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故事(匯編15篇)
古代名人故事1
任末十四歲,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背著書箱不怕路途遙遠,危險困阻。常常說:“人如果不學習,那么憑什么成功呢!庇袝r靠在林木下,編白茅為小草屋,削荊條制成筆,刻劃樹汁作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讀書,昏暗(的話)就綁麻蒿來自己照亮?吹梅闲囊,寫在他的衣服上,來記住這件事。一同求學的人十分喜歡他的勤學,便用干凈的衣服交換他的臟衣服。(他)不是圣人的話不看?焖罆r告誡說:“人喜歡學習,即使死了也好像活著;不學的人,即便是活著,只不過是行尸走肉罷了。”
原文:
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不遠險阻。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更以凈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視。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古代名人故事2
湯顯祖謎諷狂士
明代著名戲曲家湯顯祖十二歲就有了功名,少年時便名冠一時,很受當地人們的尊重。
有一天,鎮上一位老紳士病故,喪主特派家人去請少年湯顯祖寫祭文。可偏偏另一個村子里有位老農做壽,其子女也來請他去寫壽聯。顯祖一想,按理說,死者為大;可按情論,死者停靈多日,一篇祭文只要在出殯前寫畢就可,而做壽卻只能在當天宴賓客時使用,何況眼下壽星家生活艱難,拿不出什么潤筆費,我小小年紀,不可勢利。就回答那家喪主,他遲一天到,肯定誤不了事的。說完,湯顯祖先去了壽星家把壽聯寫完,這才連夜往鎮上趕。
再說鎮上那家,因為家產富有,來吊唁的親朋眾多。其中一位遠親狂生,自恃有些文才,聽說要等個什么湯顯祖來寫祭文,不由冷笑道:“一篇祭文,區區小事,拿什么架子!彼愿榔腿斯P墨伺候,鋪開宣紙,洋洋灑灑,直寫到次日天明。
正自鳴得意呢,湯顯祖來了?裆鷽]料到這么小的孩子也敢舞文弄墨,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當地好事的就慫恿湯顯祖也寫一篇。湯一看狂生的文章,都是些陳詞濫調,矯揉造作,全無真意,心中很不以為然。也是年輕氣盛,便不客氣,只見他略一思索,拿起筆來,幾乎是一氣呵成,驚得眾人一片叫好!那狂生見了,自知技不如人,只好甘拜下風。
狂生拿起自己熬了一夜心血寫成的東西,請湯顯祖評點。滿以為湯多少會夸贊幾句,也多少挽回些面子。哪知道湯顯祖只是在結尾空白處寫了一句曲詞:“他去也,怎把心兒放。”狂生起先以為湯顯祖是補充去世人心態的,好在他不算太笨,細一琢磨,才悟出原來人家寫的是一字謎,這一字就是對他文章的評價,那臉刷地就紅了,心想,幸虧沒求人家說出來……
古代名人故事3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著名詩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李白即生于此。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
李白一生嗜酒,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杜甫的《飲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睒O其傳神地描繪了李白。這四句詩,一寫出酒與詩的密切關系,二寫出李白同市井平民的親近,三寫出藐視帝王的尊嚴。因此,百姓都很喜歡李白,稱他為“詩仙”、“酒仙”。為了稱頌這位偉大的詩人,古時的酒店時里,都掛著“太白遺風”、“太白世家”的招牌,流傳至今。
關于李白與酒的傳說很多,其中有這樣一段故事:李白在長安受到排擠,浪跡江湖時,一次喝醉酒騎驢路過縣衙門,被衙役喝住。李白說:“天子為我揩過吐出來的食物,我親口吃過御制的羹湯。我賦詩時,貴妃為我舉過硯,高力士為我脫過鞋。在天子門前,我可以騎著高頭大馬走來走去,難道在你這里連小小的毛驢都騎不成嗎?”縣令聽了大吃一驚,連忙賠禮道歉。
李白一生寫了大量以酒為題材的詩作,《將進酒》、《山中與幽人對酌》、《月下獨酌》等最為大家熟悉。其中《將進酒》可謂是酒文化的宣言:“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胙蛟着G覟闃,會須一飲三百杯!”如此痛快淋漓豪邁奔放。難得的是,李白在這里極力推重“飲者”。為了飲酒,五花馬千金裘都可以用來換取美酒,其對于酒之魅力的詮釋,確已登峰造極。
飲酒給李白帶來了許多快樂,他在詩中說“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高唱“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飲三百杯”,要“莫惜連船沽美酒,千金一擲買春芳”,要“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一會兒“高談滿四座,一日傾千觴”,一會兒又“長劍一杯酒,丈夫方寸心”。這使我們感到酒已經成了李白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白的出現,把酒文化提高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他在繼承歷代酒文化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大量實踐,以開元以來的經濟繁榮作為背景,以詩歌作為表現方式,創造出了具有盛唐氣象的新一代酒文化。
李白六十多年的生活,沒有離開過酒。他在《贈內》詩中說:“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李白痛飲狂歌,給我們留下了大量優秀的詩篇,但他的健康卻為此受到損害,62歲便魂歸碧落!肮艁硎ベt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边@就是李白,一個光照千古的詩仙酒仙。
古代名人故事4
陶弘景菜園求學:古代的時候,對自然界產生很多誤區,人們相信螺贏是將螟蛉變成自己的兒子這個荒唐的傳說,還把領來的兒子叫做“螟蛉子”。
陶弘景對此表示懷疑。他在村邊的菜園子里找到一窩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會神地整天觀察。陶弘景發覺它們有雄也有雌,經過很多的天細致觀察,陶弘景終于揭穿了蜾蠃銜螟蛉的秘密:原來蜾蠃也有自己的后代,螟蛉是被銜到窩里給幼蟲當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義子”這回事!從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親自觀察,絕不能人云亦云。
古代名人故事5
我年輕時非常喜歡學習,四十多年,不曾放開書卷,拿著它吃東西嘴里覺得香甜,疲倦時用它當枕頭。士大夫家有與眾不同的書,借來的沒有不讀的,讀的沒有讀完全篇不會終止。常常遺憾沒有錢財,不能全部抄寫。在那么多書里,分出幾十大冊,選擇其中有用的親手抄下來,取名為《海錄》。
原文:
余幼嗜學,四十余年未嘗釋卷,食以飴口,怠以為枕。士大夫家有異書,借無不讀,讀無不終篇而后止。常恨無資,不能盡傳寫,間作數十大冊,擇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錄》。
古代名人故事6
楊大年長得挺精神,特別是他的胡子又密又長,都過了胸脯,真叫漂亮。 天下了早朝,楊大年從皇宮里出來,正好碰上了丁謂。丁謂看著楊大年 的那把長胡子,就跟他開玩笑說: 內翰拜時須掃地; 內翰,就是翰林。意思是說,你這個大胡子翰林,向皇上磕頭下拜的時 候,長胡子就跟笤帚〔tiáo zhǒu〕 似的直掃地。這個丁謂是個什么人吶? 這可是個大人物!丁謂和奸臣王欽若幾個排擠抗遼〔北方的遼國〕 宰相寇準, 末了他當上了宰相、晉國公。丁謂和王欽若,還有三個壞家伙,被人們叫做 “朝廷五鬼”。 楊大年對這個“五鬼”里頭的“大鬼”,早就恨透了,他看了丁謂一眼, 冷冷地對了這么一句: 相公坐處幕漫天! “相公”,指宰相丁謂:“幕”是大帳子。楊大年在說,你這個宰相凈 排擠好人,獨霸朝廷,真能一手遮天! 丁謂一聽楊大年拐著彎兒罵自己,挺有氣?捎忠幌耄@是自己招出來 的,也沒法發火,只好干笑了幾聲。 據宋?歐陽修《歸田錄》。
古代名人故事7
王充少年時死了父親,家鄉人都說他對母親很孝敬。后來到了京城,在太學學習從業的本領,拜扶風班彪為師。王充愛好廣泛,瀏覽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窮沒有書,經常去逛洛陽街上的書店,看人家所賣的書,看一遍就能背誦,于是(他)廣泛地弄通了眾多流派的學說。后來回到家鄉,退居在家教書。
原文:
(王)充少孤,鄉里稱孝。后到京師,受業太學,師事扶風班彪。好博覽而不守章句。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遂博眾流百家之言。后歸鄉里,屏居教授。
古代名人故事8
狄仁杰年青時,生得面如冠玉,眉清目秀,相貌英偉。赴京應考途中投宿旅店,夜靜燈下讀書,突然一位來到他房里,原來是旅店主人的媳婦,結婚不久,丈夫去世,日間見狄仁杰俊秀非凡,春心澎湃難以克制,候至晚間以借火為由向狄仁杰挑情,不料狄仁杰雖然知道她的來意,卻絲毫不動心,而且友善地說:『見你如此艷麗動人,使我回憶起老和尚的話!簧賸D好奇地追問是甚么話,狄仁杰借機開導她說:『赴京前在寺中寄居讀書,寺中老和尚見我相貌,曾經警戒我說:「你相貌堂堂,將來必定顯貴聞達,但是須要謹記,千萬不可貪色犯淫,前程盡毀。」我說:「艷女美色,是人人皆喜愛,如何能夠遏止這種欲念呢?」老和尚教導我說:「當你見到美貌艷姿,淫念沖動之時,如果將美女想象為吸血的狐貍精、毒蛇鬼怪;將她秀麗的面貌想象作害了大病既黃且瘦,猶如鬼臉一般;將迷媚的粉脂,想象作人臨死的時候,面目青黑,七孔抽搐那樣的丑惡難看;將誘惑人的窈窕豐姿,想象作感染梅毒潰爛,那惡臭的濃血,引來了無數的蒼蠅,令人掩鼻疾走;一旦與她交合,不僅被吸取精血,精氣枯竭,且百病交侵,受盡病魔折磨。倘若能這樣設想,淫念欲火就會靜止得如清涼的寒冰了!估虾蜕械慕陶d,我一直謹記于心。所以剛才初見你那撩人動情的豐姿艷容,正當欲火冒升之時,老和尚的話立刻在耳邊響起來,熾熱的欲火即刻下降。你能夠勵志守節,乃難能可貴,切勿因一時的沖動,而敗壞你的名節,況且你上有年老的公婆,下有年幼的兒子,都需要你一人承擔照顧,如果與我通奸,隨我而去,公婆、幼子將頓失依靠。古代婦人守節美德為世人稱頌,例如韓久英,因恐怕遭色賊奸淫,而持刀割去自己的鼻子;又如高仲舉的夫人逢淫賊,用鏡柄刺雙目,毀容以保貞。還有其它許多節婦為保貞節,有的投井,有的以熱油燙面毀容,以種種方法確保潔白身軀!簧賸D聽了狄仁杰這番話之后,感動得流淚滿面,拜謝說:『感謝恩公大德,不但保全我的貞節,又教我遏欲的方法,從今以后,一定心如止水,冰清玉潔,堅守婦節,以報恩公今日教誨。』然后再三拜謝而別。
狄仁杰為此事,作詩曰:
美色人間至樂春,我淫人婦婦淫人
色心狂盛思亡婦,遍體蛆攢滅色心
后來這位少婦,堅守婦節,而顯名鄰里,為人稱頌。
狄仁杰赴京應考,高中狀元,官至宰相,輔助唐朝安邦定國,愛民如子,處處毀,提倡倫理道德,成為歷史上著名宰相,留芳萬世。
后人有詩盛贊狄仁杰:
己身守志避邪緣,尚勉孀姬節要堅;
切戒一時云雨娛,名留萬載感蒼天。
古代名人故事9
高鳳,字文通,家里把種田作為職業。妻子曾到田地(勞作),在庭院里曬麥,讓高鳳看守著雞。正值天下著暴雨,高鳳拿著竹竿誦讀經書,沒有發覺雨后地上的積水使麥子流走了。妻子回來感到驚訝詢問,高鳳才醒悟過來。
原文:
高鳳,字文通,家以農畝為業。妻常之田,暴麥于庭,令鳳護雞。時天暴雨,鳳持竿誦經,不覺潦水流麥。妻還怪問,乃省。
古代名人故事10
歐陽修借閱典籍
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自幼天資過人,但是由于家境貧寒,家里無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為了讓兒子習文練字,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一手好字,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而這種刻苦精神也影響了他的小伙伴李堯輔,將李堯輔帶上好學之路。
蒲松齡草亭路問
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于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輝煌巨著《聊齋志異》。
賈逵隔籬偷學
賈逵,字景伯,出生于公元30年,東漢人,是有名的經學家、天文學家。他是西漢名家賈誼的九世孫。父親賈徽也是一個大學問家。賈逵深受家庭的影響,從小聰慧過人。為了能夠讀書,賈逵小時候隔著竹籬笆,偷聽老師講課的故事。
孟柯改過勤學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但是,孟子并非是一個天生就有學問的人,他幼年的時候非常貪玩,不喜歡讀書。后來,孟母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還剪斷布匹開導他。終于,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須努力勤奮的道理。
宋濂冒雪訪師
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這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后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并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后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陶弘景菜園求學
古代的時候,對自然界產生很多誤區,人們相信螺贏是將螟蛉變成自己的兒子這個荒唐的傳說,還把領來的兒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對此表示懷疑。他在村邊的菜園子里找到一窩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會神地整天觀察。陶弘景發覺它們有雄也有雌,經過許多天細致的觀察,陶弘景終于揭穿了蜾蠃銜螟蛉的秘密:原來蜾蠃也有自己的.后代,螟蛉是被銜到窩里給幼蟲當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義子”這回事!從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親自觀察,絕不能人云亦云。
古代名人故事11
晉平公問師曠說:“我七十歲了,想學習(音樂),恐怕已經晚了!睅煏缯f:“為什么不點燃蠟燭學呢?”晉平公說:“哪有做臣子卻戲弄他的君王的呢?”師曠說:“盲眼的我怎么敢戲弄大王呢?我聽說,年輕時喜歡學習,好像初升太陽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日中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點燃蠟燭的光亮。(擁有)蠟燭的光亮,與摸黑走路比,哪一個更好呢?”平公說:“說得好。
原文: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古代名人故事12
宋濂字景濂,浙江金華人,是我國明代一位著名學者。他生平著述極多,除了主修《元史》外,還著有《浦陽人物記》、《宋學士全集》等。
當時印刷術雖已發明,但是書的價錢很貴,一般人買不起,更買不起很多的書。宋濂小的時候,就喜歡讀書,因為家里窮,弄不到書,只好到有書的人家去借,親自抄寫,約定日子歸還。大冷天,硯水結了冰,手指凍得彎不過來,他還是趕著抄寫,抄完了立刻送還,不敢超過約定的日子。因為這樣,人家才肯借書給他,使他在自己沒有書的情況下,也能讀到很多書。
我國古代學校很少,而且也只有貴族子弟才能上學;當時雖然有私人講學的,但是一般小的村鎮沒有好老師。宋濂成年以后,為了求得更多知識,解決自己存在的疑難問題,特意跑到百里以外去訪名師求教。他背著行李,走過深山巨谷,冬天大風雪,雪深到好幾尺,腳皮都裂開了,也不以為苦。到了客棧,四肢都凍僵了,人家給喝了熱水,蓋了被子,半天才暖和過來。當時和他住在一起的人,都穿戴得很講究,吃得很好,只有宋濂一天吃兩頓粗飯,穿件破棉袍,但他一點也不羨慕那些富貴子弟的生活享受;因為在宋濂看來,只有求得知識,才是最高興的事,別的便都不去理會了。
正是由于這樣刻苦勤奮,虛心向老師學習,而且專心致志,持之以恒,宋濂才獲得學問上的成就,成為一代有名的大學者。
古代名人故事13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中講了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故事說:某年,春秋時齊國的相國晏嬰出使楚國,楚王挖空心思,想了許多詭計想讓晏嬰出丑,都沒有得逞。
這天,楚王設宴招待晏嬰。當賓主酒都喝得有幾分醉意的時候,只見兩個小吏綁著一名犯人從楚王面前走過。楚王故作驚奇地站起來問道: "綁著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吏稟報說: "他是齊國人,作賊的。"楚王轉過頭來譏諷地對晏嬰說: "哦,齊國人。你們齊國人都慣于偷東西嗎?"
晏嬰聞言起身,不慌不忙地回答說: "我曾經聽說過,桔樹生長在淮南,就能結出桔子;移植到淮北,就會長成枳實,葉子雖說相似,但兩者的味道卻大不相同。這是什么原因呢?因為水土不同。這個人在齊國不偷東西,到了楚國就成為盜賊,恐怕也是楚國的水土使這人變成這個樣子的吧?"
楚王吃了虧,瞪著眼,默不作聲,認識到自己不是晏嬰的對手了。
這個故事表現了晏嬰的機智雄辯,不過,客觀環境、條件對人們的道德觀念、善惡標準也確實是有一定影響的。看不到這種影響作用,就不能理解道德觀念在不同地區、不同國度的差異性和善惡標準的相對性。當然,過分夸大這種影響作用,也是會流于偏頗的。
古代名人故事14
唐太宗對房玄齡說:“做人非常需要學習與求問。我過去因為許多兇敵沒有平定,東征西討,親自參與軍事,沒有空暇讀書。近來,到處安靜(沒有紛亂),人在殿堂,不能親自拿著書卷,(就)命令別人讀給我聽。做國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書里。古人說:‘不學習,一無所知,處理事情只有煩惱。’不只是說說,回想年輕時的處事行為,很是覺得不對!
原文:
。ㄌ疲┨谥^房玄齡曰:“為人大須學問。朕往為群兇未定,東西征討,躬親戎事,不暇讀書。比來四海安靜,身處殿堂,不能自執書卷,使人讀而聽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書內。古人云:‘不學,墻面,蒞事惟煩!煌窖砸。卻思少小時行事,大覺非也。”
古代名人故事15
錢惟演(錢思公)雖然生長在富貴之家,卻沒有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陽的時候,曾經對僚屬說:平生唯獨愛好讀書,坐著讀經書、史書,睡者則讀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種雜記,入廁的時候則讀小令。所以從未把書放下片刻。謝絳(謝希深)曾經說:“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時候,他每次入廁一定帶上書,古書之聲,清脆響亮,遠近都能聽見,好學竟到了如此地步!蔽乙虼藢χx絳說:“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馬上、枕上、廁上。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好好構思啊。”
原文:
錢思公雖生長富貴,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時嘗語僚屬言: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謝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廁,必挾書以往,諷誦之聲,瑯然聞于遠近,其篤學如此!庇嘁蛑^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
【古代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古代的名人故事12-11
古代德育名人故事08-14
古代名人故事11-08
古代勵志名人故事10-26
古代名人故事「精選」11-01
古代名人的故事04-27
古代的名人故事短04-23
古代才子名人故事12-16
古代名人故事11-15
古代尊師的名人故事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