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心得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心得1
觀看了張桂梅的事跡,勤謹節約無私忘我,在貧困山區任教期間,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業和慈善事業中,在學校里,學生沒有飯前吃。
他拿自己的錢給學生,學生沒有衣服穿,他拿自己的衣服給學生,學生生病需要看病,他帶學生看病,并自己掏醫藥費。總之,只要學生缺什么,只要他有,他都能解決,在兒童之家,他又成了眾多孩子的媽媽,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晝夜地照顧著幾個月大的孩子。為了維持兒童之家,他把自己有用能用的都拿出來給孩子用,并利用空余的時間到處籌資金,然而他不是萬能的,它自己并不富裕,他只舍得吃饅頭,青菜,面條,衣服也是好心人給的,他省下的錢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業中,自己卻未留下一分。之前領導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實現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張桂梅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
張桂梅的事跡感動每個人,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者的榜樣,他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善良慈愛,他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慈善事業的精神讓我們敬佩,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的寫照,也是張桂梅的寫照。我要學習張桂梅的教育精神,作為一個年輕的老師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向她看齊。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心得2
1971年,朱彥夫開始為張家泉架電而奔波。沒想到,這場“仗”整整打了7年。架電器材短缺,供電部門愛莫能助。他利用一切外出機會,到處聯系架電器材,原本要兩個小時卸一次的假肢,經常一捆就是十幾個小時。
7年間,朱彥夫拖著殘疾的身體,先后乘火車跑上海、南京、勝利油田、陜西聯系材料來解決村里的用電問題。有太多這樣的酸甜苦辣,但終究,兩萬多公里的奔波,換回了15公里的架電材料。1978年張家泉村結束了點油燈的歷史,成了全鄉第一個用上了電燈的村。
清廉公正,用撫恤金接貧濟困
六七十年代的張家泉村,家家日子過得都很苦,有的吃不飽、穿不暖,有的無錢看病。只要朱彥夫知道的,他必會想方設法盡力去幫助鄉親渡過難關。
村民褚秀才兄弟五個,家里人多地少,經常吃了上頓沒有下頓。1971年,家里實在是吃不上飯了,四弟餓得干瘦如柴。朱彥夫了解到情況后,回到家立即讓妻子送去五六十斤地瓜干,成了褚秀才一家人的救命糧。
朱彥夫當村書記期間,出出進進為村子里辦事,從來沒有在村子里報銷過一分錢,幫村子看水利的、架電的上級來人,沒有地方吃飯,都是他掏錢在自己家招待。25年來,他不僅沒有在生活待遇上向組織伸過手,而且多次謝絕組織的照顧,主動用自己微薄的.撫恤金為集體辦事情、接濟困難群眾。
朱彥夫同志14歲參軍,18歲失去雙手雙腳和左眼,昏迷93天,動過47次手術,卻以驚人的毅力,實現了生活自理。面對群眾的期望和家鄉的落后面貌,他挺身而出,勇挑支部書記的重擔,與群眾同甘共苦,在張家泉村山山水水間,都深深地印下了他立行、跪行、爬行、滾行的“痕跡”。幾十年的艱苦奮斗,換來了張家泉村“山上松樹帶帽、山下林果纏腰”的景象。這都源于朱彥夫同志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源于他對祖國滿腔熱血、對鄉親們一片真情。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心得3
伍淑清,女,漢族,英文名安妮,祖籍廣東臺山,1948年9月出生于香港,香港美心集團老板伍沾德之女。畢業于香港嘉諾圣心書院,美國加州Armstrong學院。
現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北京、上海東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董事長,富華食品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香港中國食品推廣有限公司常務董事,日本東京翠園酒家常務董事,香港世界貿易中心總經理。
伍淑清一家人愛國愛港,改革開放之初,伍家父女北上創業,創辦了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香港回歸后,伍淑清致力于香港和內地的交流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積極增進香港青年對中華歷史和文化的'認識。組織青少年赴內地交流學習百余次。
修例風波發生以來,她嚴辭阻止亂港分子發起的學生罷課,成為亂港分子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放言要聲討、抵制伍淑清及美心集團。20xx年9月,伍淑清現身瑞士日內瓦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例會,向世界說出真實的香港。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心得4
9月17日,隨著神舟十二號乘組從太空返回祖國,聶海勝實現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飛行任務“大滿貫”,成為我國首位在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的飛行任務中均有參與的航天員。
聶海勝在24年的'航天員職業生涯里,始終心無旁騖、刻苦訓練。20xx年,他作為備份航天員參加了神舟五號飛行任務;20xx年,他與航天員費俊龍共同執行了神舟六號飛行任務,首次飛上太空。20xx年、20xx年,他兩次作為備份航天員參加了神舟七號、神舟九號飛行任務。
20xx年,作為指令長的聶海勝與航天員張曉光、王亞平共同執行了神舟十號飛行任務。20xx年,聶海勝作為指令長,與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執行了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并首次進駐空間站天和核心艙。
從神舟飛船到空間實驗室再到空間站核心艙,聶海勝用青春和奮斗踐行了“一心只為飛天,一生只為飛天”的追夢歷程,向外界展示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迅猛發展的強勁態勢和幾代航天人賡續奮斗取得的偉大成就。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心得5
1997年4月,是個不幸的日子,張老師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腹腔迅速膨脹,疼痛難忍。她一面吃止疼藥,一面把工作量加到了最大限度。當她知道自己生命垂危時,面對一紙無情的病檢報告(當時醫院診斷為癌癥),她沒讓領導、同事、學生知道,而是默默忍受著身體和心靈上生與死的煎熬。
在這幾個月里,同事們經常看見她在通往教室的路上一步一步往前挪。她給學生加大了復習量,也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她每天早上6點多鐘起床,晚上批閱作業試卷到12點。這樣,一直堅持到7月份,把學生送進中考考場后,才向領導說明情況,住進了昆明的一家醫院進行手術治療,切除的子宮和腫瘤重達2公斤多。手術后,醫生要求她至少休養半年,可是手術后的第24天,她就回到民中上班了。由于手術失血過多,傷口沒有完痊愈合,巨大的疼痛折磨著她,可她仍然堅持在講臺。由于過度勞累,97年12月,張老師的病情復發,領導、同事、學生多次勸她住院治療,她不肯。她說:我的.事業是教書,我的希望是學生,不把他們送出學校我是不會先走的。這段時間,她的工作量達到了極限,每天工作10多小時,更不存在星期六、星期天,全年休息的時間只有過春節的3天。直到98年3月,她的病情己惡化得特別厲害。人們勸她住院,她仍然拒絕了。她說:學生剛有起色,我不能離開他們,我的生命就是講臺。領導、同事們說:我們需要你活著,華坪人民需要你活著,請你服從安排吧。沖著這份真情,她才進了華坪縣中醫院,這時,她仍然一邊治療一邊堅持工作。每天都是一拔下針頭就走向講臺,從沒有在醫院安穩地躺過一天?戳瞬坏揭粋月,醫生告訴她醫院無法控制她的病情,需要轉院治療。為了節約國家的醫療費,她毅然決定出院。為了即將畢業的學生,她拒絕再到任何醫院治療,仍然堅守在崗位上。
就這樣,張老師調到華坪兩年多了,雖然她一直帶著重病,一直承受著痛苦,可她從沒有請過一天病事假。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處?什么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著說: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心得】相關文章: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01-19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紀實05-23
感動中國人物劉秀祥先進事跡01-11
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先進事跡03-24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先進事跡04-22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跡12-23
感動中國人物盧仁峰先進事跡03-01
感動中國先進事跡04-03
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先進事跡素材05-16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跡通用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