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影響因素分析
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狹義地講是指在作出職業決策后,對決策的實施能力。廣義地講是指個人順利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所必備的心理特征。具體地說是個人依據職業生涯發展的主客觀條件,結合職業生涯發展的階段,確定相應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擬定實現目標的工作、教育、培訓計劃和行動方案,并賦予確定時間期限的能力。近年來,國內外關于職業生涯規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職業興趣、職業倦怠、職業價值觀、職業成熟度、職業自我效能、職業決策等方面,它們主要是對理論方面的探討或者是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的調查,針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研究還非常少見。而已有研究證明,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就業力甚至個體職業生涯的發展有密切的關系。如Gould研究發現最成功的職業生涯個體報告了更廣泛的職業生涯規劃。Orpen研究也發現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和成功的職業生涯之間有顯著的相關。因此,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研究便呼之欲出。本研究旨在探討年級、是否學生干部、專業等因素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影響,期望能夠補充有關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研究資料,并對更有針對性地培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有效提升大學生就業力,提供理論支持。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工具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問卷》包括5個因子,其中確定目標的能力、認識自我的能力各6個項目,認識環境的能力和制定計劃的能力各有5個項目,反饋修正的能力4個項目,共26個項目。該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942,效標效度為0.81,對量表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型對數據的擬合較好,因此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統計方法
因要探討不同年級、是否學生干部、不同專業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能力上的差異,故運用SPSS11.5進行t檢驗和方差分析。
2研究結果
不同年級的在校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總體上差異顯著(P<0.05),具體各能力因子中,確定目標的能力差異十分顯著(P<0.01),認識環境的能力差異顯著(P<0.05),其余能力因子沒有顯著差異。而通過方差分析LSD法和S-N-K法的多重比較結果,可以更具體地看到:在職業生涯規劃能力上,大一、大二與大三、大四之間差異顯著,大三、大四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總體上要好于大一、大二的,而其它年級相互之間沒有顯著差異。在具體能力因子中,在確定目標的能力因子和認識環境的能力因子上,大三、大四學生與大一、大二學生之間差異顯著,大三、大四學生確定目標的能力和認識環境的能力要好于其他年級的學生,而其它年級相互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在校大學生是否學生干部在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總體上差異不顯著(P>0.05),具體各能力因子中,認識環境的能力差異顯著(P<0.05),學生干部的得分要高于普通學生的(37.13±11.12;35.46±8.83)。其余能力均沒有顯著差異。
不同專業的在校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總體上差異顯著(P<0.05),文科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要弱于理工類大學生(159.10±28.91;166.00±34.99)。具體各能力因子中,制定計劃的能力差異非常顯著(P<0.01),理工類大學生得分明顯高于文科類大學生(28.32±7.82,24.13±6.21);認識環境的能力差異顯著(P<0.05),文科類大學生得分要高于理工類大學生(37.51±11.12;35.08±8.83);其余能力沒有顯著差異。
3分析與討論
3.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年級差異
Crites曾研究10到12歲的學童,指出職業語言行為與年齡、年級間呈現直線關系,且與年級的相關高于年齡。蘇萍研究中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李文仰研究高職學生職業成熟度,均認為職業生涯成熟度隨年級增加而增加。Achebe以尼日利亞學生為對象探討其職業生涯發展、Lokan研究加拿大中學生的職業生涯成熟度,均認為隨年級增加而增加。蘇鈺婷研究發現不同年級的青少年在生涯感受、生涯探索、生涯計劃與生涯行動上有顯著差異。但也有學者持不同看法,認為不同年級的青少年職業生涯發展無顯著差異。Bakar和McCracken研究職業類學生、Hartung研究高一與高二生均指出不同年級的青少年生涯發展無顯著差異。綜觀以上研究,年級與職業生涯發展的相關并無一致結果,但以青少年為研究對象而言,似乎職業生涯發展有隨年級增加而增加的趨勢。那具體到職業生涯規劃能力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趨勢呢?
本研究發現,對于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不同年級的在校大學生在總體上差異顯著,具體看來,大三、大四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總體上要好于大一、大二的。具體各能力因子中,確定目標的能力差異十分顯著、認識環境的能力差異顯著,大三、大四學生確定目標的能力和認識環境的能力要好于其他年級的學生。這或許是因為大一、大二階段各種專業課程和實踐活動還未開始或剛展開,而隨著年級的升高,到了高年級大三、大四階段,伴隨各種專業課程學習的深入和實踐活動的鍛煉,大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了有效地培養和提升,大學培養的效果逐步展現出來。
而隨著畢業的臨近,“何去何從”成了大三、特別是大四學生必須考慮的問題,將來上研究生還是工作,考哪個學校哪個專業的研究生,去哪個地區哪個部門工作,如何一步步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等現實問題提上了日程,各種問題和選擇迫使其要不斷地進行職業探索、職業定位和抉擇。這個過程中,相應的認識環境的能力和確定目標的能力便不斷地得到了鍛煉和提升。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對于多數大學生來說,要到四年級才正式開始找工作,但對于廣大的三年級學生來說,為了考研或工作他們也已經開始考慮、探索、謀劃、準備了。因而大三和大四的學生之間沒有顯著差異也是可以理解的。
3.2大學生是否學生干部在職業生涯規劃能力上的差異
當學生干部,可以有機會參與、組織許多校園的集體活動等,從而能夠鍛煉各種能力,如領導、組織、協調及人際交往的能力等等,如有學者調查發現,學生干部的人際交往能力顯著高于普通大學生。按照這個邏輯推論起來,學生干部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也應該更高一些。但是我們的研究并不支持這種推論。本研究發現,在校大學生是否學生干部在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總體上沒有顯著差異,具體各能力因子中,除了認識環境的能力差異顯著之外,其余能力均沒有顯著差異。
這可能是因為我們所調查的學生干部不僅僅是班長、團支部書記等重要職位,相對來說,范圍比較廣。這種范圍的擴大湮沒了一些重要的學生干部與普通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能力方面的差異。當然也可能是因為大學中,大學生實踐鍛煉的機會不僅限于校內,校外也有很多,學生不擔任學生干部并不等于校外鍛煉相應能力的實踐機會就少,因此才出現以上結果。但學生干部作為連接學校、老師和普通學生的橋梁,有著更多了解學校、了解社會的機會,或許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和提高了其認識環境的能力。
3.3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專業差異
本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專業的在校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總體上差異是顯著的,理工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要好于文科類大學生。具體各能力因子中,制定計劃的能力差異非常顯著,理工類大學生得分明顯高于文科類大學生;認識環境的能力差異顯著,文科類大學生得分要高于理工類大學生。
理工科與文科專業的差異性,使得理工科學生普遍講求思維的嚴謹性、系統性和計劃性;而文科類學生普遍更重思維的發散性和靈活性。一貫接受系統計劃思維訓練的理工類大學生制定計劃的能力就明顯高于文科類大學生。而在應對環境信息方面,相較于理工科學生,文科學生對社會人文知識更為關注,對環境的認知更顯靈活性,掌握環境信息更加廣泛,從而對環境的認識和把握能力就更強。當然這種差異性是更多源于性格本身還是更多出于不同的專業訓練,值得進一步研究。
4結論
(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具有顯著的年級差異和專業差異,而在是否學生干部上沒有顯著差異。
(2)其中在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各因子中,確定目標的能力和認識環境的能力年級差異顯著;制定計劃的能力和認識環境的能力專業差異顯著;認識環境的能力在是否學生干部上差異顯著。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影響因素分析】相關文章:
影響職業生涯規劃的因素11-10
影響職業生涯規劃多種因素11-11
分析影響大學生順利就業的幾大因素11-11
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因素分析新01-16
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分析01-22
美國留學影響就業因素分析02-27
影響職業生涯的環境因素11-15
職業能力,大學生就業的關鍵因素11-11
職業生涯規劃考慮因素講解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