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5青島探索醫療護理保險制度
青島探索醫療護理保險制度:醫養結合助力失能老人
冬日的傍晚,在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紅十字老年護理院二樓病房,詢問完多位老人的病情變化后,63歲的院長譚美青從護工手上接過熱粥,幫助70歲的老人張明亮(化名)進食。多年前,張明亮因患心腦血管疾病留下后遺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這是一家特殊的老年護理院,接納的都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隨著老齡社會的來臨,像張明亮這樣的失能老人越來越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失能老人數量已經接近4000萬。高昂的養護費用成為這些老年人的沉重負擔。
在青島,一些養老院早在十幾年前就開始了“醫養結合”的探索,像張明亮這樣的病人和老人,各項生活照料費用加起來,每月需2000元左右。治療疾病的花費,社保至少可報銷80%以上。
“如果沒有青島的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很多失能老人都難以住進養老院,畢竟醫療費用的支出是一個很大的負擔。”辦了10多年養老院的譚美青說,“現在好了,得益于這種醫養結合的制度,政府從政策和資金上解決了這類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極大減輕了老人和家屬的負擔。”
失能老人靠養老金能不能養老
2003年8月,從四方醫院副院長的位置上退下來,譚美青聚集起20多名醫院退休職工,大家一起湊錢,辦起了紅十字老年護理院,主要接收失能老人,負責他們的生活照料和病痛治療。
譚美青之前是一名內科醫生,長年的社區衛生工作讓她目睹了很多失能老人臨終前的凄苦:無人照顧的老人,被子上滿是糞便,褥瘡更是慘不忍睹;五六十歲的老人身體已漸漸不好,卻要為八九十歲的父母陪床、送飯……
“‘久病床前無孝子’,我看見了太多因照顧失能老人導致家庭不和的案例。”譚美青認為,針對長期臥床的失能老人,主要是解決病痛和生活照料問題,應該有專門的機構為這些老人提供一個歸宿。
然而現實是,醫院因為床位緊張,一般不愿意接收沒有緊急病情的失能老人。即使能住上院,費用又是一筆沉重的經濟負擔。
譚美青想探索一種醫養結合的模式,爭取實現“失能老人靠退休金就能養老”。為最大限度地減少家屬的經濟負擔,這家護理院千方百計降低開支。針對需要用藥的失能老人,譚美青常常提供耗資不同的3種治療方案,供老人家屬選擇。
“我們盡可能使用便宜的藥,護理院剛開始的那幾年,青霉素的使用量遠遠超過一所三甲醫院。”譚美青說。
2003年,針對癌癥晚期、心腦血管疾病終末期等失能老人,護理院每月僅收取不到600元的費用。當時的統計數據顯示,從護理院去世的老人,每天每床的醫療費用平均為15元,而在床老人每天每床的醫療費用平均僅為7.2元。
這樣的收費標準吸引了眾多失能老人入住,“一開始我們只有20多個床位,最多時住進57人,走廊里都住滿了人。”譚美青說。
2011年,青島市紅十字養老護理院每月費用調整至1700元左右;2013年,這一費用不到2200元。
“我們是參照青島退休人員最低收入來定標準的,青島的標準定600元,我們就收600元之內;定2200元,我們就收2200元以內。我們想探索看看,失能老人光靠自己的養老金能不能養老。”譚美青說。
費用是降下來了,但對老年護理院來說,卻只能維持基本運轉,難以保證職工工資。院長譚美青不拿一分錢報酬,反倒拿出退休金補貼護理院的建設,其他職工也基本不拿工資。
醫療護理保險倒逼費用下調
這樣的探索如何維持?
業內人士指出,迫切需要把養老醫療護理保障從傳統的醫保模式中分離出來,并予以單獨的制度性安排。
在傳統醫療保障模式下,基本醫療保險主要保障參保人的住院治療費用,社區和家庭的醫療護理保障尚屬空白。對失能老人而言,要獲得由醫保支付的醫療和護理服務,只有選擇住院治療,這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和陪護壓力。
譚美青最初希望通過3年的摸索,拿出扎實的數據,引起主管部門的注意,從而給予政策支持。讓她沒想到的是,在養老護理院成立一年半后,2005年3月,青島市社會保險事業局(以下簡稱青島市社保局)就主動找上門來,調走了養老院的所有處方與賬單,開始研究支持政策。
青島市社保局醫療保險社區處處長馬青告訴記者,自2005年起,青島市城鎮醫保參保人員在社區看家庭病床就可享受報銷待遇。此后,一系列政策相繼出臺。
2006年7月,青島市將老年護理院納入醫保報銷范圍;2011年進行醫療“專護”試點;2012年7月,該市將二三級醫療機構的“專護”、老年護理院等機構養老的“老護”、社區的家庭病床即“家護”,統一合并為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這一制度,在全國尚屬首創。
其中,“專護”的參保人一般病情較重,需長期保留各種管道或依靠呼吸機等設備維持生命體征,在二三級醫院醫療專護病房接受較好醫療條件的醫療護理;“老護”的參保人一般患各種慢性重病、長年臥床、生活無法自理,入住定點護理機構(有醫療資質的養老院)接受專業化的醫療護理和生活照料;“家護”的參保人居家接受由定點社區醫療機構登門提供的醫療護理服務。
馬青表示,青島市長期醫療護理制度是基本醫保制度的延伸和拓展。2015年之前,其基金來自于城鎮醫;穑好磕陱膫人賬戶中支出0.2%,統籌賬戶中支出0.2%,再從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提取2000萬元,第一年總共籌集3億元,單位和個人無需另行繳費。
在這樣的制度下,患者發生的醫療護理費不設起付線。2015年之前,“家護”和“老護”由護理保險基金支付96%、患者自付4%;“專護”由基金支付90%、自付10%。參保人在享受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待遇期間,不再重復享受基本醫保住院、門診大病、普通門診等相關待遇。
不僅如此,醫療護理保險對機構實行按床日費用“定額包干結算、結余留用、超支不補”的結算辦法。2015年之前,“家護”和“老護”每床每天定額包干費用為60元,二級醫院“專護”為170元,三級醫院“專護”為200元。
譚美青表示,這一險種在讓失能老人及其家屬獲益的同時,也讓定點護理機構得到了資金支持。目前,青島市紅十字養老護理院已能正常發放工資,職工從最初的20多名,發展到現在的90多名。
如何服務更多老人
據介紹,截至2014年7月,醫療護理保險基金運行兩年共支付4億多元,盡管運行平穩,但費用呈顯著增長趨勢,基金運行面臨較大壓力。
今年1月1日起,該市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由覆蓋城鎮職工、城鎮居民擴充至農村居民。覆蓋面的擴大推動職工護理保險資金來源的調整。
一部分按照不超過基本醫保歷年結余基金的20%一次性劃轉,有10多億元;另一部分每月按照個人賬戶月計入基數總額0.5%的標準,從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中劃轉,大約為3.5億元。居民護理保險資金,則按照不超過當年居民社會醫療保險費籌資總額的10%,從居民社會醫療保險基金中劃轉,金額大約為2.5億元。
從今年1月1日起,患者發生的醫療護理費,職工和居民的自付比例分別調整至10%和20%,“專護”、“老護”和“家護”每床每天定額包干費用分別調整為170元、65元和50元。
馬青表示,從長遠來看,醫療護理保險制度可以節約醫;稹䴗y算,60元床日定額相當于三級醫院普通病房費用的1/8至1/18,也大大低于ICU費用。
記者走訪發現,由于青島市護理保險基金規模有限,目前只有全部失能的老人才能享受。按照程序,失能老人家屬到定點醫療機構提出申請,工作人員會通過醫保網絡查詢老人的患病情況,如果無法判斷,會派專人去老人家中,根據“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進行核定。只有得分在60分以下且患有慢性疾病的,才能納入護理保險的范疇。
對于醫療護理保險來說,準入門檻最重要也最敏感,如果進不來就享受不到相關待遇。青島市社保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該市納入“專護”的機構為14家,覆蓋約700名老人;“老護”機構為35家,覆蓋約1500名老人;“家護”機構為400多家,覆蓋約1.8萬名老人。
據統計,2013年,青島市60歲以上的老人有146萬,其中,全失能老人為9.3萬人,半失能老人為18.3萬人。這意味著,只有不到8%的失能老人能得到相應機構的服務。
2014年5月成立的期頤護理站是納入青島“家護”的定點機構之一。目前,該護理站共有全科醫生7名、護士32名、護理員70多名,每周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2至3次的上門護理服務。
該護理站負責人祝爾健表示,目前能成功申請“家護”的基本都是徹底臥床的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則難以進入。如果護理保險準入門檻能適當放寬,半失能老人可能就不會變成失能老人,從長遠看可以更好地節約醫療經費。
對此,馬青表示,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獨立的醫療護理保險制度,青島的醫療護理保險只是從基本醫保中開辟了一部分資金,所以保障人群并不能脫離“醫療”這個前提。如果以后醫療護理保險能夠獨立籌資,覆蓋的人群范圍和提供的服務種類會相應擴大。
青島“專護”定點機構、市南區人民醫院院長宋培鐸表示,由于社保工作人員有限,對于納入護理保險的老人只能采取定期抽查的辦法,一些機構開始弄虛作假,而且服務內容也有所縮水,社保部門應加強對提供醫療護理服務機構的監管。
“在這項工作中,社保部門承擔了巨大的壓力。”馬青說,從長遠來看,醫療護理保險的經辦、認證和監管等內容,應該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引入第三方機構,或者探索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合作的方式,提升護理保險制度的運行效率。
【青島探索醫療護理保險制度】相關文章:
論建立醫療意外保險制度05-29
青島大病醫療救助申請細則03-28
我國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如何完善02-25
移民美國須了解當地的醫療保險制度介紹10-05
醫院/醫療/護理簡歷模板06-08
醫療護理簡歷封面模板05-08
存款保險制度08-22
保險制度論文02-09
醫療/護理空白簡歷表格08-01
醫院/醫療/護理簡歷范文模板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