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故事(通用13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故事,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寫故事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故事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代名人故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名人故事 篇1
管仲和鮑叔牙是生死之交。有一次齊桓公和管仲探討下任國相的問題,齊桓公問:假如你要是死了,誰接任你的國相為好呢?管仲說出了一個人名,齊桓公又問:那么第二人選呢?管仲就又說了一個人的名字,齊桓公又問:那么第三人選呢?管仲就又說出了一個人名。齊桓公很不高興的再次問:那么第四人選呢?管仲說:那就是鮑叔牙了!齊桓公說:我真的很奇怪,鮑叔牙對你那么好,聽說以前你們一起做生意,他也老讓著你,你輔佐公子糾時,還射過我一箭,要不是鮑叔牙說情,我早就把你殺了,后來鮑叔牙又在我面前積極推薦你為國相,怎么現在請你推薦下任國相的人選時,你竟然把鮑叔牙放在第四人選的位置上呢?你對得起人家鮑叔牙嗎?管仲說:我們現在是在談論誰做下任國相最合適的問題,您并沒有問誰是我最感激、最要好的朋友呀!我們的私交很好,但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嘛!
二、姬僑不毀鄉校
姬僑字子產。鄭國人到鄉校休閑聚會,議論執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壞。鄭國大夫然明對子產說:“把鄉校毀了,怎么樣?”子產說:“為什么毀掉?人們早晚干完活兒回來到這里聚一下,議論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壞。他們喜歡的,我們就推行;他們討厭的,我們就改正。這是我們的老師。為什么要毀掉它呢?我聽說盡力做好事以減少怨恨,沒聽說過依權仗勢來防止怨恨。難道很快制止這些議論不容易嗎?然而那樣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樣:河水大決口造成的損害,傷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開個小口導流,不如我們聽取這些議論后把它當作治病的良藥!比幻髡f:“我從現在起才知道您確實可以成大事。小人確實沒有才能。如果真的這樣做,恐怕鄭國真的就有了依靠,豈止是有利于我們這些臣子!”
古代名人故事 篇2
李悝曾做過魏國的上地郡守。上地郡西與秦為鄰,是魏國的邊防要地,常與秦國發生軍事沖突。為使上地郡軍民 提高射箭技術,他下令以射箭來決斷訴訟案的曲直,“中之者勝,不中者負”。令下后,人們都爭相練習射技,日夜不停。后與秦國人作戰, 由于魏軍射技精良,因而大敗秦軍。射技高低與是非的曲直是不能等同的,李悝用以決曲直的訴案,可能是一些久拖不決或無關緊要的一般訟 案。在戰國時與強秦接境的地區,軍事是壓倒一切的任務,李悝用此法來鼓勵人們習軍事技術,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不能不說是一個創造。大概因他在上地郡的政績不錯,魏文侯才任用他為相,支持他的改革。
古代名人故事 篇3
商鞅把變法方案制訂出來后,怕新法令沒有威信,老百姓不相信,推行不開,就想了個辦法。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來長的木頭,旁邊貼了張告示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賞他十金。”不多會兒,木頭周圍就圍滿了人。 大伙兒心里直犯嘀咕:這根木頭頂多百把斤,扛幾里地不是什么難事,怎么給這么多的金子呢?或許設了什么圈套吧?結果誰也不敢去扛。衛鞅看沒人扛,又把獎賞提高到五十金。這么一來,人們更疑惑了,都猜不透這新上任的左庶長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這時候只見一個粗壯漢子分開人群,跨上前去,說:“我來試試。”扛起木頭就走。許多看熱鬧的人,好奇地跟著,一直跟到了北門。只見新上任的左庶長正在那里等著呢。他夸獎那個大漢說:“好,你能夠相信和執行我的命令,真是一個良民!彪S后就把準備好的五十金獎給了他。 這事兒很快就傳開了,大家都說:“左庶長說話算數,說到做到,他的命令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古代名人故事 篇4
申不害反對立法行私!疤斓罒o私,是以恒正;天道常正,是以清明!闭J為國君既要掌握駕馭群臣的“術”,又要做到正直無私,這樣臣下才能忠于職守。他曾對韓昭侯說:“法者,見功而行賞,因能而受官。今君設法度而左右之請,此所以難行也。”然而,《戰國策》中卻記述了這樣一件事:申不害私下請求韓昭侯給自己的堂兄封一個官職,韓昭侯不同意,申不害面露怨色。韓昭侯說:“這可是從你那里學到的治國之策啊!你常教寡人要按功勞大小授以官職等級,如今又請求為沒有建立功業的兄弟封官,我是答應你的請求而拋棄你的學說呢?還是推行你的主張而拒絕你的請求呢?”申不害慌忙請罪,對韓昭侯說:“君王真是賢明君主,請您懲罰我吧!”對申不害“請仕其從兄官”這件事,史家歷來多有微詞,有說其虛偽投機的;亦有說其推行“法治”不堅決的,但從申不害重“術”和當時復雜的社會背景來考察,倒不如說這是他對韓昭侯的一次試探,正是韓昭侯對“徇私謀官”的嚴正態度,使申不害看到韓昭侯真是一位有作為的賢明君主,從而堅定了助其變法革新的決心。
古代名人故事 篇5
慎到曾寫過這么一個小故事:有一只兔子在田野里奔跑,有成百的人在后面追趕,并不是一只兔子可以分給一百個人,而是因為所有權沒有確定下來的緣故啊。所有權沒有確定下來,就是唐堯這樣的`圣王也沒辦法解決,何況一般的群眾呢?
成群的兔子堆在市場上,行路的人都不去看它們一眼,這并不是人們不愿意得到兔子,而是由于這些兔子已經有主兒了。所有權已經確定下來了,有的人雖然品性粗野也不會再去爭執了。所以統治天下和國家,就在于定名分罷了。
古代名人故事 篇6
明朝的著名大臣李東陽從小就有神童的美譽。他四歲時就能寫一尺的楷體大字,還善于對對子。有一天,李東陽的老師出了一個上聯:“硯向石邊見口!边@是拆字聯,將“硯”字拆為“石”和“見”。李東陽應聲對道:“笙從竹下生聲!卑选绑稀弊植鸪伞爸瘛焙汀吧保瑢Φ煤苁枪ふ。還有一次,父親李淳給李東陽出聯:“虎豹關中,不是關中虎豹。”李東陽略加思索,對道:“麒麟閣上,皆非閣上麒麟!毙|陽因為天資聰穎,被視為神童舉薦給當時的皇帝朱祁鈺;实壅僖娝麜r,因為李東陽太矮小,只能由太監扶著他邁過皇宮的門檻。
皇帝打趣道:“神童腿短!崩顤|陽應聲對道:“天子門高!被实鄞笙,又讓他寫“麟”“鳳”“龜”“龍”等十余個大字。當小東陽寫到“龍”(繁體字為“能”,筆畫很多)字時,手腕乏力,最后一勾便用自己的小靴子沾墨水印上;实劭戳撕芨吲d,將他抱到膝上坐著,把上林苑的珍果賞賜給他吃。
當時李東陽之父已站起身來,在臺階下等候命令;实塾殖隽艘粋上聯打趣道:“子坐父立,禮乎?”意思是說:“兒子坐著,而父親卻站著,這合乎禮法嗎?”李東陽不假思索地應答:“嫂溺叔援,權也!币馑际牵骸吧┳拥暨M河里,小叔子去拉她,這是權宜之計!被实勐犃T,連連點頭,微笑著說:“真不愧是神童!這孩子將來一定能當宰相!
古代名人故事 篇7
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曾受一位摯友之托,寫了一篇題為《晝錦堂記》的文章。歐陽修字斟句酌,反復推敲,把文章寫好后,便命一差官騎馬給友人送去。
可是到了晚上,歐陽修突然想起了什么,馬上命令一個仆人道:“你趕快騎快馬去追那送文章的差官,讓他把文章帶回來!”
“老爺,那差官已到百里之外了,現在又是晚上,哪能追得上呀!”那仆人說道。
“無論如何你也要追上他,即使我那文章已經送到,也得設法取回來!”
看見主人態度如此堅決,仆人就急忙騎上馬,走捷徑,抄小道,拼命追趕,最后總算追上差官,把文章帶了回來。
歐陽修為何一定要把文章追回呢?原來是為了添上兩個“而”字。
《晝錦堂記》開頭有這樣兩句:“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痹逯袥]有這兩個“而”字,歐陽修將文章追回,就是為了把它添上去。
為了添兩個字,竟如此勞神費力,是小題大作嗎?不是。雖然不添這兩個字,文章開頭也并無語病,但添上后,文章的語氣便與原文大有區別,即由直而曲,由急而緩,表現出歐陽修文章曲折舒緩的藝術風格。
歐陽修嚴謹的創作態度堪稱我們學習的楷模。文學家尚能如此,作為小學生,我們更要從小養成認真修改故事的好習慣,努力達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佳境。
古代名人故事 篇8
選賢任能一定要堅持正直原則。
春秋時期,齊桓公任用管仲改變了齊國的落后面貌,富國強兵,齊國一舉成為“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由此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不過對于怎樣選拔人才,齊桓公并沒有不十分明確標準。
一天,齊桓公在管仲的陪同下,來到馬棚視察養馬的情況。他一見養馬人就關心地詢問:“你覺得哪一件事最難?”養馬人一時難以回答。其實,養馬人心里是十分清楚的:一年365天,打草備料,飲馬溜馬,調鞍理轡,接駒釘掌,除糞清欄,哪一件事都不是輕松!管仲在一旁見養馬人尚在猶豫,便代養馬人回答說:“以前我也養過馬,依我看,編排用于拴馬的柵欄這件事最難。為什么呢?因為在編柵欄時備用的木料往往有彎的也有直的。如果想讓所選的木料用起來順手,使編排的柵欄整齊美觀,結實耐用,開始的選料就顯得很重要,下第一根樁的時候尤其要慎重。如果在下第一根樁時用了彎曲的木料,隨后你就得順勢將彎曲的木料用到底,像這樣彎曲的木料之后緊接著使用彎曲的木料,那些筆直的木料就難以派上用場。相反,如果一開始就選用筆直的木料,繼之必然是直木接直木,曲木也就派不上用場了。其實,選拔人才同編柵欄選料的道理是一樣的,國家在起初選拔肩負重任的人才時,必須慎重行事,從一開始就把握正直的標準,以便今后按這樣的標準選賢任能。”
聽了管仲的這一番高論,齊桓公深為佩服,確定了以正直作為國家選拔賢才的標準,世代相傳。
古代名人故事 篇9
陶侃是晉代的名將,曾為東晉的建立立下過汗馬功勞?墒撬r候卻很貪玩兒,不愿用心讀書,母親很為他著急。一天下大雨,陶侃沒去上學,就在母親的織布機旁玩兒。母親讓他背書,當他背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的時候,母親問他這兩句話是什么意思,他解釋不出來。母親告訴他說:“意思是日子很快就過去了,像織布機的梭子一樣快。你現在讀書這么不用心,日子就這么過去了,是不是很可惜。俊碧召┞犃酥,便下決心好好兒讀書。從此,陶侃終日苦讀,學業漸漸好了起來,為以后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故事啟迪】英國詩人、戲劇家莎士比亞說得好:“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它!睍r間比金子還要珍貴,因為再多的金子也買不到時間,這是至理之言。
古今中外,珍惜寶貴時間勤奮學習而取得輝煌成就的人,是不乏其例的。 宋代歐陽修4歲時死了父親,家里貧窮。他學習勤奮,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后來成了偉大的文學家。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化學家居里夫人,在巴黎大學理學院讀書時,晚上到讀書管區讀書,10點鐘以后,她就回到自己房間,點上煤油燈繼續攻讀。后來,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這和她抓緊學習十分不開的。無產階級偉大革命導師列寧,在大學時,由于開革命活動而被開除的,他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自學完了大學4年的課程,后來參加大學畢業考試,得了第一名。
古代名人故事 篇10
宋濂字景濂,浙江金華人,是我國明代一位著名學者。他生平著述極多,除了主修《元史》外,還著有《浦陽人物記》、《宋學士全集》等。
當時印刷術雖已發明,但是書的價錢很貴,一般人買不起,更買不起很多的書。宋濂小的時候,就喜歡讀書,因為家里窮,弄不到書,只好到有書的人家去借,親自抄寫,約定日子歸還。大冷天,硯水結了冰,手指凍得彎不過來,他還是趕著抄寫,抄完了立刻送還,不敢超過約定的日子。因為這樣,人家才肯借書給他,使他在自己沒有書的情況下,也能讀到很多書。
我國古代學校很少,而且也只有貴族子弟才能上學;當時雖然有私人講學的,但是一般小的村鎮沒有好老師。宋濂成年以后,為了求得更多知識,解決自己存在的疑難問題,特意跑到百里以外去訪名師求教。他背著行李,走過深山巨谷,冬天大風雪,雪深到好幾尺,腳皮都裂開了,也不以為苦。到了客棧,四肢都凍僵了,人家給喝了熱水,蓋了被子,半天才暖和過來。當時和他住在一起的人,都穿戴得很講究,吃得很好,只有宋濂一天吃兩頓粗飯,穿件破棉袍,但他一點也不羨慕那些富貴子弟的生活享受;因為在宋濂看來,只有求得知識,才是最高興的事,別的便都不去理會了。
正是由于這樣刻苦勤奮,虛心向老師學習,而且專心致志,持之以恒,宋濂才獲得學問上的成就,成為一代有名的大學者。
古代名人故事 篇11
19歲那年,范仲淹離開家鄉,前往河南的一家書院求學。由于經濟拮據,他每天只煮一鍋粥,粥冷了以后,就用刀劃成四塊,早晚各吃兩塊,配幾根酸菜,這就是他一天的伙食了。
當時,在書院里,有一個同學和范仲淹走得特別近,他是南都留守的兒子,家中很富裕。他了解到范仲淹的艱苦生活后,回家告訴了自己的父親。留守官聽了非常感動,就叫兒子把自家好吃的東西送些給范仲淹。范仲淹推辭不掉,只好收下。
過了幾天,留守官的兒子來到范仲淹的床上取書,無意中翻開了一個包裹,里面竟是自己送與范仲淹的食物。這些東西,范仲淹根本沒吃,還原封不動地放在那里,有的都腐爛變質了。他非常生氣,跑到學堂里質問范仲淹:“你怎么可以這樣呢?好好的東西都讓你白白糟蹋掉了,這是你的待友之道嗎?”
范仲淹等他冷靜下來后,歉意地說:“謝謝你們一家人對我的幫助,我很感激,只是因為我長期吃粥已經習慣了,如果突然享受到這么美味的食物,以后我還能吃得下薄粥酸菜嗎?另外,我之所以接納你的食物,就是因為我非常珍惜我們之間的友情,害怕讓拒絕傷害到你啊!
原來,范仲淹“不領情”背后的原因是這樣啊,留守官的兒子慚愧極了。
在人際交往中,如果我們遇到確實無法拒絕的情形時,不妨像范仲淹一樣,笑著接納,但背地里仍然保持著自己的立場,堅持著自己的初衷。這樣,你才能既不傷害了友誼,也不會改變了自己。
古代名人故事 篇12
古時候,師道尊嚴很厲害,學生只能畢恭畢敬地聽老師講課,不能當面提出任何異議。然而,有個名叫脫脫的蒙古族人,卻破了這個規矩。脫脫是元朝末年人,在朝廷里當過宰相,還主編過二十四史之一的《宋史》。
脫脫小時候,父親為他請了一位很有學問的老師。這位老師名叫吳直方,對學生要求十分嚴格,每天都要下挺大的功夫教脫脫讀圣賢的書。不過,那時候老師教書,只是一味地讓學生死記硬背,很少講解書中的內容。天長日久,脫脫越來越感到枯燥無味。有一天,他實在忍不住了,就壯著膽子對老師說:“老師,請恕我直言。這樣成天搖頭晃腦地死讀書,太沒意思了!
吳直方一聽,頓時怔住了。因為他教書多年,還沒碰到一個敢提意見的學生呢!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他板著面孔,猛地拍了一下桌子,厲聲說道:“放肆!讀圣賢的書,豈能胡思亂想,胡說八道!”
“老師息怒。學生并非不愛讀圣賢的書!泵撁摵苡卸Y貌地解釋道,“讀圣賢的書,是為了將來照圣賢教導的那樣去做。如果您能給學生講一些圣賢的故事,豈不更有利于身體力行嗎?”
吳直方想了一會兒,覺得脫脫說的滿有道理,就不再生氣了。從此,他改變了教學方法,經常結合書本,給脫脫講一些古人愛國愛民、勤學苦練的故事。這些故事深深地印在脫脫的腦海里,激勵他克服困難,奮發進取。
古代名人故事 篇13
西漢時,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單于派漢朝叛使、被單于封為丁靈王的衛律前來誘降。衛律說:"蘇先生,我從前背叛漢朝歸降匈奴,受到單于大恩,封我為丁靈王,擁有數萬奴隸,馬匹、牲畜漫山遍野。你今天投降了,明天也和我一樣富貴,若白白地流血犧牲,又有誰知道你呢!"蘇武怒斥道: "衛律,你身為漢民,不顧恩義,叛國投敵,你雖然能得逞于一時,最終卻逃脫不了天地良心的審判。"
衛律見蘇武不屈服,只得向單于報告。單于見蘇武很有氣節,十分欽佩,更想招降他。于是把蘇武囚禁在一個大地窖里,不給飲食, 蘇武只得嚼雪止渴,用氈毛充饑。后來單于又將蘇武移到北海荒無人煙的地方,逼迫他牧羊。北海在今蘇聯境內的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蘇武到了北海,匈奴停止了對他的食物供應,他只得覓野鼠掘草根充饑。在這荒漠上,除了叢生的野草,就是漫天的風雪,終年見不到一個人影。蘇武抱著代表漢廷的旄節牧羊,無論坐臥行走都拿著漢節。歲月一天天流逝,節桿上綴的三重旄牛尾都落盡了。
十九年過去了,蘇武歷盡艱辛,終于回到自己的祖國。他出使還是壯年,及至歸國,頭發胡須全白了。歲月改變了他的容顏,卻改變不了他忠于祖國的赤子之心。
【古代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古代的名人故事12-11
古代德育名人故事08-14
古代名人故事11-15
古代名人的故事04-27
古代尊師的名人故事12-07
古代的名人故事短04-23
古代才子名人故事12-16
古代勵志名人故事10-26
古代名人故事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