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在哈佛當后進生
王石,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現任集團董事會主席,本文是YJBYS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王石在哈佛當后進生,僅供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2011年1月,一手創辦了萬科這個中國最大房地產企業的“地產教父”、萬科董事局主席王石,竟然選擇在花甲之年去哈佛大學讀書——自己做飯,步行上學,熬夜苦讀。
平日里前呼后擁的大佬王石,忽然之間沒了秘書和司機,成了一個在家難自理、出門常迷路的“廢人”。更要命的是,因為英語太差,他無法聽課和交流,第一次感覺腦子不夠用。他說:“我在哈佛這一年,體會到了后進生的滋味。”
初到哈佛,“大佬”過得好凄慘
王石是一個不安分的人。他17歲參軍,23歲讀大學,畢業后當公務員,32歲下海經商,成功締造萬科后辭去總經理職位,選擇了背上行囊,去攀登世界高峰,成為成功登頂珠峰年紀最大的中國人,以及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完成登頂七大洲最高峰和徒步到達南北兩極點“7+2”的探險者。他的身體里,流淌著勇敢和冒險的血液。所以,當2010年初,哈佛大學的一個中國基金會執行主席問王石有沒有興趣和勇氣到哈佛游學時,年輕時就曾有過出國留學夢的王石想都沒想就說:“當然有!”在他看來,人需要不斷發展自我、更新自身,而不應該被固有的條件和現狀所限制。過去20多年的創業和探險,正是他努力擺脫預定、自我造就精彩的不確定軌跡。
2011年1月底,王石處理好國內的事務,并經過速成英語口語培訓后,從深圳經由香港飛往美國波士頓,開始了為期3年的哈佛大學游學之旅。這一年,王石恰好60歲。
王石到達美國前,公司已在哈佛大學所在的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的劍橋鎮給他租了一套別墅,配備了汽車,還請了一個懂漢語的保姆?赏跏搅撕蠛懿桓吲d,讓下屬全部退掉,他要一切從零開始。下屬無奈,只好遵命,給王石在學校附近租了套一室一廳的小房子,里面只有一些簡單用品。
然而,住進去之后王石才發現,這樣的“裝備”和生活確實太過寒磣,完全不是一個超級富豪能輕易適應的。以前在國內,在家時有保姆做飯,外出有司機接送,在公司有秘書伺候,可現在,他孤身一人,一切都要親歷親為。
第一次做飯,王石買來菜后才記起,自己已經幾十年沒有做過飯了。沒辦法,他系上圍裙,憑著幾十年前的記憶試著做飯炒菜。讓他泄氣的是,米飯因為少放了水成了干飯團,西紅柿炒蛋則因放多了鹽而無法入口。王石這時才后悔辭去了保姆,可他又拉不下臉再去找。
一地雞毛的生活還在繼續。最開始的幾次出門,因為對城市不熟,英文又看不太懂,王石搭地鐵、乘公交時不是搭錯車,就是搭反了方向。去銀行辦信用卡,王石更是被折騰得快要急出病來。在美國,80%的消費都是通過信用卡來支付,沒有信用卡是很麻煩的?墒牵诿绹k信用卡比中國難,需要信用記錄、社會保險號等一大堆資料,要命的是王石不是美國公民,哪有這些東西?再加上他語言不通,在國內又沒有辦卡經驗,一連跑了好幾趟都被銀行拒絕了。最后,通過哈佛大學的介紹,并看在他是世界房地產開發商、著名登山運動員的分上,銀行才給他辦了一張卡。
此后,王石為了力求簡單,減少煩心事,只好在各方面將就著過日子,少應酬,少出門。吃飯問題上也非常簡單,早上用微波爐熱一杯牛奶,吃一塊面包,中午就到外面吃西餐,晚上則下一碗面條。一次,他在美國的一個朋友來看望他,發現他居然過著這種清教徒式的生活,大為驚訝:“這可是跟你的身份相差十萬八千里啊!”王石卻呵呵一笑:“不要忘了,我現在的身份可是學生……”王石這樣“自虐”的結果是,到美國兩個月后,他的體重從140斤減到了132斤。他的“悲慘生活”傳回國內后,萬科的同事都拿他說笑:“以后我們想懲罰誰,就讓他出國跟著董事長過日子!”
英語太差,當后進生很難受
不過,對于經受過“7+2”極限考驗的王石來說,生活和物質上的困難還只在其次,最難的`是語言上的障礙。雖然出國前參加過口語速成培訓,但那只是皮毛功夫,真到了全英語交流的環境里就完全不行了。
為了提高英語水平,王石到哈佛大學附近的一所名叫Kaplan的英語學校學習英語。到那兒報到的第一天,60歲的王石差點被人誤認為是“老師”——在他的周圍,都是十五六歲的孩子,最大的也才25歲。為了克服“啞巴英語”,王石只好每天跟這群比自己女兒還小的孩子混在一起。
美國課堂強調游戲互動,所有人都要參與其中。一次,老師讓一個學生比畫單詞,叫王石來猜。可是,那個學生比畫后,王石明明知道是哪個單詞,可掛在嘴上卻怎么也說不上來。王石的笨拙,引得整個教室哄堂大笑起來。那一刻,他覺得自己簡直丟人丟到了家。
更麻煩的還在后面,為了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效,學校每周要安排一次考試。而第一周考試時,別的同學答題30分鐘后就開始交卷,王石卻硬是做不出來。60分鐘后,整個教室變得空蕩蕩,只剩下握著筆發呆的王石……
為了開闊眼界,并鍛煉英語聽力,王石便開始去聽講座。在哈佛大學,各種各樣的講座特多,而且來演講的都是各領域的杰出人士和資深人物,演講的主題則牽扯到世界熱點事件。
可是,因為英語水平有限,王石根本聽不懂主講人在說什么。但他又實在不想錯過那些精彩的演講,便花錢請了一名翻譯幫忙做筆記,自己則裝模作樣地聽。那段時間,他一度半夜兩三點都睡不著,擔心自己在哈佛沒學到東西,想著想著就想放棄,但第二天起來,他又背著書包去上學,整個人像是沉浸在一種病態之中。
一次,王石給國內朋友打電話,忍不住傾訴說:“我這次算是體會到什么叫‘后進生’了。哎,我做地產做到了中國第一,登山就更不用說了,為什么學英語卻這么難?”
為了使自己盡快適應課堂,王石逼迫自己增加了學習英語的強度。周一至周五,他每天到英語學校上3小時英語課,再到哈佛聽2小時專題講座,然后在圖書館看2小時書,晚上回家再復習2小時。
這樣的日子過了3個月后,王石的英語水平才提高了一些。此后,他開始自己做筆記,讓翻譯糾正。4個月后,他差不多能聽懂六七成了,便擺脫了翻譯這根“拐杖”。
2011年9月第二學期時,王石選了三門大課,分別是前哈佛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本杰明·弗里德曼的“宗教如何影響資本主義思想”、“資本主義思想史”,以及“城市規劃”。
有了這些主課,王石的學習更緊張了,每次去上課都如同“趕集”。每天上午8:40,他要到哈佛設計學校聽“城市規劃”。中午,他穿過哈佛廣場,步行去對面的英語學校進行下午的學習。經過廣場時,王石偶爾會找一間咖啡屋坐下來,吃個三明治,更多時候則是邊走邊吃,因為在哈佛學生都很匆忙,休息的機會非常少。王石從來不敢出去應酬,因為如果去了,他的學習就得熬到凌晨三四點,要不然第二天的課就會完全跟不上。
苦學清修,終于悟道獲“新生”
在哈佛,王石的研究方向是“企業倫理和城市群落研究”,但他最喜歡上的是“宗教如何影響資本主義思想”一課。因為他覺得,中國人目前學習西方的東西,更多是技術層面,如何從意識形態的角度去理解、去了解、去吸收,而到了最后,一定是要了解他們的宗教信仰的。
在哈佛期間讓王石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課,是一名哈佛教授講述二戰后美國信教人口變化。在課堂上,王石了解到,二戰后美國71%的人信仰基督教,80年代初驟降到39%,90年代初又有所回升。他還了解到,二戰后出生的美國人有兩個宗教,一個是出生時家庭給的,第二個是20歲后獨立選擇的。上完那門課,王石覺得自己“豁然開朗”:以前他總是困惑上帝究竟存不存在,上課后他發現,這不是要點,要點是宗教背后的文化訴求。對于宗教,你可以不信,但你要尊重那些信的人,接受有神論背后的價值框架、價值體系,它到底對這個社會起到怎樣的作用。
作為一個地產商,王石在哈佛游學的日子里都會用地產開發商視角觀察美國。在哈佛設計學院的“城市規劃課”上,王石不忘觀察身處的這棟建筑:一個透明的“大玻璃盒”,冬暖夏涼,可容納400人。獨具匠心的是,這個學校的教室與教室間沒有視覺上的阻礙,“梯田”狀從一樓一直到達五樓,五樓高高挑空,將空間串聯成一體,更像開放式的三角形階梯圖書館。低年級學生在頂層,便于觀摩下層學長的設計活動,學生們隨著年級上升,教室逐年下移至畢業。
在哈佛學習期間,王石也多次走出哈佛大學所在的城市波士頓,從其他城市獲取靈感。有一次,王石受邀赴華盛頓拜訪了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總部。該環保組織總部的屋頂綠化引入蜜蜂的設計,讓他印象深刻。他當即打越洋電話給萬科的同事,要求在深圳大梅沙總部的綠化中引進蜜蜂。
幾個月后,萬科總部引進的兩箱中華蜜蜂開始產蜜,每次可割蜜15斤。萬科的員工對自己的辦公室屋頂能產蜜感到非常自豪,一名員工嘗了蜂蜜后給董事長王石寫郵件報喜:“雖然我們的蜂蜜產量不高,每人只分得一小勺,但真的比新西蘭蜂蜜還要好吃,蘊含一股自然的醇香……”王石看了,非常高興。
學習上的收獲,讓王石慢慢習慣了忘記生活上的清貧。安下心來的他,到2011年底,體重已經恢復到了140多斤。有了一定閑情的他,如今還每天抽出至少40分鐘發微博,一來是方便與國內聯系交流,二來可以訓練文字簡潔表達,三是接受各方的批評與意見。
不過,王石的微博跟國內其他幾名地產大亨相比,顯得十分“另類”,既沒有任志強那樣的“火暴”脾氣,也沒有潘石屹那樣愛湊熱鬧。他發得最多的照片,是關于他養的兩只貓和一條狗。他的微博頭像是一張坐在電腦前面的照片,戴著眼鏡,嘴角微微下垂,臉龐清瘦,法令紋很深。一名網友說這張照片“顯老”,建議他換一張?赏跏芙^了,他說,變老是人生的規律,為此他還提出了“人生拋物線”理論:“人生就像一顆從槍膛里飛出的子彈,我的最高點已經過去了,現在處在下滑處,應該逐漸淡出人們視線了……”
雖然心里想得很明白,看淡了生老病死、代謝更替,但王石的行動其實很勵志。60歲是上老年大學的年紀,他卻跟十幾歲的人在世界最頂尖的大學一塊兒混,這是另一種對生命極限的挑戰,一種更不動聲色的咄咄逼人的表達。一名曾在萬科工作多年的員工評價說,王石讓她聯想到日本建筑師安藤忠雄的一句話:一個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呆在光明之中,而是從遠處凝望光明,朝它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時間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實。王石給人的感覺就是,他的前面有一束光,指引著別人永遠向前。而用王石的話來說就是,“哈佛的這一年,我感覺獲得了新生。”
【王石在哈佛當后進生】相關文章:
在韓國留學當群眾演員經歷10-06
風雨哈佛路觀后感11-13
哈佛商學院英文簡介09-30
石小四和史肖石繞口令09-10
哈佛商學院碩士申請要求08-21
哈佛大學勵志名言寫作素材12-12
《哈佛談判心理學》:協商風波11-22
高中后進生學生評語01-03
學校班級后進生評語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