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故事1000字(通用10篇)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系,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于是便以自身為依據,想象天地萬物都像人一樣,有著生命和意志。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長征故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長征故事 1
走進河西走廊,追尋西路軍的英雄足跡,記者心里總是沉甸甸的。
今天,秋風輕撫的高臺革命烈士陵園里,一派寂靜。
80年前,紅五軍軍長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楊克明率3800多名官兵攻克河西走廊重鎮高臺,在當地群眾的幫助下,不僅穿上了棉衣,還為駐守臨澤的紅軍籌措了5000套新衣。
然而,1937年1月,敵人集中數萬多兵力向駐守高臺的紅軍發起瘋狂進攻。紅軍指戰員與數倍于己的敵人展開激戰。城里老百姓搬出家里所有能裝沙土的'箱柜、麻袋,幫紅軍壘筑防御工事。面對波濤般涌上來的敵人,彈藥幾乎耗盡的紅軍用石頭砸,拿起大刀、木棒與敵人拼殺。就在敵軍久攻不下準備撤退時,收編的民團里出了叛徒,敵軍得知紅軍已無彈藥,又集中力量瘋狂反撲。紅五軍與敵人展開巷戰,經8天7夜血戰,終因敵眾我寡,紅五軍3000多名將士捐軀,軍長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楊克明也壯烈犧牲。
秋風蕭瑟,白楊參天。肅穆的烈士陵園里,董振堂紀念亭的一副楹聯令記者怦然心動:“寧都豪氣千秋在,高臺雄風萬古傳”。董振堂1931年領導“寧都起義”,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后身經百戰。血灑絲綢古道時,年僅42歲。
置身高臺革命烈士陵園,記者感到了一種無法言說的震撼。河西走廊有一種特殊的楊樹,折斷枯枝截面上會出現褐色五角星。當地群眾說,那是犧牲的紅軍將士化作的一顆顆紅星。是啊,為了一種理想,為了一個信念,紅軍將士用鮮血和生命在河西大地上書寫出長征史上的悲壯一頁,留下了一段蕩氣回腸的千古悲歌。今天,那段歷史雖然已經遠去,但英雄史詩的主角,卻越發鮮活地活在人們心間。
與董振堂紀念亭遙遙相對的,是楊克明紀念亭。在這里,紀念館工作人員含淚向記者講述了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楊克明烈士原名陶樹臣,1931年化名楊克明,在川東組織游擊隊開展革命活動。紅軍長征到達川東后,他領導的游擊隊改編為紅軍,隨后參加了長征。高臺血戰后,楊克明的妻子魏俊淑一直堅信愛人還活著,守候著丈夫惟一一張照片和離家前用過的紅木書箱,苦苦企盼丈夫歸來。直到1983年,組織上把烈士證書送到家里,魏俊淑才知道自己苦苦等待了近50年的親人已經犧牲。
1985年8月17日,滿頭銀發的魏俊淑帶著兒孫從貴州千里迢迢來到高臺革命烈士陵園祭奠親人!袄先碎L跪在烈士紀念碑前,淚如雨下,在場的人都哭了!奔o念館的同志說。
目睹魏俊淑捐獻給紀念館的紅木書箱,記者感慨萬千:什么是理想和信仰?烈士楊克明的故事告訴了我們,無數先烈用生命和鮮血告訴了我們。聆聽高臺血戰的慷慨悲歌,我們需要真正的思考!
長征故事 2
兒時,伴著月色,聽灶火噼里啪啦的聲音和外婆愛講的那些故事,是我童年里溫暖而又美好的記憶。
那段時光讓人難以忘懷。直到現在,我腦海中還清晰地記得,外婆說到她最尊敬的毛主席時總是挺起胸膛的樣子,仿佛與有榮焉;外婆也說到建國初,人們在那個饑餓年代的混沌歲月時,總忍不住抬起粗礪、干裂的手,抹去眼角的淚花。我因為從未經歷,也無法體會,但這些故事如同家常便飯,充實著我和外婆在一起的日子。
我最喜歡的是那個故事,那個小男孩不畏艱難,與紅軍戰士們一起長征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外婆和我一樣大時,從她的外祖母口中聽到的.。
紅軍在長征途中,曾幫助過許多人家,這個小男孩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他便立志加入紅軍。每天傍晚喂完家里僅有的那頭豬,他就去村口的石墩處等著,盼著,希望哪天紅軍再路過時能帶上他。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也不知道自己數過了多少的日落。
終于,在他十六歲那年,又有一批紅軍路過村子,男孩急切地跑過去,生怕錯過了這次機會。他沖到紅軍隊伍的前頭,途中還打了幾個趔趄,在大家疑惑不解的目光中,男孩目光堅定地望著最前頭的連長道:“長官,讓俺加入你們吧。”怕連長拒絕又趕忙說道,“俺很能吃苦的,平常家里的柴火都是俺一個人上山砍,再背下來!边B長在他希冀的目光中艱難說道:“小同志啊,你太小了,要不就再等幾年吧。等長大了,你再加入我們吧!”“不!我等這一天好久了,我已經長大了……”
在男孩萬般請求下,連長允許他加入了紅軍。男孩從家里飛快收拾好衣物就出來了,他怕慢一秒隊伍就先走了。
行軍速度很快。剛開始大家見他年齡小便多加照顧,可后面,日子一天比一天艱苦,大家都無心顧慮其他。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男孩從未落后過,更甚者,他每次都緊跟在排頭的連長身后,最多也不過落下三四米。
夜晚,大家抵不住困意入睡時,男孩才會脫下鞋子。他鞋子早就破了,他在鞋里墊了一塊硬紙片,紙片和他的腳粘在了一起,分離開后,只見紙片上滿是血漬。值班的戰友看了,又是心酸又是驚訝,誰能想得到這樣一個弱小的男孩子,在受這么重的傷之后,一聲不吭,走得還比他們這些久經風沙的人快。大家對男孩的態度逐漸開始變了,剛開始大家憐惜他,可如今隊伍上下無不佩服他,大家開始贊揚這個男孩。男孩也從未放慢一絲步伐。一路走來,他竟真沒抱怨過一句。
后來,男孩當了首長,也帶領著隊伍戰斗,戰士們無人不佩服他。
從小,我便敬佩奶奶口中的這個男孩,卻是莫名佩服。漸漸長大,接觸這個社會,我明白了我敬佩的是他的意志力。在這個不吃苦也能勉強生活的社會,大家都應該向他學習,學習他的恒心,耐心,和謙虛。
要實現自己的理想,要成功,不吃苦,怎能成長呢?
長征故事 3
我們從毛兒蓋出發,沿著通往松潘的大路前進。大約走了20里,到了一個叫做七星橋的村莊。這個村子不算大,靠路的左邊有一溜矮小的藏屋,過了這排屋子,我們就轉向西北,進入一個無名的山谷--草地的邊緣了。
這個青翠的山谷里有一片密密的樹林。按照出發前發出的命令規定:每個戰士都必須揀些干柴枝,以作為途中燒水、烤火之用。每人還必須背上一些用木頭做的上面寫著“由此前進”的路標。此時,我們先頭團每個戰士身上,除了隨身攜帶的武器、背包外,還背了幾斤干糧,如今又添上一些柴禾、路標,負重增加了,行軍也更加艱難了。但是,為了戰勝草地上的饑餓、寒冷的威脅,為了北上抗日,有這么一種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情緒的鼓舞,我們紅軍戰士,忍受住了這些困難。
我們艱難地攀山越嶺,穿過這片樹林,便踏人了茫茫的草地。
我騎在馬上,舉目遠望,草地的情景真使人怵目驚心!呀,前面的草原茫茫無邊,在草地上面籠罩著陰森迷蒙的濃霧,根本分不清東南西北。草叢里河溝交錯,積水泛濫,露在外面的水呈淤黑色,散發著腐臭的氣息。這里沒有石頭,沒有樹木,更沒有人煙,有的只是一叢叢長得密密麻麻足有幾尺高的青草。在這廣闊無邊的澤國里,簡直找不到一條路,腳下是一片草莖和長年累月腐草結成的“泥潭”,踩到上面,軟綿綿的,若是用力過猛,就會越陷越深,甚至把整個身子都埋進去,再也休想從里面爬出來。
60多歲的藏族通司看到我和團長拿著望遠鏡發愣他拄著拐杖便從擔架上下來。走近我們,用不太流利的漢語說:
“往北,只能走這條路!”
我點點頭?墒牵睦镌谙,路在哪里?這一片茫茫澤國!
“只能揀最密的草根,走一個跟著一個。過去,我就是這樣,幾天幾夜走出了草地!”老通司吶吶地補充道。同時,他又告訴我們,草地上的水淤黑的,都是陳年腐草泡出來的,有毒,喝了就會使肚子發脹,甚至中毒而死。別說喝,就是腳劃破了,被這毒水一泡,也會紅腫潰爛。當然,通司的.話極為重要,團長與我商量后,立刻作為一條紀律--不準用草地上有毒的水,命令一個個傳下去。稍作停頓,我們便按照通司的要求,一個跟著一個,小心翼翼地踏著密集的草根,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去。由于天陰又有濃霧,根本分不清方向,好在我們可以靠通司和手中的指北針。
草地天氣一日多變,早晨濃霧蒙蒙,天昏地黑,中午突然一陣狂風。吹開了天上的積云,于是,天空忽然晴朗,從輕云里射下柔弱的陽光;可是,到了午后,烏云密布,氣溫驟降,不一時,狂風四起,大雨滂沱;黃昏時,由于被這一陣莫名其妙的暴雨襲擊,河水擋住了去路,我們只能在一個稍高的小坡坡上露營。
長征故事 4
我較為了解的一個故事叫《一袋干糧》。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男孩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她沒有這么做,她選擇沉默,不告訴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后悔。一個小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整支隊伍的品質了。
有一位普通的紅軍叫做謝益先,過草地時,他分到了四斤干糧。在行軍過程中,戰士們看到了餓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謝就瞞著隊友,把自己的干糧袋給了他們,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涼水充饑,最終,因體力不支,就這樣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來還這一只印著“謝”字的干糧袋時,部隊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看了這個故事,心中無比的沉重啊!謝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糧食,都是救命的“寶貝”,意味著一個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毅然把自己的糧食給了那位母親;每天,自己在饑餓中煎熬,也不愿連累隊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還在詢問那母子三人的情況,在得知“他們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帶著微笑,離開了人世……他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情誼,對戰友的深厚情誼,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讓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們銘記在心中的“長征精神”。
長征,對于我們新世紀的一代,或許已經太遙遠了。我們未曾經歷過這樣的艱難困苦、這樣的驚心動魄,但這段歷史,還是帶給我們無數的深思。種種永垂不朽的“長征精神”,值得我們去揣摩,去學習。當然,在新世紀,在我們學生中,這些“長征精神”,需要在學習中發揚,在校園中發揚,在做人處事中發揚,在一點一滴的成長道路上發揚,在為祖國的建設中發揚。我們要將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讓這些瑰寶,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者。
長征故事 5
一支長長的紅軍隊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頂著混沌迷蒙的飛雪前進。嚴寒把云中山凍成了一個大冰坨,狂風像狼似的嗥叫著,要征服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
將軍的馬,早已讓給了傷號騎。將軍和戰士們一道踏著冰雪行軍。他不時被寒風嗆得咳嗽著。他要率領這支隊伍向前挺進,為后續部隊開辟一條通道。等待他們的將是十分惡劣的環境和十分殘酷的戰斗,可能三天兩頭吃不上飯,可能要睡雪窩,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這支隊伍的素質怎么樣呢?能不能經受住嚴峻的考驗?
將軍思索著……
前面的隊伍忽然放慢了行軍的速度,有許多人圍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將軍邊走邊喊:不要停下來,快速前進!
將軍的警衛員回來告訴他:“……前面……凍死了一個人……”
將軍愣了愣,什么話也沒說,朝那邊走去。風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蹌,眼睛有點迷離。
一個凍僵的老戰士,倚靠一棵光禿禿的樹干坐著,一動也不動,好似一尊塑像。他渾身都落滿了雪,可以看出鎮定、自然的神情,卻一時無法辨認面目,半截帶卷的旱煙還夾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間,煙火已被風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來,好像要向戰友借火……“怎么?他的衣服這么單薄、破舊?像樹葉,像箔片一樣薄薄地貼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為什么沒有發下來?
將軍的臉上頓時陰云密布,嘴角邊的肌肉明顯地抽動了一下,驀然轉過頭向身邊的人吼道:“叫軍需處長來,老子要……”一陣風雪吞沒了他的話。他紅著眼睛,像一頭發怒的豹子,樣子十分可怕。
沒有人回答他,也沒有人走開……
“聽見沒有?警衛員!快叫軍需處長跑步上來!”將軍兩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動著,不知是由于冷,還是由于憤怒。
終于,有什么人對將軍小聲地說了一聲:“這就是軍需處長……”
將軍就要發火的手勢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佇立了足有一分鐘。雪花無聲地落在他的臉上,溶化成閃爍的淚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氣,緩緩地舉起了右手,舉至齊眉處,向那位與云中山化為一體的犧牲者敬了一個莊嚴的軍禮……
雪更大了,風更狂了。大雪很快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變成了一座晶瑩的碑……
將軍什么話也沒說,大步地鉆進了彌天的風雪之中,他聽見無數沉重而又堅定的腳步聲在說:“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長征故事 6
《紅軍長征的故事》講述了紅軍不畏艱辛進行兩萬五千里長征,光其行走的距離就讓我震驚。可事實并不只是如此,那一幅幅悲壯慘烈的畫面,那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確如親生經歷般真實。因為它已經深深震撼了我的靈魂。
欣喜啊!中國正共產黨是有了如此雄壯之師,正是有了這“長征精神”才能有今日的輝煌。震撼!一重又一重令人無法相信的困難,卻被這支隊伍戰勝了,這就是紅軍,這就是“無堅不摧”的紅軍。
雖然現在的生活并不是硝煙彌漫,雖然這個時代不用經戰火的洗禮,但長征給我們卻留下了一筆筆寶貴的財富。目前人們一遇到困難就只有兩種解決途徑:知難而退或知難而進?稍敢膺x擇繼續前進的人能有多少呢?也許你也曾有過這樣的經歷:我在做題目時,看到一道超長的題目,我就想:這道題目我一定不會做。因此沒思考過就跳了過去,甚至連題目都沒看。而現在我后悔自己沒有去面對它,沒有去鍛煉自己,而且它只是個虛無縹緲的困難。想當年紅軍爬雪山的時候,吃的是皮帶、樹皮,穿的是草鞋,破衣,他們卻翻過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戰勝了一道又道的困難。試想一下,其實我們的困難在他們的面前是那么的渺小和蒼白無力……其實困難并不可怕,就怕你不去面對它,俗話說得好:“困難就像彈簧一樣,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我們學習也是,要的是不斷攻克難題、追求更高境界的信心,只有披荊斬棘,奮勇當先,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套用一首歌的歌詞“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事實就是如此。從古至今,哪一位偉人,哪一位科學巨人……不是通過長期的'努力,不懈地實踐,才逐步為世人所稱道。比如說我國著名的大夫李時珍,經過自己二十多年的嘔心瀝血,不知道踏遍多少青山懸崖,用心血筑成了舉世聞名的《本草綱目》。再比如說目前我國的天宮一號,雖然目前處理些問題,但我相信它會像經過幾代科學家努力而成功升天的神舟五號、六號、七號般最終成功的,因為我們是一個永不言敗的民族。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F在的國際競爭是以科技和經濟為主的,作為一個后繼勃發的國家,需要我們——這些祖國的未來,努力學習,用科技來強國。因此我們要將革命老前輩的精神付諸實踐,沿著先烈們走過的路,繼續“長征”,只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長征故事 7
一支樂曲,細細品味,才能感受其中蘊含的情感;一首詩詞,細細品讀,才能感悟其中的意境;一段歷史,細細冥思,才能悟得里面的精髓。
每當開學的時候,老師都會放《開學第一課》給大家看,讓大家對新的學期抱有全新的奮斗目標,能夠快樂的成長。2017年熱播的《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長征精神。我們看了整整兩節課。每次看到觸動心弦的片段。我都會暗自流淚。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幾個穿著整齊軍裝的高齡老紅軍,他們一一訴說著他們的長征故事。雖說他們的年齡已經很大,但是看他們精神抖擻的走上講臺的氣勢,一點也不比當年差。他們為了祖國奉獻了自己的一生。當他們親手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五角星上,五角星帶著他們的名字飄蕩在空中,融入我們的心海。這對于他們來說,是無比的榮光,無比的幸福和驕傲。每位老紅軍都有著不同的經歷,記得。有一位老人講到他年輕時,他跟著大部隊去打仗,一路上就穿著草鞋,甚至有的時候還赤著腳,他的腳被地上的石子頂破了,但他沒有放棄前進。有一次他們經過黃河時遭到敵人的埋伏,他隨著他的包袱一起掉入河里,在湍急的河里,他一直在尋找他認為比他生命還重要的兩節干電池,當他摸到黃金和大米時,嘆了一口氣,又繼續尋找,直到找回干電池,他的臉上才露出一絲笑容?梢,在當時,條件是何等艱苦,資源是何等的匱乏。
除此之外,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賀龍的女兒賀捷生,因為她是參軍年齡最小的人,她一出生就參與了長征,他父親把她帶在身邊,每當她哭泣時,大家都會很高興地說:“太好了,這孩子還活著!钡c此同時,士兵們也擔心隊伍因她的哭聲而暴露。他們的心情是復雜的。一次賀龍的部隊遭到襲擊,他們父女被迫分開,慶幸的是一個軍醫救了這個嬰兒,從此賀龍就決定把它揣在自己懷里,這樣就不會把她弄丟了。后來,在一次大戰中,賀龍騎著馬沖向敵人,腦子里全是殺敵之類的,早已忘記了自己還有個女兒,就這樣再次把女兒給弄丟了,等到戰爭結束后,賀龍才發現女兒不見了,頓時臉色蒼白,心急如焚,他們到處尋找,終于在一個草叢里發現了她,賀龍曾說過:“如果我們連自己的兒女都不能保護,又如何去保衛祖國!
這一個個感人的長征故事被老紅軍們述說著,而我,早已淚流滿面不能自已。
長征故事 8
這支偉大的隊伍不愧為一道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記
我喜歡讀書,喜歡從書中汲取精神食糧,并常常為書中的故事而感動。最近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認真地賞讀了一篇紅軍長征故事《一袋干糧》,真是受益匪淺。
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年僅十三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在長征途中那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這一袋干糧是多么珍貴。】墒沁@袋干糧卻在她照顧一位傷員過橋時不慎掉入河中被水沖走了。為了讓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小蘭沒有把這件事告訴戰友們,她自己偷著挖野菜吃,并用野菜把挎包塞得鼓鼓的。漸漸地,她的身體不行了,直到這時,她的事才被護士長發現,也只有這時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戰友們都主動地把自己的干糧分一點兒給她。
十三歲,僅僅十三歲的小戰士,竟有如此高尚的情懷!她寧可自己挨餓,也不拖累戰友們,因為她如果說出自己的干糧沒有了,戰友們就會主動拿出各自的干糧給她;在忍饑挨餓的日日夜夜,她仍然以頑強的.毅力堅持工作,以滿腔熱忱照顧好傷病員,直到身體跨下來。這是什么精神?這是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愛國主義精神。讀到這里,我不禁淚流滿面。感動之余,我也想起了許多--如今與紅軍戰士小蘭年齡相仿的我們,當自己正在為一頓不很可口的飯肴而抱怨時,可曾想過當年的紅軍小戰士正忍受著饑餓的煎熬?當自己隨手丟掉只吃了一半的方便面的那一瞬間,可曾聯想到長征途中紅軍戰士到處挖野菜的情景?然而,又有誰會想過今天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正是無數革命前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呢?
讀罷這個故事,我愛不釋手。我喜歡這個故事,我喜歡故事的主人公小蘭,我也由衷地喜歡我們的紅軍隊伍!
我喜歡這個故事,是因為這個故事告訴了我紅軍戰士所具有的不畏艱險、英勇頑強、高尚無私、意志堅定的優秀品質。一個小女孩尚且如此,更何況這支偉大的紅軍隊伍呢?所以,我愛我們的紅軍,因為這個隊伍純潔、高尚,因為這個隊伍威武、強大,還有什么困難可以阻擋這個部隊勇往直前呢?
我喜歡故事中的小蘭,因為從她身上我看到了堅強與執著,看到了無私與偉大。正因為我們有這樣鋼鐵般的戰士,我們的軍隊才戰無不勝、所向披靡!
站在歷史故事長廊,我仿佛看到了當年浩浩蕩蕩的長征隊伍--那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
長征故事 9
去年八歲的時候,媽媽帶我去張家界旅游,在翻越天子山的時候,我覺得非常辛苦和勞累。走了三個多小時,還沒走出天子山。我開始耍無賴,一定要媽媽讓我坐轎子。媽媽讓我看那些皮膚幽黑、汗流夾背、步履艱難的轎夫叔叔,還給我講了許多紅軍長征的故事,在“長征精神”的鼓舞下,我們勝利地走出了天子山。
“長征”是什么?“長征”中發生了哪些故事?為了對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作進一步的了解,媽媽給我買了《長征的故事》這本書,我一口氣讀完這本書后,再一次被振憾,許多的感動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1934年10月,由于我們共產黨由于某些領導人的錯誤領導,敵強我弱,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中央紅軍從瑞金出發,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1936年10月,紅軍三支主力隊伍終于在陜北勝利會師。黨中央領導核心得以勝利轉移到延安,中國革命從此轉危為安。
《長征的故事》一書中許多鮮活、典型的人物和事例,我都歷歷在目。“周恩來帶病走長征”“愛兵如愛子”“揮淚斬坐騎”“一雙布鞋”“吃毒草救人”“兩塊牛蹄骨”“一袋干糧”“芳妞脫險”等等。一個個都是感人至深的故事。“周恩來帶病走長征”中剛過大渡河,周總理就病了,高燒達到昏迷狀態,當時紅軍什么藥都沒有,醫護人員千方百計去找藥,被總理制止了。爬雪山時,總理堅持不搞特殊化,不坐擔架堅持自己走路,不給部隊添麻煩,不吃群眾送的丁點東西,這樣的總理讓我肅然起敬。我一直在想什么樣的人才有魅力,什么樣的人讓人尊重。周總理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動別人,用正確的行動帶領大家,這樣的'才更有魅力,這樣的人才更讓人去愛戴。我是我們班上的文藝宣傳委員,曾經因為工作辛苦,同學的不支持而哭泣過、氣餒過。比起紅軍長征的困難,這真的不算什么。遇到困難時,我要更加振作,積極面對,以身作則,以德服人,我想我的班干部工作會更加出色。“揮淚斬坐騎”中紅軍過草地,糧食已經吃光了,野菜也沒有了,牛皮腰帶也吃完了。
許多戰士餓得倒了,彭德懷命令將他心愛的坐騎——大黑騾子和其他牲口一起殺掉給戰士們吃。牲口倒下了,大黑騾子也倒下了,老飼養員撲了上去抱住大黑騾子的脖子失聲痛哭,彭德懷的眼睛也濕潤了?吹竭@里,我也情不自禁地哭了起來。紅軍的生活條件太艱苦了,要吃沒得吃,要穿沒得穿,要是我在當時也一定舍不得殺自己心愛的坐騎。
長征故事 10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
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
這是一部浩瀚的史詩,獨版在21世紀的中華大地,瀘定橋邊、大渡河畔那英勇無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嶺那堅毅執著的腳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勝利后的笑容。八十年前,先輩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長征之歌。
在革命戰爭年代,革命前輩在井岡山如果沒有發揚以門板當床、稻草做被的艱苦奮斗作風,就難以點燃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長征路上如果不發揚爬雪山過草地、嚼草根吃樹皮的.艱苦奮斗作風,就難以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同樣,在改革強警的今天,我們仍然要靠艱苦奮斗的精神來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
那么作為新時代革命軍人,我們該如何弘揚和傳承長征精神呢?
對于消防官兵而言在萬家團圓的節日里,正是警情高發的時段。為了給節日的消防安全保駕護航,消防官兵放棄了與家人親人的團聚,我們坐在消防車里枕戈待旦,一次次的出警巡邏,一次次的大汗而歸,我們默默堅守在搶險救災第一線,我們充分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忠誠履行了消防戰士的光榮職責。只因那一句,“我們是人民的子弟兵”然而有的時候,出警剛回來,還沒來得及脫下濕漉漉的戰斗服,急促的警鈴又再一次響起,我們的消防官兵不得不拖著疲憊的身體登上消防車,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再度奔赴火場。對于消防官兵來說,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是戰勝困苦的精神動力。同樣在長征途中,先輩們腳下踏著華夏堅實的土地,手中高擎著民族振興的大旗,心中升騰著祖國飛翔的夢想。正是這樣的信念將他們緊緊地,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壓不倒的鋼鐵長城。
今天,我們重溫悲慘壯烈、史無前例的長征歷史,并不是號召大家再次用腳步去丈量那漫長的征途,而是去傳承去發揚在槍林彈雨中,雪山草地間那種打不爛,拖不垮的硬骨頭精神,進而培育我們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的新時代長征精神。
作為新時代的革命軍人,我們要接過長征精神的光輝旗幟,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只要發揮好長征精神,用“兩學一做”定位人生“坐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過程中把握際遇和機緣,就一定能創造出無愧于黨和人民的豐功偉績。
【長征故事】相關文章:
新長征故事征文03-20
長征的故事有哪些11-15
長征紅軍的故事(精選10篇)04-13
關于長征的故事(精選38篇)03-20
新長征故事主題征文09-22
長征中鮮為人知的故事03-20
長征三棵柳樹的故事05-25
長征小故事-七根火柴10-16
長征80周年兒童故事03-20
簡短長征故事(通用10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