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書籍《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讀后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勵志書籍《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勵志書籍《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讀后感 篇1
稻盛和夫無疑是一個高山仰止式的傳奇人物!最早知道他是源于他獨創的阿米巴,阿米巴思維顛覆了傳統經營理念,把企業經營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后來了解到,他的傳奇之處遠不止阿米巴:他27歲創辦京瓷、52歲創辦KDDI,兩家公司均跨入世界500強之列,成為行業翹楚,更為驚詫的是,他78歲時仍老當益壯地救火于日航破產危難之間,僅用1年時間就扭虧為盈且創下日航歷史最高利潤!感嘆之余,我對他的評價僅一個字:牛!
對研究方法的重視是我們秉承的理念:既然他這么牛,那就把他的大作都先拿來吧!這不,我們顧老師一期就拿來6本:什么經營啦、精進啦、活法啦等等,不一而足!讀哪本先?我個人是這么想的:成功心法的軌跡應是由①怎么想→②怎么做→③怎么改進→④怎么超脫這4個段位組成的,我覺得自己在這個領域連門都沒跨進去呢,決不能倉促上路就跳級學高一級的東西,所以就選擇了以書名判斷自認為是入門級的《心法》 。
拿到書,看了下標題,就嚇了一跳:全書分21章,章節內容有關于人的存在、宇宙、意識、自由、情理、宗教等等方面,怎么研究這么深奧的話題,這是入門級嗎?不禁擔心自己的智力能否讀的明白。靜心入戲后,發現這些顧慮都是多余的:全書通篇論述大道至簡式地娓娓道來、通俗易懂、輕松愉快,且滿滿的正能量,掩卷而思后又能沉淀很多啟發,一著急僅用1天就讀完了!
好了,廢話就啰嗦到這。我把自己的粗淺的讀書心得結合顧老師的要求分成5個部分做一下分享,即總的讀書體驗、趣點、實踐結合、不知天高地厚的建議和一點點的期望。
1. 總的讀書體驗:
讀完全書,除上述提到的輕松、正能量等等之外,第一個直接的感受是稻老崇尚佛學、心學且重視踐行,比如他自己得癌癥之后的內心平靜,就是得益于13歲得肺結核后在《生命的實相》中“心懷善念”之佛學觀念的啟蒙,正是由于內心變得強大使稻老在與癌癥抗爭中獲勝。第二個感受是稻老喜歡獨立思考,書中的觀點大部分都是自己的所思所想,且敢于對權威質疑,比如對進化論的質疑:昆蟲面對天敵,生命懸于一線,為求生他們希望偽裝成枯葉,難道不正是這種求生意識才促進DNA的變異嗎?進化論突出的是自然選擇,而稻老提到了意識的力量!第三個感受很微妙,據說稻老是崇尚心學的,但感覺他更崇尚的還是他自己的國域文化,注意到他大多引用的是日本學人的書籍、例子,其它外域著作不多,如提到中國印象中僅3、4次:中國對《易經》的重視、《陰騭錄》中袁了凡的故事、《尚書》的“謙受益、滿招損”的警句等。
2. 趣點:
“無生物的進化”概念。用稻老的話說,說到“進化”,人們會馬上想到達爾文的“進化論”,至于“無生物的進化”卻無人提及。什么是“無生物的進化”?文中指宇宙的形成歷程:150億年前,一小撮拳頭大小的超高溫、超高壓狀態下的基本粒子團塊發生大爆炸,史稱“Big Bang”,之后不斷膨脹,變成現今的宇宙,且現今的宇宙仍在持續膨脹;膨脹的結果導致基本粒子的裂變、整合,且遵循“無機物的法則”不斷進化發展,而對“無機物的法則”,稻老稱之為宇宙間存在的“意志”。個人認為,達爾文的進化論講的是物競天擇,屬典型的唯物主義,而文中提到的無生物的進化即宇宙的形成在科學上現今成謎,在沒有確切的定論的情況下用意志概念屏蔽確切認知雖一定程度上帶有唯心及推測的成分,想想都挺有意思的。
關于意識體。該書認為:世代造就的人格加上現世積累的經驗構成了意識體,它不會隨著肉體的消亡而消失,人生就是提高心性的過程,釋迦摩尼講的“諸行無常,人生即苦”中的苦不僅指失敗和苦難,也包括成功,在人生中都會體驗的到,從這個意義上講,人生就是修煉場,印象中記得文中提到輪回、修煉的概念,修煉至深自然成佛。很顯然,稻老是崇尚佛學的!發現一個問題:信佛使稻老變得內心強大。
六波羅蜜概念。書中多次提到這個概念,它包含6條內容,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前4條其實隱含做善事、克制、進取,禪定即總結思考,最終通向智慧!而與六波羅蜜相對應的是佛教提到的六大煩惱,即貪、嗔、癡、慢、疑、見。不由得想起鄭也夫在《代價論》的觀點,正反兩面產生的張力能促進發展,而提高心性又何嘗不是在上述正反兩面下抗爭下促進發展呢?六波羅蜜不正是做人做事修心的好方法嗎?滿滿的正能量,必須點贊!
3、實踐結合:
書中提到共生與競爭的概念,所謂的共生理解的關鍵詞就是“愛”,包含“自愛”和“他愛”兩層意思,至于共生與競爭的關系,書中的觀點是“為了共生必須競爭,同時為了競爭又必須共生”,即承認對手的存在、承認多樣性,只有共生與競爭同在,才能促進社會的繁榮。講個例子。
之前的萬寶之爭。轉引一個高人用圍棋進行的高論:圍棋十訣解萬科棋局,王石~逢危須棄,華潤~舍小就大、寶能~入界宜緩、深鐵~勢孤取和,棋盤上都是一顆顆棋子而已,哪有什么恩怨對錯,圍棋的精神就是一個“中和”二字,無形的“中”, 成形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就是“和”。 圍棋的目標也應該是中和。 只有發揮出棋盤上所有棋子的效率那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最怕的就是你贏了,萬科卻輸了,棋局也就散了。圍棋其實是從一個均衡到另一個均衡的達成,講究的是戰略思維。
這個例子與稻老的共生、競爭理念不謀而合。
4、不知天高地厚的建議:
本書為稻老82歲所出版的專著,個人認為,一個人接近暮年所寫出的東西是最真摯的!何況本書中的觀點大多是稻老本人的現身說法,這著實是非常寶貴的財富。大師就是大師!堅持認為,大師是不只停留在拳腳層面的,對每一拳每一腳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的!但個人還是斗膽提個建議:與一些自成體系的書籍相比,稻老所講述的觀點就沒有那么謹嚴了,其觀點基本是對佛學理念的認可和自己的理解,缺少與同領域的觀點(或不同角度,如反面、側面不只反面)的對比,信服度就打折扣了!要使人信服,不能光說你這樣這樣做,不能那樣那樣做,還要說出要這樣做而不要那樣做背后的理由,如果不對比類似觀點且解釋的不夠充分就會使表達的思想稍稍失色。
勵志書籍《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讀后感 篇2
稻盛和夫說:人生的意義就是在于磨練靈魂,提升心性。如何磨練靈魂,提升心性呢?
在《心法》,《活法》,《干法》里面反復地強調了:自利利他,努力為社會、為世人做貢獻。
【《活法》這本書抄寫了一遍,公眾號里有筆記;《心法》在喜馬拉雅讀了一遍;深受感動。稻盛和夫皈依了佛教,對命運、因果報應,以及靈魂不滅(意識體)深信不已。】
我當然也是完全信服,命運是天定,但是不代表命運不可改,而且相當可以改。
稻盛和夫說人生有兩個要素:一是命運,二是因果。因果報應的法則或多或少要強于命運。
關于命運及改命的方法在《了凡四訓》說的很詳細。命運有數,但是能被數束縛的人只會是凡人;真正能改命的人才是不凡之人,命改得好可以入閣拜相,甚至后代都能感召祖上陰德而成就大業。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這句老話也說的特別有道理。天作孽猶可恕,就是說你本來的命運安排如此,受到報應那時可以寬。坏亲约哼要做孽,得到的報應那就怨不得別人了。
稻盛和夫在《心法》里也說的非常明確,思善行善,發大愿為利益眾生,這樣的話一定會帶來好的報應。當然,也有可能你看到有些好人卻無法好死,有些壞人(或者奸商)卻得意得志,可能會讓你懷疑,甚至憤怒。稻盛和夫先生解釋到:你看到的好人沒有好結果,那是因為他以前的罪孽沒有消完;壞人卻得意得志是因為他以前積累的福報。但是現世所做的好事壞事一定會在將來的某個時候有報應的,這個確實真實不虛。
我完全同意稻盛和夫老先生所說的,但是聰明如你,也要學會辯論何為“善”何為“惡”,這個在《了凡四訓》中有部分說明,我們在談《了凡四訓》的時候可以具體來說說。
稻盛和夫走過的人生道路:以一顆赤誠之心,造就稻盛哲學,高尚品格,大德,大自在。
稻盛和夫老先生在13歲的時候得了肺結核差點死去,修養期間鄰居給了他一本書,《生命的實相》,大意是相由心生,人的一生由心所造,這本書的思想和佛教很接近。在那個時候稻盛先生便確定了他要思善行善,為社會和人類做貢獻;這便是他的愿。雖然經歷了考試、工作等挫折或者不順利,但是這個愿心是沒有改變過的。
在這本書中也反復提了六度般若,意思是用幾種方法來達到般若智慧,去到彼岸,征得涅槃境界,因而可以不再輪回。
六度般若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布施可以有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如果舍不得錢財,那就去做善事唄,或者做公益。
持戒就是要克制欲望。現在人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為了更多的錢財名利,完全不顧后代的生存環境,對大自然、對地球為所欲為,毫無節制;這也是《心法》中稻盛老先生也疾心痛首的地方。
忍辱就是能夠忍受一切的無常變化,對于生老病死,對于起起伏伏,大起大落,人生的各種境遇都能夠坦然處之。
精進就是要不斷努力,用百米沖刺的速度跑馬拉松,如此精神,才能感召天地之神為你倘開成功的大門。
在工作中,在任何情況下,你若一直精進且毫無雜念私念,那么便可以禪定,定能生慧,及能達般若智慧了。
至于有沒有輪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我家老徐先生是不信有輪回的,沒有關系。人生得以大自在,心靈不受束縛,這個都是大家想要的吧,但是沒有大智慧何以大自在呢。這里講個稻盛和夫的例子,他原本計劃在60歲出家,但因為工作的緣故,直到65歲才準備好。當年6月份去做了體檢,發現了胃癌。稻盛和夫先生呢,直接把體檢報告放進口袋,該干嘛就干嘛,去和盛和社繼續講課,繼續給學員解答,和他們一起共餐,晚上回家平靜睡覺。一點點都沒有受癌癥影響。
后來有朋友問:稻盛先生,得知這個消息你不害怕嗎?不擔心不恐慌不憂慮會很快死去嗎?稻盛先生說:在我50歲的時候對死亡這事已經想通了,不再有恐怖。因為靈魂不滅,所以如果這個時候我因為這件事情而死去的話,我也是很坦然接受的。
勵志書籍《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讀后感 篇3
《心法》是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根據自己的理解與實踐所寫的一本哲學類書籍,它相比其他哲學書籍而言更加通俗易懂,F在來談談我讀完此書的感悟。
此書認為,所謂科學,不過是“現階段所認知的范圍內的事實”。它既不可能正確地解釋一切事物,也不代表唯一的真實。對此我非常贊同,因為人類社會在不斷地高速發展中,對某一事物的理解會越深刻,有可能會推翻之前所堅信不疑的觀點。所以,我認為在哲學這一范疇,是沒有絕對正確的觀點的,不同的人的理解或許會產生偏差,但是,只要我們的理解足以讓我們懷有樂觀積極的心態以及擁有正確的人生方向,那么就可認為這種理解是可行的。
因此,在上述這一結論的延伸之下,我們就可以很容易接受稻盛和夫在其他問題上所提出的新穎的見解了。在現代科學的.推廣之下,我們認為,一個人的出生是偶然的,是父親的精子與母親的卵子隨機結合所產生的生命。雖然這結論很容易接受,看上去也很正確,但是如果人的出生只是偶然的產物的話,難免會有人覺得自己只是“偶然的產物”,即出生也好,不出生也罷。這種消極想法對于人的可持續發展是極為有害的,所以換一種思維,即認定或假設人的出生為“必然”,那么就會產生提升我們人生價值的愿望。抱著“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樣的觀點,我們才會對生活充滿熱情。因此,哲學是與科學極為不同的,它能讓我們思考的角度更有利于我們的發展。
同時,也不難理解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人相信宗教了。在信息爆炸的當代,大多數學生都是崇尚科學的,認為相信宗教是迷信的表現。然而,宗教的目的只是宣揚一種信念,當一個人沒有內心的寄托時,就可以借助相信宗教而獲得內心的安全感和滿足感,認為“神”會保佑自己。我對于宗教的態度是“信則有,不信則無”。與其讓一個人迷失生活方向,終日渾渾噩噩地度過,還不如讓他信仰宗教,獲得內心的安寧。只要把握好信仰的尺度,做到不迷信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本書的主旨是“利他”,即做什么事都要考慮他人的利益。一味地崇尚利己主義只會讓自己墮落,最終墮入深淵,不可自拔。只有凡事為他人考慮,才能磨練自己的靈魂,使自己變得越來越完善。雖然本人并不認同稻盛和夫認為人死后會產生的所謂意識體,接著轉生到新的生命上的這種說法。但是,假如我們認同這種說法,就不會認為人死之后就會失去一切,而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了。這樣想,就可以一心地磨練自己,不斷凈化自己的靈魂,因此這種理解的角度還是對社會有益的。
所以讀完此書后我的最終結論是:傾聽各種見解,從中選取最有利于我們可持續發展以及對社會有貢獻的看法即可。雖然大多數情況下科學的論證解釋非常嚴謹,但是凡事不必太認真執著未免不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勵志書籍《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讀后感 篇4
讀書就像是在跟一位飽經歲月滄桑,擁有無數人生閱歷的老者交談。讀稻盛和夫的書就是個鮮明的例子,稻盛和夫的哲學觀不僅通俗易懂,而且實用性高,字里行間透漏著一股正能量,催人奮進。
直面“人為什么而活著”這一根本性的問題,確立做人的最基本的哲學,確立正確的人生觀。人生觀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因而人生的結果也會大相徑庭,所以想要度過一個幸福美滿的.人生,就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思維方式。稻盛先生“敬天愛人”的利他哲學才是正確指導人們一切言行的根本思想。同時人生哲學和經營哲學是相通的,經營的成功源自正確的人生哲學。在本書中,稻盛先生將存在、意識體、科學、欲望、人生、社會、宗教等很多重大的命題,從哲學、宗教、科學三個角度交叉分析,內容實在是精彩紛呈,耐人尋味。
關于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價值:一切存在絕非偶然,都因必要而存在。人被稱為“萬物之靈”,人應該具備超越存在的偉大價值,這種價值就在于人能夠為社會、為世人做出貢獻。抱著“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觀點,那么就會提升我們人生價值的愿望。
關于宇宙:宇宙間有一種潮流,它讓森羅萬象、一切事物不是維持現狀,而是朝著生成發展的方向不斷運動,也就是促使一切事物不斷進化。換言之宇宙間存在著一種“意志”,即促使萬事萬物生長發展、促進其進化的“意志”。這就說明宇宙中存在一股力量,它要讓萬物進化發展、變得更加美好,如果順著“宇宙的意志”產生的潮流而動,我們的人生就會帶來成功和繁榮;如果逆著這股潮流而動,就必須走向沒落和衷退。
關于意識:人的意識對于人的健康影響極大,人身上多達幾十億個細胞,都會在意識的作用之下或者活躍或者哀弱。在宇宙的意志之上,加上過去世代造就的人格,再加進現世積累的經驗,三者的綜合構成了人的“意識體”,在肉體滅亡時意識體會從肉體脫離出來,它不會隨著肉體的消亡而消失,所以人生在世在于塑造人格、人性、靈魂、意識體。人生不管事業成功或失敗,不管患病還是健康,所有的一切都是創造宇宙的造物主為了提高我們的心性而賜予我們修煉的道場。我們在世的一切體驗,都是宇宙造物主為了塑造我們的人格,變著手法給予我們的考驗和錘煉而已。
關于欲望:佛教認為人具有六大煩惱(貪、嗔、癡、慢、疑、見),六大煩惱原本是人生存之必需為了讓具備肉體的人類能夠維持生存。但在這煩惱之上造物主又給了人類自由(任憑本能和欲望驅使胡作非為),這兩者相加人類就可能作惡。人具備既可成為大慈大悲的佛又可成為窮兇極惡的魔的兩面性,所以為了防止人的墜落,釋迦牟尼提出了“六波羅蜜”(布施—要為他人盡力。要努力思考如何為社會盡力、持戒—要知足遵守戒律。戒逸自己抑制利己之心、忍辱—要忍耐有韌性。忍受諸行無常波瀾萬丈的人生、精進—要勤奮努力。全身心投入工作、禪定—把心沉住保持心境平和、智慧—做到以上進入悟境)這一套修行方法,幫助人提升心性走進菩薩道。提升心性直至離開人世,這就是人生的終極目的。
關于命運和因果報應的法則:構成人生的要素有兩個,一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命運,二就是善根結善果,惡根生惡果的“因果報應的法則”,心中所想會如實呈現,就是說思考以及基于思考的行動會成為原因從而產生相應的結果!耙蚬麍髴姆▌t”要強于“命運”,所以我們可以運用因果報應的法則改變與生俱來的命運,也就是說想好事、做好事就能促使命運向好的方向轉變,思善行善對人生而言至關重要。
關于共生和競爭:所謂共生的思想關鍵的一個字就是“愛”,一個是“他愛”,包容世間一切事物的、普通性的“愛”;另一個就是“自愛”。從頭到尾圍著自愛打轉勢必作惡,為他人著想的愛開始覺醒時就能為善。所謂善惡的界限,就在愛自己的“愛”和愛他人的“愛”的中間。企業為了共生必須競爭,同時為了競爭又必須共生。也只有共生和競爭同在,才能促進整個社會的繁榮。
此書稻盛先生哲學的核心就是以“利他之心”思考、判斷和行動,只有汲取“利他”思想并付之行動,我們的人生結果將會迥然不同!
稻盛和夫,世界著名實業家、哲學家,阿米巴經營體制的創建者,集科學家、企業家、哲學家、宗教家、慈善家于一身。
本書原著以《稻盛和夫的哲學》命名,是稻盛和夫哲學的代表作。稻盛哲學有以下四個特點:
。1)簡樸性:沒有任何難懂的哲學術語,深入淺出,卻又有感動和召喚人心的力量。
。2)實踐性:稻盛和夫本人是科學家出身,同時又創辦企業,這些使得稻盛哲學從實踐到理論,又從理論到實踐緊密的、反復的循環,最終使實踐和理論,經營和哲學達到了高度的統一、完美的平衡。
。3)道德性:稻盛哲學將道德放進了哲學,以“作為人,何為正確”,也就是“利他之心”思考、判斷和行動為核心。
(4)辯證性:稻盛哲學強調兼備事物的兩極,比如利己和利他、大善和小善、大膽與小心、慈悲心和斗爭心、大家族主義和市場競爭注意等。
《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一書是稻盛和夫以“想要度過一個幸福美滿的人生,應秉持哪種與之相適應的思維方式”為討論中心著作而成。
【勵志書籍《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稻盛和夫《干法》讀后感11-19
稻盛和夫經營智慧讀后感11-05
稻盛和夫的至理名言11-15
稻盛和夫阿米巴經營讀書心得11-05
稻盛和夫《活法》讀后感作文2000字10-10
稻盛和夫《活法》讀后感范文1500字04-18
稻盛和夫阿米巴經營一書讀后感11-05
稻盛和夫讀后感500字(通用5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