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道路養路工優秀事跡材料
29日下午3時,市殯儀館內,老母妻兒來了,昔日的領導和同事來了,市委、市政府領導了,素不相識的人們也來了。翠柏擁著鮮花依偎,淚水伴著哀樂奔流,“半百年華堪典范,一生奉獻留英名”、 “向優秀共產黨員學習”……一副副挽聯,寄托了人們對同志無限的崇敬與哀思。
一、勤奮的人總有機會得到認可
1958年,出生在山下一戶普通的農家,小時候貧寒淳樸的農家生活,造就了他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性格,也成就了他胸懷坦蕩、好學上進的品質。
1976年,高中畢業的被推薦到區水利站當了一名技術員,兩年后,又被推薦到道班,成了一名臨時養路工。從此,這個農村孩子的人生就和腳下的公路結下了不解之緣!
老養路工趙繼民現在還清楚地記得:在道班,每天都是第一個起床上路的,掃路面、清邊溝、補坑槽,從不間斷。會做的,他一聲不吭主動做完;不會做的,他嘴不住口虛心求教。收工的時候,別人是工具一背,拔腿就走,而他總是留下來,先幫助還沒有完成任務的工友把工作做完,再認真清理好現場,最后一個收工下班。由于有文化,腦子活,工作又肯吃苦、肯用心,干起活來有章有法,加上他為人直率,樂意幫人,工友們都喜歡和他一起工作,聽他拿主意,所以進步很快,時間不長身為臨時工的他就赴了班長的崗位。
1984年農歷正月初六,是道班工人報到上班的第一天,原孝感地區公路總段段長江樸生、縣公路段書記王清光等領導到基層道班調查走訪。因為是新年,很多工人報到后就去繼續走親訪友了,根本沒想到總段領導這時候會下來檢查工作。領導們跑了一大圈,一連在好幾個道班都吃了“閉門羹”。當來到道班時,同樣是“鐵將軍”把大門,領導們很失望,正準備轉身離開時,卻發現門上貼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如果有事請到后山找”。一行人
將信將疑,悄悄地來到后山,遠遠地就看見正帶著全班工友揮鋤舞鍬,干得熱火朝天,雖然在大冬天,雖然他們卻都脫掉了棉衣,但一個個仍然汗流浹背,身邊篩好的沙子、石料已經堆成了一座小山……
原來,是想抓住公路養護的淡季空檔,提前備好料子,以彌補養護資金的不足……得知情況后,領導們非常感動,當即通知縣所有基層道班負責人到道班來開現場座談會。會上,江段長對道班這種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敬業精神大加贊賞,并號召全地區養護工人都來向同志學習。
在任道班班長期間,每個星期都要對轄區的公路巡查一遍,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為了盡快完成任務,他經常和工友們一起加班加點。餓了,就啃幾口干硬的饅頭;渴了,就在附近的塘堰里捧幾口水喝;天黑了看不清路面,就把馬燈綁在板車上當路燈。有一次,他帶領工人們筑路面磨耗層,一直干到深夜11點多鐘,因為備好的材料用完了,整個工程僅剩十幾米路面未鋪,怎么辦?再看工人們經過幾天的連續奮戰,人人早已疲憊不堪。他實在不忍心讓大家再繼續干下去,就對工人們說,剩下的等到明天再鋪,你們都回去休息吧!然而,等工人們走遠了,他卻獨自一人推著人力板車,連夜趕到十幾公里外的道班借來料子,在馬燈微弱的照耀下,一個人鋪完了剩余的路面。第二天一早,當工人們來到工地時,發現路面已全部完工,路邊正蜷縮在板車上睡得正香呢!
1986年,干了八個年頭臨時工的終于被縣公路段錄用為正式職工。此后,他先后被調到李店、草店、方店等基礎薄弱的道班任負責人。他走到哪里,哪里的工作很快就被盤活了。1990年,他調任養護工區工區長,負責整個片的養護工作,擔負起了更重的擔子。
二、干工作不能沒有責任心
常說,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責任心,責任心強才會愛崗敬業,才能認認真真地把工作干好。1991年的陰歷年底,方店道班接到了綠化107國道的任務,帶領工人們加班加點地給公路兩旁植樹,一直忙到臘月二十九全部栽完后才放假。當天晚上,突然刮起了大風。第二天天還沒亮,擔心了一夜的就從家中急匆匆地來到工地上,發現很多樹苗都被大風刮歪了,他連忙找來附近的幾名工人,一起把歪了的樹苗一一扶正、培土,直到下午五點多才完工。此時,他們已是饑腸轆轆、渾身僵硬,而遠處的農戶卻是對聯高掛、爆竹聲聲,早已沉浸在新年的喜慶氛圍中去了……
原孝感公路總段領導江樸生曾感慨地說,的隊伍是鐵打的隊伍。的確,無論在哪里工作,總是以身作則,身先士卒,最苦最累的活,他總是一馬當先;危急時刻,他總是自己沖鋒在前。
在工區工作時,李店街上還是一條土路,成天人來車往,塵土飛揚,養護任務較重,他就主動承擔了這段公路的養護任務,而讓其他工人去養護條件較好的路段。后來,有了油路養護任務,當時燒油還是土法子,在路旁砌個大灶,支口大鍋,架上柴禾燒。這活兒又累又臟,油煙子還有毒,這份誰也不想干的工作,又一個人全包了。有一年的冬天,一名工人駕著養護拖拉機時,不小心翻進了路旁的水塘。雖然工人及時跳車脫險了,但車也是工區的.“寶貝”呀,必須撈上來。可望著結冰的池塘,大家都露出了畏難的情緒,趕來后,二話沒說,甩掉襖子,跳進冰冷刺骨的水中,摸索著將鋼絲繩套住車斗,硬是把拖拉機拉上了岸。
他調到工區任工區長后,有很多工人認為當“大官”了,坐“機關”了,以后肯定不會再上路干活了,樸素的工人們悄悄地開始與他保持一定“距離”。發現了這些情況后,便主動找到老工友們交心談心,他誠懇地對大家說,我無論走到哪里,都永遠是一名養路工人!他主動給自己劃了責任路段,只要一有空,就上路和工人們一起同吃同勞動,工人們感動地說:“老左沒有變,老左還是那個老左!”每逢大型養護檢查,工人們都得加班加點地工作,而且沒有任何額外報酬,但哪怕是吃冷飯、喝生水,大家都沒有一句怨言,因為有老左和他們在一起。
一直很消瘦,這是常年野外工作、睡眠不足、營養不良的結果。在道班工作的時候,工人們給取了個綽號,叫“半夜雞叫”。因為他總是思考著工作,生怕出什么紕漏,常常半夜三更就起床開展工作。當時基層道班為了彌補養護資金的不足,都養了豬,喂了魚,種了菜。他晚上不是去魚塘查看情況,就是到豬圈看豬欄栓緊了沒有;刮風了,他又擔心路旁樹木被刮倒折斷,擋了道;下雨了,他就背把鐵鍬,提著馬燈,獨自一人上路巡查,水溝積水了,他及時
排堵疏導;護坡出現了險情,他及時進行排除,如果一個人實在干不了,就在天亮后喊來工人一起干,直到險情排除為止。工人們心疼地勸他:“老左啊!長期這樣熬下去會搞垮身體的!”他總是笑著說:“不怕,我的瞌睡少!逼鋵,他不是瞌睡少,而是晚上不出去轉一轉,看一看,他心里總象差點什么,放心不下!
三、是金子放在哪里都會發光
還有一個外號,叫“旗手”,他走到哪里,就把紅旗扛到哪里。道班曾經是當時全縣最偏僻、工作最落后的道班,擔任班長以后,短短幾年就把道班建設成了原孝感地區交通系統的先進道班。
有句順口溜這樣說道:“養路工人真造孽,蚊帳破了用紙貼,臉上起皮兩腳泡,堰里洗澡廟里歇。”這首順口溜正是當時大多數道班養路工人工作、生活條件的真實寫照。那時侯基本上沒有什么施工機械,工人工作是上路靠走、養路靠手,勞動強度非常大,生活條件特別艱苦,社會地位低,住的是幾間破瓦房,吃的是自種的粗菜飯。在這種情況下,工人們的情緒、道班的各項工作可想而知。擔任方店道班班長后,積極向上級爭取了一輛舊四輪、一臺拖拉機,這才改善了一下工作條件。他還利用空閑時間,帶領工人們大搞第三產業,建起了豬舍,喂了幾十頭豬,養了幾塘魚,利用菜地種上了蔬菜、葡萄,還嘗試著養過狗和鴿子。辛勤的勞動最終換來了豐碩的果實,工人的生活逐步得到了改善,三層的辦公、宿舍樓蓋起來了,籃球場也建起來了,工人們的臉終于綻開了笑顏。這一年,方店道班榮獲了“全國百佳道班”光榮稱號。
不僅是一名優秀的旗手,而且他還是一面鮮艷的旗幟。1993年9月的一天,原孝感公路總段舉辦了一次全市公路養護技術大比武,作為隊隊員之一參賽。在比賽中,他拿出在平時工作中練就的絕活和認真勁兒,挖盒子用尺子量了又量、修了又修,配料子是算了又算、用秤秤了又秤,力求劑量最佳、數量最準,真正做到了精益求精、盡善盡美,比賽結果是獲得了個人第一名,市公路段奪得團體第一名。
跟一起共過事的人都說,老左是個聰明人。其實,他是好學肯鉆、勤于動腦、勤于動手的人。他是一名出色的業余電工,工區里一些電線線路安裝、維護,總是他一手承擔。他還學會了機械修理。中午,別人在樹蔭下休息,他總是趴在施工機械下面鼓搗著,一來二去,竟摸索出了門道,成了有名的“左師傅”,連地方上的車輛壞了,有時也來請他幫忙維修,他總是樂呵呵地熱心相助。他還無師自通,學會了開車,像拖拉機、四輪車、卡車他都不在話下。在工作中,他的這門手藝救了不少急,解了不少困,經常代替有事的司機開車施工。
為了實現公路常年“暢通、清潔、綠化、美化、安全”的目標,結合工作實踐,逐步探索總結出了一套科學的公路養護方法。一是狠抓
預防性養護,抑制路面各種病害。他領導著工人經常上路,做到路面日常清理,破損及時修補,病害及時處理,達到路面平整無病害、路肩整潔無堆積、邊坡穩定無堵塞、標志齊全無短缺、綠化到位無空白的省級標準。二是狠抓及時性養護,提升公路路況質量。他經常上路巡查,隨時備好路用材料,一旦發現路損病害,及時組織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搶修,迅速處理到位,確保道路平安、暢通。他的這套“未病先防”的公路養護方法得到上級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予以推廣。
四、舍小家愛大家,本質還是愛國家
家在農村,結婚后也是“半邊戶”,上有一對年邁的父母,下有三個未成年的孩子,家大口闊,日子總是過得緊緊巴巴的。由于他一年四季都在工地上忙活著,家里的6畝田地全靠父母和患有類風濕的妻子耕種,只有在農忙季節,他才在下午收工后騎著自行車回家幫忙,摸黑收割、栽種,第二天天還沒亮又騎車趕到工地上班。有一年秋收時節,恰好要迎接上級公路大檢查,一直沒有時間回家看,等他忙完了工作冒雨趕回家里,才發現妻子病情發作,已臥床多日,年邁的父母望著屋外連綿的雨水唉聲嘆氣。到了田里,望著熟落滿地的糧食,既心疼又內疚,心疼的是到手的糧食沒有收到,全家的口糧都成問題;內疚的是作為家里的主要勞動力,卻不能為家庭分憂解難,愧對家人;氐郊依,他幾乎不敢面對妻子哀怨的眼睛,倒是父親開明地說:“孩子,家里的日子總還是能過的,你回去上班吧,工地上少不了你!
是啊,工地上少不了他,可家里又何嘗少得了他呢?
家庭的困難他從不向領導說起,更不提任何要求和條件。一到工地,他又風風火火地忙開了,似乎忘掉了一切。
兒女們經常說:“我們小的時候一年見不了幾次父親的面,平時不用說,就是農忙的時間回來稍微多一點,但也是晚歸早走,還是很難碰面!痹趦号畟兊挠∠笾校胰藥缀鯖]有在一起吃上幾頓團圓飯,因為每逢過年,多有雨雪天氣,總是讓工人們回家團聚,只留下自己一人在道班值班。
回家做給工人們吃,說吃了能去灰、能洗肺。
時光流逝,青山依舊。
養路工走了,操勞一生的他,回歸故鄉山的懷抱,傾聽著萬頃松濤,終于得到安歇!
養路工其實沒有走,那黃楊線路兩旁的行行白楊,仍在春風里傳唱著他高亢的勞動號子,107國道路旁的塊塊里程碑,仍在記錄著他堅實的腳步……
【關于道路養路工優秀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優秀單位事跡材料12-02
優秀家庭事跡材料12-01
校長優秀事跡材料12-03
優秀內勤事跡材料12-02
優秀創業事跡材料08-25
創業優秀事跡材料08-24
關于優秀青年創業家事跡材料10-03
護士優秀事跡材料范文12-01
優秀少先隊學校事跡材料11-19
中學優秀校長事跡材料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