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買房創業做到兼得的創業攻略
魚和熊掌能否兼得?我經常問自己這個問題。但更多的時候,我的問題是:魚和熊掌為什么不能兼得?我們為什么要為自己設置這樣的選擇?當買房和創業成為兩難選擇時,是我們自己失去了分析和規劃,其實存款不會帶來安全感,有規劃的生活才會。
前兩天看了篇日志,有個MM說自己和男友買房的困惑,雖然問題是“買不買房”,但其實令她猶豫的核心問題是:買房還是創業?就像魚和熊掌。
我總結了一下她的家庭資產現狀:
資產狀況:
工資收入:男主:7000元/月,女主:5000~10000/月,取中值7500元
存款:16萬(四年存款),預計禮金收入:12萬
理財需求:
購買78平小兩居,首付39萬,月供3800——從理財規劃的角度講,這個需求很容易實現:首付只有11w缺口,作為短期負債來說,壓力很小(如果是借款的話,相當于家庭月收入的8倍),而且還款壓力也不大,是月收入的27%,這是非常良性的負債。尤其是主人公還不到30歲(工作四年,估計是27歲左右)——遠沒到他們的收入高峰期。所以,困擾她的似乎是一個很清晰的選擇:
首付缺的11w,可以找父母或者是親朋借款,按照他們之前的存款速度,三年可以還清這筆欠款。有人說借錢不易,我的解決思路是按照對應期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還款,利息也就5~6k,而且是雙贏,借款的親朋取得收益、貸款人得到房子。因為房產的增值空間更大,試想一下180w的資產(拿首付39萬倒推,猜想這是他們第一套房,所以總價180w;如果是二手房,首付30%就應該是130w的總價)一年增值5000~6000元很容易。
當然,這只是數字的游戲。買不買房除了財務問題,還關系到人生。其實這位MM更深層的問題是他們的未來。
進一步的規劃:
1. 買房后將房子租出去收租金(1800元/月),房貸壓力降到2000左右,兩人選更合適的地點再租房子(租金低于1800/月)
2. 男主打算辭職創業
3. 女主面臨職業轉換期(且性格謹慎,沒存款就沒有安全感)
所以,那篇日志其實不是問買不買房。而是,先買房還是先創業?先家庭還是先事業?
這個疑問,雜糅了多元的因素:財務、夢想、婚姻、事業、職業以及個人角色定位……其實,人生從來都是選擇題,而且從來都不是單選題。
先買房還是先創業?
我只按自己的理解來說,也許不是最好的建議。但是,哪里會有100%盡如人意的解決方案呢?
我的答案是先買房。
從錢上看,首付缺口已經很小,而且月供壓力也并不大,即使只有一人還貸也基本保持在月收入的50%左右。對30歲左右的人來說,這樣的負擔并不重。從我的理解說,也許他們雙方的父母都只有50多歲甚至還沒退休,普遍有存款的一代人,出借給孩子們11w元應該也不會造成太大壓力。
從婚姻的角度看,有共同資產的婚姻信任感更強、關系更穩固,或者說,雙方的安全感都會更高一點。何況男女主人公已經一起存錢四年了——本身已經是處于默認婚姻狀態中。
從事業的角度,創業也許需要錢,也許不用,如果你們一起存的錢是為了創業而存的,就不要挪作他用,如果不是,創業的那個人做出這樣的決策時,一定應該有相關的對策;蛘哒f,選擇題變成了:沒錢你現在創不創業?
從資產的角度,房產的增值空間雖然在縮小,但是保值性不容置疑,最重要的是——買房沒有所謂的最佳時機。
我不知道別人的生活什么樣,至少我自己從工作第一天到現在三十多歲了都時時處在“沒什么錢”的狀態中。以前4000元月薪的時候,覺得一個月存500元和買件撐場面的衣服比起來,后者更重要;沒幾年,收入到了過去的2~3倍,花銷卻膨脹了不止3倍,那時候稍有些存款全靠年底獎金。直到我和先生決定買房子的時候,我都不知道我們的實際支付能力有多少:最后,我們用上年的年終獎+投資賬戶里的全部資產+2張信用卡+12w親友借款+8w婚禮禮金湊足了全部首付款。在之后的2個月里,把兩個人的工資都用于償還信用卡(50多天的免息期真的有用啊),期間還找朋友拆借了些幾千元的小錢。那真是狼狽的三個月。再之后,10個月后,我們用提取的公積金償還了親友借款。當然,這筆錢是我事先算好的,借錢之前也表達了會償還8%左右的年息。
其實,買房的壓力遠小于我的'預估,我以為至少有一年半都要致力于還錢,但其實,真正身無分文的日子就只有最初的三個月。而且,利用這次機會,我們兩人基本把散落在外的友情借款全部收回了。
說說個人的感受:
——在30歲之前,我一直堅持不買房或者晚買房,是因為買房會把流動性搞得很狼狽:30歲座右的職人會遇到很多機會,新的事業選擇也好、創業機會也好、投資機會也好……突然就此起彼伏出現在眼前,如果失去了流動性,也可能跟這些機會擦肩而過。但其實,我一直擔心的事情發生了,但只有3個月。
——我不喜歡高負債率。但在那之后,我們生活迅速走向正常,而我需要償還的資金,其實都已經變成長期借款:禮金有50%是提前支付的、50%是未來2~3年才支付的,中國的人情本質上就是大伙兒湊錢幫忙的模式;親友借款用公積金足以償還,雖然有10個月的利息,但也得以多10個月的積累;房貸是公積金全額貸款,所以被壓縮到家庭收入的20%以下。
——當然,我也有放棄的東西:因為不愿意提高貸款比例、不愿意使用混合貸,只考慮公積金貸款的最高限額,所以我放棄了更大的戶型和更好的樓層(最后選擇了11層,事實上,高層15層以上會更舒適但是總價會高6~8w,性價比低很多)。也沒辦法考慮位置更好的二手房。
想創業怎么辦?
創業需要綜合支持。毋庸置疑。家人的力量是最關鍵的。
以前說過,我見過很多優秀的創業者,他們的個人能力至少是相關領域的專業能力都是令人欽佩的,從商業模式的角度看,也都是有很大概率成功的創業項目,但是時間成本卻很少在考量范疇內。
還是說例子吧。
我的一位朋友,28歲時年薪已近百萬,而且是十年前的薪酬水平,30歲的時候果斷創業,不用找投資人,他和一個朋友共同出資300w搞了個網站,開始做他們認為很有市場的事。
該怎么評價他的事業呢?就像2000年創辦了一家大眾點評——大眾點評創立于2003年,到2006年融資市場復蘇時才獲得紅杉資本首輪100萬美金的投資。也就是說,如果是在2000年科技泡沫破裂那年創辦,直到2006年才能獲得首輪投資,團隊要獨自支撐多一倍的時間。
事實上,包括創始人、投資人在內的所有人,都無法準確預測未來——他們知道市場機會所在,但沒人能預測機會什么時候來,大家所能做的就是做好一切準備,等待機會。
我的那位朋友什么樣?他們的辦公場所從寫字樓搬到居民樓最后搬到郊區廠房,最初的一年經常是花幾十萬買了個教訓,等真正走上正軌時最初的錢早已花光,只能四處融資。金領創業只是承受力比別人強,不代表成功概率高。
可對于創始人的家庭而言,怎么辦?直到成功那天才娶妻生子?買房置業?贍養父母?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我的朋友寶馬換普桑、他的合伙人賣掉了一套房……你不知道哪天會成功,有時候看起來觸手可及但真正觸碰到卻要走很遠。與工作相比,創業不只要激情和付出,還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錘煉。
我的建議是:
第一,把創業和生活分開。創業是你事業、職業上的打拼,創成了未必有大富大貴,創不長也不要讓家庭付出太多,只有把“沉沒成本”控制在可承受范圍,才是真的成功。
第二,能屈能伸、別丟了“手藝”。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永遠別忘,哪怕你富甲一方又或者勤勤懇懇一個崗位30年。
很多優秀的青年,創業時還年輕,如果繼續職場之路會有很大上升空間,但選擇了自己闖天下,須知,創業成功和失敗的概率是一樣的,你要保證自己創業久了仍能回到職場,一要心態平和、二要不忘“手藝”。
不要因為付出的幾年青春歲月就死抱著夢想不撒手;不要被別人叫了幾年“某總”就放不下身段兒去求職;不要拿創業當借口讓家人沒好日子過。
最后,作為創業者的家庭成員,做好籌劃,想想如果未來2~3年他都不能為家庭帶來貢獻的話,你怎么辦?魚和熊掌完全可以同時得到,問題是,放一起好吃嗎?
存款不會帶來安全感,有規劃的生活才會。
【如何將買房創業做到兼得的創業攻略】相關文章:
開哭吧如何做到贏利創業歷程12-08
創業者如何做到內心變強大06-13
電子商務創業該如何才能做到最好12-07
初次創業者如何將創意轉變為產品06-25
創業加盟減肥美體店如何做到脫穎而出06-24
創業前先計劃創業的可行性12-06
儲蓄是創業之本能創業09-11
投資創業的項目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