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精選13篇)
在生活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1
根據教育部統計,20xx屆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835萬,超越20xx屆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雖然這834萬人當中有290萬的考研黨,但是最終能考上研究生的只有70多萬人,所以明年春招的時候,就業競爭將會變得更加激烈。畢業后的大學生處在迷茫與焦慮中,“高不成低不就”成為了大學生就業中的普遍現象。長期以來,畢業后能留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成為大學生成功就業的第一步,這些城市有著經濟等因素形成讓大家夢寐以求的頂端優勢資源,留在北上廣成為了成功的象征。
20xx年底,智聯招聘發布的《20xx屆應屆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顯示,截至20xx年12月,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指數為2.68,較上年的1.78有所提升,20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好于上年同期。整合應屆生的招聘、求職及調研等數據,今年崗位供給同比增長81%,求職人數同比增長21%,崗位供給增幅大于求職人數漲幅。在20xx年應屆生的求職人群中,有45.6%的受訪大學生已拿到錄用通知書。
即將到來的20xx年,除了屢創新高的畢業生就業人數,還有一批人也開始加入大學生就業市場,那就是海歸留學生大軍。據不完全統計,20xx年,有48萬留學生回國就業,隨著各國收緊移民政策,20xx年海歸將有增無減。20xx年,海歸畢業生與本土畢業生兩者相加,將接近900萬之眾。
20xx屆校園秋招招聘已經結束,在秋季校園招聘中,一般是在名校、211高校畢業生才有更大的機會簽約,20xx年12月初的調查數據顯示,在20xx屆的高校畢業生中,簽約offer的畢業生比例約為32.12%;準備考研、出國留學的畢業生比例約為32.80%;準備參加公務員考試比例約為16.42%;仍在求職的畢業生人數比例約為12.17%。也就是說,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畢業生已經簽約。對于另外的`三分之二畢業生,有相當大的比例將進入20xx年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
20xx畢業生6大就業方向:
1.公務員考試
公務員是一個很不錯的出路,有編制,工作體面,而且對于更走向社會的新人來說是一個很不錯的鍛煉機會。國考預計20xx年10月中旬報名,12月份筆試;省考一般在上半年考試,不論你是選擇國考還是省考,都可以開始準備了,每年公務員考試競爭都很激烈,但也有上岸的佼佼者,記住天道酬勤,想要一次上岸,現在開始備考還來得及!
2.選調生考試
選調生也屬于公務員考試的一種,針對應屆生舉行的,競爭壓力比國考以及省考小好多,它是是各級組織部門有計劃的從高等院校選調品學兼優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及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大學生‘村官’到基層工作,作為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后備人選的主要來源進行重點培養?忌暇褪歉刹浚瑢τ趹獙蒙鷣碚f是個很不錯的出路。
3.事業單位考試
雖然沒有行政編,但也有事業編,擔心自己應試能力不強考不上公務員但又想有編制的小伙伴別錯過!事業單位招聘一般采取大規模網絡報名,需要考生多多留意招考信息,及時報考。各地考試形式、考試時間都會有些差距,有的地方是單位自主招考,因此有想法的話就需要多留意哦。
4.教師招聘考試
與其他編制不同的是,教師除了有編制,1年還有2大超長假期,如果想離家近,想顧家,想追尋詩和遠方,那么教師應該是個很不錯的選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招聘考試雖然較其他編制考試簡單,但是需要教師資格證,20xx下半年教師筆試報名即將開始,有意的小伙伴別錯過!
5.國企招聘考試
國企招聘一般采取校園招聘形式,針對應屆生選拔人才,包括國家壟斷行業,比如國家電網、煙草系統等等,待遇也是相當不錯。
6.各大銀行招聘
銀行一般采取校園招聘形式,所以應屆生是你進入銀行的最好身份,多留意一下校園網站信息,有宣講會別錯過。不要擔心自己沒經驗難以被選拔上,要知道你的“0基礎”正是銀行看中的。
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2
一、畢業生當年就業率(近三年)
整體來說全國的情況不是很好,也就大約70%左右,相比之下,全國的211高校,985高校的就業情況要好點,可以達到80%以上!
據教育部的統計,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559萬人,比增加64萬人。而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壓力還將繼續增加,“畢業大學生實際就業率不到70%。”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說。
“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87%!痹趪胰肆Y源和社會保障部(簡稱人保部)召開的四季度新聞發布會上,人保部發言人尹成基表示。
二、大學生就業趨勢的研究
多數學生對于“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后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后擇業”、“先擇業后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占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回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于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回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于“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里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占66.54%。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干
作為師范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于“學校或科研機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
三、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
1、客觀原因
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認為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現行就業制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結構、用人單位現狀及用人單位的陳舊觀念、以及大學生本身存在的問題等等。客觀認識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正確分析大學生就業的障礙,尋求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是應對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辦法。
(1)政策方面的原因
第一,勞動、人事制度、戶籍、檔案管理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客觀原因。盡管我國己進入市場經濟時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較強的計劃經濟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單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據調查,不少中小型私營(股份)企業急需大學水平的管理技術人員,卻因沒有申報用人指標的途徑,不能解決大學生的派遣、戶口、編制、檔案管理等問題,導致一些大學生擔心喪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職興嘆,企業也就招不到人。就業的部委屬高校畢業生到教學科研等事業單位為31.6%,到國有企業為31.5%,到民營三資企業為26.2%,其他就業為10.7%。而從當前城鎮勞動力市場的需求狀況看,個體私營和股份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己經占60%,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個體私營企業不能解決“三險一金”(三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工傷保險;一金:住房公積金)而被大學畢業生放棄。
第二,就業程序復雜、就業渠道不暢,阻礙了大學畢業生的順利就業。我國人事制度改革相對滯后,整個社會缺乏順利就業的軟環境,影響畢業生就業市場中供需主體的體制性、機制性的障礙仍存在。很多地方對于錄用大學生有戶口、用人指標的限制,有的還有干部身份的要求;民營、外資企業不能根據需要招聘大學生,企業的用人自主權沒有到位;有些高校畢業生還面臨出地出系統等要交費的障礙;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不成熟,供需見面會還很不完善,處于“粗放”的運作和初級的中介形式。缺少統一平臺的互聯網信息發布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
(2)高校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校大規模擴招,造成就業市場“供大于求”。造成目前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很多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情況,許多人認為是因為我國高等教育培養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過剩了。其實,我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僅占總人口的5%左右,而發達國家的這個數字己經達到1/3。因此,我國的人才過剩是相對過剩。而且,社會對畢業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擴招的步伐,也為高校畢業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國的大學畢業生在大城市、大企業、大公司,人才濟濟,人滿為患,是過剩了。而一些中小企業,事業單位,偏遠地區,經濟不發達地區則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第二,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層次結構、課程內容、教學水平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在大學生就業己經市場化的情況下,大學的專業設置和調整卻顯得十分滯后,致使畢業生專業結構與市場供求出現了錯位,從源頭講,這已成為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置滯后于社會的發展是教育的特點,但沒能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規劃并主動調整,進一步放大了專業及課程設置的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供給結構嚴重失衡。不少學校專業劃分過細,難以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一些高職、高專教育專業缺乏特色,培養出來的學生沒有競爭優勢。
(3)用人單位方面的原因
首先,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進行的機構改革大大沖擊了大學生就業。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曾經是接收大學畢業生的主渠道,主力軍。1998年以后,隨著政府機關進行機構改革,精簡人員。精簡下來的'人員多數要流向事業單位,而事業單位本身也在進行定編定員,另外,國有大中型企業多數存在冗員過多,超編運轉,包袱過重的問題,繼而實行分流下崗,減員增效。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許多企業由于經營不善也在面臨著破產倒閉。面臨著自身的生存危機,接納大學畢業生的容量相當有限,很難給大學生就業提供暢通的就業之路。
其次,多數用人單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輕“一般”、“惟學歷是瞻”的怪圈。隨著大學生就業市場由“賣方市場”轉化為“買方市場”,用人單位也逐漸提高了用人的標準。他們將目光鎖定在少數的名牌大學畢業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對于名牌、重點院校的大學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專科院校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勢”。從中國高等學校的發展現狀分析,高等學校之間的資源分配不均,辦學質量差異較大,導致了用人單位對重“名牌”輕“一般”的怪現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2、主觀原因
(1)不切實際的就業期望值
不切實際的就業期望值,是導致就業難的主觀原因,畢業生就業期望值始終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機關、大公司、大院所、大企業不去,希望能去的單位名聲好、工作條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國機會等等。舉個例子:《中國大學生就業》雜志對全國28所大學、3萬多名大學生作過“您最想到下列哪個城市工作?”的調查。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發展的大學生最多,獲選率為32.3%,緊隨其后的是北京(27.7%),兩個城市的獲選率之和達到了60%,成為大學生心目中發展事業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這樣的特區城市也較受歡迎,獲選率為12.1%:但是一些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和內陸開放程度較小的城市則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學生愿意到重慶和武漢去上作。而目前實際最需要畢業生的恰恰是那些邊遠地區的中小城市和基層一線的中小單位。畢業生想去的單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單位畢業生又不予選擇。于是出現了“有人無業、有業無人”的現象。
(2)自身綜合素質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
畢業生的能力素質與用人單位的要求也存在較大差距,加大了畢業生就業難度,F在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生的敬業精神、職業道德、思想道德覺悟和能力素質水平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不僅要求畢業生誠實守信,勤奮敬業,而且還要求具有開拓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也是用人單位看好的主要方面。用人單位重視人品和能力,對專業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持“寧缺勿濫”的態度。因此,學生干和學生黨員以及那些綜合素質好、動手能力強、敬業精神好以及“一專多能”的畢業生越來越受歡迎。用人單位看重的是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3)大學生誠信缺失造成就業危機
誠信是一個人立足于社會的基本要求。在就業情況日趨嚴峻的形勢下,畢業生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為了能夠在社會中尋求一席立足之地,有些學生不從筑高自身的實力出發,而是挖空心思如何包裝自己。正常的包裝無可厚非,但是失真的包裝會演變成偽裝。這樣一來就業誠信缺失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使得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實際能力產生懷疑,結果只能是大學生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四、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措施
1、改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
改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必須加大人事制度、戶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機制、單位編制等制度的改革,擴大機關、事業、企業單位的用人自主權,使用人單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進,無用的人能出;加強戶籍制度的改革,為邊遠地區、小城鎮、農村的大學畢業生開方便之門,使人才能合理流動;要建立起完善的與畢業生就業相關的社會保障制度,成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對未就業的大學生提供服務。
2、調整高校專業和課程設置
在當前飛速變化的時代,大學要適應時代的要求,就必須把握時代的脈搏,不斷調整課程結構和內容。當今世界正由工業化社會走向市場、信息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各國間生產、流通、運輸、資訊領域的相互依存關系日益緊密,整個世界將如同一個地球村,誰都無法完全正確的預料未來世界的變化。這就決定現代大學必須是面對未來開放式的,其課程也應從過去那種封閉狀態走出來。
在課程布局上,應適當減少某些必修課,增加選修課的比重。一方面,讓學生根據自身的需要和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有利于發展學生個性,發揮他們的所長。另一方面,這也有利于向學生提供反映社會文化各個領域發展的最新成果。因為現代社會知識急劇增加和迅速老化,選修課的開設有助于彌補必修課無法及時反映這一動態的缺陷。
3、把就業指導工作貫穿于大學生活的始終
當前我國很多高校的就業指導課都是針對畢業生開設的,通過幾次的座談會、報告會、講座等等就算完成就業指導上作了。
對于一年級的新生,應該著重進行心理指導,重點幫助大學生盡快了解自己的個性特點,結合入學的專業思想教育,逐步引導他們根據自身的特點初步設計職業發展的方向。在這個階段,要向他們介紹本專業就業的大致情況,讓他們了解自己所學專業及適應職業的特點和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引導他們盡早適應大學學習生活,養成獨立思考、自覺學習、努力奮斗的良好習慣。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應著重綜合能力的培養。在這個階段,要通過對社會各種職業的全面了解,幫助他們分析自我的能力、優勢和存在的缺陷,引導大學生要根據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打好專業基礎,建立合理知識和能力結構。要對其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樹立正確的成才觀,激發成才意識和行為。
對于三年級的同學,要給予一定的實習和鍛煉的機會,讓他們直接地去體會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幫助他們認清專業所適應的工作領域,并與自己的特點和能力相對照,繼續培養和發展與其職業目標相適應的素質優勢,對其原定的職業目標做出適當的調整。對于大三的學生,還有一個重要指導內容就是要逐漸分析整個社會及大學生就業形勢,對大學生進行就業觀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對畢業生的指導是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重點,這一階段,指導的重點在于傳達就業方針政策、分析預測就業形勢、指導大學生作好如何獲取就業信息、如何進行面試,如何克服心理障礙等就業準備,處理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臨時性問題。
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3
一、調查內容
(一)崗位意向
據統計,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學生喜歡的崗位基本上為教師,個別人喜歡去企業做文員;不喜歡的崗位大多是銷售、服務員類的崗位。公管事業管理專業學生主要是想考國編或是事業編制,產權和法學專業的學生喜歡的崗位是律師、法務、檢察員等與法學相關的崗位。
通過對崗位意向統計數據的分析發現,我院20xx屆畢業生各專業的崗位選擇基本都是遵循專業對口的原則,少部分會選擇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其他崗位。
(二)薪資意向
在薪資方面,我院思想政治專業的理想薪資大多為3500元左右;相比而言,法學與產權班學生的理想薪資要普遍高于思想政治教育班的學生,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公管事業管理專業學生的理想薪資基本上是在3500至6000元間。
通過對薪資意向統計數據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對于整個學院而言,20xx屆畢業生的理想薪資普遍是在3000至5000元之間,其中3000至4000最多,只有少數人的理想薪資位于300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這表明我院20xx屆畢業生對自身畢業后的薪資期望相對合理,處于中等水平。
(三)就業方向
通過統計20xx屆畢業生就業后的方向數據,不同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意向存在明顯差別,對于我院法學專業和知識產權專業的學生來說,選擇法務類工作和教師編制是占據主要地位,有73.50%;其次是選擇考事業單位和考研的,考事業單位約占7.6%,考研約占18.9%;還有極少部分學生傾向于國家基層項目、參軍、出國。
而對于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考取教師編制的是占主要數目的,占47%;而考公務員、事業單位、研究生的學生占比普遍為20%左右;只有少部分同學想選擇國家基層項目、出國和參軍或是其他形式的就業。具體見圖3-2
通過數據統計,我院20xx屆思政及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更傾向與本專業一致的教師崗位就業,而法律類學生傾向于法務類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專業類別對未來就業方向有一定的影響。
(四)地域意向
在就業地域意向方面,我院20xx屆畢業生普遍傾向去東南沿海城市,從高到低依次是:深圳、上海、浙江、廣州分別占比為25.11%、32.9%、26.84%、27.71%;而選擇在江西、北京、江蘇和廣東(除廣州、深圳外)的畢業生占比分別為46.75%、10.39%、19.91%、12.12%,剩下的其他省市則占比相對較小。可能是由于東南沿海城市的經濟更發達、資源更優質、就業機會更多、發展平臺更大等原因,我院20xx屆畢業生普遍都不太想回生源地所在省市工作,而東南沿海城市就成為了他們的'首選地域。
(五)就業指導服務意向
目前,就業指導和服務的渠道和方式各式各樣,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發現,我院20xx屆畢業生的就業服務意向在就業指導咨詢、職業能力特訓營、職業能力測評、就業單位推薦等都有涉及,且我院所有專業的畢業生意向更強烈,在65.37%以上,這說明畢業生比較重視就業指導和服務,學校也應積極做好這方面的工作,為畢業生能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而提供幫助。(如圖5-1所示)
二、結論與建議
(一)調查結論
1、就業方向不夠明確
調查統計結果顯示,20xx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其就業方向不夠明確,選擇性較多,盲目從重現象較為嚴重,需要及時調整,明確目標和方向,精準發力,這樣才能更好更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2、薪資期望趨于理性
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對于薪資的期望,我院20xx屆畢業生能結合自身專業性質對自身未來的就業薪資進行了預估,通過對數據的分析,整體上趨于理性。但有少部分畢業生薪資期望不切合實際,這需要畢業生自身及時認清自身價值,了解市場需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
3、就業地域偏好發達地區
由于各方面條件相對優越,發達地區一直是高校畢業生的首選就業區域,這也導致該地區容易出現就業競爭激烈、就業壓力較大等問題。我院20xx屆畢業生主要傾向于去東南沿海地區就業,而選擇去偏遠地區從事國家基層項目、參軍等則相對較少,這說明讓他們存在一定的從眾心態,缺乏奉獻、服務精神。
(二)對策建議
1、幫助學生明確就業方向,轉變擇業就業觀
為讓我院學生明確自身未來就業方向,轉變擇業、就業中不正確的觀念如眼高手低、盲目從眾等,我院成立了以書記、院長、科長、輔導員班主任等為組員的就業領導工作小組,具體負責開展我院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同時,結合實際情況,要繼續完善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定期舉辦職業輔導講座、培訓等活動,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個性化指導和建議,培養其良好的職業技能和道德修養,讓其更能明確就業目標,實現精準就業。
2、引導學生挖掘自身潛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一方面,我院要繼續要強化學生的價值理念,積極響應服務國家人才戰略,鼓勵畢業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學生發現自身潛力和優勢,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奉獻、服務意識。同時,積極關注畢業生動態,包括心理狀態、擇業就業方向等,及時給予相應指導和幫助。
3、做好就業宣傳服務工作
為幫助畢業生了解市場動向、認清就業形勢,我院要繼續做好就業宣傳服務工作。通過QQ、微博、微信、微視頻等信息公眾平臺,及時有效推送各種就業信息,并利用線上、線下多種渠道,及時解決畢業生反饋的問題。另外,還可以通過主題班會、一對一面談、職業能力特訓營等方式進行現場指導,幫助畢業生掌握技能,提高就業成功幾率。
通過此次對20xx屆畢業生就業意向的調查研究,讓我院更加了解到這屆畢業班學生的就業意向,為今后開展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有針對性地進行就業指導和幫助提供了數據支撐和有效參考。
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4
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高校應屆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創業形勢更加嚴峻,就業、創業問題更加突出。今年4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指出要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
為深入了解衢州市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創業情況,對就業創業政策的關注度,以及對政府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意見建議等,國家統計局衢州調查隊對衢州學院、衢州職業技術學院2所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和36名應屆畢業生開展了專題調研,其中衢州學院17人,衢州職業技術學院19人;從性別上看,男生20人,女生16人;從學歷上看,本科畢業生10人,高職(專科)畢業生26人;從畢業去向看,已落實就業單位的有31人,為繼續深造做準備5人。他們中過半數沒有關注就業創業幫扶政策,其余關注的政策大多集中在創業貸款和就業社保領域。
一、就業情況
20xx年,衢州學院和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分別有應屆畢業生2343人和1991人,截止到5月底,兩校分別就業956人和732人,升學489人和155人,就業率61.7%和44.6%(含升學人員)。從歷史統計數據看,每年8月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最高,截止20xx年8月底,衢州學院就業率為98.0%,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為95.8%.調查顯示,高校畢業生就業主要有以下特點:
。ㄒ唬┚蜆I渠道廣泛。被訪的31名已落實就業畢業生中通過各類招聘網站落實就業單位的有8人,通過校園招聘會和老師、校友推薦的各6人,通過家庭或其他社會關系的有4人,通過工作實習和直接向用人單位申請的各3人,通過學校發布的招聘信息的有1人,無人通過高校畢業就業信息網、政府(社會機構)組織的招聘會、報紙(雜志)發布的招聘信息渠道落實就業。可見專業招聘網站、校園招聘會、師友親屬等社會關系仍是畢業生落實就業的主要渠道。
(二)二三線城市更受青睞。31名已就業畢業生就業單位所在地在直轄市的有1個,省會城市的12個,非省會城市和縣級市各8個,鄉鎮和農村只有2個。畢業生更傾向于選擇發展機會較多,競爭壓力更符合自身承受能力的城市就業,壓力較大的一線城市和條件相對落后的鄉鎮農村對畢業生吸引力不大。
。ㄈ┓枪洕俏{就業的主力。31名已就業畢業生去國有企業的有6人,事業單位1人,三資企業3人,其他企業(民營企業)21人。以民營經濟為代表的其他企業依然是就業市場最大的`需求者。
(四)所學專業與崗位相關度一般。31名畢業生所學專業與即將從事的工作很相關的有5人,相關的有12人,一般的有6人,不相關的有7人,很不相關的只有1人。過半數被訪畢業生能夠學以致用,但所學專業與工作無關的也有四分之一。
。ㄎ澹┕ぷ鳚M意度較高。31名畢業生對已落實的工作認為很滿意的有2人,滿意的有12人,一般的有17人,沒有不滿意勉強就業現象,表明自由擇業能夠讓近半數畢業生找到滿意的工作。
(六)受到能力制約影響較大。31名畢業生認為求職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是缺乏實踐經驗,同時也有就業能力不足、缺乏求職技巧等問題,選擇崗位信息不足、社會關系欠缺等客觀因素的較少。
二、就業指導服務情況
衢州學院和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均在就業指導工作上采取了強化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健全工作機制,強化隊伍建設,加快改革創新,強化就業幫扶等措施。衢州學院表示今年就業形勢嚴峻,在為學生提供就業創業指導和服務上存在人員緊缺困難。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認為就業形勢與往年基本相當,但存在專業不對口、就業層次不高問題。學生求職時定位不準,心態不穩,經常變動單位;個別學生缺乏憂患意識,求職時不積極主動。
(一)就業指導與服務成效顯著。36名被訪畢業生均接受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簡歷制作與求職面試指導、就業政策宣傳解讀、招聘信息發布、就業形勢分析與判斷、就業心理輔導、創業指導與訓練、就業實習與實踐、校園招聘會、就業困難幫扶、升學(或出國) 指導等就業指導與服務,所有指導服務項目均被過半數畢業生認為有很大或較大幫助。最受認可的是簡歷制作與求職面試指導,認為有很大和較大幫助的各有12人,其次是舉辦校園招聘會,認為有很大幫助的12人,有較大幫助的11人。就業心理輔導項目認可度相對較低,認為有很大幫助的只有7人,說明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和心理幫扶被各方忽視。
。ǘ┚蜆I指導服務仍需加強。36名被訪畢業生認為學校就業指導服務的不足主要集中在就業信息的收集發布不到位,就業政策宣傳解讀不夠,需要有針對性的就業培訓指導。大部分被訪畢業生不了解國家或地方基層就業項目和就業服務政策,僅有6名被訪者表示有所了解,他們相對認可應征入伍服兵役、對困難家庭畢業生就業援助、鼓勵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等政策,對三支一扶計劃、畢業生到基層或中西部就業專項政策的認可度最低。
三、創業情況
兩校選擇創業的應屆畢業生都非常少,但大部分被訪畢業生有強烈的創業意愿,沒有馬上選擇創業的主要困難是缺乏資金、人脈和經驗。
。ㄒ唬﹦摌I意愿強烈。被訪畢業生普遍懷有創業理想,同時對自身現有能力有清晰認識,大多選擇先就業提升綜合素質后再開始創業。36名應屆畢業生中有29人表示愿意自己創業,其中26人打算工作幾年后開始創業,畢業后馬上創業的僅2人。從創業形式看,選擇合伙創業的有12人,個體商戶形式的7人,互聯網創業的5人,自己辦公司等其他形式的5人。
(二)創業指導服務欠缺。36名被訪畢業生認為學校創業指導服務主要問題在于對學生創業上的指導不夠,創業孵化基地配套不完善,未能全部發揮作用,創業信息、政策宣傳解讀不到位,希望得到更有針對性的創業指導,完善創業基地相關配套措施。他們中認為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需要在加強資金支持力度上改進的有14人,簡化審批手續的有10人,加強場地支持力度和提供科技創業實習基地的各有8人。
。ㄈ┫M訌妿头觥a橹輰W院希望政府在推動高校就業創業工作上加強幫扶力度,關愛基層就業創業工作者;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認為應當及時落實相關政策,支持大學生創業項目。被訪畢業生對政府的政策期許主要集中在提供低息貸款的資金幫扶和技術、法律方面的指導等。
四、幾點建議
。ㄒ唬┘哟缶蜆I、創業幫扶投入。提高高校就業、創業環境建設投入,增加校園招聘活動補助。加大高校就業、創業軟硬件設施建設,提高高校就業、創業師資隊伍素質;積極利用現代化科技平臺,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茖W設置專業和招生規模,簡化高校專業設置和招生審批制度,讓教育教學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貼近市場和社會需求,加大對行業急需但生源不足的專業財政投入,減免人才緊缺專業學費,保證人才緊缺專業生源,優化人才供給。
。ǘ┙⒏咝У穆搫訖C制。加強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政校合作,優化就業創業環境,實現產教融合。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及時共享人才供需信息,定期發布本區域行業人才需求情況和行業總體薪資水平,規范行業薪資信息發布披露。完善創業指導服務,加強創業宣傳和引導,簡化畢業生申辦各類創業政策手續,優化畢業生就業歸口管理,為畢業生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務。
。ㄈ┡囵B畢業生正確擇業觀,提高就業能力。加大基層環境建設,加強基層工作宣傳,引導畢業生全面認識、科學擇業。建立向基層傾斜的分配機制,提高基層工作補貼,保障基層工作者收入,抓好基層用人單位社保補貼、培訓補貼、稅費減免、畢業生落戶、人事檔案管理等政策宣傳和落實。優化非公有制機構的權益保護機制,轉變傳統擇業偏見。加強對"雙困生"的個性化幫扶,在提供物質幫助的同時,強化就業能力指導,重點解決家庭困難、就業困難學生就業問題。
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5
按照全市就業再就業工作情況調研的通知精神。我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了調研組,在分管副主任的帶領下就此項工作深入到了相關單位,鄉鎮和部分企業,通過查、看、問、訪等形式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匯報材料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縣實現城鎮新增就業x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x人,困難人員就業x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x%,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x人,其中新增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x人。職業培訓x人,其中創業培訓x人,貧困勞動力技能就業培訓x人,貧困家庭兩后生素質提升培訓x人(其中縣職業中專x人)。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x筆x萬元,其中涉農涉扶貧x筆x萬元。新增創業主體x個,帶動城鄉就業x人,其中帶動城鎮就業x人。
二、經驗做法
。ㄒ唬┘訌娊M織領導,嚴格考核獎懲,落實就業責任。
我縣歷來高度重視就業再就業工作,一直將其做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來抓,列入全縣綜合績效考核管理目標。每年初將新增城鎮就業指標任務分解到各鄉鎮,按月調度完成情況,年終進行考核評分,有力地保障了目標任務的落實。
一是積極落實各項就業優惠政策,企業職工得實惠。20xx年,落實職業技能培訓補貼、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等政策性支出x余萬元。二是積極提供人力資源服務,為企業排憂解難。隨著縣園區企業蓬勃發展,對勞動力需求大幅增加。20xx年共舉辦中小勞務招聘會、企業用工專場招聘會等就業供需對接活動x場次,提供就業崗位x個,求職登記x人次,職業指導x人次,供需雙方達成就業意向x余人。三是完善基層公共服務平臺,職能作用較好發揮。加強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全縣x個鄉鎮和x個社區成立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機構,且都建設了高標準的基層人社服務平臺,基本達到了基層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標準。指導鄉鎮社區積極開展失業調查、就業援助等活動,多渠道開發服務性和公益性崗位,努力創建“充分就業社區”。韓山社區、武江社區被授予“x省充分就業社區”,南塔社區、成仙觀社區、東云社區被授予“x市充分就業社區”。
。ǘ┘訌娐殬I培訓,突出重點群體,提高就業能力。
一是完善就業培訓管理制度。嚴格執行省人社、財政部門聯合下發的《x省職業補貼培訓實施辦法》,建立了培訓報名管理制度、培訓機構認證制度、培訓資金撥付使用制度、績效考核制度等各項管理制度。加強技能培訓開班審核和教學監管,及時組織結業考試和職業技能鑒定工作。二是提高職業技能培訓質量。加強培訓機構監督管理,實行不定期抽查和年度檢查評估等形式,規范辦學行為,確保培訓質量。三是積極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大力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計劃”,組織x人次高校畢業生到縣人民醫院等x家就業見習示范基地參加就業見習,發放就業見習補貼x元。四是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我縣將x家社會職業中介機構納入縣人力資源市場集中管理,并在各鄉鎮社區和行政村配備兼職勞務信息員,形成了以縣人力資源服務中心為龍頭,鄉鎮社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站為依托,社會職介機構為補充的城鄉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網絡。
。ㄈ┨嵘趸,大力扶持創業,放大就業效應。
一是成功爭創省級示范基地。我縣創業孵化基地全面落實省市出臺的一系列創業扶持政策,為創業人員從創業培訓、金融支持、稅費減免等方面給予支持。目前創業孵化基地累計進駐企業x家,其中在孵企業x家。20xx年在省級優秀創業孵化基地基礎上,順利升級為省級示范孵化基地。二是大力開展創業培訓指導。將有創業愿望和培訓要求的城鄉勞動者全部納入培訓范圍,大力開展“創辦你的企業”和“改善你的企業”培訓。加強創業指導服務,成立了創業指導服務中心,配備x名專職工作人員,組建由x名專家、教授和企業家組成的創業指導專家志愿團,為創業者提供有關創業政策扶持服務。20xx年開展創業培訓x人,培訓后實現成功創業x人,創業帶動就業x余人。三是建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為促進大學生創業,我縣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房租補貼、稅費減免、創業補貼、培訓補貼、擔保貸款貼息等政策扶持,現正在招收入駐大學生創業企業,目前有意向進駐企業x家。四是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把持有《就業失業登記證》的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五類”人員納入創業擔保貸款范圍,簡化貸款手續,及時為符合條件的創業人員發放創業擔保貸款,實行財政全額貼息。20xx年,我縣共發放小額擔保貸款x筆x萬元,帶動就業x余人。歷年貸款回收率達x%以上。
。ㄋ模╅_展就業扶貧,打造就業載體,穩住就業底盤。
一是扶貧培訓促脫貧。對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愿望的貧困勞動力,開設家政服務、電腦操作、餐廳服務、電子電器、電動縫紉等專業,培訓結業后安排在家政公司、酒店及工業園區等就業安置基地就業,實現就業脫貧。對以種養殖業為主的貧困勞動力,我們請畜牧水產及農業、林業方面的專家下鄉進行技能指導,有針對性地開設現代種養殖農村實用技術等專業,實施定向培訓,并與當地農業合作社聯合,安排貧困勞動力就業。對農村貧困家庭“兩后生”,我們在縣職業中專進行計算機、網頁制作、市場營銷、社會文化、玉石雕刻等中長期培訓,當前正在培訓中,畢業后定點定向安排就業。二是勞務協作架虹橋。與x紅海公司合作,依托鄉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站、勞務經紀人等,及時采集貧困勞動力的個人基本信息,轉移就業意向和職業技能培訓要求等相關信息,建立臺賬,定期更新,動態管理,并安排專人每月對系統內人員信息進行抽查。加強與清遠市人社局、x市北湖、蘇仙兩區人社局對接聯系,有序組織縣內勞動力外出就業。為x名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發放交通補貼x萬元。目前我縣累計轉移就業貧困勞動力達x人。三是開發崗位保就業。開發了鄉村公路養護、農村保潔、山林防護等338個就業扶貧公益性崗位,安置了x名貧困戶、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戶中沒有轉移就業且有勞動能力人員就業,并發放x元/人·月的崗位補貼。四是扶貧車間助脫貧。把扶貧車間作為推進就業扶貧的主抓手,規范提升扶貧車間建設。支持和鼓勵采取“企業+車間+貧困戶”“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方式,積極引導優質企業、返鄉能人到鄉村建立分廠、創建車間,確保每個鄉鎮建立x以上個扶貧車間,對吸納貧困勞動力x人以上的扶貧車間按x元/人·月進行獎勵。目前認定創建扶貧車間x家,吸納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x人。其中,x鎮x村的'x把自己在x的電子廠搬到x鎮開辦了分廠,車間x名工人中,就有x名貧困勞動力。
(五)提供殘疾人就業平臺,扶持就業創業,解決生存之憂。一是扶持殘疾人就業基地建設,安置殘疾人集中就業。我縣先后x個企業被評為全市、縣殘疾人就業、創業示范基地。二是加強培訓力度,促進殘疾人自主就業。近三年來,通過培訓實現殘疾人就業達x多人次。三是各用人單位分散按比例就業。我縣通過依法推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政策,全縣各單位已落實x名殘疾人就業。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雖然我縣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宣傳力度不夠。職能部門宣傳政策欠深入,而企業負責政務的領導政治和政策意識不強,業務綜合素質不高,學習了解政策不透徹,導致優惠政策落實難到位。給就業再就業工作帶來一定的問題和困難。
二是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部分企業一線工人缺乏,與農村勞動力、失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等就業群體就業難并存,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
三是就業資金投入不足。部分政策不能全覆蓋,如公益性崗位安置政策沒有覆蓋全部就業困難人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就業再就業工作。
四是基層勞動保障員作用發揮不夠充分。各社區鄉鎮勞動保障站的編制管理權在各鄉鎮,不在人社部門垂直管理,對政策落地和工作開展存在很大的難度。
五是企業的各種待遇和工作生活環境條件與就業人員要求差距較遠,招工和就業困難。表現為少數企業工作環境和條件較差,工作時間較長(有的長達xx個小時/天)。調研中員工反映:把員工當作是機器人,而工資等待遇較差(有的工種xx多元),其它社保福利都沒有,誰會進這些工廠企業。招工時廣告所宣傳的內容寫得蠻好,而現在實際情況相差甚遠,這些工廠企業又怎么能招到工。即使當時招到了,工作一段時間,員工接受不了這種現狀,又走了。他們招不到工,反過來責怪人社等部門單位落實優惠政策不好,服務不周到,企業只想享受優惠政策扶持,而優惠政策中規定的要求條件就不想照辦達到,招不到員工,從不找自身原因,甚至還到縣領導那里告狀。
六是特殊群體就業壓力大。受經濟下行壓力,國內勞動力市場需求萎縮,高校畢業生就業期望值過高而產生較大的就業壓力。此外部分特殊群體,如女45歲以上,男50歲以上的失業人員、貧困勞動力、殘疾人等,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就業再就業難。
七是用工靈活性不強,部分可用的勞動力得不到充分就業。如:有的工作可不受時間、地點、性別、文化、年齡等條件限制,只要具有勞動能力就能做的工作而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有的工作甚至殘疾人都可以安排,企業還能享受優惠政策。但就是沒有靈活用工。
八是創業孵化基地待提升。創業群體多,創業孵化基地容量有限,孵化基地規模尚需進一步擴大或分類建立。
九是殘疾人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由于殘疾人自身條件的缺陷,社會認識不夠重視,甚至存在歧視的現象,他們的就業競爭仍然處于劣勢的局面。
四、意見及建議
一是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宣傳媒體,并深入企業、車間,大力宣傳國家和省市促進就業的政策,樹立就業和創業典型,通過開展就業宣傳周、職業技能大賽、創業大賽、進企業宣傳服務等活動,營造有利于促進就業的社會環境,努力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就業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是多方渠道擴大就業。堅持把促進比較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實施有利于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第二、三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發揮中小企業就業主渠道作用,進一步營造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鼓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實施更加有利于促進就業的財稅和金融扶持政策,努力增加就業容量。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促進勞動者自主就業。
三是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進一步完善覆蓋城鄉、連接省市的就業服務信息平臺,提高人力資源市場的運行效率。發揮鄉鎮社區勞動保障站在促進城鄉就業的基礎性作用,開展好城鄉勞動力管理、培訓和就業服務等工作。
四是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堅持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就業工作的首位,繼續加大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投入,舉辦大學生專場招聘會,確保高校畢業生就業人數持續增加、就業結構更趨合理,到基層就業、自主創業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加強對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加強實名制動態管理和分類幫扶,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五是加強就業培訓管理。逐步將職業技能培訓推向市場化、社會化,指導社會培訓機構通過校企合作、訂單式培訓、定崗式培訓等多種模式,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建立以市場為導向,與產業結構相適應,與就業相結合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
六是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加強對大學生、失業人員和農民工等創業者的創業培訓,增強創業能力,提高創業成功率。繼續完善創業孵化基地,落實好創業擔保貸款、創業補貼等扶持政策。指導基層服務平臺開展創業型社區創建活動,對創業者進行跟蹤幫扶指導,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
七是加強對企業的監督和服務。引導企業依法依規依政策落實國家省、市、縣的相關法律政策,改善工作環境和條件,提高職工各種待遇,增強人為關懷。實現企業和員工利益雙贏的局面,進一步促進企業發展和就業再就業工作上新的臺階。
八是深入開展就業扶貧。全力推進“六個精準”確保扶貧工作取得實效。進一步增強主導產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能力,努力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重點開展技能培訓。按照未轉移就業貧困戶實際情況,針對群眾所需,定制培訓計劃,開展精準扶貧培訓,免費對貧困勞動力開展裝飾裝修、電子電器、茶葉加工、傳統種植、養殖等各類就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繼續落實就業扶貧各項優惠政策,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扶持力度,健全創業培訓、創業咨詢、項目推介、專家指導等跟蹤服務工作體系。
九是出臺涉殘就業的法律政策要有剛性。上級政府出臺涉及殘疾人就業的法律法規政策,要具體細化有操作性,并能落實到位,且具有剛性的條文規定,確保促進殘疾人就業再就業及創業工作得以實現。
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6
近年來,我國大學擴招后,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日漸突出,并且呈上升發展的趨勢。由于畢業生處于畢業――擇業――就業的人生轉折關頭,其思想狀態、精神面貌、心理變化均存在著較大的調查意義。通過對就業工作者進行調查和訪問,本文對20xx屆畢業生就業狀況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合理對策和建議。
就業是民生之本,作為特殊人群的大學生,其就業更是我國就業的重中之重。然而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早已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當前我國一系列就業問題中一道特殊的難題。如今,又將是畢業季節,大學城中涌現出了這樣一類人,他們西裝革履,形色匆匆,他們就是在求職路上的大學生。面對當前就業形勢,如何正確分析其原因,制定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促進大學生就業是我們大家共同思考以及需要面對的一個重要話題。對此,本調查組對洛陽師范學院20xx屆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了相關的調查和分析,并嘗試著提出可行性建議。
一、大學生就業總體形勢
根據勞動社會保障部科研所的數據顯示:我國在“十一五”期間計劃年均新增勞動力需求總量為1800萬,但“十一五”期間每年新增勞動力供給為2000萬,每年將出現200萬富余勞動力。根據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2005中國人才報告》預計,到我國專業技術人才供應總量為4000萬,而需求總量為6000萬。以上兩項數據表明:我國勞動力總體有富余,但專業技術人才仍將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專業人才需求具體表現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上。就這一數據而言,大學畢業生理應有比較大的就業空間。但我國在疏通渠道和就業服務上有明顯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間。一方面是民營企業、邊遠地區有很大需要,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就業服務有很大的局限,尚未形成全國性的就業市場,大學生異地求職,信息不暢,成本太高。此外還有就業觀念須轉變的問題。
二、我校畢業生就業意愿分析
首先,國企成新寵,外企追捧程度下降。根據調查,有34%的應屆生最想去國營或者事業單位工作,高出外資(歐美)企業8個百分點,位居第一位。物價上漲導致生活成本增加,而外企薪資卻變化不大,甚至有個別外企還在一定程度上縮減薪資;相比較而言,近幾年公務員和壟斷性國企的福利待遇卻在不斷地改善。福利好、待遇高又有穩定性,這些誘惑當然會促使大學生改變擇業方向。
其次是退出城市,部分學子回鄉發展。和多年來“奔向北上廣”趨勢不同,很多大學生主動選擇去三線城市或是縣城就業。在大城市房價居高不下、生活壓力持續增長的情況下,選擇“逃離北上廣”也是比較務實、比較理性的選擇。
然后是盛行“拼爹游戲”,靠父母找份好工作。有“關系”可走,有“后門”可進,現如今已成為大學生進入社會的資本。據調查,按照就業影響因素從重到輕的排列順序,列前三位的分別是“工作能力強”、“有相關實習和工作經歷”和“學歷層次高”,而“親戚的幫助”只排在第9位。所以,在實際工作中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學識和能力方面,僅憑關系也是不可靠的。
三、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關于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目前社會似乎存在一種將問題根源歸因于大學生自身的較為普遍的看法,人們的一般認識是,大學生的擇業觀念制約了他們的就業渠道。具體而言就是,大學生往往只看好工作環境好、薪酬較高并且具有較高社會地位的職業,而對相對較低的就業崗位則缺乏興趣。還有一種看法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在很大程度上還與大學的學科與課程設置存在很大關系,并與大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的社會實踐、專業實習以及學生干部工作的經歷有很大關系。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大學生自身原因
(1)大學生的自身能力素質有待提高。能力素質特別是專業技能是大學生成功進入職業市場的重要保證。很多大學生專業知識不夠扎實,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2)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仍有欠缺。就業能力與一般意義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學生進入人才市場所需的社會實踐能力、求職技巧等。同時,很多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有待拓展。
。3)缺乏工作經驗也是大學生與其他就業群體相比一個明顯的劣勢。
。4)就業觀念不恰當。很多大學生抱有浮躁、急功近利的就業心態,一畢業就想拿高工資,謀好職位,出人頭地,沒有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工作預期過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業難狀況。
2、社會原因
。1)我國教育產業結構與人才社會需求結構的錯位,導致大學畢業生的結構性過剩,大學畢業生供給和需求相對狀況改變。
(2)中國勞動力市場發育還很不完善,勞動力市場信息不充分,給大學生尋找工作帶來了困難。
。3)不少用人單位的錯誤用人觀念。用人單位的用人自主權不斷擴大,在人才引進上要求十分苛刻,用人“高消費”,追求高學歷。此外,用人單位在注重學歷的同時還十分看重名牌高校畢業生,對一般的普通高等學校的畢業生不屑一顧。造成大學生就業難。
。4)與戶籍制度相關的一系列福利制度的存在,對大學生就業選擇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很多大學生在尋找工作時,都希望找到能夠解決戶口的工作,并進而享受到與戶口相關的福利和公共服務。但是,很多用人單位無法解決戶口問題,對于想在大城市落戶的大學生來說,找到合適的工作更加困難。
3、高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1)高等教育的專業設置與勞動力市場需求脫節。大學生的培養機制脫離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是造成大學生就業困難的重要原因。專業課程的設置反映了學校教育的發展思路和教學資源的分配格局,直接決定著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能的掌握情況,并最終影響大學生的競爭力。
。2)對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視程度。社會適應能力和其他工作能力是一項基本的就業能力。長期以來,對于社會適應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養問題,學校教育往往采取一種鼓勵校內活動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校外活動的做法,不利于培養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使其進入社會后短時間難以適應。
。3)學生就業渠道不暢。目前的就業渠道無非是學校推薦、熟人介紹、校園和社會的招聘會、人才或就業網站、報考公務員,服務西部等。但是,學校推薦一般是學生干部或成績突出者才有機會;報考公務員受專業、志趣、是否黨員限制,這些只適用于特定人群。對大多數人來說,網站和招聘會才是最主要的就業渠道,還不能滿足畢業生的需求。
四、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想要解決就業難這一問題也要從多方面考慮。
1、大學生自身方面
(1)努力提升個人能力。大學生要成功地進入就業市場,必須依靠自身的不斷發展,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注重自身專業學習和專業實習,同時,重視校內活動和校外社會活動,通過學校活動來鍛煉自身能力,培養自己處理信息的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處理好人與資源的能力、運用技術的能力等。
(2)加強社會實踐。大學生可利用假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
。3)轉變就業觀念,實現多元化就業。當前大學生求職擇業應當面對現實,根據市場實際狀況更新觀念,轉換思路,正確認識自我,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工作,而不應過分關注工資水平及地理位置等,“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業中的高層次,高薪酬,避免“扎堆”現象,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實現人生價值。
。4)借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大學生可利于人才交流會、網絡資源等途徑,尋找合適就業崗位,主動大膽把自己真實才干推銷出去,珍惜和抓住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而不能被動的“等、靠、要”。
2、社會方面
。1)了解和把握大學生就業的實際需求,適時推出鼓勵大學生就業的政策。縮小具體政策與大學生實際需求之間的距離,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結構性過剩的問題。
。2)完善就業市場,建立信息網絡。加強對就業市場的管制,對于大學生就業市場上的不規范的行為予以堅決懲處。同時,著力完善大學生就業市場的信息系統,加強就業信息傳達力度,促進大學生就業。
(3)加強用人單位的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用人單位應該消除對應屆大學生的偏見,消除人際關系等在求職過程中的不利影響,打造公平、公正、寬松的就業環境。
3、高校方面
。1)使專業和課程設置更趨合理。充分考慮不同學科或專業所面臨的不同就業形勢,以及專業內部課程設置的差異性,培養更多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
(2)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在積極引導、充分發展校內社會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向社會學習,實現教學、實踐與課外活動的有機結合,充分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縮短大學生進入社會的過渡期。同時,注重實習機制,與用人單位建立長期的供需伙伴關系,為學生實習提供平臺。
。3)完善就業服務體系。隨著就業形勢的不斷變化,學校也應不斷地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做好就業信息的提供和傳遞工作,確保就業信息的準確和及時傳達到每位畢業生,充當好大學生與用人單位的橋梁。同時,為大學生提供各方面的就業服務,如心理指導、面試禮儀培訓、應聘技巧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等。
五、小結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人群,對其就業問題一直是國家工作的重點。對于培養大學生的高校來說,大學生就業問題更是首要工作。因此,我們要時刻關注大學生就業動向和信息,掌握大學生就業心理,采取各種可能措施,促進大學生就業,幫助每名畢業生找到自身理想的道路,為國家,為社會,輸送更多符合其發展的優秀人才。
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7
近年來,瀘溪縣緊緊圍繞“服務民生,助推就業,促進和諧”這一主線,以“創業帶動就業”為主題,創新思路,完善措施,優化全民創業環境,提升就業服務能力,有效促進了城鄉居民就業創業。為進一步摸清我縣創業就業情況,服務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瀘溪縣就業服務管理局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就創業就業工作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總結以往創業就業工作基本情況,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加大”、“四個完善”上:
一是加大了就業政策宣傳力度。充分發揮網絡、電視、報刊等媒體作用,積極開展“創業帶動就業宣傳周”、“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月”等宣傳活動,把各項創業就業的優惠政策在基層進行層層宣講,進一步激發了全民創業激情。年初,在開展的“春風行動大型現場招聘會”現場,來自縣內外的共67家企業,提供了涵蓋加工制造、家居裝修、餐飲服務等行業共計4172個崗位, 2933人簽訂了勞動合同,達成就業協議1979人。
二是加大了就業技能培訓力度。創新“課堂講授+模擬實訓+政策講解+后續服務”相結合的培訓模式,全面推行“培訓—就業—服務”工作新機制,大力開展我縣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等工作。近三年來,共開設了汽車駕駛、蔬菜園藝工、煙葉生產技術等7個專業75期334個個培訓班,培訓總人數為16226人,各類培訓合格率達到98%,培訓就業率達到95%以上。
三是加大了困難群體創業就業服務力度。圍繞“九補兩貸三扶持”政策,積極幫扶“4050”和困難人員就業,重點解決零就業家庭人員的就業援助,做到“出現一戶、核實一戶、納入一戶、幫扶一戶、清零一戶”。同時,詳細制定就業援助方案,落實援助責任,對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就行了以就業援助、崗位援助、資金援助等方式的援助,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就業率為100%,城鎮登記失業率低于4.5%;積極探索公益性崗位開發機制,規范公益性崗位管理,自20xx年以來,將城市保潔、保綠、保衛、保暢等4688個崗位開發為公益性崗位,累計安置就業困難人員4688人次,為促進城市管理,維護社會穩定穩定和保障民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四是完善了勞動力資源信息庫。按照夯實基礎、整合項目、規范服務、整體推進”的要求,以“一村一冊、一鄉一柜、一縣一庫”的標準,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勞動力資源信息采集。截止到2019年底,全縣共錄入勞動力資源信息17萬人。其中,初中文化及以下學歷11.5萬人,高中及職高中專學歷3.2萬人,大專以上學歷2.3萬人,分別占總數的67.3%、18.9%、13.8%;取得高級、中級、初級職業資格證書的分別為4人、44人、7884人。
五是完善了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充分利用縣、鄉鎮、社區三級網絡平臺,將縣級勞動力市場的運作和鄉(鎮)級就業服務相結合,建立了“以人為本、劃片包干、各司其職、責任到人”的就業服務機制。建立了“瀘溪縣離校未就業”和“瀘溪縣就業信息”QQ群,及時發布最新惠民政策和用工、招工信息。明確一名村主干履行勞務輸出臺賬更新、勞動力資源信息采集、企業用工信息發布等職責,形成了城鄉一體、信息貫通、平臺到村、聯系到戶、服務到人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
六是完善了創業就業扶持體系。廣泛開展就業再就業等援助工作,讓更多百姓從日益增多的就業崗位和逐漸便捷的就業服務中得到實惠。近三年,我縣共發放小額擔保貸款848筆、6160萬元,扶持848人成功創業,帶動就業1965人,全縣城鎮新增就業8153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321人;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1416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3900人。積極組建創業專家咨詢團。聘任30名金融企業專家、講師教授及成功創業人士等組建創業專家咨詢團,為創業就業提供高效的智力支撐和便捷的就業服務。積極征集創業項目,面向社會征集創業項目15個,經專家評估認證后,將納入我縣創業項目資料庫搭建創業者和創業項目的對接平臺,為創業者提供更多的創業機會和創業選擇。
七是完善了失業保險監督機制。充分發揮失業保險“防失業、促就業”和“蓄水池”的作用,加大失業保險征繳力度,采取多種方式擴大失業參保覆蓋面。2019年度,我縣行政事業單位和廠礦企業應納入失業保險征繳范圍人數為21761人,參保人數為12030人,占總人數的55.28%;鹫骼U132.5萬元,基金支出金額6.3萬元。
二、存在問題
我縣創業就業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深入分析來看,也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就業專項資金短缺矛盾突出。截止到2019年,我縣破產、改制企業或停產企業共有72家,涉及職工13789人。調查顯示,在這部分職工中,困難職工8916戶,占職工總數的64.47%;特困職工1809戶,占困難職工總數的20%;困難下崗失業人員月均收入僅占全縣人平月均收入的35%,下崗家庭不僅就業者收入低,而且就業人口少,家庭就業面為45%,低于平均水平32個百分點;貧困家庭人口戶均為4.6人,比平均水平多1.2人,每一個就業者要負擔 3.5人,比平均水平多負擔 1人。因此,要做好這部分人的創業就業工作,需要大量的就業啟動資金,此外,勞動力總量供大于求、就業結構性、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引發的城鄉就業、大學生就業難、弱勢群體就業等矛盾十分突出,也是導致我縣再就業專項資金缺口較大的主要原因。
(二)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率低。
我縣勞務輸出量大,勞務輸出對象主要為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且大多綜合素質層次不高,就入庫勞動力資源來看,我縣目前勞動力為初中文化及以下學歷的有11.5萬人左右,占總數的67.3%;未參加過任何技能培訓的有15.9萬余人,占總數的93.4%。民營企業和第三產業是城鎮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要力量和空間,而我縣的技能培訓主要以汽車駕駛、蔬菜園藝工、種養養殖業、電子儀表裝配工、維修電工、GYB、SYB等專業為主,就業工種單一,因此務工人員在沿海地區和第三產業發達的城市,更容易實現就業。當前,我縣勞務輸出累計已達7.4萬人,且人數每年以1000人左右遞增,導致我縣在鄉創業、返鄉創業人員減少。
(三)我縣就業創業基礎設施薄弱。我縣就業創業培訓基地功能不強,目前雖有一所職業學校,但是規模小、場地窄、設備少, 而我縣每年技能培訓人數達1.2萬人以上,技能培訓的專業與學校所設專業不對口,場地的局限性和種養殖業等師資力量薄弱影響了我縣技能培訓的實效,另外,學校的設施設備和條件也難以滿足當前的培訓要求。同時,我縣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尚未建立,無法有效解決畢業大學生創業知識匱乏、創業實踐和創業能力不強的問題。
(四) 就業困難人員幫扶難度大。“零就業”家庭、“4050”人員、殘疾人員、下崗失業人員等就業困難群體普遍存在就業能力不高、學習新技能愿望不強、創業意愿淡薄等問題。我縣解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主要是采取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我縣自2019年以來,開發公益性崗位5095個,累計安置就業困難人員5095人,對維護社會穩定,保障群眾生活起到了關鍵作用,但我縣目前還有19535人尚未實現就業托底安置。同時,我縣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為506元,按照農村人均純收入為2300元的貧困標準來算,我縣目前已安置的就業困難群體仍無法實現脫貧目標,生活壓力很大。
(五)部門聯動服務機制不夠健全。據統計,我縣扶貧辦、就業、教育、農牧、林業、移民、科技、團縣委等部門都從各自的業務出發,先后開展了有針對性的實用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三十余次,累計培訓3.2萬余人,在一定程度上對勞動力轉移就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各部門之間缺乏必要的統一、協調和銜接,沒有充分整合資源優勢,沒有形成合力,培訓資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目前全縣尚有15.9萬余人急需開展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
(六)失業保險征繳難度較大。一是企事業單位參保意識不強。我縣目前事業單位參加失業保險的單位有114個,參保人數為4333人,參保比例為72.2%,部分事業單位存在錯誤思想認識,認為其不會失業,參加失業保險意識不強,全縣仍有5697人尚未參保;私營企業因為人員流動性大,管理困難,參保率較低,僅為37℅;有的國有企業在改革改制以后,參保人員的流失比較嚴重,目前參保率為36.2℅;有的參保單位由于經濟效益差,無力繼續繳納失業保險費,有欠費情況,基金征繳率較低。二是失業保險覆蓋范圍依然較窄。我縣失業保險的覆蓋范圍,盡管比過去有所擴大,但還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農民工、非公經濟組織從業人員未完全納入,全縣失業保險覆蓋率為55.28℅,其覆蓋范圍依然過窄。
(七)基層公共就業平臺不完善。一是基層工作人員隊伍建設不足。目前,在我縣鄉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站除了白沙鎮、浦市鎮、武溪鎮配備3-4名工作人員外,其他鄉鎮只配備1-2名工作人員,他們不但要處理繁重的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業務工作,還要承擔鄉鎮政府分配的其他工作任務,精力容易分散,無法及時高效完成勞動就業工作任務。二是少數基層就業服務工作人員素質不高,只滿足于上級交辦的工作,工作主動性、積極性不高。我縣村級勞保聯絡員年齡大多在40-55歲之間,且大多為初中文化,文化層次較低,無法完成勞動力資源采集電腦輸機等工作業務。三是就業服務平臺信息網絡建設不平衡。我縣目前還有浦市、小章等六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尚未建立,制約了我縣電子政務和縣、鄉鎮、(村)社區三級便民服務體系建設。
三、工作建議
(一)積極幫扶創業,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一是加大專項資金配套力度,協同有關部門落實培訓經費,切實保證農民工培訓工作正常開展,積極落實“九補兩貸三扶持”等各項優惠政策,促進就業與再就業。二是適當增加鄉鎮、社區勞動保障聯絡員的工作經費,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三是加大對創業者的資金支持,讓小額貸款進一步催生“創業潮”,為創業帶動就業發展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撐。
(二)夯實基層平臺,完善公共就業服務。一是進一步完善公共就業信息平臺。按照機構、場地、人員、制度、經費、工作“六落實”要求,加速推進基層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增加鄉鎮(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人員力量,形成城、鄉、村“三位一體”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形成城、鄉、村“三位一體”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從而實現信息全覆蓋、資源共享,上通下達,充分發揮信息系統建設的整體效能,為勞動者提供優質、便捷的就業服務。二是進一步提升基層服務隊伍素質。進一步加強基層平臺工作人員政策和業務培訓指導,提高工作人員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鄉鎮、社區(村)工作人員要做到就業優惠政策的“一口清”,逐步實現就業服務管理工作規范化、公開化、信息化、網絡化。三是規范失業人員的信息臺賬。按照“四清、五庫、六臺賬”的要求,做好失業人員摸底調查工作。建立登記臺賬,做好對下崗失業人員信息的動態服務和管理,對已就業的人員,及時注銷登記,對新增就業困難人員,及時進行登記,納入管理和服務范圍。
(三)壯大創業主體,優化自主創業環境。一是推進以壯大創業主體為重點的創業帶動就業工作。依托我縣現有的旅游資源和特色產業,積極發展旅游相關產業,引導城鄉失業人員、復退軍人、青年大學生自主創業,鼓勵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回鄉創業。二是繼續實施高校畢業生創業扶持政策。重點對有創業意愿和有能力的大學生簡化創業項目審查申報手續,讓大學生“走進創業、走進夢想”;對已享受創業扶持政策的大學生,搞好后期跟蹤服務、確;菝裾吆头龀仲Y金落到實處。三是努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選擇一批有科技含量、有發展前景、有市場潛力的創業項目,從資金、技術上給予重點扶持;引入瀘溪椪柑、鐵骨豬、玻璃椒、茶油、生姜、豆腐、佤鄉米、葡萄“八大品牌”特色農業產品和手工繡品、菊花石雕、踏虎鑿花、印染工藝品等特色工藝產品,帶動我縣經濟的快速發展。
(四)加強政府調控,確保優惠政策落實。一是要進一步鼓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非公有制經濟、中小企業 ,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業崗位的配套措施 ,確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落到實處。二是要加大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對創業就業的支持力度,不斷擴大小額擔保貸款審批與發放貸款范圍,適當提高就業困難人員、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復員轉業退役軍人、大中專畢業生和進城創業農民個人創業新發放小額擔保貸款的額度上限。
(五)關注民生工程,重點幫扶困難群體。一是加強公益性崗位開發和管理。積極開發適合弱勢群體就業的公益性崗位,拓展崗位設置,集中幫扶“4050”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等困難群體。二是鼓勵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創業。加大對困難人員就業再就業專項資金的資金爭取力度,積極拓寬就業渠道,鼓勵就業困難人員轉變就業觀念,進一步提高再就業工作效能。
(六)創新培訓機制、加速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大培訓力度,提升就業層次。開展訂單培訓 、定向培訓 、定點培訓 ,為服務特色產業及旅游項目建設,深入推進職業能力建設工作。二是積極開展“學聯解”活動。大力開展城鄉基層黨員干部“學一技、聯一戶、解一難”活動,從而全面帶動城鄉居民提高整體素質,達到全民創業、創收致富的目的。三是從實效性出發,把各單位的項目培訓整合起來,統一規劃,科學配置,充分發揮培訓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節約培訓資源,發揮最大社會效益。四是加速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建設。通過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創辦一批各具特色、服務完善的創業項目,支持幫扶更多有志于創業的大學生創業和實現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
(七)完善征繳政策,加大失業保險征繳率。一要建立統一標準。提高農民工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標準,建議農民工領取失業金待遇與城鎮居民同工同酬,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五險合一”資源共享。二要擴大征繳范圍。除依附土地的農民外,將不同所有制性質的各類企業和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農民工和非公經濟組織的從業人員全部納入失業保險覆蓋范圍,共同承擔社會責任,降低失業風險。
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8
一、調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系;為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助大學生盡快認識自我,學校為學生提供就業引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為同學們在今后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
二、調查時間
20xx年1月23日——20xx年2月20日
三、調查形式
問卷調查并結合網上資料
四、調查論文
高校擴招的政策使大學生的人數飆漲,同時也對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形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就業難早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爱厴I就失業”似乎也已經成為大學生的普遍心理。
對每個大學生來說,及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對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奮斗目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中處于不敗之地。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我們展開了關于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調查問卷。
首先,對企業招聘大學生現狀及需求分析得知:在企業人士看來,最主要的是要"學生調整就業心態",而"學生提高職業素質"、"提高學生技能"反倒其次,而在學生看來"提高技能"及"提高職業素質"是最主要的,"調整就業心態"反而并不主要。企業和大學生在這方面的認知有很大差距,但是現在人才市場是供大于求,而這這種情況不會在短時間內有所緩解,所以大學生就業時還是應該參考一下企業人士的看法,更多的來調整一下自己的就業心態。如今,"對企業崗位專業知識缺乏了解"是困擾大學生求職的最主要因素,在這個因素上,企業人士和大學生有一定相同點。另外,企業人士認為"對社會缺乏了解"及"能力不足"也是困擾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因素,這與大學生的選擇有一定區別。大學生更傾向于"求職方法技巧欠缺"及"對企業的用人標準不太了解"是困擾他們的主要因素。
其次,在大學生個人心態及能力方面也進行了調查,由此得知以下幾點:
1、大學生對就業信息的關注還是比較少的,只有24%的同學表示一直在關注就業信息,而71%的同學只是偶爾關注,在看到時留意下。而對就業情景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了對為所選職業所做的準備程度和將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高低。同學們大都表示對未來的工作有擔心,但在實際生活中卻缺少了這種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現?偨Y照成這方面的原因:
1)因為學生現在仍在安逸,舒適的校園中生活,對激烈的社會生活沒有足夠的了解。在經濟上仍依賴父母,忘卻了就業壓力帶來的緊張感,每天仍是如中學生活,上課、下課,對就業缺乏了準確的了解和認識。
2)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不到位。同學們表示,雖然學校開設了就業指導課,但只是泛泛的講些大道理,缺少了實際的操作能力。
2、大學生個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認識不足。自我認識包括個人的興趣與特長、個人的性格與價值觀、個人所選定的目標與需求、個人的情商、個人的工作經驗、個人的學歷與能力、個人的生理情況等個方面,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對部分用人單位的了解,發現社會所需要的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綜合素質應該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講誠信,善于協調、容易與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基本的法律法規知識。
調查顯示,有60%的大學生認為造成就業難的狀況,除了社會壓力大,企業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問題還是在于自身的工作經驗的缺乏,缺少實戰經驗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現為相對缺乏社會實際工作經驗,缺乏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缺乏艱苦創業精神,在與人合作與溝通方面存在著障礙。在調查中發現,有57%的同學認為自我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關系是自己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難題。
職業生涯目標是指可預想到的、有一定實現可能的目標。而職業目標的選擇并無定式可言,關鍵是要依據自我實際,這就要求我們要對自己有所了解。通過個人分析認識自己,估計自己的能力,確認自己的性格,發現自己的興趣,明確自己的優勢,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來開發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然而調查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興趣、職業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對職業生涯目標是模糊的。
3、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職業期望狀況。據調查發現,以往的學生對自己就業后工作的要求,無論是單位性質反面還是薪資方面,要求都比較高,但現在的就業形勢似乎不允許初出茅廬的學生有挑工作的機會了,大學生們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大部分同學都表示可以接受“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對于以后將從事非專業的工作,有61%的同學都表示可以接受,看招聘單位給出的工資待遇和發展前景。但在就業公司選擇時,有58%的同學希望可以再外資企業和政府部門工作,對那些民資企業只有極少部分的同學表示會考慮,這也是大學生好高騖遠的表現,似乎也有點不切實際。
針對以上調查結果,可以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學校要切實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盡快完善就業指導體系。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的工作同等重要。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屬于就業匹配的促進措施。其核心在解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向大學生提供就業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接受職業指導,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職業決策。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高等院校應通過改革傳統的管理體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質和職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服務和就業幫助。具體措施包括建立大學生就業信息系統,并與全國勞動力市場信息系統聯網,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建立職業指導機構,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職業開發以及制定工作尋找戰略,為學生提供充分的信息與指導服務;建立職業指導課程,列入學校教育課程內容和教學計劃,實施在校學生的就業指導與實習政策等等。
2、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首先大學畢業生要認清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當前全社會就業形勢比較嚴峻,除了表現在就業需求與勞動力供給的矛盾外,城鎮和農村就業問題同時出現,新生勞動力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相互交織,這為大學生就業增加了困難。因此大學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業不就”的思想,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正確的就業觀。調整自己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到基層去謀求發展,到艱苦的地方去創業。其次轉變到靈活就業,先就業、后擇業的動態就業上來,轉變到行行出狀元,“干一行、愛一行、干好一行”的敬業觀念上來。最后認清自身的素質和條件,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尋找與自身條件相適應的、適合于自己的用人單位。畢業生應當給自己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自我評價要全面、客觀,既要看到長處的一面,又要看到短處的一面,既要對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質進行具體的評價,又要對其他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既要考慮全面的整體因素,又要考慮到其中占主導地位的重點因素。
3、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間也可以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如學校安排的社會實踐,社團的下鄉活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招聘會,也可以在不影響自己學業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職,提前適應社會生活,了解現在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積累一些社會經驗,豐富自己的閱歷。這些都是將來找工作的資本。
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9
為進一步優化我縣電子商務發展環境,壯大電子商務產業,推動產業升級,著力打造全省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根據縣政府領導指示,近期在清徐縣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基地、清徐縣職業教育中心對高一、高二、高三電子商務學生進行調查,就我縣電子商務發展情況進行了總結,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校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
根據調查統計,本,F有電子商務專業學生150名,他們多數是準備外出實習和就業的學生,占到了總人數的45%;還有部分學生選擇了參軍,占到總人數的11%;還有部分學生選擇了創業,占到總人數的12%;還有部分學生選擇了升學,占到總人數的32%。
據調查看來
、 就業分析:就業的學生占到比例較多,而存在的就業問題也相之較多,從設立的問題來分析,可以看出學生們愿意做本行業工作,但眾多學生選擇國企,選擇外地就業,說明國企薪資待遇較高,其他省份電子商務發展較本省較為前列,本地區發展較落后。大多數學生選擇個人發展較好的空間說明學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希望政府、社會、企業能給學生一個好的就業崗位。
② 創業分析:雖然選擇創業的人較少,從中看來學生想法不多,沒有足夠的夢想,嚴重缺乏社會人脈和資金,造成了眾多學生選擇就業而不選擇創業的重要因素。“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第二個從地區看來大多數學生選擇國內市場,證明了學生不了解國內市場,而一少部分學生選擇了全球市場,說明了將來可能從事跨境電商崗位、希望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但現在由于校專業建設時間短、缺乏經驗,希望政府能在資金、人脈上給予學生大力的支持,為清徐的經濟增加他們的微薄之力。
二、外出參觀及組織培訓情況
學校多次在職業能力實踐周的時候組織電商專業的'學生去一些成功的電商企業去學習、參觀、交流,讓學生理實結合,更好、更快的去了解企業需求,適應企業崗位。
學校被評為清徐縣電商人才培訓基地,聯合太原樂村淘有限公司清徐分公司多次舉辦人才培訓,如:溯源體系、跨境電商培訓等,推動了清徐縣型勞動力發展,加快了清徐經濟發展。
三、當前我縣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1、宣傳力度不夠。電子商務,重在宣傳。今年縣眾創空間等企業多次舉辦創業交流會,跨進電商交流會,提高了清徐電商產業在全省的知名度。然而,在電子商務業界,由于縣內從業電子商務的多為個體經營戶,他們投入有限,更不可能花大筆資金做宣傳廣告,以致網民對清徐缺乏了解,清徐占有電子商務市場份額少。
2、起步晚,品牌“脫穎”難。還在20xx年底,淘寶網上的店鋪就達9000余萬家。大多數為個體經營戶,而他們的電子商務管理部門還在因危機感而呼吁吶喊,要求加快電子商務發展步伐。當時,我縣雖有一些零星電商開設了網店,一些日用品等,如茶杯和日用餐具等開始利用電子商務銷售,但數量寥若晨星。20xx-20xx年我縣電子商務才開始有了較小發展,引進樂村淘等一批知名度較高的電商企業。近期,縣領導引進深圳跨境電商協會太原分會,帶動清徐跨境電商的發展,成立新商幫。然而,在浩如煙海的電商網店和電商產品里,遲到的店面和產品要讓消費者發現實非易事,只有組織強大的專業團隊,輔之雄厚的資金進行有針對性的廣泛、深入的宣傳,才是使我縣產品在短時間內脫穎而出的有效渠道。
3、本縣電商從業人員崗位較少。電子商務是個虛擬的交易過程,網購消費者點擊想要購買的物品時,只能通過網店提供的實物圖片、產品簡介、服務人員的解釋來了解形形色色的產品,卻無法看到和觸摸實物,這就對網店工作人員的照片處理技術水平、產品工藝了解程度、以及溝通“煽動”客戶的能力提出了較大的考驗。為此,要加速我縣電子商務業的發展,縣職教中心開設了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在學校學到一技之長,但是學生畢業之后在本縣找不到對口崗位,成為了大多數學生不想學此專業的重要原因,所以希望縣政府能為本縣電商學生大批量的引進電商企業,為電商專業的學生提供良好的崗位。
4、縣定的人才培養基地缺乏經驗,缺乏一個學生的實踐的平臺,希望縣委縣政府能給學生帶來一個可以真正實踐的平臺,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將來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去順應崗位要求。
四、調研后的思考
目前,我國電商業正迅猛發展,其中跨境電商正是時代前茅;我省跨境電商雖名列前茅,但本縣是嚴重滯后,如再不及時花大力氣抓好電子商務,我縣的電商業將被全國的電子商海所淹沒,我縣也將錯失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大好良機。為此,調研組認為以下問題值得思考:
(一)、盡管我縣電商業近年來得到較快發展,并成立了清徐跨境電商協會,政府能盡快加以正確的引導和支持,出臺相關鼓勵政策,必將進一步促進我縣電商業的有序快速發展。
(二)、能否由政府牽頭,聯合企業,在各大主流網站開展推介活動,利用現有電子商務平臺資源,做大做強我縣地方產品品牌:
1、發揮我縣“農業大縣”優勢,將集義蔬菜、清徐葡萄、老陳醋等當地特產進各大電商網店。
2、利用“堯文化、羅貫中文化”品牌,加快清徐旅游業發展,利用旅游業加快當地電商業發展。
3、利用電商平臺,將我縣農副產品的銷售向更高、更廣、更深層次推進。
(三)、能否盡快制定政策措施,加速我縣電商業的發展。如:電子商務自主創業貸款、入園租金減免、稅收減免、銷售獎勵、免費培訓等,必將進一步優化我縣電子商務業發展環境,壯大電商隊伍,為我縣電子商務快速、健康、有序發展助力。
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10
就業問題是民生之本,事關重大。青年就業問題應當受到特別關注,因為青年時期是一個人選擇職業道路、獲取工作經驗與技能、形成自我價值、開始自立并真正融入社會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的就業經歷可能對其將來乃至一生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對于社會來說,青年失業是對寶貴的人力資本的巨大浪費,特別是如今的青年,大都受教育程度不低,部分還有著較先進的知識儲備。如果不能在解決青年就業問題的思路上實現突破和創新,就可能延誤解決問題的時機,造成新的社會不穩定因素。
一、山東莊鎮青年就業、創業基本情況
山東莊鎮團委組織開展了青年創業就業情況調研活動,以求更加準確的掌握青年就業創業現狀,青年在就業和創業方面的困境和具體需求,調研主要采取問卷調查方式,發放了200份調查問卷,回收200份,調查情況如下:
(一)在創業培訓方面
1、學習YBC(66人)、郵儲銀行(42人)、農商行(50人)、農村青年創業大賽(41人)、SYB(20人);
2、農業種植養殖技術:學習農作物設施栽培和畜牧養殖技術(20人);
3、轉變就業觀念培訓(46人);
4、技能培訓:計算機操作員(100人)、服裝制作工(10人)、商品營業員(16人)、中式烹調師(10人)、中式面點師(9人)、餐廳服務員(1人)、客房服務員(5人)、車工(4人)、銑工(1)、鉗工(1人)、焊工(5人),維修電工(10)、鋼道工(2)、架子工(2人)、油漆工(9人)、工程安裝鉗工(3人)、汽車維修工(13人)、汽車維修電工(12人)、摩拖車維修工(9人)、汽車駕駛員(已取得駕駛本的.具備工作年限的可考初級工和中級工)(15人)、果樹工(4人)、蔬菜工(2人)、人力資源管理(55人)、鍋爐工(0人)、電焊工(1人);
5、非技能培訓:
(一)工藝畫制作(6人)、民俗旅游(20人)、主食制作工(10人)等。
(二)在就業意向方面。平谷區內韓資企業(76人),民營企業(92),不培訓直接就業(41人),培訓后就業(106人)。
(三)在創業意向方面。愿意創業人員(43人),所占比例很小。從事一產創業(20人)、從事三產創業(23人)。
根據以上調查結果可知,我鎮農村青年在創業、就業方面以及就業意愿方面,需求呈現多元化。在創業培訓方面,廣大農村待業青年培訓意愿強烈,愿意參加培訓比例達到97%;在創業方面,僅有21%的農村待業農村青年愿意創業,但大多數沒有明確計劃和目標;在就業意向方面,大部分愿意在區內就業;在想從事行業以及參加培訓內容方面,計算機類所占比例最大,達到50%,其它分別是人力資源管理和汽車駕駛員及商品營業員類。
二、我鎮青年創業、就業特點分析
農村富余勞動力綜合素質偏低。全鎮大部分農村勞動力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偏低。進城務工的農民和部分青年受教育不高,只能從事一些形式單一、技術含量不高的工作;受培訓資金、地理條件、教學設施和教學時間等因素的影響,目前培訓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導致農民工與企業用工要求和務工導向存在一定差距,大部分只能從事體力勞動,難以進入較高層次崗位,導致就業不穩定,收入低,流動性大,更談不上創業。
三、當前我鎮青年就業創業存在以下特點
一是青年對創業的認識存在嚴重誤區。青年對創業的認識比較狹隘,對創辦實體比較認同,對創辦一些事務機構或項目團隊不認同,認為不是創業。而“勞動自主自由”、“工作輕松”、“空閑時間多”是青年人認同工作的三大原因,許多創業青年選擇創業正是看重了創業的自主自由,不會受到單位工作時的束縛,但這不應該成為青年選擇創業的正確原因。說明青年只看到創業成功的鮮花和掌聲,而對創業過程中的艱辛、風險壓力估計不足,這往往是青年創業失敗的重要原因。
二是科技轉化率低。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有很大一部分青年是從事零售、服務業等技術含量低的行業,即使涉及網絡的創業者也都集中于一些不必進行產品設計、開發、生產的網站維護。更何況農村青年擁有的科學技術水平低,嚴重影響就業和再就業的實現。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企業現代設施設備的操作對就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不斷提高,同時受外界其它因素的影響,制約了農村青年主動創業能力和適應市場能力的發揮,造成創業和再就業難度加大。
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11
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事關千家萬戶切身利益,涉及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與和諧穩定大局。多年來,XX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關于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各項政策,突出做好實名登記、就業推介、創業引領、技能培訓、扶貧援助等各項重點工作,努力促進高校畢業生積極創業、充分就業,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基本情況
XX區位于XX市東北部,總面積1018平方公里,轄9鎮、1街、268個行政村(居),總人口52萬。2011年,全區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回生源地報到實名制登記497人,實現就業457人,就業率91.95%;2012年,實名制登記613人,推介就業547人,就業率89.23%,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具體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完善責任體系。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將其作為就業工作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寫入了各鎮(街)年度考核目標責任書,逐級簽訂,層層落實。健全完善了聯席會議制度,明確了各成員單位職責,每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分析研究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形勢與對策,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整體聯動的良好機制。
(二)發揮政策效應。出臺了《XX區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實施方案》,要求人社、財政、工商、稅務、金融等部門通力合作,從拓寬就業渠道、擴大扶持范圍、提高擔保貸款額度和社保補貼標準等方面,為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提供優質服務和堅強支持。2011年以來,累計支出專項見習經費、就業補貼和扶持資金80余萬元,提供小額擔保貸款100余萬元,減免各類稅費26萬余元,撥款額、覆蓋面越來越大,政策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巨大推動作用得以充分體現。
(三)強化就業服務。將全區高校畢業生納入勞動99ⅲ版系統管理,實現了一點錄入,全網共享,定期更新,動態管理,按照五年培訓規劃,定期組織高校畢業生就業觀念和就業技能培訓,加大就業推介力度。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安裝了大型電子信息發布屏,各鎮(街)設立了信息公開欄,定期發布求職、招聘信息。2011年以來,走訪企業50余家,組織座談20余次,積極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大中專技校招聘周、周三招聘日等系列主題活動,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區內外用工崗位2000多個,達成意向800多人。
(四)加強創業引領。深入開展創業就業見習基地的認定工作,結合ybc工作開展,依托經濟開發區和各鎮(街)特色產業園區,選定生產規模大、經濟效益好、帶動作用強的20余家企業作為見習基地,全面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對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實施創業理念、創業技能培訓,以自主創業帶動積極就業。目前,已落實高校畢業生創業引領35人,其中,2名高校畢業生創辦的企業,固定資產突破了1000萬元,解決就業200余人,回饋社會提供見習崗位40余個。
(五)開展扶貧援助。把零就業高校畢業生家庭作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逐級落實援助責任,積極實施結對幫扶,確保動態消零。2012年,根據省、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規劃》有關精神,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了25名就業困難家庭的高校畢業生,充實到了區、鎮兩級基層平臺。
(六)多方促進就業。近年來,積極開展公務員、事業編招考工作,先后招錄400余名高校畢業生進入各級機關事業單位。努力響應省、市關于選拔優秀高校畢業生開展三支一扶活動的相關通知精神,結合區情實際,累計提供三支一扶接納崗位95個,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高校畢業生就業。
二、存在問題
隨著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的深入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崗位供求矛盾仍然存在。我區目前總人口52萬,其中,近30萬人生活在農村。近年來,隨著農村生產方式和技術的革新,一部分農民成為富余勞動力,開始向城鎮轉移;由于農業產能比較低、農村環境比較差,新達到勞動年齡的一部分農村青年不愿意從事農業勞動,開始向城鎮集中;受金融危機影響,通過勞務輸出到外地務工的一部分農民又陸續返鄉;受企業破產改制和產業結構調整等諸多因素影響,企業下崗失業職工增多(近期,僅東風毛巾廠、農機二廠等老企業一次性進入失業程序的人員就達600多人)。加之高校畢業生人數居高不下,甚至有愈來愈多之勢,我區作為一個革命老區、貧困山區,經濟總量較小、基礎薄弱,區內廠礦企業就業崗位挖潛有限,機關事業單位編制有限,新增就業難度較大。
(二)能力結構性矛盾比較明顯。從當前產業轉型趨勢看,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比例下降,新上的能源建材、機械制造、生態農業、旅游觀光等項目科技含量和機械化程度較高,體力型勞動者的就業空間越來越小,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空間相對來說大大擴展。但是,部分高校畢業生所學專業、實際能力和市場需求嚴重脫節,一些高校畢業生校內所學專業與生產實際根本不對接,純屬花拳繡腿,有些高校畢業生校內學習態度不端正,導致能力不足、眼高手低,知識結構不健全、專業知識不系統、綜合能力不突出,造成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和廠礦企業招工難的問題并存,有事沒人干和有人沒事干的現象同時存在。
(三)就業期望與客觀實際沖突嚴重。一部分高校畢業生就業觀念存在偏差,走出校門后,自身期望值偏高,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在就業方向的選擇上,不愿吃苦受累,追求虛榮面子,一是想到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二是想到大型企業從事管理工作,三是缺乏自主創業意識與能力,不能準確自我定位,不愿放下架子從基層做起,從工人做起,因此喪失了在普通工作崗位上就業、成長的機會。另外,不排除一些私營企業用工制度不合理,在工資福利、社會保險等方面存在問題,讓高校畢業生不能接受。
(四)基層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仍需加強。區、鎮(街)兩級人力資源市場的硬件建設和設施配套,由于財政緊張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功能還不是很完善,社區就業平臺沒有實現全覆蓋,制約了統籌城鄉就業工作的開展。由于經濟薄弱、財力有限,不能完全按照政策規定的范圍和標準兌現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和職業培訓補貼,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相關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的落實。
三、工作建議
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因素涉及方方面面,全面做好此項工作,需要政府、用人單位、高校畢業生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一)大力發展經濟,擴展就業空間。穩步推進區內企業轉型,扎實開展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增加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的吸納力;不斷加強鎮域經濟建設,支持各鎮(街)依托特色產業園區,做大做強,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尤其是金融、保險、營銷、餐飲、旅游及生產服務業,為高校畢業生提供適合的就業崗位。
(二)特設公益崗位,提供就業機會。積極挖掘基層、公共服務崗位,繼續加大人才支農、支教、支醫的力度,選拔優秀高校畢業生充實到農村一線、社區基層和困難邊遠地區工作,完善相關人員的管理制度,提供基本的工作條件和業務支持,加強考核培訓,健全機關事業單位面向基層服務人員定向招考的'提升機制,確保高校畢業生愿意到基層公益崗位上去,呆得住、干得好。
(三)完善基層平臺,優化就業服務。完善人才資源市場服務功能,進一步整合優化,建立統一、規范、高效的人力資源市場,加強與周邊區(市)人才市場的通聯互動,實現資源信息共享,提高就業服務效能。積極籌措資金,打造設施設備標準化、人員隊伍專業化、管理服務規范化、工作手段網絡化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就業)基層服務平臺,建設半小時就業服務圈,加強就業推介和勞動維權,努力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優質服務。
(四)加強引導幫扶,推動自主創業。對有創業意愿、創業思路和創業能力的高校畢業生進行創業指導服務,結合ybc工作的深入開展,大力提供政策咨詢、項目指導、技能培訓、小額貸款等一條龍服務,鼓勵高校畢業生投身種植、養殖、農副產品加工、商貿流通、電子科技等各項產業。加強見習基地建設,做好高校畢業生創業的跟蹤服務指導工作,確保高校畢業生能夠成功創業、持續發展、穩步提升。
(五)實施就業援助,促進充分就業。設立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基金,強化對困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援助,把困難高校畢業生及時納入困難人員就業援助范圍,在政策規定的范圍內,積極予以安置。對接收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的各類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提供財政、稅收、金融、社保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以吸納更多高校畢業生就業。
(六)深化教育改革,轉變就業觀念。各大院校要積極探索構建適應經濟發展與社會形勢的實用人才培養模式,完善課程設置,把創業教育引入國民教育體系。當前的高校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變成大眾教育,學校和社會要積極引導高校畢業生及其家長轉變就業觀念,理性地認識就業形勢,先就業求生存,后擇業謀發展,要更新觀念,轉換思路,正確定位,樹立積極主動的就業觀念,不等、不靠、不挑揀、不依賴,實現就業的多樣化。
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12
根據畢節市關工委、畢節市教育局《關于學前兒童發展情況調研工作方案》的相關要求,普宜鎮關工委、普宜鎮中心校本著找經驗、查問題、謀規劃、求發展的目的,于4月20日,采用了走訪和座談相結合的形式,對我鎮五個片區學校學前教育發展情況作了深入的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學前教育發展的基本狀況
普宜鎮開辦學前教育班級最早的是普宜小學,于19xx年開辦學前班,已有24年的學前教育歷史,從1995至20xx四年間,樂都小學、沙田小學、火馬小學也先后開辦了學前班,從20xx年起小河小學、埡口小學、大灣小學、箐腳小學、木窩小學、橋邊小學幾所學校都辦起了學前班;在20xx-20xx年間由劉芳、胡關艷等私辦了“陽光幼兒園”,入園學生均在35-80階段,由于硬件設施不齊、師資力量薄弱等原因,于20xx年春停辦。目前全鎮共有學前班學生528名,學前三年毛入班率達41.2%。到目前為止沒有專門的幼兒教學設備,沒有專職的幼兒教師。
根據20xx年兩基數據統計,我鎮3-6周歲的兒童就有1607人,由于我鎮是省100個開發小城鎮之一,街道人口數將可能有一個大幅度上升,估計在20xx-20xx年間全鎮3-6周歲兒童數可能達20xx名,其中鎮中心3公里范圍內的可能有1200名。樂都片區中心3公里范圍內的學前兒童估計有300名,沙田片區中心3公里范圍內的學前兒童估計有250名,火馬片區中心3公里范圍內的學前兒童估計有250名。由此可以看出,我鎮幼兒教育需求量還是相當大的,在鎮中心點應該新建一所大型幼兒園,在樂都、沙田、火馬應該各新建一所中小型幼兒園,其他各校也必須有一個學前班。
二、發展學前教育的主要做法
在學前教育的普及方面,我們采取的是以點帶面-逐步推進-全面展開的做法。從19xx年起,我們在普宜中心校試點開辦了學前班,其時學生數還不到30人,學生大多是干部職工子女,任教的教師也比較專業(能歌善舞),學生通過一年的學習,行為習慣、興趣愛好都得到了較好的發展,漸漸地,普宜中心校的學前教育就發起來了,目前已有3個班282名學生。在中心校龍頭效應的推動下,19xx-20xx年間,我們又在樂都、沙田、火馬三所學校推廣了學前教育,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于是從20xx年起我們在全鎮普及了學前教育。
在學前教育管理方面,我們把學前班的管理納入了學校常規工作管理的范疇,同考核、同量化、同獎懲。并要求學前班教師加大對學前班學生的道路安全教育、食品衛生安全教育,要求學前班家長按時接送孩子。
在經費投入方面,由于沒有專門的學前教育經費,我們采取的是根據現農村家庭的承受能力,收取一定的書學費,以解決學前班代課教師工資問題、購置簡單教具和學具、開展活動等。
在教學方面,我們要求學前班教師要以培養學前班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興趣愛好為主,輔助學習一些簡單的'字詞、計算等。
三、取得的成效
通過宣傳普及,大部分家庭對學前教育的意識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通過由學前教育的過渡,小學教育的基礎得到好的奠定。
四、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原因分析
1、學前教育設施缺失,嚴重影響了學前教育的良好發展。學前班學生無專門的活動場所,缺少最起碼的玩具和學具,學前教育達不真正意義上教育目標。
2、師資缺乏。
3、家庭教育薄弱,F在由于外出打工的熱潮,大部分農村青壯年人口,紛紛到外地務工,形成了一大批留守兒童,造成了嚴重的隔代教育現狀,導致家庭教育的缺失。
4、幼兒教育教學趨向小學化。幼兒園從中班開始教幼兒識字、寫一些簡單的漢字,大班開始大量識字、寫字。這不利于幼兒的身心發展,易造成幼兒厭學情緒。
五、對策及建議
1、加大經費投入,全面普及農村幼兒教育,滿足農村幼兒教育之所需。
2、以點帶面,逐步推進。盡快在農村集鎮中心點,新建具有一定規模的幼兒園,再往片區中心點推進,達到全面普及。
3、匹配師資隊伍。
4、強化體制建設。
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13
學前教育是專門培養幼兒教師的一個專業,一般認為,幼師畢業生非常好就業,社會需求量很大。那么,我們學校的近幾年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以及用人單位的需求情況如何,很值得進行全面了解。本文在對xx區及市區部分幼兒園近幾年我校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展開調研分析之后,了解了畢業生就業后情況以及社會上用人需求形勢,同時也可以對我們學校幼師的專業素質結構進行再認識,并以此為依據,建議要盡快提高生源質量和辦學水平,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特色辦學、校本課程研發、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
關鍵詞:畢業就業調研分析幼師發展
一、調研目的與意義
學前教育專業是師范類學科里特有的一門專門培養幼兒教師及幼兒教育管理研究人才的學科,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幼兒教育專業,或者叫幼師,他們主要學習的專業課程包括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學前衛生學、學前教育管理學、家庭教育學、現代教育技術學、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幼兒園環境美化與布置、鋼琴、美術、舞蹈、視唱、樂理、書法等。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大多數對口就業單位是各類幼兒園及一些新興的早期教育機構如幼兒早教中心、幼兒智力開發中心、幼兒家庭教育機構等。其專業特點在于:較早地確定了從事學前教育的專業發展方向,學校所設置的課程、安排的教學活動都有針對性,學生將來的發展方向除幼兒教育外,還可向藝術類方向遷移。
當前大學生普遍面臨著擇業難、就業難的現象。而一般認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優勢就在于:由于目前幼兒教育遠未真正普及,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幼師畢業生需求量將會很大。但是現實是否真的如此,我們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到底是多少,現在都在何處就業,就業情況如何,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是什么等等,我們都知之甚少。因此,對近幾年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及前景值得去做調查研究。
20xx年xx月—xx月,學校分管領導、招生就業辦以及教務處等部門人員于對xx區及市區部分幼兒園進行了關于畢業生本人就業情況及各幼兒園、及早期教育機構用人需求和滿意度進行了調研,使我們初步了解了近幾年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以及了解了社會上的用人需求形勢;使我們對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結構及職業素養進行了再認識,并以此為依據,提出了進一步完善與提高幼兒教師專業素質的建議;本次調研也試圖從幼師畢業生跟蹤調查中所獲得的情況,對幼師的現行培養模式以及社會關注的問題進行研究,為探索學校建設和幼師生成長成才的規律提供依據。
二、調研對象
調研單位:xx小學幼兒園、xx實驗學校幼兒園、xx幼兒園、xx花園幼兒園、實小幼兒園、二附小幼兒園、xx幼兒園、xx外國語實驗學校幼兒園、xx小學幼兒園、xx中學幼兒園、xx小學幼兒園、xx九年制幼兒園、xx小學幼兒園、xx小學幼兒園、xx九年制幼兒園等。
調研對象:主要為xx區教師進修學校20xx年以來的部分職高幼師畢業生。
三、調研內容和方法
調研內容:幼師畢業生就業情況。
調研方法:深入用人單位,采用訪談法、登記法等。
四、分析與討論
(一)畢業生就業情況
1、畢業生市場占有率及目前就業率
通過對近二十個幼兒園的調研發現,這些單位的xx%以上員工是我校的幼師畢業生。但是,這些員工很多都是20xx年以前的畢業生,近幾年的畢業生占有率很低。其原因分析如下:
(1)用人需求接近飽和;
(2)待遇低下,學生期望值過高;
(3)心理不穩定,耐挫能力差,這山望著那山高;
(4)不愿踏實做事,好高騖遠,不切實際。這就說明畢業生還應該從自身入手,嚴格要求自己,努力的調整自己以盡快適應市場需求。還有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譬如有的家庭經濟狀況較好的學生沒有理想的單位就不急于就業,寧愿做啃老族;一些經濟境況不太好的畢業生即使是收入等各方面條件都不是太好的農村幼兒園,她們也樂意去就業。
2、幼師畢業生缺乏一定的從業資質
不管是以前的畢業生,還是近幾年的畢業生,大約有xx%沒有幼兒教師資格證,但是一般都持有育嬰師證,這就限制了這些教師獲得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再加上現在獲取教師資格證較難,更是增添了她們的悲觀情緒。
3、幼師畢業生的待遇普遍較低
通過訪談,我們發現,大多數幼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較低,大部分1200元—1500元間,使得部分幼師思想不穩定,甚至有轉崗的想法。有部分畢業生畢業后直接就放棄了從事幼教事業,而是從事其它行業,也有自主創業的。
4、幼師畢業生的職業能力不是太高
有部分用人單位反映,一部分幼師畢業生的職業能力不是太高,包括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專業實踐技能、教學技能以及公共關系能力。社會對幼兒教師需求量增加的同時,也在逐漸對幼兒教師的整體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過調研了解到,各幼兒園渴求“熱愛幼兒教育、學歷較高、資質齊全,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幼兒教育理念新、教學基本功扎實、技能全面、心態好、愿意長期在本園工作”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這充分說明社會對具有高素質幼兒教師的需求還是旺盛的,幼兒教育市場前景依然廣闊。
(二)思考建議
1、抓住機遇,增強社會影響力
伴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出臺,學前教育得到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空前關注。國務院頒布了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國十條”,其中的'第三條,專門針對師資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各地在根據自身的實際制定規化,擴充建設公立幼兒園,增加用人編制等。我們要抓住這個機遇,廣為宣傳,增強社會影響力,吸收更多更好的學生,為提高幼師素質打基礎。同時也要積極為畢業生更好的就業做好準備工作,比如在大專學歷進修、普通話培訓、教師資格考試課程(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正常開設等方面予以考慮,多為學生完善自身條件、順利就業做好鋪墊工作。
2、勇于創新,辦出特色
根據幼兒教育發展和課程改革的要求,結合當今幼兒園的特點,研究幼師生的培養方案,深化師資培養模式和課程改革,不斷創新,與時俱進,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努力培養高質量的幼兒師資。中國人缺的不是知識而是素質,要提倡學生們多學習書本以外的知識,比如素質修養。作為一個人,尤其作為一個女生,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是需要良好的儀態和修養。應該多開些禮儀、心靈雞湯等類似的課程,多開設戶外內容,要打開眼界,走出社會,擴展思維。要將我校的淑女才女行動在理論和實踐上向縱深發展。
3、重視大范圍、高質量的專業實踐
要重視學生的實踐課程,加大幼兒園見習和實習力度,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一是要積極構建和不斷完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不斷更新實踐教學觀念;二是要豐富實習內容,拓展實習功能,分散見習與集中見習相結合,不僅只是教學觀摩、備課上課、制作教具等內容,還要組織幼兒活動以及幼兒園各領域教學工作實習、幼兒班級管理實習、衛生保健工作實習和幼兒教育調查研究活動。既讓實習生更加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也可以為我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可靠的實踐依據;三是應該積極聯系建立大范圍、高質量的教育實習基地,并要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四是要嚴格實習管理,制定制度和措施,狠抓教育實習和見習的各項工作。
4、嘗試改變單一性別環境
長期以來,人們的觀念就是帶孩子是女人的事,男性青年基本不報考幼兒師范,幼兒園招聘教師更是鮮有男性應聘,從而導致幼兒園師資隊伍性別結構嚴重失衡,許多幼兒園長期無男教師!笆濉币詠恚骷壵叨戎匾晫W前教育,建設一支結構合理、高素質、專業化的幼兒師資隊伍是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關鍵和保障。要形成良好的幼兒教育生態環境,促進幼兒快樂健康成長,更好地培養幼兒剛毅和勇敢的品質,進一步提高民族素質,切實解決幼兒園師資隊伍性別結構失衡問題,就是要鼓勵優秀男生當幼兒園教師,因此幼師招男生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當然對于培養幼師的學校來說,如果招收了男幼師,就在原來清一色的女生中加入了男生,就意味著加大了日常管理的難度。學校是否愿意嘗試,值得考慮。
5、適度控制招生規模,嚴控生源質量關,嚴抓培養質量關,增強幼師畢業生的綜合市場競爭力。
現今以初中生為招生對象的職高幼師,招生分數線大多在普高以下,生源大部分是普通高中升學無望的學生,甚至無分數也可錄入。再加上降低了入學面試要求,從而把本應關在“門外”的生源紛紛招了進來,而且每年招生在中考成績頒布之前就已經宣布結束,這樣就將很多尤其是城區學校的后來想進入我校就讀的優秀生源擋在了門外。這樣的生源狀況就使得學校想要輕易地培養出高素質的畢業生,存在很大的問題,這個應該引起同行和社會更多的關注。建議學校適度控制招生規模,招生時適當劃定錄取分數線,擴大面試內容和加大面試難度,如加入朗誦、模唱、形象、身體比例、開度、軟度、動作模仿和彈跳力等,嚴控生源質量關,這樣才能做到嚴抓培養質量關,培養出來的幼師畢業生才能具有較強的綜合市場競爭力。
在幼教市場需求從數量的補充到質量的競爭的過程中,畢業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是增強市場就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同時,根據市場需求趨勢,具備各類職業資格證書,如藝體、英語、計算機等證書以及高學歷證書也是很有必要的。俗話說:你無我有、你有我優、你優我特,充分說明了學校更應該理性地分析就業形勢,超前預測,準確判斷,才能牢牢的抓住就業市場。要及早對學前教育的學生進行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和教育,鼓勵學生盡早考取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或者行業資格證書,如:幼兒教師證、育嬰師證、營養保健師證、舞蹈教師證、早教開發教師證等,為學前教育學生全方位、高層次、多渠道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11-25
婦女就業情況調研報告06-24
農村青年就業情況調研報告01-28
對外漢語就業情況調研報告08-19
婦女創業就業情況調研報告范文11-06
婦女創業就業調研情況08-05
殘疾人就業情況的調研報告范文11-01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11-05
農村婦女就業情況調研報告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