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于2004年12月15日正式成立。華南師范大學法學專業創辦于1988年,同年開始招收法學專業本科生,1996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99年起全面招收非師范生。法學院現有一個法學(包括國際經濟法方向)本科專業和民商法、國際法、法律史三個碩士點。
(一)師資力量雄厚,科研和教學成果豐碩
法學院現有在職任課教師48名,分別畢業于北京大學、香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VrijeUniversityAmsterdam)等著名高校。其中有博士生導師6名,碩士生導師30 名,教授11名,副教授19名,具有法學博士學位和正在職攻讀博士學位者共27名。專任教師中正進行或從事過雙語教學的教師有5人。
據不完全統計,近五年來,法學院教師共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6項;教育部項目4項(其中重大項目2項);司法部項目3項,省級科研項目38項。出版專著32本,主編教材14部,參編教材11部,發表論文251篇。在地方立法、行政規章、黑社會犯罪、廣東法制史、侵權法律沖突、公司治理結構、登記公信力、土地征收法律制度、港澳民商法等方面具有系統深入的研究。近五年內,法學院教師有多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省、市級獎勵,多個科研項目順利結項。由于有豐富的科研成果付諸教學內容,能夠把學生引領到該學術領域的前沿。
近兩年來,法學院教師獲教育部教學成果獎1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項,校級優秀教學成果獎3 項。僅青年教師中獲校級課堂教學優秀獎就有7人。學生得以在德、智、體方面全面發展,曾獲國家級和省市級各類競賽多項獎勵。從2004-2007年,我院共招收四屆研究生總計118人,司法考試通過38人,通過率為32%,在廣東省各高校中名列前茅。
(二)搭建理論研討平臺,學術交流廣泛頻繁
2004年法學院開始舉辦“珠江法學論壇”,現已舉辦9期,共邀請了國內外知名高校的100多名專家學者來校進行理論研討。自開辦至今,參加論壇的研究生、本科生超過2000人次。多期活動內容被《南風窗》、《南方都市報》、《羊城晚報》、搜狐網、廣東衛視、廣州新聞頻道宣傳和報道。2008年初開通的大型學術網站“珠江法學網”(https://www.zhujianglaw.cn)進一步將論壇的輻射力擴及網絡,現已成為廣東省內高校最有影響力的法學網站,在全國范圍內反響也日漸增強。
法學院將每年11月定為學術講座月,先后邀請王家福、李步云、郭道暉、朱勇、黃進、朱蘇力、趙秉志、周葉中、蔡守秋、葛洪義、賀衛方、朱慈蘊、黃茂榮(臺灣)、斯提芬(StephenJ.Golub)等幾十位知名教授來法學院講學和交流,今后我們將定期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來我院講學。
法學院還積極擴大與國外同行之間的學術交流,數次邀請國外學者到我院講學,如富布賴特 (FulbrightFund)項目學者喬治亞州立大學教授安德列(AndreaAnneCurio)于2007年來法學院進行了長達半年的講授與交流。另外,我院還與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建立了固定聯系,由該館推薦美國法院法官和律師來我院講學,現已有多名美國聯邦法官、州法官和律師到我院擔任兼職教師。此外,法學院還陸續派出教師到國外名校學習和交流。其中,已有多名青年教師先后到美國、加拿大、歐盟、澳大利亞訪學。
(三)與實務部門展開合作,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
法學院共聘請了12名經歷豐富、業務精湛的實務界人士擔任兼職(客座)教授,其中包括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譚玲、廣東省人大法工委副主任袁古潔、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局長陶凱元、廣東省法制辦主任李炳余、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黃榮康、河源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楊宗仁等。2003年法學院與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達成協議,在法學院開設《案例課》,列入本科教學計劃,定為2個學分的限制選修課,由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每年選派十位優秀法官,擔任三年級學生>的主講教師。案例課按學科性質分別開設,共五大模塊,即刑法案例課、民法案例課、行政法案例課、案例課、知識產權法案例課。把“案例課”列為一門獨立的實踐課程,聯合司法實務專家共同進行法學人才培養,這在廣東省屬于首創,即使在全國范圍內也不多見。另外,法學院還與廣東安道永華律師事務所、廣東同益律師事務所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不定期地邀請具有豐富經驗的律師來法學院講學和指導學生實踐。
法學院還堅持不懈地積極參與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門的業務活動,以保證教師的理論研究和教學中有豐富鮮活的實踐內容。已先后有5位教授被聘為省、市人大常委會立法顧問和地方政府法律顧問,多次參加地方立法調研與論證,所提出的立法建議受到充分肯定和采納。還有2位副教授曾被選派到地級市法院和檢察院掛任領導職務一年。法學院大部分教師正從事兼職律師、仲裁員、法律顧問等實務工作,實踐經驗豐富。
基于對法學院學術水平、教學效果的充分認可,許多國家機關、政府部門委托法學院承辦法律專業培訓。法學院先后承辦了廣東省委組織部組織的兩期“廣東省廳局級領導干部法律專業培訓班”,廣東省地稅局、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管理局、中山市人民檢察院、茂名市人民檢察院、云浮市人民檢察院、河源市中級人民法院等單位的專業人員培訓班。
(四)法律實訓成效顯著,“微格教學”全國首創
2005年9月,法學院成立法律診所,引入診所式教育機制,已有320名學生選修該課程。 2006年10月18日,美國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加利福利亞大學Stephen J.Golub教授代表福特基金會來法學院進行法律診所課程的考察評估,對法學院的法律診所課程給予了高度評價并決定提供基金資助。2007年12月27 日下午,日本東京大學的高見澤磨教授等一行5人,還專程到法律診所就診所教學模式與法學院師生進行交流訪談。
2006年12月法律診所擴展為法律援助中心,中心經批準現已正式成為華南師范大學校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該中心下設法律診所、港澳臺居民在大陸權益保護中心2個機構。其主要活動方式是由研究生、本科生在教師指導下從事救助性的民事、行政訴訟案件代理;進行普法宣傳;開展法制狀況調研;以及其他公益法律服務等。這些活動旨在訓練和提高學生從事法律實務的能力。中心自成立以來已開展法律咨詢 178次,代寫法律文書135份、承辦訴訟和仲裁案件107件。
法學院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由法學院教師共同創立的,將“觀摩審判”、“案例教學”、“實驗教學”、“法律實習”、“社區法律服務”相結合的“五位一體”實踐教學法獲學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第五屆廣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法學院還在廣東省 9個地級市建立了15個專業實踐基地,這種人才培養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為了使學生具備較強的演講與辯論技能,法學院自2007年起充分利用師范院校特有的“微格教學”設施,配備專門教師,首次將“微格教學法”引入法律教學中,開設48個學時的《法律語言微格訓練》課程。該訓練課程的開設極大地提高了學生法律語言的運用和表達能力。將師范教學資源用于法律職業能力的訓練,這種做法在全國尚屬首次。該方法的運用引起外界的極大興趣與關注,廣東省地稅局已在法學院為其公務員舉辦了兩期“微格教學”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