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和買夢想的勵志文章
從職業發展來看,一套房子消滅一個夢想。
我們嘗試翻閱國內大部分創業者的成功檔案,發現他們都在最適合開始創業的年代,選擇創業而不是買房。
1998年馬化騰五人湊了50萬,創辦騰訊沒買房;1998年史玉柱向朋友借了50萬搞腦白金沒買房;1999年漂在廣州的丁磊用50萬創辦網易沒買房;1999年陳天橋炒股賺了50萬,創辦盛大沒買房;1999年馬云團隊18人湊了50萬,注冊阿里巴巴沒買房。他們的成功不是由買房來決定的。
有人問音樂人高曉松,為什么結了婚還租房住,不買自己的房?高曉松回答:我不買房,全天下都是我的,想住哪兒就住哪兒;買了房就只剩一個角落是我的,我妹也沒買房,但我倆都走遍了全世界。
與他們持類似觀點的還有國內房產業大佬王石。2008年初,國內樓市初現調整之時,王石拋出了驚人之語:“對于那些事業沒有最后定型,還有抱負、有理想的年輕人來說,40歲之前租房為好。”
在我看來,以今天的房價,排除那些富二代不說,普通人買房賣夢想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雙方父母出錢資助,這種人基本上前途和發展被父母控股。第二種人是犧牲了太多的`發展機會,典當夢想來成就一套房子。
美國人平均31歲才第一次購房,德國人42歲,比利時37歲,香港人是32歲,歐洲擁有獨立住房的人口占50%,剩下都是租房。
我曾經分別在2003年的深圳、2006年底的北京看上過兩套房子。第一次我無力支付,不愿意讓父母給我出錢。2006年那次,因為有了一點積蓄,我大概能付起40萬的首付。那天看完房子,我特別激動地給我的朋友挨個打電話。直到有一個朋友對我說:“你準備好安定了嗎?如果你買了房子,這一輩子基本上就定下來了。你的房子會驅使你找人結婚、生子……因為那就是在房子里面該干的事情。當然,那其實很好!
我放下電話,那種興奮感慢慢褪去。我內心做了一個決定,我不要過有房人的“安定”生活,我的生命不僅僅至此。
這些年來,每次開車經過那個樓盤,我都深深地感謝我當天的決定。因為如果我每個月有著6000多塊錢的月供,我絕對不敢開始思考如何創業,創辦新精英NEDP,這樣我將錯過我這一輩子最想要過的生活。
回頭看這群過早的購房者:他們花掉了自己未來10年轉換工作方向與創業的機會,花掉了年薪高3倍的機會,他們到底買回來什么?
他們購買的,其實是自己內心深處的“安全感”。
但是安全感真的可以來自于一套房子嗎?這是我們要拆掉的思維之墻。在這個房價、股票日益動蕩的社會,在這個跌跌碰碰從國有體制加速進入信息時代的社會,我們的安全感真的可以來自于一件物品嗎?即使說房子真的可以換回來安全感,那么出賣夢想來換,真的值嗎?
為了消費安全感,我們付出了這么大代價,典當自己的夢想,典當自己最快發展的時光。
我們真的應該好好地看看,這堵墻背后是什么。
【買房和買夢想的勵志文章】相關文章:
關于買房VS買夢想的勵志文章01-18
夢想的勇氣勵志文章11-04
追逐夢想勵志文章02-14
放飛夢想勵志文章05-21
夢想很近勵志文章05-17
堅持最初的夢想勵志文章12-09
有關夢想的經典勵志文章02-06
如何實現夢想的勵志文章01-16
關于夢想的追求勵志文章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