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會計專業學生面試自我介紹
當碰到陌生人時候,可能需要我們進行自我介紹,自我介紹是認識自我的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自我介紹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會計專業學生面試自我介紹,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會計專業學生面試自我介紹1
尊敬的考官:
早上好!
我是來自xx學院xx級xx專業的學生。我叫xx。大學四年生活,即將結束,新的'開始,等待我的是新的挑戰。
我是一個性格開朗,愛好廣泛的女孩。從小我就有一個愿望,長大后一定要做一名優秀的xx,隨著歲月的流逝,花開花落,我也慢慢的長大了,而這種愿望卻愈加強烈,就像農者與其鋤一樣,對xx這一工作愈加的癡愛。
我的自我介紹完畢,謝謝!
大學會計專業學生面試自我介紹2
尊敬的考官:
上午好!
我是xxx,是xx大學審計學專業的畢業生。在校的四年磨練出一個自信和上進心強的我。在思想行為方面,我作風優良、待人誠懇,能較好處理人際關際,處事冷靜穩健,能合理地統籌安排生活中的.事務。
在大學我專攻的即為審計學,通過對計學原理、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審計學、財務收支審計、經濟效益審計等一系列審計專業知識的學習,相信我是具備了豐富的理論基礎。同時,我們的課業也涉及會計學與財務會計,這就讓我對審計知識有更長遠更豐富的認知。
大學會計專業學生面試自我介紹3
尊敬的領導們:大家好!我叫,畢業于學校專業,選修xxx。
在學校期間,主修的專業課有(此處添加應聘職位相關專業課或說成選修課為應聘職位所需課程,尤其重要),根據所學的知識,也參加過一些具體項目的事實,比如學院獨有的精品課,在其中負責主模塊或者擔任組長工作,應用了(應聘相關的課程)技能及財務知識等,取得了什么樣的`成果。并在實踐中,加深了的認識,提高了此類工作的實際操作能力。
另外,在學校中也參加過一些社團活動,比如此處說1—2樣如學院周年校慶活動或院運會),在其中加強了和同學們的交流,全方面認識了團隊協作的帶來的效率,對團隊合作和責任感有了新的感受和知識。
個性上,首先是比較誠實、樂觀、熱情。其次,具有團隊精神,踏實努力,很強的責任心。
在這里應聘貴公司的職位,是想將自己的所學得到充分發揮,并在這里學習成長。希望有這樣的機會,能和諸位成為同事。
我的情況大概就是這樣,請問有什么其他方面想要了解的么?我會如實一一回答您的提問。謝謝!
大學會計專業學生面試自我介紹4
尊敬的考官:
您好!
我是xx學院會計學專業xx屆畢業生xx。四年的大學生活,我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專業成績名列前茅,F已系統的學習并掌握了本專業所開設的課程,如初級會計學,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審計學,統計學等相關課程,有了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同時,我自學了photoshop7.0軟件,從而提高了我的自學能力。
大學期間,我明白理論必須聯系實踐,于是我也練就了較好的實踐能力。20xx年x月-x月,我在xx有限責任公司擔任倉庫人員,負責入庫及發料登記,認真配合部門工作,從中認識到部門溝通的重要性。雖然我的實踐內容與所學專業有所出入,但我的實踐能力、交際能力、吃苦耐勞能力等都得到了提升,也培養了自己的細心、耐心與專心。同時,在實踐期間我認真向單位會計人員學習,對會計工作壞境有了初步的認識。
大學會計專業學生面試自我介紹5
尊敬的考官:
早上好!
我是一名會計專業應屆畢業生,四年的專業學習讓我扎實的掌握了專業知識。能熟練操作word、excel、xx財務軟件以及xx管理系統。
我是一個性格穩重、做事有耐心的人,具有踏實勤懇、吃苦耐勞、積極向上的心態。會計專業學習更培養了我細心、嚴謹的學習生活態度。在校與師生關系良好,富有團隊合作精神,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極強的.責任心,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會繼續保持。正是由于這種性格因素,我非常喜歡會計工作。
大學會計專業學生面試自我介紹6
尊敬的考官:
您好!
本人具有扎實的會計專業知識,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及環境適應能力強,現已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及初級會計電算化證并能熟練操作辦公軟件和用友、金蝶等財務軟件的操作。能獨立完成企業的日常賬務處理、結轉損益、核算成本、計繳稅款、算賬、報賬等工作。
同時有較強的組織能力、承壓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善于溝通交際。外語水平較好,具有一定的英語對話、閱讀能力。懂得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工作效率高,并可通過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經驗教訓,不斷自我激勵,成為一名合格的會計工作者。
我的自我介紹完畢,謝謝!
【大學會計專業學生面試自我介紹】相關文章:
大學生畢業論文(會計專業)09-04
大學會計專業畢業論文08-31
大學生優秀教育論文:淺談大學生的閑暇教育03-13
中職會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論文07-16
大學生的開題報告10-05
大學生開題報告10-20
大學生論文致謝10-01
大學生建筑論文12-06
淺析論會計專業學生的誠信教育論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