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簡介,供大家閱讀查看。
實驗室簡介
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屬于新材料領域, 1987年由國家計委批準、建于武漢理工大學,1990年3月通過國家驗收對外開放。主管部門為國家科技部,現任實驗室名譽主任為哈佛大學Charles M. Lieber教授,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為中科院院士顧秉林教授,實驗室主任為張清杰教授。
實驗室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發展新一代材料復合與加工新技術,特別是低維復合技術,包括納米復合技術及薄膜復合技術;
基于材料復合與加工新技術,發展新型結構與功能材料,特別是信息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和納米生物醫用材料;
材料基礎研究與材料設計,特別是多組分、多尺度材料的復合原理與設計。
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65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比利時皇家科學院院士1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4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6人,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獲得者16人。實驗室現有“原位復合技術及新材料”和“具有生命功能的仿生復合材料”2支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和1支“軍用新材料合成與加工新技術”國防科技創新團隊。
實驗室面向國內外開放,重視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每年聘請5名左右的國際著名學者來實驗室開展合作研究,派出5~8名優秀青年學者到國外著名高;蜓芯繖C構開展研究或訪問。實驗室是國家外專局和教育部首批批準的“材料復合新技術與先進功能材料”科學創新引智基地,是國家科技部首批批準的“材料復合新技術國際聯合實驗室”,與美國哈佛大學聯合,建立了“武漢理工大學——哈佛大學納米聯合重點實驗室”,與英國斯特拉思克萊德大學光子研究所合作,建立了“中英光電材料與器件聯合實驗室”。實驗室具有“中國政府專項獎學金——高校研究生項目”外國留學生招生資格。此前,已有德國、印度、比利時、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國的研究生來實驗室交流和學習。
實驗室現有建筑面積18000平方米,擁有一批先進的材料合成與加工設備,以及現代化的材料結構分析、表征與性能測試設備,設備總價值約1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