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背景: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發出了“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讓讀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1995年,國際出版商協會在第二十五屆全球大會上提出“世界圖書日”的設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將方案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后來,俄羅斯認為,“世界圖書日”還應當增加版權的概念。
設立世界讀書日的建議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靈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的“圣喬治節”。另據圖書館雜志,世界讀書日來源于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的一個傳說:美麗的公主被惡龍困于深山,勇士喬治只身戰勝惡龍,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贈給喬治的禮物是一本書。從此書成為膽識和力量的象征。4月23日成為“圣喬治節”。節日期間,加泰羅尼亞地區的居民有贈送玫瑰和圖書給親友的習俗。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1616年4月24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英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和中國著名戲劇家湯顯祖的辭世日。
設立目的:
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們,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裕,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知識產權。
每年的這一天,世界100多個國家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慶祝和圖書宣傳活動,但在我國這個日子還沒有廣為人知,近兩年開始有出版社和書店搞一些公益活動。
國外實踐:
據資料表明,自“世界讀書日”宣布以來,已有超過 100個國家和地區參與此項活動。很多國家在這一天或者前后一周、一個月的時間內都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圖書館、媒體、出版商、學校、商店、社區等機構團體在這一段的時間里,都會做一些贈書、讀書、演戲等鼓勵人們閱讀的事情,把讀書的宣傳活動變成一場熱熱鬧鬧的歡樂節慶。
我國實踐:
1997年1月,中央宣傳部、文化部、國家教委、國家科委、廣播影視部、新聞出版社、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九個部委共同發出了《關于在全國組織實施“知識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實施“倡導全民讀書,建設閱讀社會”的“知識工程”。這是以發展圖書館事業為手段,以倡導讀書、傳播知識、推動社會文明與進步為目的的一項社會文化系統工程。
2000年,全國知識工程領導小組把每年的12月定為“全民讀書月”,這是實施全國“知識工程”的重大項目。幾年來,在全國各地都組織舉辦了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
2004年,“全國知識工程領導小組”將每年的“全民讀書月”活動交由中國圖書館學會負責承辦。中國圖書館學會為了實施“倡導全民讀書,建設閱讀社會”為宗旨的“知識工程”,進一步激發全民讀書的熱情,推動學習型社會、學習型組織、學習型家庭的建設,在全國范圍內舉辦大型活動讓全國公眾都知道“世界讀書日”。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閱讀對人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腹有詩書氣自華”,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是他本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中華民族之所以成為禮儀之邦、文明古國,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我們是一個熱愛學習、勤奮讀書的民族,中華兒女為書而生,為書而死,為書而樂,為書而苦,幾千年來書與無數的偉人結下了不解之緣。今天,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學習型社會的時代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營造一個書香濃郁的社會,閱讀作為推進社會發展的力量是不可取代的。崇尚讀書,才能讓民族的發展保持生命的活力,而我們作為未來的主人翁,作為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中堅力量,我們的閱讀水平事關祖國的未來,事關民族的興衰。
衍生活動:
為提高公眾對閱讀的興趣和促進圖書出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1年在“世界讀書日”的框架下發起了“世界圖書首都計劃”,并宣布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為2001年的“世界圖書首都”。此后,每年都有一座城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圖書首都”的稱號。
歷年當選“世界圖書首都”的城市分別有:
馬德里(西班牙,2001年)
亞歷山大(埃及,2002年)
新德里(印度,2003年)
安特衛普(比利時,2004年)
蒙特利爾(加拿大,2005年)
都靈(意大利,2006年)
波哥大(哥倫比亞,2007年)
阿姆斯特丹(荷蘭,2008年)
貝魯特(黎巴嫩,2009年)
百科名片:
“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譯“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于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閱讀和寫作。
《書香校園手抄報內容大全》相關文章:
3.
10.世界水日手抄報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