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留守兒童日記摘抄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中國留守兒童日記
中國留守兒童日記節選一
豬生崽崽是件值得高興的大事,要是我家也有那么一頭爭氣的母豬,那我們家就會多出好多開心的事情來!——節選夏叢艷2010年4月27日日記
爸爸每次打電話回來都是問我的學習好不好,我就說:“不好,還是老樣子。”爸爸說:“你要專心一點、注意一點,你已經長大了,不要只想著玩,要好好學習,以后考到好的學校去。”爸爸講到這里的時候,我的眼淚已經源源不斷地流出來了。因為爸爸很關心我的學習,爸爸每次都這么對我說,每次我接到爸爸的電話都會哭。——節選張明會2011年6月23日日記
下午放學回到家,我背上四十多斤包谷去姨媽家打包谷面。因為家里已經沒有包谷面,也沒有米可以做飯,我們都很久沒有吃過米飯了。
我不敢回家,因為我要走的那條路上冷清清的,沒有人家。還有人說那段路上經常有鬼打架,我很害怕,于是只好到楊敏家睡,到天亮再回家。也不知道弟弟他們在家怎么樣了,可是我也沒有辦法。——節選楊海叫2010年3月31日日記
我的任務是打豬草和煮飯,而哥哥的任務則是背水和喂豬。我就去打豬草了。因為對于我來說,打豬草根本不是難題。外婆家離我家不遠,所以想順便去外婆家玩一趟?墒遣磺桑馄艣]有在家,我就只得老實地打豬草了。 (哥哥頭疼)
我說:“你頭痛就不去背水了嘛,反正那些水還夠今天用的。”說完我就去煮飯、洗菜、打豬草、喂豬、喂雞。哥哥坐在板凳上一句話都不說,就痛苦地呻吟著。——節選楊鵬2010年4月7日日記
中國留守兒童日記節選二
“一挑水估計有八十斤,太重了。走了一會想放下來坐會兒,可是又害怕,就堅持向前走,回到家發覺腰有一點疼。”——節選自戴禮名日記。
29日下午5點過,隨著最后一聲下課鈴響,毛草坪小學的孩子結束了一天的課程。放學后,孩子們收拾書包、打掃教室的速度很快,因為他們大多回家后還有很多活兒要做,六年級的戴禮名就是他們中的一個。
走在嶙峋崎嶇的山路上,戴禮名的步伐穩健而輕快。走了一個多小時到家以后,生火、挑水、做飯,刨地••••••戴禮名的動作十分的嫻熟。戴禮名說:“每次覺得累的時候,都會想起爸爸,上一次見到爸爸,是一年以前。”
為改善家里的生活,戴禮名的爸爸在北京打工,家里的一切就留給了戴禮名、他媽媽還有年邁的奶奶。作為留守在家里的唯一男子漢,戴禮名從小就幫媽媽操持家務。
12歲的戴禮名手上長滿血泡,磨破成繭,這些都是他鋤地時留下的。每次家里沒玉米面了,也是他背著一背玉米到10多里外去打成玉米面來做飯。
戴禮名在日記中說:我偷聽到了爸爸今天要回來,我就特別高興,又聽說只不過回來種兩三天玉米就走,又有些難過,因為爸爸好久沒有回家,為什么總是回來不久就走呢?為什么爸爸又這么苦?我寧愿自己受苦,也不要爸爸媽媽受苦。
12歲的戴禮名,已經學會了怎樣打理家務和管理家事,他說:“ 我只是想著明天又沒有包谷面了,今天就必須去打面,如果背著包谷去很遠的人家打面,就要走快點,怕天太黑了不敢回來……”
中國留守兒童日記節選三
“今天下午,媽媽打電話回來,說星期五她就回來了。我聽到媽媽要回來很高興。后來我就去打掃房間。哥哥回來給我看了一種奇怪的東西后,就去吃飯,楊海剛也去吃。我想對他們說,你們不要再吃了,再吃的話明天就不夠了。”——節選自楊海香日記
11歲的楊海香在毛草坪小學五年級,除了學習,她還要照顧弟弟和患有白內障的爺爺。
楊海香的家是土房,家里除了一臺電視機,一個床鋪和幾張桌椅,幾乎沒有其他的陳設。梁上的幾塊老臘肉也已風干,沒有油脂。
“我的父母都在廣州打工,一年才回來一次。我很想他們”在說這些話時,楊海香已泣不成聲。她說,最快樂的日子就是過年,不是因為過年能夠吃到豐盛的飯菜,而是因為只要一過年,爸爸媽媽都會從廣州趕回來陪爺爺和他們過年。
“我覺得城里面的孩子有這樣的精神的話,他們就不會為買不到玩具生氣,也再不會躺在床上等著父母做早餐,因為他們可以從這些孩子身上發現:即使父母全部都不在身邊,他們可以更強大,完全可以照顧自己。”
中國留守兒童日記節選四
“我在拿板子的時候,手被釘子扎了一個洞,流血了,很痛。那時我真的很想哭,但是我看大家都在忙,我就忍住了沒哭。”“我去離家較遠的一口水井跳水。剛走了一半的路,看見那些黑色的樹影子在動,我很害怕,怕得我站了好久。后來我還是繼續向前走了。”——節選《中國留守兒童日記》
為了給孩子們整理文稿出書,楊元松把所有孩子的日記看了很多遍。他說,每一次都會被孩子們感動。
讓楊元松感動的不僅僅是孩子們字里行間的真情,更讓他感動的還有孩子們在生活中的自立自強和樂觀向上。
毛草坪村幾百戶人家幾乎都是山地,只能種玉米,吃玉米面。這些孩子常常背著玉米到很遠的地方去打成面然后回來做飯,照顧弟弟妹妹,沒有一絲抱怨。“他們把勞動當生活中必須的東西,就像呼吸一樣正常。玉米收獲的時節,孩子們就比賽背一筐玉米看誰跑得快,誰跑在最前面。第一次輸了,第二次爭取贏。“贏了就說‘我贏了,我好高興啊’。孩子們自立自強和樂觀,我覺得太可貴了。”楊元松說。
楊元松希望《中國留守兒童日記》的問世,不僅告訴社會,在山里有這么一群孩子堅強地生活著,也告訴這群孩子,在山外還有另外一種世界,他們的生活還有另外一種可能。
楊元松曾一直有個擔心:如果不關注這些孩子,對他們置之不理,這群孩子中可能有很多人才就此埋沒了。而如今楊元松最大的擔憂是則是,《中國留守兒童日記》出版后,各地的愛心紛至沓來,大都選擇用錢和物資的方式來援助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如果再持續給這些孩子物資的話,在某些方面來說是不妥的,孩子在拿到這些錢物后他會覺得有山外這些愛心人士的存在,他已經不需要學習和勞動就可以無償的獲得一些東西。”楊元松說,他希望外界在用物質表達對留守兒童關愛的同時,能更多地關地注他們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需求。
【中國留守兒童日記】相關文章:
中國留守兒童日記摘抄04-06
留守兒童幫扶日記(通用6篇)10-01
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11-07
留守兒童標語01-20
中國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通用17篇)04-21
留守兒童的活動總結04-04
留守兒童關愛制度11-18
關愛留守兒童標語04-22
關愛留守兒童的標語02-08
關愛留守兒童事跡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