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時間:2024-05-19 17:35:11 勵志故事 我要投稿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篇1

          董明是武漢市硚口區一位典型的“80”后,她的夢想是當一名跳水運動員,6歲時被湖北省跳水隊選中。正當她對未來充滿憧憬時,卻不幸在1995年9歲時的一次訓練中摔成高位截癱,脖子以下沒有知覺,四肢癱瘓、大小便完全失禁,醫院曾3次下達病危通知書……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然而,死神在董明頑強的毅力前一次次退縮。雖然在受傷的最初6年里身體完全不能動彈,10年中失去語言功能,最終只能坐在輪椅上,但她沒有頹喪,“要在自救、自立、自強中,不斷演繹自己燦爛的人生!彼眠@一“獨特的難得機會,”從小學課程自學到高中課程。由于當時不能說話,沒有辦法朗讀課文,她就一遍遍在心里默念,手上握不住鋼筆,她就一筆一畫在心里默寫。許多好心人無不被她堅持自學的精神所感動,不僅給予物質資助,更多則是精神鼓勵。盡管如此,出身于普通家庭的董明,仍無力接受昂貴的康復治療。她沒有怨天尤人,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堅持自我康復,終于在受傷后的第6年出現了奇跡。當上臂漸漸有了知覺后,她讓父母買了一臺二手電腦,艱難地以上臂帶動小臂練習打字,并試著給報刊投稿,不僅能以稿費自食其力,還有了一定積蓄。為此她感慨道:“我的成功,源于我的堅持,更源于父母和社會的關愛。”

          堅持不懈的練習,使她在2005年能慢慢發出一些聲音,于是她萌生了做志愿者的`念頭。行動不便,她就在父母的幫助下,在一所聾啞學校做老師,義務教聾啞孩子學說話。經過一段時間適應,她不再借助于父母,而是獨自搖著輪椅去學校,并于兩年后正式注冊成為一名志愿者。此后,她又擔任了禁煙大使、環保志愿者、文明過馬路勸導員等。在做這些事情時,她總是心懷感恩:“是愛心讓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而同為殘疾人,我更能體會到社會關愛的魅力與意義”。

          自學完高中課程后,董明還在收音機里自學完了初中的英語和日語,并于2007年考入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社會工作專業”,同時還輔修了心理學,并以優異成績成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董明搖動輪椅和志愿者一道走上街頭,發動募捐獻血,一連6天從未間斷。當從電視上看到災區急需專業心理輔導志愿者的消息時,董明立即取出自己的稿費,并說服父母拿出為她積攢的1萬多元治療費,全家共赴災區第一線。

          在什邡市,有位7歲的小男孩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面對任何人都不愿說一句話。董明得知此事后,立即坐著輪椅找到小男孩,以大姐姐的身份連續陪伴6天,終以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小男孩打破了沉默。

          受到董明的感染,父母也成了災區志愿者,父親負責協助搬運物資,母親給傷員換藥、擦洗身體等。而董明則以堅強和努力,幫助5名父母雙亡的孩子敞開心扉再度開口說話,40余名重度殘疾人重新樹起了生活勇氣……

          董明在災區的事跡感動了無數人,她被海內外媒體譽為“輪椅天使”。董明也適時成立了“董明愛心志愿者團隊”和“董明免費心理咨詢工作室”,利用所學將每月所賺稿費全部投到工作室,長期為失業、下崗及失戀等人群提供免費心理咨詢。

          “董明免費心理咨詢工作室”開辦至今,她已先后接待5000多名來訪者,其中600多名來訪者,因被她的愛心所感動而加入“董明愛心志愿者團隊”,在董明帶領下一同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北京奧運會期間,董明受邀為央視網特約記者,參與了奧運會的報道。殘奧會開幕后,她又當選為殘奧會志愿者,活躍于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她的事跡深深感動了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和現任主席羅格先生,均給予她高度評價:“如果都能像董明那樣樂于奉獻,奧運會肯定能汲取更多的力量參與進來!

          董明則樂觀地說:“身體上我接受自己是一個殘疾人,但我不愿承認我的人生和心態也是殘疾。坐在輪椅上不但不是我的缺陷,而是我做志愿者的最好條件。”

          鑒于董明無私奉獻的志愿精神,她被評選為2011年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為弘揚她的志愿精神和建立并完善社會志愿服務體系,2012年年初,湖北省和武漢市在 口區成立了“董明志愿者服務總隊”,下設18個分隊和135個服務站,目前已有5萬多名注冊的社區志愿者,常年服務在口區的大街小巷。

          董明被譽為美麗的“輪椅天使”,卻從未停止追求信念的腳步,她說:“只要我還有能力幫助別人,我就沒有權利袖手旁觀。因為,在愛別人的過程中,才能體會到生命的真正意義,也才能將人生在終身的志愿行動中演繹出別樣精彩!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篇2

          他一出生就沒有健全的四肢,只有一條細細的“小雞腿”,然而,他卻拿到了兩個大學學位,獲得了澳大利亞的“杰出澳洲青年獎”。他走訪過20多個國家,靠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故事,來激勵大家更加熱愛生活。昨日,由中國紅十字會心靈陽光工程主辦,什邡市心理服務中心協辦的“我和世界不一樣”———尼克·胡哲大型勵志演講在什邡中學激情開講,在笑聲和感動中,世界著名演講大師,27歲的澳洲小伙尼克·胡哲用他的幽默和樂觀,征服了在場的1000多名親身經歷過地震的中小學生以及當地的100多名殘疾人。

          “別抱怨自己沒有的,要感謝自己擁有的……”

          下午2時30分,演講正式開始。在眾人面前剛一亮相,27歲的尼克就讓大家見識到了他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用自己的“小雞腿”開起了玩笑。所謂的“小雞腿”,其實是他的左腳,但沒有和常人一樣的腿,只有一個小小的左腳掌及其相連的兩個腳趾頭。盡管如此,尼克卻用實際行動告訴了大家,他仍然可以用這樣的一條腿走路,跳躍,甚至踢足球。

          他說,在他第一次開始玩足球時,他以為自己只可以用頭去回應,但當和他的身體相比堪稱巨大的足球向他疾速飛來的那一刻,他選擇了用自己的“小雞腿”去完成那個真正意義上踢的動作。他說,因為這樣的一個動作,讓他覺得自己應該感謝自己有這樣的一條腿。他說,因為那一次踢球,他幾乎有一個星期都必須翹著左腳,難受地用大腿的根部去走路。那一段時間,這讓他意識到了要感謝自己所擁有的,而不是去抱怨自己所沒有的……

          真實的故事,幽默的語言,以及從尼克身上散發出的積極樂觀的心態,現場的1000多名聽眾也自然全部被感動,回應給尼克的除了被感動的淚水,還有雷鳴一般的掌聲。

          “不要害怕失敗,而且永遠不要放棄……”

          其實,早在演講正式開始之初,為了激勵在場的聽眾,尼克就已經讓大家觀看了一段有關他的視頻。在視頻之中,他和常人一樣玩滑板,游泳踢球,釣魚騎馬,甚至是開快艇……而為了讓臺下的觀眾能更加真實地感受到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以及所能做到的一切,尼克又在現場為眾人獻上了一段打擊樂。那是一種電子樂器,尼克只要用腳靈巧地觸碰不同的按鈕,就可以讓機器發出有節奏的激情鼓聲;他還向在場的孩子們借來了紙和筆,用嘴執筆畫出了代表光明和希望的.太陽,寫下了“我愛你們”的字樣。

          尼克說,他之所以能做到這些,并不是靠練習一兩百次就可以成功的,而是需要不停的更多的練習。他認為到達目的地前的跌倒是可以的,卻決不能因為跌倒而成為失敗者。無論是做任何事情,大家都一定要不停嘗試,永遠不要放棄。

          “要相信來自父母朋友以及自己的愛……”

          激情的話語感染了現場的許多人。在向尼克自由提問的環節,所有人都爭先恐后地希望向尼克發問,問他何以擁有如此的自信,又何以解決一些難題……尼克總是用“愛”這一個簡單的詞來回答。他講述了自己在出生時父母和親友的悲痛絕望,也講到了他在學校中從飽受歧視到主動找朋友,進而用自己的生命經歷鼓勵在生活中遇到煩惱的伙伴……以及他如何走過艱難獲得成功,獲得全世界的尊重。尼克說,這是因為他身邊有愛,有來自父母朋友的愛,也有來自自己的愛。他說,因為愛經歷過地震災難的大家,所以他也來到了什邡,希望用自己的演講鼓勵和撫慰在座的眾人。希望在地震中失去肢體的孩子們可以在將來和自己一樣活出精彩的人生。

          因為7歲那一年的失誤,15歲的李運康被火車碾壓失去了雙腿。而在當地殘聯的安排下,目前正讀初三的他出現在了昨天的聽眾席上。李運康說,雖然之前他從未聽說過尼克叔叔的故事,可是在短短1個多小時的演講結束后,他突然覺得自己不一樣了,對生活更加充滿了信心。為了鼓勵李運康活出更精彩的人生,演講結束后,尼克甚至還和李運康來了場小小的“跑步比賽”。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篇3

          天生愛畫畫成就創業根基

          周彥俊的童年是灰色的。一歲半的時候,正在蹣跚學步的他得了小兒麻痹癥,從此永遠失去了像正常人一樣行走的機會。父親是個篾匠,經常外出攬活。年幼的他寄養在別人家中吃百家飯。但他并不甘心寄人籬下,十歲那年,他拄起拐杖開始獨立生活。窮苦的父親希望殘疾兒子學點實用的東西養活自己,12歲那年,他父親買了一臺縫紉機,讓他學縫紉。然而,周彥俊卻癡迷上了畫畫。沒有專業老師指點,只有狂熱的興趣,他的畫筆卻從不停歇:畫人物、畫動物……為同學們描摹小人書,給班級出板報。他筆下的人物、動物、植物惟妙惟肖。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畫畫竟成了他后來創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靠70元白手起家

          18歲那年,周彥俊的雙腳動了兩次大手術后休學了。從此,村里人就經?吹揭粋雙腳打著石膏,雙手拄著拐杖,身背畫架的少年。他到處給人畫畫,一張畫賣兩塊至兩塊五。20歲那年,周彥俊迎來了生命中第一個轉機。這年他退學了。懷揣著父親給他的70元錢和朦朧的創業想法,他獨自前往縣城自謀出路。當地有個風俗,辦喜事盛行贈送畫匾。周彥俊認為這是個可以發揮自己特長的生意。進縣城的第一個月,周彥俊沒有賺到足夠的錢交房租,被房東掃地出門。周彥俊的忠厚老實打動了第二個房東,不但把房子低價租給他,還答應到年底再付房錢。有了落腳的地方,周彥俊留下生活費,把剩余的錢都買了玻璃、顏料、畫框,開起了自己的第一家小店。開始時他給人畫鏡屏,別人做壽,他就畫不老青松;別人結婚,他就畫龍鳳呈祥,再加上玻璃、畫框來提高檔次。鏡屏每塊成本2元左右,賣出去3。8元,周彥俊的'原始積累就是從這一個個細微的2元差價匯集而成的。

          做大作坊遠走他鄉偷師學藝

          三個月下來,周彥俊攢了一筆小錢。從中,他看到自己能做得更大。做大生意資金顯然不足。于是,殘疾的他再次上路,這次,懷揣200元錢,遠去廣西柳州。本來想去找朋友借錢,沒想到碰上了生命中第二次轉機。錢沒有借到。滿心失望的他在柳州商場閑逛。商場內一種用通草做成的立體畫匾讓他眼前一亮。他認定這是可以開發的新產品,畫匾的邊角上印著一個印章貴州貴定。顧不得路途遙遠和行走不便,他坐上了前往貴定的長途車。也許是其貌不揚的原因,假裝成進貨商的周彥俊并沒有引起廠方的警惕,他仔細參觀了整個工藝流程,臨走時還買了一塊成品和半斤通草,帶回家研究改進。改進過的通草畫匾造型獨特,在喜好畫匾的湖南市場大受歡迎,甚至搶占了廣西市場。

          上門訂貨的廠家絡繹不絕,其中還有他之前偷師的生產廠家。周彥俊順勢擴大小作坊規模。后來小作坊被漣源縣工商聯收購,員工增加到了40多人。

          自立門戶成了百萬富翁

          從此,周彥俊坐上了讓當地人艷羨的位置——公辦美術廠副廠長。然而,自立門戶的想法始終在他心頭激蕩,他毅然辭職,籌辦興華工藝美術廠。

          啟動資金由朋友們東湊西湊而來。美術廠月收入從兩三千迅速躥升到幾萬元。周彥俊用近20萬買下600平方米地皮,建起300多平方米的廠房。此時他腦子里已有產品轉型的念頭。雖然當年偷師學來的匾額生意不錯,但他參加廣州交易會后,意識到產品再不更新,客源必將不斷萎縮。自那時起,他吃飯睡覺都在琢磨開發新產品。終于,筍殼進入了他的視野,用它來做野鴨、鷹等動物的羽毛效果非常逼真。新產品一上市,反響出奇地好。他很快為這個新產品申請了專利。商家找上門來指定要包銷他的新產品,并定下協議,一天要150個,而當時他的工廠一天生產能力只有60個。為此工廠不斷擴大規模。后來,他的業務遍及湖南省40多個縣和北京、上海、四川等十幾個省市。數百萬元收入滾滾落袋。30歲的周彥俊在湖南成了創業神話。

          以上便是這位殘疾人創業故事。連周彥俊這樣的殘疾人都能去發憤圖強,那么作為手腳完好的我們,如何不能為了個人創業夢想而去勇敢地拼搏呢?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篇4

          桑蘭浙江寧波人,出生于1981年,1993年進入國家體操隊。1997年取得全國跳馬冠軍,1998年在第四屆美國友好運動會上,練習跳馬時,出現意外,造成頸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癱。

          目擊悲劇發生的美國國家隊助理教練說:桑蘭的這個動作難度并不算高,她好像在踏跳時有點猶豫,身體在空中多轉了一下,結果,她頭頂著地,當即倒地不起。場邊的中國教練和救護人員馬上趕上去作急救,可憐的姑娘大概休克了10秒鐘,大家很快為她作了固定措施并將她抬上擔架送往納蘇醫療中心。這只能是個意外。

          大約12分鐘后,正在長島放射科值班的華裔主治醫師張岱偉開始為桑蘭作檢查。結果——桑蘭的第六第七節頸椎錯位挫傷,并伴隨神經組織損傷,可能導致癱瘓。當晚,友好運動會組委會傳文至中國代表團稱,鑒于桑蘭病情嚴重,決定邀請桑蘭父母盡快到紐約“以親情的鼓勵來幫助桑蘭康復!

          次日,組委會在長島體操新聞中心舉行桑蘭事件新聞發布會,這也是本屆賽會到會記者最多的一次新聞發布會。會上納蘇醫療中心主治醫師里奧尼博士向媒體介紹了桑蘭的傷情。經過診治,桑蘭頸椎錯位部分已復位成功,她神志清楚,上肢活動能力漸有好轉,但胸部以下已失去知覺。這位醫生還說:“我從未遇見過像桑蘭這般頑強的女孩,盡管她是—個正處于非常痛苦過程之中的只有17歲的姑娘!

          納蘇最高行政長官托馬斯在探望了桑蘭之后說:“她面對痛苦的勇氣令我深受鼓舞!

          美國體操協會主席史坎南女士對此事故的發生表示遺憾,但她指出這一事故并非不安全環境的產物。

          中國體育代表團團長、中國奧委會秘書長屠銘德以一口流利的英語向到會的“老外”們說,中國代表團感謝美國朋友對桑蘭的關心與照料,中國方面將促成桑蘭父母盡快來美,并表示中國選手將繼續認真投入比賽。

          “我什么時候才能練?”這是桑蘭醒過來說的第一句話。當人們從中國體操隊領隊趙郁馨口中得知這個消息時,無不對桑蘭,這個剛過花季之年可能遭遇癱瘓厄運的女孩肅然起敬。

          呈現在公眾面前的桑蘭總是面對微笑,她憑借著頑強、樂觀、堅強、勇敢的心態,用自己的行動與事跡感染著整個世界。她是最富奧運精神的女性榜樣。跳馬冠軍成為癱瘓后,她沒有選擇沮喪,而是坦然地接受了事實,用自己的方式實現了奧運夢想。

          1999年1月桑蘭成為了第一位在時代廣場為帝國大廈主持點燈儀式的外國人;

          1999年4月桑蘭榮獲美國紐約長島納蘇郡體育運動委員會頒發的第五屆“勇敢運動員獎”;

          2000年5月桑蘭點燃中國第五屆殘疾人運動會火炬;

          2000年9月桑蘭代表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赴美演出;

          2002年9月,桑蘭加盟世界傳媒大亨默多克新聞集團下屬的“星空衛視”,擔任一檔全新體育特別節目《桑蘭2008》的主持人,她用這樣的方式繼續著自己的奧運之路。因為她希望能在自己跌倒的地方勇敢站起來,換一個角度再次親近她最愛的體育運動。此后,喜愛媒體事業的她開始以一種率直的訪問風格出現在觀眾面前,用多角度、多層次向觀眾們講述奧運金牌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并以她自然、自信的主持風格和真實的感染力贏得了許多觀眾的認可。

          也是在2002年9月,桑蘭被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系破格免試錄取,就讀廣播電視專業。

          命運的多舛沒有讓桑蘭低頭,面對新的人生境遇,她艱難而又堅毅地開辟了新的人生道路。作為曾經的`中國體操的旗幟性人物,在遭遇人生重大挫折后,桑蘭始終用一種平和的心態看待自己,不幸只會讓她更加的成熟。她的輝煌訴說著她的成長,她的人生低谷,也得到好心人不斷地鼓勵。她說,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是大眾給了她站起來的勇氣。自信一笑她每天都堅持練習生活動作,現已可以完成刷牙、洗臉等簡單動作,但每次嘗試都讓她大汗淋漓。

          桑蘭傳播著中國的奧運之夢,她此生注定要和奧運結緣。

          桑蘭憑借自己頑強、樂觀、堅強、勇敢的心態,用她自己的行動和事跡感染著整個世界!她是最富奧運精神的女性榜樣!她用她動人的一笑感動了大家。

          大學畢業后,桑蘭繼續從事與體育有關的報道工作,成為2008年申奧形象大使之一,而且是2008奧運火炬手,2008年她又成為北京奧運官方網特約記者。

          對桑蘭敬佩,感動于她的堅強。桑蘭是個陽光的女孩,她以自己的努力和堅強,以"桑蘭式微笑"征服了無數世人。對她我肅然起敬,我們這樣的健全人,與她相比,距離太遠,怕吃苦,常常埋怨生活。桑蘭讓我重新思考人生,與之相比,我們平時碰到的與挫折算得了什么呢?有什么理由為自己的一事無成找諸多借口呢?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篇5

          高志鵬,男,漢族,1974年生,視力殘疾,山西省呂梁人,現為太原市盲童學校音樂教師。6歲時因手術失敗導致雙眼失明,13歲隨民間學藝,18歲成為太原市盲童學校插班生,28歲考入中國戲曲學院。他集寫詞、作曲、演唱、演奏于一身,至今已創作數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國大賽中獲獎,近百家媒體對他的事跡進行過報道。

          高志鵬出生在呂梁山區興縣,6歲時因手術失敗雙目失明。8歲那年,然后他讓妹妹拉著他的手到學校門外聽課,被老師發現,讓爸爸把他領回了家。爸爸摸著他的頭說:“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樣,爸爸教你拉二胡吧!”從那天開始,然后他踏上了音樂旅途,在自我心靈的舞臺上演繹起不滅的火焰和無盡的執著。高志鵬11歲時,二胡水平就已超過了父親,當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后,便下定決心要做一個盲人音樂家。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樂中找到了屬于自我的世界。他跟著鼓樂班的師傅們沿九曲黃河一路苦學,學會了各種民間小調、晉劇曲牌,學會了嗩吶、笙、簫、笛子等鼓樂班的全套樂器。15歲那年,父親為他買了8件樂器,讓他組建了自我的鼓樂班。從此,這位少年盲班主帶著一伙明眼人,開始在陜西、內蒙古一帶的農村闖蕩。幾年下來,他掙下的錢,不但貼補家用,建了新窯洞,而且還為兩個哥哥娶了媳婦,供妹妹讀完了初中。在外闖蕩的高志鵬第一次聽說在太原有一所盲校,他心中又開啟了一扇窗戶,獨自一人去太原市盲校求學。在省殘聯領導的幫忙下,他成為太原市盲童學校的一名大齡插班生。

          在盲校學習的`兩年間,每到星期天,志鵬便抱著吉他、二胡到街頭賣唱,掙學費和生活費;上課時光又以飽滿的激情,投入于學習和創作中。1994年,他創作的歌曲《心聲》,在山西人民廣播電臺“升華獎”新歌征集中,榮獲詞曲創作一等獎;歌曲《滿天繁星屬于你》,在全國第二屆盲聾學校學生藝術匯演中,獲得一等獎及創作獎。當中殘聯主席鄧樸方把獎杯送到他的手中時,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點點期望。

          盲校畢業他留校工作,2000年在中殘聯的關懷下,然后他成為中國戲曲學院首位盲人進修大學生。在正規化、高節奏的教學環境中,為了趕上學習的進度,他幾乎每晚都守在琴房,根據盲文和課堂的錄音資料一點一點地摸索著指法。進修是拿不到學歷的,2002年高志鵬便參加了成人高考并成為中國戲曲學院一名正規大學生。經過頑強拼搏,高志鵬不僅僅以優異成績完成學業,他創作的歌曲《走出圪梁梁》、二胡曲《黃土情懷》,還分別榮獲全國第六屆殘疾人藝術大賽金獎、銀獎。然后更令同學們嘖嘖稱奇的是,他利用業余時光,拜北京盲校李紅偉為師,靠著用手摸,竟然用半年時光學會了一般得用三年時光才能掌握的鋼琴調律技能!

          如今,高志鵬的心中有了一個“神州萬里行”的計劃。他準備用兩年時光,走訪全國百所高校,為高校師生免費演奏自我的音樂作品,分享他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篇6

          楊佩——無臂也想飛

          楊佩,女,漢族,1990年生,肢體殘疾,陜西省平利縣人。9歲時遭高壓電擊,雖然失去雙臂,但始終樂觀向上,不向命運屈服。如今小楊佩跟隨母親遠赴北京打工,心中一向有個愿望,待有了一筆錢后,要繼續學習深造,然后做自我喜歡做的事,她個性喜愛唱歌、跳舞,期望將來能擁有一個自我的殘疾人藝術團。

          家住在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興隆鎮蒙溪街村的楊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里的變壓器放在村中央,孩子們來來往往總喜歡拉著高壓線線桿的斜拉線玩,9歲那年,一天吃過午飯上學去的她走到變壓器前時,習慣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線,但她沒有想到這次斜拉線已經松開并碰上了高壓線。

          命運在一瞬間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截肢對于還沒開啟自我絢麗人生的她來說,意味著學業的廢棄和生活的無著。

          從那以后,家里更困難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親帶著弟弟留在家里,而母親帶著她選取了外出打工掙錢。沒了手,連自我的生活都很難自理,更不用說打工賺錢了。小楊佩自我慢慢練以腳代手,練就了一雙靈活的雙腳。但現實又實在是太殘酷,沒有一家單位肯接納無手的楊佩,無奈之下,她選取了乞討的生活。

          楊佩很清楚殘疾人要自立,務必先要自強、自信。自強就得有自我的一技之長,如果沒有專長,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遲早也會被淘汰。她想根據自身的條件,去尋找適合自我的專業,然后努力學習、鉆研,使自我在社會上有所作為。她此刻的.乞討是在聚資,她的夢想是攢夠了錢,去完成自我的學業,使自我有文化有知識,做一個殘而不廢的人。她最喜歡做的事是跳舞,她的夢想是做一個藝術家,一個無臂的舞蹈家。

          楊佩從未失去對生活的夢想并堅信能從逆境中熬過來。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邊的一棵小草,默默無聞;她又是不凡的,能夠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華,哪怕乞討,也是為了飛翔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篇7

          羅伯特·巴拉尼1876年出生于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他的父母均是猶太人。他年幼時患了骨結核病,由于家庭經濟不寬裕,此病無法得到根治,使他的膝關節永久性僵硬了。父母為自己的兒子傷心,巴拉尼當然也痛苦至極。但是,懂事的巴拉尼,盡管年紀才七八歲,卻把自己的痛苦隱藏起來,對父母說:“你們不要為我傷心,我完全能像健康人一樣生活,并且取得事業的成功!

          父母聽到兒子這番話,悲喜交集,抱著他不知該說些什么,只是以淚洗面。

          巴拉尼從此狠下決心,埋頭勤讀書。父母交替著每天送接他到學校,一直堅持了十多年,風雨不改。巴拉尼沒有辜負父母的心血,也沒有忘掉自己的誓言,讀小學、中學時,成績一直保持優異,名列同級學生前茅。

          18歲進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習,1900年,獲得了博士學位。大學畢業后,巴拉尼留在維也納大學耳科診所工作,當一名實習醫生。由于巴拉尼工作很努力,該大學醫院工作的著名醫生亞當·波利茲對他很賞識,對他的工作和研究給予熱情的指導。巴拉尼對眼球震顫現象深入研究和探源,經過3年努力,于1905年5月發表了題為《熱眼球震顫的觀察》的研究論文。這篇論文的發表,引起了醫學界的關注,標志著耳科“熱檢驗”法的產生。巴拉尼再深入鉆研,通過實驗證明內耳前庭器與小腦有關,從此奠定了耳科生理學的基礎。

          1909年,著名耳科醫生亞當·波利茲病重,他主持的耳科研究所的事務及在維也納大學擔任耳科醫學教學的任務,全部交給巴拉尼了。繁重的工作擔子壓在巴拉尼肩上,他不畏勞苦,除了出色地完成這些工作外,還繼續對自己的專業進行深入研究。1910年至1912年間,他的科研成果累累,先后發表了《半規管的生理學與病理學》和《前庭器的機能試驗》兩本著作。由于他工作和科研有突破性的.貢獻,奧地利皇家授予他爵位。1914年,他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金。

          巴拉尼一生發表的科研論文184篇,治療好許多耳科絕癥。他的成就卓著,當今醫學上探測前庭疾患的試驗和檢查小腦活動及其與平衡障礙有關的試驗,都以他的姓氏命名的。

          像健康人一樣生活,巴拉尼出色的做到了。其實,這個世界真的沒有什么不可能,殘疾人又怎樣,殘疾人一樣有著健康的思維,為什么要給自己尋找人為的不平等呢?只要充滿信心、熱忱的生活和工作,殘疾人一樣也可以做出偉大的成就。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篇8

          在她看來,因為有了丈夫的遮風擋雨,生活便不再苦不再難;在他看來,因為有了妻子的相依相伴,生活才更精彩,創業才更有勁頭。

          因為聾啞,他們都是不幸的,但因為相愛相伴,他們又是幸福的。他們在解放西路上開辦了一爿小小理發店,十多年來,他們一起攜手幸福走過。

          外觀上看,西門的這家大眾理發店與別的理發店沒什么兩樣,唯一不同的是,每個進店的顧客,都要在店主準備好的一本筆記本上寫下自己需要服務的項目。原來,理發店的主人是一對聾啞夫婦,男的叫高圣斌,女的叫董珍珍。店雖小,但生意卻非常紅火。十多年來,夫妻倆用嫻熟的技術和熱誠的服務留住了顧客。

          近日的一個下午,記者慕名走進了這家理發店,比劃著手勢說要采訪他們。正在忙碌的高圣斌,一手高高地舉著電吹風,一手遞過一本本子塞到記者手中。這是一本工作筆記,只見上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對話記錄: “你需要做什么發型”、“我想剪個頭發”; “您刮胡子不”、 “算了,這次暫時不刮了”…… “平時我們來理發,就是靠著這個本子和他們交流的!币晃徽诶戆l的顧客告訴記者。

          今年42歲的高圣斌已有20多年的理發經驗了,顧客這么評價他: “高師傅理發有三個特點,剪得仔細,洗得輕柔,刮得舒服。而且服務周到,待人熱情,收費低,一般只收5~8元!

          高圣斌告訴記者,他們夫妻倆的殘疾都不是天生的。小時候的高圣斌也是個健康活潑,口齒伶俐的孩子,但3歲那年,老天對他開了個殘忍的`玩笑:因為生病,打針輸液用藥過量導致聽力完全喪失,3歲的他本來就不會說太多的話,加上聽不到外界的聲音,更加無從開口學說話了。就這樣,高圣斌無奈地走進了一個無聲的世界。妻子蕙珍珍聾啞的原因也和他差不多。

          高圣斌16歲那年從嘉興聾啞學校畢業后,開始拜師學藝,從事理發行業。通過近2年的學徒,他不但掌握了技術,也有了一定的積蓄。就這樣,他開始了創業生涯,開辦了一家屬于自己的理發店。

          高圣斌的愛人董珍珍是他在聾啞學校讀書時同學。兩人從相識,到相愛相知相結合,這對聾啞夫妻相伴著一起走過了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如今他們的兒子都已經14歲了,一個健康陽光的少年,會說會唱,還懂手語。他在店里的作用還真是不小,不僅能幫爸爸媽媽接電話,還能替前來理發的顧客做翻譯。他驕傲地告訴記者: “我是爸爸媽媽的耳朵,是爸爸媽媽的嘴巴,我會和爸爸媽媽一起努力,把我們的理發店越辦越紅火,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币慌缘母呤ケ蠓驄D雖然聽不到聲音,但他們明白兒子在說什么,他們憐愛地看著兒子,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篇9

          陳州無腿歌手

          陳州命運多舛,6歲父母離異,8歲流浪四方,13歲從火車上摔下失去雙腿,18歲學會唱歌,他以木盒為腿,從四處乞討到流浪賣唱,他用歌聲行走中國,走過全國700多個城市,娶妻生子,過上幸福小康生活,從無腿乞丐成長為中國激勵大師。

          他的童年較同齡人相比極其不幸,剛滿5歲時,父母就因感情不合而分 居,1991年,年僅8歲的他被法院判給了爸爸,沒多久,爸爸把他托付給了50多歲的爺爺后,遠離家門。由于爺爺、奶奶經濟困難,陳州從小就沒上過學,11歲時,就靠著爺爺教的一點快板和家鄉戲開始外出“闖天下”了,佳木斯、北京、沈陽等地到處留下了他那幼小的足跡。

          1996年五月中旬,陳州流浪到濰坊市昌樂縣爬乘一輛火車時,不小心摔了下來,等他醒來時,他已經躺在醫院里,火車碾斷后高度截肢,從臀部往下僅保留了10厘米。一年后,在家倍感孤單的陳州趁爺爺不備,用一塊厚厚的輪胎皮綁在屁股下面,用兩手撐地一點一點向前挪動,再次離開了家門,一個月后,流落到浙江嘉興的陳州,遇到了一個街頭賣唱的無腿殘疾人

          “就是這個朋友,教會了我唱歌,后來,我就用美妙的歌聲引來了身邊美麗的鳳凰。”提及老婆和一對兒女,天生樂觀的`陳州更顯得興奮和開心。

          陳州: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二廟鄉瓦子埠村人,六歲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失去了父愛母愛,陳州的童年是不幸的,13歲的時候,跟隨爺爺去賣藝,有一次坐反了火車從車上跳下,意外事故使他失去了雙腿。經過一段時間的迷茫,陳州最終選擇了堅強面對。雖然沒有了雙腿,但他有健全的意志和心理,他決心依靠自己的能力來養活自己。從此在外流浪,在流浪賣藝的這些年里,陳州當過乞丐,賣過 報紙,擦過皮鞋,修過電視。

          陳州親手制作的兩個普通的木盒子,一個大一個小,一個重,一個輕,一個三斤半,一個四斤半,成了平時走路時穿的鞋子,成了他的強有力的雙腿,重的右手拿,這樣保持行進中的平衡。陳州就是穿著這雙“鞋子”走南闖北,認識了讓他走上“流浪歌手”道路的“師傅”。到目前為止,街頭演唱達3000多場。

          陳州靠自己的堅強意志多次登山。到目前為止,陳州登了中國**小小90多座山,正是靠著登山磨練出來的意志,陳州有這么大的勇氣去堅持自己的夢想!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篇10

          44歲的他是一家殯葬用品服務公司的老板,在北京和長春都有分公司,為社會提供了幾十個工作崗位。他做事高效而果斷,人性化管理方式讓下屬欽佩不已。他叫劉喜同,是一名腦癱患者。

          23歲時,為了“活下去”的信念,他撿白紙做花圈賣,歷經坎坷,終于有了現在的成就。在2014年5月18日“全國助殘日”來臨之際,記者采訪了他。成為班長劉喜同出生后被診斷為腦癱,六七歲時,仍走路困難,說話不清。從醫的父母并未放棄,在家教他讀書和寫字。

          由于身體殘疾,劉喜同9歲時,才被學校勉強接收,成為旁聽生。寫字沒有別人快,讀書不清楚,但并不妨礙劉喜同考出好成績。一年后,因成績優異,他被轉為正式生,并擔任了班長,還幾次跳級,只用3年就完成了小學學業。中學后,因出色的組織能力和突出的學習成績,他一直擔任班長。但因身體殘疾,劉喜同失去了參加高考的資格。沮喪中,他只好到一家福利企業上班。艱難創業工作后,劉喜同發現,自己發音不清楚,表情猙獰,身體歪斜,走路不利索。他自問:怎么才能更好地活下去?發音不清楚是因為舌頭硬,為了練發音,他在舌下壓一塊糖,一有空就練習說話。此外,他還每天對著鏡子練習控制臉上的肌肉。通過努力,他說的話漸漸能被聽懂了,表情也能控制了……

          憑借勤奮,劉喜同從一名送貨員做到了辦公室主任。不料在劉喜同23歲那年,父親因患癌癥去世,給家人留下了不少外債。當時,劉喜同的弟弟上高三,一家人的生活負擔很重。福利廠收入不高,他感受到了很大的精神和經濟壓力。反復考慮后,他決定辭職,打算“下!。父親去世時,市面上的`花圈店很少,買花圈難給劉喜同提供了創業靈感。在家人的幫助下,他在建設南路蓋起一間小平房,辦起了花圈店。沒錢買原料,他便撿來紙和方便面袋子,裁剪后做成紙花,再做成花圈。為了做生意,劉喜同日夜守在店里。店里都是紙品,他冬天不敢用火爐,水杯里的水凍成了冰碴子,饅頭成了冰疙瘩……

          就這樣堅持了半個月后,劉喜同終于做成了一筆“大生意”——賣出了3個大花圈,賺了300元。有了第一桶金,劉喜同有錢進貨,材料也更豐富了。他做出的花圈質量好,又24小時營業,顧客越來越多。獲得成功3年后,劉喜同已攢了10萬元。但人們卻說,他是靠賺死人錢發財的,附近的小商店連啤酒都不愿賣給他,這讓他很受刺激。于是,他將花圈店交給母親打理,自己轉行開了溜冰場。但因種種原因,當初賺的錢全賠進去了,他的人生進入低潮。就在這時,一個剛剛中專畢業的女孩子走進他的生活。雖然他一窮二白,還是殘疾人,但這個女孩卻欣賞到了劉喜同的堅韌和不屈不撓,與他組建了家庭。在妻子的支持下,劉喜同租了一間四五平方米的小屋,重新開了花圈店。妻子吃苦耐勞,并無怨無悔地相伴,這讓劉喜同堅定了奮斗的信念。他的業務漸漸拓寬,從只經營花圈到各種殯葬服務,進而開辦了同心工藝禮儀服務公司,并將分公司開到了北京和長春。

          成功不忘回饋社會,2006年起,劉喜同向因公殉職的公安干警、武警和官兵、現役軍人和見義勇為犧牲者以及一、二級殘疾人及其直系親屬提供不同的免費服務,并先后為十幾名殘疾人提供了工作崗位。他逆境中奮斗的事跡感動了長沙民政學院負責人。2012年,該校將他特聘為老師,每年畢業季,他為該校殯葬系的畢業生上“逆境商”課,以真實的故事感動和激勵更多人。盡管現在已取得一定成功,但劉喜同毫不懈怠,每天騎車5公里,含糖塊練發音,加強表情控制……這些都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課”劉喜同說,他想用自己的故事告訴大家,殘疾人并不是“廢人”,照樣能追求自己的事業和幸福!爱斒澜缦蛭覀冴P上了門,但同時,也給我們開了更多的窗!”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殘疾人勵志故事07-27

        殘疾人勵志故事12-08

        殘疾人勵志故事精選12-07

        殘疾人成功的勵志故事11-23

        殘疾人的經典勵志小故事03-01

        殘疾人的勵志小故事09-22

        關于殘疾人的勵志故事04-01

        殘疾人健身勵志故事12-08

        殘疾人勵志故事3則12-08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