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敞開你的門職場故事
社會中的政治和經濟密不可分,在職場中職場政治和個人能力同樣密不可分,職場中的精英們個個有能力,懂政治,這一點官場最為尤甚。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敞開你的門職場故事,歡迎閱讀!
敞開你的門
那一年,我大學畢業進了一所設計院。我們這所設計院的辦公條件很好,整整占據了一層樓,從院長到普通的設計員,每個人都有單間辦公室。
或許是設計院的辦公條件太好了,也或許是我們的工作特別需要安靜的環境吧,反正大家都習慣關起門來工作。因此無論何時來到我們的設計院,總是一片靜謐。
可是,剛剛步出校門的我,卻很不適應那樣的環境。我在大學里是有名的活躍分子,平時總是喜歡和朋友們鬧在一起,要我一個人關起門來工作,那我還不被憋死!我希望能和同事們有更多的交流,于是,每天一到單位,我就把辦公室的門開得大大的。然而整整一周過去了,很少有人走進我的辦公室。
即便這樣,我還是堅持每天開門辦公,因為我覺得,開著辦公室的門,至少在心理上不會感覺那么憋悶。
一天,終于有一位女同事跑進我的辦公室來了。她說有批新到的書需要搬上樓來,想請我幫忙。我二話沒說,立即跟她下樓,很快將八大捆書一一搬上樓來。
慢慢地,走進我辦公室的同事們逐漸多起來了。當然,并不是來串門聊天,而是有工作需要我配合的,這對我來說正是求之不得的。作為剛進單位的新人,我最怕的是無所事事,只要能和大家多交往,多做點事、多吃點苦對我來講根本沒啥。
一個月很快過去了,我也和大家混熟了。因為我的辦公室總是開著門,大家有什么事情需要幫忙總是會第一個來找我。我感覺自己在院里已經不是可有可無的人了,這種感覺很好。
某天,院長手里拿著一疊稿紙,急急地從我辦公室的門前走過,看到我的門開著,他突然又退了回來,對著我說:“那個,你……”
院長顯然對我還不太熟悉。我趕緊站起身來,說:“許院長,我叫林友光,是剛剛從浙江大學畢業到院里工作的。許院長您有什么吩咐?”
“哦,小林。”許院長看了我一眼,問:“你打字快嗎?我這里有一份材料,下午開會就要用的,得馬上打印出來。”我們設計院的規模并不大,因為大家都非常熟悉電腦操作,因此也就沒有聘專門的打字員,平時有什么材料要打印,院長都是臨時抓差的。
“沒問題,許院長,我一會兒就能打好。”我胸有成竹地說。
一個小時后,我把那份8000多字的材料打印并裝訂整齊,送到了院長室。許院長接過材料,滿意地點了點頭。
從此以后,除了同事們經常會找我幫忙,院長也經常在我辦公室門口喊一聲,吩咐我做一些事,可能他感覺到喊一聲比敲門方便多了。
漸漸的,我成了設計院里最忙的人,大事小事,不用誰指派,都會自然而然地落到我的頭上。
前年年底院里決定提拔一名院長助理,民主推薦時,工作才一年多的我被大家一致提名。在大家心中,我早已經是院長助理了。
后來因為戀愛的原因,我去了另外一座城市,應聘到了一家民營公司。這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環境,雖然大家都坐在一個大開間的隔斷式辦公室里,但同事之間除了工作之外,幾乎沒有任何的交流。大家都把自己的內心包藏得死死的,生怕被對手掌握了底細,讓別人在競爭中占了上風。
對于我這種外向型的人說,新的環境實在太讓人壓抑了。可是我初來乍到,還沒在這座新的城市里站穩腳跟,眼前這份工作對我來說實在是非常重要的。
既然暫時還沒有辦法改變我的工作,那我何不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去改變一下環境?我想到原先在設計院工作時敞開門的情景。現在這個大家內心封閉的環境里,如果我能率先對大家敞開心扉,是不是也能博得大家的信賴呢?
于是,我利用午休的時候,主動找大家聊天。雙休日的時候,我還邀請和同部門的同事去泡茶吧、打保齡球。
其實人都是需要溝通的,我真誠地和同事們交往,把我的喜怒哀樂與他們分享,果然也得到了他們的回應。幾位原本極有可能成為關系緊張的競爭對手的同事,如今都成了關系和諧的同事加朋友。當然,我們之間的競爭依然是存在的,但這種競爭是光明磊落的,堂堂正正的,帶給我們的是動力而不是內耗。
職場故事:職場實在人
出身農家的朱富貴26歲前也是在地里刨食的農民,26歲時,經人介紹來到城里,在一家空車配貨公司(現在叫物流)當司機。老板姓劉,精明練達,在用人上遵循“品德第一、操守至上”這一規則。在他辦公室的墻上,就掛著寫有這8個字的卷軸。
朱富貴的月薪是1000元,這在當時已經很高了。朱富貴領到第一個月的工資時,猶豫了半天才敲開老板的辦公室,紅著臉說財務上怕是算錯了吧,我一個月總共才出了10趟車,就給這么多錢。在農村老家,他眼見別人出外打工,每月也就七八百元那樣,于是堅決要求退回去200元。
劉老板一聲不響地盯著朱富貴看,終于坐在桌后會心地笑了。他堅信自己當初極力辭退親戚、換上朱富貴的做法沒錯。這是一個靠得住、心眼兒實誠的后生。見多識廣的劉老板眼光獨到而自信。
有了這件小事,劉老板沒多久便放手讓他跑單幫。那年臨近春節,劉老板派他往湖南配送一批毛毯,再往回拉一批小電器。走時給他1000元盤纏,反復叮囑:“干我們這行很苦,要吃好住好,別虧著自個兒。”朱富貴撓撓頭,說用不了這么多的,老板說用得著,窮家富路嘛。
朱富貴在湖南卸貨裝貨,辦完繁瑣的貨訖手續準備往回趕。一位和公司有業務往來的零售商找到朱富貴,請他幫一個朋友的忙,順路把18件瓷器捎運到哈爾濱,條件是給朱富貴540元“勞心費”。朱富貴說幫忙可以,勞心費就不要了。零售商說那哪行。按說,這批貨屬額外,事先沒有合同約定,只要朱富貴活動一下心思,540元就能輕松裝入自己腰包,只要他不往外說,別人是難以知道的。這是朱富貴遇到的最困難的兩難選擇,欲望和忠誠是擺在他眼前的十字路口。錢,他需要,可這筆錢他能拿嗎?
回來后,朱富貴主動把540元額外收入,外加一路上省吃儉用剩下的476元一并交到財務上,并向老板說明原委,老板感動不已。朱富貴這時才如釋重負,總算卸下沉甸甸的心靈負擔。他對老板是這么解釋的:“老板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能省就省點兒,再說老板待我不薄,我怎么能坑人家呀。”從這月起,朱富貴的工資升到2000元一個月,公司的一部分業務也全權委托朱富貴打理,老板對他是一百個放心。
8年后,迫于同行增多的競爭,公司的訂單大大縮水,公司經營收益一度入不敷出。朱富貴體諒老板的難處,主動要求辭職。老板不同意,拉著他的手說:“你是我的好兄弟,別人走,你不能走,往后有我鍋里的,就有你碗里的。”一年多來,生意異常清淡,朱富貴無所事事,照例一分不少拿工資,這讓他極為過意不去,多次提出辭職。每逢這時,老板總是好言相勸。
后來,老板瞄準市場動向,果斷投資200多萬元上馬一條生產線,干起東北前景看好的彩鋼瓦生意。朱富貴被老總委任為企業辦公室主任兼庫房管理員。朱富貴懷著一顆“士為知己者死”的感恩心,盡職盡責地為老總當好參謀助手。幾年來,經他手出庫的貨物價值900多萬元,沒有出現丁點兒差錯。
5年后,朱富貴升職企業的副總經理,專職負責銷售,年薪也達到12萬,這在那個經濟欠發達的偏僻小城,已屬高薪。年底,老總出資為朱富貴在市里一黃金地段買了一套78平方米的商品房,孩子也托人安排到市重點小學就讀。
有多少人一生努力追尋未果的目標,而朱富貴達到了,以至于有很多人羨慕、慨嘆朱富貴有福氣,遇見一個這么負責的貴人。可人們想過沒有,首先是朱富貴替別人負責,別人才能給予他高額回報。生活其實就這么簡單而又功利。
【敞開你的門職場故事】相關文章:
你的面試是不是“門不當戶不對”職場故事03-20
門為誰開職場故事01-27
你成就了我職場故事01-27
你的職場靠山是誰故事01-29
受益終生的一門課職場故事01-29
宰你沒商量職場故事01-29
讓別人知道你是誰職場故事01-31
其實你不錯職場勵志小故事02-20
照亮你職場前途的10個小故事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