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牛根生的做人法則
牛根生,從事乳業27年。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個人股份設立“老牛專項基金”,成為“中國捐股第一人”、“全球華人捐股第一人”。牛根生于1999年創辦蒙牛乳業,在“一無工廠,二無奶源,三無市場”的困境下開拓進取,使現在的蒙牛“一有全球樣板工廠,二有國際示范牧場,三有液態奶銷量全國第一” 。目前,蒙牛已在全國14個省級行政區建起20多座生產基地。產品覆蓋全國除臺灣省外的所有地區。開發的產品有液態奶、冰淇淋、奶品等三大系列100多個品種。
“蒙牛速度”在中國企業界引人注目。CCTV2003“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對牛根生的頒獎辭寫道:“他是一頭牛,卻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蒙牛創造了多項全國紀錄,例如:榮獲中國成長企業“百強之冠”,位列“中國乳品行業競爭力第一名”,擁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國際示范牧場”,并首次引入擠奶機器人,是中國乳界收奶量最大的農業產業化“第一龍頭”;蒙牛枕單品銷量居全球第一,液態奶銷量居全國第一,“消費者綜合滿意度”列同類產品第一名,同時也是2003年香港超市惟一獲獎的大陸品牌;蒙牛還是中國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乳制品企業,并一舉摘得“2004年最佳IPO”桂冠。
牛根生信奉“小勝憑智,大勝靠德”、“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經營哲學,其領導的蒙牛與億萬消費者、千萬股民、百萬奶農及數十萬產銷大軍結成命運共同體,被人們稱為西部大開發以來“中國最大的造飯碗企業”,由此誕生了一段流傳甚廣的民謠:“一家一戶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一家一戶兩頭牛,生活吃穿不用愁;一家一戶三頭牛,三年五年蓋洋樓;一家一戶一群牛,比蒙牛的老牛還要牛。” 1978年 成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廠的一名養牛工人 1983年 任內蒙古伊利集團(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廠)廠長 1992年 擔任內蒙古伊利集團生產經營副總裁 1998年底 被內蒙古伊利集團免去生產經營副總裁一職 1999年至今 創辦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并擔任董事長兼總裁職務
牛根生獲得的榮譽有:“ 2002年中國十大創業風云人物(之一)”;“2002年中國經濟最有價值封面人物”;“中國民營工業行業領袖”;“2003年中國企業新領袖”;2003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04年 “中國策劃最高獎”等。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由自然人出資,采取發起設立方式于 1999年8月成立。目前,公司屬于中外合資股份制企業。從成立至今的短短幾年時間內,蒙牛的業務收入在全國乳制品企業中的排名已經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2位。
采訪
盡管也許有著不為外人所知的隱情,但牛根生和鄭俊懷,這對曾經同事多年,又打過多年“擂臺”的歡喜冤家,在財富面前的態度卻有著很大的不同:鄭俊懷似乎要把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拿來,而牛根生則把本來屬于自己的財富拿了出去。
近期,牛根生發起了“老;饡”,牛根生透露,基金會已經在呼和浩特注冊。成員除他之外,還有奶協、政府官員、蒙牛中層領導,但在三年之內,其他機構和人只能向基金會提供最多1元人民幣的資金。目前主要資金是牛根生2003年股紅的51%,大概有300多萬元人民幣。
12月18日下午,本報記者在蒙牛集團總部獨家與牛根生進行了2個多小時的交談。其辦公室比較簡單,最突出的特點是“牛”多,三個牛造型的工藝品,三張“牛”圖片擺在屋內。
作出決定很難
《第一財經日報》:作出建立基金會決定的過程容易嗎?
牛根生:2002年年底,我就在考慮這件事情,那是一個很難的過程,幾經反復。在那個時候,我還靜下心來看了一段時間的書,看得最多的是老子的《道德經》。2003年年底,開始運作這件事情。但在作出這個決定后的一年中,我體驗到了一生中都沒有體驗過的快樂,一種超越的快樂(說到這時,牛快速松開了領帶)。我現在心里也很踏實,不擔心別人的恐嚇,也沒有了別人對我瘋狂追求財富的誤解,孩子找對象也就真實了。
《第一財經日報》:您的家人是否同意呢?
牛根生:現在我的夫人和兩個孩子已經在協議書上簽了字,但當2003年年底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他們時,家人、親戚都很矛盾。在我們家,同意倒是都同意,只是認識深淺的問題。
《第一財經日報》:你已經排在富豪榜上了,可聽說您并不認為自己是個富人,為什么?
牛根生:在創立蒙牛之前,我還覺得自己是個富人,那時擁有由伊利股票變現得來的100多萬元,在內蒙,我完全可以舒舒服服地過日子了。但現在,我卻欠著200多萬元的外債。至于我擁有的股份,完全只是一個數字,我可能一輩子也花不到,因為在極其敏感的香港股市,我可能一輩子也不敢把股票變現,因為這對企業股價有著非常不好的影響。我為什么要讓那個數字拴我一輩子?
《第一財經日報》:您希望您的企業家朋友和同事也效仿您嗎,他們對您的做法怎么看?
牛根生:從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不過說實話,這樣做確實有難度,甚至我的同事和下屬都有不同看法。
中層以上都有“接班人”
《第一財經日報》:您覺得這樣做對您企業的長久健康運行有什么益處?
牛根生:財聚人散,財散人聚,小的時候,我就明白了這個道理,我的錢給大家花,小伙伴就聽我的話,辦點“壞事”也聽我的話。
食品行業本身是高風險行業,像我們這樣一個不到7年的企業,必須在競爭方法、措施上有新突破,在管理制度上有新突破。國外該有的我應該有,他沒有的,我們也應該有。設立老牛基金會就是這樣一個為了企業長期健康發展的突破。
對新的董事長、CEO而言,他不僅得到該得的福利,還可以拿到經營上的最高獎。按照基金會章程:在我不再擔任董事長后,屬于我的不到10%的股份的表決權,將由下任董事長繼承行使,他同時還將對基金擁有支配權,以及基金會給予的最大份額的獎勵。不僅有話語權,還有分配權,這肯定能夠吸引優秀的經營人才,誰能給你這么多?
《第一財經日報》:您認為只有這樣做才能打造百年蒙牛嗎?
牛根生:當然不是,不過我確實想不出更好的方法。
《第一財經日報》:打造百年蒙牛,僅憑此就能高枕無憂了嗎?您還有其他想法嗎?
牛根生:僅靠這是遠遠不夠的,其它事情如果做了之后,再多做一點就很可能讓蒙牛更健康啊。
《第一財經日報》:您成立基金會的最大目的是想讓蒙牛健康的發展,那么您在接班人問題上是否有過考慮呢?
牛根生:當然考慮過,我們中層經理以上干部都有接班人,一般來說有兩三個,兩個接班人在我們的企業中,已經確定且告訴本人,另外一個是不確定的,準備“空降“;董事長的接班人在2002年就已經確定,人選就在我的副總中間。
我沒有被外資剝削
《第一財經日報》:有媒體說,在當年上市的時候,您對有些事情并不清楚,結果現在被剝削得很厲害,是嗎?
牛根生:這種說法是不客觀的。世界上沒有永久的友誼,只有永恒的利益。每一個上市公司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都有自己的特點,蒙牛是內地第一家在香港紅籌股上市的民營企業,很多問題,諸如股權結構都很復雜,要想合法在香港上市,只能請別人,既然是請別人,怎么能不讓我得利呢?再說,這些外資有多年歷史,之前也同很多國家很多行業的很多公司有很多合作,我們只是其中一個而已,難道股民都是傻子?
《第一財經日報》:您對過去的2004年和2005年的中國乳業有什么看法?
牛根生:2004年是中國乳業比較難受的一年,據網上的消息,伊利折帥、完達山內訌,三鹿蒙冤,三元虧損換帥,我們也曾遭到誹謗,五大外資乳業公司基本退出,這和整個行業殘酷競爭是分不開的,現在有的地方奶價竟然不如水價高。我相信,2005年大有希望,因為物極必反,奶業低到一定程度就會有一個反彈。
●1958年生 內蒙古人
●1978年 成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廠的一名養牛工人
●1983年 任內蒙古伊利集團(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廠)廠長
●1992年 擔任內蒙古伊利集團生產經營副總裁
●1998年 被內蒙古伊利集團免去生產經營副總裁一職
●1999年 創辦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并擔任董事長兼總裁職務
●2002年 獲“中國十大創業風云人物”、“中國經濟最有價值封面人物”、“中國民營工業行業領袖”等榮譽,蒙牛在全國乳制品企業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升至第4位
●2003年 獲“中國企業新領袖”、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稱號
●2004年 赴港上市,獲“中國策劃最高獎”
●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個人股份設立“老牛專項基金”,成為“中國捐股第一人”、“全球華人捐股第一人”。
●2006年 辭去蒙牛集團總裁職務
●2009年8月28日牛根生辭任內蒙古蒙牛董事長,改由中糧集團總裁于旭波出任,但牛根生繼續擔任公司董事。
●期間曾在北京大學深造,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碩士
語錄
“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
“我自己的座右銘是小勝憑智,大勝靠德。”
“別人看似冒險的事情,我感覺是安全的,什么叫安全?超乎常人的冒險就是安全,常人沒有想到的事,肯定是安全,因為別人還沒有想到那個區域,那個區域就是我的!”
“動搖就是最大的失敗,你想失敗就動搖,動搖只有一種結果,那就是失敗,而如果不動搖,則有兩種結果,一種是失敗,還有一種是成功。”
“首先要把人做好。如果人做不好,做的就不是人事。企業家把人做好的三個條件:第一,理解人性。第二,做總裁得有眼光。第三,膽量,總裁的‘裁’需要膽量。”
【勵志故事:牛根生的做人法則】相關文章:
牛根生的創業勵志故事10-23
分享牛根生的創業故事11-01
蒙牛創始人牛根生的創業故事05-09
揭秘牛根生的成功創業史09-17
專訪蒙牛集團董事長牛根生05-07
職場生存法則:高調做人、低調辦事03-31
最牛的面試成功法則11-15
做人的勵志名言09-12
專訪牛根生:在逆境中崛起,創造出蒙牛奇跡11-01
一只鴨子的黃金法則的勵志故事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