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名人故事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有著精深的智慧,遠大的抱負,無比堅強的毅力。他們為社會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為后世的人們作出了表率,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他們有著精深的智慧,遠大的抱負,為社會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下面是整理的成長名人故事,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成長名人故事
1992年,9歲的林丹順利進入福建省體校,來到了距上杭縣600公里遠的福州。在省體校的第一個學期,林丹是伴著淚水度過的。林丹是在那年的冬天進的省體校,一向怕冷的他很不習慣宿舍的生活。自從把他送到福州的爸爸媽媽走后,他就開始哭,幾乎天天都要哭上一場。甚至有時在訓練的時候,練著練著想家了,小林丹就哭起來了,教練一看,就先讓他站在一邊,哭完了再練。訓練完了,回到宿舍,他獨自一人常常發呆,不知不覺中又開始哭起來。后來,林丹開始給家里寫信,一天一封,主題基本都是:爸爸媽媽我想你們,你們快來看我吧。直到今天,林丹媽媽還保留著其中的一些信。好在外婆外公和舅舅在福州,稍微緩解了林丹的思家情緒。每到周末,林丹便去外婆家吃點好吃的,給媽媽打個電話,周日再回到體校。剛到省體校的時候,從小沒有離開過父母的林丹根本沒有照顧自己的能力,衣服不知道換,床鋪不知道怎么整理,更別說換洗床單枕套了,整個人都邋邋遢遢的。
到體校的第一個星期,因為總是一個人發呆想家,在宿舍里哭,也想不起來去洗澡,他居然整整一個星期沒有洗澡。直到第一個學期結束從家里再回到體校的時候,林丹想家的情緒才緩解了一些。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哭了,家信也減少到一星期寫一封了。在挺過了最初的適應期后,林丹不服輸、自尊心強的特點便顯現出來。很快,他學會了換衣服、洗床單,獨立生活的能力明顯增強,在訓練中更是特別要強。林丹媽媽說,有一次,林丹發燒打點滴,但他卻不愿耽誤訓練,沒有向教練請假,從醫院回來便繼續投入訓練了。
成長名人故事
李四光(1889~1971),中國地質學家,地質力學的創始人。在20年代,他首先發現了我國存在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提出了地質力學的組織理論。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手藝協會主席。
李四光是湖北黃岡人,原名李仲揆。14歲那年,因他學業優異,被保送去日本學習。在填寫出國護照時,他把歲數“十四”誤填入姓名欄里。怎么辦?李仲揆靈機一動,把“十”加幾筆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氣了;又在后面加了一個“光”字。從此,他最先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時刻,家里很窮,兄弟姐妹7人,爺爺又臥床不起。父親是教書老師,收入微薄,媽媽一人種田,日子很艱難。李四光排行老二,年歲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時看到媽媽一人干活,心里惆悵,就千方百計幫助媽媽干活。天剛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裝得滿滿的;上山砍柴,總要挑得滿滿的才回家。
李四光從小愛動腦。他幫媽媽舂米,用腳踩踏板,人小踩不動,他動腦筋用繩子綁在石杵那一頭的踏板上,當腳往下踩時,同時用手使勁拉繩子,這樣石杵就動起來了。他和小友人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鬧取樂,半天只能采幾節斷藕帶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順葉踩到藕,再用腳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依著它生長的方向一點點把泥踩去,收成一根根完整的鮮藕。
后來,李四光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官辦小私塾?荚嚢l榜,李四光名列第一,在小私塾,他用功攻讀,刻苦鉆研,成為小私塾一位優等生。14歲那年,他被學院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學時代,他對地質學發生了興趣,立志尋求地質組織的奧秘。
幾十年來,他在地質組織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質力學的組織理論,并用這個理論去搜索石油天然氣資源、礦產,展望地震,開發地熱,在中國地質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小英雄雨來的故事
爸爸從集上賣葦席回來,同媽媽商量:“看見了區上的工作同志,說是孩子們不上學念書不可,起碼要上夜校。叫雨來上夜校吧。要不,以后鬧個睜眼瞎!
夜校就在三鉆兒家的豆腐房里。房子很破。教夜課的是東莊私塾里的女先生,穿著青布褲褂,胖胖的,剪著短發。女先生走到黑板前面,屋里嗡嗡嗡嗡說話聲音連忙終止了,只聽見嘩啦嘩啦翻課本的聲音。雨來從口袋里掏出課本,這是用土紙油印的,軟鼓囊囊的。雨來怕揉壞了,向媽媽要了一塊紅布,包了個書皮,上面用鉛筆歪歪斜斜地寫了“雨來”兩個字。雨來把書放在腿上,掀開書。
女先生斜著身子,用手指點著黑板上的字,念著:“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大家就隨著女先生的手指,齊聲輕輕地念起來,“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有一天,雨來從夜;氐郊,躺在炕上,背誦當天晚上學會的課文?墒潜巢坏揭话耄退。
不知什么時刻,門吱扭響了一聲。雨來展開眼,看見閃進一個黑影。媽媽劃了根火柴,點著燈,一看,原來是爸爸出外賣席子回來了。他肩上披著子彈袋,腰里插著手榴彈,背上還背著一根長長的步槍。爸爸怎么猝然這樣妝扮起來了呢?
爸爸對媽媽說:“鬼子又‘掃蕩’了,民兵都到區上會合,要一兩個月才干回來!庇陙韱柊职终f:“爸爸,遠不遠?”爸爸把手伸進被里,摸著雨來光溜溜的脊背,說:“這哪兒有準呢?說遠就遠,說近就近!卑职钟洲D過臉對媽媽說:“明天你到東莊他姥姥家去一趟,告訴他舅舅,就說區上說的,叫他趕快把村里民兵帶到區上去會合。”媽媽問:“區上在哪兒?”爸爸裝了一袋煙,吧嗒吧嗒抽著,說:“叫他們在河北一帶村里探問。”
雨來還想說什么,可是門哐啷響了一下,就聽見爸爸走出去的腳步聲。不大一會兒,什么也聽不見了,只從街上傳來一兩聲狗叫。
第二天,吃過早飯,媽媽就到東莊去,臨走說晚上才干回來。過了晌午,雨來吃了點剩飯,因為看家,不能到外面去,就趴在炕上念他那紅布包著的識字課本。
猝然聽見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彷佛要搖晃起來,窗戶紙嘩啦嘩啦響。
雨來一骨碌下了炕,把書塞在懷里就往外跑,剛要邁門檻,進來一個人,雨來正撞在這個人的懷里。他抬頭一看,是李大叔。李大叔是區上的交通員,常在雨來家落腳。
隨后聽見日本鬼子唔哩哇啦地叫。李大叔忙把墻角那盛著一半糠皮的缸搬開。雨來兩眼楞住了,“咦!這是什么時刻挖的洞呢?”李大叔跳進洞里,說:“把缸搬回原地方。你就快到別的院里去,對誰也不許說!
12歲的雨來使盡實力,才把缸挪回到原地。
雨來剛到堂屋,見十幾把雪亮的刺刀早年門進來。他撒腿就往后院跑,面前喀啦一聲槍栓響,有人大聲叫道:“站住!”雨來沒理他,腳下像踩著風,一向朝后院跑去。只聽見子彈向他頭上嗖嗖地飛來?墒呛笤簺]有門,把雨來急出一身冷汗?繅τ幸豢锰覙洌陙肀е屯吓。鬼子已經追到樹底下,伸手抓住雨來的腳,往下一拉,雨來就摔在地下。鬼子把他兩只胳膊向面前一擰,捆綁起來,推推搡搡回到屋里。
鬼子把前后院都翻遍了。
屋子里也遭了劫難,連枕頭都給刺刀挑破了?谎厣献鴤鬼子軍官,兩眼紅紅的,用中國話問雨來,說:“小孩,問你話,不許說謊!”他陡然望著雨來的胸脯,張著嘴,眼睛睜得圓圓的。
雨來低頭一看,原來適才一陣子掙扎,識字課本從懷里露出來了。鬼子一把抓在手里,翻著看了看,問他:“誰給你的?”雨來說:“撿來的!”
鬼子露出滿口金牙,做了個鬼臉,柔和地對雨來說:“不要害怕!小孩,皇軍是保護的!”說著,就叫人給他松綁。
雨來把手放下來,覺得胳膊發麻發痛,扁鼻子軍官用手摸著雨來的腦袋,說:“這本書誰給你的,沒有關系,我不問了。別的話要一切告訴我!適才有個人跑進來,看見沒有?”雨來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說:“我在屋里,什么也沒看見!
扁鼻子軍官把書扔在地上,伸手望皮包里掏。雨來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氣要挖小孩眼睛的!”只見他掏出來的卻是一把雪白的糖塊。
扁鼻子軍官把糖往雨來手里一塞,說:“吃!你吃!你得說出來,他在什么地方?”他又伸出那個戴金戒指的手指,說:“這個,金的,也給你!”
雨來沒有接他的糖,也沒有回答他。
成長名人故事
國畫大師李苦禪原名李英,山東高唐縣人,出身貧寒。1922年,23歲的他到北京國立藝術?茖W校西畫系學習。
李苦禪是個窮學生,學習費用全靠家中接濟。因囊中羞澀,他住不起旅館,只得在北京一所破舊的寺廟里棲身。遇到家中接濟不上時,他便陷入了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的困境。于是,他開始靠晚間和休息日拉洋車維持生活。為此,林一盧同學贈其“苦禪”二字為名。此后,他一直用著此名。
1923年秋天,李苦禪到繪畫大師齊白石先生的家中拜訪。見面后,他恭恭敬敬地對齊白石說:“我愛您的畫,想拜您為師,不知您能不能收下我。現在我雖窮,沒有什么見面禮給您,但等我將來做了事之后,定將好好孝敬您老人家!”齊白石見他率直質樸,當即就答應了。他急忙跪下就拜,差點摔倒,竟然把齊白石給逗樂了。就這樣,這位靠拉洋車維持生活的年輕人,就成了齊白石的第一位拜門弟子。
李苦禪雖然繼續在晚間和休息日拉洋車,但總是遠離齊白石先生的住所,并把帽檐壓得低低的。因為,他怕熟人認出自己,給齊白石丟臉。
說來也巧,有一個星期天,李苦禪拉車到王府井大街兜生意,在路過一家書畫店時,恰巧遇到齊白石先生和幾位朋友從店里出來。他大吃一驚,正神色慌張地拉車躲避,忽然聽到身后傳來齊白石的喊聲:“苦禪,還不過來,送我回家!彼麘艘宦,將車掉轉過去,請齊白石上車后拉起車就走。途中,齊白石心疼地問:“苦禪,你經濟困難,靠拉車度日,怎么不告訴我呀?”他回答:“我對不起老師,給老師丟臉了!饼R白石和藹地說:“丟臉?丟誰的臉哪?你不知道我是木匠出身,魯班的門下嗎?苦禪哪,靠勞動吃飯是不丟臉的,靠拉車求學是不丟臉的!
回到家后,齊白石先生將自家院里的一間廂房騰出來給李苦禪住,還給他的一些畫上題字,讓他賣掉解決生活困難。
在齊白石先生的資助和關愛下,李苦禪退掉了所租的洋車,擺脫了生活困境,開始專心致志地刻苦學畫。
齊白石先生對李苦禪這個得意門生的評價是:“余門下弟子數百人,英(李苦禪原名李英)也學我手,英也奪吾心,英也過吾,英也無敵,來日英若不享大名,天地間是無鬼神矣!”
自古英雄多貧寒,從來紈绔少雄男。李苦禪沒有辜負齊白石先生的厚望,終于成長為一代書畫大師。
成長名人故事
很小的時候,她也像別的孩子一樣,擁有許多美好的夢想。其中,她的最大夢想就是上學讀書,可是,她卻從來都沒有得到走進校門的機會。
為什么呢?原來,在5歲時,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變成了一個殘疾兒童。但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她卻沒有沮喪和沉淪,而是以頑強的毅力和恒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
她,就是張海迪。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她卻能發憤學習,學完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后來,她又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后翻譯了《海邊診所》等英文作品,創作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作品。
長達44年的病痛,始終都在折磨著張海迪。但她卻始終堅持著,光是這種精神本身,就可以寫出一本讓人感動的書!
要是換成你,會不會感到非常痛苦,甚至想要哭泣呢?可是,為了追尋自己的夢想,張海迪卻沒有因此而哭過。她說:“我這些年來從沒有為病痛哭過,讓自己哭的是為那些熱心關愛自己的人!”
那么,張海迪是怎么堅持下來的,又是怎么自學的呢?下面,我就講給你們聽。
誰是玲玲?
你不知道吧?告訴你,玲玲就是張海迪的小名。
1955年,張海迪出生在山東濟南。在5歲之前,張海迪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快樂而活潑,成天蹦蹦跳跳地跑來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時光是那樣短暫。
還不到6歲,小玲玲突然得病了。媽媽抱著玲玲,坐在醫院走廊的椅子上,等待醫生的檢查?赐瓴『螅崃岣杏X到媽媽的雙腿在抖動,卻不知是為什么。
玲玲得了什么病,竟然這樣可怕?她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復發作,非常難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術,脊椎板被摘去6塊,最后高位截癱。這樣,原來天真活潑的玲玲,現在只能整天臥在床上。
看著伙伴們高高興興地一起跳皮筋,高高興興地一起背著書包上學校,玲玲幼弱的心靈,簡直要被痛苦壓碎了。幸好,聽說了玲玲的不幸后,過去的小伙伴們常常來看她,給她講學校里的事。
玲玲家住的是一座紅色的三層樓房,每當她坐在窗口,向外看著那些過往小孩的身影,心里是多么羨慕。∫呀浀搅松蠈W的年齡,而玲玲只能呆在家里,她也想去學校讀書。
玲玲聽到窗外傳來的“我怎么忘記帶傘了?……唉,我的書包怎么忘了呢!”,心里很難過,她很想親身感受一下與他們一起去上學的歡樂,也想感覺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然而,這一切都是一個夢,對于玲玲來說,只能是輪椅上的夢。一天,玲玲終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對媽媽說:“媽媽,我要上學!”
盡管玲玲非常有決心,但病情卻是無情的,每當病痛折磨她時,堅強的玲玲沒有流淚,疼得實在厲害時,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頭發,打算用一種疼痛來代替另外一種疼痛。漸漸地,她揪下來的頭發,都能編成一條辮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
對玲玲來說,家是一所特殊的學校。在這個學校里,聰明、好學的玲玲學會了很多知識。在所有功課中,玲玲最喜歡學習語文,在10歲時候就能讀長篇小說了,雖然讀得很辛苦,但她不氣餒。她很喜歡讀《卓婭與舒拉的故事》。
除了語文,玲玲對別的功課也非常用心,一點兒也不肯浪費時間。在整個童年,她以頑強的意志,認真學習,始終用心對待每一個字,每一行句子,自學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實現了“輪椅上的夢”。用玲玲自己的話說,她沒有愧對自己的童年,也沒有愧對那些美好的光陰。
在那里,張海迪度過了15年的時光,爸爸媽媽的愛,小伙伴及朋友的愛,也使張海迪更有信心面對未來。
1970年4月,張海迪跟著下放的父母,坐著一輛大卡車,來到山東莘縣十八里鋪尚樓村,開始了農村生活。
起初,張海迪感覺農村非常陌生,沒有電燈和自來水,生活也十分艱苦。但是,在那些淳樸的村民身上,張海迪卻感到了更真、更樸素的愛。
剛到莘縣那天,天空很晴朗,天上的白云像大棉花一樣。不久,一群十一、二歲的孩子們跑過來,圍到張海迪身邊,搶著問道:“玲玲姐,你是城里來的吧?你的臉怎么這么白!你的腿怎么了?”望著孩子們的笑臉,張海迪笑了,慢慢的把自己的故事講給孩子們聽。
僅僅才過了半個月,張海迪就同鄉親們相處得十分融洽了。鄉鄰們爭著搶著往玲玲家送地瓜、咸菜等東西,還為她做了一張木輪椅。
孩子們都愿意推張海迪出去散步。這個男孩子說:“玲玲姐,我推你!”那個男孩子搶過來說:“我推,我推!”經過幾番爭執后,由孩子們輪流推著,來到了田野里。
為了回報這些樸素的愛,張海迪也想為大家做點什么。于是,她開始在昏暗的油燈下學習一本本醫學書,還讓父親給她買來體溫計、聽診器和針灸用的銀針,成了一名靠在輪椅上給人看病的鄉村醫生。
在莘縣生活期間,張海迪為群眾治病一萬余多人次,針灸技術也在當地出了名,前來看病的人絡繹不絕。由于經?吭谳喴紊辖o人看病,她的肋間神經總會感到劇烈的疼痛,脊椎甚至彎曲成了“S”型,但是,為了治好村民的病,回報他們的愛,張海迪始終堅持著。
知識是一筆財富。忍著病痛,刻苦學習的張海迪終于擁有了自己的財富。憑著這筆財富,她終于自學成才,取得了成功。
1981年12月,《人民日報》首次報道了張海迪的事跡;1983年2月,張海迪被山東省政府授予“勞動模范”稱號,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優秀共青團員”稱號。還曾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自強模范等稱號。
1983年起,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后翻譯了《海邊診所》、《小米勒旅行記》和《麗貝卡在新學!返扔⑽淖髌,創作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絕頂》等作品,其中,《輪椅上的夢》已在日本和韓國出版。
1993年4月,通過發憤苦學,張海迪獲得了吉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
1997年,張海迪被日本NHK選為“世界五大杰出殘疾人”,她的事跡,從此傳向世界……
在這些榮譽面前,張海迪并沒有停止追求。雖然在輪椅上生活了漫長的44年,但在這44年來,她從未被病痛所打倒,始終艱難地向上著,絕不放棄每一分鐘的努力,也沒有白白度過生命的每一程。
今天,當我們讀著張海迪寫出的那一本本散發著油墨香的書時,就能看到一顆健康的靈魂,感受到深藏在其中的,長達44年的愛。與那些不珍惜生命的正常人相比,張海迪更加熱愛生命,熱愛生活,也更加頑強,更加勤奮。對張海迪來說,知識是一種財富,但自強卻是更珍貴的財富,有了它,就能夠戰勝一切困難,把愛心灑遍人間。
成長名人故事
唐代詩人白居易出生在一個小官僚家庭,自幼好學,是個很有天分的孩子。他5歲開始作詩,日日勤學苦練,十幾歲便在家鄉小有名氣。
16歲時,白居易長途跋涉到京城參加科舉考試。顧況是當時一位較有影響的詩人,許多學子都會帶自己的詩作去向他求教。白居易也聽說過顧況的大名,于是,一到長安,他便拿著自己的詩卷前去拜謁,希望顧況能指點一二。
門人將白居易領入府中。顧況見來人是個乳臭未干的年輕人,心里頗有些輕慢。當他看到詩卷上署名“白居易”時,更覺得可笑,便說:“長安米貴,‘居’大不‘易’!你還是快回鄉下去吧!”
聽了這略有嘲弄之意的話,白居易并不辯解。
接著,顧況打開詩卷,映入眼簾的是一首《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讀到這里,顧況不禁站起來,高聲贊嘆道:“好詩!”他一改剛才輕慢的態度,鄭重地對白居易說,“你能寫出這么好的詩,別說長安,就算整個天下,‘居’又何難!”
從此,白居易名動京師,他那首得到顧況稱贊的《賦得古原草送別》,更是被千古傳誦。
成長名人故事
他生在山民之家,那里根本就沒有音樂。12歲時,他跟父親出山,看見一個人在拉小提琴
他的心靈被震撼了;氐郊,他自己用木板和鐵絲做出了那玩意。
當時,他還不知道那是小提琴,不知道那是音樂,但他認定那是人間最好聽的聲音。
他每次做出拉琴的樣子時,就魂飛高天,就大聲吼唱山里的歌。所有人都說他瘋了,家里人差點請來神婆用火燒他。
15歲,他終于在山外撿來一把小提琴,那是人家扔了不要的,而且沒有弦。他一分錢一分錢地偷藏,藏了一年,終于買來三根弦,安上了。第四根弦很貴,買一根弦的錢能吃很多天的飯,他是藏不夠的,也不忍心,因為家里常常揭不開鍋。
三根弦也能拉!他就天天晚上偷偷拉,去河邊,去山上,去樹林里。他覺得那聲音鬼獸也愛聽,不會傷他。他不知道什么是樂譜,不知道什么是音位,但他硬是能把山歌拉出來,拉得就跟真人唱的一樣準。
人們不再說他了,因為,人們都被他拉琴的樣子感動了。
1977年,他就用這把只有三根弦的小提琴,報考了上海音樂學院。
怪琴怪人怪曲子,但他卻被錄取了。因為主考官流淚了。主考官說:“他那樣子,他那聲音,是音樂真正的魂!”
之后,他又進了中央音樂學院。之后,他有了四根弦的小提琴,他知道了莫扎特、貝多芬。之后,他成了小提琴頂尖好手,他能把所有經典的曲子拉出新的靈魂來!
可是,他不滿意,因為他無法表現出12歲時聽到的那種感覺。他不喜歡名人死人的曲子,他認為那些曲子根本就表現不了他的靈魂之嘯。
1986年,他到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他要登上文化的巔峰看云天之上的真魂音樂。后來,他獲得了博士學位,擁有最權威的音樂學識。
可這一切,還是不能讓他看到他意念中的東西。所有人都在以前的大師們的腳下學習著,滿足著,一生不得超越,但這不得超越的東西實在不是他想要的。
于是,他沒命地折騰老師。老師教的東西,他全部都要超越,把所有定論都做出全新的詮釋或演變。于是,他走進了美國費城交響樂團指揮臺。于是,他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音樂指揮家之一。
但他仍然處在焦急和痛苦之中,冥冥中的“那樣子,那聲音”,永遠在云天之上。也正是這樣,他才站在了世界音樂的頂峰,也正是這樣。他才從一個山里的孩子走到了現在。
他就是中國瀏陽河邊的譚盾。
最貧窮苦難之時的他,那“三弦琴”已經注定了他云天之上的高魂,注定他一生只能超越超越再超越。小提琴一直只有四根弦,可對他來說,它還有一根弦,這根弦,世界上所有的小提琴都不配安裝。這第五根弦才是引領他成為“音樂超人”的神靈,這第五根弦在云天之上!
成長名人故事
剛剛到清華執教的時候,由于陳寅恪潛心學業,加之他認為自己體弱多病,恐累及他人,故一直未婚。這時,陳寅恪的母親俞氏已去世,父親陳三立一再催促他成婚,但陳寅恪始終未承允。
但是,滿腹才學、風流倜儻、出身名門、兼容中西方文化的青年才俊陳寅恪,很快成為清華園里的一道風景。不論是在教室還是在宿舍,在圖書館,還是在青青校園之中的小路上,他都成為同學追逐的人物。而且,很多的同鄉、同事也都很熱心地為他牽線搭橋,希望陳寅恪能盡快找到自己的佳偶。但是,奇異的是,他的佳偶卻是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遇到的。
后來,很多清華學生的回憶文字中多次提到陳寅恪在清華的傳奇故事。人們沒有想到,一向專注學問的他,竟然因為一幅字收獲了自己的姻緣。
剛剛到清華大學任教的陳寅恪,因為沒有家室,學校便安排他住在工字廳單身宿舍。可是陳寅恪嫌其冷清,不愿住。同事趙元任就盛情邀請他住到了自己的家中。當時趙元任住清華南院一、二號兩屋,于是將二號屋讓出一半給陳寅恪住。陳寅恪吃飯也在趙家搭伙,日常一些生活瑣事也都由趙元任夫人代管。平時趙元任和陳寅恪兩人談學論經,十分融洽。陳寅恪對此顯然也很滿意,他說:“我愿意有個家,但不愿意成家!
這樣的狀況維持了好長一段時間。陳寅恪習以為常、安之若素,趙元任夫婦也毫無怨言。但是,這樣總歸不是個辦法。趙元任的妻子楊步偉是個有名的熱心人,菩薩心腸,快人快語。她眼見陳寅恪快四十歲了還單身,實在忍不住便對他說:“寅恪,這樣下去總不是事!标愐』卮穑骸半m然不是長久之計,現在也很快活嘛。有家就多出一大堆麻煩事了!甭牭竭@兒,趙元任開玩笑說:“不能讓我太太老管兩個家啊!”這時陳寅恪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他終于同意可以考慮成家,于是趙元任夫婦就廣泛動員同事為陳寅恪操心成家。
有一位體育教師叫郝更生,他的女朋友姓高,女朋友有一個義姐叫唐筼。盡管郝更生是體育教師,但是卻十分愛好書畫。1928年初春,郝更生與陳寅恪聊天時提到,女友有一位唐姓好友家里掛著一幅字,署名南注生。他向陳寅恪請教“南注生”為何許人,并說了說女教師的情況。陳寅恪聽完,驚訝道:“此人必灌陽唐景崧之孫女也!
陳寅恪讀過唐景崧所著《請纓日記》,熟悉《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澎湖于日本時的晚清政局,而且自己的舅舅俞明震曾在臺灣輔佐唐景崧成立“臺灣民主國”,所以他對唐景崧的諸多事情都十分了解。
“南注生”是清朝臺灣巡撫唐景崧的別號——這是他向郝更生作出的解釋。因對這幅字非常感興趣,他向郝更生提出,希望能拜訪其主人。果不其然,女教師叫唐筼,正是唐景崧的孫女。
唐筼又名曉瑩,1898年生,廣西灌陽人。其祖父唐景崧是同治四年的進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吏部主事等職,后出任臺灣巡撫,在中法戰爭中屢建功勛,獲清廷“四品銜”、“二品秩”和“加賞花翎”的賞賜,是位愛國將士。唐筼畢業于金陵女校體育專業,后執教于北京女高師,曾是許廣平的老師。
陳寅恪與唐筼見面后,彼此一見鐘情,都很珍惜這生命中來之不易的姻緣。他們由一幅字而結識,志同道合,相見恨晚,不久就投入愛河,進入難舍難分的熱戀之中。
一直排斥婚姻的大學者,被很多人認為不解風情的木訥學究陳寅恪有了女友,成了清華的大新聞,甚至成了北京街頭巷議的熱門話題。兩人的熱戀,在當時的清華大學,一時成為校園美談。
1928年7月17日,經過一段時間愛情歷練的陳寅恪與唐筼在上海結婚,婚后夫妻感情融洽。有詩為證,陳寅恪云:“當時詩幅偶然懸,因結同心悟夙緣。果剩一枝無用筆,飽濡鉛淚記桑田!1951年于二人結婚紀念日,陳寅恪又寫道,“一笑風光似昔年,妝成時世鏡臺前;群雛有命休縈念,即是鐘陵寫韻仙!碧乒o和陳寅恪詩云:“陵谷遷移廿四年,依然笑語晚燈前;文吳之事吾能及,同隱深山便是仙!焙髞黻愐∮肿髁耸住额}與曉瑩廿三年紀念日合影時辛卯寄寓廣州也》,中有“短檐高屋總偉時,相逐南飛繞一枝。照面共驚三世改,齊眉微嫌十年遲”之句,盡寫出兩人遭逢世變、相見恨晚、甘苦與共、相偎相依的不渝心志與忠貞愛情。
兩人的奇緣成為清華佳話。好友吳宓為此專門寫了一首七律祝賀:“廿載行蹤遍五洲,今朝蕭史到瓊樓。斯文自有千秋業,韻事能消萬種愁。橫海雄圖傳裔女,望門耆德媲前修。蓬萊合住神仙眷,勝絕人間第一流!
兩人結婚之后至1937年,生下三個女兒:陳流求、陳小彭、陳美延。其中“流求”、“小彭”取自琉球、澎湖島名,都與乙未割臺有關。陳寅恪給女兒起名字的用意,彰顯出這位曠世學人的家國情懷。
成長名人故事
福勒的家境不好,為了生計他五歲的時候就參加勞動,九歲之前就像是大人一樣以趕騾子為生。在他的母親的鼓勵下,他就開始思考如何致富。他選擇了肥皂業。于是,他就像我們現在的很多推銷員那樣,挨家挨戶地推銷肥皂。12年之后,他終于積蓄了2.5萬美金。這點錢在當時對他來說是多么重要。
正好,福勒獲悉供應他肥皂的那家公司要出售,售價是15萬美金。福勒真的興奮極了,由于興奮他竟然忘記了自己只有2.5萬美金。他與那家公司達成協議,先交2.5萬美金作為保證金,然后在10天之內付清余款,否則,那筆保證金——也就是他的全部財產——將不予退還。福勒興奮地說了一個字——行。
這時的福勒其實已經把自己逼上絕路,但他自己感到的不是絕望,而是成功的興奮。是什么使他敢于如此冒險呢?是那一個致富的念頭,是他對人生的積極心態。
福勒開始籌錢。由于做了12年的推銷員,他在社會上建立了很好的人緣。朋友們借給他11.5萬美金,九只差1萬美金了。但是,這時已經是規定的第10天的前夜,而且是深夜,所以那1萬美金就不是小問題了。福勒發愁了。但是,他沒有絕望。他在深夜再次走上街頭。
成功之后福勒說:“當時,我已用盡我所知道的一切資金來源。那時已是沉沉深夜,我在幽暗的房間中跪下祈禱,祈求上帝引導我見到一個能及時借給我1萬美金的人。我驅車走遍大街,直到我在一幢商業大樓看到第一束燈光。”
當時已是深夜11點。福勒走進那幢商業樓,在昏黃的燈光里看到一個由于工作而疲憊不堪的先生。為了順利履行那份購買肥皂公司的協議,福勒忘記了一切,心中只有勇氣和智慧。他不假思索地說:“先生,你想賺到1000美金嗎?”
“當然想嘍……”那位先生因為這個好運氣的突如其來而驚慌。
“那么,給我開一張1萬美金的支票,等我歸還您的借款時,我將另付您1000美金的利息。”福勒于是講述了他面臨的困境,并把有關的資料讓那位先生看。于是,福勒拿到了那1萬美金。
福勒經過12年的潛心經營,終于在那天深夜碰到了機遇,此后即一發不可收拾,他終于邁進了世界巨富的行列。
成長名人故事
當年輕的方鳳娣站在南京西路651號的大理石拱門下時,那道門是如此高大,以至于像她那樣高的女孩都會暗自敬畏。那是在1965年,15歲的方鳳娣走進上海體工隊訓練基地,她將在那里度過五年,從一個活潑的女孩變成籃球明星。當時大方并不喜歡打籃球,她回憶道:“我只是個喜歡唱歌跳舞的小女孩,小時候我想當演員,一點也不喜歡打籃球,從來沒想過要打籃球!
大方的身高引起了上海女籃的注意,體育局官員造訪大方的家,征詢其父母的意見。他們告訴大方的父母,他們的女兒能為這座城市甚至整個國家帶來榮譽。此外,能進入專業體育隊在當時也是個“鐵飯碗”,那意味著大方今后可以過衣食無憂的生活,也不必像她的母親一樣在棉紡廠的生產線上忙碌。
在體工隊里,五六個運動員住在一間宿舍里,他們有固定的食譜,也有牛奶和肉類供應。在那個物資緊缺的年代,這些都是專業運動員的特權。剛進體工隊時,大方遇到了一些麻煩,她當時的一位教練回憶:“大方剛進來時跑得很慢,抓不住球,而且在場上跑幾個來回就跑不動了。”
無論冬寒夏暑,專業運動員每天都要訓練八到十個小時,有時候訓練會艱苦得讓人哭出來。林美珍曾是上海女籃的前鋒,她說:“我們認為意志是體育運動的最高境界,一個運動員的技術提高是有止境的,但意志的提高卻是無止境的。”
大方的意志也在不斷提高,接受專業訓練一年后,她的技術還是很生澀,但是在搶籃板球時她更加主動,有時為了爭一個球,她會毫不猶豫地撲倒在地板上,這樣的意志品質也讓她在之后艱難的生活中始終沒有放棄。
1969年,上海恢復了專業運動員的訓練,由于大量老運動員的退役,19歲的方鳳娣被推上主力中鋒的位置。大方穩定的投籃和在籃下的頑強作風讓她得以入選國家女籃,并在1976年亞洲女籃錦標賽上戰勝當時的亞洲霸主韓國隊。當時的國家女籃控衛羅學蓮說:“大方是個非常內向的人,訓練結束之后她總是坐在寢室里織毛衣。”
成長名人故事
至今想來,童年時光仍是最讓我思念的,雖然彼時沒有現在的成功,所有的一切都只限于憧憬,但是我能夠和小伙伴們無憂無慮地玩耍,不用承當一個公眾人物所會有的負擔。那時的我只是純粹的我!
6歲那年我進入高安路第一小學讀書,直到11歲進入少體校,我享受純文化的教育時間全部都是在那里!學校離我家很近,我個子從小就高,從來也不需要家長接送,每天去學校的路上都會遇到小伙伴,大家一路或聊天或游戲,打打鬧鬧就進了校門,現在有時還會想起快樂的放學路,夾道的法國梧桐,變換著一年四季的風景……
還記得一進校門的左手邊是一個大花壇,總是欣欣向榮,如果到校早,我們會磨蹭著數數花骨朵,和小草打個招呼,迎接一天的好心情。有一段時間我成心早早到校,那時,整個校園還是寂靜的,早自習還沒有開始,看著露珠中嬌羞的花草,空氣中飄來悠揚的笛聲,那是教語文的馮老師在吹笛,非常好聽,笛聲結束后就會接上同學們的朗朗書聲。這種寂靜、悠長的光景,帶著露水的清香,現在還時常會出現在我的夢里……
正如大家都能想到的,我的個子從小就高,長到1.96米時還在戴紅領巾。因為個子高,我在學校里面就成了風云人物,經常會被同學取笑,但是想想那時候有幾個同學會不被取笑呢。年少的我們從來都不會把善意的取笑作為一種負擔,何況我已經非常習慣于自己的身高,媽媽雖然不認為那是一種優勢,但是走在馬路上,只要看見我佝著背,就會拍上一記:挺直!媽媽認為只要書讀好了,個子上下并沒有很大關系。
雖然媽媽一心讓我讀好書,我也憧憬著自己長大能夠成為一名政治家、科學家或者一名將軍,但是這絲毫不能減少我對一年一度“六一兒童節”游園會的期待。每到六一兒童節,學校會組織多種形式的游園活動,同學們穿著雪白的襯衫、藏藍色的褲子流連于一個個的工程現場,有套圈、猜謎、貼鼻子、飛鏢等等。對于沒有游戲機,沒有電腦,沒有手機,甚至還是看黑白電視機的我們,徹底的放松,徹底的娛樂帶來了徹底的快樂!
去了NBA打球之后,每次回國,我都盡量找時間到高安路一小來看一看,看看曾經教過我的老師,看看在操場上奔跑的同學,看看校園里面的花花草草,看看校門外的林蔭路……這里是我出發的原點,帶著我熟悉的味道,無論外面是風雨或彩虹,這里都是我心靈的港灣,出發或停泊,思考或發愣,找回屬于我的平靜!
成長名人故事
長期以來,比爾·蓋茨一直被中國人當成白手起家創業的典范,介紹他奮斗的事跡連篇累牘見諸各類報刊。事實上比爾·蓋茨不僅是典型的“富二代”,而且也是“官二代”,他之所以能成功,除了自己的天賦外,很大程度取決于家族人脈網絡的鼎力相助。
1973年,比爾·蓋茨考進哈佛大學,當時,他父親威廉·蓋茨是西雅圖的律師學會會長,母親瑪麗是華盛頓大學的董事長,姐姐克里斯蒂是華盛頓大學學生管理協會成員,這是一張不可小視的家族人脈網絡。當比爾·蓋茨將自己計劃立即退學、創建微軟的決定告訴父母后,理所當然遭到了強烈反對。父母問他:“你究竟憑什么要自己創業,就憑你是一個半途而廢的哈佛學生嗎?”蓋茨的理由似乎更充足,他大聲說:“就憑爸爸是有名的律師,媽媽是華盛頓大學的董事長,姐姐是華盛頓大學學生管理協會的成員,再加上我們富裕的家境做后盾,這些難道還不夠嗎?”他連珠炮似的發問,讓父母頓時沒了話。
既然如此,父母也只好按兒子的意愿行事了。接下來,蓋茨將在哈佛時和艾倫研究的交通數據軟件拿出來,毫無商量地說:“這是我們創業的第一筆訂單,它對我們今后的發展至關重要,你們必須要幫我。”兒子發了話,父母哪敢有半點懈怠,立即開動腦筋尋找關系。父親找到華盛頓州西雅圖市一名主管交通的市政官員,因為在此前,他曾幫該官員打贏過一場官司。那名官員礙于情面滿口答應幫忙,最終同意買下這套交通數據軟件。
老蓋茨幫小蓋茨拿下了關鍵性的第一筆訂單,不日便得到380萬美元的純收入。
比爾·蓋茨再接再厲,又通過在華盛頓大學擔任學生管理協會成員的姐姐克里斯蒂娜,拿下了為華盛頓大學實驗學院設計的一套價值1800萬美元的學籍管理軟件。
有了兩次的成功,更進一步增強了比爾·蓋茨的信心。他又將目標瞄上了計算機巨頭IBM公司,決心要拿下更大的訂單。此時他的母親不僅已經出任了IBM的董事,而且和新任董事長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可以這樣講,董事長對蓋茨的母親是言聽計從,所以當蓋茨對母親提出要拿下IBM一筆大訂單時,母親豈能袖手旁觀,便趁和董事長在一次喝咖啡時,裝作漫不經心地說了兒子的事,董事長二話不說就答應了。正是母親的這次“漫不經心”,讓比爾·蓋茨拿到了價值3000萬美元的訂單。這也是他創業后拿到的最大一筆訂單,為公司做大做強奠定了堅實基礎。
比爾·蓋茨成功后,卻從未在眾人面前提起過家族的幫助。在談起母親時,只說她是一名普通教師,而母親曾任華盛頓大學董事長和IBM董事的身份卻只字不提。父親律師的身份他倒是經常提起,不過總是以玩笑的口吻說:“他現在年齡大了,只是微軟一名普通的打工者!
雖然比爾·蓋茨的神話就像夜空中耀眼的煙花,刺痛了億萬人的眼睛,但他的家族編織的雄厚人脈網絡由此窺見一斑。當然,我們不能否認比爾·蓋茨這個“官二代”和“富二代”的個人奮斗,但卻不要過分地美化神化,以免誤導公眾走火入魔,從而偏離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成長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成長名人故事02-26
名人成長的故事07-28
[名人成長勵志故事]名人成長故事簡短12-24
名人成長的故事08-30
中外名人成長的故事02-21
名人成長勵志故事02-18
名人成長故事11-14
名人成長的短故事11-25
中外名人成長的故事【精】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