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初中物理說課稿

        時間:2021-04-03 09:48:58 初中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選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合集九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物理說課稿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合集九篇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通報版教材第一冊第十一章第四節《滑輪》。說課的過程包括:一、說教材,二、說教法、學法和教學原則,三、說教學過程,四、說作業,五、說板書五部分。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本屆講授的是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省力情況和各自的優點,指出定滑輪的實質是一個等臂杠桿,動滑輪的實質是個動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桿,并用杠桿平衡條件分析了它們的省力情況,把滑輪與杠桿聯系在一起。最后講述了能同時應用定滑輪和動滑輪優點的滑輪組。

          經過對學生的生理、心理分析,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本節課的重點是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省力情況。關鍵是抓好學生的隨堂實驗。

          因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知道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作用。

         、谀軈^分定滑輪與動滑輪,會用杠桿平衡條件分析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2、能力目標:

          ①會組裝簡單的滑輪組。

         、谂囵B學生研究物理的正確方法。

         、叟囵B學生通過實驗現象總結歸納邏輯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

         、偻ㄟ^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和實驗對學生進行學科學、愛科學的教育。

         、谕ㄟ^交流與合作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叟囵B學生樂于探索并善于探索的學習品質。

          二、說教法、學法和教學原則

          根據《滑輪》一課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演示、學生實驗、放電腦動畫、觀察、討論、講解為主的多邊法教學。通過觀察、實驗和看電腦動畫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感知探索新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中遵循以下原則:

         、僖詫W生為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谡莆罩R和發展能力相統一的原則。

         、劾碚撀撓祵嶋H的原則。

         、莒柟膛c提高相統一的原則。

         、菥唧w和抽象相統一的原則。

          三、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分以下幾個環節:

          1、新課引入:

          用課件(胖子和瘦子的故事)引出滑輪,激發學生學習這節課的興趣。一個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2、演示、觀察、討論與講解相結合:

          演示定滑輪、動滑輪的用法,學生實驗研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省力情況。此實驗中重物重力要大些,以減小動滑輪重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讓學生把實驗結果填到設計好的表格中。各實驗小組分析論證實驗結果并得出結論。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通過觀察實驗和相應的理論分析,培養學生運用物理思維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

          研究滑輪的實質用課件動畫說明滑輪是杠桿的變形。這樣做可以讓這個問題更直觀,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容易接受。

          接著提出問題:有沒有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的方法呢?然后學生思考并討論得出結果,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來。然后用課件提出如何連接滑輪組,讓學生在練習本上設計滑輪組,用課件動畫給出答案。學生在按照圖中的設計組裝滑輪組,研究滑輪組的省力情況和繩子移動距離和重物上升的高度的關系。這個實驗有可能出現偏差,這時可讓學生分析出現偏差的原因。培養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3、鞏固強化:

         、僮寣W生對照本節知識進行小結,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谕瓿砂凑毡竟澞繕嗽O計的練習題。練習題的設計目的在于使學生對知識形成持久性記憶,有認識的表象轉化為學生的內在能力,在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說作業

          為了很好的鞏固所學的知識,本節布置作業如下:

          課本第190頁練習三1、2、3。

          五、說板書

          本節板書設計如下:

          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教材通報板

          第一冊 第十一章 第四節

          《滑輪》

          說課設計

          1、定滑輪:

         、俣x:滑輪位置固定不變;

         、谧饔茫焊淖冇昧Ψ较,不省力

          ③實質:等臂杠桿。

          2、動滑輪:

         、俣x:滑輪位置隨物體變化;

         、谧饔:省一半力,不改變用力方向

         、蹖嵸|:動力臂時阻力臂2倍的杠桿3、滑輪組:

         、俣x: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②作用:即可省力又可改變用力方向

         、垡幝桑菏褂没喗M時,重物由幾股繩子承擔,勻速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體所受重力的幾分之一,繩端移動的距離就是重物上升距離的幾倍。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2

          我說課的內容是《杠桿》,人教版義務教育新課程八年級物理第12章第1 節。下面我分六部分來談談我對本節課的理解。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章是初中物理力學部分的最后一章,涉及前面所學的力和功的知識,具有一定的綜合性。一方面,要從力的角度認識簡單機械;另一方面‘還要從功的角度認識簡單機械。

          《杠桿》是十二章第一節內容。其內容是前面所學知識的擴展,也是后面滑輪、輪軸等其他一些簡單機械的基礎。即便是在科學知識的考察中,也始終是一個重要的考點,因此在教材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繼續向學生滲透物理來源于生活,服務與社會。這充分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觀念。

          第二部分.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對教材地位的分析,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杠桿,知道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看幻燈片,了解杠桿的作用。通過探究,掌握杠桿的平衡條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生的探究實驗活動,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為:

          重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難點:力臂的畫法,用實驗讓學生總結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第三部分:教學方法和手段

          本節課主要運用的教學法,包括發現法、講練法、探究、合作等。并采用多媒體互動教學,教師將下載相關素材、選擇合適的練習題制作成幻燈片,以備教學使用。

          第四部分:學情分析

          思維分析 : 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們已經掌握了一些探究過程,可以說對于實驗探究學

          生們有了一定的思維基礎,但初二的學生思路不夠寬闊,對于一些問題還不能深入考慮。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思維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知識儲備 : 在本節課以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中的一些概念和規律,這節課是在學生已有力學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一些簡單的機械的應用。這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同時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和系統性。

          第五部分 教法學法

          物理作為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之一,轉變學生物理學習方式,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而且有利于促進學生整體學習方式的轉變。我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輔以多媒體手段,采用著重于學生探索研究的啟發式教學方法,結合師生共同討論、歸納。在課堂結構上,我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設計了 ①創設情境—引入杠桿②解剖杠桿—展現新知③變式訓練—鞏固新知④課堂實驗—得出結論⑤交流討論—自主探究五個層次的學法,它們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從而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第六部分:教學程序設計

          這堂課的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分五個環節:

         、牛畡撛O情境 引入課題

          通過兩個跨越歷史長河的機械變遷,向學生展示機械歷史發展的歷程,反應人類對機械的不斷探索,這對于杠桿概念的引入和學生的情感體驗有重要意義。

         、疲馄矢軛U—展現新知

          在此基礎上,可以結合生活實例,如………..為學生創設一個熟悉的生活環境,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總結這些工具的共同特征,即杠桿的本質特征。

          這個教學片段從一些較復雜的實例中抽象出杠桿的物理模型,這對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領悟物理學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至關重要的。

          通過圖片來認識杠桿。如古埃及人在修建金字塔的時候,他們就利用杠桿來搬動巨大的石塊。通過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蹺蹺板、船漿、抽水機、撬棒等提出物理問題:杠桿是什么?能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直接告訴同學:他們都是杠桿,讓同學們觀察并討論它們在工作中的特點,教師與對話的方式與學生交流,歸納出杠桿的概念。這種發現學習法, 有助于發揮學生的潛力,有助于保護學生探究未知事物的興趣。在同學掌

          握了杠桿的概念后,進入問題教學。要進一步了解杠桿,提出要掌握杠桿的五要素。讓學生仔細觀察撬棒撬石頭的事例。介紹什么是支點、動力、阻力。力臂是本節課的重點。通過多媒體演示動力臂和阻力臂的畫法,這個例子很簡單,但具有典型的示范意義,我覺得應該充分運用這個例子,教會學生如何將實際問題轉化為物理模型,借此讓學生掌握杠桿的五要素。

         。3)變式訓練—鞏固新知

          學生練習,教師監控,予于指導。通過練習可以加深學生對杠桿的理解,并鍛煉了學生認知事物的能力。通過練習1:撬棒撬石頭的杠桿五要素圖。練習2:蹺蹺板的示意圖。

         。4)課堂實驗 增強體驗

          用秤桿稱說稱平了,過渡到杠桿的平衡。

          以上兩個教學片段的設置是為下面的學生分組實驗做好鋪墊。這類認識上的問題,僅靠講解很難達到要求,需要提供適當的實踐體驗機會。

          為了讓學生真正經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過程,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動力與動力臂的長短可能有關,動力臂越長動力好像越小等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學生獲得的實驗數據得出二者是反比例關系,等等。這樣就會使學生的猜想符合邏輯、有理、有據,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理性思維習慣。

          本環節是教學的難點,會用到本節課一半的時間。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探究活動。問題:杠桿的平衡與哪些因素有關呢?老師正確引導,讓學生猜想到可能與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有關。接下來讓學生設計并完成實驗探究活動:杠桿的平衡條件

          本環節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杠桿沒調平衡?始終讓動力臂和阻力臂相等?力臂與刻度尺并不完全重合?不管學生出現了哪些問題,教師應該合理引導、指導,對于沒有設計完成實驗的,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就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接下來教師監控部分學生的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對數據加減乘除,找規律。最后歸納結論:F1×L1=F2×L2。

         。5)接下來是交流討論,討論實驗時的兩個問題。

          最后,總結反思 提高認識

          本節課過程過于平淡,學生的實驗速度緩慢,導致時間不夠,本來讓學生找規律的,結

          果老師匆匆忙忙的找出規律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交流與討論的兩個問題只好布置給學生課后完成。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3

          一、在新時期下,新的課程改革已經全面展開。

          此時一堂課是否符合新的課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學理念。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注重讓學生經歷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實踐,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求,在鍛煉能力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與技能,了解科學技術,從而融入到社會中去。所以本堂課要在改進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全員參與和全面活動,改進實驗的配置與設計,注重效果反饋,讓自主探究得以堅持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聲音部分第一節,同時也是這一部分的重點!俺醪秸J識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條件”是新課標明確要求的,同時回聲現象也是學生們在生活中十分感興趣的問題。這一部分的素材剛好可以體現出讓學生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過程。在新課標下聲音處于運動和相互作用這一大部分中,它既屬于一種運動,同時在現象上也有它的獨立性。所以本節課無論從課標要求,還是學生自身發展要求上看都處在一個比較重要的地位。

          三、學生分析

          學習本節課的學生首先已經具備了機械運動和力的知識,物理思想已經有了一定基礎。但他們的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基本思維方式,喜歡動手動腦,對直觀內容比較感興趣。但欠缺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維過程。因為本節課主要是從現象入手,而得出比較簡單的結論。所以在細致設計探究與活動過程之后,學生的學習是不存在問題的。

          四、課程目標

          1、知識技能:認識聲音的產生和傳播,認識真空不能傳聲,認識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了解回聲測距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能從給定的信息中獲取知識。

          2、過程方法: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在觀察物理現象和學習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樹立民族自豪感。

          五、重、難點

          聲音的傳播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在回聲上還存在一些難點。

          六、教法與學法

          對于本節課的三個知識點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與學:

          1、對于“振動發聲”采用學生觀察,歸納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對于“聲音的傳播”,過去學生可能想得較少,所以采用先自讀,再以集體對話討論的形式凸現知識點。

          3、對于“回聲問題”學生對現象已經非常熟悉,關鍵是對原理缺乏理解,所以采用媒體直觀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認識。

          4、最后要說明的是針對本節課側重現象的特點,不準備設計獨立的評價與練習,而是把學生對教材以外的現象的解釋作為一種練習,讓學的現象和練的現象渾然一體。把課堂最后時間作為知識的升華,讓學生帶著已有的知識去了解有關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內容,在體會中華民族古代的燦爛文明同時,進一步把現象與知識相結合,讓學生帶著思考結束本堂課。

          七、教學過程

          1、引入:播放無聲電影和有聲電影,引出聲音的重要。

          2、媒體展示學習目標

          3、從聲音的產生開始研究: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4

          一、設計理念:

          《透鏡》一節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第一節,這一節是在前面學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學生進一步的學習透鏡的基本知識,為后面學習透鏡成像規律,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奠定基礎,可以說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兩種透鏡及對光的作用。通過學生動手實驗探究,學生會養成良好的實驗探究習慣,學會方法,增強學習興趣。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了解透鏡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觀察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象的美好與和諧。

         。ǘ┙虒W的重點與難點:

          1.重點:探究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2.難點:引導學生從真實的復雜的物理實驗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從而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三、學情分析:學生在上一章學過《光的折射》基礎上,已經對光的折射規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對于生活中很多光學儀器中用到的透鏡的學習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四、方法運用:整節課運用實驗——分析、歸納,實驗——分析、歸納——設置疑問——猜想——實驗——分析論證這些探究方法。學生在實驗探究中學習實驗法、觀察法、分析歸納法、比較法等學習方法

          五、教具:眼鏡、凸透鏡、凹透鏡、紙、筆、支架盒、平行光源、課件

          六、教學過程設計:

          1.新課引課:教師:南極大陸冰天雪地,四季如冬,在有陽光充足的時候,小企鵝們經常會躲到一些特殊形狀的大冰柱后面來取暖,為什么這樣就不會冷呢?同學們要想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三章第一節《透鏡》。近視眼鏡、遠視眼鏡(花鏡)就是生活中常見的透鏡。

          2.新授內容:

         。1)教師:近視眼鏡、遠視眼鏡(花鏡)就是生活中常見的透鏡。我看到很多同學跟老師一樣都戴近視眼鏡,大家互相觀察一下近視眼鏡、桌上放的花鏡,它形狀上有什么特點?學生:~~~~~~~~~,師:用我們物理上的話來說——就是中間薄、邊緣厚;中間厚、邊緣薄。學生分組實驗,師:下面大家用手摸一摸桌子上老師給的兩個透鏡,它們形狀上有什么特點呢?生:~~~~~~,師:透鏡分兩種:一種是中間厚,邊緣薄,叫凸透鏡;一種是中間薄,邊緣厚,叫凹透鏡。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光學儀器都用到透鏡,你們知道這些光學儀器的名稱么?生:~~~~~。

         。2)師:我們離不開透鏡,透鏡也離不開我們。下面我們來看片段演示:了解主光軸(透鏡上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光心(大致在透鏡的中心處)。(課件)

          師:我們來做個游戲,正常眼睛的同學戴一下近視眼鏡,近視眼睛戴一下遠視眼鏡。生:談談感受?師:剛才的游戲說明透鏡對光有作用,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透鏡對光的作用。

          (3)師:組織學生分組做實驗:分別讓平行主光軸的光入射到凸透鏡、凹透鏡上,觀察折射光線的路徑,最后用筆畫出入射、折射光線的路徑(教師強調該實驗中的現象就是一種光的折射現象,透鏡是薄透鏡,發生兩次折射看作是一次折射)。生:分析透鏡對光的作用: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課件》。師:在該實驗中,我們發現平行主光軸的入射光線被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都經過主光軸上一點,該點叫凸透鏡的焦點(f),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f);平行主光軸的入射光線被凹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的延長線都經過主光軸上一點,該點叫凹透鏡的焦點(f),該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f).《課件》

         。4)師:不知道同學們注意到沒有,在剛才的實驗中,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有沒有什么特點呢?生:~~~~~~~~~~。師:這樣我們就得到關于透鏡的

          第一條特殊光線:入射光線平行主光軸,折射光線過焦點。

          師:請同學們繼續觀察,在三條很有特點的入射光線中,其中有一條入射光線比其它兩條入射光線更有特點?這條更有特點的入射光線還有一個相當明顯的特點?并且通過透鏡后其傳播方向?生:~~~~。師:這樣的話,我們是不是可以提出這樣的一個探究問題:凡是通過光心的入射光線,其傳播方向都不變?生:猜想。(課件)師: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驗證這個問題。

         。5)生:分組實驗驗證猜想

          師: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又得到

          第二條特殊光線:入射光線過光心,傳播方向不變。(課件)

          師:我們都知道在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也就是說如果入射光線逆著反射折射光線射入界面上,那么折射光線將逆著原來入射光線的方向射出。根據這個道理我們能不能提出另一個探究問題?生:如果入射光線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入射到透鏡上,折射光線是否逆著原來入射光線的方向射出?生:猜想

          (6)生:分組實驗驗證猜想,師:我們來觀察一下入射光下,折射光線有什么特點?生:~~~~~~,我們又通過實驗得到一條關于透鏡的

          第三條特殊光線:入射光線過焦點,折射光線平行主光軸。(課件)

          3.練習:課件

          4.小結:學生小結,教師最后強調。(板書)(課件)

          5.作業:老師建議大家回去做一做課后的《動手電腦學物理》以及咱們定的《導航》。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說課的題目是《電阻的測量》。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

          《電阻的測量》是人教版九年級第十七章第三節內容。從編者的編寫意圖來看,《電阻的測量》安排在歐姆定律之后,是歐姆定律的應用,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種測量電阻的方法,正確、安全的使用電路元件,是對前面學習使用電路元件方法的鞏固,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從整個初中電學體系看,本節內容是繼規律型實驗,如:探究串并聯電路電流、電壓、電阻的特點,探究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電阻的關系之后的第一個測量型實驗,是后續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高中學習伏安法測電阻的基礎,因此本節是初中電學的重點,是高中物理知識下移的良好載體,處于電學實驗的核心位置,是中考熱點。

          2、學情分析及整體教學設計

          教材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步驟、實驗表格等,并要求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學生已經有了探究的經歷,有一定的實際操作經驗。但考慮到學生的動手操作機會少,學生在本節內容的學習中可能存在三個方面的困難:

         。1)不能很好的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表格

          (2)實驗操作中,出現一些電路故障不能迅速排除。

         。3)通過分析數據得出實驗結論存在一定的困難。

          基于存在的困難,我將整個教學分為三個板塊,一是探究前的準備,讓學生理解實驗原理、步驟。二學生自主探究。三是對實驗數據的分析處理。三個環節是層層遞進的。

          實驗探究,一般可以分為七個環節,一節課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為突出重點,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數據處理三個環節作為重中之重。

          二、說教學目標

          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道測電阻的原理,會同時使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

         。2)理解定值電阻和小燈泡的電阻有不同的特性。

         。3)在測量過程中,體驗設計實驗、分析實驗數據的重要性,讓學生逐步養成安全操作的習慣,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目標的確定依據:(1)按照物理課程標準。

          (2)本節的中心任務是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教材中并未對是否測量小燈泡的電阻提出要求。由于物質種類不同,燈絲電阻受溫度影響明顯,學生對此難以理解。為降低難度,讓學生知道溫度對電阻的影響,我利用測出實驗數據讓學生類比思考的方法將測量燈泡電阻融入到本節課中。

          教學重點:自行設計完整的實驗操作方案,完成伏安法測電阻。

          重點設置依據:經歷設計實驗與制定計劃的過程,為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做好鋪墊。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據,發現規律,正確理解影響小燈泡電阻的因素。

          三、說教法

          說教法: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談話法、啟發引導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教學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探究前的準備,要讓學生了解實驗原理、儀器選擇、電路圖、表格、注意問題等,采用啟發引導、談話討論、師生互動的教法。第二個環節是讓學生自主探究。當然根據學生的探究情況可以適當的指導。第三個環節是數據處理。

          四、教學流程

          1、探究前的準備

          實驗原理的確定:讓學生回憶歐姆定律,由導出公式聯系實驗的原理。

          實驗儀器的選擇:教師提問:(1)測量電壓和電流需要什么儀器?(2)為確保電路元件不被燒壞,應選擇什么儀器?(引出變阻器限流式作用)只測量一組數據可以嗎?進而讓學生思考如何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引出變阻器分壓式作用)。

          電路圖的確定:通過所選儀器的作用,引導學生設計出本實驗的電路圖。

          實驗步驟的確定:讓學生在討論中,理解實驗是如何進行的。提問學生,然后讓其他組的學生補充,最后教師總結。

          實驗表格的確定:表格設計的要領是:明確測量的物理量有哪些?計算的物理量有哪些?為提高實驗結論的普遍性,還應該注意什么?在學生展示了自己設計的表格后,

          在這個環節中,要讓學生明確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在使用中應注意什么?連接電路應注意什么?

          提示電壓應該拉開距離,第一次取1V,第二次取1.6V,第三次取2V。雖然在實驗前做了準備,但考慮到學生的動手操作的機會少,這一環節我計劃用15分鐘。

          在探究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巡回指導,學生在連接電路中出現的問題,不要急于給學生回答,先讓學生自己思考。

          3、實驗數據的處理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不易突破。我計劃用10分鐘時間。我設計了以下一組問題:

          (1)讓學生先算出自己電阻的電阻值,并且上去展示。

         。2)三次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變化大嗎?

          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讓學生對電阻的理解達到一個全面的認識。

          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小燈泡與定值電阻受溫度影響阻值變化不同呢?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5、板書設計

          實驗原理:R=U/I

          實驗電路圖:

          實驗表格設計:

          次數

          電壓/V

          電流/A

          電阻/Ω

          電阻RX平均值/Ω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重力》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七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重力”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力,重力的知識對學習壓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識的學習非常重要,又是學習壓強、功的基礎!爸亓Α笔恰傲W”中的基礎,在力學學習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都必須先研究重力對物體的運動有無影響。本節課由“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由來”四部分內容構成,分別從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兩條線來認識重力。因此,《重力》在力學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

          2、教材處理

          在授課中本人認為把“重力的由來”由最后學習內容調整為首先進行學習再學習重力的概念比較符合知識的認知邏輯順序。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學生對重力的現象比較熟悉,有一定的認識基礎。農場孩子,純樸上進,通過半年的物理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他們缺乏一定的探索問題的能力。

          根據20xx版物理課程標準對重力學習要求,學生的情況以及教學內容我確定本節的教學目標為: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重力是因萬有引力而產生的。

          2、了解重力的作用效果,會由質量計算重力大小。

          3、認識重力的方向,理解“重心”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1、了解牛頓關于“地球吸引月球”的理論思想,知道萬有引力的存在。

          2、通過實驗探究“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認識并掌握求重力的公式。

          3、通過“重錘實驗”“找重心實驗”理解并感受重力的方向與作用點---重心。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實驗認識“質量”與“重力”關系。

          2、通過對重力產生的原因的探究,了解牛頓的貢獻,激發學生向科學家學習的意識,樹立探索太空奧秘的理想和信念。

          根據教學目標和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為:

          重點:掌握重力的“三要素”;能進行重力大小的計算。

          難點:重力的方向;重心的含義。 為更好完成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

          采用直觀演示法、引導發現法、讀書自學和講解法等,多種方法配合使用,運用多媒體直觀展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加上教師講解,將達到“教”與“學”的優化組合。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1、選擇教具依據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物理課程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教學用具及設備選取得當有利于使教學過程從抽象到形象。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重力和質量的關系。還能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從而達到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為此,我選擇以下的教具及設備:

          2、教具:下落物體視頻、多媒體課件、鐵架臺、彈簧測力計、重錘線、鉤碼、三角板、坐標紙、鉛筆、細線、橡皮

          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我設計以下教學過程: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教學

          1、導學內容:

          播放視頻: 石往山下滾,水往低處流,雨從空中下落,月球圍繞地球轉,拋物下落。演示系繩橡皮圓周運動,撒手后運動情況。

          問題:以上現象發生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萬有引力?誰發現萬有引

          力?什么是重力,用什么表示?物體只要在什么附近就會受到重力?

          2、學生活動:

          學生觀看視頻,引發思考;閱讀教材,p9導讀與p12重力由來,回答問題。

          3、設計意圖:

          從生活情境中尋求規律,形成理論,樹立探索太空的理想,激發向科學家學習意識,讓學生自然進入課題。

         。ǘ⿲嶒炋骄浚瑢で笠幝

          1、導學內容:

          托起不同的鉤碼,感受它對手的壓力,提出問題,猜想質量與重力之間有何聯系?分組實驗,用測力計和鉤碼探究質量與重力之間遵循什么規律,總結結論。設計,填寫表格。

          以m為橫軸,G為縱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描點繪圖像,計算G/m,小結g=9.8N/kg.總結重力公式。

          2、學生活動:

          學生感受后回答,質量大的鉤碼對手的壓力越大,說明重力越大。學生分組實驗,利用測力計測量相應鉤碼重力,利用直尺鉛筆描點、作圖,分析規律;填入表格并計算比值,總結G = mg 。(一次函數類型)

          3、設計意圖:

          通過實踐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學生學會正確的探究規律、方法、步驟和基本操作思想,引導學生建立理論來源于實踐,規律就在身邊的認識,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分析歸納,理解應用

          1、導學內容:

          P11,先閱讀后例題解析,分析小結整理過程;重力的方向;解決用什么工具確定豎直向下的方向?平面是否水平?我國與美國重力的方向是同向嗎?有何規律?p12,重心,質量分布均勻,形狀規則物體重心在哪里?

          2、學生活動:

          學生即時解答例題,板書解析;學生閱讀重力方向與重心部分內容,回答問題,學生小組討論重力的方向應用及規律。學生尋找規則物體重心。

          3、設計意圖:

          熟悉公式,規范解題步驟;理解力與重力關系,掌握重力三要素;提高學生閱讀學習能力,體驗物理來源于生活,從物理走向社會。

         。ㄋ模┱n堂訓練 鞏固新知

          1、下列分析哪些是正確的?

          A.物體被拋出后總要落到地面,是重力作用的結果

          B.籃球拍到地板上有彈起,是重力作用的結果

          C.地球上各地的重力方向都是相同的,均指向地心

          D.宇宙飛船離開地球很遠后,可認為不受地球的重力了。

          2、關于物體重心,下述正確的是?

          A.物體上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都作用在物體的重心上

          B.一個均勻鐵環,它沒有重心

          C.籃球打足氣后,它的重心也在球心處

          D.向一個杯子中慢慢地加水,杯子和水的重心會越來越高。

          3、某同學用彈簧秤稱一盒牛奶,示數如圖,則這盒牛奶

          的質量有多大?(g=10N/kg)

          4、某同學的“體重”(質量)為50kg,則他的重力是多少牛頓?當他乘坐飛船,離地球較遠時,質量是多少千克?(地面附近g=10N/kg)

          設計意圖:檢測從基礎鞏固、能力提高、發展思維三個層次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強化訓練。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五)課堂小結 感悟新知

          關于重力

         。ㄒ唬┲亓Ξa生的原因——萬有引力

          (二)重力大小G=mg,g=10N/kg

          (三)重力的方向和作用點: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是重心

          設計意圖:讓學生談收獲,通過課堂小結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回顧、梳理,這樣做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一個知識點的整體印象及物理思想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情況,教師根據情況再進行小結。

          (六)課下作業 鞏固升華:

          p14,動手動腦學物理 1----5.

          設計意圖:1-3題考查重力公式的應用,訓練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注意公式、運算過程和結果的規范與準確。4、5題考查學生是否知道重力的方向總是豎

          設計意圖:簡明扼要呈現本節課重點內容,便于學生系統掌握本節知識。

          初中物理溫度說課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第1節的內容《溫度》。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節的內容有溫度的物理意義、溫度計的原理、結構、攝氏溫度的規定、溫度的寫法和讀法、自然界的一些溫度以及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等。本節內容是本章知識結構的核心,本節的教學首先是圍繞“溫度”和“溫度計”進行的,它不僅是本章的預備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物態變化是圍繞“溫度是否變化”進行的。特別在后面的實驗探究以及人們的生活、生產、氣象測量中,溫度計的使用也將是其中重要的角色。本節課是從物理學的角度使學生認識溫度的有關知識。本節內容知識面寬,但難度不大。因此教學方法易靈活多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2.學情分析

          學生對溫度這個詞是非常熟悉的,但對它的含義的理解卻不準確。通過教材的開篇的感受溫水的感覺以及“想想做做”內容,指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對溫度的感覺是靠不住的,引導學生關注溫度的科學內涵,在此基礎上,通過討論交流自制溫度計的過程,讓學生領會溫度計的測溫原理,從而順利進入溫度計的教學過程。

          3.教學目標(三維目標)

          “有效的學習始于準確的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所以準確、易懂、可行、可測的目標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和任務,從而選擇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學習。我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同時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結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溫度計的工作原理

          了解并記住一些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

          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溫度計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4.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重難點放在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以及正確讀出溫度計上的示數,因為平時學生很少接觸溫度計,有些東西還停留在感性認識上,所以,要把它轉換為理性認識,我將主要用小實驗的方法來突破這個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溫度計的工作原理和結構

          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

          溫度計的特點及使用方法

          5.教學準備

          只有準備了充分的教具,才能保證教學以及演示實驗的順利進行,而且實驗又是中學物理教學的基礎。實驗能為學生提供符合認識規律的環境,同時能激發學習的興趣,還是發展學生能力和使學生獲得科學方法的重要途徑。因此我選擇了以下教具:

          教師:演示溫度計、燒杯(2只,分別裝熱水、冷水)多媒體設備等

          學生:實驗用的溫度計、燒杯(3只,分別盛熱水、溫水、冷水)、試管、滴管、燒杯(內盛紅墨水)、帶細長玻璃管的橡皮塞、透明吸管

          二、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結合課標的要求,在各個環節中都要注意引導學生參與制作和體驗,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培養對生活環境溫度的感知能力,對攝氏溫度的規定只作初步了解,重點鍛煉學生的認讀能力和溫度計的規范使用。教學中體現新課程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作用。能做的一定要讓學生親自去做,讓學生用自己的體驗來說,不能用教師的一味說教代勞,采用教法:實驗、觀察、討論、訓練和講解相結合,啟發式綜合教法。

          學法: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能力、性格特點等,依據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學生在原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的自我構建,自我生成的過程。采用學法:小組討論學習、動手實驗、觀察分析歸納等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以炙熱的鋼水和寒冷的霧凇兩幅圖片,引入溫度的概念:是用來描述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以學生熟知的自然現象引入新課,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物理來源于生活,最終又回歸到生活當中。隨后引導學生做課本第47頁圖3.1—1“想想做做”,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感覺冷水,熱水,溫水的感覺,交流論證感覺有時并不可靠。

          第二環節: 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自制溫度計:初二學生的直觀形象思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部分學生對溫度計有一定的認識,但并不全面。因此,學生通過自制溫度計,然后把自制溫度計先放入熱水中,再放入冷水中(最好使用冰水,這樣使得效果很明顯),讓學生觀察溫度計中的液柱的變化情況。讓學生了解溫度計的構造及工作原理。

          通過自制溫度計演示,讓學生體會溫度計的測量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 第三環節: 內化提高,實際應用

          1.以實驗室常用的溫度計為例(預先將溫度計發放下去),觀察溫度計的基本構造(玻璃外殼,液體,玻璃泡,刻度)。溫度計這一小節的內容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己看懂,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的內容。

          2.通過看桌上的溫度計,看書和觀看播放的課件,學生互相總結溫度計的基本構造、量程、分度值、攝氏溫度的讀法、如何規定零度和100攝氏度等知識。并通過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形式加以深化。

          3.介紹一些常見的溫度。書上給學生準備了常見的一些溫度計的資料,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4.分組實驗測量冷水和熱水的溫度,教師巡回指導,注意引導學生先用手估

          測一個溫度,再實際用溫度計測量一下,并比較估測的與實際測量的溫度的不同。學生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體會使用溫度計的正確方法(四個會:會認、會放、會讀、會看)。老師相應地設計一些問題以補充知識點。在此環節,我首先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本了解在使用溫度計前要注意的問題,然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動手操作實驗,掌握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的方法。再配以多媒體,把常見的錯誤集中展現,讓學生印象深刻。

          第四環節:深化理解,延展新知

          學生對體溫計的使用應該不陌生。為了講清楚溫度計和體溫計的區別,可以設計場景,讓學生分別用體溫計和常用溫度計來測量人的體溫。讓學生自己發現溫度計和體溫計的不同,并從中分析出體溫計的結構特點。

          第五環節: 感悟收獲,課堂小結

          采取口頭小結的方式總結這節課的內容,強調學生要掌握溫度數值的讀寫及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第六環節:布置作業,鞏固升華

          為了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加深學生對本節知識點的記憶,我設計了有針對性的練習題。通過練習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第七環節: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第1節 溫度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

          單位:攝氏度(℃)

          2.攝氏溫度?在一個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攝氏度 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攝氏度

          構造:

          會認:量程、分度值、零刻度??3.溫度計??會放: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在

          液體中,不要接觸容器的底或壁?使用方法?

          會讀:示數穩定,不能離開液體???會看:視線與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工作原理:液體熱脹冷縮符號t

          ?構造特點:縮口4.體溫計? ?使用方法:使用前要用力往下甩

          四、說教學反思

          本節課使用了指導——探索式教學模式。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層層創設情境來不斷引導學生學習,是教學模式從傳統的重結論轉變為重過程,教學目標從傳統的傳授知識轉變為發展學生的觀察實驗、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教師只

          起創設情境、主持,激勵和歸納總結的作用,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我說課的內容到此結束,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過程肯定有許多缺點和漏洞,希望各位老師多批評,多指正,謝謝大家!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7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溫度的概念,能說出生活和自然環境中常見得溫度值。能用溫度術語描述生活中的“熱”現象。

          2.了解體溫計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溫度計的過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學會攝氏溫度的讀法和寫法。

          3.知道溫度的常用單位和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

          過程與方法

          養成使用儀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習慣,體驗學會使用一種新儀器的愉悅心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探究,使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2.體會對溫度進行準確測量的必要性,養成采集準確數據的好習慣。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4.鼓勵學生自己查找資料,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2重點難點

          1.重點 溫度計的使用。

          2.難點 溫度計的使用。

          3教學過程 3.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溫度

          五、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熱現象是指與物體的冷熱程度有關的物理現象。

          我們生活中都用哪些詞來形容物體的冷熱程度。(學生思考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用冷、熱、溫、涼、燙等有限的形容詞來形容物體的冷熱程度。這樣是否就能準確區分物體的冷熱程度呢?

          學生議論。

          教師講述:這樣的形容非常的粗糙。如:開水和燒紅的鐵塊都很燙,但它們燙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區別(認同所研究的問題)。所以,在物理學中,為了準確地描述物體的冷熱程度,我們引入了溫度這一概念。用溫度的數值比較準確區分物體冷熱程度。

          【新課教學】

          一、溫度與溫度計

          1.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在生活與生產中常用攝氏度(℃)作為溫度的單位。

          在科學研究中使用熱力學溫度,有關熱力學的溫度,請同學們閱讀課文中“加油站”的內容。

          2.單位:

         、俪S脝挝唬簲z氏度(℃)

          ②SI單位:開爾文(K)

          3.熱力學溫度(T)與攝氏溫度(t)的換算關系:T=273+t

          教師講述:溫度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如:地球平均氣溫的升高使人們看到環境的污染導致“溫室效應”;“SARS”傳播期間,發病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體溫升高;許多食品、藥品的保鮮、保質都要在一定的冷藏、冷凍溫度范圍內;氣溫的變化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農業生產、工業生產、科學研究的許多都要在一定溫度環境下進行……因此,我們需要了解有關溫度和溫度測量的知識。

          教師講述:自然界中的物體,溫度高低相差很懸殊。請大家讀出圖各種物體溫度值,要求大家能說出生活中和自然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并能用溫度術語描述生活中的“熱”現象。

          說明:引導學生參與探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教師講述:我們對于溫度高低的判斷往往用皮膚的感覺,F在請同學們來做個實驗探究。三只燒杯中分別裝有熱水、溫水和冷水,現請一位同學將左手食指伸入熱水中,右手食指伸入冷水中,停留一段時間后,將兩個食指同時放入溫水中。

          說明:一名同學上前面來操作,同學們認真觀察,比較兩手指的感覺,說明了什么?

          教師講述:憑感覺來判斷物體的溫度高低是不可靠的,要準確地判斷就必須進行測量,要進行測量就要選擇科學的測量工具—溫度計。

          二、測量工具──溫度計

          教師講述: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使用溫度計測量過溫度。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一些溫度計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師出示常用溫度計(實驗室溫度計、寒暑表、體溫表)實物掛圖讓學生觀察,并讓用手捏住溫度計使它升溫,放手使之降溫,引導同學們思考溫度計的原理。

          提問:溫度計中液體上升和下降跟溫度的變化有什么關系?為什么有這樣的關系?

          學生討論、交流后并回答,老師給予適當的點評和引導。

          學生意見統一后,教師予以概括總結并用板書。

          1.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根據( )液體的熱脹冷縮原理制成的。

          提問:前面我們已經觀察過溫度計的實物和掛圖,都知道溫度計上都標有刻度,你們知道溫度計是怎樣刻度的嗎?

          (引導學生找到溫度計刻度的方法)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作適當的啟發: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多少?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為多少?

          學生討論后回答。

          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100℃。

          講述:攝氏溫度就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

          教師進一步提出問:1℃如何刻度呢?

          學生思考,討論,形成正確的觀點后匯報,在0℃到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教師板書

          2.攝氏溫度的規定

          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在0℃到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教師向學生介紹桌上的溫度計是常用的溫度計,分別是實驗室用的溫度計、寒暑表、體溫表。

          教師讓學生再仔細看一看桌上實驗室用的溫度計、寒暑表、體溫計的量程有何不同,想想溫度計中的液體有何不同。

          (提示:常用溫度計的測溫物質應處于液態,才能正常使用。根據用途不同,實驗室用的溫度計、寒暑表、體溫計的量程不同。參考值:實驗室用的溫度計:-20℃~110C;寒暑表:-20℃~50℃;體溫計:35℃~42℃;固態汞熔點:-39℃;液態汞沸點:357℃;固態煤油熔點:低于-30℃;液態煤油沸點:150℃;固態酒精熔點:-117℃;液態酒精沸點:78℃。)

          ※工作液體的選擇原則:一是液體存在的溫度范圍要寬,即凝固點要低,沸點要高;二是液體的膨脹系數要大;三是液體要純凈,不沾污玻璃,不侵潤玻璃。

          3.常用溫度計的種類:

          (1)實驗室溫度計

         。2)寒暑表

         。3)體溫表

         、偬厥饨Y構:縮口

          教師講述體溫計盛水銀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細的縮口,測體溫時水銀膨脹能通過縮口回升到上面玻璃管里,讀體溫計時體溫計離開人體,水銀變冷收縮,水銀柱來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縮口處斷開,仍然指示原來的溫度。所以體溫計離開人體后還能表示人體的溫度。要使已經升上去的水銀再回到玻璃泡里,可以拿著體溫計上端用力向下甩(不是體溫計的普通溫度計不能甩)。

         、谝后w—水銀 量程:35℃~42℃ 分度值:0.1℃

          體溫度計的使用規則:

         、俨荒苡贸S脺囟扔嬛苯訙y量火焰的溫度,原因之一是火焰的溫度超過了常用溫度計的測量范圍,另外火焰還可能使玻璃熔化或使溫度計中的液體沸騰;

          ②寒暑表的測量范圍的上限不會超過50℃,而沸騰的水面上,水蒸氣的溫度會達到近100℃,所以不能用寒暑表測量沸水及沸水面上的溫度;

         、蹨y量液體溫度時,如果溫度計的玻璃泡沒有放在液體的中間部分,而是靠在了容器的側壁,而側壁因液體與外界發生熱傳遞,其溫度會低于或高于液體平均溫度,使測量不準確。容器的底部也會因為加熱,溫度高于中間部位的液體溫度。所以,應該將溫度計的玻璃泡放在液體的中間部位進行測量。

          請同學們在綜合第十一章有關溫度計使用注意事項,總結如何正確使用常用溫度計。教師予以適當的指導。

          說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怎樣正確使用溫度計,正確的予以肯定。

          學生意見統一后,教師予以概括總結并用投影出示。(小黑板展示)

          4.液體溫度計的正確使用

         。1)使用溫度計前:①選擇量程合格的溫度計,若待測溫度高于溫度計的最高溫度,溫度計會脹破;若待測溫度低于溫度計的最低溫度,則測不出溫度值。②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以便測量時能準確讀數。③確定零刻線。

         。2)使用溫度計時:①應將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②溫度計的玻璃泡浸入待測液體中要稍候一會兒,待示數穩定后再讀數。③讀數時玻璃泡不能離開被測液體,否則示數會降低。同時,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若斜視會產生誤差。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8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來自××中學的。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密度社會生活》,分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魯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第四節《密度社會生活》。學生通過學習前三節質量和密度的知識后,對物體的質量這一屬性和物質密度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經學會了使用天平和量筒來測定物理的質量和體積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方法積累。而這一節課恰是講解密度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是理論聯系實際且應用于生活的實踐性課。為此,我采用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實驗性課型。實驗過程中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課題,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識。此外,這節課也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養功能。

          二、學情分析:

          從初三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經過一個學期的物理學習,已經基本具備了一個科學探究的素養,他們從事物的對立統一中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樂于獨立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解釋和論證事物或現象間較為復雜的因果關系,在學習密度的知識后也期望繼續研究并且去解決一定的生活問題。所以在教學各個環節中注意通過學生感興趣的事例入手,再通過猜、想、分析、實驗、推理等手段來處理問題,層層深入,最后通過學生動腦分析、動手操作來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啟迪學生思維、鍛煉學生能力、還會大大加強學生學習物理、運用物理的自信心。

          從學生掌握知識水平上來看,雖然學習了質量和密度的知識,了解了一些常見的測量工具名稱,但在對知識原理的理解程度還不夠深刻,有些測量工具僅是通過多媒體見過其形,沒有真正的去實踐過,有些沒有見過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這一節課的授課過程中,教師要適應的加以引導教給學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測量數據分析問題的思路,并對實驗操作及結果進行適時分析。

          三、設計理念:

          做到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提倡學習方式的多元化。教師在這節課打破教材結構,合理重組內容,使整個課堂既充實、嚴謹,又增強了科學性。教師善于運用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呈現出情理相濟、動靜相成和諧美。在教師的組織下,全體學生和教師一道積極的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不時地對學生進行點評。給獲取成功的同學以祝賀,給遇到困難的同學以指引,給失去信心的同學以支援。

          教師深挖本節課所能體現的各個知識點、能力點、德育點。物理教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而這節實驗活動課的內容就是依靠實驗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會遇到常規方法所不能解決的“難題”,教師利用這些“難題”來啟迪學生思維,幫助其自發學習、自主探究、自行獲解,實驗中發揮一個引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培養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克服困難、戰勝自我信心,與此同時,學會與同學共同交流獲取知識。

          四、設計思路:

          1、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密度知識的應用;能運用密度知識鑒別物質,計算物體的質量與體積。

          過程與方法:學會系統地整理知識,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固體的密度,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量一個物理量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究過程中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探究活動中,受到科學態度、科學觀念的熏陶,培養他們創新的精神、實踐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個性,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2、重點和難點

          重點和難點都是利用密度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突出與突破的方法是利用組間合作與匯報交流來實現。

          3、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按照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評價、評估,完成本節內容從現象到理論的過程,得出每一個問題的初步結論,并總結出每個情境中使用的方法。

          合作學習:學生組內合作與集體合作是這一節課呈現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的特點與智慧,積思廣儀、眾志成城。合作學習貫穿了教學的始終,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進行影響與滲透。

          4、學法指導

          在進行課程探究前,針對學習未知的方法、沒有接觸到的(自制教具)材料給予適量的方法提示;在進行課題研究時,鼓勵實驗方法的多樣化,對于明顯的思路和操作錯誤及時指導;在課題探究結束后,和學生一起對實驗中的知識與方法進行總結歸納。

          五、實驗前的準備

          教師根據實驗可能用的器材進行相應的實驗器材準備,并與實驗管理員協調好,上課時一同協助提供學生所需器材。對實驗室中沒有的一些器材提前作好收集和準備,如大塑料可樂瓶、鉛球、保鮮膜、油漆、木鋸、廢舊的課桌、臺秤等。由于本節內容較多,所以可以進行適當的調課連著下午第四節的活動課進行兩節課較好。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這段時間學習了三個重要的物理量:密度、質量、體積,請問哪位同學能

          告訴大家三者的關系呢?

          生:三者的關系可用一表達式來說明: ρ=m/v

          對于同種物質,它的密度不受 m 和V 的影響。

          (教師對學生的表述給予表揚,同時指出他們所述之處的不足,物質的密度受到狀態的影響。)

          師:我們還學習了測量質量和體積的儀器:天平和量筒。請哪位同學來描述一下,器材使用

          時的步驟和注意事項?

          生:(描述使用方法,找幾位同學補充,使表達更完整。)

          師:課下我有幾個問題,請大家幫助我來解決,每個實驗小組都選擇了一個探究課題,采用

          各種方法進行了探究,然后向同學們進行陳述報告。

          (二) 課題選定和探究方案制定

          教師依據學情對全班同學進行小組劃分,每組大約十二三個人,全班共劃分為四個小組,然

          后采用抽簽的形式進行探究課題的選擇。然后小組內進行課題的研討并制定實驗方案,老師巡回觀察,并

          適當的進行指導。

          探究課題:

          1、鉛球是鉛做的嗎?

          2、測磚的密度

          3、測課桌體積有多大

          4、測量方糖的密度

          (三)實驗探究和匯報

          各組制定完畢探究方案之后,根據方案進行相應的器材選擇,完畢之后,按順序各小組進行

          實驗方案的匯報并進行相應的實驗操作。

          第一組:鉛球是鉛做的嗎?

          學生甲:我們從器材桌上選擇了一個鉛球,上面標的是6斤的鉛球,為了得到精確的數據,

          我們在課下用臺秤測量了一下,其質量為2.9kg。

          學生乙:(板書)m=2.9kg。

          學生甲:在測量鉛球的體積時,我們遇到了一個難題,沒有合適的量筒,于是我們使用了水

          槽,把鉛球放入水槽中,用燒杯向水槽中注水,直到水沒過鉛球,用粘貼紙在此處作一標記。

          學生乙:在學生甲的描述下進行操作。

          學生甲:將鉛球取出,水面下降,然后用量筒向水槽中注水,直至再次達到標記,記下注入的水的體積,即鉛球的體積。

          學生乙:(板書) V水= V鉛球 = 0.38L

          學生甲:根據 可計算出鉛球的密度,密度表中ρ鉛=11.3g/cm3。

          學生乙:(板書)ρ球<ρ鉛

          學生甲:通過測量和計算,我們澄清了一個事實,鉛球的基本成分是鐵,而不是鉛做的!請同學們對我們的實驗提出改進意見。

          學生丙:有一種更直接的方法:測量鉛球的體積,利用墻角、直尺和三角板直接測出鉛球的直徑d,根據球體的積公式進行計算。

          學生丁:為測量球的體積,我對實驗器材進行了改進。自制量筒,利用直徑足夠大的透明塑料瓶,去掉頂端較細的部分,在瓶的外壁貼一張紙條,用標準量筒量好100cm3的水,倒入瓶內,在紙條上畫出液面的位置,再用量筒倒入400cm3的水,作標記500cm3,將二者之間進行平分,用自制量筒測出鉛球的體積。

          師:大家太棒了!每個同學的想法都非常有創意,讓老師受益匪淺,尤其是自制量筒。下面,哪組同學再為大家作一次匯報?

          第二組:測磚的密度

          學生甲:我們探究的課題是:測磚的密度。用天平直接測量磚的質量m。

          學生乙:(板書) m=60.5g 。

          學生甲:用量筒測量磚的體積時,我們發現磚放入水中時,磚具有吸水性,這樣測出來的磚

          的體積偏大。我們采用的方法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體積的水

          V水 ,讓磚頭吸飽水之后,再放入量筒中,測出體積V,由此計算磚的體積。

          學生乙:(板書,演算)V水= 20cm3 V =60cm3

          V磚 = V -V水= 60cm3- 20cm3= 40cm3

          學生甲:也許我們的辦法不是最好的,讓大家提出更巧妙的辦法。

          (學生進行一番激烈的討論,由學生代表發言,對改進的方法進行表述)

          學生丙:磚吸水后會膨脹,同樣體積會變大,為了克服磚的吸水性,我們采取在磚的表面涂

          層油漆或包一層保鮮膜的方法。

          學生。何以谙耄覀優槭裁床粶y量整塊磚的密度呢?這樣,我們可以用直尺直接測量磚的

          長、寬、高。計算出整塊磚的體積。

          第三組:測量方糖的密度

          學生甲:我們的探究課題是:測量方糖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測出幾塊方糖的質量m,然后除

          以方糖的個數n,求出一塊方糖的質量。

          (板書)

          學生甲:在測量體積時,我們想到一些方法來克服糖溶于水的問題,如包上保鮮膜等。后來我想起媽媽在沏糖水時,糖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溶解了,于是我們就想到用不再溶解糖的糖水來測方糖的體積,實驗中由于一塊方糖體積較小,測量時誤差較大,所以我們測量出幾塊方糖體積,再除以方糖的個數,求出一塊方糖的體積。

          學生乙:(進行操作,板書) V糖水=20ml V=25ml

          學生丙:我有一個更好的方法來測方糖的體積,糖溶于水,但是糖不溶于油啊,如果我們用油來測體積,就避免了糖溶于水這一問題。

          師:大家的方法都很好,尤其是用油測方糖的體積,更讓我們有新的思路。

          第四組:測課桌體積有多大

          學生甲:我們的探究課題是:課桌的體積有多大。我們利用密度是物質的特性這一點,采用測樣本的方法,取和課桌一樣的木料來測密度。我們先用臺秤測一張課桌的質量m1,用天平測小木塊的質量m2

          學生乙:(板書)m1=15kg m2=28g

          學生甲: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體積的水V1,將木塊放入量筒中,它在水面上漂浮,用鐵絲將木塊壓入水中,讀出體積V2,計算木料的體積V樣本。

          學生乙:(操作并計算) V1= 40cm3 V2= 80cm3

          V樣本= V2- V1= 40cm3

          學生丙:在測木塊體積時,用鐵絲將木塊壓入水中不易操作,我有一個更便于操作的方法:

          1.用細線將一石塊系在木塊下。2.將量筒倒入一定體積的水V1。3.將石塊先浸沒在水中,讀量筒中的

          示數V2。4.將石塊和木塊一起浸沒在水中,讀出量筒中的示數V3。5.木塊的體積V=V3-V2。

          (四) 教師對學生的實驗進行評價

          今天我很受感動,從同學們的身上我深刻體會到團結協作的精神,和不斷探索勇于克服困難的態度,同時,大家也教會了我很多新的方法,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所收獲。當然大家在實驗操作中可能有些地方不夠規范,例如:膠頭滴管的使用。我相信經過大家的不斷努力,會做得更好。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9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電流和電路》。

          一. 教材分析

          《電流和電路》是新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五章第二節內容,本節課是學好電學的基礎,貫穿整個初中電學的教學,從前后聯系來看,學生在第一節學習了電荷的知識后,可以更好的理解本節課內容,而在本節課里學生要知道電流的形成和方向規定,電路的構成,能規范地畫出電路圖和識別電路的三種狀態是本節課的重要任務。為后面的電學學習打下了基礎。

          二. 學生情況分析

          初中學生對“電”并不陌生,有一些感性認識和生活經驗,但由于電是摸不著,看不到的,所以學生對“電”還是感到非常神秘,這為教師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了前提;同時九年級學生經過一年的物理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技能,觀察、實驗、分析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為本節課的探究實驗奠定了基礎。但是由于學生還沒有真正地連接過電路,再加上年齡小,抽象思維較差,所以,在連接電路、理解電流的形成上還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使用多媒體來輔助學生理解本節課的內容。

          三. 教學目標

          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電流的形成、電流方向的規定,能說出電路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能記住并會畫一些常用的電路元件的符號,會畫簡單的電路圖

         。3)能辨別通路、短路和開路(斷路),并能說出短路的危害

          2. 過程與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法,讓學生從現象中分析問題,總結規律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學習電路連接、畫電路圖等基本技能的實踐活動中培養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識

          通過對電池的了解,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節約能源的意識。

          四. 重難點分析

          重點:我把本節課的重點定為知道電流的形成和電流的方向規定。 難點: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圖和根據實物圖畫電路圖 五. 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教學目的,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實驗引入新課:

          我們生活在電的世界里,也許你會感到它很神秘,為什么錄音機通電就能播放音樂,冰箱通電就能工作,這些看似復雜的東西實際都是由最簡單的元件組合而成,讓我們走進這個電的世界,利用我們手中的器材,怎么才能讓小燈泡亮起來?(激發學生興趣)接著利用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

          (二)圍繞目標,展開探究

          實驗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由于學生首次連接電路,所以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

         。1)任何時候都不能把電池的兩端直接連在一起。

         。2)連接電路的過程中開關要斷開。在學生動手連接電路前,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本教科書中的實驗警示,并對他們示范,老師再一次提醒如果把電池的兩端直接連在一起,此時通過導線的電流會很大,會將電源燒壞。在學生做實驗時,要有科學的實驗習慣,必須有正確的實驗操作,先結合實驗的進程,規范實驗操作,(利用教師給出的一些器材即兩節電池、一個開關、一個小燈泡和一些導線來連接電路,小燈泡亮)

          實驗結束后讓完成“燈泡亮”的學生展示電路,利用學生展示的電路從而引導學生歸納出電流的定義、電流方向的規定,以及在電路中電源外部的電流方向。(在歸納過程中并運用多媒體展示導體中電荷的定向移動來輔助學生的理解)

          然后,教師設問:“剛才連接的電路中有哪些元件?在教師引導下,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認識電路的組成及電路元件的作用。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驗,容易分析歸納電路的組成:電源、用電器、開關以及導線。并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生活中的各種電源、用電器、開關,同時引導學生聯系實際,根據平時的觀察,列舉知道的用電器、電源、開關、導線,并說出它們的作用。體會物理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接著用多媒體展示電飯鍋內部的復雜電路,引出畫電路圖的必要性。(從日常生活的現象入手,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由于學生首次學習畫電路圖,所以對學生要求規范十分重要。進行規范的畫圖示范,結合元件符號的特點,針對學生容易馬虎的地方,提出畫好元件符號的要求。規范畫電路圖的電路圖的要求,并結合同學們的實驗,讓同學們把實物連接電路畫成電路圖,學生經過訓練,認識電路、連接電路和畫電路圖的能力會有較快的提高,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識。

          最后,教師再次設問:“在剛才的實驗中,有的小組的同學滿懷信心地連接了電路,并與電路圖相符,應該是正確的,可是閉合開關后卻發現用電器不工作,原因何在?”從而引出電路中的斷路(開路)、通路、短路三種狀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向學生介紹短路帶來的危害,體現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ㄈ╈柟叹毩,拓展提高

          講完如何畫電路圖和電路的三種狀態后都設置相關練習題,在講課過程中穿插一些練習,既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ㄋ模┱n堂小結,單元回歸

          以知識樹的形式進行課堂小結既可以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回顧、梳理,又可以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一個知識體系。

         。ㄎ澹┎贾米鳂I

        【精選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合集九篇】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面試說課稿優秀范文08-03

        最新初中物理《功》說課稿范文07-28

        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物體的顏色》12-02

        初中物理說課稿15篇11-05

        初中物理《重力》說課稿模板07-28

        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匯編五篇05-25

        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集錦九篇05-22

        精選初中物理說課稿集錦十篇05-24

        【精選】說課稿初中范文合集五篇07-07

        【精選】說課稿初中范文合集3篇06-10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