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畢業生:把創業變成商品
“創業難,難于上青天”、“90%的大學生創業都是以失敗而告終的”——這是許多大學生在創業時的心聲。在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創業既是一塊誘人的蛋糕,又像一顆定時炸彈。不少大學生在追問,創業到底有無經驗可循?大學生創業是不是非得“摸著石頭過河”?鑒于此,我們搜集了三個成功案例,并提供三條經驗供大家參考。
經驗一:在校靠老師
下工廠、驗貨、跟單……寧波大學科技學院法商分院國貿自辦專業的吳瑾同學,除了是該院網絡電臺臺長外,身上還有一個特殊的頭銜,那就是江北申科貿易有限公司的部門經理。近日她和她的“同事們”經過兩個多月的奮戰,和加拿大的一家公司談成了一筆10萬元人民幣的單子。
為給學生創造一個實踐和鍛煉的平臺,寧波大學科技學院法商分院創辦了家族企業接力中心,專門培養家族企業的接班人。2005年,他們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投資50萬與慈溪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江北申科貿易有限責任公司,為該院國貿專業學生提供一個實踐平臺。
“公司聘請外部資深外貿業務員作為指導老師,按照外貿公司的模式流程,帶領學生們進行實際操作。從產品信息的搜索到電子平臺的建立,從平時講座式的經驗傳授到跑工廠找貨源,進行實戰式的練習!痹撛悍ㄉ谭衷涸洪L趙杰老師介紹,學生們在這里除了可以結合學過的理論知識發揮所長,掌握做外貿的整個流程外,更能夠通過這個平臺實打實地做貿易。
吳瑾說:“公司內部采取的是課余工作制與長假集中工作制相結合的方式。平時,學生以學習專業課程為主,在每天課余時間到班工作,跟著業務員做些電子平臺上的工作,以及查找廠商、尋找客戶、收發信息等。寒暑長假則集中學習與工作,跑工廠、模擬進行業務流程等實踐性練習!
經驗二:出門靠“商盟”
浙工大之江學院那些在商海中苦戰的大學生,上個月成立了商業聯盟。商業聯盟類似于“行業協會”,志同道合的大學生商人們可以在此交流經驗、共享資源。而商業聯盟也規定,聯盟成員要定期以自己創業的經驗為教材,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各類創業講座和創業指導。商業聯盟還負責收集各方面的創業信息,提供給會員,并邀請社會知名的創業家為會員進行培訓。
商業聯盟剛掛牌,就有30多位同學成為了會員,但更多的同學卻持觀望的態度。回顧“游擊隊”式的創業生活,不少商盟成員感慨頗深,“以前創業毫無方向,甚至連自己經商的上家都很難找到,F在這種日子終于要結束了,有了信譽證,有了正規軍,我們再也不用擔心其他同學的質疑了!
商盟的副秘書長夏藤子告訴記者,商盟的成立有一部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把學院的創業氛圍規范起來。在以后的工作中,他們將對每一位誠信會員頒發“聘請書”作為信譽的保證,并且還要組建行風監督員,接受學生的投訴,讓學生可以放心地消費。
經驗三:“創業”本身就是商品
誰說“創業”本身不能用來創業呢?
浙江林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應屆畢業生王迅的創業,就和別人不同。他開的公司,就是兜售“創業”技能和經驗,幫助他人就業。按照王迅的說法,其公司的經營內容主要提高社會人員、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幫助他們都能順利找到工作。
王迅是浙江建德人,由于父母從商,他從小就接受了商業氛圍的熏陶。2003年考入浙江林學院后不久,他就發現隨著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生就業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去年12月,他在家人的支持下,注冊成立了杭州華智教育咨詢有限公司,自任總經理。公司成立后,王迅除了在社會上招聘了一名員工外,其他的員工都是他志同道合的校友。他們有的剛剛畢業,有的畢業才一年。此外,王迅還以比較高的報酬招聘了20多名在校生,在空余時間從事勤工儉學。王迅認為,給同學提供勤工儉學崗位,一方面可以讓他們有一些收入;另一方面還可以讓他們學到更多就業經驗。
王迅的公司主要是通過面向社會開辦培訓班來獲得收入,從而彌補面向畢業生培訓的支出費用。目前,他正在策劃為臨安市企事業單位的員工進行英語等方面的培訓。
據了解,王迅的公司成立不到半年,就已經和有關部門合作培訓了400多名學員,并至少使其中100名應屆畢業生提高了就業能力,F在,王迅想把自己的公司向杭州周遍地區發展,一方面組織更多想提高水平的社會人員進行培訓;另一方面幫助更多的大學生提高就業能力,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
【畢業生:把創業變成商品】相關文章:
把藝術品變成商品的3大創業方法11-29
自主創業 “蟲”變成“龍”11-11
創業不到五年把5萬變成1000萬11-11
大專畢業生的創業感悟11-24
機會型創業成為高職畢業生創業主流02-25
應屆畢業生如何創業11-29
畢業生初探坎坷創業路11-11
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11-26
廣州多措施扶持畢業生創業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