使用天平測量物體質量時,物體應放在天平_________盤,測得盛有水的燒杯的質量如圖所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________g.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教材中摩擦力的測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識的具體應用,“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知識的具體應用,通過學習本節教材的知識,提高了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節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的確定
認知目標:知道摩擦力的種類,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摩擦力的大小,知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知道摩擦在實際中的意義以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技能目標: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體驗自然科學的價值,體驗知識來源于實踐而又作用于實踐的辯證關系。
3、重點、難點的確定
重點: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難點:摩擦產生的原因和滑動摩擦力的方向。教材對滾動摩擦沒有單獨講述,而是作為減小摩擦的方法來講,這在初中還是適當的。
二、教法和學法
施教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引導轉化作用就是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簡單的把“啟發式教學”看作是一種教學方法,而是要運用啟發式教學的思想去指導教學。本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本節課我打算采用以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和實驗為主的啟發式教學方法。
三、教學程序的設計
依據本節教材編排的順序,依據學生的認識規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程序和相應的具體操作:
(一)創設情境,實驗引入:
今天上課之前,我帶了幾個小玻璃球準備和同學們一起進行科學研究。但在來學校的路上,小玻璃球變臟了。老師給他們洗干凈了,F在,請兩個同學把玻璃球請出來。(請兩個同學上臺20秒夾球)
提出問題:玻璃球為什么不好夾?——學生討論回答
你認為摩擦力是一種什么樣的力?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摩擦力。
(二)新課學習
1、認識什么叫摩擦。
先請同學們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來做幾個動手實驗。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運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動,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進而引入摩擦力的定義及種類。并進一步指出,在靜摩擦、滑動摩擦、滾動摩擦中,滑動摩擦是初中學習的重點,自動導入到本節第二個環節“影響滑動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學習。
(三)關于第二個環節的學習,我打算請學生上講臺來完成書本上138頁的“影響滑動摩擦大小的因素”實驗。
一個學生上臺實驗過程中,其它學生仔細觀察,如發現臺上學生操作有誤,即可舉手取而代之。這樣做有幾點好處:
其一、臺上學生得到了動手的機會;
其二、臺下的學生在整個過程中也由于有了驅動力,就不僅僅只是看“熱鬧”,而轉為聚精會神看“門道”了,這樣即使他們沒有上臺,但對這個實驗也絕對印象深刻;
其三、實驗是同學動手做的,而不是老師包辦的,故而實驗結論更有說服力;
其四、實驗裝置只須一套,對實驗器材簡陋的部分學校,這個方案應該是可取的。
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起著從旁引導的作用。一開始提出問題:如果要測一個力,大家首先會想到什么測量工具?(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是測什么力的?(拉力);如果想讓彈簧測力計上的示數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該讓木塊在長木板上做怎樣的運動?(勻速直線運動);這里運用了什么知識?(二力平衡知識)。這時再讓學生仔細閱讀書上的這一實驗,然后再點一位同學上臺操作實驗。完成書本138至139的實驗后,再讓同學開動腦筋想想:如果想通過實驗知道滾動摩擦和滑動摩擦誰大誰小,可以怎樣來設計一個實驗,誰想到誰就上臺來操作,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四)第三個環節是“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我打算由身邊事例進而總結得出理論。
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壓力;(2)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減小摩擦的方法:(1)減小壓力;(2)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3)用滾動代替滑動;(4)使接觸面脫離。
接著順帶提問:我們觀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車、汽車、火車都裝有輪子,這是采用什么方法來減小摩擦?而現在有一種新型交通工具——磁懸浮列車,它是沒有輪子的,但它的時速可達到500公里以上,是當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運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么途徑來減小摩擦的呢?
(五)以分組搶答形式完成一些課堂反饋題:
1.體操運動員在比賽之前,雙手為什么先要擦上鎂粉?而當他想要做回環動作時,雙手又不能抓得太緊,為什么?
2.某鄉親想清除黃豆中的砂粒,他把黃豆放在傾斜的桌面上,黃豆就順著斜面滾下桌面,而砂粒都留在桌面上,這主要是由于
A.砂粒比黃豆密度大B.砂粒比黃豆體積小C.砂粒受到的滑動摩擦比黃豆受到的滾動摩擦大D.砂粒受到的滑動摩擦比黃豆受到的滾動摩擦小
3.一輛重100牛頓的小車,使它沿水平地面作勻速直線運動,需用推力10牛頓,這小車受到地面對它的摩擦力為
4.下列事例各是哪種類型的摩擦:
用黑板擦擦黑板時的摩擦
人走路時,鞋底與地面的摩擦
行駛中的汽車輪子與地面的摩擦
(六)請一位同學朗讀下面小文章,加深對摩擦力的認識。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密度這一節不僅是本章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礎知識。密度在力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在已有知識質量和體積的基礎上運用比值定義法建立的概念。課程標準要求通過實驗理解密度的概念,教材首先讓學生體會到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木塊、鋁塊、鐵塊)的質量不等,表明物質在這方面的性質上存在差異。然后,讓學生進行“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的探究。利用探究結果讓學生思考,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其比值是一定的。物質不同,其比值一般也不同,這反映了物質的一種性質。從而引出密度的概念: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它的體積之比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二、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質自身的一種性質,了解常見物質的密度大小。
。2)學會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物體質量跟體積關系的探究過程,從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過實驗研究物理規律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密度概念的建立。
2.難點:密度概念與公式的理解。
四、【教學方法】
邊討論、邊實驗探究、邊歸納總結的啟發式綜合教學法
教學準備:天平和砝碼三套、邊長為1CM的正方體木塊、鐵塊、鋁塊各一個,10m3、20m3、30m3的正方體木塊。
(二)學情分析
學生雖然從生活經驗上對知識有一定的感知,有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但對密度的相關知識非常的陌生。本節課讓學生親自進行實驗探究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三)教法、學法
教法:實驗法、講解法等
學法:合作探究法、歸納法等
(四)教學過程程設計
第一環節:引入,提出問題
問題:體積相同的木塊、鐵塊、鋁塊,它們的質量相同嗎?同種物質的質量與它的體積成正比嗎?
第二環節:實驗探究,解決問題
1、出示天平和正方體木塊、鐵塊、鋁塊各一個,并告訴學生三種物體的邊長分別為2CM。請三個組的學生利用天平稱出三種物質的質量。另外三個組的學生根據邊長計算出這三個物體的體積。
2、引導學生根據測量結果分析得出:體積相同的不同物體,它們的質量是不相同的。
3、再出示體積為10m3、20m3、30m3的正方體木塊,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如果體積增大到原來的2倍,質量也會增加到原來的2倍嗎?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嗎?
。1)引導學生進行猜想,
。2)設計實驗: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設計實驗步驟。
。3)實驗驗證:請各個組的學生合作實驗進行探究,實驗中同學們要認真觀察思考,及時提出實驗中不足和需要注意事項,并根據實驗數據,在教材坐標圖上描點。
。4) 歸納分析、得出結論:根據實驗數據,學生自行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得出結論:同種物
質的質量和體積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
第三環節:學習新知
1、在實驗結論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得出: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它們的質量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不同的物質它們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這個比值的不同就是每一種物質所特有的性質,我們用密度來表示物質的這種性質。
2、教師引導學生從運用比值定義法推導出密度的定義。再根據密度的定義引導得出密度公式:=m/v 及引導學生寫出變形公式:m=v 和v=m/
3、引導學生學習符號的意義及單位。單位換算:1g/m3=1×103Kg/m3
4、讓學生自己在密度表中找出一些常見物質的密度。比如:冰、蠟、銅、鐵、煤油、酒精、水等物質的密度。并根據密度定義引導學生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比如水的密度1.0×103Kg/m3的意義是:1m3的水的質量是1.0×103千克。在說意義時著重強調:“某種物質”和“質量的單位”,學生很容易把后面的質量單位說成密度單位。并要求學生牢記水的密度,在做題時作為已知條件應用。
第四環節:課堂小結
1、在實驗探究時大家應該注意什么?
2、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
鞏固練習
1.根據密度公式=m/v,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密度跟質量m成正比
b.密度m跟體積m成反比
c.密度既跟質量成正比,又跟體積成反比
d.密度大小只由物質本身決定,跟體積、質量大小無關
2.表中記錄的內容是一位同學學習密度概念時做的實驗記錄,請你根據表格中記錄的內容和數據,進行分析比較:
鐵塊1 鐵塊2 鋁塊1 鋁塊2
m/g 79 158 27 54
v/cm3 10 20 10 20
m/v(g/cm3)7.9 7.9 2.7 2.7
。1)鐵和鋁兩種不同物質的相同點_______;不同點_______________。
。2)鐵的密度________,鋁的密度_____________。
(3)根據這個實驗結果,請你分析并回答:為什么說密度是物質的特性?
密度是物質的特性或屬性不同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說法不一,這是為什么?人教版教材說是“特性”,而北師大教材說是“屬性’,類似情況還有。作為編寫物理教材的權威部門,對基本概念、名詞、術語等應該統一。以免給物理基礎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上帶來不便。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壓強是物理學的重要概念。壓強知識既是對前面所學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續,又為后面整個章節奠定了基礎,是學好液體壓強、大氣壓強和浮力的重要保證。本節內容又是初中物理有關力學知識的一次較大的綜合,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和學習科學方法的重要環節。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本身的特點,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胖R與技能:知道壓力的概念,理解壓強的概念,知道壓強的單位,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知道改變壓強的方法,了解壓強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
⑵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進一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及歸納、實驗能力;通過對壓強概念的學習,進一步理解比值定義法;通過對日常生活、生產中壓強現象的解釋,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簡單現象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乔楦袘B度與價值觀:通過實驗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認識科學方法的重要性;通過對日常生活中壓強現象的解釋,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物理學原理精神和將物理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生產的意識。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壓強的概念,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壓強的概念貫穿全章,起著統領全章的作用)
教學難點:壓強概念的形成。(如何通過概括實驗結論而引導出壓強的概念為本課的難點。)
4、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有了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和觀察能力,對如何用控制變量法探究自然規律有了一定的認識,也具備了基本的觀察、分析和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通過實驗現象尋找規律的能力還比較薄弱。對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最好通過形象直觀的實驗,讓他們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獲得。
二、教法與學法
教法: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依據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提倡探究式學習的教育理念。這節課我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學法和啟發式教學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究來發現自然規律。
學法:根據以上教法以及我班學生的特點,這節課我主要采用的學法為:觀察法,實驗法,對比法,歸納法,比值定義法,數學推理法。
三、 教學過程
1.讓學生用吸管插入酸奶杯,體驗插入的難易程度引入新課;
2.復習彈力引入壓力,詳細講解概念、方向、作用點
先讓學生畫壓力示意圖,再畫重力示意圖,分析壓力與重力的關系
大小(通過鋼尺、砝碼實驗,讓學生明確壓力的大小與重力的區別),
通過力的三要素可以影響力的作用效果,引出也有作用效果:
人站在泥潭里,單腳站立和雙腳站立,陷入泥潭的難易程度,進行分析(三要素完全一致)。
氣球、鉛筆實驗讓學生猜想壓力的作用效果與那些因素有關?學生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怎樣來探究呢?(控制變量)
演示實驗,完善數據,得出實驗結論;
3.為了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壓強,讓學生明白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學生對所提供的三組情況比較壓強大小,從而引出壓強定義式;分析單位,得出國際單位帕斯卡,對生活中的報紙對折展開壓強的大小進行介紹;
4.典型例題解題過程學生練習并分析、講解;
現實生活中要增大(減。〾毫Φ淖饔眯Ч,舉例(切菜、切肉(磨刀、大刀))
5.讓學生舉例說明生活中存在壓強的實例(打地基、沙發舒服,沙發變形增大受力面積、注射器),并說出是增大還是減小壓強,讓學生根據公式分析具體的方法,并把圖片拖至各種方法邊,一一對應;
6.鞏固練習;課堂小結
四.教學反思
本課成功之處:
1.充分利用實驗,創設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讓學生利用身邊的物體做實驗,這是后進生的強項,讓他們展示了自已的能力,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克服了畏難心理,照顧了學生的差異。
3.在分析講解壓強的概念、公式時,用類比法步步深入,讓學生很自然的接受并理解壓強的概念,從而更好的突破了難點。
4.在增大和減小壓強方法的學習中,從公式、現象出發,并結合實例分析,不僅鞏固了壓強的知識,還進一步落實了“生活——物理——社會”的教育理念。
本課需要改進之處:
1.時間的控制需要加強。
2.課件做得再靈活簡潔一些,可以隨時應對可能發生的問題。所以我會加強課件制作的學習,將多媒體技術更好的應用在物理教學中。
由于水平有限,可能有些細節把握的還不夠好,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高。當然我會繼續努力,懇請您的指導!謝謝!
【有關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合集8篇】相關文章:
有關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集合八篇07-02
有關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集錦五篇05-27
初中物理面試說課稿優秀范文08-03
最新初中物理《功》說課稿范文07-28
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物體的顏色》12-02
有關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匯總六篇07-06
有關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集合7篇06-02
有關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匯總5篇05-23
初中物理說課稿15篇11-05
初中物理《重力》說課稿模板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