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部讓大學生少奮斗10年的成功寶典
一、讀大學,究竟讀什幺?
樹可以在校園年復一年地生長,而我們卻注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只有遠離不學無術的老師,才能真正得到大師的真傳……大學四年沒有安心在圖書館好好看過幾本書,那怎能算是讀過大學……和畢業以后的生活比較起來,大學期間不是天堂還能是什幺……盡管每次網到魚的不過是一個網眼,但要想捕到魚,就必須要編織一張網……
二、自我定位:人生三國志
不走彎路就是捷徑……仕途,商界,學術。此所謂人生之三國……與其跟一百個人去競爭五個職位,不如跟一個人去競爭一個職位……學術精神天然的應當與塵囂和喧嘩保持足夠的距離……商場不忌諱任何神話。你也完全可能成為下一個傳奇……幾乎每個人到了大學畢業的時候都會覺得四年時光只是彈指一揮間。四年前走進大學的時刻恍如昨日,可是,突然間卻發現自己已經要背起行囊離開校園了。每個學期開學的時候大部分同學或許都會告訴自己:新的一個學期來了,我一定要好好珍惜這個嶄新的學期。可是,還來不及想好怎幺珍惜,期末考試的鐘聲又已經敲響。一個學期比一個學期過得快,一眨眼就被時間送到了畢業的季節。我想這或許只不過是時間跟我們進行的一場游戲吧。就算真的只是一場游戲,那我們又如何才能在這場游戲里面勝出?要想走更遠的路,既要馬不停蹄地趕路,還要盡量不走彎路。不走彎路就是捷徑。為了不走彎路,一開始就要明確自己的目標,并且矢志不渝地朝著這個目標前進。沒有目標注定要兜圈子,目標不能恒久也照樣可能南轅北轍。我曾接觸過的一個人可謂是鮮明的例子。他大一的時候一心想著畢業以后讀金融學專業的研究生,于是買了很多關于金融學的教材和專著。可是,兩年以后,他卻發現自己對計算機更感興趣,書包里的貨幣銀行學、微觀經濟學便換成了C 、Java和數據庫。到了大四快要考研報名的時候,他突然覺得考研其實并沒有想象的那幺重要,并且找到了一份比較滿意的工作,于是索性把考研報名費也節省了下來。不思進取自甘墮落的人我們或許會“怒其不爭”,而自強不息勤奮刻苦的人如果因為走了太多的彎路而最終一無所獲,我們更加會“哀其不幸”。對于前一種人,我在這個章節不想鋪陳任何的墨水用來使他們從自甘墮落轉變成自強不息,自助者天助,而如果自己都放棄了自己,我想就算天助也沒用了,更何況我不是天。對于后一種人,我倒是很想展開來好好談談的。畢竟我自己就曾經走過太長的彎路,并因此而錯過了太多的東西。
三分天下
大致說來,每個人大學畢業以后有三條可供選擇的路:仕途,商界,學術。在此專題中,我主要從這三個方面來談談人生定位的問題。至于其余角度的人生定位,我將在后面的專題中分別予以闡述。“入仕為官”指進入黨政軍和其它一切“吃皇糧”的事業單位。大學里不從事學術研究的行政人員應該也算是仕途中人。“商界”所指的是以營利為目標的市場主體及其從業人員。而學術之路主要是指獲得一定學位、在某個學術領域有一定造詣之后,于大學或者其它學術研究機構專門從事教學和學術研究。一些企業的技術研究人員似乎也可以歸入到學術的行列。當然,上面這種分類在邏輯學上未必會很周延。有一些職業,譬如醫生,似乎被歸入以上三個陣營的任何一個都有點兒牽強。還有一些職業則似乎可以歸入不止一個陣營,比如黨校的老師、國企的高管等等。但是,從整體上來說,將這種分類方法作為人生規劃的邏輯起點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廓清了以上三條職業道路之后,需要考慮的問題便擺到面前了:我自己究竟適合走哪一條路?只有先決定做商人,才能考慮在哪一個行業做生意,也只有決定了做學術,也才能更好地考慮自己究竟在哪一個專業領域繼續發展。雖然目前情況下決定的事情會因為很多無法把握無法預知的因素而改變,但是生活無非就是把握目前所能把握的。朱元璋最初只是想當一個節度使,可是最后他卻陰差陽錯地當上了明朝的一把手。假如他最初的目標只是擁有一間作坊,或許他最終頂多只能成為一個豪商巨賈而已。甚至他可能一事無成,因為適合當皇帝的人未必適合做商人。上文關于人生方向的分類方法跟大學生基于專業分類而形成的思維方法大相徑庭。任何一個專業的人都可能走上這三條道路中的任何一條。一個中文系的學生可能畢業以后進入政府機關做秘書,若干年后謀了個一官半職;也可能進入各行各業的公司,進電視臺或報社,時機成熟了就自己開個公司當老板;還可能讀了碩士接著讀博士,最后留在大學當了一名老師,若干年以后成為了國內先秦文學或者《紅樓夢》研究的泰斗。我大學時班上32個人學的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可是畢業兩年之后,我們這些人早已遍布各行各業。有些人進了黨政機關或者軍隊;有些人眼看就要讀博士,畢業以后很可能留校任教;還有一些人,包括我在內,在不同地域不同行業的公司里忙碌著,在大大小小的商務區和寫字樓之間穿梭著,奔波著。
我一個高中同學畢業于華東理工大學,他大學期間的專業是高分子與材料科學,按照正常思維來看,這種專業的畢業生大抵應該是做學問或者是技術性的工作吧,可我這位朋友自從走出校門就從來沒有沾過技術的邊。他因為性格非常開朗,天生就是一塊做生意的料,所以選擇了做市場。兩年時間下來,他如今已經成為上海地毯界一名盡人皆知的銷售精英了。別人出門擠公交的時候他出門打的,別人出門打的的時候他買了輛福特。如果他一門心思呆在實驗室研究高深的高分子與材料科學,現在還不知道會有多郁悶呢。所以,對于還在大學里求學的學生來說,思考自己以后的人生發展方向,不應該受到專業方面太多的束縛。那幺,在做職業規劃的時候究竟應該考慮什幺因素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有一件事情是至關重要的:研究自己,發現自己。我們經常會聽到兩個詞語:社會悲劇、性格悲劇。社會背景確實會造成悲劇,可是在同樣的社會背景下,哪些人成為悲劇哪些人成為喜劇則主要取決于性格了。而這個世界上絕對不會有任何人會比你自己更容易了解自己,永遠不要奢望突然有一位高人來告訴你你的性格是什幺、你適合做什幺。所以,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自己、研究自己,這是以后取得事業成功的前提條件。因為只有充分了解自己,才可能知道自己最適合從事什幺,也才可能朝著自己最適合從事的方向不斷積累不斷努力。
【一部讓大學生少奮斗10年的成功寶典】相關文章:
寶典:“職場五魅”助你成功11-11
創業寶典:禮儀——個人成功之本11-11
畢業生成功求職的葵花寶典11-09
世界500強高管的求職成功寶典11-11
八條助你成功,就業實習“寶典”02-21
見習大學生總結 “面試寶典”11-19
9條經典忠告 讓你少奮斗5年02-27
應對招聘高峰:大學生求職寶典11-11
男人職場心理學 讓你少奮斗30年02-16
應對招聘高峰:大學生求職寶典_綜合指導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