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孔子的小故事

        時間:2020-11-19 13:18:27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孔子的小故事5則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儒家思想家,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精心搜集的孔子的小故事,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孔子的小故事5則

          孔子的小故事一

          一日,孔子閑居無事,在室內演琴自娛。弟子曾參、子貢,坐在外廳,側耳細聽。

          一曲終了,只見曾參喃喃自語道:“咦!怎么會是這樣呢?老師的琴聲里,怎么會流露出,貪狠邪僻的情調呢?琴音中,趨利不仁的味道,怎么會這么嚴重呢?”

          對曾參所說的話,子貢在心里,也以為然。不過,他沒接曾參的話,而是站起身子,朝室內走去。

          孔子見子貢進來,面有犯難進諫之色,便放下琴瑟,等他說話。子貢便將剛才曾參所說的話,如實稟告。

          孔子聽完子貢的話,對曾參贊嘆不已。他說道:“曾參真是天下一位大賢人呀!他已經通曉音律的奧秘。”

          接著,孔子繼續對子貢解釋事情的原由。他說:“剛才,我正在幾案邊彈琴,有一只老鼠在室內游動,被一只貓發現了。那只貓,便循著房梁,悄悄地向老鼠接近。然后,選好地點,瞇縫著眼睛、躬曲著身子,等待時機,撲住老鼠。后來,貓的如意算盤,終究沒有得逞。因當時那只貓的心態,反映在我的心里,我便很自然地通過琴瑟,將它表露出來。所以,曾參說我的琴音里,有貪狠邪僻的情調,是很恰當的。”

          儒家經典《禮記:樂記篇》說:大凡音樂,都是產生于人的內心。人的情感動于衷,體現在外就是聲音。聲音的變化有文理,就成了音樂。所以,在太平治世,流行的音樂,通常都洋溢著安適與喜樂。它也反映此時的國家政治,處于清明祥和的狀態。在動蕩的亂世,流行的音樂,往往會充滿著怨恨與憤怒。它也反映此時的國家政治,處于政令不暢,上下乖離的境地。而一個接近亡國的`世道,它的流行音樂,會彌漫著哀傷與憂思。它說明此時的人民,已陷入難以自拔的困苦,只能靠回憶往事,來慰籍自己。所以,聲音之道,與政治之道,是相通的。

          孔子的小故事二

          孔子帶弟子先到了衛國,衛靈公開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魯國的俸祿標準發給孔子俸粟6 萬,但并沒給他什么官職,沒讓他參與政事。孔子在衛國住了約10個月,因有人在衛靈公面前進讒言,衛靈公對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開監視孔子的行動,于是孔子帶弟子離開衛國,打算去陳國。

          路過匡城時,因誤會被人圍困了5日,逃離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衛國貴族公叔氏發動叛亂,再次被圍。逃脫后,孔子又返回了衛國,衛靈公聽說孔子師徒從蒲地返回,非常高興,親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幾次離開衛國,又幾次回到衛國,這一方面是由于衛靈公對孔子時好時壞,另一方面是孔子離開衛國后,沒有去處,只好又返回。

          魯哀公2年(孔子59歲),孔子離開衛國經曹、宋、鄭至陳國,于是派服勞役的人將孔子師徒圍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帶糧食吃完,絕糧7日,最后還是子貢找到楚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師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歲時又回到衛國,68歲時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魯國,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孔子的家境相當貧寒。由于身處亂世,孔子所主張的仁政沒有施展的空間,但在治理魯國的三個月中,使強大的齊國也畏懼孔子的才能,足見孔子無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稱號。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業上。孔子曾任魯國司寇,后攜弟子周游列國,入東周向老子請教。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壟斷,開創了私學先驅,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賢士。七十二人中有很多為各國高官棟梁,又為儒家學派延續了輝煌。這“七十二賢士”中,又數顏回,是孔子最愛的弟子。

          孔子的小故事三

          孔子的另一位弟子見到有人溺水,他奮不顧身,跳下水去,將其搭救上岸,事后,這位家屬感謝他,給他一個“貴重”的酬謝:一頭牛,孔子門生“見利忘義”,接受了這一份禮物。

          別人就議論了:下水救人還要錢?孔子知道此事后,對此學生的所作所為備加贊賞。

          孔子的解釋是:雖說拯救他人生命后收受謝禮面上看有悖于“崇高道德”,但卻可以激發更多的人產生類似的道德行為,也會使更多處于危難之中的人獲得援助,惠及大多數人的道德才是道德的真正意義所在

          孔子的小故事四

          孔子有一個兒子,出生時正逢魯昭公賜給孔子一條大鯉魚,孔子感到很光榮,便給兒子取名孔鯉,字伯魚,以示紀念。伯魚是孔子唯一的兒子,但是孔子并不溺愛他,從小就教導他、督促他要勤奮學習。

          有一天,孔子把伯魚叫到身邊,問他說:“《詩經》中的《周南》、《召南》這兩部分你學過了嗎?如果不學這兩部分,就如同面抵墻壁時走路,根本邁不開步子一樣啊!”伯魚連連稱是。

          有一天,孔子一個人站在庭院之中,伯魚從孔子旁邊快步走過,孔子忙叫住他問:“你學了《詩》嗎?”伯魚回答說:“沒有。”孔子就教導他說:“不學《詩》,你就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別人就無法明白你的意思。”伯魚退下去后就遵照父親所說的話,開始專心學習《詩》了。

          又有一天,孔子又獨自一人站在庭院中,伯魚又快步從旁走過,

          孔子又問他說:“伯魚,你學《禮》嗎?”伯魚回答說:“沒有學。”孔子便對他說:“不學習《禮》,你就無法在社會中立足啊! ”伯魚退下去后又去認真學習《禮》。

          孔子認為,不學禮便無法在社會上生存,更談不上為社會、國家盡力了。孔子要求兒子懂禮貌、遵紀守法,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對人對家對社會都應當有愛心,與人為善,和睦相處,而且應當重義輕利,不要斤斤計較。在家孝敬父母、勤儉持家,在外謙虛誠實,遵守公德。這樣,禮義統領天下,社會才會穩定,國家才能興旺。

          孔子的小故事五

          孔子乘著馬車周游列國,在路上,看到一個孩子用土圈成一座城,自己坐在里面不動。孔子坐車行到跟前就問:你看見馬車來了,為什么不躲開呀?那孩子

          孔子乘著馬車周游列國,在路上,看到一個孩子用土圈成一座城,自己坐在里面不動。孔子坐車行到跟前就問:“你看見馬車來了,為什么不躲開呀?”

          那孩子眨了眨眼睛說:“從古到今,只聽說車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車子的道理呢?”

          孔子一聽這孩子講得很有道理,便問:“你叫什么名字?”

          那孩子答:“我叫項橐。”

        【孔子的小故事5則】相關文章:

        名人孔子的故事08-18

        孔子學琴的故事10-31

        孔子的名言及背后故事09-06

        大魚的故事勵志小故事07-29

        笑話的小故事09-29

        勵志故事小故事11-14

        面試小故事12-21

        職場小故事09-05

        勵志小故事職場的08-03

        名人的成功小故事11-22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高清一区 |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 亚洲另类视频免费看 | 亚洲一区精品在线影视 | 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