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感動中國年度先進人物主要事跡范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跡吧,事跡是為了表揚先進、弘揚正氣、推動工作,對工作、學習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跡如實記載和反映的書面材料。那么相關的事跡到底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感動中國年度先進人物主要事跡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動中國年度先進人物主要事跡范文1
經全力搜救,四川涼山木里縣森林火災30名失聯撲火人員已全部找到,27名森林消防隊員和3名地方干部群眾犧牲。遺體運回,成千上萬死命自發走上街頭,手持菊花哀悼,迎接英雄,這一夜,涼山注定無眠。這是多么悲壯的場面,人們沒有等來自己的親人、朋友、戰士的凱旋而歸,卻等來如此的噩耗。
他們也曾是一群與我們一般年紀的少年,最初成為消防戰士,或許只是因為覺得軍裝很帥,一旦穿上軍裝,哪怕明知前方生死未卜,也會毫不猶豫的前進。
他們穿梭在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甚至崇山峻嶺,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會出現他們,他們克服每一次大霧,沙塵或狂風暴雨,卻不知道前面等待他們的是什么,是滔天大火,還是待救的貓貓狗狗,警情就是命令,服從命令聽指揮是他們唯一能做的事情。為人民服務是職業賦予的責任和使命,不求感激回報,也不為英雄之名。他們背負萬家燈火,卻常常辜負最親的人,自古忠孝難兩全,他們把孝順給了國家,給了人民,他是外婆最親的人,可是在他心里,萬家燈火才是他最親的人。每次在路上看到這群最可愛的人都忍不住駐足,每次聽到消防車出警的聲音,都忍不住的為他們捏一把汗。
不曾有英雄的姓名,卻擁有英雄的'生命,穿過匆忙人群,你逆火而行,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負重前行。和平時代最危險的工作之一,然而總有人矢志堅守,總有人逆火而行,總有人用生命守護人間安寧。
你們受過的傷終得成為你們勛章,你們為人們付出的犧牲,終將成為永恒的大愛,永存人間!
致敬逆火英雄,一路走好。
感動中國年度先進人物主要事跡范文2
北京時間20xx年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點火發射,并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北京時間20xx年6月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航天員湯洪波是首次飛行。很多網友看到湯洪波坐在靠窗位置,評論說感覺像極了第一次乘坐飛機時的自己。
負責什么工作會靠窗坐?穿艙的過程中,他們如何分工?首次飛行航天員為何靠窗坐?
從發射傳回的畫面中可以看到,聶海勝坐在中間位置,劉伯明和湯洪波分別坐在其右側和左側。
據航天員中心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劉偉波介紹,他們的座位與各自所負責的工作有關,以在飛船的狹小空間內有效進行協同工作。作為指令長的聶海勝坐中間座椅,方便下達指令;劉伯明的任務是協助飛船的駕駛,因需要操作的便攜式指令板安裝在了右側,所以,劉伯明坐在聶海勝的右側;湯洪波的座位安排在了左側靠窗。
穿艙的過程中,航天員如何分工?
三位航天員進入核心艙后,需要跨過兩個航天器之間的4道艙門。
據介紹,在穿艙過程中,航天員需要不斷與地面進行溝通,判斷飛船的增壓情況。負責這一通信工作的就是湯洪波,因此他在返回艙內留到了最后。
聶海勝負責打開艙門,并設置狀態。劉偉波表示,這是非常重要的過程,尤其是對接鎖緊之后,打開返回艙的艙門進入軌道艙的過程。
此外,聶海勝和劉伯明要先從穿著壓力服換成日常工作服,接著把設置在前艙門的軌道艙攝像機恢復到原來的'位置上。同時,因為需要記錄首次建立對接通道的具體狀態,留下數據,供未來參考,所以,劉伯明在協助聶海勝的同時,還要進行攝像工作。
艙門為何需手動?不能自動嗎?對于這個疑問,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員、國際宇航聯合會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表示,從大氣環境方面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氧氣、氮氣、二氧化碳以及一些有害氣體的壓力都不能超過允許值,同時,濕度也必須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在神舟飛船中,兩個艙段處在密閉不互通的狀態時,打開艙門的前提就是壓力一致,否則,要么艙門無法打開,要么艙門打開速度會極快,可能傷害到航天員,因此,航天員需要先手動打開艙門上的平衡閥,建立一個小通道,將兩個艙體聯通,待壓力趨于一致后再打開進行穿艙。
而從需求上來說,楊宇光指出,自動開門也沒有什么必要,因為穿艙的動作只有航天員在現場的時候才會發生,完全可以手動開門,自動開門反而沒必要。
【感動中國年度先進人物主要事跡】相關文章: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10-18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集錦01-14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通用12-28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集合11-30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心得感悟02-07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精選8篇)11-19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11篇)12-29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8篇11-07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8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