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勵志逆襲故事
在高考的過程中,有很多考生逆襲的故事,只有你不放棄,一切都有可能。以下是勵志網分享的高考勵志逆襲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高考勵志逆襲故事
有好多高中生,在高一高二的時候都把時間荒廢了,那時候根本沒有意識到時間的緊迫性,以為離高考總是那么遙遠,殊不知,短短三年,轉眼間,就到了高三,基礎沒打好,好多人亂了陣腳,有的人徹底喪失信心,好多人整個都那么努力,都不一定能考上理想學府,而自己高一高二打基礎的時候都沒有好好學習,到了都復習的時候,在努力還來得及嗎?而又的學生則臨時抱佛腳,毫無規則的惡補,忙的手忙腳亂,也不見起色,其實,話說回來,整個高中都很關鍵,真正到了高三,基礎的內容都學的差不多了,都在忙著夯實自己的基礎,演練高考考試,而你到了高三才剛剛醒悟,確實有些難度,不過,有句話說的好,如果你能意識到,那么從這一刻再努力也不算晚。
我有個同學,因為我們是山東的,眾所周知,歷年來,山東的高考錄取分數線是很高的,差不多全國居首,我記得那個時候,在班里20多名的學生是考不上本科院校的,我那個同學,在高一高二的時候,每天也是吊兒郎當,課余時間從來不加班,自習課也不好好上,勉強能維持在班里中游水平,也不是很聰明的類型,一般化的學生,后來到了高三,不知怎么就醒悟了,可能意識到高考就要來臨,有了壓力,也或許是外部壓力,那一年,明顯就看著態度就好多了,上班認真聽了,提問也多了,自習課也安靜的多了,課余飯后總能看見在課桌上看出,以前總是在走廊里閑逛聊天,知道響鈴才進來的,整個人就像變了一樣,就這樣,他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高考,最后的模擬考試,他進了前二十名,更令人羨慕的是,高考竟然超常發揮,上了一本。其實回頭想想,他高一高二的時候,即便不是那么認真,但是也不是完全的荒廢,只是沒有那么用功罷了,后來到了高三,全馬力運行,才考出好成績。
上面那個例子告訴我們,其實到高三逆襲是可能的,但是前提條件是,你高一高二的時候必須要像模像樣的學習過,那種整天混網吧,看小說的同學,我估計,如非天才,到高三再從頭再來,太難了。
高三不算晚,但是要有規劃,要有恒心,用短的時間去補回別人三年努力學習的東西,是很辛苦,可能辛苦到你自己都想象不到,你要從基礎做起,如果以前連基礎都沒有學習好,只好迅速的去學習基礎知識,不然你根本無法跟上高三的節奏,高三的主題就是應對高考,高度直接升到對試題的分析預測,如果你連基礎知識都沒搞懂,你會直接就蒙掉,然后是一塌糊涂,進而會打擊你的自信心,這個時候,你不要心灰意冷,高一高二你沒有學習好基礎知識,到現在只能惡補,仔細看教材,系統連貫的去研究知識體系,不要遺漏任何的重點,因為如果你遺漏了,在以后的學習中你依舊會有盲點,教材是一切的根本,是重中之重,如果你真正研究透了,那你就有了全面的只是框架,你就可以和別人站在了一條起跑線上,可以輕松的夯實基礎,研習試題,模擬考試。
其次,要勤于發問,自己獨立思考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自己解決不了,就一定要向老師或同學請教,如果你不懂發問,讓疑點在心中一個一個的累積,你就會越來越吃力,因為某個知識點你搞不明白,會影響到一系列問題的解決,所以不要有遺留問題,就算多費點力氣,也要一定把不懂得問題弄明白,只有一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學習進步,你才能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好多問題才會迎刃而解,如果總是保留在一知半解的狀態,到最后,你都會心虛,因為你不知道那個地方自己不會,你害怕考試中會考到那個知識點。
再就是也學會規劃,對自己的高三生活做個綜合規劃,無論是生活學習的作息,還是課余時間的安排,在詳細到學科的自我分析,也可以請教老師或者成績好的同學,讓對方幫助自己,在高三一年全面迅速的提升成績,一定要做一個在學習上活躍的學生,要為自己的學習要會奔走辛苦,要緊牙關,要赴湯蹈火,要破釜沉舟,要萬死不辭。
不用失掉信心,不要懷疑自己,不要猶豫不定,俗話說世上沒有后悔藥,既然高一高二你沒有好好學習,但是時間已經過去了,不會再重來,但是我們從此刻努力也不算晚,改變自己,從此刻做起,做一個全新的學習人,來一場沖刺賽,人生就是不斷的挑戰自己哦,到最后或許你真的能考出自己都吃驚的成績哦,努力吧,騷年!
篇二:高考勵志逆襲故事
幾乎所有認識孫宇晨的人都覺得,他考入北大是個奇跡。
2007年2月,他因獲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而參加北大自主招生面試時,面試官甚至不知道他所就讀的惠州一中位于哪個省份。
在這所在他之前從未有人考入過北大的學校里,他原本是理科生,但因物理成績始終徘徊在二三十分間而不得不改學文科。此后,他的成績有所好轉,但直到高三上學期結束時,仍然排在全年級100名開外。
大一時,他在《萌芽》雜志寫下《一道論證題》,試圖向人們證明“高中可以用一年的時間彌補任何的遺憾,只要你下定了決心”。他在文末留下自己的通信地址,邀請中學生和他一道證明這道題目。文章發表后兩年多里,他收到了接近1萬封信件。
而如今,他即將以北大歷史系總分排名第一的成績結束4年的本科學業。
沉浸于文學世界不可自拔成績在全班穩居倒數前十
整個中學階段,孫宇晨從來都不是老師和同學們眼中的“好學生”。初中時他就讀于一所寄宿制學校,他對3年初中生活的記憶,大多與網游有關。為了玩網游,他常常裝病回家休息,晚上趁父親熟睡后溜去網吧,再在清晨父親睡醒之前趕回家。
中考前他突然“覺醒”,用功學習了半年,跌跌撞撞地考入了惠州一中。
進入高中后,他對網游的熱情驟減,因為他發現了新的興趣點小說。受在大學中文系任教的父親影響,他接觸了王小波的作品,并因此開始瘋狂閱讀各類小說。他說:“沉溺于小說的每個人都不可避免有一個引誘者,我的引誘者就是王小波。”
在王小波“時代三部曲”的“引誘”之下,他整日沉浸于文學的世界中不可自拔。他如此形容自己的高一生活:
“將課表里的中英數政史地全部改成小說或者是文學;整天待在圖書館不出來;考語文的時候,花半個小時做作文的題目,然后花兩個小時寫一篇3000字的作文交上去,然后就被打了個10分;花一個星期的時間蹲在圖書館寫實驗小說,寫好交給大家評判,只要有一個人說不喜歡就燒掉,如果大家都喜歡就投稿,然后石沉大海;早上的早讀全部改成詩歌朗誦,在全班嘈雜的背古文環境下,舉起白話詩的大旗……”
與這種率性灑脫相伴隨的,是考試成績的紅燈高掛。這其實在所難免除了班主任的英語(論壇)課不方便逃課外,其他大部分時間他都在圖書館看小說。全班48個人,他的成績“穩居倒數前十”,老師們對他的期望是“保惠大(惠州大學)、沖汕大(汕頭大學)”。
那時的孫宇晨認為,應試教育和文學理想是對立的,因為二者的根本性質不同,一個是以機械的速度訓練為根本,一個要以才華為根本。在他看來,接受“全面平庸”的應試教育近乎“奇恥大辱”,“有限的時間與精力無法覆蓋諸多不擅長的學科,數學對于一個專于文史的人來說,真可謂是慘痛的悲劇。”他因此而并不在乎考試成績,即使全科掛紅燈也無所謂,只是害怕讓父母知道,“因為他們已經不好意思打我了,畢竟我已經長得比他們還高”。
必須縱身跳入應試教育的河水中盡管也許會將棱角沖刷干凈
帶著二三十分的數學、物理成績,孫宇晨在高二時不得不選擇轉為文科生。此時的他發現自己已不再像高一時那樣不帶任何功利性地“為了看書而看書”,而已經開始渴望得到別人的承認。他堅信自己有著過人的才能,而身邊的很多同學卻“不知道這世界上除了做題還有何物”。
但現實卻不斷地給他挫敗感,“400多分的成績,我連自我安慰的理由都找不出”。
他覺得應試教育總有些使他“備感恥辱”的等級化儀式和細節:按照學校規定,考試時的座位順序要按照上次考試的排名依次排定,他所在班級的教室是第一考場,而他每次考試都要提著書包“灰頭土臉”地挪至第三甚至第四考場。
一次考試時,他看到以往一直排在年級前五的同班女生也到了第三考場,他便有點幸災樂禍地去譏諷她,但那個女生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我上次考試期間生病了,英語沒考。”
強烈的碰壁感使他開始考慮與常規的升學之路徹底決裂,他開始想辦法給自己找一條出路,一條不是高考(微博)的出路。那時的他覺得,參加高考是對應試教育的妥協,“是一種相當可恥的行為”。他堅信自己的才華能讓自己通過一條不用參加高考的路徑,進入理想的大學。
帶著極高的期望,他先后報名參加了第八屆新概念作文大賽和北京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結果卻黯然落選。這對他產生了極大的打擊,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必須縱身跳入應試教育的河水中,盡管它也許會將我這塊石頭的棱角沖刷干凈”。
他為自己定下五項要求:第一是把所有與應試無關的書全部搬回家,只留下一本胡適的晚年談話錄;第二是絕對不進圖書館,所有課程一堂都不能缺;第三是收起對老師的愛憎,以獲得應試的知識為目的;第四是保證晚自修的時間,3小時積極進行應試訓練;第五是制定每天的計劃,并嚴格完成。
帶著450分左右的模擬考試成績和上述五項對自己的要求,孫宇晨進入了高三。他給自己偷偷定下沖刺目標:中山大學,“極限的非分之想”,則是中國人民大學,王小波的母校。
一年時間成功完成從三本到北大的沖刺
孫宇晨執行五項要求的初始階段,成效并不明顯。他覺得在應試教育體系之中,“壞學生”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比“好學生”更多的代價,“眾所周知,這年頭老師都不怎么愿意幫助后進生。”但他覺得自己已經沒有選擇,“就像一個人臨死的時候,他只想活,沒有其他的目的了。”在他看來,到了高三的沖刺期,方法已經是次要的,最關鍵的是態度和堅持。
漸漸地,他的成績逼近了600分,但增長勢頭也就此放緩。他的成績在590分至600分之間徘徊了很久,他意識到,自己陷入了瓶頸期。在廣東省,600分左右的高考成績將意味著他很有可能無法考上重點大學。
而就在此時,他獲得了第九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復試資格。當時距離高考,還有6個月。
老師和父母都勸他不要去上海參加復試,因為這將讓他缺課至少兩周,對于一個成績正處于瓶頸期亟須突破的高三學生而言,兩個星期的意義似乎不言自明。但孫宇晨覺得自己“理想主義開始重新萌動”,拋下所有顧慮,前往上海參加復試。
事實證明,他作出了正確的選擇。他順利拿到一等獎,隨后的高校見面會上,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程郁綴和招生辦公室主任劉明利看中了他身上的理想主義,給予了他參加北大自主招生的資格,可在高考時于錄取分數線下20分錄取。而這意味著,若想考入北大,他還需要在剩下的5個月內將成績再提高50分。
此后令他感到神奇的是,他此前最頭疼的英語,從參加完“新概念”后的第一次考試起就徹底沖破了瓶頸此前他的英語成績從未上過100分,而自那次考試起,就從未下過110分。而其他科目的成績,也都在穩步提升。
他后來如此解釋這種“完完全全的飛躍”:每個人的潛能其實往往是被過低的自我預期所壓抑,而過低的自我預期則源于外在制度壓迫。他覺得,應試教育的深層次問題在于分數崇拜,強調全面平庸。“在應試教育話語體系中,所謂好學生皆是成績好的,壞學生皆是成績壞的,分數評價變成了道德價值判斷,人格被分數體系不斷否定,破罐子破摔也不足為奇了。”在他看來,恰如其分的“新概念”一等獎肯定,是成功的關鍵性因素。
在他前進的腳步中,高考如期而至。他最終考出語文115分、數學132分、英語130分、綜合146分、歷史127分、總分650分的出色成績,成功完成了從三本向北大的沖刺。
在北大相對更加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中,他如魚得水。他先習中文,后學歷史,成績穩居歷史系第一。他擔任北大西學社社長,代表北大赴荷蘭海牙參加世界模擬聯合國大會,還曾獲演講十佳稱號。
在那篇引來近萬封回信的《一道論證題》的結尾,他如此寫道:“我相信自己的才華從來沒有被應試教育的河水沖刷殆盡,而是我真正成功地挑戰了應試教育。最后,我僅僅有兩點希望:一是希望有理想的人不要向現實低頭;二是希望大家一起幫我做這道題目,我希望它在你們每個人身上都成立。”
篇三:高考勵志逆襲故事
時光過得很快,高二一年比高一更快速地從我的指尖流逝了。我感覺到了一絲的慌張。又是一年暑假,我開始認真審視自己在文科班過得這一年。一年里,我上課不是在手機上網就是在玩游戲聊天睡覺,周末就是打球上網,與老師的關系也不甚融洽。出于對政治老師的厭煩,我干脆不聽政治課,考試一片空白。滿分150的試卷,我還考不到60分,可想而知那時的我成績有多糟糕。年段區區兩個文科班,我的成績只能排在年段100名開外。
當初自命不凡的我在老師的眼里根本就是一個差生。我感受到了一絲絲的心理落差。值得慶幸的是我處在一個負責任的學校里,在語數英這幾個科目上,我不得不努力,所以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的地步。雖說如此,也是大廈將傾了。我知道我不努力只有淪為他人的笑柄,更對不起當初高一時一直看好我讀文科的老師。更加對不起自己的父母。由于我是男生,又是在一所以理科見長的省重點中學,文科完全不受重視,父母讓我讀文科已經是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只是我只顧自己感覺,沒有體諒到這一點。
暑假里,學校開了一次高三動員大會,班主任也請來了去年考上廈大的一個學姐來給我們作報告。我在心底默默地想,我還有機會,但我真的輸不起了。記得那年的夏天,我第一次主動自覺地看起了書本,第一次為自己因為看了一場奧運會比賽而浪費了讀書的時間而感到一點后悔。或許高三的狀態,就這樣被我一點一點地找回來了。
2015年的9月,高二正式開始了。大家此時拼搏的目標都很明確,那就是明年的高考了。我開始主動地學習,希望自己能把高二時遺落的全都補回來。我也和大家一樣,把北京大學列為了自己奮斗的目標?墒俏抑荒馨堰@個目標默默放在心底,一個年段倒數的'人想要上北大,那只不過是嫌自己被人看的不夠K。我不再像以前那么自命不凡了,我發現有很多東西我只是一知半解,一些知識干脆就是一竅不通。前文說過了,我的高二生活被我樂呵呵地揮霍一空,我只能重頭開始惡補我失去的一切。
我開始學會尊重每一個老師,包括我原來一直很不屑的政治老師。我開始認真聽課,始終保持著精神地高度集中。說實話我的政治老師講課并不是那么引人入勝,但我相信高三的課堂一定是精華,我必須在課堂保持高效率。當那些好學生們在他們認為無關痛癢的課上做作業背課本時,我只是認真地傾聽老師說的每一句話,記錄下每一個重點。我報名參加了學校的晚自習,其實就是補差班,給差生開小灶的。我抓住了這個機會,我并不單純地把晚自習當做是補差,而是一個很好的與老師交流的機會。我把許多疑問與老師溝通,得到了最好的解答。后來的事實也證明:一定要在課堂上保持高效率,高三的課堂45分鐘可以抵得上自己晚上苦讀幾個小時,與老師保持良好的溝通也十分重要。我相信大家都有著優秀的學習習慣,在這一點上一定比我做的更好。
很快又來到了2016年。高三的第一個學期結束了。我已經進步到了年段的中游水平,即60左右。班主任開始對我這個混日子的差生另眼相待了,可我自己知道自己的實力,年段的中游只能保我上本一的末流大學,更不要提什么夢想中的北大了。但是在大考小考的不斷進步中,我找回了自己的自信心,但是我從不樂觀,因為我根本沒有資本樂觀,要考個全班前20對我來說依然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寒假開始之前,我們參加了第一次省質檢。我認真地準備,由于我一個學期以來的自我充實,我感覺我高二留下的空白已經被我漸漸地填平,這是我上高中以來第一次考試之前感覺胸有成竹。最后的結果出來了,我考了全班20名,年段39名。班主任特意找到了我,表揚了我高三的狀態。但是我的頭腦依舊是清醒的。學校也開始在大考后舉行年段規模的表彰大會,通常文科年段前20的同學會被點名表揚,然后有獎狀之類的東西。當然這次沒有我的份。我想起了新東方總裁俞敏洪的成功秘訣(我知道提這個很俗氣,他也不是我最欣賞的人):向優秀的榜樣學習。這些同學都是最精英的優秀分子,我必須向這些優秀的榜樣學習,個人智慧永遠都是渺小的。
接下來,就完全進入了高考倒計時的時代。
高三下,高三生們集體進入了鬼畜狀態。我關掉了手機上網包年業務,開始真正地全心投入到這一場惡戰中來。開學初的第一次市質檢,我考了全班15名,年段30名。第二次市質檢全班第十名。第二次省質檢,全班第8名……
是的,在我不斷的進步中,高考也越來越近了。第二次省質檢我考出了好成績,徹底讓班主任對我刮目相看了。但是,不斷的進步也給我帶來了壓力,下次還能不能考得更好?這樣的問題總是在考前出現。我只能盡量不去想他們,因為人在高三,確實要承受不少的壓力。有許多同學在紅榜上屹立不倒,也有很多上下顛簸曇花一現。我承認高考,尤其是文科高考,投機性是非常強的,也就是運氣的成分占了很大的比例?蔁o論如何,終歸是要拿實力說話。我承認我不是那種天生特別聰明的人,每一點的進步都要靠自己的汗水來換回。晚上,我在學校晚自習,周末,我參加了兩個補習班。我開始享受這樣的生活,因為我讀的是我自己喜歡的東西,念得是我愛的文科,我從不為自己選擇文科而后悔,高三在文科的享受中快速度過。大家也漸漸地把我視作高考的種子選手,我依舊是按部就班地學習,學習。
直到最后高考波瀾不驚地度過了。很遺憾,盡管我上高三以來不斷地進步,一直進步到高考,但是我那年段第8的成績還是沒能讓我搭上理想的北大末班車。不過我已經非常幸運了,慶幸自己當初選擇了文科,慶幸自己真的在最后一年的努力中證明了自己,慶幸自己最后依然考到了一所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好大學。
人的成長總要付出代價的,相信:文科從不負你,你定不負文科。
【高考勵志逆襲故事】相關文章:
高三差生逆襲勵志文章差生逆襲高考勵志故事10-31
高考失利逆襲勵志故事精選08-30
勵志逆襲故事精選11-28
有關逆襲的勵志故事12-13
調劑教你完美逆襲01-23
逆襲之星途閃耀攻略08-23
“逆襲”的中國數控機床08-16
逆襲之星途閃耀游戲攻略08-23
關于考研數學高分逆襲大法05-25
屌絲逆襲開店項目推薦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