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試論職業錨理論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應用
論文摘要:職業錨是依據自身的才干和能力、動機和需要、態度和價值觀,現實地選擇和準確的職業定位。職業錨的確定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探索過程,需要不斷的檢測和評估。在大學生中開展職業錨的認定,有利于幫助不同類型錨的學生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本文探討了職業錨理論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意義和應用,同時也指出了運用此理論時應注意的問題。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大發展和高效擴招政策的實施,以及大學生畢業數量急劇增加和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開展在校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已經成為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而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引入職業錨理論,開展職業錨型識別,分類指導各類型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科學化、專業化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職業錨”理論的提出內涵及發展
美國著名的職業生涯管理研究者——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的E·H·施恩教授在其1978年出版的《職業動力論》(中譯名為《職業的有效管理》)一書中首次提出了職業錨理論,他對“職業錨”的定義是“指當一個人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他或她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職業中的那種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闭纭奥殬I錨”這一名詞中“錨”的含義一樣,“職業錨”實際上就是人們選擇和發展自己的職業時所圍繞的中心!奥殬I錨”是依據自身的才干和能力、動機和需要、態度和價值觀,現實地選擇和準確地進行職業定位。它是個人自我觀中的動機、需要、價值觀、能力相互作用和逐步整合的結果。
施恩的研究認為,職業錨只有在早期職業的若干年后才能被發現,雖然某人可能具備了學校表現為基礎的多方面的潛在才干和能力,但是,在接受出現各種情況的實際情境的測試以前,它們不能成為自我觀的一個能動部分。多數情況下,個人的才干在接受實際生活情境的測試以前,它的真正面貌并不清楚。個人在面臨各種各樣的實際生活情境以前,不可能了解自己的能力、動機和價值觀,因此不可能憑各種測試來預測職業錨。但隨著職業錨的理論的發展,也有很多學者認為可以根據職業錨的認定來構筑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筆者認為,一個理論從提出到成熟,是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無論是理論本身,還是理論的適用對象,都是變化發展的。無論職業錨的概念怎么表述和發展,它的內涵都是不變的,即當個體在擇業必須做選擇時,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職業中的那種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本文就是基于施恩的職業錨理論,通過發展和變通,形成了自己的職業錨理論研究假設。大學階段是職業錨形成發展的探索期。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恰當地指導,大學生的職業錨基本形成。如果大學生清晰地把握了自己的職業錨,他們就可以非常明確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在就業時就可以非常明確地沿著自己職業錨發展方向來找到自己合適的職業。在此基礎上,本研究進一步假設:大學生已經存在比較清晰的職業錨,但他們可能并不清楚自己的職業錨類型,我們可以通過測量來發現大學生的職業錨類型。
2 職業錨的認定、評估和檢測
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趨于穩定但又未成熟時期,缺乏一定的社會閱歷和工作經驗。因此,高校就業部門應加強引導,運用職業錨理論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就業指導與訓練,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尋找到自己的職業偏好和價值追求。
2.1 引導大學生做好職業錨認定
首先,要提高職業認知水平,大學生需要對自己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與定位。定位越準確,對職業錨的認定就越準確。高校就業部門應幫助大學生從價值觀、興趣、愛好、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以及協調、組織管理、活動能力等方面認識自己,讓學生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我能做什么、我想做什么、我應做什么、我可以做什么、我自己擁有什么來進一步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一些職業傾向調查,可以幫助學生走上適合自己的良好的職業發展道路。比如,在大學期間主要對哪些領域感興趣及為什么會感興趣?比較周圍的同學,覺得自己的優勢在哪里及局限因素在哪里?大學期間,最希望自己哪一方面得到鍛煉?畢業之后想從事的第一種工作是什么,并期望從這種工作中得到些什么?當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時,抱負或長期目標是什么?如果這種抱負或長期目標與現實有距離,會怎么辦。
其次,運用專業軟件進行職業能力測評,即通過運用各種方法包括自我測評法、他人評價法等,以量化的形式測試個體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同時對測試的結果進行分析、解釋,以幫助自己尋找出職業錨。目前,使用較多的職業錨測量表是梅光耀編制的《大學生職業錨量表》,張冬梅等運用此量表對陜西省6所高校的450名大學生的職業錨開展問卷調查,取得了良好的實驗效果。各類網上職業測試和分析及專業性強的職業咨詢均能提供測試服務。根據筆者調查,目前高校就業指導中心運用最多的是北森朗圖職業測評系統,但是專業咨詢在高校里還極其稀缺,也缺乏相應的專業人員和設備等。
2.2 在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要不斷做好職業錨的評估和檢測
在指導大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時,必須明確大學生的職業錨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學生的認識發展而產生變化。張冬梅的研究表明,大學生的職業錨呈現年齡段和專業化的分層特點,不同年齡階層和不同專業的學生其職業錨的趨向性不同,這和各個專業、各個年級的學生特點、擇業觀念及周圍環境是相對應的。所以,在對初入學的大一學生開展職業錨認定時,要注意學生是否能夠準確地判斷職業錨;另外職業錨的認定過程是貫穿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整個過程,需要我們不斷地摸索和探求,適時地加以調整和完善;同時,職業錨需要不停地評估和檢測,判斷其可靠性。
通過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開展職業錨的評估。高校教師指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各項校內外活動的時候,要指導學生對自己的職業錨開展適時的評估,以便在不斷地認識自己和社會的基礎上及時調整錨型。同時,有效開展專業實踐,可以幫助大學生在實踐中不斷評估和檢測自己的職業錨,這需要校、企、學三方共同努力。目前國內許多著名高校紛紛與知名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為大學生提供了擺脫純理論教育而加強動手能力教育的機會。實習是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有效手段,對大學生將來職業選擇的成功是極為有利的。大學生在實習期間到企業鍛煉,不僅能學到實踐知識,更能學會如何去評價對方,如何正確擇業以便找準自己的職業錨,能做到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一個長遠的規劃。 "
3 運用“職業錨”理論引導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不同錨的學生,職業生涯的道路也不一樣。因此,引導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必須設計多種成才途徑來指導各種不同錨的學生。
技術型職業錨的人追求帶技術智能領域的成長和技能的不斷提高,以及應用這種技術職能的機會,他們對自己的認可來自于他們的專業水平,他們喜歡面對職業領域的挑戰,通常不喜歡從事一般的管理工作,因為這意味著他們不得不放棄在技術智能領域的成就,這就是技術領域專家型的發展。對技術錨型的學生,教師指導的重點應放在課業指導、專業技術技能的指導上,學生在構筑職業生涯規劃時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專業學習上,更重要的是專業技術技能的培養上,使自己的專業知識向廣度、深度方面進一步發展,專業技能日漸完善。
管理型職業錨的人追求并致力于工作晉升,領先于全面管理,獨立負責一個部分,可以跨部門整合其他人的努力成果,他們想去承擔整體的責任,并將公司的成功與否看成自己的工作,具體的技術智能工作僅僅被看作是通向更高、更全面的管理層的必經之路。他們更多是在管理上或者說更大的職責、更大的責任上面獲得這種發展。管理錨型的學生主要表現為積極參與學生干部的競選,組織和參加學校組織開展的社會活動,他們將管理本身作為最終目標。教師指導的重點應放在幫助學生學習現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鍛煉和培養他們的管理能力。比如,培養熱心為同學服務的意識,通過組織各項活動、協助教師處理各項事務等培養學生的領導、組織協調和社交才能,同時提供多種機會去實踐,讓他們在實踐中磨練自己,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自主型職業錨的人希望隨心所欲安排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習慣和生活方式,追求能施展個人的能力的工作環境,最大限度地擺脫組織的限制和制約,他們寧愿放棄提升和工作發展的機會,也不愿意放棄自由和獨立,因此指導這類學生如何合理地制定計劃和安排時間,解決好學習與休閑、自由與約束、個人與組織、努力與成果,指導他們把握好自由的“度”,最佳地選擇享受自由的生活方式,以達到個人的最大發展。
安全穩定型職業錨的人主要是追求安全工作中的安全和穩定感,他們因為能夠預測到穩定將來而感到放松,他們關心財務安全,例如退休金和退休計劃,穩定感包括誠實、忠誠,盡管有時他們可以達到一個高的職位,但他們并不關心具體的職位和具體的工作內容。對安全錨型的同學應著重培養他們的特長,如優秀的學業成績、高學歷、較強的管理能力、良好的人緣等,為將來從事安全穩定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應加強他們的風險意識教育及心理素質教育,指導他們不僅擁有知足常樂的心態,也要有不斷進取之精神,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創業型職業錨的人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創建屬于自己的公司,或者說創建完成屬于自己的產品服務,而且愿意去冒險,并克服面臨的.障礙,他們不斷地尋求機會,尋找自己能夠去創辦或者說創建企業的這樣一個機會。相對于近年來蓬勃發展的自主創業熱潮,教師要積極培養創造錨型的學生自主創業的能力:第一,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善于發現問題、敢于質疑,培養創造性的思維方式;第二,鼓勵學生申報學生科研項目,參與校園創新創業計劃等,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第三,進行心理素質的培訓,增強學生的意志力、毅力。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積極開展對自主創業的背景及政策、自主創業對畢業生的素質要求、自主創業實施途徑等進行理論性指導,鼓勵學生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
服務型職業錨的人追求他們認可的核心價值,更多的是傾向于自己的價值觀,更加追求的是一種服務,比如改變人居環境,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創造和諧的人際關系,幫助他人,改善人群的安全感,通過新產品的研發治療疾病等,他們一直追尋這種機會,寧愿放棄提升或工作發展機會,也不會接受不允許他們實現這種價值的變動或工作提升。對服務錨型的同學應著重從培養他們的人際溝通能力、專業學習、良好的心理素質等方面著手。通過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暑期社會實踐及社會慈善活動等,提高學生的人際溝通、團隊合作等能力,了解行業的要求和運作。同時,教師還應積極開展國家引導大學生服務基層有關政策的指導,引導和鼓勵學生面向基層就業,比如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到農村基層從事“三支一扶”等。
挑戰型職業錨的人喜歡解決看上去無法解決的問題,喜歡戰勝強硬的對手,克服常人無法克服的困難障礙等。對他們而言,參加工作或職業的原因是工作允許他們去戰勝各種不可能。他們需要新奇、變化和困難,如果事情非常容易,就會變得非常令人厭煩。培養挑戰錨型的同學,首先要進行心理素質培訓,挑戰人生可能會經常面臨困難和失敗,只有具備良好的心態和百折不撓的精神才能享受挑戰的過程;其次,挑戰型錨會跟其他的錨有一些結合,比如說跟專業型的,或跟管理型的相結合,因此培養他們的專業素質和管理能力,為將來從事挑戰性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再次,樹立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最后,鼓勵學生參加全國“挑戰杯”大賽、校園創新計劃等,拓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生活型職業錨的人希望將生活的各個主要方面整合為一個整體,喜歡平衡個人的、家庭的和職業的需要,因此,生活型的人需要一個能夠提供足夠彈性的工作環境來實現這一目標。生活型的人甚至可以犧牲職業的一些方面,例如放棄職位的提升,來換取三者的平衡。因此指導這類學生如何挖掘職業興趣,合理地處理工作與生活,解決好家庭事情與自我提升等關系,最佳地選擇享受生活的工作方式,在享受生活情趣的同時體驗到工作的樂趣。
4 運用職業錨理論應注意的問題
職業錨理論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有其重要意義和作用,讓學生認識自己的職業錨,運用職業錨來設計職業生涯。但是僅有“錨”是不夠的,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就業形勢下,通過培養學生的職業品質提高就業能力至關重要。職業品質是指個體或群體在行為、作風上所表現的思想、認識、品性等本質,具體表現在工作態度、社交技巧、意志品質等方面。職業品質教育是一項長期和系統的培養過程,通過培養學生的自我競爭力、自我調控力、社交能力和領導能力,幫助大學生建立良好的工作情商,提高學生就業的適應能力和競爭力,從而順利邁出職業生涯的第一步。
參考文獻: [2]徐凌霄,趙金秀.開展職業錨的認定構筑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J].中國高教研究,2004,(3):80-81.
[3]林國建.論職業錨理論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應用[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9,(3):28-30.
[4]梅光耀.廣東省大學生職業錨量表的編制與應用研究[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07.
[5]張冬梅,徐玲.大學生職業錨的測量及其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的運用[J].西安工程大學學報,2009,23(3):145-148.
[6]熊慧.“職業錨”理論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應用誤區[J].市場周刊·財經論壇,2004.7:113-114.
【關于試論職業錨理論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淺析生涯人物訪談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中的應用論文06-14
淺析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中的應用論文06-14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應用數學專業02-09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6C理論04-12
應用數學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08-22
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