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學院始于1937年的重慶大學工學院動力科,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成立重慶大學動力系,1981年更名為熱力工程系,1998 年更名為熱能工程學院,2001年更名動力工程學院。1998年按照教育部專業目錄調整,將原有的工程熱物理、電廠熱能動力、熱能工程、制冷及低溫工程等四個本科專業合并為熱能動力工程本科專業,2006年增設核工程與核技術本科專業,2010年增設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
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學院是全國最早的熱科學與工程教學科研基地之一。七十余年來已擁有工程熱物理國家重點學科,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重慶市重點學科,含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溫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化工過程機械等六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核科學與技術一級碩士授權點,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先進能源動力技術及系統”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985工程”研究中心和“低品位能源利用技術及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熱工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國家百千萬人才計劃、長江學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次,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4名,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人,F任教育部能源動力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中國電力教育協會熱動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委員 3人,機械工業教育協會熱動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名。3個本科專業(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學院是動力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全國教育培養協作組組長單位;已發展為多層次、全方位的能源與動力工程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學院設有熱能工程系,動力工程系,制冷與低溫工程系,核能工程系,可再生能源系,中心實驗室,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仿真工程研究所,能源與環境研究所等。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78人(專任教師60人,德育教師4人,實驗技術9人,行政5人)。其中教授22名(博士生導師16名)、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21名,獲博士學位的教師54名,比例達專任教師的90%。在讀博士生86名、碩士生339名、本科生1057人,博士后研究人員8名,“十五”“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子項目“先進能源動力技術及系統”已經通過驗收。三期“211工程”及“十一五”“985工程”平臺建設已經全面啟動。面向本科的“熱動類專業自主創新實驗室”及“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實驗室”已經建成,投入了運行;現正抓緊進行“熱動類專業實驗室”及“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實驗室”的升級提高建設。
近年來,本學院教師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973項目、科技部支撐計劃及863計劃、等國家級及省部級以上項目100余項,每年科研經費近1300萬元。每年在一級學報及國際重要學術期刊發表研究論文100余篇,SCI、EI收錄論文80余篇。學院在學術界聲譽卓著,在國內能源動力行業已經有較高的知名度。
學院的辦學總體思路是: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研究、探索以人才培養為根本的(院/系)隊伍、學科、研究基地協調發展。迎挑戰,抓機遇,敢于爭取,善于承擔;把握前沿,突出特色,交叉、融合、創新;熱、核、新能源重點突破與整體發展相結合。建設成為中國最好的研究教學型能源動力工程學院之一。
動力工程學院將一如既往地繼承和發揚專業優良的辦學傳統,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教學為核心,以科研為支撐,以實驗基地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為保障。圍繞學校定位與中長期發展規劃,認真調查研究,結合實際,充分發揮優勢,注重培育特色,加強學院基本條件建設和內涵建設,經過5年努力,形成一個結構合理,能適應學院規模發展需要,教學條件優秀、有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利于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高級人才的專業建設體系。