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魯迅語錄(精選100句)
文學史上,我沒有見過用陰謀除去了文學上的敵手,便成為文豪的人。下面這篇文章是小編收集的關于魯迅語錄的內容,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1、這也還是上文所說,不能因為遇見過幾個壞人,便將人們都作壞人看的意思。
2、我們的交情是依然存在的,卻久已彼此不通消息。
3、但就我自己說罷,七年前為了幾個人,就發過不少激昂的空論,后來聽慣了電刑、槍斃、斬決、暗殺的故事,神經漸漸麻木,也無言說了。
4、我獨自遠行,不但沒有你,并且再沒有別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沒,那世界全屬于我自己。
5、和朋友談心,不必留心,但和敵人對面,卻必須刻刻防備。
6、無論什么事,如果不斷收集材料,積之十年,總可成一學者。
7、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來,滿本上都寫著兩個字"吃人"!
8、所謂回憶者,雖說可以使人歡欣,有時又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絲縷還牽著已逝的寂寞的時光,又有什么意味呢。
9、安寧和幸福是要凝固的,永久是這樣的安寧和幸福。
10、覺醒的人,愈覺有改造社會的任務。
11、要估定人的偉大,則精神上的大和體格上的大,那法則完全相反。后者距離愈遠即愈小,前者卻見得愈大。
12、發思古之幽情,往往為了現在。
13、中國公共的東西,實在不容易保存。如果當局者是外行,他便將東西糟完,倘是內行,他便將東西偷完。
14、有些改革者,是極愛談改革的,但真的改革到了身邊,卻使他恐懼。
15、我們看歷史,能夠據過去以推知未來,看一個人的已往的經歷,也有一樣的效用。
16、竭力運輸些切實的精神的糧食,放在青年們的周圍。
17、某一一種人,—定只有這某一種人的思想和眼光,不能越出他本階級之外。
18、舊形式的采取,或者必須說新形式的探求,都必須藝術學徒的努力的實踐,但理論家或批評家是同有指導,評論,商量的責任的,
19、丟開了當面的緊要的敵人,卻專一要討論槍的亮不亮(此說如果發表,一定又有人來辯文學遺產和槍之不同的),我覺得實在可以說是打岔。我覺得現在以襲擊敵人為第一火……
20、文字在人民間萌芽,后來卻一定為特權者所收攬。
21、儒士和方士,是中國特產的名物。方士的最高理想是仙道,儒士的便是王道。但可惜的是這兩件在中國終于都沒有。據長久的歷史上的事實所證明,則倘說先前曾有真的王道者,是妄言,說現在還有者,是新藥。
22、經歷一多,便能從前因而知后果。
23、我獨不解中國人何以于舊狀況那么心平氣和,于較新的機運就這么疾首蹙額;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興之事就這么求全責備?
24、前清末年,滿人出死力以鎮壓革命,有"寧贈友邦,不給家奴"的口號,漢人一知道,更恨得切齒。其實漢人何嘗不如此?吳三桂之請清兵入關,便是一想到自身的利害,即"人同此心"的實例了。
25、要注意的是我們為社會的戰斗上的利害。
26、凡活的而且在生長者,總有著希望的前途。
27、所以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吊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
28、在不識字的大眾里,是一向就有作家的。
29、留情面是中國文人最大的毛病。他以為自己筆下留情,將來失敗了,敵人也會留情面。殊不知那時他是決不留情面的。做幾句不痛不癢的文章,還是不做好。
30、我的意見原也一時不容易了然,因為其中本含有許多矛盾,教我自己說,或者是人道主義與個人主義這兩種思想的消長起伏罷。所以我忽而愛人,忽而憎人;做事的時候,有時確為別人,有時卻為自己玩玩,有時則競因為希望生命從速消磨,所以故意拼命地做。
31、大破騎墻折中戰斗一定有傾向。
32、刪夷枝葉的人,決定得不到花果。
33、中國文學從我看起來,可以分為兩大類:(一)廊廟文學,這就是已經走進主人家中,非幫主人的忙,就得幫主人的閑;與這相對的是(二)山林文學。唐詩即有此二種。如果用現代話講起來,是"在朝"和"下野"。后面這一種雖然暫時無忙可幫,無閑可幫,但身在山林,而"心存魏闕"。
34、清朝雖然尊崇朱子,但止于"尊崇",卻不許"學樣",因為一學樣,就要講學,于是而有學說,于是而有門徒,于是而有門戶,于是而有門戶之爭,這就是為"太平盛世"之累。況且以這樣的‘名儒"而做官,便不免以‘名臣"自居,"妄自尊大"。
35、科學來替換了這迷信,那么,定命論的思想,也就和中國人離開了。假定真有這一日,則和尚,道士,巫師,星相家,風水先生……的寶座,就都讓給了科學家,我們也不必整年的見神見鬼了。
36、乾隆朝的纂修四庫全書,是許多人頌為一代之盛業的,但他們卻不但搗亂了古書的格式,還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內廷,還頒之文風較盛之處,使天下士子閱讀,永不會覺得我們中國的作者里面,也曾經有過很有些骨氣的人。
37、戰爭的結果,也可以變成兩種態度:—種是英雄,他見別人死的死傷的傷,只有他健存,自己就覺得怎樣了不得,這么那么夸耀戰場上的威雄!N是變成反對戰爭的,希望世界上不要再打仗了。
38、誰都愿意聽聽名人的指點,但這時就來了一個問題:聽博識家的話好,還是聽專門家的話好呢?解答似乎很容易:都好。自然都好;但我由歷聽了兩家的種種指點以后,卻覺得必須有相當的警戒。因為是:博識家的話多淺,專門家的話多悖的。
39、倘用暗殺就可以把人嚇倒,暗殺者就會更跋扈起來。他們造謠,說我已逃到青島,我更非住在上海不可,并且寫文章罵他們,還要出版,試看最后到底是誰滅亡。
40、平和為物,不見于人間。其強謂之平和者,不過戰事方已或未始之時,外狀若寧,暗流仍伏,時劫一會,動作始矣。
41、好的文藝作品,向來多是不受別人命令,不顧利害,自然而然地從心中流露的東西;如果先掛起一個題目,做起文章來,那又何異于八股,在文學中并無價值,更說不到能否感動人了。
42、有些手執皮鞭,亂打苦工的背脊,自以為在革命的大人物,我深惡之,他其[實]是取了工頭的立場而已。
43、古埃及的奴隸們,有時也會冷然一笑。這是蔑視一切的笑。不懂得這笑的意義者,只有主子和自安于奴才生活,而勞作較少,并且失了悲憤的奴才。
44、空談之類,是談不久,也談不出什么來的,它終必被事實的鏡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45、中國究竟有無"幽默"作品?似乎沒有。多是一些拙劣鄙野之類的東西。
46、我本是常常出門的,不過近來知道了我們的元帥深居簡出,只令別人出外奔跑,所以我也不如只在家里坐了。記得托爾斯泰的什么小說說過,小兵打仗,是不想到危險的,但一看見大將面前防彈的鐵板,卻就也想到了自己,心跳得不敢上前了。但如元帥以為生命價值,彼此不同,那我也無話可說,只好被打軍棍。
47、清朝的考據家有人說過,"明人好刻古書而古書亡",因為他們妄行校改。我以為這之后,則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因為他們變亂舊式,刪改原文;今人標點古書而古書亡,因為他們亂點一通,佛頭著糞:這是古書的水火兵蟲以外的三大厄。
48、中國的文化,我可是實在不知道在哪里。所謂文化之類,和現在的民眾有什么關系,什么益處呢?近來外國人也時常說,中國人禮儀好,中國人肴饌好。中國人也附和著。但這些事和民眾有什么關系?車夫先就沒有錢來做禮服,南北的大多數的農民最好的食物是雜糧。有什么關系?
49、以硬自居了,而實則其軟如棉,正是新月社的一種特色。
50、以前,外國人所作的書籍,多是嘲罵中國的腐敗;到了現在,不大嘲罵了,或者反而稱贊中國的文化了。常聽到他們說"我在中國住得很舒服呵!"這就是中國人已經漸漸地把自己的幸福送給外國人享受的證據。所以他們愈贊美,我們中國將來的苦痛要愈深的!
51、夫近乎"持中"的態度大概有二:一者"非彼即此",二者"可彼可此"也。前者是無主意,不盲從,不附勢,或者別有獨特的見解;后者則是"騎墻",或是極巧妙的"隨風倒"了,然而在中國最得法,所以中國人的"持中"大概是這個。倘改篡了舊對聯來說明,就該是:"似戰,似和,似守;似死,似降,似走。"中國人向來有點自大!豢上]有"個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愛國的自大"。
52、老的讓開道,催促著,獎勵著,讓他們走去。路上有深淵,便用那個死填平了,讓他們走去。少的感謝他們填了深淵,給自己走去;老的也感謝他們從我填平的深淵上走去!h了遠了。
53、我知道我自己,我解剖自己并不比解剖別人留情面。
54、豫言者,即先覺,每為故國所不容,也每受同時人的迫害,大人物也時常這樣。他要得人們的恭維贊嘆時,必須死掉,或者沉默,或者不在面前。
55、蓋中國藝術家,一向喜歡介紹歐洲十九世紀末之怪畫,一怪,即便于胡為,于是畸形怪相,遂彌漫于畫苑。而別一派,則以為凡革命藝術,都應該大刀闊斧,亂砍亂劈,兇眼睛,大拳頭,不然,即是貴族。我這回之印《引玉集》,大半是在供此派諸公之參考的,其中多少認真,精密,那有仗著"天才",一揮而就的作品,倘有影響,則幸也。
56、對于文學上的"小擺設"——"小品文"的要求,卻正在越加旺盛起來,要求者以為可以靠著低速或微吟,將粗獷的人心,磨得漸漸的平滑。
57、卑怯的人,即使有萬丈的憤火,除弱草以外,又能燒掉甚么呢?
58、社會停滯著,文藝決不能獨自飛躍,若在這停滯的社會里居然滋長了,那倒是為這社會所容,已經離開革命。
59、我總以為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并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說夢的。
60、一一有一位詩人說過這樣的話:詩人要做詩,就如植物要開花,因為他的緣故。如果你摘去吃了,即使中了毒,也是你自己錯。這比喻很美,也仿佛很有道理的。但再一想,卻也有錯誤。正確的是詩人究竟不是一株草,還是社會里的一個人;……即使真是花罷,倘不是開在深山幽谷,人跡不到之處,如果有毒,那是園丁之流就要想法的;ǖ氖聦,也并不如詩人的空想。
61、如果是戰斗的無產者,只要所寫的是可以成為藝術品的東西,那就無論他所描寫的是什么事情,所使用的是什么材料,對于現代以及將來一定是有貢獻的意義的。為什么呢?因為作者本身便是一個戰斗者。
62、中國是隱士和官僚最接近的。
63、選材要嚴,開掘要深,不可將一點瑣屑的沒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篇,以創作豐富自樂。
64、大戰斗卻都為同一的目標,決不日夜記著個人的恩怨。
65、一切事物,雖說以獨創為貴,但—中國既然是世界上的一國,則受點別國的影響,即自然難免,似乎倒也無須如此嬌嫩,因而臉紅。
66、大眾,是有文學,要文學的。
67、假使做事要面面顧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68、一滴水,用顯微鏡看,也是一個大世界。
69、古人說,不讀書便成愚人,那自然也不錯的。然而世界卻正由愚人造成,聰明人決不能支持世界。
70、巨大的建筑,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71、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72、希望,希望,用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虛中的暗夜的襲來。
73、凡活的而且在生長者,總有著希望的前途。
74、個人的生命是可寶貴的,但一代的真理更可寶貴,生命犧牲了而真理昭然于天下,這死是值得的。
75、巨大的建筑,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可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的事,就是為此。
76、創造新陸地的,不是那滾滾的波浪。
77、昔者初民,見天地萬物,變異不常,其諸現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則自造眾說以解釋之;凡所解釋,今謂之神話。
78、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的火光,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的前途的燈火。
79、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80、凡有一人的主張,得了贊和,是促其前進的,得了反對,是促其奮斗的,獨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無反應,既非贊同,也無反對,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無可措手的了,這是怎樣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為寂寞。"
81、人生很窄,得失只在方寸間。人生很寬,成敗猶在千里外。
82、你看到的是變了的一切,而別人看到的則是變了的你。
83、希望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84、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
85、我快步走著,仿佛要從一種沉重的東西中沖出,但是不能夠。耳朵中有什么掙扎著,久之,久之,終于掙扎出來了,隱約像是長嗥,像一匹受傷的狼,當深夜在曠野中嗥叫,慘傷里夾雜著憤怒和悲哀。
86、散文的體裁,其實是大可以隨便的。有破綻也不妨。做作的寫信和日記,恐怕也還不免有破綻,而一有破綻,便破滅到不可收拾了。與其防破綻,不如忘破綻。
87、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88、疑并不是缺點。總是疑,而并不下斷語,這才是缺點。
89、從來如此,便對嗎?
90、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著的是雨的精魂……
91、我們中國人對于不是自己的東西,或者將不為自己所有的東西,總要破壞了才快活的。
92、我不過一個影,要別你而沉沒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會吞并我,然而光明又會使我消失。
93、偉大的成績和辛勤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
94、用秕谷來養青年,是決不會壯大的,將來的成就,且要更渺小。
95、節省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長了人的生命。
96、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以我的哀痛顯示于非人間,使它們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將這作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獻于逝者的靈前。
97、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98、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99、讀死書是害己,一開口就害人;但不念書也并不見得好。
100、那邊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光都用在了事情上了。
【魯迅語錄】相關文章:
魯迅的語錄03-03
魯迅勵志語錄11-24
魯迅名句語錄經典02-01
魯迅的經典語錄11-16
魯迅經典語錄11-14
魯迅格言語錄09-23
最全魯迅經典語錄03-24
魯迅經典名言語錄08-09
魯迅經典語錄摘抄06-06
魯迅名人座右銘語錄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