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規劃要結合單位需求2016
我們在大學的時候會有一門課叫做大學生職業規劃,那么怎么做職業規劃呢?以下是yjbys小編整理提供的相關內容,快來閱讀看看吧。
大學生職業規劃要結合單位需求
從營銷學的角度看,大學生要找到工作,必須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用人單位需求何在?有一點是很明確的,它不是教育機構,旨在讓你進去繼續進修然后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它也不是慈善機構,因為悲憐你找不到工作而履行神圣的社會職責。它是什么呢?是勞動機構,是雇傭你進去“干活”的,因為你付出了它所需要的勞動從而以工資作為交換的形式。
遺憾的是,不少大學生卻不明白這個道理,一廂情愿地把用人單位當作是配合自己實現個人職業生涯目標的工具,喜歡就進去呆著,不喜歡就一走了之。
我曾聽到有位大學生高談闊論,一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樣子,便問了他一個問題:當你的雄偉藍圖不能在單位里順利實現時你怎么辦?他的回答很干脆:改造他們!我又追問了一句:如果他們不采納呢?答:離開他們,繼續尋找適合我的單位!
其實,與這位大學生持有相似看法的人還真不少。根據國家勞動部的“第一次就業調查”報告顯示,三分之一以上的大學生把第一份工作當成職業的跳板,而16%的人“沒有太多考慮”就選擇了第一份工作,結果是大學生就業后一年內流失率高達50%,兩年內的流失率接近四分之三!
應該說,大學生開始重視個人職業規劃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因為畢竟懂得要對自己的生命和前途負責了。但同時我們也留意到一種新的苗頭的滋長,那就是太過于關注個人發展而忽視了社會和用人單位的需求,以用人單位是否迎合或符合自己的職業規劃來作為選擇用人單位和繼續服務用人單位的標準。這種以個人為中心、追求自我價值最大化的“職業規劃”,不是社會發展所倡導的真正的職業規劃!真正的職業規劃,應是將個人職業目標和用人單位需求相結合的規劃,是在滿足用人單位需求的前提下實現個人職業目標的規劃!
那么,大學生在做職業規劃時應如何結合用人單位的需求呢?
首先,大學生要清楚用人單位的員工招聘需求。
在作出應聘選擇前,大學生要認真分析一下:用人單位為什么要招聘員工,希望通過招聘這些員工達到什么目的,有哪些具體的招聘條件,用人單位的這些信息與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和戰略是否吻合。千萬不要抱著“隨便做一做、大不了再換”的心態,那樣受傷的是用人單位,浪費寶貴光陰的是你自己。
其次,大學生要了解用人單位的階段發展需求。
用人單位在不同的發展時期有不同的重點需求,大學生要做的是思考并找出滿足這些重點需求的方法,并努力身體力行。如果你能為滿足這些重點需求而作出相應成果的話,你就有機會得到用人單位的賞識和重用。同時,在不同發展階段,用人單位對員工的期望也是不同的,在創始期更多的是需要員工多干少說,在迅速發展期需要員工邊干邊思考,在成熟期需要員工思考了再干。
最后,大學生要研究用人單位的戰略發展需求。
如果你希望在本單位有更好的發展,那就需要對用人單位的戰略發展需求進行研究,對用人單位的未來業務重點和崗位要求作出預測,并據此制定自己的中長期規劃。
大學生要認識到用人單位絕非成就自我的工具,而是提供有價值勞動的重要平臺,要踏踏實實地在滿足用人單位發展需求的前提下考慮如何實現自己的職業規劃目標。
大學生職業規劃如何影響就業落差
又到了畢業季,畢業生們口中談論最多的便是找工作的問題了。那么,在找工作的過程中,他們所找的工作崗位和自己剛進大學時的理想工作崗位又會有多少落差?對此,記者做了一項抽樣調查,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近五成學生表示就業落差較大。這又讓大家開始討論另一個問題,高校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那么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大學生的擇業就業究竟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五成畢業生表示就業落差大
大學畢業了,畢業生們面臨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找工作。那么畢業生們找到的工作自己滿意嗎?和自己理想的職業崗位落差大嗎?記者隨機選取了105名畢業生進行了抽樣調查,在這105名畢業生中,有85名本科生,20名碩士生,其中,82人在大學期間有接受過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或聽取相關講座,23人沒有接受過此類教育指導。一些學生表示,大學期間有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育或相關講座,但這類課程對于學生來說并非強制性課程,學生可以聽,也可以選擇不聽。
而關于現在的就業崗位選擇與剛入學時的職業崗位理想選擇落差有多大的問題時,有48人表示落差較大,占比為45.71%,39人表示落差較小,占比為37.14%,還有18人表示現在的就業崗位和自己剛入學時的理想目標崗位基本沒有落差。
蘇州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學工辦主任伯潔表示,現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各大高校基本普及,這一類的課程或講座貫穿于學生整個大學的學習過程,通過平時的引導教育,讓學生多交流自己的職業規劃,讓他們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前有一定的心理準備,鼓勵學生進入單位實踐,提前接觸就業環境。很多學生會在職業引導中受到“一定的啟發并引發思考,對自己未來的就業做出一些規劃,隨后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發展,最后畢業后的就業崗位與當初自己預期的就業去向之間的落差就會縮小!
多種因素影響就業落差
蘇州大學傳媒學院新聞傳播專業本科畢業生吳若瑤已經拿到了英國一所大學的入學通知,即將出國留學深造,就讀商科專業。她告訴記者,現在的這個結果其實和她剛進大學時的想法還是有比較大的出入的,大一的時候想要以后從事新聞“工作,于是我就去了新聞單位實習,可是在新聞單位實習過程中,我感覺這個行業并不適合我,于是我就轉變了方向!
于是,她從大二就開始準備雅思考試,準備出國留學讀研,往市場和公關方向發展。吳若瑤說,在大學期間學校有組織大學生職業規劃的講座,她也去聽過,但是感覺對自己的職業選擇沒有太大的影響,她還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自己畢業后的職業選擇方向。
而另一位蘇大金融工程研究中心金融工程專業的碩士畢業生李春輝說,他現在畢業后的就業崗位和他入學時的理想職業崗位基本沒有落差,他告訴記者,從本科考碩士那會兒就已經比較清“楚自己以后想要從事哪方面的工作,在研究生就讀期間,我也抓緊時間去金融行業內的一些單位實習,現在畢業了,我拿到了一家證券公司的of-fer,比較滿意。”
還有一位大三學生朱同學告訴記者,即將進入大四,身邊的同學有的對畢業后的職業規劃目標明確,但占少數,一部分人對于畢業后的期望職業還在思考當中,還有一部分同學則還是處于比較迷茫的狀態,其實也不是沒有想過畢業以后的“就業去向,只是自己還不清楚畢業后能做什么工作,所以還是處于一個探索的過程中,現在也有初步的方向,想在管理方面嘗試,找的實習崗位也是項目管理崗位!
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較薄弱
在采訪中,不少學生表示他們對于學校組織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比較大的自由選擇空間,
因此,在身邊的同學中,那些很想從中學習的學生會比較積極參加,而更多的學生可能只是浮于表面了解,甚至對此并不關心。據蘇州大學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副主任黃文軍介紹,根據學校對學生調查的有關數據顯示,九成以上的學生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和發展方向是比較困惑的,六成以上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理解也比較粗淺,很多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不以為然,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比較薄弱。
他舉了一個例子,“一個性格內向的學生選擇了營銷專業,在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規劃導師一般建議性格內向的學生是不適合從事營銷行業的,而對于膽子大的學生來說,是不適合從事會計或者法律等職業的,因為膽子大的人容易跨越規則或界限,這并不利于其職業發展。”學生不懂得勝任力模型,當學生的能力模型與雇主的需求不匹配時,就會產生就業落差。
職業規劃教育要回歸人本身
在與蘇州市職業大學大學生就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張國良的溝通中,張國良也談到在大學課程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慢慢成為了必修課,課程對學生的職業生涯喚醒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使學生進行了深入的自我認知。張國良說,但對大多數學生而言,自我了解的結果是產生若干意向職業,但職業是什么樣的,符合是否代表能做,這都需要學生去進行職業探索!斑@就非常需要社會力量介入校園課堂,社會教育資源可以帶給學生企業實踐,用學生的實踐經歷去探索職業,能夠幫助學生重新認識職業,找出差距,確定提升方向,從而讓大學中的學習更有針對性!
將社會教育資源引入大學課堂,可以非常有針對性地讓學生進行職業探索,項目是大學課堂的延伸,能夠讓學生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項目讓學生對目標職業中的職場人士進行訪談來了解職業環境,通過職業體驗來認知職業,熟悉職業的工作任務,在畢業前就能夠勝任職業要求。在這一整個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實踐探索來澄清職業規劃中遇到的困惑。
黃文軍說,目前學校的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也在探索轉型中,“大學生需要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為了讓學生能夠提高自己的能力,找到能勝任并且適合自己的工作,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也在拓展培養路徑和培養通道!焙芏鄬I行業的培訓、考驗培訓等,從學生入學就已經開始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長期的課程教育,也是一種精細化管理,而其核心就是針對學生的個性提升其能力,讓他們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大學生職業規劃要結合單位需求】相關文章:
大學生職業規劃要結合單位需求11-16
大學生要結合單位需求做職業規劃02-25
職業規劃要結合用人單位需求02-20
職業規劃應結合用人單位需求11-26
大學生實習應與職業規劃結合11-19
職場需求引發職業規劃快速來臨02-20
大學生求職要學會揣摩單位求才心理11-11
跳槽高峰來臨 職業規劃要先行11-11
培訓,沒有需求就是需求11-24
志愿填報要與職業規劃相結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