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返鄉創業典型案例(通用11個)
案例,就是人們在生產生活當中所經歷的典型的富有多種意義的事件陳述。小編整理的返鄉創業典型案例,希望大家喜歡。
返鄉創業典型案例 1
綏陽縣王彈花家紡有限公司占地面積3千多平米,生產廠址位于綏陽縣風華鎮光明村。該公司成立之初,是僅僅只有幾個人的一個小加工作坊,得知有“三個15萬元”的扶持政策后,通過市場監督部門的幫助取得了扶持政策,解決了公司創立之初的資金短缺困難,使得到了長足發展;通過“黔微貸”獲取資金后引進先進的加工設備和棉花梳理技術;通過一年的.發展生產規模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公司將注冊資金從10萬增資到500萬元、加工人員從5人發展到27人、在全省發展專賣店50多家、解決就業人220人、年產值達400萬元。
該公司的發展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在公司得到發展的同時沒有忘記回饋社會。在2016年10月,該公司向綏陽縣蒲場鎮儒溪中學捐贈了5000元現金和60床棉被。
返鄉創業典型案例 2
“我們合作社目前參與的村民中,有一半是貧困戶。今年四五月賣出了18萬多公斤木瓜,人均增加近6000元的純收入!苯眨R山縣白山鎮興華村潤田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韋情告訴記者。
兩年前,90后大學畢業生韋情作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決定:返鄉種植木瓜。對此,父母和鄉親都不理解。
“大學學過種植技術,有一點理論基礎,畢業前又在市場上作了調查,覺得種植木瓜前景很好,而且它的周期短,200多天就可以出產品了,資金周轉快!蓖ㄟ^自籌40余萬元啟動資金,韋情和同窗好友歐學昌從村里流轉155畝土地,開始種植大白皮水果木瓜。
兩個創業的大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全用上了:采取水肥藥一體化技術,花費十幾萬元建設了滴灌設施。2016年夏天,當地遭受了40多天的高溫,滴雨未下。讓村民們認為“花多余錢”的滴灌設施,保證了澆灌,木瓜獲得了豐收。平時少有車輛的村子一下變得熱鬧起來,幾乎每天都有大卡車進來裝木瓜。
“沒想到啊,90后種地居然這么有出息!”看到兩個年輕人干得有模有樣,村里的群眾也起了種植的念頭。今年初,經過村委牽線,韋情帶領10名村民成立了潤田種植專業合作社。
記者了解到,目前向合作社下單的有北京、上海、成都、重慶等地的大客戶40多個,每個客戶對木瓜的需求量一年都是50多萬公斤。為此,韋情計劃3年內把木瓜種植擴大到500畝,帶動農戶種植200畝,形成村里的特色支柱產業。
返鄉創業典型案例 3
本報聯合山東理工大學校友聯誼辦公室、淄博汽車總站等單位為理工大200名貧困生募集回家車票。昨日活動消息一見報,聯通未來創業社社長李豫就撥通本報熱線,表示將拿出5000元創業收入作為此次“愛心車票”活動的扶持基金。
昨日,記者在山東理工大學見到了這位年輕有為的小伙子。據了解,在理工大團委的扶持和組織下,許多學生創業活動積極開展,聯通未來創業社是由團省委發起,山東聯通公司提供資金支持的公益類創業社團,通過活動和策劃項目等為有創業夢想的同學提供一個施展能力的'平臺。今年22歲的李豫告訴記者,他是理工大交通學院的一名大四學生,在聯通未來創業社創立之初就擔任了社長一職。這次獲知學校為200名貧困學子募集“愛心車票”活動后,從社團拿出了5000元作為對這項活動的資金扶持,這筆錢是創業社的同學們通過參加各種創意比賽,辛辛苦苦賺得,包含了每個創業社成員的辛勤付出。
山東理工大學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副主任張華表示,學校針對家庭貧困的學生開辦了“愛心超市”和“愛心銀行”,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也為社會各界捐資助學提供了交流的平臺。
天寒情暖,也許一二百元在您眼里不算多,但那卻是貧困學子回家的全部希望。有意為理工大貧困學子捐贈車費的市民和企業,可及時與本報聯系
返鄉創業典型案例 4
"9月1日,看著一箱箱生姜被商販“搶走”,瀘州市納溪區渠壩鎮九君村的左永福高興得合不攏嘴。他說,今年氣候好,試種的8畝菜姜和8畝姜種獲豐收,菜姜畝產達8000公斤,每畝純收入在2.5萬元左右,16畝生姜收入30萬元不成問題。除了自己掙了錢,左永福還帶動當地發展了幾百畝生姜,帶動了60多戶村民種姜致富。
左永福今年46歲,前些年一直在樂山、宜賓等地從事建筑業。一次偶然的機會,左永福發現樂山犍為縣生姜種植業不僅紅火,種植收入也很可觀,種植戶每年收入多則幾十萬元,少則也有六七萬元,而且不愁銷路。
村里沒有主導產業,鄉鄰都外出打工了,有大片土地適合種植生姜,我們回去試種,成功后再帶領村民種植!弊笥栏:褪Y權友不謀而合,利用自家土地各試種近20畝生姜,其中菜姜25畝,種姜15畝左右!叭ツ9月種植的菜姜,長勢好產量高,畝產在7500公斤左右,12元一公斤還很搶手。”左永福說,生姜采挖時地里很熱鬧,許多聞訊而來的銷購商都來搶購和預訂。
在左永福的帶領下,九君村陳祖權等20多戶村民紛紛利用自己田地種植生姜。種植期間,左永福和蔣權友不僅提供種姜,還全程免費作技術指導,讓村民都享受生姜種植帶來的.好 “錢景”。如今九君村生姜種植面積200畝,產值近400萬元。
“生姜之所以賣得好,還得益于我們獨特的營銷方式。”左福權說,去年他把生姜種植過程和生長情況掛上網后,吸引了一大批購銷商前來實地查看,不少購銷商與姜農協商,一次性買斷生姜收獲權,實行“包畝”收購,讓村民實現無憂種植。"
返鄉創業典型案例 5
昨日,在深圳打工已10年的湖北省鄖縣胡家營鎮上紅廟村35歲的農家女王萍,返鄉與村里簽訂了200畝茶園20年承包經營合同。
王萍一樣,近年來,鄖縣已有3萬余名外出農村婦女告別了打工生涯,立志在家門口干一翻事業。
前些年,由于發展環境制約,該縣大批農家女紛紛跳出山門走南闖北謀求新生,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同時也帶來了諸如留守老人、兒童養護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危及大局穩定。
近幾年,鄖縣大力實施推進“一主四化”和“一統三分”戰略,為“留守部隊”提供了廣闊的發展舞臺,眾多留守婦女“坐地生財”,鼓起了“錢袋子”。該縣因勢利導,大張旗鼓地宣傳培育典型,一個個“創業女星”、“巾幗能人”、“經濟女強人”脫穎而出,走向前臺。
載好梧桐樹,引得鳳還巢。日益優越的發展和創業環境,吸引了眾多外出農家女“回流”,她們拿出賺到的`“第一桶金”,或發展養殖種植,或瞄準加工運輸,或從事中介服務,在家鄉的山水間播種新的生活,孕育新的希望。
該縣因勢利導,在配套政策保駕護航的同時,積極為返鄉婦女創業提供全程服務,著力提高組織化程度和創業技能,成立種養、加工等各類協會6個,先后舉辦定向、特色等技能培訓500多場次,參培婦女8萬余人次,大多婦女掌握了“一技之長”。
茶店鎮櫻桃溝村返鄉的劉玉娥運用學到的養羊技術辦起養羊場,年出欄百余頭,,收入過萬元。胡家營鎮土地溝村劉正鳳返鄉后,學會養蠶技術,年純收入3萬多元,在她的帶動下,該村100多名外出婦女去年返鄉植桑養蠶,日子越過越紅火。
返鄉創業典型案例 6
白天戴著遮陽帽,穿梭在養殖基地,觀察鰣魚和南美白對蝦的生長情況,搭配飼料,調節水質;晚上拿著手電筒,在池邊棚間巡塘,這就是從事水產養殖的程龍的生活。
正值而立之年的程龍,個子不高,帶著眼睛,文質彬彬,怎么看也不像從事水產養殖這種臟活累活的人,但是骨子里那股不服輸的精神讓他走上了這條創業之路。
程龍是上海水產大學的高材生,憑著他優越的條件本來可以選擇科研院所或者行政部門,謀得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但是他毅然放棄了這樣的選擇,,而是走上了創業之路。
要想創業,談何容易,尤其是像程龍這樣剛出校門的大學生,經驗、資金都是他創業之路的絆腳石。缺乏經驗就去積累,他首先選擇到養殖第一線工作,先后在天津、上海、江蘇如東等多家養殖基地從事技術管理工作。在工作的過程中,他勤奮刻苦,多觀察、多思考,在短短的幾年內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隨后他又利用自己積累的人際關系,合伙投資創業。最后,在經過多方面的考察和研究后,選擇通港村這片熱土開始他的創業之旅。流轉了近百畝土地,投資約200萬元,經過5個多月的基礎設施建設后,他于2013年3月份順利投產,進行南美白對蝦養殖。由于他時機把握恰當,在6月份對蝦上市中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不僅如此,程龍在本地的創業,還帶動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輻射周邊的養殖戶,社會效益明顯。
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順利投產和初始的成功并沒有讓程龍驕傲,相反,他認為這一點成績只是創業之路的一個起點,要學習、改進的方面還有很多。目前,他成立了慧龍水產品有限公司,著手開始發苗種、加工等環節,延伸產品鏈條。他同時還進行鰣魚的溫室養殖,準備繼續將水產養殖產業做大做強。
返鄉創業典型案例 7
三臺縣靈興鎮豐收村二組的王慧玲從中國農業大學畢業后,家人本來希望她留在城里找個輕閑工作,但她卻毅然回到家鄉創業,建起果園,種植檸檬。她深信,只要努力,在農村也一樣可以大有作為。
“種檸檬好管理,不費工,結合生態立體種植、養殖,效益也很好!苯眨谕趸哿岬墓麍@,正在采摘檸檬的她對記者說。一個個檸檬像鵝蛋一樣大,黃橙橙地掛滿枝頭,林下,一群土雞正在爭搶食物。
利用在大學里學到的知識,王慧玲承包了村里的40畝山地,開辦了種植、養殖場。通過對山林的改造和綜合利用,在種植了30多畝核桃后,又試種了2畝檸檬。為了提高土地的'綜合利用率,發展林下經濟,她又在林下養土雞,實現了生態立體種植、養殖。林下養殖既能使家禽有了一個棲身之地,又能給果樹提供農家肥,一舉兩得。
王慧玲先后前往安岳等地考察取經,引進栽種了200株檸檬樹。今年就是檸檬的豐收期,預計產量可達1.4萬斤。“已經賣了一部分,收入5萬多元了。檸檬掛果季節長,到春節還可以采摘,預計還可以收入2萬多元。”她說,由于上大學時學的是農業,她把大學期間學到的知識充分運用到實踐中,總結出了一套適合檸檬生長的技術。
王慧玲在村里種植檸檬成功,經濟效益見好,這些村民都看在眼里!拔覀儚膩頉]種過檸檬,現在種出的檸檬在市場上好銷。還是大學生有眼光、有知識哦!明年,我也要種2畝檸檬!贝迕窭罟鹑A羨慕地算起賬,“市場上檸檬一斤賣5元,一棵檸檬能產70—80斤,2畝檸檬有約200棵,收入可達7萬多元,這個效益好高!”
返鄉創業典型案例 8
近年來,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下,我國農村創業創新呈現出可喜局面。在"互聯網+"及各地出臺的創業政策、搭建的創業平臺等支持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科技人員等返鄉下鄉創業。創業者將新理念、新技術、新方式等引入規模農業、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生產生活服務業和各類新業態之中,為農村的轉型升級注入新動力,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活躍農村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福建省南安市東北部山區的向陽鄉,聚集著一群扎根基層鄉村的創業者。他們懷揣創業夢想和對家鄉的眷戀,將在外學到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帶回鄉村,為農村的`發展帶來了一陣清新之風。
1990年出生的姚春僑畢業于集美大學,畢業后曾在廈門一家知名國企工作。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野豬養殖項目,涌起創業的激情。經過再三考慮后,他辭職返鄉創業,辦起了野豬養殖場。"目前野豬養殖投入的資金已全部回收了,一年下來的純收入約十幾萬元。"姚春僑介紹說;剜l當"豬倌"的想法一開始也讓朋友們不理解,但他憑著努力,慢慢把養豬場的工作帶入正軌。談到未來的發展,姚春僑表示將繼續堅持,逐步擴大養殖規模,拓展銷售渠道,讓更多的人能吃到好肉、放心肉。
1991年出生的吳亮亮畢業于福建漳州職業技術學院機械數控專業,畢業后曾從事金融行業。2015年,他了解到家鄉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輕人返鄉創業的情況后,也決定返鄉。他回家后繼承了祖傳的手工米粉制作手藝,邊學邊改良制作的方法,并根據客戶的需求,制作特殊食材的米粉。特色米粉推出后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吳亮亮還通過電商平臺進行網絡營銷,產品銷量節節攀升。"返鄉創業讓我最大的收獲不是賺多少錢,而是每天都能和家人在一起。"吳亮亮表示。
返鄉創業典型案例 9
貴州省赤水市石堡鄉大灘村的女青年尹翠萍,和丈夫穆仕龍一起在外面打工多年后,返鄉創業科學養殖肉牛致富,被當地群眾稱為“牛人”。
說起創業故事,還得從2015年2月說起。在外打工多年的尹翠萍夫妻倆,回鄉過年見體弱多病的父母在家從事生產生活困難,不忍心背井離鄉拋下二老,夫妻倆商量后決定就在家創業,順便照顧二老。恰好,在一次趕集的路上遇見了大灘村支部書記劉方濤,說到自己想在家創業,希望劉支書能指引一條創業的路子?紤]到當地草資源豐富和市場行情,劉支書建議尹翠萍辦養殖場養牛,并積極對接赤水市農牧局爭取到資金補助和技術指導。為創辦養殖場,尹翠萍先后到石堡鄉農技站和赤水市農牧局咨詢了專業技術人員,并參加了由農牧局牽頭舉辦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通過專業的學習和考察,尹翠萍從中看到了養牛的前景和希望。
當年5月,尹翠萍投資50余萬元,在村黨支部的.幫助下,流轉了6畝土地建了養牛場,8月引進了首批60頭西門塔爾和犁木贊牛,夫妻倆開啟了“牛倌”生活。去年8月,經過300多天的精心飼養,尹翠萍的牛已肥膘肉滿,一經上市便被客戶搶購一空,除去人工工資、草料、土地流轉金以及牛本50余萬,純收入30余萬元。同年10月,尹翠萍擴建養殖場,吸收了當地楊國友、馮世海、袁小強、楊國平等貧困戶利用“特惠貸”入股分紅,并讓貧困戶在養殖場打工割草料,一年僅工資就有7000多塊錢。
談到來年期望,嘗到養牛甜頭的尹翠萍臉上充滿了自信:希望國家在“三農”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并計劃再流轉部分土地種植牧草,擴大養殖規模,利用牧草喂牛、牛小便建沼、沼渣上地以及牛糞發酵培育食用菌等,走種養一體化的生態循環發展之路,吸收更多的貧困戶入股,念好“牛經”一起發牛財。
返鄉創業典型案例 10
5月9日,筆者從廣西來賓市興賓區良塘鄉王瓜村委房屋密集的村落區域往右拐進,一幅鄉村美景圖驟然闖入眼簾,遠山含黛,阡陌縱橫,水系交錯,風景格外秀麗。路兩邊的小溪清澈見底,池塘里的小龍蝦若隱若現,興賓區應時種養專業合作社仿佛坐落在一幅如詩畫卷中。
“我們淡水龍蝦養殖基地就是依托這里豐富的水資源建起來的。”黃靖在外從事餐飲行業十多年,憑著敏銳的商業嗅覺看到了龍蝦養殖在來賓市場的空白,再加上家鄉優良的.水土資源,黃靖返鄉創業的意愿不斷高漲。2017年春節,黃靖和在江蘇從事水產養殖十多年的表兄弟覃勇一拍即合,投資100多萬元成立了應時種養專業合作社。
目前,該合作社已建成40多畝的水田龍蝦養殖基地,其中30多畝已放入種蝦,現在已進入繁殖期,預計到9月份就可以售出。黃靖向筆者算了一筆賬:“按照小龍蝦每斤20——25元計算,每畝有600斤產量,產值能達到50萬元!
“這些種蝦都是從江蘇空運回來的。因為地域差異,在這里養龍蝦更加要注意水溫差異,還有龍蝦的生活習性和飲食習慣!庇兄畮啄曦S富水產養殖經驗的覃勇站在圍堰上,邊往池塘里拋撒飼料,邊向筆者介紹道!5月份還要引進澳洲龍蝦,投放12畝左右,把基地打造成為龍蝦養殖示范基地!
對于龍蝦養殖,兩個表兄弟充滿信心,已經一次性交清了八年的水田租金。由于本身就擁有好幾家餐飲店面,黃靖打算先自產自銷,等基地建設成規模后,再擴大生產,充分利用天然水源環境優勢,帶動家鄉父老一起養蝦致富。目前,村里已有十多家農戶有意向加入他們的合作社。
黃靖說:“等基地形成規模后,我們還要打造一個育苗基地,讓有意向養殖的村民能夠就近買到蝦苗,全村能夠形成合力,成為遠近聞名的龍蝦村,在一起脫貧致富的同時,填補來賓市場空白,讓本地人吃上本地蝦。”
返鄉創業典型案例 11
“你看看俺這一圈圈膘肥體壯的山羊,就是俺的致富‘金元寶’,每天看著它們悠閑地吃草,別提心里多舒服啦!”11月16日,商丘市梁園區水池鋪鄉劉李莊的養羊大戶王濤高興地說。目前,王濤的養羊場占地1200多平方米,山羊、綿羊存欄8000只,他每年自宰自銷羊肉純收入突破50萬元。
王濤今年41歲,2014年春季,一直在廣東、深圳等地打工的他回到家鄉,和妻子用打工掙來的60萬元在自家廢棄地里建起一個大型標準化養羊場,同時買回來母杜波山羊123只和59只小尾寒羊。從此夫妻倆早起晚睡在飼養場里忙碌,在他們的精心管理下,第二年山羊、綿羊存欄就達到900只。此后,羊只數量不斷增多。
“養羊最辛苦的就是產羔的時候,要天天守候在羊圈里伺候母羊,給小羊保暖,防止小羊被踩死或凍死!蓖鯘榻B說,他和家里人在母羊產羔期間,輪流看守母羊和羊羔,所以自己的羊羔成活率很高。
自建場以來,王濤一直堅持用玉米秸稈和花生秧粉碎后喂羊!爸饕莾r格便宜,養殖成本可以降低不少!睋鯘榻B,當地農民種植夏作物以玉米花生為主,每年都有大量的玉米秸稈和花生秧產生。許多農民嫌麻煩,往往是一燒了之,而這些恰恰是羊的好飼料。為此,王濤買來飼料粉碎機,并在養羊場里建起一個占地150平方米的`現代化秸稈青貯池。每年入冬前,他都會收購全村的玉米秸稈、花生秧粉碎后儲存越冬。
為了保證飼養的山羊、綿羊長勢快、肉質好,王濤在飼養過程中還會加入些麥麩、大豆餅等細飼料。因此他養的羊個個膘肥體壯,毛色油光發亮,羊肉無膻味、口感好。
2016年夏季,王濤又投資30萬元建起一個羊肉冷庫。他還利用網絡干起了羊肉“電商經銷”生意,目前他自養自宰的羊肉通過電商遠銷上海、廣東等地。同時,在他的幫助和帶動下,村里有18戶農民也搞起了家庭山羊飼養業。
【返鄉創業典型案例】相關文章:
典型創業案例分析(精選32篇)04-07
三大典型自主創業案例解讀201411-24
最具勞動爭議的典型案例07-31
案例點評職場新人典型表現11-04
創業人物的典型故事08-18
鼓勵返鄉創業 促進就近就業08-10
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08-04
十大勞動爭議典型案例02-22
農村創業成功案例08-08
2023創業故事案例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