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張正東 艱苦創業“三部曲”
1999年,張正東在廣西北海開始建設當地第一家私營林唱—銀海森源林常經過4年發展,張正東先后投入近1000萬元,種植速生林1.6萬多畝,建起木片廠、膠合板廠各一個,被譽為“廣西個體造林大王”。近日,張正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講述了自己艱苦創業的“三部曲”。敢為人先 敢為人先,讓我邁開了創業路上的第一步。1999年,我開始建設北海第一家私營林唱—銀海森源林常在我作出這一決定時,國家有關退耕還林的政策尚未推行,因此,親戚、朋友中支持我的人寥寥無幾。 但在對林業資源狀況及市場需求進行大量分析的基礎上,我意識到造林有幾個有利因素:首先,廣西熱量豐富,雨量充沛,雨熱同期,與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等人工速豐林大國同處于低緯度地區,適宜發展林業;其次,長期以來,一些地方的群眾盲目開墾林地,以林換糧,形成生態環境的惡化和林地面積的銳減。從市場需求來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木材只會日益緊缺,供不應求。 雖然陷入“無人喝彩”的境地,但我依然為自己的構想興奮著——按計劃營造一些速生快長的林木,然后又按計劃進行砍伐利用。 我把目光盯上了桉樹。桉樹是一種再生能力強、生長迅速的樹種,種一次可收獲3次,平均3—4年收獲一次,第二三代林比第一代的成本低出三分之一,而產量卻可達到第一代的1.3至1.5倍。 在國家林業局桉樹基地種苗中心的幫助下,1999年10月我完成了第一批3000多畝的桉樹林營造,2000年又造林2000畝,2001年再造1500畝,到當年底已造有連片高標準、高質量速生豐產桉樹6000多畝。 大膽創新 林場面積一年年遞增。經過四年發展,我先后投入600多萬元,種植樹木1.6萬多畝。 林場如何實現一步步擴大?而擴大之后,漫山遍野的樹木又該如何管理?我思考著,決定在樹木管理上大膽創新,即改變傳統經營方法,實行高度集約經營,走“高投入高產出”的路子。 于是,我改變了林場4年內完成造林2萬畝的原計劃,不一味追求規模和速度,而是加強撫育管理,花大錢,舍大本,放足基肥,施足追肥,像種蔬菜一樣種植速豐林,確保種一畝管好一畝。 從表面上看,我的投入大大超過別人,如第一期成本投入平均每畝為650元左右,是傳統做法的兩倍。但高投入也贏得高回報。據初步測定,高投入的速豐桉4年后即可采伐,比一般速豐桉提前1—2年,每畝可產材8立方米,收入可達2500元;算上加工收入則可達3000元以上。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你多下功夫,就會得到比別人更多的回報。比如我發現種下樹苗前土地如果經過全墾,產出就會提高三分之二。因此,我采用的整地方式是用大馬力拖拉機機耕全墾。此外,我還總結出了許多利于樹苗生長的小竅門,非常管用。種下的速豐桉,當年樹高達10米以上,每年平均活立木生長量達到2.5立方米以上,得到許多專家一致好評。 綜合利用 林有了,怎么使它產生更好的效益?怎么用好林?怎么提高它的綜合利用率?我想到了不能單一出售原料,要搞深加工,提高產值。 去年8月,我多方籌資80萬元,建起了一個年加工能力5萬噸的木片廠;籌資200萬元,建設年生產6000立方米的膠合板廠。通過將林場原有的速生豐產林基地作為加工的第一車間進行建設,把林場也納入了產業化的軌道中,完成了從原木到木材成品整個體系的構建。 兩個加工廠的上馬,我更深刻意識到,林業不僅可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還能帶來不可低估的社會效益。兩個加工廠的建成開工,已經安排了200人就業。 隨著公司的發展,我要認真總結經驗,進一步擴大速豐林面積,提高速豐林營造標準,實現速豐林帶動產業發展,產業又促進速豐林擴張的雙贏路子,推進林場向更深層次發展。
【張正東 艱苦創業“三部曲”】相關文章:
2017艱苦創業心得體會07-31
殘疾初中生艱苦創業年入10萬08-08
梁平:女老板艱苦創業 帶動就業撐起半邊天08-11
應聘成功三部曲07-31
一張梅花K07-31
今天我做“泥人張”08-13
晚會致辭鐵路系統快板節目:艱苦創業譜篇章06-12
張榮明:先就業,再創業08-10
張磅:一個看倉庫起家的CFO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