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架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國企
公平的說,國企對中國的貢獻是巨大的。在改革開放之前,當時中國經濟是分配制,并無市場可言。國企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其目的也包括完成國家的戰略,但并無盈利要求。而今天的中國已是市場經濟(至少是半市場經濟),國企的性質也不完全等同于建國之初。包括國企在內的大型企業對就業、GDP的貢獻上還沒有中小型企業高,而在獲得國家貸款、政策優惠上卻遠遠超過其它企業。雖然國企還擔負著一些國家戰略之責,但是,一些國企依賴國家政策在眾多行業中享有壟斷地位,不是兢兢業業干好本職工作,完成國家戰略,而是為盈利而不擇手段,造成許多問題,挾持中國經濟發展。但不要誤解,筆者并不是說要解體國企,而是要強化國企的競爭意識,利用市場而不是壟斷地位來公平、公正的發展。
政府曾提出要建設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規模效益本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基本規律,但我們達到這個目的不是通過市場經濟的途徑,而是通過行政命令。當國家實力弱時,只能集中國家力量辦事,此為沒有辦法的辦法。但事實上,我們發現,多少國企是利用國家資源而投機于非經營范圍內業務;又有多少國企投資不講效率,造成可怕的浪費?
這些年,一些國企投身于房地廠,甘做地王的的事例太多了。據2012年的數據,國企中涉及房地產業務的就達80%。其后果只能是造成對房價的不合理攀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不僅如此,一些國企們還不守規矩。今年上半年,發改委在北京“一房一價”查出來的違規樓盤名單里,竟有8成是國企,F在,房產市場有些松動,一些國企又投身到商業地產、寫字樓。在北京,國企成了寫字樓市場的主力,然后轉手出租。這對寫字樓租價的飆升起到很大的影響。此前,中央政府對房地產三令五申的調控卻無結果,一些國企視中央的命令置若罔聞,對中國樓市泡沫的形成不是沒有責任的。
在對海外的并購投資中,國企依靠國家保障獲得了雄厚的資本。國有大型汽車集團在對海外并購上取得了巨大成績,可喜可賀。但我們也看到另外一些國企為并購而并購,為投資而投資,虧空巨大(見下圖)。比如,中航油、中國鐵建[4.02-2.43%股吧 研報]都是教訓。在另一方面,國企對科研的費用卻少得可憐,僅為利潤的0.7%,比民營企業的3%~5%還低。沒有堅強的.研發,長遠的發展怎能得到保障?
渤海溢油事故自6月以來,到11月國家海洋局仍報告有油花溢出。而國家海洋局在公布溢油事故調查結論時也只涉及康菲石油,而對中海油只字未提。但大家都知道,中海油在其中起到多少負面作用。最近,國內人民幣貶值問題激起波瀾。大家擔心是海外熱錢的結果,但卻沒有想到國內企業在其中的作用。此下文再談。
12月9日華爾街日報報道,揚子江船業有限公司(原為國企)在第三季度的三分之一的利潤來自放貸。事實上,在第三季度,全國18%的社會融資來自于企業間(包括國企)的放貸。企業不擴大生產、提高質量,做放貸為何?企業的不專業性令人吃驚。還有報道,國內一些企業利用交易銅并通過銀行來做無本買賣。銀行、企業各自得利,但卻造成市場上銅價的飛速飆升。也導致國內遠遠高于實際需求的銅儲量。目前,國內銅的儲量已超過全美國的一年生產需求。央行不得不下 禁令,禁止這種通過對銅的投機融資后,世界上銅價隨后從近1萬美元單價的高位上暴跌。中國作為一個整體實際上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而始作蛹者就是國內的企業。這令人痛心疾首。目前,這種投機現象又在國內企業中通過央行還沒有禁止的大豆市場蔓延開了。企業什么時候能專心干正事,把質量、技術弄上去,而不是綁架國內的經濟秩序?
吳敬璉最近強調,中國經濟是半統治半市場化的共同體,反映在盡管國有經濟并非是國民經濟的主體,但仍舊控制著經濟的“關鍵性領域”,國有企業依舊在石油、電信、鐵路和金融等領域具有壟斷地位。我完全同意。如何改革國企,使它能在一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中競爭,而不是成為綁架中國經濟發展的力量是我們迫切要完成的。
【綁架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國企】相關文章:
中國企業家劉永言如何創業06-23
中國十大暴利行業10-25
求職故事:國企的用人標準09-17
我的國企求職故事09-01
我的國企求職經驗08-27
未來中國十大暴利行業10-24
中國十大暴利行業有哪些10-24
國企英語面試問題09-16
國企新員工培訓心得09-26
應聘國企面試常見問題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