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外遷樣本調查:中國制造變越南制造
張強(化名)是越南一家代工工廠的小企業主。他在國內時靠做五金起家,2012年到了越南河內以后,生意愈發紅火。目前,凡是能夠賺到錢的代工單子他都愿意接。
“國內的五金制造業近年來一直受到反傾銷調查的限制,很多工廠由于沒有進出口權,只能靠貿易公司幫忙,各種費用算下來有時甚至會超過貨值本身。因此,很多商人都把越南做為進出口的一個中轉站。”張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進出口的中轉站
“現在國內遷到越南的工廠主要有紡織、鞋帽、五金、家具建材、機械零配件幾大行業,主要以小企業主居多。”張強向記者介紹,由于國內制造業利潤不斷被壓縮,以及產品出口受限等原因,很多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正在加快外遷的步伐。“小企業在越南主要是對原材料進行簡單加工,一方面可以直接在當地市場銷售,另一方面還可以再出口到歐洲、美國,甚至是運回中國。”
事實上,越南已開始成為中國對外進出口的一個中轉地帶。
中國的五金行業是典型的出口型行業,也屢遭反傾銷調查等貿易措施。張強表示,近年來由于貿易摩擦不斷,五金出口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今年一季度國內的生意比上年同期淡了近60%,寧波、義烏一帶的五金制造公司也開始漸漸向東南亞地區轉移。
他解釋稱,越南有眾多的華人華僑,國內小企業主想要去越南發展,必須要依靠當地華僑的勢力。“這些華僑既是保護人,同時又是介紹人。貨物進出口的申請,只要有人介紹、有錢打點就可以拿到。”
張強表示,在越南做生意必須要面臨政策變動等風險。“越南目前的經濟環境類似于我國上世紀的60、70年代,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為了規避風險,很多小企業都在越南和中國同時設廠,在越南只做較為基本的原材料粗加工,然后再進口回國內進行深加工。”
據了解,很多小企業主都采取在國內找客戶接單,再由越南工廠加工制造,最后出口回中國的模式賺錢。“越南還是海外產品進入中國的一個中轉站。歐洲、美國的貨物先運至我國的香港特區,然后再到達越南,由廣西口岸最終運至中國,從而打破國內進口高關稅的束縛。”
“游牧”的制造業
統計顯示,在過去5年中,越南海外資本投資平均每年有22.16%的增長。
晉億集團駐越南的一名管理人員余先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越南正成為制造業企業遷徙的重要目的地。相對于中國來說,越南最具競爭優勢的是人力成本、廠房租金以及政策優惠等。
“越南的人力成本約為中國的2/3。目前國內的普工月薪已達到3000~4000元,越南還不到2000元人民幣。同時,廠房租金方面也只相當于國內的1/3左右。事實上,越南最具吸引力的是其稅收優惠,外資企業在越南前3年免稅,第3至5年稅率為5%,其后稅率約為10%左右,低于國內的水平。”
深圳市邦達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的'東南亞物流運輸公司,其海運部負責人黃女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幾年來由國內向越南、柬埔寨等國家搬遷的工廠數量正在逐年增多。
“目前國內制造業搬遷的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為外資企業,比如今年以來很多日資企業開始將工廠整個撤出中國;另一種是國內的小企業,他們將二手機械設備通過海運送到越南,再在當地開設工廠,一般情況下使用小型機械的工廠搬遷只需要2個集中箱就能完成,運輸費用約為十幾萬元,再加上機器費用、廠房費用,總共大概只需要70萬~80萬元。”
然而,同中國一樣,越南的制造業也在飽受通貨膨脹、地租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在2005年,我們的工廠只要70萬(越南盾)就可以招到人,現在這個價格已經漲到300萬了。另外,由于勞動力素質等原因,在國內一個普通技術工人能做的工作,在這里往往需要2個人來做。”余先生表示,正因為如此,現在部分進入越南的工廠已開始準備遷入人力成本相對更廉價的緬甸等國。
制造業,如今好比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一般正進行著不斷遷徙的歷程。
/原因解析/
“轉、逼、壓、接”四因素促成制造業“下南洋”
幾百年來,大批華人漂洋過海來到東南亞國家謀生,被稱為“下南洋”。隨著當今世界進入到經濟全球化時代,近年中國制造業“下南洋”也漸成趨勢。
【企業外遷樣本調查:中國制造變越南制造】相關文章:
中國制造+互聯網須警惕三個陷阱07-24
加工制造業創業好項目03-30
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就業方向03-24
2016年制造業新員工培訓計劃04-02
關于德國機械制造業的就業前景分析03-31
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06-21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職業生涯規劃書參考(精選6篇)04-12
中國留學日本學生就業意向調查情況11-17
境外注冊中國投資企業怎樣認定居民企業身份06-18
惕職場充電變“漏”電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