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口紅利漸行漸遠 廉價用工時代將終結
當人口紅利漸行漸遠,用工矛盾時隱時現,我國經濟該如何應對:是抱殘守缺,還是斬尾求存?不少產業界人士和專家認為,“廉價用工”時代即將退出歷史舞臺,提高生產效率,向產業鏈高端謀變迫在眉睫。
人口紅利創造中國傳奇
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除得益于高效的體制機制和豐富的資源稟賦外,還得益于充沛的勞動力供給。改革開放30多年來,依靠全球首屈一指的廉價勞動力大軍,我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據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統計,勞動力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26.8%,也就是說,僅人口紅利一項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就達1/4強。
我國轉軌時期的經濟增長充分利用了人口紅利。據江蘇南通一位陳姓建筑包工頭回憶,十幾年前,他經常組織人馬到外地接工程。“那時候,出了正月十五,在附近幾個村招呼一聲,就能拉上百來號人。到東北干上大半年,每人分五、六千塊錢回家,大家都很高興。”
今年60多歲的陶炎平是江蘇常熟一家紅木家具廠老板,上世紀90年代是他的“黃金期”。那時他雇上兩名木工、兩名雕花工和一名油漆工,吃住都在廠里,每個月用于員工工資的支出只有3000多元。正是靠著那一時期的資本積累,他在農村蓋起了兩層小樓,幫兒子在市區買了房子。
“在整個改革開放期間,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持續增加,比重不斷攀升,這種人口結構特征保證了經濟增長過程中勞動力的充分供給,突出表現是農村勞動力大規模向城市非農產業轉移,同時勞動力成本相對低廉。”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張二震分析,由此形成的人口紅利延緩了資本報酬遞減的過程,為經濟增長提供了額外的源泉。
“用工荒”預示人口紅利漸行漸遠
記不清從什么時候起,一些老板常掛在嘴邊的“缺啥都不缺人”“啥都不多,就是人多”等“唱詞”悄悄遠去,用工難現象在我國長三角、珠三角甚至中西部地區的一些企業逐漸增多,“招不到人”的情況越來越普遍。
記者沿著南京棲霞區馬群新街前行,發現臨街不少店鋪都在招聘服務員。“缺人,尤其是缺服務員,到人才市場發布招聘信息基本沒效果,真是急死人。”一家飯店負責人對記者說。
用工短缺的不僅是餐飲服務員,電子、制造、家政等行業都存在嚴重的用工難現象。蘇州市滄浪區人力資源市場的一位工作人員說,近幾個月來勞務市場求職的人明顯減少,很多用人單位來了多次收獲不大,索性就不來了。
招不到人糾結,招到人卻用不起更糾結。記者采訪了解到,去年以來人力成本漲幅速度堪稱近10年最快,吞噬了部分企業利潤。江蘇常州某大型商貿企業負責人給記者算賬:員工拿到手的工資為每月1800元,企業繳納社保、住房公積金等費用后,實際為員工支付的勞動成本為每月3200元左右,加上年終獎、逢年過節福利支出,算下來一個員工的勞動成本每年需要4萬多元;企業用工成本幾近上升20%,再算上原材料、物流、財務等成本,企業目前的毛利率僅維持在10%左右。
江蘇城南建設集團項目經理鄒林茍告訴記者,“現在的用工行情是,瓦工每天工資200元,木工每天400元,少于這個數沒人干。綜合算下來,做一個工程的利潤太低了,只有6%-7%”。
頻頻拉響的用工警報從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經濟發展的人口紅利窗口正在關閉。據國家統計局人口專家預測,2013年以后,我國的勞動力資源會逐步下降,2020年以后下降會更快。“每個國家都會遭遇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的轉折點,即勞動力需求增長速度超過勞動力供給增長速度,從而導致工資水平上漲,這意味著人口紅利時代的結束。”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副教授邵曉瑩說。
告別廉價用工的“美好”時代
當人口紅利漸行漸遠,用工矛盾此起彼伏,我國經濟又該如何應對?
“要確保員工持續增收”。江蘇紅豆集團總裁周海江的話一語中的。目前,紅豆集團車間已全部開工,老工人返崗率接近100%。隨著全鋼子午線輪胎項目的投產,企業今年還新招收了1300多名工人,這在用工頻頻告急的長三角地區顯得格外耀眼。
周海江告訴記者,近兩年來,企業多次上調員工工資,明確生產一線熟練工(學徒工、輔助工除外)年收入必須達到4萬元以上,員工平均漲薪幅度達到60%。
30歲的郝玉梅來自安徽宿州鄉村,2005年開始在紅豆集團外貿車間工作,如今身為車間組長的她月工資已接近5000元。夫妻倆攢錢買了房子,去年底拿到了鑰匙。“今年小孩就能從老家到無錫上學,終于有了安穩的感覺。”
收入的增加,凝聚了人心,但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向價值鏈高端邁進才是應對人口紅利衰減的根本之策。
江蘇張家港富瑞特種裝備有限公司是國內最早從事液化天然氣應用裝備研發的企業之一,擁有員工1800多名。而在7年前,它還只是個生產鍋爐容器的傳統制造業企業。“本地制造業集中,為爭奪人力資源,在薪資待遇上攀比。”富瑞特裝副總經理張建忠說,面對勞動力成本水漲船高的壓力,他們選擇了一條斬尾求存之路,把目光投向新能源領域剛剛興起的液化天然氣。
2005年至2012年間,企業每年都要投入四、五百萬元用于研發,2012年以后研發投入更高達上千萬元。“那時我們的年銷售不足5000萬元,幾乎拿出所有家底搞研發。”通過自主創新優化產品結構,企業的毛利潤率始終保持在30%左右,附加值的增加消化了不斷上升的勞動力成本。
“人口紅利使勞動力數量、質量和價格具有明顯優勢,并得以形成和保持很高的儲蓄水平和資本積累率,使得主要依靠投入的經濟發展方式足以支撐我國經濟高速增長。但隨著人口紅利的衰減和勞動力供需矛盾的凸顯,經濟發展方式向依靠生產率提高轉變迫在眉睫。”
【人口紅利漸行漸遠 廉價用工時代將終結】相關文章:
我的職場故事——漸行漸遠11-18
大學生低門檻創業者漸多11-19
氣溫漸高職場悄然起變化夏天求職應注意儀表11-11
大學生求職意識漸早大一開始擔憂11-11
媒體醫務制造業漸火 新加坡專業人才需求量大_求職故事11-29
“六絕招”終結員工集體跳槽11-11
眼淚,打工一族最廉價的擁有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