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國社會保障支出僅為財政12%遠低于西方國家
誰補養老金缺口?
由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等牽頭撰寫的研究報告《化解國家資產負債中長期風險》最近預測,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
測算,截至2012年底,中國養老金個人賬戶記賬額1.9萬億元,其中做實賬戶僅2039億元,由此導致了1.7萬億元的缺口,2011年的養老金缺口比這個數據還要大。
“社保資金的缺口涉及到轉制成本等復雜問題,從長期來講要特別加以關注。”6月14日,西南財經大學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林義告訴記者。
一些業內人士建議,增加社會整體財富,通過國有股轉讓、國有企業收益分紅等手段,補足養老金缺口。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李軍鵬就提出,劃撥上市公司國有股權35%給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持有。
財政支撐養老金結余
據上述研究報告的撰寫者之一,中國銀行專題研究團隊負責人廖淑萍介紹,本次研究結果和政策建議,是利用推測法和估算法,基于國家統計局往年已發表的數據作為存量基礎,加上每年的流量變化,逐年累計而成。
以此方法測算,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預計將達到18.3萬億元,在目前養老制度不變的情況下,從2017年起養老金要求的財政補貼將持續上升,至2050年將達到當年財政支出的20%以上。
與GDP的規模比較,報告稱,在不改革的情況下,養老金缺口到2020年將達到0.2%的GDP,2030年達1.4%的GDP,2040年達3.1%的GDP,2050年達5.5%的GDP。
今年3月召開的社科院社會保障國際論壇上,全國社;鹄硎麻L戴相龍就曾公開呼吁,由國家層面對養老金收支做出測算。
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確立了統賬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社會統籌基金由單位負擔繳費,個人賬戶則由職工個人繳費,那些在養老保險制度確立前就已入職的職工,向他們支付的養老金由后來繳費者負擔,由此帶來空賬。
目前我國的養老金缺口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的部分,一個是統籌賬戶基金挪用個人賬戶的部分,也叫空賬。
據鄭秉文估算,按照現在的養老金收支狀況,未來一位50歲退休的女職工退休后只能拿到相當于就業時40%的工資,且僅能維持15年。
盡管全國范圍內養老保險有結余資金,但單個省市情況卻差異明顯。據鄭測算,2012年若剔除1954億元的財政養老補貼,企業部門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征繳收入不抵支出的省份共有15個,缺口高達679億元。
由于目前養老基金統籌層次在省一級,對當期支付有缺口的地區,財政部不得不每年向養老金缺口各省進行轉移支付。
據中國社科院編撰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1》顯示,從1997年各級財政開始對養老保險轉移支付算起,補貼規模迅速擴大,財政累計補貼金額達1.2526萬億元。
雖然據人社部最新發布的數據看,到去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19497億元,但這種結余并不意味著社;饹]有面臨極大壓力,因為近三分之二的養老保險累計結余來自于財政轉移支付。
轉制成本壓力
養老金的壓力,還在于各種不同人群養老制度結構不同,在制度轉軌時也一并帶來養老金的負擔。
最近5年內要完成的事業單位改革,就使得本就存在壓力的養老金收支雪上加霜。
據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介紹,今后事業單位改革完成后,養老金要向已實現統籌加個人賬戶養老的企業并軌,本就空賬運轉的養老金,恐怕又會遇到新的窟窿。
據其介紹,事業單位和政府機關過去實行現收現付制,養老金由財政負擔。也就是說,由在職一代人供養上一代人,負擔上一代人的養老,由當期財政來支付退休金,財政壓力巨大。
早在1992年,我國就開始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探索,但是改革的進展緩慢,成效亦不明顯。
2012年,國務院重啟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在五省市開展試點改革,到目前為止,試點的省市均沒有拿出實質性的改革方案,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停滯不前。
“從改革的基本思路來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和企業的制度設計是一致的,也就是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要逐步和企業的基本養老制度并軌,實現統一的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統賬結合模式。”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葉響裙表示。
【我國社會保障支出僅為財政12%遠低于西方國家】相關文章:
怎樣看待報酬低于付出03-02
IT行業中女性數量低于男性02-18
高管薪酬“糾偏”:西方國家的四點啟示11-24
試用期工資不得低于約定工資的80%11-29
就業和社會保障證明介紹02-26
69%大學畢業生起薪低于農民工11-19
2017年社會保障專業就業方向11-12
2017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就業方向11-20
職場好高騖遠心態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