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勞動力價格與勞動力成本:不同變動趨勢

        時間:2024-09-29 01:49:51 職場動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勞動力價格與勞動力成本:不同變動趨勢

        最近幾年以來,中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正在上升似乎已經成為官產學三界的一種主流看法。隨之而來的是對進一步提高勞工工資水平的擔心,對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狀況的種種憂慮。但是,對于這個“主流看法”,我持懷疑態度。因為,存在著諸多似乎與之相悖的現象。

        悖論一:近十年以來,國內消費不足尤其是居民消費不振始終是困擾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問題,由于國內消費不振,我國的經濟增長嚴重依靠投資與出口拉動,國民經濟結構因此嚴重扭曲。居民消費不振,主要原因是普通勞動者的收入水平低,增長緩慢。

        悖論二:在國民經濟19個部門中,與中國產品國際競爭力關系最為密切的制造業,其平均工資水平排倒數第五,不及金融業的一半,而在工業發達國家,制造業的平均工資水平一般與金融業等我們視為高收入行業的部門是大體相當的。因此,今后的發展趨勢應該是提高我國制造業的工資水平,縮小與金融業等部門的收入差距。

        悖論三:在中國,勞資雙方就工資進行集體協商,可以說是剛剛起步,至今為止,能夠真正代表勞動利益與資方進行工資談判的組織可以說是幾乎沒有,一邊是雇傭幾百上千甚至幾萬工人的企業,一邊是一盤散沙的勞工個體,只要懂得經濟學ABC的人都知道:這樣的勞動市場結構,工人的工資水平一定是低于雙方力量均等下的均衡工資水平。實現均衡,勢必要求提高勞工工資水平。

        悖論四:產業升級緩慢,以出口為導向的加工貿易產業在沿海地區至今仍占相當比重,因此,對低技能勞工的需求一直非常強盛。如果勞動力成本迅速上升,依靠廉價勞動力的加工貿易型產業將很快退出沿海地區。事實是2002年之后,沿海地區甚至有了更大發展。

        當然,對于這些以及更多未能一一舉出的悖論,可以有各種各樣甚至完全相反的解釋。因此,回答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是對中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進行全面系統地實證研究。

        在討論勞動力成本問題時,首先需要明確討論的對象。我認為,勞動力成本與勞動力價格,雖然相互聯系,但卻是兩個概念。

        勞動力價格,是指購買一定時間的勞動力使用權所支付的貨幣價格,通常稱之為工資,在不嚴格區分的情況下,也可以把它作為勞動力成本,但是,由于每個勞動者在單位勞動時間里可以完成的工作量是不同的,因此,單純根據勞動報酬的大小,是無法確定產品成本中的勞動成本高低,從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單位時間的勞動報酬,是勞動力價格而非企業生產中的勞動力成本。在嚴格意義上,勞動力成本,是指生產單位產品或服務所要支付的勞動報酬。只有這樣定義的勞動力成本才與單位產品成本從而價格以及目前所討論的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直接有關。這個成本在國際上被稱為單位勞動成本。它是衡量勞動成本高低的基本指標,也是觀察一國一地區乃至特定產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我們下面的討論是建立在單位勞動成本的概念基礎上。

        我們研究發現:1999年—2012年,我國制造業小時勞動報酬和勞動生產率呈現以下變化特征:

        (1)小時勞動生產率和小時勞動報酬都呈較快增長態勢,但制造業小時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15.16%,比小時勞動報酬增速(13.81%)高出1.35個百分點。

        (2)制造業的單位產出勞動力成本在1999年—2004年間逐年下降;2004年之后雖開始呈上升趨勢,但是2012年仍然低于1999年,前者僅為后者的88.9%。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所說的勞動力成本是指單位勞動成本的話,中國近十年的變化趨勢是下降的。

        我們進一步進行國際比較研究發現:

        (1)到目前為止,與發達國家及地區相比,我國制造業單位勞動力成本仍然具有絕對優勢。2012年,我國制造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僅為美國的30.35%、中國香港的48.23%、日本的31.73%、德國的19.24%、英國的25.79%、意大利的24.56%、法國的27.44%、荷蘭的22.58%、韓國的22.69%、新加坡的20.07%、中國臺灣的53.98%、俄羅斯的22.22%。

        (2)與發展中國家相比,目前我國制造業單位產出勞動力成本也是最低的。2012年,我國制造業單位產出勞動力成本是巴西的13.74%、墨西哥的30.85%、印度的30.27%、印尼的78.21%、菲律賓的14.44%、泰國的62.84%。

        (3)從動態上看,我國制造業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在不斷強化中。2002年—2012年我國制造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不升反降。然而,我國外商投資主要來源地和主要貿易伙伴以及吸引外資和產品出口的主要競爭國的單位勞動力成本卻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

        總體而言,1999年—2012年我國制造業單位勞動力成本年均增速為負數,也就是說,所謂我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上升的說法,就1999年以來的數據而言,是不能成立的。得益于單位勞動力成本的負增長,我國制造業的產業競爭力因此進一步提高了。

        以上是就制造業整體而言,制造業內部各個行業的情況又如何呢?我們把制造業中的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皮革、毛皮、羽毛(絨);木材加工及木、竹、藤;家具制造業;造紙和紙制品制造業;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列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其余算作資本密集型行業。研究發現,就勞動密集型與資本密集型產業看,趨勢不同。

        按廣義勞動力成本(工資+非工資費用)計算2012年制造業分行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資本密集型的單位勞動力成本要低于勞動密集型。2012年,制造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為0.283,其中,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均值為0.324,而資本密集型行業的均值為0.225,比勞動密集型行業低0.99。就動態而言,1999年—2012年,勞動密集型產業中約有一半行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是在上升的,但是有一半仍然是下降的。而資本密集型產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則基本上是下降的。

        近年來,反對進一步提高制造業勞動報酬水平的一個重要觀點是我國制造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已經利潤微薄。提高勞動報酬將會導致大量企業倒閉、工人失業、勞資兩虧。

        【勞動力價格與勞動力成本:不同變動趨勢】相關文章:

        2002年北京市勞動力市場供求趨勢11-11

        2003年勞動力市場六大趨勢11-11

        2001年北京市勞動力市場職業供求趨勢11-11

        中國勞動力成本上漲致向陽科技嚴重虧損11-09

        培訓是免費勞動力的幌子?11-11

        陜西啟動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行動02-25

        未來中國的勞動力將流向何方11-11

        借試用期榨取廉價勞動力11-17

        北京勞動力市場緣何供大于求11-11

        深圳:勞動力市場工資水平看漲11-11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